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共14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颠倒颠连颠耍颠到颠跌颠翻颠蕀颠簸
颠狂颠蹶颠挤颠劣颠师颠童颠齿颠搭
颠风颠隮颠草颠人颠堕颠越颠驰颠夺
颠毛颠踬颠怪颠委颠扑颠顶颠鸾倒凤颠头耸脑
颠沛颠踣颠倒颠颠陨颠夭颠荡颠骨子颠掷
颠崖颠顿颠迷颠歌颠奇颠错颠舛颠掉
颠危颠酒颠末颠沉颠僵颠陷颠茄颠头簸脑
颠覆颠跻颠当颠痴颠子颠眴颠素颠斤播两
颠坠颠冥颠张颠窒颠逸颠日颠答颠播
颠仆颠颠颠瞑颠米颠颐颠衣到裳颠算颠扑不磨

词语解释:颠倒  拼音:diān dǎo
(1).上下、前后或次序倒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夫《琴操》以为 孔子 临 狄水 而歌矣。曰: 狄水 衍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句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水浒传》第二八回:“趁饱带你去土牢里去,把索子緄翻着,一床乾稿荐,把你捲了,塞住了七窍,颠倒竖在壁边。” 巴金 《关于〈第四病室〉》:“我只把原来的第三病室同第四病室颠倒了一下,连用床位号码称呼病人,我也保留下来了。”参见“ 颠倒衣裳 ”。
(2).回旋翻转;翻来覆去。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 宋 苏轼 《江上值雪效欧阳体次子由韵》:“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3).反反覆覆;重复。《南齐书·文学传·陆厥》:“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歷已不能尽。”《西游记》第二四回:“﹝ 清风 ﹞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颠倒来往,只得二十二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欲少窜易,而颠倒苦思,竟不能復更一字。” 茅盾 《子夜》十一:“眼瞅着 冯眉卿 的背影,心里却颠倒反覆地想着刚才偷听来的那些话语。”
(4).倾倒;跌倒。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屯》:“蒿蓬代柱,大屋颠倒。”《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劭 乃趋步逐之,不觉忽踏了苍苔,颠倒於地。”
(5).倾覆;败亡。《诗·陈风·墓门》:“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郑玄 笺:“言至於破灭颠倒之急,乃思我之言。” 宋 陈亮 《庶弟昭甫墓志铭》:“不然,则我之衰困颠倒,获罪於天者既多,而併以累汝也。”
(6).谓使倾覆、败亡。《荀子·仲尼》:“乡方略,审劳佚,畜积修鬭而能颠倒其敌者也。” 杨倞 注:“畜积仓廪……而能倾覆其敌也。”
(7).歪斜不正;倾侧。 唐 韩愈 《醉后》诗:“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宋 王安石 《赠张康》诗:“颠倒车马间,起先冰雪晨。”
(8).形容因爱慕、敬佩而入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於其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穉》:“凡见 阿雏 者,男则颠倒,女则欣慕。” 王西彦 《风雪》三:“他给那镇上一个有名的坤伶颠倒了。”
(9).指使爱慕、敬佩。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待他回营归寨,自布牢络之术,乃 汉王 颠倒豪杰之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谐甚,每一语,即颠倒宾客。”
(10).错乱;混乱。《吕氏春秋·情欲》:“胸中大扰,妄言想见,临死之上,颠倒惊惧,不知所为。”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 羌 贼不庭,西方用武,策画颠倒,兵师败没。” 冰心 《往事(二)》九:“话别最好在行前八九天,临时是‘话’不出来的。不是轻重颠倒,就是无话可说。”
(11).指使错乱,搞乱。 汉 仲长统 《昌言》:“亲其党类,用其私人,内充京师,外布州郡,颠倒贤愚,贸易选举。” 柯灵 《香雪海·跃马横戈五十年》:“颠倒敌我,混淆黑白。”
(12).反倒,反而。 唐 皎然 《酬秦系山人戏赠》诗:“正论禪寂忽狂歌,莫是尘心颠倒多?”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三折:“三条妙计都不济,好也,颠倒丢了一领锦征袍。”《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此时我只有催促他的,怎的老弟你颠倒嗔我不阻止他起来?”
(13).究竟;底细。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到如今越不知个颠倒。”
(14).谓命运不好。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葬公婆》:“思量起,是老亲合颠倒。” 钱南扬 校注:“颠倒,犹云‘命运乖蹇’。”
词语解释:颠倒衣裳  拼音:diān dǎo yī shang
(1).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 郑玄 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羣臣促遽颠倒衣裳。” 孔颖达 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 战国 ,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忘身,不可胜数。”
(2).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边文礼 见 袁奉高 ,失次序。 奉高 曰:‘昔 尧 聘 许由 而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词语解释:颠狂  拼音:diān kuáng
(1).精神病名。也指精神病人的狂乱表现。《黄帝甲乙经·十二经脉络脉支别下》:“其病气逆,则喉痺瘁瘖,实则颠狂,虚则足不收脛枯。”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后汉 明帝 杨后 ,花面美色,有颠狂病,发则杀人。唯内傅 孟召 为文哀怨,后每读之,颠狂輒醒。” 清 袁枚 《新齐谐·沉姓妻》:“安未半刻,又作哭声曰:‘汝擒我孙去,我在此亦能索汝命。’言毕颠狂如故。”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在极度的紧张中,他几乎像颠狂了一般。”
(2).举止狂乱貌。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大平诏书》:“他若自驱陷阱者,鍊食洋烟最颠狂。” 康濯 《东方红》第七章五:“放水的日子, 孟虎堂 简直颠狂疯傻得戳开两个大巴掌,把 李炳臣 左右死死扠住,喷着唾沫,直对他嘶声喜嚷。”
(3).形容放浪不受约束。 唐 姚合 《寄王度》诗:“顦顇 王居士 ,颠狂不称时。” 宋 刘过 《忆鄂渚》诗:“空餘 黄鹤 旧题诗,醉笔颠狂惊 李白 。” 明 高启 《谢庐山宋隐君寄惠所制墨》诗:“但学颠狂如 醉旭 ,头髮可濡秋未秃。”
(4).激烈动荡貌。 唐 张鷟 《游仙窟》:“当时腹里颠狂,心中沸乱。”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一折:“恰便似颠狂飞柳絮,我则见纷纷的剪鹅毛。”《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这阵大风不知坏了多少船隻,直颠狂到日落时方息。”
词语解释:颠风  拼音:diān fēng
(1).暴风;狂风。 唐 元稹 《人道短》诗:“颠风暴雨电雷狂,晴被阴暗,月夺日光。”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俄顷行三百馀里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清 曹寅 《观打鱼歌》:“不愁瀺灂随潮长,只怕颠风吹五两。”
(2).疯癫,颠狂。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富童谮非》:“忘却困穷,不记当初梗跡萍踪,纔得提携便弄颠风。”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逢箫玉》:“情理不堪容,弄颠风,将咱覷得忒没用。”
词语解释:颠毛  拼音:diān máo
(1).头发。《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韦昭 注:“颠,顶也。毛,髮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杨敏叔吴门秋晚见寄》:“颠毛随日减,冉冉不胜簪。” 清 赵翼 《寄晴沙》诗之一:“虽觉颠毛白,犹欣綵服斑。”
(2).见“ 颠毛种种 ”。
词语解释:颠毛种种  拼音:diān máo zhǒng zhǒng
语本《左传·昭公三年》:“余髮如此种种,余奚能为?” 杜预 注:“种种,短也。自言衰老,不能復为害。”后因以“颠毛种种”谓衰老。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诚可谓一代之奇作矣……如 濂 不敏,童而习之,颠毛种种,犹不得其门而入。” 明 唐顺之 《答王鉴川兵备书》:“僕年过五十,颠毛种种,一身百病。”亦省作“ 颠毛 ”。 清 钱谦益 《父应宸先赠文林郎广东惠州府海丰县知县加赠承德郎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制》:“恋祖於覊贯之年,殉父於颠毛之日。”
词语解释:颠沛  拼音:diān pèi
(1).倒仆。《诗·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毛 传:“颠,仆;沛,拔也。”《宋书·孝义传·郭原平》:“春月夜有盗其笋者, 原平 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 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於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唐 张鷟 《游仙窟》:“酒巡到下官,饮乃不尽……下官答曰:‘性饮不多,恐为颠沛。’”
(2).灭亡;死亡。《东观汉记·田邑传》:“朝有颠沛之忧,国有分崩之祸。”《后汉书·安帝纪》:“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洎乎 沉香亭 畔,纵横緋衣三千,竟至 甘露臺 前,颠沛金枝奕世。”
(3).困顿挫折。《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宋 曾巩 《祭黄君文》:“我之老姑,归君为妇。与君歷年,颠沛同有。”《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员外 今日虽然颠沛,还有些餘房剩产,变卖得金银若干。” 杨沫 《〈回忆〉小记》:“八年抗战中戎马倥偬,生活颠沛,艰险,时常连玉米饼和小米饭都吃不饱。”
(4).指困顿之人。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岂惟虑收穫,亦已救颠沛。”
(5).颠簸摇荡。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落漈》:“舟中数十人,咸以为断无生理,但相顾徬徨,任其漂泊颠沛。”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家有阎妻,又往往以色蛊人,助夫眩惑,既与举者交欢,骋辩未终,令听者魂精颠沛,俄而使其良人上遂矣。”
词语解释:颠崖  拼音:diān yá
亦作“ 颠崕 ”。 高耸的山崖;山崖之上。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之十:“颠崖一陷落千寻,奴僕偏生负主心。” 元 郑元祐 《游支硎南峰》诗:“马骑仄径犹存石,鹤放颠崖尚有亭。”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边墻之工,卒岁不休,转石颠崖,伐树深涧。”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抹脸儿术》:“或戎服乘马,驰於颠崕絶壑之中。”
词语解释:颠危  拼音:diān wēi
(1).倾侧翻转。《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分 交州 置 广州 ,俄復旧”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大王万乘之主,轻於不测之渊,戏於猛浪之中,船楼装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 宋 范仲淹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诗之一:“舟楫颠危甚,蛟黿出没多。” 清 戴名世 《盲者说》:“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
(2).覆灭。《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李丰 等﹞将以倾覆宗室,颠危社稷。”《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年》:“妾之本宗,因缘葭莩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
(3).颠困艰危。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摘抄·外篇》:“兵戈四起,民命颠危。”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遣遁》:“遭穷困,遇颠危, 楚 囚般,相向啼。”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畸形的社会组织,因经济基础的动摇,尤其颠危簸荡,紊乱不堪。”
(4).指陷于颠困艰危境遇的人。 前蜀 杜光庭 《天锡观告封章李二真人醮词》:“砥礪戈矛,申严号令,佇行弔伐,以拯颠危。” 明 屠隆 《綵毫记·救主出围》:“似 蜀 将单出重围,如入无人地。特赤手,救颠危,拔宝剑 丰城 狱底。”
词语解释:颠覆  拼音:diān fù
(1).颠倒失序。《书·胤征》:“惟时 羲和 ,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官离次。” 孔颖达 疏:“惟是 羲和 颠倒其奉上之德,而沉没昏乱於酒。”《墨子·非儒下》:“颠覆上下,悖逆父母。”《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萇 有靦其面,而放逸其心……出入颠覆,风淫于家,娉取人妻,馈遗婢妾。”
(2).颠仆;跌落。《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 王逸 注:“颠,顿也;覆,仆也。”《隶释·汉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财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颠覆霣隧之害。”
(3).谓倾侧,翻倒。 清 刘大櫆 《金节母传》:“而孤又善病,太恭人口虽不言,而心怀隐忧,如捧盈而常恐其颠覆也。”
(4).颠坠覆败;灭亡。《诗·王风·黍离序》:“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孔颖达 疏:“以先王宫室,忽为平田,於是大夫閔伤 周 室之颠坠覆败,彷徨省视不忍速去。” 唐 元结 《漫酬贾沔州》诗:“上将屡颠覆,偏师常救乱。”《清史稿·礼志三》:“﹝ 明太祖 ﹞末叶灾荒,臣工内訌,寇盗外起,以致社稷颠覆。”
(5).推翻;摧毁。《孟子·万章上》:“ 太甲 颠覆 汤 之典型, 伊尹 放之於 桐 。” 晋 左思 《吴都赋》:“颠覆巢居,剖破窟宅。”《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倘违吾言,自罹罗网,颠覆宗祀,虽及泉下,誓不相见。”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6).困顿。《诗·邶风·谷风》:“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余冠英 注:“颠覆,谓困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此天数也,不因颠覆,何得相从?”
词语解释:颠坠  拼音:diān zhuì
(1).坠落;跌落。《孔子家语·困誓》:“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 汉 班固 《西都赋》:“捨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或吸烟而迷卧,或悬楼而颠坠。”
(2).谓倒塌,毁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书,万雉之城,颠坠於一檄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
(3).比喻覆灭,衰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宋书·礼志三》:“粤在 魏 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故自 周 季至今,宗法颠坠,豪宗有族长,皆推其长老有德者,不以宗子。”
词语解释:颠仆  拼音:diān pú
(1).跌倒;跌落。《诗·小雅·宾之初筵》“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汉 郑玄 笺:“醉者有过恶,女无就而谓之也,当防护之,无使颠仆至於怠慢也。”《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始有一鸟,望旗颠仆,臣谓大吉。” 宋 苏辙 《登嵩山·石径》诗:“牵攀不得上,颠仆几将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
(2).死亡;灭亡。《汉书·孔光传》:“臣 光 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后汉书·李固传》:“但以爵位尊显,专总权柄,天道恶盈,不知自损,故至颠仆。”《南史·齐宗室传论》:“ 明帝 取之以非道, 遥光 济之以残酷,其卒至颠仆。” 明 钱嶫 《悯黎咏》之三:“蛇虎犹可虞,狼毒不可邇。军令甚分明,颠仆何由弭。”
(3).挫折困顿。 明 李东阳 《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嗟予亦是 长安 人,二十年来几颠仆。”
词语解释:颠连  拼音:diān lián
(1).困顿不堪;困苦。 宋 张载 《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鰥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明 宋濂 《故庐陵张府君光远甫墓碣铭》:“君配 刘氏 ,轻财重义,人有颠连者,解衣推食无吝。”河南坠子《女状元》:“荒山害人真不浅,山区的人民受尽了颠连。”
(2).指困顿不堪的人。 元 王冕 《江南民》诗:“无能与尔扶颠连,老眼迸泪如飞泉。” 明 吕坤 《子平要语引》:“即言不中也,而损毫末以活颠连,於问命者奚损?”
(3).连绵不断。 毛泽东 《清平乐·会昌》词:“ 会昌 城外高峯,颠连直接东溟。” 李瑛 《海的怀念》诗:“莽苍苍,起伏颠连,我们的哨所莫不是浪里的征帆。”
词语解释:颠蹶  拼音:diān jué
亦作“ 颠蹷 ”。
(1).颠倒失次。《管子·小匡》:“ 桓公 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 小白 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於下,以为天子羞。’”
(2).倒仆;跌落。《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鲍彪 注:“颠,倒;蹶,僵也。言其请救之急。”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芘之而误者,譬如荫朽树之被笮也,彼尚不能自止其颠蹶,亦安能救我之碎首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正回惑间,又一石子落,中巫,颠蹷。” 何垠 注:“颠,倒也。蹙音厥,僵也。”
(3).困顿挫折。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百姓颠蹶而不扶,犹赤子临井焉,听其入也。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翌日,敕以 磻叟 诬罔上听,訐斥大臣,除名为民,流 爱州 。 磻叟 虽至颠蹶,輒不敢以其道自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早年气盛,鋭於进取,自谓卿相可立致,卒致颠蹶。”
(4).覆亡;毁灭;失败。《明史·曹文诏周遇吉等传赞》:“ 曹文詔 等秉驍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 清 顾炎武 《天津》诗:“呜呼事一乖,宇宙遂颠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湘路纪事》:“倘第一问题即遭颠蹶,将来牵动全局,貽笑远人,万万无以自解。”
(5).犹颠狂。《朱子语类》卷一○四:“如今都教坏了后生,箇箇不肯去读书,一味颠蹷没理会处,可惜!可惜!” 明 刘基 《天说下》:“是故瘥癘夭札,人之病也,狂乱反常,颠蹶披猖,中天之病气而不知其所为也。”
(6).动荡不平貌。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萃》:“雀行求食,出门见鷂,颠蹶上下,几无所处。” 宋 秦观 《海康书事》诗之九:“怒号兼昼夜,山海为颠蹶。”
(7).指行走不平稳貌。 许杰 《台下的喜剧》:“ 二木 老婆紧抱起她的小孩,在密集着板凳的中间,颠蹶的走出。”
词语解释:颠隮  拼音:diān jī
(1).衰败覆灭。《书·微子》:“今尔无指,告予颠隮。” 孔 传:“汝无指意,告我 殷 邦,颠陨隮坠,如之何其救之。” 唐 白居易 《补逸书》:“神怒亟民叛,而不颠隮者,匪我攸闻。” 清 冯桂芬 《光禄大夫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恭潘公墓志铭》:“厥惟我国家太和元气絪緼磅礴之既久,蔚为人瑞,委祉於公,亦惟公鉅人长德,为足以逢将而承迓之,俾无颠隮。”
(2).困顿挫折。 宋 王安石 《辞使相第三表》:“末学短能,固知易竭,要官重任,终惧颠隮。”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予危急中,随行四人,皆负而逃。外既颠隮,内又饥困。” 明 方孝孺 《东瓯王神道碑铭》:“民之颠隮,俾圣康之,復俾贤臣,佐而襄之。”
(3).跌落;坠落。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徐行信足力,未畏成颠隮。”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杨洞微》:“ 洞微 与弟子 吕泽 辈,沿壁作栈道,以通往来。人以栈木易朽,虑有颠隮之患。”
词语解释:颠踬  拼音:diān zhì
(1).倒仆;下跌。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冒昧苟得,闇於自量者,虑中道之颠躓,不以駑薾服鸞衡。”《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既战,伪北; 林邑 逐之,象多陷地颠躓。” 清 冯桂芬 《启李宫保论减赋》:“駑马日行百里,强以二百里,必不及百里而颠躓矣。”
(2).败亡;倾覆。《旧唐书·狄仁杰传》:“自然贼深入必有颠躓之虑,浅入必无虏获之益。”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鋭於趋事,而昧於自知,吾恐其颠躓之速也。”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荒鸡午夜传,忽惊回客梦残。为只为乾坤颠躓,蹇蹇孤臣睡怎安。”
(3).困顿;挫折。 唐 独孤及 《唐故范阳郡仓曹参军京兆韦公墓志铭序》:“ 安禄山 以 范阳 叛,劫胁元元,以杀整众,士之因官因居而困窘颠躓堕围中者数千计。”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 东坡 归 阳羡 时,流离颠躓之餘,絶禄已数年。”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所虑者君家夙称素封,今颠躓归来,其能免邻里訕笑乎?” 柯灵 《香雪海·创作学习笔记》:“ 曹雪芹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繁华,颠踬而堕入贫困,根本就不可能产生《红楼梦》。”
(4).跌跌撞撞地行进、奔跑。 唐 陆龟蒙 《野庙碑》:“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躓窜踣。” 张贤亮 《灵与肉》一:“车辙交错的土路坎坷不平,牲口在上面颠踬地踏着碎步。”
词语解释:颠踣  拼音:diān bó
(1).跌倒;跌落。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其疾病尫瘵者,静躬祈福,即获祚;若不虔恪,輒颠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 蔡攸 尝赐饮禁中, 徽宗 频以巨觥宣劝之。 攸 恳辞不任杯酌,将至颠踣。” 清 黄钧宰 《金壶戏墨·撞车》:“有贵公子驾车出游者……适与五套大车相撞击,公子颠踣於车前。”
(2).喻覆灭,死亡。 汉 蔡邕 《释诲》:“卑俯乎外戚之门,乞助乎近贵之誉,荣显未副,从而颠踣。” 宋 朱熹 《与周丞相书》:“ 熹 之衰病,首尾七年……若不自揆,冒昧轻进,窃恐不唯自取颠踣,亦或反貽丞相軫念之忧。”
(3).挫折困顿。 宋 欧阳修 《卫尉卿祁公神道碑铭》:“今有人负材与能,昂立人上,与时争高下,不肯分寸屈其心,而卒困厄颠踣,怏怏不得志。”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太白 《蜀道难》……等,无首无尾,变幻错综,窈冥昏默,非其材力学之,立见颠踣。” 清 姜宸英 《故江南布政司右参议前户部右侍郎栎园周公墓碣铭》:“忽夜起徬徨,取火尽烧其生平所纂述百餘卷,曰:‘使吾终身颠踣而不偶者,此物也!’”
词语解释:颠顿  拼音:diān dùn
(1).颠沛困顿。《淮南子·要略》:“今学者无圣人之才,而不为详説,则终身颠顿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 宋 曾巩 《永兴尉章佑妻夫人张氏墓志铭》:“维能顺其性,所以居流离颠顿之间,而不为悲哀愁忧乱其志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土木之败》:“行未三里,寇见之,遂羣譟而衝,我军颠顿,无一人执戈,相与枕籍,任胡骑蹴踏之矣。”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想他不能过五十岁,而他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历历的写出了他生命的颠顿与不幸,看去似乎不止六十岁了。”
(2).上下起伏;颠簸。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凡五藏之繫络甚微,坐立必悬垂於胸臆之间,而以之颠顿驰骋,呜呼,其危哉!”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诗:“轻盈但爱白鸥飞,颠顿可怜芳草舞。” 清 赵翼 《夜行大箐中记所见》诗:“月黑山深路颠顿,瘴雷鬱蒸胸膈闷。” 王统照 《山道之侧》:“因一上一下的颠顿,我的大衣在驴背上掉下好几次来。”
词语解释:颠酒  拼音:diān jiǔ
指发酒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及 泳 归,公庭责之曰:‘席内有颠酒同年,不报我,岂人子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颠酒无赖子!日将暮,各去寻眠食,尔何往?”
词语解释:颠跻  拼音:diān jī
(1).坠落。《史记·宋微子世家》:“﹝ 微子 ﹞曰:‘太师,少师,我其发出往?吾家保于丧?今女无故告予,颠躋,如之何其?’”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躋,犹坠也。恐颠坠於非义,当如之何也。”
(2).困顿挫折。 宋 李纲 《谪监沙县税务到任谢表》:“﹝陛下﹞怜臣狂涓,自取颠躋。” 清 陈梦雷 《抒哀赋》:“贞或底於厉兮,悔或免而勿罚,要守惧以终始兮,虽颠躋其莫汩没。”
词语解释:颠冥  拼音:diān míng
迷惑,沉湎。《文子·守弱》:“其生贪饕多欲之人,颠冥乎势利,诱慕乎名位。”《庄子·则阳》:“夫 夷节 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致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 成玄英 疏:“颠冥,犹迷没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颠冥,犹迷惑也。”
词语解释:颠颠  拼音:diān diān
(1).忧思貌。《礼记·玉藻》:“色容颠颠。” 郑玄 注:“颠颠,忧思貌也。” 孔颖达 疏:“色容颠颠者,颜色忧思颠颠然不舒畅也。”《周礼·地官·保氏》“四曰丧纪之容” 汉 郑玄 注:“丧纪之容,纍纍颠颠。”
(2).专注貌。《庄子·马蹄》:“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 成玄英 疏:“填填,满足之心。颠颠,高直之貌……所以守真内足,填填而处无为;自不外求,颠颠而游於虚淡。” 陆德明 释文:“颠颠,丁田反。 崔 ( 崔譔 )云:专一也。”
词语解释:颠耍  拼音:diān shuǎ
戏闹玩耍。 宋 柳永 《促拍满路花》词:“起来贪颠耍,只恁残却黛眉,不整花鈿。”
词语解释:颠挤  拼音:diān jǐ
(1).坠落;倒仆。 宋 苏轼 《秧马歌》:“少壮骑汝逮老黧,何曾蹶軼防颠挤!”挤,一本作“ 隮 ”。 明 徐渭 《又代贺严公生日启》之一:“且凡人有疾痛痒痾,必求免於天地父母,然天地能覆载之,而不能起於颠挤;父母欲保全之,而未必如斯委曲。” 清 张维屏 《三元里》诗:“下者田塍苦躑躅,高者冈阜愁颠挤。”
(2).困顿挫折。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善百誉而不进兮,一毁终世以颠挤。”
词语解释:颠草  拼音:diān cǎo
唐 书法家 张旭 时号“颠张”,僧 怀素 承 旭 自称“醉素”,两人善草书,世称其草书为“颠草”。亦泛指纵横奔放的狂草。 唐 怀素 《律公帖》:“ 律公 能枉步求贫道颠草,斯乃好事也。”《宣和书谱·张旭》:“﹝ 张旭 ﹞尝言初见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知笔意,及观 公孙大娘 舞剑,然后得其神,其名本以颠草,而至於小楷行书,又復不减草字之妙。” 吕更荣 《中国书法简史》第八讲(一):“他的书法自 颜 柳 入二 王 ,楷法精绝,尤工颠草,笔迹雄强。”
词语解释:颠怪  拼音:diān guài
颠狂怪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也不消颠怪,骑驎被髮,谁能委曲,令鴆为媒。”
词语解释:颠倒颠  拼音:diān dǎo diān
谓紊乱,错乱。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更做道如今颠倒颠,落的女娘每倒接了丝鞭。”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你本待寃报寃,倒做了颠到颠。岂不闻杀人偿命,罪而当刑,死而无怨。”《白雪遗音·玉蜻蜓·诘真》:“可笑你言语支吾多恍惚,説话之中颠倒颠。”
词语解释:颠迷  拼音:diān mí
昏乱迷惑。 宋 苏舜钦 《符瑞》:“予惧后世拘 子厚 之作,弃天弗徵,背大道以自任,颠迷无从,靡所法则。” 宋 朱淑真 《阻雨》诗:“慳风涩雨颠迷甚,十日春无一日晴。” 明 徐渭 《启诸南明侍郎》:“某生来蠢躁,动则颠迷。”
词语解释:颠末  拼音:diān mò
本末;前后经过情形。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世南 既登览山川之奇秀,且得考覈其事之颠末,故详纪之,以告来者。” 清 恽敬 《答蒋松如书》:“数月来为吏事所苦,不得暇, 鹿耔 颇与知颠末,是以不及作报。” 夏承焘 《〈又玄集〉后记》:“爰付影印,以广流传,并识得书颠末如此。”
词语解释:颠当  拼音:diān dāng
昆虫名。即螲蟷。一种生活在地下的小蜘蛛。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 成式 书斋前,每雨后多颠当。窠深如蚓穴,网丝其中,土盖与地平,大如榆荚。常仰捍其盖,伺蝇蠖过,輒翻盖捕之,纔入復闭,与地一色,并无丝隙可寻也。其形似蜘蛛。《尔雅》谓之王蛈蜴,《鬼谷子》谓之蛈母。 秦 中儿童戏曰:‘颠当颠当牢守门,蠮螉寇汝无处奔。’” 宋 范成大 《题请息斋六言》诗之六:“恐妨蝴蝶同梦,笑倩颠当守门。”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即闭颠当之户於穹谷,不乏跫然之音。”参见“ 螲蟷 ”。
词语解释:螲蟷  拼音:dié dāng
一种生活于地下的小蜘蛛。又名颠当、蛈蜴。体黑褐色。筑穴于土中,呈圆筒形,内部满布蛛丝,穴口有圆盖,可以开闭,伺小虫经过,即翻盖捕捉。遇敌害,则闭盖躲避。《鬼谷子·内揵》“若蛈母之从其子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蛈母,螲蟷也,似蜘蛛,在穴中,有盖。”
词语解释:颠张  拼音:diān zhāng
指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 明 宋濂 《题张旭真迹》:“ 唐 人之书,藏於祕阁者颇多,唯 颠张 真蹟甚鲜。”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 张弼 ﹞其草书尤多自得……狂书醉墨,流落人间,虽海外之国,皆购其蹟,世以为 颠张 復出也。”参见“ 颠旭 ”。
词语解释:颠旭  拼音:diān xù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嗜酒,每大醉狂走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世呼“张颠”。见《新唐书·文艺传中·张旭》。后因以“颠旭”称 张旭 。 明 王世贞 《祝京兆法书歌》:“人云 颠旭 亦尔尔,毋乃 大令 更其名。” 明 潘之淙 《书法离钩》卷七:“ 颠旭 、 狂素 有书才而无书学, 河南 北海 有书恣而无书体。”
词语解释:颠瞑  拼音:diān míng
犹迷惑。 唐 韩愈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顾瞻想巖谷,兴叹倦尘嚣。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
词语解释:颠到  拼音:diān dào
(1).颠倒;错乱。到,通“ 倒 ”。 汉 扬雄 《太玄·上》:“升堂颠倒,失大众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刀尺颠到者,则恐人之议己也;达不由道者,则患言论之不美也。” 前蜀 韦庄 《江上村居》诗:“颠到梦魂愁里得,撅奇诗句望中生。”
(2).反倒。到,通“ 倒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叫你出来,分付你少则声,颠到説出一篇来,这个苦恁的好!”
词语解释:颠劣
颠狂顽劣
词语解释:颠人  拼音:diān rén
指 宋 书法家 米芾 。 芾 行止违世脱俗,世称“米颠”。 清 厉鹗 《江上访金寿门出观颜鲁公麻姑山仙坛记米海岳颜鲁公祠堂碑拓本》诗:“ 颠人 述其事,穹碑字如蠆。”参见“ 颠米 ”。
词语解释:颠米  拼音:diān mǐ
指 宋 代书法家 米芾 。 芾 爱石成癖,却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世称“米颠”。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横山 丘一中 ﹞其遗藁有《答主簿短啟》,中有云:‘移来三两竿之清风,拈起二百年之公案。所恨无 颠米 之笔,十丈捲船;何当登 景苏 之堂,一尊酌月。’”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年来衰老愁伤逝,况是凋零仅剩才。最风流处却如痴,颠 米 迂 倪 未是奇。”参见“ 米颠 ”。
词语解释:颠委  拼音:diān wěi
头和尾。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记》:“其始盖 冉水 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盪击益暴。”
词语解释:颠陨  拼音:diān yǔn
(1).坠落;跌落。《楚辞·天问》:“何 少康 逐犬,而颠陨厥首?” 洪兴祖 补注:“《説文》:颠,倒也……陨,从高下也。” 唐 罗隐 《巫山高》诗:“下压重泉上千仞,香云结萝西风紧。纵有精灵得往来,狖軛鼯轩亦颠陨。”
(2).覆灭;沦丧。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赖上帝哀存,国犹不至颠陨。”《旧五代史·食货志》:“加之以兵革,因之以饥饉,不三四年,以致颠陨,其义无他,盖赋役重而寰区失望故也。”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託。”
(3).死亡。 明 张居正 《答松江兵宪蔡春台书》:“且 存翁 以故相终老,未有显过闻於天下,而使其子皆駢首就逮,脱不幸有伤雾露之疾,至於颠陨,其无乃亏朝廷所以优礼旧臣之意乎?”
(4).挫折困顿。 明 归有光 《上王都御史书》:“念三十餘年受知於閤下,今仕涂颠陨,於鑠金毁骨之日,至閤下务委曲而全济之,此所以有 伯乐 、 卞和 之喻也。”
词语解释:颠歌  拼音:diān gē
滇 歌。古时西南夷的民歌。颠,通“ 滇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淮南 《干遮》, 文成 颠 歌。” 颜师古 注:“ 文颖 曰:‘ 文成 , 辽西 县名也。其县人善歌。 颠 , 益州 颠县 ,其民能作西南夷歌也。’颠即滇字也,其音则同耳。”
词语解释:颠沉  拼音:diān chén
颠簸沉没。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夜风一何喧,大舶夹双艣,颠沉在须臾,我自檝迎汝。”
词语解释:颠痴  拼音:diān chī
癫疯痴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训》:“ 东莱 一明经 迟 ,司训 沂水 ,性颠痴。” 洪深 《申屠氏》第七本:“老丈神志清楚,颠痴全愈,含泪叙述往事。”
词语解释:颠窒  拼音:diān zhì
倾覆败亡。 前蜀 贯休 《对月作》诗:“今人求禄唯庇身。庇身如之何?恶木多斜文。斜文復斜文,颠窒何纷纷。”
词语解释:颠米  拼音:diān mǐ
指 宋 代书法家 米芾 。 芾 爱石成癖,却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世称“米颠”。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横山 丘一中 ﹞其遗藁有《答主簿短啟》,中有云:‘移来三两竿之清风,拈起二百年之公案。所恨无 颠米 之笔,十丈捲船;何当登 景苏 之堂,一尊酌月。’”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年来衰老愁伤逝,况是凋零仅剩才。最风流处却如痴,颠 米 迂 倪 未是奇。”参见“ 米颠 ”。
词语解释:米颠  拼音:mǐ diān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的别号。 米芾 字 元章 ,以其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人称“米颠”。 宋 文天祥 《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 米颠 。”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词:“空归去,数声暝磬,行过 米颠 坟。”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大或 朱勔 纲上餘,小或 米颠 手中出。”
词语解释:颠跌  拼音:diān diē
(1).困顿挫折。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维歷忤大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始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
(2).瘸着走路。 萧红 《生死场》十七:“ 二里半 不健的腿颠跌着颠跌着,远了!”
词语解释:颠师  拼音:diān shī
指 唐 书法家 怀素 。 宋 欧阳修 《唐韩文公与颠师书》:“ 颠师 遗记,虽云 长庆 中立,盖并 韩 书皆国初重刻。”参见“ 颠素 ”。
词语解释:颠素  拼音:diān sù
(1).指 唐 书法家 怀素 。 怀素 继 张旭 ,善狂草,行止颠狂放诞,世称“颠素”。 唐 怀素 《酒狂帖》:“ 颠素 何可以到此,但恨无好纸墨一临之耳。” 明 文徵明 《跋李西涯诗帖》:“ 西涯先生 书……晚年纵笔任意,优入 颠素 之域,真一代之杰作也。”
(2).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和僧 怀素 的并称。 宋 苏轼 《跋文与可论草书后》:“后因见道上鬭蛇,遂得其妙,乃知 颠素 之各有所悟,然后至於如此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作草书难於作真书,作 颠 素 草书又难於作二 王 ( 王羲之 、 王献之 )草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悬笔而书,疾於风雨,字如 颠 素 之狂草。”参见“ 颠旭 ”。
词语解释:颠堕  拼音:diān duò
(1).坠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翁怒曰:‘是真妄人!’乃推 繆 颠堕溪中。”
(2).见“ 颠隳 ”。
词语解释:颠隳  拼音:diān huī
坠毁。 宋 苏舜钦 《游山》诗:“旁过折腰塔,铁轮尽颠隳。”隳,一本作“ 堕 ”。
词语解释:颠扑  拼音:diān pū
颠簸;翻腾。 宋 梅尧臣 《李审言相招与刁景纯周仲章裴如晦冯当世沉文通谢师厚师直会开宝塔院》诗:“敢忘主人勤,颠扑困驭者。” 清 袁枚 《新齐谐·蜈蚣吐丹》:“少顷,水如沸汤,热气上冲。蛇在水中,颠扑不已,未几死矣,横浮水面。” 艾青 《马赛》诗:“看城市的街道摆荡着,货车也像醉汉一样颠扑。”
词语解释:颠夭  拼音:diān yāo
西周 初辅佐 文王 的大臣 泰颠 和 閎夭 的并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应变将略”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昔在 颠 夭 ,有名无迹,孰若吾儕,良筹妙画?”后亦以“颠夭”借指辅国有政绩的大臣。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復闻 颠 夭 辈,峨冠进鸿畴。”
词语解释:颠奇  拼音:diān qí
狂放奇特。 唐 鲁收 《怀素上人草书歌》:“观尔向来三五字,颠奇何谢 张先生 。”
词语解释:颠僵  拼音:diān jiāng
跌倒。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颺,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
指遭受挫折、陷于困境的人。 元 郝经 《浑源刘先生哀辞》:“砭焫沉痼开膏肓,护籍僨踣扶颠殭。”
词语解释:颠子  拼音:diān zǐ
疯癫的人。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时一饮诸楼中,醉则卧于瀨上,两傍观者輒相语为颠子云。”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十一:“剪纸为驴叶作舟,倒倾 三峡 説奇游。傍人不信呼颠子,囊底餘粮尽石头。” 田汉 《获虎之夜》:“是的,我是跟他一样颠的,我怕我会变成他那一样的颠子呢。”
词语解释:颠逸  拼音:diān yì
颠狂放逸。 唐 怀素 《自叙帖》:“以至於 吴郡 张旭 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絶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 宋 赵孟頫 《跋唐怀素〈论书帖〉》:“ 怀素 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 魏 晋 法度故也。”
词语解释:颠颐  拼音:diān yí
谓在上养在下者。《易·颐》:“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王弼 注:“养下曰颠。拂,违也。经犹义也,丘所履之常也。处下体之中,无应於上,反而养初,居下不奉上而反养下,故曰颠颐拂经于丘也。”一说,颠,通“ 填 ”。谓以食物填于口中,犹言糊口。见 高亨 《周易古经今注》卷二。
词语解释:颠翻  拼音:diān fān
(1).使沦陷。《新唐书·突厥传上》:“多丧士兵,颠翻大都。”
(2).跌倒;倒翻。《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一交颠翻在席子上坐地,寻思是梦非梦。” 周保中 《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二:“ 中东 、 吉海 与南 满 的各铁路线,屡遭我军破坏,成列的军用火车被颠翻在道旁。”
词语解释:颠童  拼音:diān tóng
形容老人头发稀少。童,秃发。 清 曹寅 《月夜纳凉喜又昭至》诗:“肯来蠲礼数,相对各颠童。垂老酒强止,连宵月不同。”
词语解释:颠越  拼音:diān yuè
(1).陨落,坠落。引申为废失。《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姦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孔颖达 疏:“《释詁》云:‘陨落、陨坠,颠越也。’是从上倒下之言,故以颠为陨越,是遗落为坠也。《左传·僖九年》 齐桓公 云‘恐陨越於下’,《文十八年》 史克 云‘弗敢失坠陨越’,是遗落废失之意,故以陨坠不恭为不奉上命也。” 唐 罗隐 《谗书·槎客喻》:“心一动则手足之不能制矣,不在洪流槁木之为患也。苟人能安其所据而不自乱者,吾未见其有颠越之心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煤驼御史》:“有 满洲 御史某,奏禁卖煤人毋许横骑驼背,以防颠越,上斥其官。”
(2).翻转,倒转。《淮南子·主术训》:“鴟夜撮蚤蚊,察分秋毫,昼日颠越,不能见邱山。”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篇》:“故气也者,道之体也;道也者,气之具也。以道能生气者,虚实颠越, 老 庄 之谬谈也。”
(3).死亡;使倒毙。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臣身未殞而年徂,志空存而力尽。虽曰愈重受恩之地,然而莫知报国之方。颠越是期,兢惭罔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潞令》:“呜乎!幸有阴曹兼摄阳政,不然,颠越货多,则‘卓异’声起矣,流毒安穷哉!” 何垠 注:“颠越,谓颠越其人而取其货,盗也。”
(4).谓思绪昏乱。 宋 叶适 《代子水陆疏文》:“使妣 高氏 ,快乐逍遥,莫非浄土;哀怜拥护,不离当家。作母子之正依,无死生之异路。某等不胜摧踊颠越之至。”
词语解释:颠顶  拼音:diān dǐng
(1).指头顶。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谓之脉者,如人身之有十二脉,发於趾端,达於颠顶,藏於肌肉之中。”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争以财赂布帛贮 岳庙 复板上,板距地数十丈。其道以神像为梯,履神之身手肩臂以及头目颠顶而上。”
(2).顶端。 宋 王安石 《晨兴望南山》诗:“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復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耿十八》:“登数十级,始至颠顶。”
词语解释:颠荡  拼音:diān dàng
上下左右地动荡。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现在,他们的住所被占据了,他们的身体被颠荡了,他们的骸骨被拆散了。” 梁斌 《红旗谱》二:“车身颠荡,摇得身子颠颠巍巍。”
词语解释:颠错  拼音:diān cuò
颠倒错乱。 宋 司马光 《蓄积札子》:“如此非独天灾,亦由吏治颠错之所致也。” 明 文徵明 《题香山潘氏族谱后》:“或至宗绪颠错,少长失次。”
词语解释:颠陷  拼音:diān xiàn
(1).下陷。 汉 王符 《潜夫论·慎微》:“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必陂池而稍下焉。”
(2).覆灭。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弗扶将,颠陷猖狂,安能善性。”《南史·王镇恶朱龄石等传论》:“以归众难固之情,逢英勇乘机之运,以至颠陷,为不幸矣。”
(3).指使覆灭。 唐 陆龟蒙 《战秋辞》:“可壍溺颠陷,可夭札迷冥。”
词语解释:颠眴  拼音:diān xuàn
(1).颠顿昏花。 宋 王安石 《梦黄吉甫》诗:“山林老颠眴,数日占黄壤。”
(2).即癫痫病。俗称羊痫疯。《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臣常有颠眴病,恐一旦先犬马填沟壑。” 李善 注:“眴与眩古字通。” 张铣 注:“颠眴,谓风病也。”参见“ 颠癎 ”。
词语解释:颠痫  拼音:diān xián
(1).癫痫。一种由脑疾患、脑部外伤等引起的病。发作时突然昏倒,口吐泡沫,全身痉挛,意识丧失。
(2).疯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里有少年,无故自掘其妻墓,几见棺矣。时耕者满野,见其且詈且掘,疑为颠癎,羣起阻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杜翁》:“闻人言曰:‘小豕颠癎矣。’”
词语解释:颠日  拼音:diān rì
天日,天空的太阳。 唐 段成式 《大唐安国寺故内外临坛大德寂照和上碑铭》:“﹝ 大德 ﹞年昉七岁,宇泰定者,仡如颠日。”
词语解释:颠衣到裳  拼音:diān yī dào cháng
同“ 颠倒衣裳 ”。到,通“ 倒 ”。 汉 扬雄 《太玄·上》:“次六。升于堂,颠衣到裳,廷人不庆。” 司马光 集注:“ 王 曰:衣下曰裳。庆,喜也。六为上禄,故曰升于堂。当日之夜,小人而居君子之位者也。”
词语解释:颠蕀  拼音:diān jí
百合科攀援草本植物,又别名商蕀。
词语解释:颠齿  拼音:diān chǐ
齻齿,臼齿。颠,通“ 齻 ”。《管子·山国轨》:“请敺之颠齿,量其高壮。” 郭沫若 等集校:“ 闻一多 案:‘颠齿’即齻牙。《仪礼·既夕礼》‘实贝,柱左齻右齻’,疏‘左齻右齻,牙两畔最长者’,《周礼·典瑞》 郑 注‘含玉,柱左右齻及在口中者。’《释文》本‘齻’作‘颠’。《正字通》‘男子二十四岁,女子二十一岁,齻牙生。’字一作‘真’。《素问·上古天真论》‘故真牙生而长极’, 王 注‘真牙,谓牙之最后生者’。”
词语解释:颠驰  拼音:diān chí
狂奔。《今古传奇》1991年第1期:“就在这个时候,一匹溜缰马发疯似地颠驰而来,眼看已近黑驴的右侧。”
词语解释:颠鸾倒凤  拼音:diān luán dǎo fèng
(1).比喻颠倒失次。 金 元好问 《促拍丑奴儿·学闲闲公体》词:“无情六合乾坤里,颠鸞倒凤,撑霆裂月,直被消磨。”
(2).比喻男女交欢。《白雪遗音·马头调·荼蘼架》:“荼蘼架下成双对,鸳鸯戏水,颠鸞倒凤,连连几回,甚是娇美。”《红楼梦》第六五回:“是夜 贾璉 和他颠鸞倒凤,百般恩爱。”
词语解释:颠骨子  拼音:diān gǔ zi
犹言疯骨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颠酒贼!若酤自啗,便有用度!再支吾,老拳碎颠骨子!”
词语解释:颠舛  拼音:diān chuǎn
颠倒舛误。 清 龚自珍 《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惧循袭而不改,闕略而不补,颠舛而不问,苟简而不具,弃置而不道,迴护而不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类存目三·中原文献》:“ 竑 ( 焦竑 )虽耽於禪学,敢为异论,然在 明 人中,尚属賅博,何至颠舛如是,殆书贾所伪託也。”
词语解释:颠茄  拼音:diān qié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花暗紫色,结黑色浆果。根、叶均可入药。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风茄》:“云此 广西 产,市之 棋盘街 鬻杂药者。士人谓之颠茄,风犹颠也。一名闷陀罗。”
词语解释:颠素  拼音:diān sù
(1).指 唐 书法家 怀素 。 怀素 继 张旭 ,善狂草,行止颠狂放诞,世称“颠素”。 唐 怀素 《酒狂帖》:“ 颠素 何可以到此,但恨无好纸墨一临之耳。” 明 文徵明 《跋李西涯诗帖》:“ 西涯先生 书……晚年纵笔任意,优入 颠素 之域,真一代之杰作也。”
(2).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和僧 怀素 的并称。 宋 苏轼 《跋文与可论草书后》:“后因见道上鬭蛇,遂得其妙,乃知 颠素 之各有所悟,然后至於如此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作草书难於作真书,作 颠 素 草书又难於作二 王 ( 王羲之 、 王献之 )草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悬笔而书,疾於风雨,字如 颠 素 之狂草。”参见“ 颠旭 ”。
词语解释:颠旭  拼音:diān xù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嗜酒,每大醉狂走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世呼“张颠”。见《新唐书·文艺传中·张旭》。后因以“颠旭”称 张旭 。 明 王世贞 《祝京兆法书歌》:“人云 颠旭 亦尔尔,毋乃 大令 更其名。” 明 潘之淙 《书法离钩》卷七:“ 颠旭 、 狂素 有书才而无书学, 河南 北海 有书恣而无书体。”
词语解释:颠答  拼音:diān dá
犹糊涂。 元 无名氏 《南极登仙》头折:“老的他颠答了,这深山旷野里,狗也没一箇走。”
词语解释:颠算  拼音:diān suàn
反覆思索;斟酌。 老舍 《骆驼祥子》七:“ 祥子 的右肘很疼,半夜也没睡着。颠算了七开八得,他觉得 高妈 的话有理。” 老舍 《二马》第二段一:“心里,一个劲儿颠算:到底是多租几个钱好呢,还是一定不伺候杀人放火吃老鼠的 中国 人好呢?”
词语解释:颠簸  拼音:diān bǒ
(1).上下震荡;不平隐。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 福山 之役,轻舟颠簸於海涛颶风之中,须臾沉溺以数百计。” 丁玲 《田家冲》三:“爹将鞭扬了一扬,又赶着牛困难的走去了,在一些不平的土块之中颠簸的走着。”
(2).困顿挫折。 清 龚自珍 《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诗:“平生进退两颠簸,詰屈内讼知缘因。” 碧野 《忆吕荧》五:“ 吕荧 所度过的是曲折的、颠簸的、风浪的一生。”
词语解释:颠搭  拼音:diān dā
(1).蹦跳地跑。 萧红 《牛车上》:“嗯!还有三里路……嗯!一颠搭就到啦!”
(2).行步不平稳貌。《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这人有六十多岁,酱赤脸,门楼头,窝扣眼,说话很和气,走道颠搭颠搭的。”
词语解释:颠夺  拼音:diān duó
反覆斟酌。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三章引 明 无名氏《二贤传》:“老蛮子爬伏在那鞍轿上,唬得他浑身打战战兢兢,良久还过一口气,腹内展转自颠夺:我今年枉活八十多岁许,这是我少智无谋缺欠通。”
词语解释:颠头耸脑  拼音:diān tóu sǒng nǎo
见“ 颠头播脑 ”。
词语解释:颠头播脑  拼音:diān tóu bō nǎo
点头晃脑。多用以表示赞同、赞赏。《英烈传》第十九回:“马上説同心,止不住颠头播脑。”《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后来看见信里有‘渭阳’两个字,不觉颠头播脑,反而称讚这位文案有才情。”亦作“ 颠头耸脑 ”、“ 颠头簸脑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饭店中客人,个个颠头耸脑,看他説他,胡猜乱语。” 清 戴璐 《藤阴杂记》卷二:“小司官费尽周旋敢挫挠!从今那復容高傲?免不得改稿时颠头簸脑,説堂时垂手呵腰。”
词语解释:颠掷  拼音:diān zhì
蹦跳。 宋 沉辽 《钓鱼》诗:“投杆乃有获,顾女犹颠掷。”
词语解释:颠掉  拼音:diān diào
颠簸摇摆貌。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至于足翘细笋,腰折迴风,尤觉颠掉纤柔,具有万方仪态。”
词语解释:颠头簸脑  拼音:diān tóu bǒ nǎo
见“ 颠头播脑 ”。
词语解释:颠头播脑  拼音:diān tóu bō nǎo
点头晃脑。多用以表示赞同、赞赏。《英烈传》第十九回:“马上説同心,止不住颠头播脑。”《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后来看见信里有‘渭阳’两个字,不觉颠头播脑,反而称讚这位文案有才情。”亦作“ 颠头耸脑 ”、“ 颠头簸脑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饭店中客人,个个颠头耸脑,看他説他,胡猜乱语。” 清 戴璐 《藤阴杂记》卷二:“小司官费尽周旋敢挫挠!从今那復容高傲?免不得改稿时颠头簸脑,説堂时垂手呵腰。”
词语解释:颠斤播两  拼音:diān jīn bō liǎng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绿野仙踪》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説话,讥刺几句,使 如玉 知道。”
词语解释:颠播  拼音:diān bō
(1).犹颠簸。上下左右地震荡摇动。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义丐》:“一日,有策马而驰者,颠播囊裂,落宝银於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谁知走到了第三天,忽然遇了大风,那船便颠播不定,船上的人,多半晕倒了。” 曹葆华 《夜歌》诗:“我不禁茫然昂首高歌,任凭船儿在浪中颠播。”
(2).犹奔波。 曼华 《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报字曰民,所以者何?原 孙总理 数十年舟车栖皇,颠播海外,其孳孳不倦所提倡革命者,厥为三民主义。”
词语解释:颠扑不磨  拼音:diān pū bù mó
见“ 颠扑不破 ”。
词语解释:颠扑不破  拼音:diān pū bù pò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言论、学说牢固可靠,不可推翻、驳倒。《朱子语类》卷五:“ 伊川 ( 程颐 )‘性即理也’, 横渠 ( 张载 )‘心统性情’二句,颠扑不破!”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对联》:“ 潮州 双忠祠 祀 张 ( 张巡 ) 许 ( 许远 )二公,对云:‘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本色语颠扑不破。”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干部与待遇(二)》:“‘干部决定一切’这是句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亦作“ 颠扑不磨 ”。《东欧女豪杰》第三回:“这样説来,那个平民主义,正是战则必胜的公理,你不信,试看将来不远的,便应有一个穷源反本,颠扑不磨的定论。”
共14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