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共9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饰非饰智饰美饰画饰治饰纹饰智矜愚饰骂
饰巾饰奖饰虚饰甲底兵饰洁饰好饰情矫行饰面
饰吏饰外饰行饰知饰法饰始饰怪装奇饰非文过
饰诈饰贾饰身饰理饰羔饰声饰擢饰谈
饰容饰室饰让饰琢饰玩饰城饰履饰词
饰装饰棺饰缘饰演饰官饰口饰弄饰诡
饰终饰车饰妆饰臣饰翼饰厉饰扬饰说
饰巧饰帨饰熊饰缯饰缮饰名饰馔饰行儥慝
饰貌饰边饰非遂过饰节饰润饰垢掩疵饰非拒谏饰非养过
饰物饰羽饰辞饰混饰正饰器饰非掩过饰表

词语解释:饰非  拼音:shì fēi
粉饰掩盖错误。《庄子·盗跖》:“强足以拒敌,辩足以饰非。” 明 杨柔胜 《玉环记·范张别皋》:“官人不须强辨饰非。”《清史稿·和珅传》:“故事,《实録》不载武试策问, 和珅 率对不以实,詔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
词语解释:饰巾  拼音:shì jīn
(1).以幅巾裹头。谓不加冠冕。《后汉书·赵咨传》:“太尉 杨赐 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李贤 注:“饰巾,以幅巾为首饰,不加冠冕。”
(2).谓不冠带,隐居赋闲。 汉 蔡邕 《陈太丘碑》:“大将军 何公 、司徒 袁公 前后招辟……先生( 陈寔 )曰:‘絶望已久,饰巾待期而已。’皆遂不至。”《后汉书·陈寔传》:“大将军 何进 、司徒 袁隗 遣人敦 寔 ,欲特表以不次之位。 寔 乃谢使者曰:‘ 寔 久絶人事,饰巾待终而已。’”
(3).婉词。指死亡。上古人死时不冠而裹巾。见《仪礼·士丧礼》。 清 赵翼 《挽唐再可》诗:“方当享大耋,光景日正午。何期遽饰巾,霞飞倏羽化。”
词语解释:饰吏  拼音:shì lì
致力于吏治。 唐 孙逖 《授吕周等御史制》:“能兼饰吏之文,更有过人之实。” 宋 苏轼 《罢登州谢杜宿州启》:“既愷悌以宜民,亦儒雅而饰吏。”
词语解释:饰诈  拼音:shì zhà
谓作假骗人。《汉书·公孙弘传》:“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 宋 苏舜钦 《城南归值大风雪》诗:“世人饰诈我尚笑,今乃復见天公乖。”《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 金 主喜饰诈,初为宰相,妾媵不过数人……其后逞欲无厌,淫肆蛊惑,不能自制矣。”
词语解释:饰容  拼音:shì róng
整饬容貌、仪表。饰,通“ 飭 ”。 宋 曾巩 《上齐工部书》:“执事为部使者於 江西 , 巩 也幸齿於执事之所部,其饰容而进謁也,敢质其为士之事也。”
词语解释:饰装  拼音:shì zhuāng
装饰打扮。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一本作“ 饰糚 ”。 唐 裴铏 《传奇·孙恪》:“女曰:‘某之丑拙,况不修容,郎君久盼帘帷,当尽所覩,岂敢更迴避耶?愿郎君少佇内厅,当暂饰装而出。’”
整顿嫁装或行装。饰,通“ 飭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 秦伯 嫁其女於 晋 公子,令 晋 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 仲躬 曰:‘某以用钱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 元颖 曰:‘但请君子饰装,一无忧也。’” 唐 郑谷 《寄左省韦起居序》:“饰装无雨备,著述减春眠。”
词语解释:饰终  拼音:shì zhōng
谓人死时给予尊荣。《荀子·礼论》:“送死,饰终也。” 宋 陆游 《王成之给事挽歌辞》:“赠极文昌贵,君恩厚饰终。”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赐奠》:“国家宠待臣僚,遇有勋绩昭著者,饰终之典,有上亲临赐奠者。”
词语解释:饰巧  拼音:shì qiǎo
(1).装饰奇丽。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二:“奈何季世人,侈靡在宫墙,饰巧无穷极,土木被朱光。”
(2).犹弄巧。《管子·君臣上》:“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后汉书·党锢传序》:“士之饰巧驰辩,以要能钓利者,不期而景从矣。”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三:“贡臣贪权,饰巧求媚。”
词语解释:饰貌  拼音:shì mào
(1).显示于仪表。《礼记·乐记》:“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孔颖达 疏:“礼以检跡於外是饰貌也。” 陈澔 集说:“饰貌者,礼之检於外。”
(2).装饰表面。《史记·礼书》:“ 孝文 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 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3).修饰容貌。 汉 刘向 《说苑·建本》:“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殯,路人掩涕, 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宋 刘敞 《无为军录事参军马易简可太子中舍致仕》:“控搏利禄者,至於迁籍损年,饰貌匿衰,以缓退休之期。”
词语解释:饰物  拼音:shì wù
(1).指首饰。 王西彦 《鱼鬼》二:“我们采摘红艳艳的山楂果,用斗笠装着,准备带回家去,央求妈妈和姐姐用红丝线穿扎起来,围在颈项上做荣誉的饰物。”
(2).器物上的装饰品。如花边、流苏等。
词语解释:饰智  拼音:shì zhì
亦作“ 饰知 ”。 装作有智慧,弄巧欺人。《管子·正世》:“民淫躁行私,而不从制,饰智任诈,负力而争。”《庄子·山木》:“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宋书·臧焘徐广等传论》:“选贤於野,则治身业弘;求士於朝;则饰智风起。”
词语解释:饰奖  拼音:shì jiǎng
誉美称许。 晋 卢谌 《赠刘琨诗》:“饰奬駑猥,方驾骏珍。”
词语解释:饰外  拼音:shì wài
亦作“餙外”。 修饰外表;装饰仪表。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夫饰外以夸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然也。” 唐 常衮 《谢端午赐衣及器物等表》之二:“既承餙外之恩,弥积善中之惧。” 清 袁树 《赘言》诗:“饰外而絮内,於身何有焉。”
词语解释:饰贾  拼音:shì jiǎ
亦作“ 饰价 ”。 谓以欺诈手段抬高价格。《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与闻国事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市者不饰价。”参阅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饰贾》
词语解释:饰室  拼音:shì shì
盥洗梳妆之室。《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许美人 前在 上林 涿沐馆 ,数召入饰室中若舍…… 严 持篋书,置饰室帘南去。”
词语解释:饰棺  拼音:shì guān
古人按等级以不同织物装饰覆盖棺柩。《左传·文公十五年》:“ 齐 人或为 孟氏 谋,曰:‘ 鲁 ,尔亲也。饰棺寘诸 堂阜 , 鲁 必取之。’” 杜预 注:“饰棺不殯,示无所归。” 杨伯峻 注:“古人于死人之棺木及其载柩之车,依天子、诸侯、大夫、士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装饰,谓之饰棺。”《礼记·丧大记》:“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锦褚,加伪荒……皆戴圭,鱼跃拂池。”
词语解释:饰车  拼音:shì chē
古代大夫乘的鞔革为饰的车子。《周礼·考工记·舆人》:“栈车欲弇,饰车欲侈。” 郑玄 注:“饰车谓革鞔舆也。大夫以上革鞔舆。”《尚书大传》卷一下:“古之帝王必有命民:能敬长矜孤取舍好让者,命於其君,然后得乘饰车駢马,衣文锦。” 郑玄 注:“饰,漆之。”
词语解释:饰帨  拼音:shì shuì
谓系上佩巾。 王闿运 《女箴》:“女曰鷄鸣,饰帨佩容。”
词语解释:饰边  拼音:shì biān
作装饰品用的边缘(如肉、鱼或甜点心周围的)
镶边衣服上加有饰边
词语解释:饰羽  拼音:shì yǔ
亦作“餙羽”。 修饰羽毛。比喻刻意追求文采。《庄子·列御寇》:“ 仲尼 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羽有自然之文采,饰而画之,则务人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明 杨慎 《雁来红赋》:“採佳名於饰羽,聊以貽夫雕虫。”
词语解释:饰美  拼音:shì měi
(1).打扮得漂亮。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男女饰美以相矜,而能无淫泆者,未尝有也。”
(2).华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莫不以为不壮不丽,不足以一民而重威灵;不饰不美,不足以训后而示厥成” 唐 吕延济 注:“所以壮丽饰美,盖天子示天下以威灵,且令后世子孙无以加之。”
词语解释:饰虚  拼音:shì xū
弄虚作假。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陈懋仁》:“ 泉州 库贮,收铁甚伙,皆先后所收,不堪军器也……乃兵子饰虚,利在掊餉,不论堪否,故毁解还。”一本作“餙虚”。
词语解释:饰行  拼音:shì xíng
矫饰其行为。《庄子·盗跖》:“ 鲍焦 饰行非世,抱木而死。”《韩非子·二柄》:“人主好贤,则羣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羣臣之行不效。” 王先慎 集解:“饰行则伪外,故其内情不效。” 清 戴钧衡 《朱建论》:“吾意 建 平日所称廉直不苟者,皆饰行欺世。”
美化劣质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饰行”:“古人谓物脃薄曰行……取行苦之物,饰以欺人,故曰饰行。”参见“ 饰行儥慝 ”。
使行为严谨合礼。饰,通“ 飭 ”。《后汉书·许劭传》:“初为郡功曹,太守 徐璆 甚敬之,府中闻 子将 ( 许劭 字)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参见“ 飭行 ”。
词语解释:饰行儥慝  拼音:shì xíng yù tè
谓出售表面加以美化的劣质物品。《周礼·地官·胥师》:“察其诈伪,饰行儥慝者而诛罚之。” 郑玄 注:“饰行儥慝,谓使人行卖恶物於市,巧饰之,令欺誑买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 张衡 《西京赋》説市曰‘鬻良杂苦,蚩眩边鄙’,则饰行之谓也。饰行与儥慝,相对为文。”
词语解释:饬行  拼音:chì xíng
使行为谨严合礼。《汉书·鲍宣传》:“自 成帝 至 王莽 时,清名之士, 琅邪 又有 纪逡 王思 , 齐 则 薛方 子容 ……皆以明经飭行显名於世。” 颜师古 注:“飭,谨也,读与敕同。” 宋 陈亮 《问答上》:“比閭族党之贤,脩身飭行以自见於斯世者非一人。” 明 方孝孺 《答刘养浩书》之一:“秋凉惟侍养吉庆,进学飭行,於吾道有光。”
词语解释:饰身  拼音:shì shēn
犹修身。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其次者,行有过僻,志有深傲,饰身不由乎礼乐,行己不在乎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中庸论三》:“盖其曰戒、曰矫、曰择、曰遵,方饰身以求,而未能拟道以参身。”
词语解释:饰让  拼音:shì ràng
伪让,故为推让。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笼鸟易为恩, 屠羊 无饰让。泰阶端且平,海水本无浪。”《魏书·刘裕传》:“及还 建业 , 裕 进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饰让不受。” 唐 白居易 《让绢状》:“伏愿天鉴照临,知臣不是饰让。”
词语解释:饰缘  拼音:shì yuán
边缘。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殿上三楹,几案台榻漆以黑,下宇纯朱,上栋纯緑,饰缘无文采,东西廡各有殿。”
词语解释:饰妆  拼音:shì zhuāng
打扮。 唐 谢偃 《听歌赋》:“横宝釵而耀首,靚铅华而饰妆。”
词语解释:饰熊  拼音:shì xióng
在车轼上装饰熊的图形。用以显示公侯及高官的身分。 唐 皎然 《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诗:“詔喜新衔凤,车看旧饰熊。”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上》
词语解释:饰非遂过  拼音:shì fēi suì guò
粉饰错误,养成过失。《吕氏春秋·审应》:“ 公子食我 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高诱 注:“饰好其非,遂成其过。”亦作“ 饰非养过 ”。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及其崛然自见者,犹皆自有为国之意,使其下无饰非养过之心。”
词语解释:饰辞  拼音:shì cí
(1).修饰言辞、文辞。《庄子·天地》:“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 汉 王充 《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銓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閭里閒,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呼徵质为 周 郑 ,谓霍乱为 博陆 。”
(2).托辞掩饰。《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
(3).指虚浮不实之辞。《汉书·王嘉传》:“时冬月未尽二旬,而 相 心疑 云 寃,狱有饰辞。” 颜师古 注:“饰辞,假饰之辞,非其实也。”
词语解释:饰画  拼音:shì huà
装饰描画。《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夫虎生而文炳,凤生而五色,岂以五采自饰画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祭》:“丧乱以来,此风大扇,祭盘帐幙,高至八九十尺,用牀三四百张,雕鐫饰画,穷极技巧。”
词语解释:饰甲底兵  拼音:shì jiǎ dǐ bīng
亦作“餙甲底兵”。 整理铠甲,磨快武器。饰,通“ 飭 ”;底,通“ 砥 ”。《诅楚文》:“张矜意怒,餙甲底兵。”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秦誓文》﹞今存古本,随字辨释,録之於后……今又悉兴其众,张矜意怒,饰甲底兵,奋士盛师,以偪我边竞。”
词语解释:饰知  拼音:shì zhī
见“ 饰智 ”。
词语解释:饰智  拼音:shì zhì
亦作“ 饰知 ”。 装作有智慧,弄巧欺人。《管子·正世》:“民淫躁行私,而不从制,饰智任诈,负力而争。”《庄子·山木》:“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宋书·臧焘徐广等传论》:“选贤於野,则治身业弘;求士於朝;则饰智风起。”
词语解释:饰理  拼音:shì lǐ
整饬。饰,通“ 飭 ”。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转 同州 澄城 丞,益自饰理,同官惮伏。”
词语解释:饰琢  拼音:shì zhuó
谓修饰加工语言、文字。 明 方孝孺 《与俞教谕书》:“方在衰絰之中,苟使越礼忘哀,饰琢辞説以媚先人,则人人将弃之矣。”
词语解释:饰演  拼音:shì yǎn
扮演
词语解释:饰臣  拼音:shì chén
修饰虚名之臣。《管子·七臣七主》:“饰臣克亲贵以为名,恬爵禄以为高。”
词语解释:饰缯  拼音:shì zēng
谓用有花纹的丝织品为饰。语本《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絳繒衣,画以五彩龙文。” 唐 黄滔 《误笔牛赋》:“手捫而执紖罔殊,衣染而饰繒奚异。”
词语解释:饰节  拼音:shì jié
体现其节奏。《礼记·乐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 孙希旦 集解:“审一以定和,而以之上下相生,以为为声,而又比合於乐器,以饰其节奏也。”
词语解释:饰混  拼音:shì hùn
作伪蒙混。 清 林则徐 《札苏藩司催报宝山县捐修海塘工程各款数》:“开具各款各数清摺,剋日通送察夺,毋任饰混。”
词语解释:饰治  拼音:shì zhì
(1).犹精制。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勾践 遣使者取於南社,徙种六山,饰治为马箠,献之 吴 。”
(2).粉饰太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故吾以为乐者,饰治之具,而非致治之本也。”
词语解释:饰洁  拼音:shì jié
犹整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山有石室,甚饰洁,相传名‘皇后浴室’。”
词语解释:饰法  拼音:shì fǎ
亦作“餙法”。 整饬法度。饰,通“ 飭 ”。 汉 贾谊 《过秦论下》:“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唐 阎伯璵 《弹碁局赋》:“良工餙法以修身,小人耻射以作翫。”
词语解释:饰羔  拼音:shì gāo
谓刷拭祭祀所用的小羊使之清洁。《周礼·夏官·羊人》:“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 孙诒让 正义:“饰即拭也。”
词语解释:饰玩  拼音:shì wán
亦作“ 饰翫 ”。
(1).指装饰品、玩赏品。《后汉书·皇后纪序》:“ 高祖 帷薄不修, 孝文 衽席无辩,然而选纳尚简,饰翫少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若居围城之中,憔悴容色,除去饰玩,常以为临深履薄之状焉。”《南史·王昙首传》:“手不执金玉,妇女亦不得以为饰玩。”
(2).装饰和玩赏。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壅崇宝货,饰玩臺榭,食则方丈,衣则龙章。”
词语解释:饰官  拼音:shì guān
犹治官。饰,通“ 飭 ”。《管子·君臣上》:“是故能象其道於国家,加之於百姓,而足以饰官化下者,明君也。” 郭沫若 等集校:“ 维遹 案:‘饰’与‘飭’通。《诗·六月篇》‘戎车既飭’, 毛 《传》‘飭,治也’,下文云‘治官化民’同意。”参见“ 治官 ”。
词语解释:治官  拼音:zhì guān
(1).治理政务之官员。指天子之臣僚。《周礼·天官·序官》:“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郑玄 注:“自大宰至旅下士转相副贰,皆王臣也。”《书·周官》:“﹝ 周王 ﹞归于 宗周 ,董正治官。”
(2).治理百官。《管子·君臣上》:“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汉 刘向 《说苑·君道》:“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
(3).尽职。《左传·成公十五年》:“ 华元 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乃出奔 晋 。”
词语解释:饰翼  拼音:shì yì
整理羽翼。饰,通“ 飭 ”。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 师旷 奏清角,有鹤集廊门,延颈而鸣,饰翼而舞。”
词语解释:饰缮  拼音:shì shàn
修理。饰,通“ 飭 ”。《晋书·刘曜载记》:“ 曜 大惧,於是躬亲二郊,饰缮神祠,望秩山川,靡不周及。”
词语解释:饰润  拼音:shì rùn
修饰润色。
词语解释:饰正  拼音:shì zhèng
表现出正直的样子。《晋书·郤詵传》:“且人无愚智,咸慕名宦,莫不饰正於外,藏邪於内。”
词语解释:饰纹  拼音:shì wén
装饰的花纹。 鲁迅 《书信集·致山上正义》:“龙牌,以木板制成,四边刻有龙的饰纹,供于佛前,高一尺五寸许。”
词语解释:饰好  拼音:shì hǎo
(1).犹美化。《吕氏春秋·审应》“适足以饰非遂过” 汉 高诱 注:“饰好其非,遂成其过。”
(2).犹美好。 晋 左思 《魏都赋》:“干戚羽旄之饰好,清謳微吟之要妙。”
词语解释:饰始  拼音:shì shǐ
谓人活着时得到事奉。《荀子·礼论》:“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参见“ 饰终 ”。
词语解释:饰终  拼音:shì zhōng
谓人死时给予尊荣。《荀子·礼论》:“送死,饰终也。” 宋 陆游 《王成之给事挽歌辞》:“赠极文昌贵,君恩厚饰终。”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赐奠》:“国家宠待臣僚,遇有勋绩昭著者,饰终之典,有上亲临赐奠者。”
词语解释:饰声  拼音:shì shēng
谓修饰言辞,花言巧语。《韩非子·有度》:“上用耳则下饰声。” 王焕镳 注:“犹言为巧言,使人主听不出真情。”
词语解释:饰城  拼音:shì chéng
整顿城垣守备。饰,通“ 飭 ”。《穀梁传·襄公二十三年》:“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礼也。” 范宁 注:“饰城者,修守备。”
词语解释:饰口  拼音:shì kǒu
谓说好听的话。《南史·循吏传·郭祖深》:“ 郭祖深 封事曰:‘饰口利辞,竞相推荐。’”
词语解释:饰厉  拼音:shì lì
修饰整理。《世说新语·容止》“风姿特秀” 刘孝标 注引《嵇康别传》:“ 康 ( 嵇康 )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词语解释:饰名  拼音:shì míng
谓故意做作,谋取美名。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 莽 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见者以为僮僕使人,问乃知其夫人。其饰名如此。”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臣愿陛下修復旧典,申戒銓司,核功过,勿循毁誉,量才能以责名实……则人不得饰名以求功,而亦不得巧文以避罪矣。”
词语解释:饰垢掩疵  拼音:shì gòu yǎn cī
粉饰掩盖污点和缺点。《魏书·萧宝夤传》:“虽当时文簿,记其殿最,日久月深,驳落都尽……累年之后,方求追访声迹,立其考第。无不苟相悦附,共为脣齿,饰垢掩疵,妄加丹素,趣令得阶而已,无所顾惜。”
词语解释:饰器  拼音:shì qì
装饰有图案花纹的武器铠甲。《周礼·夏官·掌固》:“设其饰器,分其财用,均其稍食。” 郑玄 注:“饰器,兵甲之属。” 孙诒让 正义:“谓兵甲皆有英饰,既资防御,又壮观瞻也。”
词语解释:饰智矜愚  拼音:shì zhì jīn yú
谓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语本《庄子·山木》:“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斯验世人之饰智矜愚,爱憎由己者多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 刘知几 《史通》称 舜 囚 尧 , 禹 放 舜 , 啟 诛 益 , 太甲 杀 伊尹 , 文王 杀 季歷 , 成汤 伪让, 仲尼 饰智矜愚。斯数言者, 战国 有之。”
词语解释:饰情矫行  拼音:shì qíng jiǎo xíng
谓掩饰自己的真心本意,行为矫揉造作。《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间有廉洁自好之人,反为众忌,不説是饰情矫行,定指是钓誉沽名,羣口挤排,每每是非颠倒,沉沦不显。”
词语解释:饰怪装奇  拼音:shì guài zhuāng qí
谓故为怪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调》:“今之梨园,购得一新本,则因其新而愈新之,饰怪装奇,不遗餘力。”
词语解释:饰擢  拼音:shì zhuó
奖饰擢拔。《晋书·陶璜传》:“圣恩广厚,猥垂饰擢。”《新唐书·王毛仲传》:“ 毛仲 始见饰擢,颇持法不避权贵。”
词语解释:饰履  拼音:shì lǚ
整饬行为。饰,通,“飭”。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尔植志靡懈,饰履有闻,嘉其积勤,超进僊秩。”
词语解释:饰弄  拼音:shì nòng
修饰玩弄。《孔丛子·抗志》:“﹝ 子思 ﹞答曰:‘有 龙穆 者,徒好饰弄辞説,观於坐席,相人眉睫,以为之意。’”
词语解释:饰扬  拼音:shì yáng
赞美称扬。 唐 元稹 《酬李相公并启》:“废名位之常数,比朋友以字之,饰扬涓埃,降掷珠玉。幸甚幸甚!”
词语解释:饰馔  拼音:shì zhuàn
置办酒食。 唐 元稹 《莺莺传》:“ 郑 厚 张 之德盛,因饰饌以命 张 ,中堂宴之。”
词语解释:饰非拒谏  拼音:shì fēi jù jiàn
粉饰掩盖错误,拒绝规劝。《周书·宣帝纪》:“好自矜夸,饰非拒諫。”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三折:“ 桀 紂 因饰非拒諫亡家国, 尧 舜 为发政施仁立帝都。” 清 陈确 《书〈大学辨〉后》:“况夫詆诽前贤,饰非拒諫,恶将比之弑父与君,在人人得诛之例。”
词语解释:饰非掩过  拼音:shì fēi yǎn guò
同“ 饰非文过 ”。 鲁迅 《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我虽然也被谥为‘土匪’之一,却并不想为老前辈们饰非掩过。”
词语解释:饰骂  拼音:shì mà
饰巧,弄巧。
词语解释:饰面  拼音:shì miàn
修饰容貌。 汉 王充 《论衡·超奇》:“饰面者皆欲为好,而运目者希。”《宋史·五行志三》:“ 淳化 三年,京师里巷妇人竞剪黑光纸团靨,又装鏤鱼腮中骨,号‘鱼媚子’,以饰面。”
词语解释:饰非文过  拼音:shì fēi wén guò
亦作“餙非文过”。 粉饰掩盖过失、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舞词弄墨,饰非文过。”《汉书·贾捐之传》“顺非而泽,不听而诛” 唐 颜师古 注:“谓人有坚为辩言,不以诚质,学於非道,虽博无用,饰非文过,辞语顺泽,不听教命,有如此者,皆诛杀也。” 清 陈梦雷 《绝交书》:“老年兄怙终迷復,善於餙非文过。”
词语解释:饰谈  拼音:shì tán
虚浮不实的话。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 淮阴 显擢,而庸隶悒懊以疾其超, 武安 功高,而 范雎 饰谈以破其事。”
词语解释:饰词  拼音:shì cí
(1).藻饰言辞,修辞。 汉 王充 《论衡·对作》:“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词,为奇伟之观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射之没镞》:“《史记·李广传》‘ 广 夜见石以为虎,射之没鏃’《汉书》云‘饮羽’……虽云精诚所致,恐物理不然,此殆 班氏 之饰词也。”
(2).指华美空洞的词藻。 聂绀弩 《我对于小品文的意见》:“一切形式主义者的论调,都是丧失了内容的饰词。”
(3).掩饰真相的话;托词。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三国志·魏志》:“此时 曹氏 代 汉 之势未成,以支属不欲拥兵,乃 曄 后来饰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可不是吗?这种饰词,不知要哄哪个。”
词语解释:饰诡  拼音:shì guǐ
亦作“餙诡”。 故为诡诈。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餙诡以肆其顽鄙。”《明史·宋玫传》:“陛下求治之心愈急,则浮薄喜事之人皆饰诡而钓奇。”
词语解释:饰说  拼音:shì shuō
(1).虚饰之辞。《战国策·赵策四》:“ 虞卿 闻之,入见王,王以 楼缓 言告之。 虞卿 曰:‘此饰説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讔》:“及 优旃 之讽漆城, 优孟 之諫葬马,并譎辞饰説,抑止昏暴。”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佛肉眼见四十里》:“俗僧饰説,大非经旨。余故録其説而辨之。”
(2).虚饰其辞,托辞掩饰。《汉书·夏侯胜传》:“ 胜 从父子 建 字 长卿 ,自师事 胜 及 欧阳高 ,左右采获,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説。”《旧唐书·郭子仪传》:“岂唯天道助顺,抑亦地形使然,此陛下所知,非臣饰説。”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巧辨饰説,言悲貌蹙,或舍其所脩,而小人是从。”
词语解释:饰行儥慝  拼音:shì xíng yù tè
谓出售表面加以美化的劣质物品。《周礼·地官·胥师》:“察其诈伪,饰行儥慝者而诛罚之。” 郑玄 注:“饰行儥慝,谓使人行卖恶物於市,巧饰之,令欺誑买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 张衡 《西京赋》説市曰‘鬻良杂苦,蚩眩边鄙’,则饰行之谓也。饰行与儥慝,相对为文。”
词语解释:饰非养过  拼音:shì fēi yǎng guò
见“ 饰非遂过 ”。
词语解释:饰非遂过  拼音:shì fēi suì guò
粉饰错误,养成过失。《吕氏春秋·审应》:“ 公子食我 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高诱 注:“饰好其非,遂成其过。”亦作“ 饰非养过 ”。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及其崛然自见者,犹皆自有为国之意,使其下无饰非养过之心。”
词语解释:饰表  拼音:shì biǎo
亦作“餙表”。 修饰外表,装饰表面。 晋 张华 《鹪鹩赋》:“不怀宝以贾害,不饰表以招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鄴城 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塼,百步一楼。” 唐 吕温 《故太子少保赠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不餙表以近名,恒从心而中矩。”
共9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