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首字词组
飨帝飨会飨祚飨象飨射飨庙飨禘飨坟
飨日飨劳飨糖飨食飨宴飨报飨礼 
飨荐飨辞飨昭飨馈飨国飨赉飨孤 
飨士飨祀飨燕飨醴飨告飨奠飨饮 
飨福飨贺飨殿飨德飨年飨赐飨牢 

词语解释:飨帝  拼音:xiǎng dì
祭祀天帝。饗,通“ 享 ”。《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效。”《礼记·礼器》:“ 孔子 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毋轻议礼!’”
词语解释:飨日  拼音:xiǎng rì
(1).宴请之日。《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及饗日,帷诸门左。”
(2).祭祀太阳。饗,通“ 享 ”。《旧唐书·音乐志三》:“惟圣格天,惟明饗日。”
词语解释:飨荐  拼音:xiǎng jiàn
祭献。饗,通“ 享 ”。《梁书·文学传下·刘勰》:“时七庙饗荐已用蔬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瞿塘滩 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商旅上水,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今则不能尔,犹饗荐不輟。”
词语解释:飨士  拼音:xiǎng shì
以酒食款待士兵;犒劳士卒。《尉缭子·踵军令》:“踵军饗士,使为之战势,是谓趋战者也。”《史记·田单列传》:“与士卒分功,妻妾编於行伍之閒,尽散饮食饗士。”《后汉书·王霸传》:“贼復聚众挑战, 霸 坚卧不出,方饗士作倡乐。”
词语解释:飨福  拼音:xiǎng fú
受福;享福。谓生活得安乐美好。饗,通“ 享 ”。《晋书·郭璞传》:“夫寅畏者所以饗福,怠傲者所以招患。” 宋 梅尧臣 《欧阳郡太君挽歌》之二:“暮年终饗福,阴隲不应欺。”
词语解释:飨会  拼音:xiǎng huì
(1).宴会。《后汉书·李章传》:“ 章 到,乃设饗会。”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虞诩》:“及到官,设三科以募壮士……收得百餘人。 詡 为饗会,悉貰其罪。”
(2).犹会合。饗,通“ 嚮 ”。 南朝 陈 沉炯 《归魂赋》:“既而天道祸淫,否终斯泰,灵圣奋发,风云饗会,埽欃枪之星,斩 蚩尤 之斾。”
词语解释:飨劳  拼音:xiǎng láo
以酒食慰劳;犒劳。《魏书·太宗纪》:“至于 屋竇城 ,饗劳将士,大酺二日,班禽兽以赐之。”
词语解释:飨辞  拼音:xiǎng cí
古代祭死者时,向代表死者受祭之尸的祝告之辞。饗,通“ 享 ”。《仪礼·士虞礼》:“饗辞曰:‘哀子某,圭为而哀荐之饗。’” 郑玄 注:“饗辞,劝强尸之辞也。”
词语解释:飨祀  拼音:xiǎng sì
(1).祭祀。饗,通“ 享 ”。 汉 张衡 《东京赋》:“咸用纪宗存主,饗祀不輟。” 清 唐甄 《潜书·有归》:“縗麻饗祀,事死也。”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天问》:“ 夏桀 用鸿鵠的粪,玉鉉的鼎,来饗祀上皇。”
(2).享受祭祀。饗,通“ 享 ”。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窃谓刑餘不宜近至尊,而况天神饗祀之地乎?”
词语解释:飨贺  拼音:xiǎng hè
谓送礼祝贺。《墨子·天志下》:“有具其皮币,发其綛处,使人饗贺焉。” 孙诒让 间诂:“疑‘綛处’当作‘徒遽’……发其徒遽,谓使人致贺於攻伐之国,必起发卒徒车马,以从行也。或云:‘綛’当为‘纵’之譌。”
词语解释:飨祚  拼音:xiǎng zuò
赐福。饗,通“ 享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惟神饗祚于 汉 家,永绥四海!”
词语解释:飨糖  拼音:xiǎng táng
猊糖。制成人物狮象之形的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石蜜》:“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狮象之形者为饗糖。《后汉书》注所谓猊餹是也。”
词语解释:飨昭  拼音:xiǎng zhāo
声响明晰。饗,通“ 响 ”。《汉书·礼乐志》:“五音六律,依韦饗昭。” 颜师古 注:“饗读曰响,昭,明,言声响之明也。”
词语解释:飨燕  拼音:xiǎng yàn
(1).飨礼和燕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饗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2).泛指宴飨。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交四方之宾客者,又往往嚮意於卑辞貌,烦饗燕、赠送之礼。”
词语解释:飨殿  拼音:xiǎng diàn
祭殿。饗,通“ 享 ”。《清史稿·礼志五》:“﹝ 顺治 ﹞十五年,移 东京陵 改祔 兴京 ,罢 积庆山 祀。明年,尊称为 永陵 ,饗殿、暖阁如制。”《清史稿·礼志十一》:“ 雍正 初元,﹝ 圣祖 梓宫﹞将奉移 景陵 饗殿。”
词语解释:飨象  拼音:xiǎng xiàng
比喻难以捉摸,无可明辨的事物。饗,通“ 响 ”。《文选·左思〈吴都赋〉》:“斯寔神妙之饗象,嗟难得而覼缕。” 李周翰 注:“神妙则所述神仙之事。仙道至微,事或响象。响象,言未审也。” 高步瀛 义疏:“响象,迭韵连语,犹想象也。”
词语解释:飨食  拼音:xiǎng shí
(1).飨礼和食礼。《周礼·地官·牛人》:“饗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荀子·王制》:“序官:宰爵知宾客祭祀饗食牺牲之牢数。”
(2).举行飨食之礼。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近者 汉氏 广建藩王,丰则连城数十,约则饗食祖祭而已。”
词语解释:飨馈  拼音:xiǎng kuì
谓供奉饮食。 明 李东阳 《赠淑人孙母钱氏墓志铭》:“舅老病嗽,晨起须茗饮,淑人每夙夜製茗。姑喜肉炙,躬执炊爨,暑必近火。自始嫁至垂老,饗馈如一日。”
词语解释:飨醴  拼音:xiǎng lǐ
饮醴酒。《左传·庄公十八年》:“春, 虢公 晋侯 朝王。王饗醴,命之宥。”《国语·周语上》:“王乃淳濯饗醴。” 韦昭 注:“饗,饮也。谓王沐浴饮醴酒也。”《东周列国志》第二回:“闻 虢 晋 二国朝王,王为之饗醴命宥,又赐玉五瑴,马三匹。”一说即飨礼。参阅 唐 孔颖达 《春秋左传正义》
词语解释:飨德  拼音:xiǎng dé
向慕有德者。饗,通“ 嚮 ”。《礼记·礼器》:“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饗德。” 孔颖达 疏:“鬼神聪明正直,依人而行,物既怀仁,故神亦饗德也。” 陈澔 集说:“惟其有此礼也,故外人之疎远者无不谐协,内人之亲近者无所怨憾。人归其仁,神歆其德也。”
词语解释:飨射  拼音:xiǎng shè
古礼。宴饮宾客并举行射箭之礼。《周礼·春官·司服》:“享先公、饗射,则鷩冕。” 郑玄 注:“饗射,饗食宾客与诸侯射也。”《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春秋饗射,輒修升降揖让之仪。” 宋 欧阳修 《书梅圣俞稿后》:“至於投壶饗射,必使工歌,以达其意而为宾乐。”
词语解释:飨宴  拼音:xiǎng yàn
宴饮。《三国志·蜀志·张嶷传》:“ 嶷 杀牛饗宴。”《晋书·明帝纪》:“﹝ 太寧 元年﹞三月戊寅朔,改元,临轩,停饗宴之礼。” 鲁迅 《书信集·致王尧之》:“阔人恭迎,维恐或后,则电影上亦有酋长饗宴等事迹也。”
词语解释:飨国  拼音:xiǎng guó
享国。饗,通“ 享 ”。《国语·晋语四》:“ 商 之饗国三十一王。”《三国志·吴志·顾谭传》:“故 淮南 亲弟,不终饗国,失之於势重也; 吴芮 疎臣,传祚 长沙 ,得之於势轻也。”
词语解释:飨告  拼音:xiǎng gào
祭献而祝告。饗,通“ 享 ”。《新唐书·殷盈孙传》:“按 至德 时作神主 长安殿 ,饗告如宗庙,庙成乃祔。”《书·顾命》“上宗曰饗” 宋 蔡沉 集传:“宗伯曰饗者,传神命以饗告也。”
词语解释:飨年  拼音:xiǎng nián
享有国家之年,指统治国家的时间。饗,通“ 享 ”。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惟饗年之丰寡,思《无逸》之所叹。”《魏书·李彪传》:“逮 嬴氏 之君於 秦 也,殆弃德政,坑焚儒典,弗以义方教厥冢子,於是习成凶德,肆虐以临黔首,是以饗年不永,二世而亡。”
词语解释:飨庙  拼音:xiǎng miào
帝王祭祖庙。饗,通“ 享 ”。《管子·立政》:“天子服文有章,而夫人不敢以燕以饗庙。”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刘师培 曰:“饗庙犹言庙享。谓不得以燕服而用为祭祀之服也。”《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天宝 十三载, 玄宗 朝献 太清宫 ,饗庙及郊, 甫 奏赋三篇。”《清史稿·礼志五》:“除夕饗庙,实始 太宗 , 世祖 本之,著为祭典。”
词语解释:飨报  拼音:xiǎng bào
为报功德而祭祀。饗,通“ 享 ”。《晋书·礼志上》:“昭告神祇,饗报功德,是以灾厉不作,而风雨寒暑以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观子衣冠,当为文士,试传吾语,使儒者知圣人饗报之由。”
词语解释:飨赉  拼音:xiǎng lài
宴请与馈赠。《新唐书·李石传》:“遣日,饗賚都闕,士人恨愤。”
词语解释:飨奠  拼音:xiǎng diàn
祭奠。设酒食以祭。饗,通“ 享 ”。《陈书·后主纪》:“蕙房桂栋,咸使惟新,芳蘩洁潦,以时饗奠。” 唐 白居易 《祭弟文》:“朔望晨夕饗奠,復尝来无?”一本作“嚮奠”。
词语解释:飨赐  拼音:xiǎng cì
宴飨宾客,赏赐属下。 汉 班固 《西都赋》:“饗赐毕,劳逸齐。”《后汉书·臧宫传》:“ 宫 陈兵大会,击牛釃酒,饗赐慰纳之。”
词语解释:飨禘  拼音:xiǎng dì
飨礼和禘祭的并称。谓春天举行飨礼,以酒食招待孤子和祭宗庙。《礼记·郊特牲》:“饗禘有乐,而食尝无乐。” 郑玄 注:“此禘当为禴,字之误也。《王制》曰:‘春禴夏禘。’” 孔颖达 疏:“饗谓春饗孤子,禘谓春祭宗庙也。”
词语解释:飨礼  拼音:xiǎng lǐ
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周礼·秋官·大行人》:“饗礼九献。”《吕氏春秋·长攻》:“於是与 蔡侯 以饗礼入於 息 。”《后汉书·儒林传下·伏恭》:“ 建初 二年冬, 肃宗 行饗礼,以 恭 为三老。”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制七·〈伐木〉诗兼飨食燕礼》:“ 何氏 楷 ﹝《〈诗经〉世本古义》﹞曰:‘礼有饗,有食,有燕。饗礼烹太牢以饮宾,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
词语解释:飨孤  拼音:xiǎng gū
指受人款待、被人尊崇的师傅。 王闿运 《祭常都尉文》:“人或睨君,是何老儒,我独加敬,邦之饗孤。”参见“ 三孤 ”、“ 孤卿 ”。
词语解释:飨饮  拼音:xiǎng yǐn
犹宴饮。《汉书·元后传》:“冬饗饮 飞羽 ,校猎 上兰 。”《后汉书·吕布传》:“ 布 屯 沛城 外,遣人招 备 ,并请 灵 等与共饗饮。”
词语解释:飨牢
祭献神灵或祖先的牺牲
词语解释:飨坟
用酒食祭扫坟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