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粥饧 拼音:zhōu xíng
甜粥;糖粥。旧俗寒食日以火粳米或大麦煮粥,研杏仁为酪,以饧沃之,谓之寒食粥。见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二。 宋 苏轼 《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月》诗:“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餳。”词语解释:花饧 拼音:huā xíng
花糖。用麦芽糖做的一种花式糖果。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岁晚节物》:“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餳、米饵。”《宋史·礼志二二》:“赐内中酒果、风药、花餳,赴守岁夜筵。”词语解释:胶牙饧 拼音:jiāo yá xíng
用麦芽制成的糖,食之黏齿,故名。旧俗常用作送灶时的供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餳。” 唐 白居易 《岁月家宴戏示弟侄等》诗:“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谢学墉﹞《送灶》云:……莫向 玉皇 言善恶,劝君多食胶牙餳。”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词语解释:饴饧 拼音:yí xíng
饴和饧。亦泛指饴糖。《急就篇》卷二:“枣杏瓜棣饊飴餳。” 颜师古 注:“渜弱者为飴……厚强者为餳。”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宝糖珍粔籹,乌腻美飴餳。”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饴饧》:“凡飴餳,稻、麦、黍、粟,皆可为之。”词语解释:春饧 拼音:chūn xíng
食品名。春饴糖。多用麦芽或谷芽熬成。 宋 朱松 《寒食》诗:“粥冷春餳冻,泥开腊酒斟。” 清 许光治 《折桂令》曲之二:“趲东风已是清明,听陌上吹簫,又卖春餳。”词语解释:胶饧 拼音:jiāo xíng
稠厚的饴糖。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小郗先生》:“乃索纸一幅,吐津涂其上,稠如胶餳。”词语解释:餦饧 拼音:zhāng xíng
干的饴糖。 宋 叶适 《与英上人游紫霄观戏述短歌》:“何以劳比邻?粔籹杂餦餳。”参见“ 餦餭 ”。
词语解释:餦餭 拼音:zhāng huáng
(1).干的饴糖。《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王逸 注:“餦餭,餳也。” 洪兴祖 补注:“《方言》曰:‘饵谓之餻,餳谓之餦餭。’註云:即乾飴也。音张皇。一曰饼也,一曰饵也。”《方言》第十三:“餳谓之餦餭。” 郭璞 注:“即乾飴也。” 宋 陆游 《村兴》诗:“粔籹堆盘白,餦餭出釜甜。”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餺飥溜匙薑韭滑,餦餭胶口椒橙美,更传闻樱笋贱如泥,今年里。”
(2).用饴渍。 唐 陆龟蒙 《酬袭美见寄海蟹》诗:“自是 扬雄 知郭索,且非 何胤 敢餦餭。”
(3).一种用面粉制成的环形油炸食品。 清 方以智 《通雅·饮食》:“餦餭则粉和餳者,古所谓餈饵也,此皆可充乾物。” 清 赵翼 《真州萧娘制糕饼最有名余亦作六绝句》之二:“纤纤素手擅拈针,改製餦餭味自深。”词语解释:膏饧 拼音:gāo xíng
饴糖。《后汉书·樊鯈传》:“又 野王 岁献甘醪、膏餳,每輒扰人,吏以为利。 鯈 并欲奏罢之。”词语解释:蜂饧 拼音:fēng xíng
蜜糖。 宋 杨万里 《葡萄》诗:“太原清霜熬蜂餳,甘露冻作紫水精。”词语解释:雀饧 拼音:què xíng
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 宋 王陶 《谈渊》:“翰林侍讲学士 杜镐 ,博学有识。都城外有坟庄,一日若有甘露降布林木。子姪辈惊喜,白於 镐 。 镐 味之,惨然不懌。子姪啟请, 镐 曰:‘此非甘露,乃雀餳。大非佳兆,吾门其衰矣。’”一说,即甘露,祥瑞之兆。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冬月常出木醴, 后主 以为甘露之瑞,俗呼为雀餳。”词语解释:乳饧 拼音:rǔ xíng
乳酪制成的糖。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余弱冠前,步月 洛 之 绥福里 ,方见夜作,问之,云:‘乳餳。’时新开是肆,每斤六十文,明日市得而归。不三数月,满 洛阳 盛传矣。”词语解释:麦饧 拼音:mài xíng
饴糖。 明 杨基 《江村寒食》诗:“预折杨枝插绕簷,荳糜香软麦餳甜。”词语解释:弱饧
甜粥词语解释:杏饧 拼音:xìng xíng
甜杏粥。 明 高启 《寒食逢杜贤良饮》诗:“杨柳无烟江水长,邻家风雨杏餳香。”参见“ 杏粥 ”。
词语解释:杏粥 拼音:xìng zhōu
用杏仁制成的粥。古时寒食节食品之一。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擣杏仁煑作粥。” 唐 韦应物 《清明日忆诸弟》诗:“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词语解释:戴帽饧 拼音:dài mào xíng
谓虽戴帽像个人,但柔软如饴糖。比喻软弱无能。《隋书·循吏传·梁彦光》:“ 彦光 前在 岐州 ,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 相 部,如 岐州 法。 鄴都 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餘,拜 赵州 刺史, 彦光 言於上曰:‘臣前待罪 相州 ,百姓呼为戴帽餳。臣自分废黜,无復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復垂收採,请復为 相州 ,改絃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词语解释:沙饧 拼音:shā xíng
麦芽糖。 汉 张衡 《七辩》:“沙餳石蜜,远国储珍。”词语解释:木饧 拼音:mù xíng
枳椇子的别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甘如餳蜜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枳椇》。词语解释:咬牙饧 拼音:yǎo yá xíng
即胶牙饧。一种用麦芽或谷芽熬制而成,黏性很强的糖。古人常于元日食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餳。”词语解释:稠饧 拼音:chóu xíng
一种厚的饴糖。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节日,坊市卖稠餳、麦糕、乳酪、乳饼之类。”词语解释:琥珀饧 拼音:hǔ pò xíng
糖饴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饧餔》:“琥珀餳法:小饼如碁石,内外明彻,色如琥珀。”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俗亦於岁旦嚼琥珀餳,以验齿之坚脱。”词语解释:白饧 拼音:bái xíng
用米或杂粮加麦芽或谷芽熬成的一种糖。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饧餔》:“煮白餳法:用白芽散糵佳;其成饼者,则不中用。用不渝釜,渝则餳黑。” 明 张鼎思 《琅琊代醉编·白饧》:“昔在 金陵 ,有一任子为鯁所苦,累日不能饮食,忽见卖白餳者,因买食之,顿觉无恙。”词语解释:爵饧 拼音:jué xíng
凝聚在植物枝叶上的一种露珠。古人认为是阴阳二气不顺所成,可致人疾病。与甘露不同。爵,通“ 雀 ”。 宋 王巩 《甲申杂记》:“一日邑吏云:‘甘露降。’视松竹间光洁如珠,因取一枝视 刘贡父 。 贡父 曰:‘速弃之。此阴阳之戾气所成,其名爵餳,饮之令人致疾。’古人盖有説焉,当求博识之君子,求甘露、爵餳之别。”词语解释:眼饧 拼音:yǎn xíng
形容眼似蜜糖般地黏涩。《红楼梦》第五回:“ 寳玉 此时便觉眼餳骨软,连説:‘好香!’”《红楼梦》第二一回:“ 寳玉 因喫了两杯酒,眼餳耳热之餘,若往日则有 袭人 等大家嘻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