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末字词组
大飨尚飨侑飨腊飨食飨铭飨索飨祔飨
孝飨嘉飨右飨供飨设飨幽飨祼飨示飨
亲飨燕飨宾飨野飨共飨佑飨福飨礼飨
来飨歆飨宴飨追飨蜡飨息飨禋飨 
奠飨时飨告飨从飨郊飨彝飨觐飨 
临飨祭飨致飨赞飨遗飨服飨劳飨 
配飨献飨荐飨馈飨进飨朝飨孟飨 

词语解释:大飨  拼音:dà xiǎng
(1).合祀先王的祭礼。《礼记·礼器》:“大饗其王事与?” 郑玄 注:“谓祫祭先王。”《荀子·礼论》:“大饗尚玄尊,俎生鱼,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 杨倞 注:“大饗,祫祭先王也。”
(2).遍祭五方天帝。《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大饗帝。” 郑玄 注:“言大饗者,遍祭五帝也。《曲礼》曰‘大饗不问卜’,谓此也。”
(3).谓天子宴饮诸侯来朝者。《周礼·春官·大司乐》:“大饗不入牲。” 郑玄 注:“大饗,饗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大饗有四焉。” 郑玄 注:“大饗,谓饗诸侯来朝者也。”
(4).指上级以酒食慰劳下级。《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夏四月,大司马 吴汉 自 蜀 还京师,於是大饗将士,班劳策勋。”《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 巡 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啗众,寧惜一妾而坐观士飢?’乃杀以大饗。坐者皆泣, 巡 彊令食之。”
词语解释:孝飨  拼音:xiào xiǎng
同“ 孝享 ”。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太和舞》:“广乐既备,嘉荐既新,述先惟德,孝饗惟亲。”《北史·隋纪下·炀帝》:“聿追孝饗,德莫至焉。”《宋史·乐志十》:“配天作极,孝饗是将。”
词语解释:亲飨  拼音:qīn xiǎng
谓帝王祭献于祖庙。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典礼》:“亲饗,车驾朝饗太庙也。其典礼类郊祀。”
词语解释:来飨  拼音:lái xiǎng
见“ 来享 ”。
词语解释:来享  拼音:lái xiǎng
(1).亦作“ 来饗 ”。谓鬼神前来接受祭祀,歆享供品。《诗·商颂·烈祖》:“来假来饗,降福无疆。” 郑玄 笺:“享,谓献酒使神享之也。”一本作“ 来享 ”。《文选·张衡〈东京赋〉》:“灵祖皇考,来顾来饗。” 薛综 注:“言先帝之神,顾愍子孙,享其食也。”
(2).谓远方诸侯前来进献贡物。《诗·商颂·殷武》:“莫不敢来享,莫不敢来王。” 郑玄 笺:“享,献也。”《晋书·文帝纪》:“九服之外,絶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修文德以服远人,来享来王著其效。”
词语解释:奠飨  拼音:diàn xiǎng
置酒食以祭祀。 前蜀 韦庄 《秦妇吟》:“间日徒歆奠饗恩,危时不助神通力。”
词语解释:临飨  拼音:lín xiǎng
(1).亲临祭典。《汉书·礼乐志》:“天门开,詄荡荡,穆并骋,以临饗。” 颜师古 注:“言众神穆然方驾驰骋而临祠祭。”《后汉书·明帝纪》:“ 光武皇帝 建三朝之礼,而未及临饗。”《三国志·吴志·孙瑜传》:“遂立学官,临饗讲肄。”
(2).亲以酒食犒劳。《汉书·王尊传》:“又正月行幸 曲臺 ,临饗罢卫士。”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诸衞士更尽得代去,故天子自临而饗之。”《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今遣使者犒赐将士,大会临饗,饮宴终日,称朕意焉。”
词语解释:配飨  拼音:pèi xiǎng
见“ 配享 ”。
词语解释:配享  拼音:pèi xiǎng
亦作“ 配饗 ”。
(1).享,通“ 饗 ”。合祭;祔祀。古帝王祭天,以先祖配祭。《晋书·乐志上》:“我皇受命,奄有万方,郊祀配享,礼乐孔章。”
(2).享,通“ 饗 ”。合祭;祔祀。指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詔祀故尚书令 荀攸 於 太祖 庙庭”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故 魏氏 配饗不及 荀彧 ,盖以其末年异议,又位非 魏 臣故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礼祭郊祀·配饗》:“功臣配饗之礼,由 商 人始也。” 清 陈伦 《张循王墓》诗:“两宫魄冷冰天月,配饗反旌谗諂骨。”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及其弄臣酷吏,配享在下,相引以为华。”
(3).享,通“ 饗 ”。合祭;祔祀。指 孔子 弟子或历代名儒祔祀于 孔 庙。《新唐书·常袞传》:“其后 闽 人春秋配享 袞 於学官云。”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宣圣配享》:“ 元 初,释奠先圣,以 颜 孟 配享,盖用 宋 金 旧制,至 延祐 三年,始增 曾子 、 子思 配享。” 鲁迅 《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鹰犬塞途,干儿当道, 魏忠贤 不是活着就配享了 孔 庙么?”
(4).享,通“ 饗 ”。谓有资格承当某事。《书·吕刑》:“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孔颖达 疏:“享,训当也。是此人能配当天命在於天之下。”一说,谓配天享禄。 孙星衍 疏:“配谓配天,享谓享其禄,言惟能肩任天德,自作善命,则配天命而享天禄於下矣。”
(5).享,通“ 饗 ”。媲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近日雅慕此道,刻欲追踪 元 人,配饗 若士 者儘多,而究竟作者寥寥,未闻絶唱。”《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我今到 杭州 ,若得在 西湖 上也做些好事,与 李 白 二公配饗,好不快心!”
词语解释:尚飨  拼音:shàng xiǎng
亦作“ 尚享 ”。 旧时用作祭文的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仪礼·士虞礼》:“卒辞曰:哀子某,来日某隮祔尔于尔皇祖某甫。尚饗!” 郑玄 注:“尚,庶几也。” 唐 李翱 《陵庙时日朔祭议》:“敬修时享,以申追慕。尚享!” 宋 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盖上以为天下慟,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清 方苞 《祭王昆绳文》:“行与心违,蹉跎竟老;遗书在篋,其半惟草。临风洒泣,气尽心孤;子止於此,况於吾徒。呜呼哀哉,尚饗!”
词语解释:嘉飨  拼音:jiā xiǎng
见“ 嘉享 ”。
词语解释:嘉享  拼音:jiā xiǎng
亦作“ 嘉嚮 ”。亦作“ 嘉饗 ”。 谓祭祀时神灵歆享。《汉书·郊祀志下》:“其旦,东乡再拜朝日;其夕,西乡再拜夕月。然后孝弟之道备,而神祇嘉享,万福降辑。”《汉书·王莽传上》:“至德要道,通於神明,祖考嘉享。”《汉书·宣帝纪》:“上帝嘉嚮,海内承福。” 颜师古 注:“嚮,读曰饗。”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鸞凤翱翔……及荐鬯之夕,神光交错,或登於天,或降於池,从四方来集於坛。上帝嘉饗,海内承福。”
词语解释:燕飨  拼音:yàn xiǎng
亦作“ 燕享 ”。亦作“ 燕飨 ”。
(1).古代帝王饮宴群臣、国宾。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天子服有文章,不得以燕饗,以庙。” 凌曙 注:“《汉书·贾谊传》:‘古者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 师古 曰:‘庙则服之,宴处则不著,盖贵之也。’” 宋 苏轼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厉其百官,抚摩其人民,为之朝聘会同燕享,以交诸侯之欢。” 元 吴澄 《校定经诗序》:“朝廷之乐歌曰雅,宗庙之乐歌曰颂,于燕飨焉用之,于朝会焉用之,于享祀焉用之。” 章炳麟 《辨诗》:“四夷之乐,用於朝会祭祀燕饗,自《周官》韎师、 鞮鞻氏 见其耑。”
(2).以酒食祭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燕享有时,赏与以节。”
(3).泛指以酒食款待人。 唐 李贻孙 《〈欧阳行周文集〉序》:“会故相 常衮 来为 福 之观察使……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饗,必召同席。” 金 元好问 《东平行台严公神道碑》:“公帑所积,尽於交聘燕享祭祀宾客之奉,而未尝私贮之。” 元 姚燧 《千户所厅壁记》:“此先王维持太平之宏纲大经也。其法主宾有送迎之拜……燕饗有献酬酢旅之节。”
见“ 燕饗 ”。
词语解释:歆飨  拼音:xīn xiǎng
同“ 歆享 ”。 《晋书·乐志下》:“奠樽俎,实玉觴。神歆饗,咸悦康。宴孙子,祐无疆。”《北史·夏侯道迁传》:“脱有先亡者,於良辰美景,灵前饮宴,儻或有知,庶共歆饗。”
词语解释:时飨  拼音:shí xiǎng
见“ 时享 ”。
词语解释:时享  拼音:shí xiǎng
亦作“ 时饗 ”。 太庙四时的祭祀。古代帝王臣民都行时享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国语·楚语下》:“百姓夫妇择其令辰,奉其牺牲……帅其子姓,从其时享,虔其祝宗,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每当春秋时饗,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本朝祧庙之制》:“时享之时,既不预九庙之数,復不压 高皇帝 南向之尊。”
词语解释:祭飨  拼音:jì xiǎng
同“ 祭享 ”。 《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清史稿·礼志二》:“旧制,祭饗用生牢,颁百官胙肉。”
词语解释:献飨  拼音:xiàn xiǎng
犒赏;献酒食款待人。《史记·高祖本纪》:“ 秦 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饗军士。”
词语解释:侑飨  拼音:yòu xiǎng
配享,以后死的贤哲附祭于 孔 庙。《清史稿·礼志三》:“﹝ 道光 ﹞十六年,詔祀 孔子 不得与 佛 老 同庙。是后復以 宋 臣 文天祥 、 宋 儒 谢良佐 侑饗云。 咸丰 初,增先贤 公明仪 , 宋 臣 李纲 、 韩琦 侑饗。”
词语解释:右飨  拼音:yòu xiǎng
谓享受祭献,佑助降福。《诗·周颂·我将》:“维羊维牛,维天其右饗之。” 郑玄 笺:“言神饗其德而右助之。”《汉书·韦贤传》:“唯 高皇帝 、 孝文皇帝 、 孝武皇帝 省察,右饗皇帝之孝,开赐皇帝眉寿亡疆。” 颜师古 注:“右读曰祐。” 宋 秦观 《代贺明堂礼毕表》:“徒欣右饗之成,莫预骏奔之列。”
词语解释:宾飨  拼音:bīn xiǎng
谓以宾礼款待。《国语·周语上》:“宾饗赠饯,如公命侯伯之礼,而加之以宴好。” 韦昭 注:“宾者,主人所以接宾、致餐饔之属也。饗,饗食之礼也。”
词语解释:宴飨  拼音:yàn xiǎng
亦作“ 宴享 ”。
(1).古代帝王饮宴群臣、国宾。《国语·周语中》:“亲戚宴饗,则有餚烝。”《后汉书·礼仪志中》:“每月朔岁首,为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饗,大作乐。”《新唐书·百官志二》:“朝会宴享,则节其等差。” 宋 秦观 《韦元成论》:“宫室宴享,非礼则置而不议;宗庙祭祀,非礼则议而毁之。”
(2).指设宴飨客。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八:“推销员成群地向各处出发,丰盛的筵席宴飨生涯寒俭的教师们,样本同说明书慷慨地分送。”
(3).谓鬼神受享祭祀的酒食。《汉书·礼乐志》:“嘉籩列陈,庶几宴享。”《后汉书·班固传》:“上帝宴饗,五位时序。”
以酒食款待宾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鲁国 以 公旦 次编, 商 人以前王追録,斯乃宗庙之正歌,非讌饗之常咏也。” 唐 赵璘 《因话录·徵》:“既通讌饗,则异君臣。”
词语解释:告飨  拼音:gào xiǎng
祝告、供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乃礼之祭祀,事止告饗。”《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著作局撰告饗宗庙及诸祠祭祝文称尊号, 唐 惟《开元礼》有之,稽古者以为非礼。”
词语解释:致飨  拼音:zhì xiǎng
(1).古代诸侯朝聘,主国向来宾赠送酒食,并以币帛劝侑。《周礼·秋官·掌客》:“夫人致礼八壶、八豆、八籩,膳大牢,致饗大牢。” 郑玄 注:“夫人致礼,助君养宾也……饗有壶酒。”《仪礼·聘礼》:“致饗以酬币。” 郑玄 注:“酬币,饗礼酬宾劝酒之币也。”
(2).旧时以酒食等物祭祀鬼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灵祇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新唐书·来瑱传》:“既而为 瑱 立祠,四时致饗。”
词语解释:荐飨  拼音:jiàn xiǎng
祭献。《史记·封禅书》:“皇帝始郊见 太一云阳 ,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饗。”《新五代史·杂传十八·卢质》:“因其故壠,稍广其封,以时荐饗而已。”《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明道二年》:“宜於太庙外别立新庙,奉安二后神主,同殿异室,岁时荐饗,用太庙仪。”
词语解释:腊飨  拼音:là xiǎng
犹腊祭。《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三年》:“其腊饗太庙及饗太清宫,元日受朝奏祥瑞,皆停。”
词语解释:供飨  拼音:gòng xiǎng
见“ 供享 ”。
词语解释:供享  拼音:gòng xiǎng
亦作“ 供饗 ”。
(1).使享用;享受。 郭沫若 《反正前后》四:“水是很清冽的,井畔有茶店,汲取井水来煮茶以供享游客。” 郭沫若 《关于宋玉》:“贵族阶级的‘大王之雄风’是庶民阶级所不能供享的。”
(2).摆供品以祭祀。《1958年曲艺选·龙王辞职》:“在先前遍地修下了龙王庙。四季哟,春秋四季老百姓烧香还愿供饗咱。”
词语解释:野飨  拼音:yě xiǎng
见“ 野享 ”。
词语解释:野享  拼音:yě xiǎng
亦作“ 野饗 ”。 在野外设食款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楚 客聘于 晋 ,过 宋 。大子知之,请野享之。”《文选·张衡〈西京赋〉》:“割鲜野饗,犒勤赏功。” 薛综 注:“谓饗食士众於广野中,劳勤苦,赏有功。” 晋 张华 《游猎篇》:“野饗会众宾,玄酒甘且旨。”
词语解释:追飨  拼音:zhuī xiǎng
见“ 追享 ”。
词语解释:追享  拼音:zhuī xiǎng
亦作“ 追饗 ”。 祭名。《周礼·春官·司尊彝》:“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追享、朝享,谓禘祫也。’ 杜子春 云:‘追享,谓追祭迁庙之主,以事有所请祷。’” 孙诒让 正义:“ 任啟运 曰:‘追享,大禘也,以追所自出,故曰追享;朝享,大祫也,合於大庙,若大朝然,故曰朝享。’…… 陆淳 《春秋纂例》:‘古者丧除,朝庙合羣祖而祭焉,故祫谓之朝享;明年又禘其祖之所自出,故禘谓之追享。’”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王禘》:“所自出之帝远矣,故亡追享。”《清史稿·礼志五》:“古者朝庙合羣祖而祭焉,故祫曰朝饗;以合羣祖为不足,復禘其所出,故禘曰追饗。”
词语解释:从飨  拼音:cóng xiǎng
跟随参加宴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赵衰 以文胜从饗, 国侨 以修辞扞 郑 。” 范文澜 注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秦穆 享公子 重耳 。 子犯 曰:‘吾不如 衰 之文也,请使 衰 从。’”
词语解释:赞飨  拼音:zàn xiǎng
祭神祝颂。《史记·封禅书》:“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太一如 雍 郊礼。其赞饗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復始,皇帝敬拜见焉。’” 司马贞 索隐引 顾氏 曰:“饗,祀祠也。”《旧唐书·礼仪志三》:“赞饗已毕,然后登封。”
词语解释:馈飨  拼音:kuì xiǎng
谓以酒食待客。 明 李东阳 《封淑人吴母林氏墓志铭》:“又置义塾以教乡子弟,百凡馈饗,皆淑人手出。”
词语解释:食飨  拼音:shí xiǎng
谓以酒食宴请宾客或祭祀宗庙。《礼记·乐记》:“食饗之礼,非致味也。” 孔颖达 疏:“食饗,谓宗庙祫祭。”《孔子家语·论礼》:“食饗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词语解释:设飨  拼音:shè xiǎng
犹设宴。《东周列国志》第二七回:“﹝ 申生 ﹞入宫参见 驪姬 , 驪姬 设饗待之,言语甚欢。”
词语解释:共飨  拼音:gòng xiǎng
共同享受。《汉书·疏广传》:“乐与乡党宗族共饗其赐,以尽吾餘日,不亦可乎!”
词语解释:蜡飨  拼音:là xiǎng
见“ 蜡享 ”。
词语解释:蜡享  拼音:là xiǎng
亦作“ 蜡饗 ”。 犹蜡祭。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国朝诸祠,牲牢之类数不等,七室共一羊豕,后庙温成亦一羊豕,蜡享百神亦然。” 清 唐孙华 《壬午岁特诏蠲江南租赋恭述》诗之一:“蜡饗有人吹苇籥, 石壕 无吏扣柴门。”
词语解释:郊飨  拼音:jiāo xiǎng
犹郊享。饗,通“ 享 ”。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会 文公 ( 文彦博 )入助郊饗, 神宗 访之,公具奏所以, 神宗 悦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太祖 天性悟音律,末年郊饗,觉雅乐声高。” 清 姚鼐 《万柳堂分韵得房字》:“平生眩视 鲁 郊饗,日思埋迹 蚁丘 浆。”参见“ 郊享 ”。
词语解释:郊享  拼音:jiāo xiǎng
古代帝王祭天地称郊,祭百神及祖先称享,并称“郊享”。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曹绍夔 与 道弼 为乐令,比监郊享,御史有怒于 绍夔 ,欲以乐不和为之罪。”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五:“古者朝宴,衮服中有白纱中单,百官郊享服中有明衣。”
词语解释:遗飨  拼音:yí xiǎng
谓祭祀进献祭品。 宋 王珪 《内中御侍以下贺南郊礼毕词》:“振前代之阔文,秩百神之遗饗。”
词语解释:进飨  拼音:jìn xiǎng
谓用酒食招待以资鼓励。《吴子·励士》:“君举有功而进饗之,无功而励之。”
词语解释:铭飨  拼音:míng xiǎng
谓列名受祭。《晋书·武帝纪》:“ 沛王 子文 薨。以故太傅 郑冲 …… 齐王 攸 等皆列於铭饗。”
词语解释:幽飨  拼音:yōu xiǎng
祭献鬼神。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太庙乐歌肆夏乐》:“礼既升,乐以愉。昭序溢,幽饗餘。”
词语解释:佑飨  拼音:yòu xiǎng
谓享受祭献,佑助降福。《晋书·乐志》:“神明斯降,既祐饗之。”
词语解释:息飨  拼音:xī xiǎng
谓年终农事既毕,举行蜡祭,饮宴老人,祭享神明。《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 李善 注:“《礼记》曰: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饗之,黄衣黄冠,息田夫也。”
词语解释:彝飨  拼音:yí xiǎng
恒常的祭礼。《新唐书·王璵传》:“若 三皇 、 五帝 、 道君 等,两京及所都各有宫庙,春秋彝饗,此復营造,是谓瀆神。”
词语解释:服飨  拼音:fú xiǎng
食用,品尝。 晋 向秀 《难〈养生论〉》:“服饗滋味,以宣五情。”
词语解释:朝飨  拼音:cháo xiǎng
(1).见“ 朝享 ”。
(2).朝会宴饗。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朝饗宾主之仪,祭奠殯葬之变,郊祀禘祫之法,社稷山川之礼,皆可减省,务令约俭。”
词语解释:朝享  拼音:cháo xiǎng
(1).古代天子祭祀宗庙。《周礼·春官·司尊彝》:“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 郑玄 注:“朝享,谓朝受政於庙。” 贾公彦 疏:“朝享谓朝受政於庙者,谓天子告朔於明堂,因即朝享。朝享,即祭法谓之月祭。”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先 景灵宫 ,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饗’,末乃有事於南郊。”《清史稿·礼志五》:“又《周礼·大宗伯》:祫、禘、追享、朝享。解云:古者朝庙合祖而祭焉,故祫曰朝饗。”
(2).犹朝拜;朝贡。《汉书·韦玄成传》:“威仪济济,朝享天子。”《资治通鉴·汉宣帝甘露二年》:“如使 匈奴 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闕於朝享,不为畔臣,万世之长策也。” 胡三省 注:“朝,朝见也。享,供时享也。享,献也。古者诸侯见於天子,必以所贡助祭於庙。”
词语解释:索飨  拼音:suǒ xiǎng
谓求索所有的神而尽祭之。《礼记·郊特牲》:“ 伊耆氏 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响之也。” 郑玄 注:“索,谓求索也。” 陈澔 集说:“索,求索其神也。”
词语解释:祼飨  拼音:guàn xiǎng
见“ 祼享 ”。
词语解释:祼享  拼音:guàn xiǎng
亦作“ 祼饗 ”。
(1).古代帝王宗庙祭仪。谓灌香酒于地以求神降临。《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 郑玄 注:“祼之言灌,灌以鬱鬯,谓始献尸求神时也。” 贾公彦 疏:“凡宗庙之祭,迎尸入户坐於主北。先灌,谓王以圭瓚酌鬱鬯以献尸,尸得之沥地。祭讫,啐之奠之,不饮。尸为神象,灌地所以求神。”《隋书·音乐志上》:“祼饗若存,惟灵靡测。”《明史·毛澄传》:“伏祈趣驾速还,躬亲祼享,宗庙臣民幸甚。”
(2).指具有祼的仪式的飨礼。《左传·襄公九年》:“君冠,必以祼享之礼行之。” 杨伯峻 注:“以配合香料煮成之酒倒之于地,使受祭者或宾客嗅到香气。此是行隆重礼节前之序幕。享亦作饗……祼享即具有祼之仪式之饗礼。”《孔子家语·冠颂》:“行冠事必於祖庙,以祼享之礼以将之。”
词语解释:福飨  拼音:fú xiǎng
亦作“ 福嚮 ”。 谓神明受祭飨而赐福。《汉书·叙传上》:“然后精诚通乎神明,流泽加於生民,故能为鬼神所福饗,天下所归往。”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五》作“福嚮”。《三国志·魏志·刘晔传》:“潜修德让,行动神明,乃乾坤所福饗,光灵所从来也。”《隋书·经籍志一》:“然则圣人之受命也……泽被生人,万物之所归往,神明之所福饗,则有天命之应。”
词语解释:禋飨  拼音:yīn xiǎng
洁斋祭献。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禋饗云备,诚敬兼申。”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门下卜日禋饗,政道莫先,厚下布泽,哲王是务。”
词语解释:觐飨  拼音:jìn xiǎng
觐见飨宴。《宋书·袁淑传》:“弊邑敬事是遑,无或违贰。惧非郊赠之礼,覲饗之资,不虞君王惠之於是也,是有懵焉。” 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覲饗式时,尔祖尔思。”
词语解释:劳飨  拼音:láo xiǎng
慰劳犒赏。《后汉书·明帝纪》:“﹝帝﹞幸 南顿 ,劳饗三老、官属。”《后汉书·乌桓传》:“是时四夷朝贺,络驛而至,天子乃命大会劳饗,赐以珍寳。”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鲍永诛彭丰等》:“﹝ 鲍永 ﹞乃会众人修乡射之礼,请 丰 等共观,因此擒之。 丰 乃持牛酒劳饗, 永 手格杀 丰 ,因擒破党与。”
词语解释:孟飨  拼音:mèng xiǎng
见“ 孟享 ”。
词语解释:孟享  拼音:mèng xiǎng
亦作“ 孟饗 ”。 帝王宗庙祭礼。因于每年的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举行,故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七月》:“七月孟秋,例於上旬内车驾诣 景灵宫 ,行孟享之礼。”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黎明,上御玉輅,从以四輅,导以驯象,千官百司,法驾仪仗,锦绣杂遝,盖十倍孟饗之数。”
词语解释:祔飨  拼音:fù xiǎng
见“ 祔享 ”。
词语解释:祔享  拼音:fù xiǎng
亦作“ 祔饗 ”。 奉神主祭献。《旧唐书·靖德太子琮传》:“仍於 啟夏门 内置庙祔享焉。”《清史稿·礼志四》:“其冬 世祖 升祔,奉神位至前殿行大饗。礼成,还奉后殿神龕。厥后祔饗倣此。”
词语解释:示飨  拼音:shì xiǎng
示意祭献。《汉书·终军传》:“今郊祀未见於神祇,而获兽以馈,此天之所以示饗,而上通之符合也。” 颜师古 注:“以馈谓充祭俎也。”
词语解释:礼飨  拼音:lǐ xiǎng
以礼宴饮宾客。《后汉书·窦融传》:“帝见 钧 欢甚,礼饗毕,乃遣令还。”《后汉书·马援传》:“ 述 鸞旗旄骑,警蹕就车,磬折而入,礼饗官属甚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