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霰去声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末字词组
震颤发颤软颤闪颤战颤捉颤寒颤颤 
颤颤冷颤乾颤干颤惊颤心惊胆颤  
寒颤乐颤颤魂飞胆颤抖颤悸颤巍颤颤  
花枝招颤肝儿颤魂惊胆颤打颤振颤动颤  

词语解释:震颤  拼音:zhèn chàn
(1).抖动。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一切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即使是在暗昏的光线里,也可以看见她那多肉的下腭震颤得摇摇欲堕。” 艾芜 《南行记·山峡中》:“夜愈静寂,江水也愈吼得厉害,地和屋宇和神龛都在震颤起来。”
(2).因惊惧而颤栗。 茅盾 《参孙的复仇》:“ 孙 被她这一闪的光芒所震颤了,看见毒蛇吐信那样的感觉像电流似的通过了全身。”
词语解释:颤颤  拼音:chàn chàn
抖动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鼓声既动,则瓶中花颤颤欲折,俄而蝶翅渐涨,既而鼓歇。” 何垠 注:“颤音战,振动也。” 茅盾 《子夜》十五:“这一班劳苦功高的‘英雄’,手颤颤地举着‘胜利之杯’,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
词语解释:寒颤  拼音:hán zhàn
见“ 寒战 ”。
词语解释:寒战  拼音:hán zhàn
亦作“ 寒颤 ”。 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抖。 汉 桓谭 《新论》:“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駟马,於 上林 昆明池 上环冰而驰。御者厚衣孤裘寒战,而 仲都 独无变色。”《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曜 对曰:‘囚撰此书,实欲表上,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被问寒战,形气呐吃。’”《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凝着双眸,悄地偷看,宛似浑家 白氏 。喫了一惊,这身子就似吊在冰桶里,遍体冷麻,把不住的寒颤。”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 萧队长 推开关得溜严的外屋的门,一阵寒风跟着刮进来, 白大嫂子 给吹得打了个寒战。”
词语解释:花枝招颤  拼音:huā zhī zhāo chàn
见“ 花枝招展 ”。
词语解释:花枝招展  拼音:huā zhī zhāo zhǎn
谓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红楼梦》第三九回:“ 刘姥姥 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的,并不知都係何人。”《再生缘》第九回:“ 刘后 闻言心大喜,花枝招展跪埃尘。” 冰心 《我的学生》:“S是地道的 欧 美 主妇,忙里偷闲,花枝招展。”亦作“ 花枝招颭 ”、“ 花枝招颤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女子的尖尖趫趫,凤头一对,露在湘裙之下,莲步轻移,如花枝招颭一般。”《水浒后传》第四回:“ 冯舍人 见了,慌忙起身,偷眼一覷,花枝招颤,态度轻盈,魂不附体,倒身便拜。”
词语解释:发颤  拼音:fā chàn
犹发抖。 曹禺 《雷雨》第二幕:“ 侍萍 拿相片的手有些发颤。”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白的,红的,各种各样,色彩那么鲜亮,你见了,心都会乐的发颤。” 老舍 《骆驼祥子》二:“热望使他浑身发颤!” 周立波 《腊妹子》三:“头回没打中,一定是手发颤了。”
词语解释:冷颤  拼音:lěng zhàn
因寒冷或害怕浑身突然发抖。 清 袁枚 《新齐谐·棺床》:“﹝ 陆秀才 ﹞恐其走至榻前,愈益諦视,浑身冷颤,榻为之动。” 峻青 《党员登记表》:“她从场园屋出来的时候,看见 黄有才 站在场园屋的后面。一想到这里,她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心怦怦地跳动起来。”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二:“﹝ 韦珍 ﹞浑身打了个冷颤,一把抓住 梁建 的胳膊,好象人遇到可怕的事情时本能地找寻保护一样。”参见“ 冷战 ”。
词语解释:冷战  拼音:lěng zhàn
(1).因寒冷或害怕浑身突然发抖。 茅盾 《色盲》五:“他又象感了疟疾一般打起冷战来了。”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 峻青 《海啸》第三章十七:“ 申天锡 打了一个冷战,酒意也吓消了,直翻腾着眼睛。”
(2).英语coldwar的意译。原指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各种敌对活动。现泛指国际上进行的不使用武器的斗争。 美国 政论家 李普曼 于1947年第一次使用此词。
词语解释:乐颤颤  拼音:lè chàn chàn
犹乐颠颠。《当代》1981年第2期:“我叔伯妹子 珍珍 ,乐颤颤跑来了:‘大哥,有你信!’”
词语解释:肝儿颤  拼音:gān ér chàn
〈方〉形容非常害怕。
词语解释:软颤  拼音:ruǎn chàn
形容声音柔和而略带颤动。 茅盾 《创造》:“于是在软颤的笑声中, 娴娴 偎在 君实 的怀中,给他一个长时间的吻。”
词语解释:乾颤
形容声音嘶哑而颤抖。 曲波 《桥隆飇·现大洋》:“他全身乱抖,嗓音干颤。”
词语解释:魂飞胆颤  拼音:hún fēi dǎn chàn
同“ 魂飞魄散 ”。 《禅真逸史》第二二回:“正有些心虚,忽然见牀下钻出一个披头黑鬼来,二人惊得毛骨悚然,魂飞胆颤,大叫有鬼,戒尺乱打。”
词语解释:魂惊胆颤  拼音:hún jīng dǎn chàn
形容惊恐万分。《禅真逸史》第三三回:“ 薛举 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
词语解释:闪颤  拼音:shǎn chàn
晃动。 清 袁枚 《新齐谐·烧狼筋》:“但见房门布帘,闪颤不已。”
词语解释:干颤  拼音:gān chàn
形容声音嘶哑而颤抖。 曲波 《桥隆飇·现大洋》:“他全身乱抖,嗓音干颤。”
词语解释:抖颤  拼音:dǒu chàn
发抖,哆嗦。 王统照 《沉船》:“他那双终天抖颤的手指几乎把不住这根烟筒。” 贺敬之 《放歌集·十年颂歌》:“让帝国主义反动派索索抖颤吧!”
词语解释:打颤  拼音:dǎ zhàn
打战,发抖。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一折:“我这里寒打颤,怎支持?”《红楼梦》第九七回:“﹝ 黛玉 ﹞扎挣着伸出那隻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 闻捷 《海燕》:“我对俘虏上尉说:‘你的两腿别打颤,说话也别哆嗦。’”
词语解释:战颤  拼音:zhàn chàn
颤抖。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只有那疏疏密密的枯枝,时时战颤。”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六:“神经质的 赵子龙 愤慨着,失了眠的充着血的眼睛放着异样的光,嘴唇在战颤。”
词语解释:惊颤  拼音:jīng chàn
惊战。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蛇妖》:“蛇追之,妇弃担走,未百步,惊颤而仆。” 元 陈孚 《过邕州昆仑关》诗:“山童惊颤髮卓竪,劝我急勒金鞍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野狗》:“ 李 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嚙人首,徧吸其脑。 李 惧,匿首尸下。” 王统照 《湖畔儿语》:“我听了这个话,有点惊颤了。”
词语解释:悸颤  拼音:jì chàn
怕得发抖。 殷夫 《孩儿塔》诗:“幽灵哟,发扬你们没字的歌唱,使那荆花悸颤,灵芝低回。”
词语解释:振颤  拼音:zhèn chàn
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鲁迅 《野草·颓败线的颤动》:“这颤动点点如鱼鳞,每一鳞都起伏如沸水在烈火上;空中也即刻一同振颤。”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使得声带一开一合地振颤;这种振颤,又使得那在共鸣腔穴中的空气振颤,造成音波而出于口。”
词语解释:捉颤  拼音:zhuō chàn
发抖。《水浒传》第一回:“当时 洪太尉 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
词语解释:心惊胆颤  拼音:xīn jīng dǎn chàn
见“ 心惊胆战 ”。
词语解释:心惊胆战  拼音:xīn jīng dǎn zhàn
形容极度惊恐。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我恰便似履深渊,把不定心惊胆战,有这场死罪愆。”《水浒传》第七九回:“原来 梁山泊 只把号炮四下里施放,却无伏兵,只吓得 高太尉 心惊胆战,鼠窜狼奔,连夜收军回 济州 。”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谈话》:“现在一提到 俄国 ,似乎就使人心惊胆战。但是,这是大可以不必的。”亦作亦作“心惊胆颤”。《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王翦 见 李牧 归城不出,持兵尅日攻城。城前发喊,惊得 赵王 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霎时间,森林里传来让人心惊胆颤的吼声。”
词语解释:巍颤颤  拼音:wēi chàn chàn
颤抖貌。 茅盾 《秋收》一:“ 老通宝 气得说不出话来,捧了一碗南瓜就巍颤颤地踱到‘廊檐口’,坐在门槛上慢慢地吃着,满肚子是说不明白的不舒服。” 庐隐 《两个小学生》:“一个小孩子巍颤颤的声音叫道:‘……那边的兵又拿着刀,砍 坚生 的头了,嗳呀!’”
词语解释:动颤  拼音:dòng chàn
犹动弹。 郭沫若 《牧羊哀话》四:“我的四肢手足就同瘫了的一般,再也不能动颤。” 沙汀 《涓埃集·闯关》十五:“ 左嘉 没有张声,也没有动颤。”
词语解释:寒颤颤  拼音:hán zhàn chàn
冷得颤抖的样子。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他们寒颤颤拥着泥烂敝裘,挽着筐子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