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廉颇 拼音:lián pō
赵国的名将,多次打败秦军词语解释:偏颇 拼音:piān pō
偏向一方;不公平,不公正。语出《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孔 传:“偏,不正;陂,不平。”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内偏颇於妻子,外僭惑於知友。”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诗:“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 清 黄景仁 《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和赠》诗:“青天明月不改色,歷照过客无偏颇。”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既晓得我自己性格的偏颇,意志的薄弱,但是我也很想从事于纠正与锻炼。”词语解释:无颇 拼音:wú pō
谓持正不偏。《左传·昭公十二年》:“ 婼 将与 季氏 讼,书辞无颇。” 唐 张存则 《舞中成八卦赋》:“是以知舞以适道无颇;乐以审政同和。” 元 袁桷 《挽播州宣抚扬资德》诗:“幼成端有种,帝鉴的无颇。”词语解释:颇颇 拼音:pō pō
(1).犹频频。 宋 陈师道 《持善序》:“ 绍圣 二年之春,客 东都 ,昼而燕坐,见 大通禪师 ,俯指授使具二愿,於是颇颇採《华严》、《宝积》而第次之,愿与信者而尽心焉。”
(2).犹很是。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 郑府尹 白]:所生一子,叫做 郑元和 ,今年二十一岁了,从幼儿教他读书,颇颇有些学问。”《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张权 自到 苏州 ,生意顺溜,颇颇得过。”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二章:“﹝妇人﹞顾盼生姿,而那瘦得像竹竿的身材,和微耸的两肩,和微凸的胸膛,反而颇颇有点一九二○年 巴黎 的小家碧玉的风度。”词语解释:起颇 拼音:qǐ pō
战国 名将 白起 和 廉颇 的并称。 宋 王令 《寄满执中子权》诗:“偏裨走 起 颇 ,中坚坐 吴 臏 。”词语解释:踦颇 拼音:qī pō
偏颇;片面。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世人分别小学书,谓《尔雅》主义,《説文》主形,《切韵》主音,是固然矣。然小学本以义训为主,《説文》开卷元训始,丕训大,非説义乎?《广韵》篇首东训春方,又训东风菜,又非义乎?故知以义专属《尔雅》者,乃踦颇之説,非篤至之论也。”词语解释:倾颇 拼音:qīng pō
不正。颇,偏。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元学闕废,荒儌倾颇, 存吾 之来, 武溪 弦歌。”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无毁无誉,不矫不阿,始终恩荣,安有倾颇。”词语解释:平颇 拼音:píng pō
见“ 平陂 ”。
词语解释:平陂 拼音:píng bēi
亦作“ 平波 ”。亦作“ 平颇 ”。 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语本《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復。”后亦常指事物的变迁不定或世道的盛衰兴亡。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然则平陂之质在於神,明暗之实在於精。” 唐 郑畋 《麦穗两歧》诗:“謳謡连上苑,化日遍平陂。” 清 顾炎武 《浯溪碑歌》:“天运有平陂,名蹟更存亡。”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士气屈伸应有数,世道那得无平颇!”《〈廿载繁华梦〉序一》:“就令平波往復,天道自有循环;无如世路崎嶇,人心日形叵测。”词语解释:无偏无颇 拼音:wú piān wú pō
见“ 无偏无陂 ”。
词语解释:无偏无陂 拼音:wú piān wú bēi
不偏向;不邪曲。《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孔 传:“偏,不平;陂,不正。”亦作“ 无偏无颇 ”。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无偏无颇,亲疎同也。” 唐 韦肇 《沙堤赋》:“无偏无颇,庶託情於王道;不騫不圮,长委质於地灵。”词语解释:无平不颇 拼音:wú píng bù pō
谓凡事没有始终平直而不遇险阻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大约总由於这一向因我家事机过顺,自我起不免有些不大经意,或者享用过度,否则存心自满,才有无平不颇的这番警戒。”参见“ 无平不陂,无往不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