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共13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白额抹额灶额头额题额名额举手加额配额
帘额广额敕额篆额凤额署额颜额面额
点额山额门额扁额军额搕额举首加额程额
半额满额扣额租额兵额原额脑额丰额
宫额金额红抹额画额赋额色额吃空额中额
烂额帐额帕额顶额玉额限额足额两手加额
加额月额课额磕额手额份额超额逾额
龙额赐额年额正额贯额以手加额虚额横额
梅额黄额螭额楼额试额阙额虎头燕额引额
额额蹙额碑额税额高额陌额匾额铜头铁额

词语解释:白额  拼音:bái é
猛虎。《晋书·周处传》:“ 南山 白额猛兽, 长桥 下蛟,并子为三矣。” 唐 李白 《大猎赋》:“虽凿齿磨牙而致伉,谁谓南山白额之足覩。” 王琦 注:“白额虎盖虎之老者,力雄势猛,人所难御。” 明 沉璟 《义侠记·旌勇》:“山村早收,白额当人吼;山行早休,白骨妨人走。”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郴游日记》:“居者闭户,防倀鬼或呼其名;行人戒涂,畏山君适逢其怒……愿冥冥鉴此丹忱,俾逐逐射兹白额。”
词语解释:帘额  拼音:lián é
帘子的上端。 唐 李贺 《宫娃歌》:“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鸞帘额著霜痕。” 南唐 张泌 《南歌子》词:“画堂开处远风凉,高卷水精帘额,衬斜阳。” 清 赵进美 《望江南》词:“风乍急,帘额动双犀。”
词语解释:点额
1.谓跳龙门的鲤鱼头额触撞石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巩穴 ,三月则上渡 龙门 ,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后因以“点额”指仕途失意或应试落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巩穴 ,三月则上渡 龙门 ,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唐 李白 《赠崔侍御》诗:“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宋 梅尧臣 《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诗:“怊悵以送君,致龙翻点额。”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逢世》:“乘流妨点额,一跃可成龙。”
2.以笔点头额,吉祥之兆。事本《北齐书·文宣帝纪》:“既为王,梦人以笔点己额。旦以告馆客 王曇哲 曰:‘吾其退乎?’ 曇哲 再拜贺曰:‘王上加点,便成主字,乃当进也。’”
词语解释:半额  拼音:bàn é
(1).谓宽达额之一半。《后汉书·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南朝 梁 吴均 《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二:“纤腰曳广袖,半额画长蛾。” 宋 苏轼 《与潘三失解后饮酒》诗:“千金敝帚人谁买,半额峨眉世所妍。”
(2).数额的一半。《宋史·选举志一》:“欲加试《论语》大义,仍裁半额,注官依科目次序。”
词语解释:宫额  拼音:gōng é
古代宫中妇女以黄色涂额作为妆饰,因称妇女的前额为宫额。 唐 李商隐 《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赋梅》词:“冰做骨,玉为容,常年宫额鬢云鬆。” 元 乔吉 《清江引·佳人病酒》曲:“罗帕粉香宫额上掩,宿酒春初散。”
词语解释:烂额  拼音:làn é
见“ 烂额焦头 ”。
词语解释:烂额焦头  拼音:làn é jiāo tóu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情状。 宋 李纲 《谢移沣州居住表》:“进不量其浅薄,退遂致於烂额焦头。”《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宫人遇火者,烂额焦头,逢兵者,伤肢损体,哀哭之声,耳不忍闻。” 清 洪亮吉 《为史秀才次星赋焦尾砚》诗:“人生皆作如是观,烂额焦头称上客。”亦省作亦省作“烂额”。 宋 黄庭坚 《辛酉憩刀坑口》诗:“烂额始论功,儻能谋曲突。” 明 王守仁 《桶冈和邢太守韵》之二:“烂额尚惭为上客,徙薪尤觉费经营。”参见参见“焦头烂额”。
词语解释:加额  拼音:jiā é
双手放置额前。旧为祷祝仪式之一。亦用以表示敬意。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他道 小梅 行必定是个廝儿胎,不由我不频频的加额,落可便暗暗的伤怀。”《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白氏 问了详细,知得丈夫中了头名状元,以手加额,对天拜谢。”
词语解释:龙额  拼音:lóng é
亦作“ 龙额 ”。 “ 龙雒侯 ”的省称。 唐 骆宾王 《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但使封侯龙頟贵,詎随中妇凤楼寒。”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诗:“数奇不得封龙额,禄仕何妨有 马 曹 。” 清 曹寅 《南辕杂诗》之七:“龙頟 弓 高 莽 聚灰,房渊百里变蒿莱。”
词语解释:梅额  拼音:méi é
(1).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 宋 吴文英 《玉楼春·京市舞女》词:“茸茸貍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参见“ 梅花粧 ”。
(2).指入梅时节。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雨打梅额,河底开坼。”参见“ 梅头 ”。
词语解释:梅花妆  拼音:méi huā zhuāng
古时女子妆式,描梅花状于额上为饰。相传始于 南朝 宋 寿阳公主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 武帝 女 寿阳公主 人日卧於 含章 簷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粧,后人多効之。”参见“ 寿阳妆 ”。
词语解释:寿阳妆  拼音:shòu yáng zhuāng
亦作“ 寿阳粧 ”。 南朝 宋武帝 女 寿阳公主 曾卧于 含章殿 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见《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 元 杨维桢 《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 京兆 谱,欲啼先学 寿阳 妆。”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待明朝,端整寿阳粧,眉梢晕。”
词语解释:梅头  拼音:méi tóu
(1).指黄梅季节刚开始的时候。 元 何景福 《五月五日对雨有作》诗:“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立梅日早雨,是谓之迎梅雨。谚云:‘雨打梅头,无水饮牛。’”
(2).见“ 梅鱼 ”。
词语解释:额额  拼音:é é
(1).不休息之貌。《书·益稷》:“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 孔 传:“无昼夜常頟頟肆恶无休息。” 蔡沉 集传:“頟頟,不休息之状。” 宋 文天祥 《赣州重修清献赵公祠堂记》:“﹝ 赵抃 ﹞独与 司马文正 光 、 范忠文 镇 、 唐质肃 介 ,頟頟争论,不少假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沤寄生五古》:“容头甘一经,昼夜常頟頟。”
(2).勇悍貌。《晋书·傅咸传》:“自知所陈,诚頟頟触猛兽之鬚耳。”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谢友规文赋》:“使吾属罗千、虎賁、正轮之徒,举頟頟焉而摇,熇熇焉而歊,烁烁焉而焦。”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鷙兽頟頟,公则刘之,其既帖耳,公亦柔之。”
(3).高貌。 唐 韩愈 《平淮西碑》:“頟頟 蔡 城,其壃千里,既入而有,莫不顺俟。”
词语解释:抹额  拼音:mò é
束在额上的头巾。 唐 杜牧 《上宣州高大夫书》:“ 娄侍中 师德 ,亦进士也……以红抹额应猛士詔,躬衣皮袴,率士屯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抹额》:“《二仪实録》曰: 禹 娶 涂山 之夕,大风雷电,中有甲卒千人,其不被甲者,以红綃帕抹其头额,云海神来朝。 禹 问之,对曰:‘此武士之首服也。’ 秦始皇 至海上,有神朝,皆抹额、緋衫、大口袴。侍卫自此抹额,遂为军容之服。”《水浒传》第一○七回:“ 呼延灼 是冲天角铁幞头,销金黄罗抹额。”一本作“ 袜额 ”。《红楼梦》第三回:“﹝ 宝玉 ﹞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词语解释:广额  拼音:guǎng é
(1).宽阔的额头。 晋 左思 《娇女》诗:“鬢髮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南朝 宋 袁淑 《驴山公九锡文》:“青脊隆身,长颊广额,脩尾后垂,巨耳双磔,斯又尔之形也。” 唐 王翰 《观蛮童为伎之作》诗:“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蛾亦效嚬。”
(2).指放宽考试录取的名额。科举时代,遇朝廷庆典,常有此举,以示恩惠。《镜花缘》第四十回:“今登极以来,十有餘年,屡逢大有,天下太平;明年恰值七旬万寿:因此特降恩旨十二条。--至於百官纪録,士子广额,另有恩旨十餘条,不在此詔之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中式额数》:“今人论科举,多以广额为盛,不知前代乃以减数为美论。”
词语解释:山额  拼音:shān é
(1).山顶。 元 吴景奎 《晚霁》诗:“烟抹林腰横束素,日廻山额半涂黄。”
(2).额头。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至於月衡月準,山额山庭,偘偘星文,堂堂日角,莫不向之如在,疑游北上之山,望之儼然,似瞩东流之水。”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词语解释:满额  拼音:mǎn é
规定的名额已满。例如:我校今年招生已经满额。
词语解释:金额  拼音:jīn é
(1).金制的额饰。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令小儿玉带、金额、白脚、呵唱於其间,恣为嬉戏。”
(2).金饰的扁额。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宋 颜太初 《咏许希》:“仍给水衡钱,国西命立祠。復加灵应号,金额照华榱。”
(3).金钱的数额。如:据统计,去年国内保险的总金额为若干亿元。
词语解释:帐额  拼音:zhàng é
(1).床帐前幅的上端所悬之横幅。上有绘画或刺绣,用为床帐的装饰。俗称帐檐。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生憎帐额绣孤鸞,好取门帘贴双燕。”
(2). 元 人称舞台台幔。
(3).帐簿上的钱物数额。《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三司积欠约二百万贯,虚繫帐额,请并蠲放。”
词语解释:月额  拼音:yuè é
(1).月旦。指旧历每月初一。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自序》:“余初至 荆州 卜雨,时孟秋之月,阳亢日久,虽月旦雨,俄而便晴。有人云:谚曰:‘雨月额,千里赤。’盖旱之徵也。”
(2).指月旦之雨。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月额》:“旦日雨,谓之月额。”
(3).每月的定额。《宋史·食货志下五》:“然咸脉有盈缩,月额有登耗,间以虚钞付之,而收其算,引法由是大坏。”
词语解释:赐额  拼音:cì é
赐予匾额或题额。 唐 王建 《题应圣观》诗:“赐额御书金字贵,行香天乐羽衣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玠 ( 吴玠 )謚 武安 ,而 梁 益 间有庙,赐额曰‘忠烈’,故西人至今但谓之 吴忠烈 云。”《清史稿·沉德潜传》:“又以 德潜 年八十,赐额曰‘鹤性松身’,并賚 藏 佛、冠服。”
词语解释:黄额  拼音:huáng é
古代妇女的额饰。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三:“又於额閒涂黄曰黄额。 唐 诗:‘学画鸦黄半未成。’ 王安石 诗:‘ 汉 宫娇额半涂黄。’”
词语解释:蹙额  拼音:cù é
皱眉。愁苦貌。《宣和遗事》前集:“ 徽宗 蹙额道:‘我国家欠少商贾钱债,久不偿还,怎不辱国?’”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小奚怯行路,或蹙额瞋目,或出言怨咨,生恶其聒,嗾使先归。” 续范亭 《散步栖霞谷》诗:“言罢频蹙额,惆悵復徬徨。”
词语解释:灶额  拼音:zào é
即灶突。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溼烟凝灶额,荒草覆墙头。” 清 方以智 《通雅·宫室》:“灶额,灶突也。”参见“ 灶突 ”。
词语解释:灶突  拼音:zào tū
灶上烟囱。《吕氏春秋·谕大》:“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疾风卒起,先吹灶突及井,此祸为妇女主爨者。” 宋 陆游 《长歌行》:“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那些婆娘晓得要去拿他,扯着家人媳妇叫嫂子的,拉着丫头叫好姐姐的,钻灶突的。”
词语解释:敕额  拼音:lài é
皇帝赐的匾额。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富郑公 初请功德院,得勑额曰‘奉亲’。”《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当门勑额字分明,两个金刚形勇猛。”
词语解释:门额  拼音:mén é
门楣上边的部分。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质》:“直北有大府门,门额题曰‘地府’。”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四折:“门额上金字鐫着的是‘灵虚殿’。”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一章:“每处建筑物底门额上……那些旗子,犹如朵朵开放的石榴花。”
词语解释:扣额  拼音:kòu é
犹叩头。 唐 李贺 《绿章封事》诗:“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宗威愍政事》:“公曰:‘我为汝尽禁私酿,汝减直百钱,亦有利入乎?’ 任 扣额曰:‘若尔则饮者俱集,多中取息,足办输役之费。’”参见“ 叩头 ”。
词语解释:叩头  拼音:kòu tóu
(1).伏身跪拜,以头叩地。旧时为最郑重的一种礼节。《史记·滑稽列传》:“鵠,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临坛揖了众僧,叩头礼下当阳。”《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我偶然游到东潭,变鱼耍子,你怎么见我不叩头,到提着我走?” 曹禺 《雷雨》第四幕:“ 萍 ,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给这个妈叩头。”
(2).虫名。形色如大豆。见《太平御览》卷九五一引《异苑》
词语解释:红抹额
束在额头上的红巾
词语解释:帕额
裹头巾
词语解释:课额  拼音:kè é
赋税的数额。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谠论》:“一年之内,国家预得 江 、 淮 、 荆湖 三路卖盐课额。” 明 王冕 《伤亭户》诗:“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清史稿·食货志四》:“请自 乾隆 五十七年始,凡 山西 、 陕西 、 河南 课额,在於三省引地百七十二属地丁顶下摊徵。”
词语解释:年额  拼音:nián é
一年里收入或支付的总数额。《宋史·食货志上四》:“先是,诸路灾伤,截拨上供年额米斛数多,致闕中都岁计。”
词语解释:螭额  拼音:chī é
雕有螭形的碑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墓前忽见一巨碑,螭额篆文。”
词语解释:碑额  拼音:bēi é
碑头及其题字。 元 吾丘衍 《学古编·三十五举》:“凡写碑匾,字画宜肥,体宜方圆,碑额同此。” 叶圣陶 《登雁塔》:“向来玩碑的无非揣摩书法,考证故实,注意到碑额、碑趺和碑旁的装饰雕刻是比较后起的事情。”
词语解释:头额  拼音:tóu é
额头,脑门子。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 马来 人旧俗以头额生得扁扁的为最美,故从小即用人工把头额压扁。” 艾青 《芦笛·透明的夜二》诗:“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牛的血,血染的屠夫的手臂,溅有血点的屠夫的头额。” 沉从文 《边城》十九:“祖父跳上码头走近 翠翠 身边来,还是那么粗卤的笑着,把手抚着头额。”
词语解释:篆额  拼音:zhuàn é
用篆字书写碑额。《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华》:“ 华 尝为《鲁山令元德秀墓碑》, 颜真卿 书, 李阳冰 篆额,后人争模写之,号为‘四絶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碑志书法》:“若於碑,须曰篆额为是。”
词语解释:扁额  拼音:biǎn é
匾额。挂在厅堂、轩斋或亭榭上的题字横额。 宋 岳珂 《桯史·刘蕴古》:“ 吴山 有 伍员祠 ,瞰闤闠,都人敬事之。有富民捐貲为扁额,金碧甚侈。”《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血红的一座朱漆门楼,上悬金书扁额,题着‘寳莲禪寺’四个大字。” 鲁迅 《呐喊·白光》:“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
词语解释:租额  拼音:zū é
租税的数额。《新唐书·崔衍传》:“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
词语解释:画额  拼音:huà é
(1).指古代妇女以化妆品涂饰额头。《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钦圣皇后 ﹞命宫娥取过梳妆匣来,替他掠髮整容,调脂画额,一发打扮得齐整。”
(2).有画饰的匾额。 清 曹寅 《喜陶柳村墙头菊诗先成和其字兼促吹万作》之一:“画额横排全疋锦,歌头高领一园香。”
词语解释:顶额  拼音:dǐng é
头额。《太平广记》卷二五七引 唐 侯白 《启颜录·伛人》:“逆风荡雨行,面乾顶额湿。”
词语解释:磕额  拼音:kē é
亦作“ 磕頟 ”。 凸出的额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记观杜氏书画》:“聚头磕頟方外人,担肩抱蟾骨法新。”《红楼梦》第九三回:“但见 包勇 身长五尺有零,肩背宽肥,浓眉爆眼,磕额长髯,气色粗黑,垂着手站着。”
词语解释:正额  拼音:zhèng é
正式规定的数额。 清 薛福成 《叙疆臣建树之基》:“餉源以地丁、漕政、盐政、关税釐金为大宗,地丁有正额、耗羡、租粮三款。”
词语解释:楼额  拼音:lóu é
楼上悬挂的匾额。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楼额题鳷鹊,池心浴凤凰。”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文宗》:“两军造 紫云楼 彩霞亭 ,内出楼额赐之。”
词语解释:税额  拼音:shuì é
按税率缴纳的税款数额。 唐 杜荀鹤 《题所居村舍》诗:“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寧容减一分。”《宋史·食货志下八》:“ 光 寧 嗣服,诸郡税额皆累有放免。”《新华日报》1942.10.2:“我们应当了解为了抗 日 战争的胜利,为了人民自己的利益而缴纳一定的税额,这是每一个人不容辞卸的义务。”
词语解释:题额  拼音:tí é
(1).题写门楣或匾额。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智永 ﹞住 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笔头十瓮,每瓮皆数万。人来觅书兼请题额者如市。”一本作“ 题头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高江村》:“又上登 金山 ,欲题额,濡毫久之。 江村 乃拟‘江天一览’四字於掌中。”
(2).指匾额上的题字。 清 袁枚 《新齐谐·长鬼被缚》:“﹝ 沉厚餘 ﹞入门悄然,将升堂,见堂上先有一长人端坐,仰面视堂上题额。 沉 疑非人,戏解腰带潜缚其两腿。”
词语解释:凤额  拼音:fèng é
器物端部饰有凤形的装饰物。 宋 柳永 《西江月》词:“凤额绣帘高捲,兽鐶朱户频摇。”
词语解释:军额  拼音:jūn é
军队编制的名额。《新唐书·宦者传上·窦文场》:“ 兴元 初,詔监神策左厢兵马,以 王希迁 监右,而 马有麟 为左神策军大将军,军额由此始。”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司马法非周制说》:“然则王国六军,大国三,次国二,小国一,此军额也。”
词语解释:兵额  拼音:bīng é
士兵的数额。《旧唐书·文宗纪下》:“ 长庆 户口凡三百三十五万,而兵额又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奉一兵。”《宋史·孝宗纪二》:“詔 四川 宣抚使 虞允文 集四路漕臣,会计财赋所入,对立兵额。”
词语解释:赋额  拼音:fù é
赋税的数额。 元 戴表元 《排律十七韵贺阮侯伯子》:“攅眉询赋额,正色署刑书。”《花月痕》第四回:“朝廷赋额日亏,军储日絀。”《清史稿·食货志二》:“总计全国赋额,其可稽者, 顺治 季年,岁徵银二千一百五十餘万两,粮六百四十餘万石。”
词语解释:玉额  拼音:yù é
玉石制的匾额。 唐 李乂 《奉和幸大荐福寺》:“碧楼披玉额,丹仗导金舆。”
词语解释:手额  拼音:shǒu é
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明 高攀龙 《陈志行八十序》:“世有斯人而久长于世,人必相与欣欣手额曰:‘幸甚哉,斯人之有斯年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成 亦手额曰:‘帝祐君, 合浦 珠自当还。’”
词语解释:贯额  拼音:guàn é
贯顶。星相家称前额中央至于头顶的骨骼隆起为伏犀贯额,是贵者之相。 宋 陆游 《送襄阳郑帅唐老》诗:“ 郑侯 骨相非復常,伏犀贯额面正方;声名赫奕动天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词语解释:试额  拼音:shì é
考试取士的名额。《明史·选举志二》:“其后试额有增减,条例有变更,考官有内外轻重,闈事有是非得失。”
词语解释:高额  拼音:gāo é
数额大。《工人日报》1988.9.9:“对知识分子的最大尊重不在于把他们‘供养’起来,而在于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和环境,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以发挥,使他们付出的聪颖智慧能获得应得的高额报酬。”
词语解释:名额  拼音:míng é
(1).犹名目。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若此则赋歛无名额之烦,贫富有等差之异。”《宋史·食货志下一》:“ 宋 货财之制,多因於 唐 ……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歛名额繁矣。”
(2).有名号的匾额。《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七年》:“令天下係帐存留寺观及 四京 管内虽不係帐而舍屋百间以上者,皆特赐名额。”
(3).人员的数额。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可每一个闺女都怕落在后边,名额满了,去不成县里。”
(4).指额定的人员。《花城》1981年第6期:“我怂恿她通过父亲的关系,‘运动’到一名公费生的名额。”
词语解释:署额  拼音:shǔ é
题字於碑额。《新唐书·李适之传》:“自是水不能患,刻石著功,詔 永王 璘 书,皇太子 瑛 署额。”
词语解释:搕额  拼音:kē é
磕头,叩头。搕,通“ 磕 ”。 唐 无名氏 《李林甫外传》:“一日,道士入见曰:‘当时之请并不见从,上天甚明,谴责可畏,如何?’ 李公 但搕额而已。”
词语解释:原额  拼音:yuán é
原来规定的数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六、七、八年全粮原额,每缺于前官。”
词语解释:色额  拼音:sè é
种类、数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自 江 淮 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词语解释:限额  拼音:xiàn é
规定的数额;在经济方面特指各类企业基本建设投资的规定数额。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一部分是 苏联 帮助我们设计的,大部分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词语解释:份额  拼音:fèn é
整体中的部分数额。 薛暮桥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一:“在通过货币进行分配的情况下,分配过程只能决定劳动者所应当取得的价值的份额,至于究竟取得哪一些具体的消费品,即哪几种使用价值,就决定于交换过程,而不决定于分配过程。”
词语解释:以手加额  拼音:yǐ shǒu jiā é
古人用手搁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原为“指额”,后作“加额”。《晋书·石勒载记下》:“ 勒 见 曜 ( 刘曜 )无守军,大悦,举手指天,又自指额曰:‘天也!’”按,《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三年》作“举手指天復加额”。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 司马温公 忠厚正直,出於天性,终始一节,故得天下之望。居 洛 十五年,天下之人,日望以为相。 神宗 上仙,公( 司马光 )赴闕哭临。卫士见公,皆以手加额曰:‘ 司马相公 也!’”《水浒传》第八二回:“ 宋江 大喜,以手加额道:‘ 宋江 等再生之幸!’”《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 以手加额道:‘使吾二人得遂其愿者, 柳君 之力也!’”
词语解释:阙额  拼音:quē é
不足的数额。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自 元丰 前,不闻天下有闕额衙前者,岂常抑勒差充,直以重难月给,可以足用故也。” 宋 李纲 《论不可遣罢防秋人兵札子》:“臣意以为中国军政不修几三十年矣,闕额不补者过半;其见存者皆溃散之餘,不习战陈,故令 金 人得以窥伺。”《清会典事例·户部九四·杂赋》:“ 江南省 邳州 每年额税银六百十有一两二钱,近来商贾流散闕额,将闕额银豁除,嗣后儘收儘解。”
词语解释:陌额  拼音:mò é
即抹额。古代男子束额的头巾。《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太后以冒絮提 文帝 ”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陌额絮也。” 司马贞 索隐:“陌音‘蛮貊’之‘貊’。《方言》云‘幪巾, 南楚 之间云陌额’也。”
词语解释:举手加额  拼音:jǔ shǒu jiā é
举手齐额,表示喜悦庆幸。 宋 陈亮 《与韩子师侍郎书》:“百姓闻贤使君之来,举手加额,以为天眼开矣。”亦作“ 举首加额 ”。 宋 司马光 《谕若讷》:“上乃飞白‘安净’二字,以赐 若訥 , 若訥 然后举首加额,受而藏之。”
词语解释:颜额  拼音:yán é
题额。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岳武穆王擒杨幺》:“ 武穆 见亭上题‘墨庄’二字,自言曰:‘此处颜额,位置颇佳,但书法未妙耳。’”
词语解释:举首加额  拼音:jǔ shǒu jiā é
见“ 举手加额 ”。
词语解释:举手加额  拼音:jǔ shǒu jiā é
举手齐额,表示喜悦庆幸。 宋 陈亮 《与韩子师侍郎书》:“百姓闻贤使君之来,举手加额,以为天眼开矣。”亦作“ 举首加额 ”。 宋 司马光 《谕若讷》:“上乃飞白‘安净’二字,以赐 若訥 , 若訥 然后举首加额,受而藏之。”
词语解释:脑额  拼音:nǎo é
额头。 鲁迅 《彷徨·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词语解释:吃空额  拼音:chī kòng é
谎报人数,冒领薪饷
词语解释:足额  拼音:zú é
满额。 清 西清 《黑龙江外记》卷三:“説者谓 满 官学生,岁给膏火银二两,义学生无之。然则 满 官学生尝溢额,义学生尝不足额,膏火有无所致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四节:“城乡人民踊跃参加,五天内即告足额,而四乡农民前来报名的仍源源不绝。”
词语解释:超额  拼音:chāo é
超过定额。 陈毅 《寄耿星同志》诗:“屡闻国内好消息,超额粮棉加铁钢。” 王慧芹 《三请周文增》:“生产任务是月月超额,年年超额。”
词语解释:虚额  拼音:xū é
(1).限额外的数目。《宋史·食货志上二》:“先是, 刚中 奏:‘本司旧贮备边岁入钱引五百八十一万五千道,如拨供岁计,即可对减增添,宽省民力。’詔 李璆 、 符行中 参酌减放。於是减 四川 科敷虚额钱岁二百八十五万緡。”《宋史·食货志下五》:“ 昌州 岁收虚额盐万八千五百餘斤。”
(2).空设的名额。 清 王韬 《平贼议》:“毋使以虚额冒粮。”
词语解释:虎头燕额  拼音:hǔ tóu yàn é
见“ 虎头燕頷 ”。
词语解释:虎头燕颔  拼音:hǔ tóu yàn hàn
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说是万里封侯之相。 元 揭傒斯 《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於戏!翟茀鱼轩,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頷,从怀旧将于当年。” 明 陈荩卿 《送胡闻宇守备福州》套曲:“天生来虎头燕頷封侯相。凭着你饱諳韜略,虑甚么保障金汤。”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虎头燕頷书生,相逢细把家门説。”亦作“ 虎头燕额 ”。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参见“ 燕頷虎头 ”。
词语解释:匾额  拼音:biǎn é
上面题着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横牌。《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父亲梦见鼓乐旗彩,送一状元匾额进门。”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匾额倒做了,只是想不出这几个字来,就借重新娘罢!叫 宜春 ,研好了墨,取匾额过来!” 徐迟 《井冈山记》:“一座大房子挺立在前,匾额上写着‘谢氏慎公祠’五个大字。”
词语解释:配额  拼音:pèi é
分配的定额。《北京日报》1982.10.11:“本市肉牛饲养起步晚,数量少,国家外贸专业总公司给本市的肉牛出口配额一年只有一千头。”
词语解释:面额  拼音:miàn é
票面的数额。《今古传奇》1991年第5期:“两万字以上的手稿……需退者,请附上与寄稿时面额相等的邮资。”《文汇报》1991.11.29:“此前最大的是今年10月30日投入流通领域的面额为500卢布的钞票。”
词语解释:程额
定额;定限
词语解释:丰额  拼音:fēng é
宽大的额头。旧时视为聪敏之相。《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煜 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駢齿,一目重瞳子。”
词语解释:中额  拼音:zhōng é
(1).击中额头。《后汉书·铫期传》:“ 期 先登陷陈,手杀五十餘人,被创中额,摄幘復战,遂大破之。”
(2).录取的名额。《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本科赴试的士子较往年既多,中额自然较往年也多。”《清史稿·选举志三》:“按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中额。”
词语解释:两手加额  拼音:liǎng shǒu jiā é
双手放在前额上。古人表示庆幸的一种手势。 宋 苏轼 《辨谤札子》:“见百姓父老数十人,相与道傍语笑。其间一人以两手加额云:‘见説好箇少年官家。’”《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先主两手加额曰:‘此天之所赐,亦由三弟之灵也。’”
词语解释:逾额  拼音:yú é
犹超额。 清 林则徐 《验收白茆等河挑浚及闸坝工程摺》:“所挑宽深丈尺,多有逾额。” 清 容閎 《请创办银行章程·分行章程二十四条》:“银行於借款折息期滙各票,应收息银,须照各处市面常例议定,不得逾额。”
词语解释:横额  拼音:héng é
(1).横置的匾额。《花月痕》第八回:“看那寺院上横额,是‘吕仙阁’三字。” 沙汀 《呼嚎》:“在那家门口悬挂着‘公断处’三个字横额的一园茶社里面,乡民代表主席正在那里排难解纷,主张公道。”
(2).指标志会议、游行等活动主要内容的横幅。如:学校大门前高悬“欢迎新伙伴”的红色横额。
词语解释:引额  拼音:yǐn é
旧时各盐区官盐运售的额数。因以“引”计算,故称。《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近来 淮 商急公输课,颇为踊跃,著加恩於引额之外,每引增给十斤。”
词语解释:铜头铁额  拼音:tóng tóu tiě é
形容异常勇猛强悍,刀枪不入。《海内十洲记·聚窟洲》:“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轩辕 之初立也,有 蚩尤氏 ,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太平广记》卷七六引 唐 卢□ 《逸史·安禄山术士》:“公有阴兵五百人,皆铜头铁额,常在左右,何得畏 李相公 。”亦作“ 铜头铁臂 ”。 巴金 《旅途通讯·广州在轰炸中》:“住在这里毎个人都有被炸死的机会,没有谁能做一个铜头铁臂的人。”
共13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