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梗上声 [měng][jìng,形词][详注1][《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详注2][详注3]


注1:睛 音请。《字林》眳睛,不悦目貌。又音阱。与睁同。
注2:冥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注3:囧 音憬。《说文》窗牖丽廔闿明,象形。 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炯。见《书·囧命》。 又与炯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注》囧囧犹炯炯也。炯从火囧。
首字词组
颍川颍滨颍谷颍谷封颍上田颍滨遗老颍谷封 
颍阳颍客颍阳书颍川集颍滨翁颍川四长颍谷 

词语解释:颍川  拼音:yǐng chuān
(1). 汉 将 灌夫 的代称。 夫 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使酒,家财千万,食客日近百人,曾称霸 颍川 。 唐 王维 《老将行》:“誓令 疏勒 出飞泉,不似 潁川 空使酒。”
(2). 汉 黄霸 的代称。 霸 曾任 颍川 太守,有政绩。后常用作称颂有政绩官吏之典。 唐 王湾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诗:“司徒 汉 家重,国典 潁川 徵。” 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尤多 蜀 郡理,更得 潁川 謨。”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分符 潁川 政,弔 屈 洛阳 才。” 冯集梧 注:“《黄霸传》:为 潁川 太守,得吏民心,治为天下第一。”
(3). 汉 荀淑 家子弟的代称。 淑 , 颍川 人,少有高行,有子八人,均为时贤,故称。 唐 权德舆 《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伯仲尽时贤, 平舆 与 潁川 。”
词语解释:颍阳  拼音:yǐng yáng
颍水 之北。传说古高士 巢父 、 许由 隐居于此,后因以借指 巢 许 。《庄子·让王》:“故 许由 娱於 潁阳 而 共伯 得乎 共首 。” 成玄英 疏:“ 潁阳 ,地名,在 襄阳 ,未为定地名也。”《后汉书·逸民传序》:“是以 尧 称则天,不屈 潁阳 之高; 武 尽美矣,终全 孤竹 之絜。” 李贤 注:“ 潁阳 谓 巢 许 也。”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翘跡企 潁阳 ,临河思洗耳。” 唐 贾岛 《寓兴》诗:“旷哉 潁阳 风,千载无其他。”
词语解释:颍滨  拼音:yǐng bīn
见“ 潁滨翁 ”。
词语解释:颍滨翁  拼音:yǐng bīn wēng
指 宋 苏辙 。 辙 晚年居 许州 ,地临 颍河 ,因自号 颍滨遗老 。后亦借指隐逸者。 宋 杨万里 《读渊明诗》诗:“寄谢 潁滨翁 ,何谓淡且槁。”亦省称“ 潁滨 ”。 宋 杨万里 《书孙公谈圃》诗:“ 潁滨 莫笑貍奴着,却恐貍奴笑 潁滨 。”
词语解释:颍客  拼音:yǐng kè
相传 尧 让天下于 许由 , 由 不受而逃去。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欲闻之,洗耳于 颍水 滨。事见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后遂以“潁客”代称 许由 。亦泛指隐者。 唐 理莹 《送戴三徵君还谷口旧居》诗:“ 周王 尊 渭 叟, 潁 客傲 唐尧 。”
词语解释:颍谷  拼音:yǐng gǔ
(1).地名。本为 春秋 郑 边邑。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西南。《左传·隐公元年》:“ 潁考叔 为 潁谷 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今 潁水 有三源奇发:右水出 阳乾山 之 潁谷 。 春秋 潁考叔 为其封人,其水东北流。” 唐 刘长卿 《送袁明府之任》诗:“雪覆 淮 南道,春生 潁谷 烟。”
(2).借指 春秋 郑 颍考叔 。 颍考叔 曾为 颍谷 封人。《左传·隐公元》载:“﹝ 潁考叔 ﹞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后因以为典。 宋 杨万里 《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孺人挽词》诗:“到得君羹美,翻令 潁谷 悲。”亦作“ 潁谷封 ”。 宋 苏轼 《新茶送答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谢次韵答之》:“缝衣付与 溧阳 尉,舍肉怀归 潁谷 封。”
词语解释:颍阳书  拼音:yǐng yáng shū
相传 唐 开元 间奇异之士 邢和璞 好 黄 老 ,善心算,卜居 嵩 颍 间,作颍阳书,能知人终身事。见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新唐书·方技传·邢和璞》。后人诗文中常以“潁阳书”作为吟咏释 老 及方技之士的典故。 唐 王建 《送山人》诗之二:“山客狂来跨白驴,袖中遣却潁阳书。” 唐 罗隐 《第五将军于馀杭天柱宫入道因题寄》诗:“瓦榼尚携 京口 酒,草堂应写潁阳书。”
词语解释:颍谷封  拼音:yǐng gǔ fēng
见“ 潁谷 ”。
词语解释:颍谷
1.地名。本为 春秋 郑 边邑。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西南。《左传·隐公元年》:“ 潁考叔 为 潁谷 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今 潁水 有三源奇发:右水出 阳乾山 之 潁谷 。 春秋 潁考叔 为其封人,其水东北流。” 唐 刘长卿 《送袁明府之任》诗:“雪覆 淮 南道,春生 潁谷 烟。”
2.借指 春秋 郑 颍考叔 。 颍考叔 曾为 颍谷 封人。《左传·隐公元》载:“﹝ 潁考叔 ﹞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后因以为典。 宋 杨万里 《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孺人挽词》诗:“到得君羹美,翻令 潁谷 悲。”亦作“ 潁谷封 ”。 宋 苏轼 《新茶送答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谢次韵答之》:“缝衣付与 溧阳 尉,舍肉怀归 潁谷 封。”
词语解释:颍川集  拼音:yǐng chuān jí
东汉 时 陈寔 、 荀淑 两家享名当时,均为 颍川 人,两家父子同游或聚会,称为“潁川集”。后代诗文中常用作典故,咏贤士相聚或出游。因事涉星象,故亦借以咏星。 唐 董思恭 《咏星》:“方知 潁川 集,别有 太丘 门。”参见“ 德星 ”、参阅《后汉书·荀韩锺陈传》
词语解释:颍上田  拼音:yǐng shàng tián
借指归隐之处。 颍上 , 颍水 北岸,相传为古代高士 巢父 、 许由 隐居之地。 宋 文天祥 《和曹倅赋别》之一:“未了 醉翁 事,重寻 潁上 田。”参见“ 潁阳 ”。
词语解释:颍阳  拼音:yǐng yáng
颍水 之北。传说古高士 巢父 、 许由 隐居于此,后因以借指 巢 许 。《庄子·让王》:“故 许由 娱於 潁阳 而 共伯 得乎 共首 。” 成玄英 疏:“ 潁阳 ,地名,在 襄阳 ,未为定地名也。”《后汉书·逸民传序》:“是以 尧 称则天,不屈 潁阳 之高; 武 尽美矣,终全 孤竹 之絜。” 李贤 注:“ 潁阳 谓 巢 许 也。”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翘跡企 潁阳 ,临河思洗耳。” 唐 贾岛 《寓兴》诗:“旷哉 潁阳 风,千载无其他。”
词语解释:颍滨翁  拼音:yǐng bīn wēng
指 宋 苏辙 。 辙 晚年居 许州 ,地临 颍河 ,因自号 颍滨遗老 。后亦借指隐逸者。 宋 杨万里 《读渊明诗》诗:“寄谢 潁滨翁 ,何谓淡且槁。”亦省称“ 潁滨 ”。 宋 杨万里 《书孙公谈圃》诗:“ 潁滨 莫笑貍奴着,却恐貍奴笑 潁滨 。”
词语解释:颍滨遗老  拼音:yǐng bīn yí lǎo
宋 苏辙 晚年的别号。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子由 有 岭 外归 许下 ,号 潁滨遗老 ,亦自为传。家有 遗老斋 。盖 元祐 人至 子由 ,存者无几矣。”参阅《宋史·苏辙传》
词语解释:颍川四长  拼音:yǐng chuān sì cháng
指 东汉 荀淑 、 韩韶 、 陈寔 、 锺皓 四县令。 淑 等皆 颍川 人,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后汉书·循吏传序》:“自 章 和 以后,其有善绩者,往往不絶。如 鲁恭 、 吴祐 、 刘宽 及 潁川 四长,并以仁信篤诚,使人不欺。” 李贤 注:“谓 荀淑 为 当涂 长、 韩韶 为 嬴长 、 陈寔 为 太丘长 、 钟皓 为 林虑 长。 淑 等皆 潁川 人也。”
词语解释:颍谷封
见“ 潁谷 ”。
词语解释:颍谷
1.地名。本为 春秋 郑 边邑。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西南。《左传·隐公元年》:“ 潁考叔 为 潁谷 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今 潁水 有三源奇发:右水出 阳乾山 之 潁谷 。 春秋 潁考叔 为其封人,其水东北流。” 唐 刘长卿 《送袁明府之任》诗:“雪覆 淮 南道,春生 潁谷 烟。”
2.借指 春秋 郑 颍考叔 。 颍考叔 曾为 颍谷 封人。《左传·隐公元》载:“﹝ 潁考叔 ﹞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后因以为典。 宋 杨万里 《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孺人挽词》诗:“到得君羹美,翻令 潁谷 悲。”亦作“ 潁谷封 ”。 宋 苏轼 《新茶送答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谢次韵答之》:“缝衣付与 溧阳 尉,舍肉怀归 潁谷 封。”
词语解释:颍谷
1.地名。本为 春秋 郑 边邑。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西南。《左传·隐公元年》:“ 潁考叔 为 潁谷 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今 潁水 有三源奇发:右水出 阳乾山 之 潁谷 。 春秋 潁考叔 为其封人,其水东北流。” 唐 刘长卿 《送袁明府之任》诗:“雪覆 淮 南道,春生 潁谷 烟。”
2.借指 春秋 郑 颍考叔 。 颍考叔 曾为 颍谷 封人。《左传·隐公元》载:“﹝ 潁考叔 ﹞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后因以为典。 宋 杨万里 《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孺人挽词》诗:“到得君羹美,翻令 潁谷 悲。”亦作“ 潁谷封 ”。 宋 苏轼 《新茶送答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谢次韵答之》:“缝衣付与 溧阳 尉,舍肉怀归 潁谷 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