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药饵 拼音:yào ěr
药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知草木之方者,则曰惟药饵可以无穷矣。”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召京城习医生徒听学,并教脉候,及修合药饵。”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用些药饵去调摄他,还你三朝两日就会霍然。”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我自病后,未曾用一点药饵,真是‘安心是药更无方’了。”词语解释:香饵 拼音:xiāng ěr
(1).渔猎所用之诱饵。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香饵非不美也,龟龙闻而深藏,鸞凤见而高逝。” 唐 李群玉 《放鱼》诗:“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鉤。”《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 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2).比喻引诱人上圈套的事物。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是以古之人,知酒肉为甘鴆,弃之如遗;识名位为香饵,逝而不顾。”《新民晚报》1991.12.1:“‘只要价钱合适,可以买进这个数--’战友抛出了‘香饵’,伸一只巴掌,‘50台!’ 小王 将一只装满钞票的密码箱往桌上一堆。”词语解释:饼饵 拼音:bǐng ěr
饼类食品的总称。语本《急就篇》卷十:“饼饵麦饭甘豆羹。” 颜师古 注:“溲麪而蒸熟之则为饼,饼之言并也,相合并也;溲米而蒸之则为饵,饵之言而也,相黏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齎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朝晡颁饼饵,寒暑赐衣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妇﹞阴市砒製饼饵,待其夫妇。”词语解释:服饵 拼音:fú ěr
服食丹药。道家养生延年术。《魏书·文苑传·裴伯茂》:“余摄养舛和,服饵寡术,自春徂夏,三婴凑疾。” 宋 徐铉 《稽神录·周延翰》:“ 周延翰 性好道,颇修服饵之事。” 罗惇曧 《文学源流》:“盖长生之説,实符神仙,统合之源,盖缘於此。厥后服饵、导引……自帜其学,皆曰道家。”词语解释:芳饵 拼音:fāng ěr
鱼钩上芳香的诱饵。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臣闻高飞之鸟,死於美食;深泉之鱼,死於芳饵。”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五:“芳饵沉水,轻缴弋飞。”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钓线沉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钩。”词语解释:钩饵 拼音:gōu ěr
亦作“钩饵”。
(1).钓钩和鱼饵。《庄子·胠箧》:“鉤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於水矣。” 成玄英 疏:“钩,钓也。饵,鱼饵也。”《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然而高鸟未挂於轻缴,渊鱼未悬於鉤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 刘良 注:“鉤,钓也。” 宋 苏轼 《鱼》诗:“自从识鉤饵,欲见更无因。”
(2).引诱。《孔丛子·公仪》:“今徒以高官厚禄钩饵君子,无信用之意。”
(3).比喻引诱人的东西。《孽海花》第三二回:“他想把她来做钩饵,在紧急时钓取将士们死力的。”词语解释:五饵 拼音:wǔ ěr
《汉书·贾谊传赞》:“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係单于,其术因以疏矣。” 颜师古 注:“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於来降者,上以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原为 贾谊 提出的怀柔、软化 匈奴 的五种措施,后泛指笼络外族的种种策略。 唐 李白 《自广平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诗:“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 王闿运 《御夷论一》:“五饵豢蔽,效于 蒙古 ,和之上者也。”词语解释:钓饵 拼音:diào ěr
(1).引鱼上钩的食物。亦比喻用来引诱人的事物。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公仪潜》:“以高官厚禄为钓饵而无信用之心。” 毛泽东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日本 将发起东方 慕尼黑 ,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 中国 订立城下之盟,用以达其灭亡 中国 的目的。”
(2).指引诱。《孔丛子·公仪》:“今徒以高官厚禄,钓饵君子。”词语解释:垂饵 拼音:chuí ěr
(1).犹垂钓。 晋 潘岳 《西征赋》:“徒观其鼓枻迴轮,洒钓投网,垂饵出入,挺叉来往。”
(2).钓钩上的食饵。《旧唐书·杨绾传》:“夫以蜗蚓之饵杂垂沧海,而望吞舟之鱼,不亦难乎!所以食垂饵者皆小鱼,就科目者皆小艺。”词语解释:粉饵 拼音:fěn ěr
一种用米粉制作的食品。《仪礼·既夕礼》“四籩,枣糗栗脯” 汉 郑玄 注:“糗,以豆糗粉饵。” 宋 范成大 《祭灶词》:“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鬆粉饵团。” 清 赵翼 《真州萧娘制糕饼最有名》诗:“带得脂香价便高,一奩粉饵入风骚。”词语解释:果饵 拼音:guǒ ěr
糖果饼饵等食品。 宋 叶适 《孺人周氏墓志铭》:“小学子 翘敏 者,怀以果饵,储以方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艾轩用法语》:“稚子夜啼……取果饵与之而不止。” 刘半农 《马丹撒喇倍儿那》:“诸公对此七岁之老小儿,理当啖以果饵而亲其吻也。”词语解释:表饵 拼音:biǎo ěr
汉 贾谊 上疏论 匈奴 ,提出五饵三表作为制服单于的办法。后因以“表饵”指对付敌方的策略。 唐 白居易 《御戎狄策》:“故 王恢 陈征讨之谋, 贾生 立表饵之术。” 明 黄瑜 《双槐岁钞·何左丞赏罚》:“ 真 ( 何真 )第三子 贵 ,曰 何三舍 者,与 从简 皆勇而有谋,素相合, 从简 力请 贵 同往,密为表饵之术。”词语解释:餐饵 拼音:cān ěr
亦作“飡饵”。 进食;服用。 南朝 梁 沉约 《〈宋书〉序》:“且酒有喉脣之利,而非飡饵所资,尤宜禁断。”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隐沦巖洞,飡饵芝髓,忽矣身轻,俄然羽化。”词语解释:嗅饵 拼音:xiù ěr
喻谋求爵禄。语本《汉书·叙传上》:“不絓圣人之罔,不齅骄君之饵。” 颜师古 注:“齅,古‘嗅’字也;饵谓爵禄。君所以制使其臣,亦犹钓鱼之设饵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八:“彼慕膻齅饵之念,洗涤未浄,往往身寄山林而心存朝市。”词语解释:骄饵 拼音:jiāo ěr
骄君之饵。喻指爵禄。语本《汉书·叙传上》:“ 桓生 欲借其书, 嗣 ( 班嗣 )报曰:‘若夫 严子 者,絶圣弃智……不絓圣人之罔,不齅骄君之饵。’” 颜师古 注:“饵谓爵禄。君所以制使其臣,亦犹钓鱼之设饵也。”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虽情谬先觉,而迹沦骄饵。”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骄饵去易沦,忌途良可畏。”词语解释:乐饵 拼音:lè ěr
音乐与美食。《老子》:“乐与饵,过客止。”后以喻吸引人的美好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譬春臺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辞题翠琰,字勒银钩。贤乎乐饵,过客宜留。” 宋 陈师道 《答黄生》诗:“綈袍不受故人意,乐饵肯为儿辈屈。”词语解释:鱼饵 拼音:yú ěr
钓鱼用的鱼食。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舴艋》:“低篷挂钓车,枯蚌盛鱼饵。” 夏衍 《草木鱼虫之类》:“在我小的时候,只知道蚯蚓是一种最好的鱼饵。”词语解释:桂饵 拼音:guì ěr
肉桂做的钓饵。比喻侈而不当。语本《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阙子》:“ 鲁 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 元 陈樵 《瑇瑁赋》:“挟浮环以乱流,掺霜纶与桂饵,结精鋌以为网。”词语解释:麦饵 拼音:mài ěr
麦饼。用小麦浸泡后连水磨成麦糊(不去麸皮),然后做成饼,贴锅上烧烤而成。 宋 陆游 《邻曲》诗“拭盘堆连展”自注:“ 淮 人以名麦饵。”词语解释:蜜饵 拼音:mì ěr
用蜜和米面制成的糕饼。《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清 吴伟业 《友人斋说饼》诗:“水溲非用淘槐叶,蜜饵寧关煮蕨芽。”词语解释:甘饵 拼音:gān ěr
(1).美好的食物。《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节》:“婴孩求乳,慈母归子。黄麑悦喜,得其甘饵。”
(2).甘美的诱饵。亦用作比喻。《后汉书·耿纯传》:“窃见明公单车临 河北 ,非有府臧之蓄,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徒以恩德怀之,是故士众乐附。”《晋书·段灼传》:“臣闻鱼悬由於甘饵,勇夫死於重报。” 唐 独孤授 《燕昭王筑黄金台赋》:“是为层构临而时杰臻,亦犹甘饵悬而巨鳞钓。”词语解释:糗饵 拼音:qiǔ ěr
(1).将米麦炒熟,捣粉制成的食品。《周礼·天官·笾人》:“羞籩之实,糗饵、粉餈。” 郑玄 注:“此二物(糗饵、粉餈),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餈。”
(2).泛指干粮。 宋 苏辙 《黄楼赋》叙:“ 子瞻 使习水者浮舟檝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词语解释:餰饵 拼音:jiān ěr
浸泡过的稻米拌和动物脂肪而煎成的食品。亦指厚粥。词语解释:金饵 拼音:jīn ěr
谓鲜美的钓饵。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修箭褭金饵,羣鲜沸池羹。”词语解释:宝饵 拼音:bǎo ěr
指所谓长生不老药。 南朝 宋 鲍照 《过铜山掘黄精》诗:“宝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词语解释:肴饵 拼音:yáo ěr
菜肴糕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戏蛛》:“署中有楼,用藏肴饵,往往被物窃食,狼籍於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因出榼中肴饵,列母前。”词语解释:丹饵 拼音:dān ěr
丹药。 宋 张元干 《瑶台第一层》词:“荐刀圭丹饵,兖绣朝裳。”词语解释:利饵 拼音:lì ěr
犹诱饵。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策黄酋》:“多行间谍,以疑其心,时用利饵以中其欲。”词语解释:诱饵 拼音:yòu ěr
捕捉动物时用来引诱它的食物。泛指用以引人上钩的事物。《宋史·王存孙固等传论》:“ 存 、 固 、 瞻 、 尧俞 ,初皆善 王安石 ;及其秉政,未尝受所诱饵。” 老舍 《四世同堂》九四:“要是 钱先生 又让人给逮了去, 日本 人准会把 明月 留在庙里当诱饵,好逮老三和别的人。”词语解释:重饵 拼音:zhòng ěr
贵重的食饵。比喻厚禄。《后汉书·独行传·李业》:“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词语解释:饴饵 拼音:yí ěr
甘美的食品。《南史·朱异传》:“好饮食,极滋味声色之娱,子鹅炰鰌不輟於口,虽朝謁,从车中必齎飴饵。”词语解释:食饵 拼音:shí ěr
(1).吃糕饼。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食饵》:“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2).捕捉鱼虾等时用来引诱的食物。词语解释:饺饵 拼音:jiǎo ěr
食品名。饺子;馄饨。《正字通·食部》:“饺……今俗饺饵,屑米麪和飴为之,乾溼大小不一。水饺饵即 段成式 食品‘汤中牢丸’。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譌为‘饺儿’。”参阅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馄饨》。词语解释:弦饵 拼音:xián ěr
弓缴和钓饵。《晋书·裴頠传》:“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陨高墉之禽,非静拱之所能捷也;审投弦饵之用,非无知之所能览也。”词语解释:格饵 拼音:gé ěr
牛肉的婉称。 宋 陶穀 《清异录·兽名》:“ 天成 长兴 中,以牛者耕之本,杀禁甚严。有盗屠私贩不敢显其名,宛称曰‘格饵’。”词语解释:三表五饵 拼音:sān biǎo wǔ ěr
汉 代 贾谊 陈献的防御匈奴的办法。以立信义、爱人之状和好人之技为“三表”;以赐之盛服车乘、盛食珍味、音乐妇人、高堂邃宇府库奴婢和亲近安抚为“五饵”。见《新书·匈奴》。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贾生 固天下奇才,所言亦一时之良策……当时将相羣臣岂无 贾生 之比,三表五饵,人知其疎,而欲以困中行,説尤不可信矣。” 宋 叶适 《外论一》:“虽然, 谊 於制患之术浅矣,请自为典属,用三表五饵而繫之,若是者,先王待夷 狄 之意乎?”亦省作“ 三表 ”。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三表不闻於 汉 庭,五利奚裨於 晋国 。”词语解释:酒饵 拼音:jiǔ ěr
酒食。 清 梅曾亮 《艾方来家传》:“以夫好施医药,来者并助以酒饵,村中人皆言孺人慈,喜道孺人事。”词语解释:针饵 拼音:zhēn ěr
针灸和药物。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狐》:“初, 任氏 加宠奴以病,针饵莫减,其母与 缅 忧之方甚。”词语解释:毒饵 拼音:dú ěr
拌入毒药制成的食料,用以诱杀害虫、害鸟和老鼠等。词语解释:死饵 拼音:sǐ ěr
死于诱饵。《孔丛子·抗志》:“鰥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词语解释:禄饵 拼音:lù ěr
谓以禄位为诱饵。《宋史·陈仲微传》:“禄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而不可以啖尝天下之豪杰。”词语解释:犗饵 拼音:jiè ěr
《庄子·外物》:“ 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 ,投竿 东海 ,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鉤,錎没而下,鶩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任公子 得若鱼,离而腊之,自 制河 以东, 苍梧 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后以“犗饵”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 唐 李峤 《与夏县崔少府书》:“仍恐豚肩祷薄未足享盈车之报,犗饵非香不能致吞舟之获耳。” 金 元好问 《曹寿之平水之行》诗:“驪珠可忍轻弹雀,犗饵何缘得钓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