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预知 拼音:yù zhī
(1).预先知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使圣人预知其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凡有志科甲者,既中举,那进士中与不中虽不可预知,却不可不预存个必中之心。”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远在这一切之上,弹奏出永远的反抗的调子的,乃是预知者 柏洛米修士 (Prometheus)的故事。”
(2).谓参与其事并了解内情。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吕公 ( 吕夷简 )曰:‘进用才能,此自 夷简 事,公勿预知。’即奏除 柬之 两浙 提刑。”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议王琦事》:“上所怒罪人,欲营救之,非私而何?事坏则我当有辞,我等不预知也。”词语解释:预愁 拼音:yù chóu
谓在忧愁之中。 南唐 李中 《送孙明府赴寿阳》诗:“预愁别后相思处,月入閒窗远梦迴。” 宋 周邦彦 《浣沙溪》词之三:“何因容易别 长安 ,预愁衣上粉痕乾。”词语解释:预想 拼音:yù xiǎng
(1).预先推想或测定。 宋 秦观 《次韵参寥见别》:“预想江天回首处,雪风横急雁声长。” 清 汪懋麟 《叔定家兄入京同朝采出郭相迎抵寓即事》诗之一:“犯晓最先骑马出,挑灯预想对床眠。”
(2).指事前的推想。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然彼苟无美之预想存于经验之前,则安从取自然中完全之物而模仿之,又以之与不完全者相区别哉?” 鲁迅 《野草·死后》:“谁知道我的预想竟的中了,我自己就在证实这预想。” 沙汀 《困兽记》七:“预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而且,不仅对于幸福如此,便是对于不幸的猜测,结果也往往不一致。”词语解释:预约 拼音:yù yuē
(1).事先约定。 唐 李商隐 《忆雪》诗:“预约延 枚 酒,虚乘访 戴 船。” 宋 侯寘 《风入松》词:“锦笺预约 西湖 上,共幽深,竹院松庄。”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再版《北平笺谱》,此地有人要预约两部,但不知尚有馀本否?”
(2).事先的约定。 王西彦 《病人》:“三天是一个很短的日期,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对我作这样的预约。” 茅盾 《创造》三:“永久是预约,永久是明年,直到孩子大了,不再要了,也就没有事了。”词语解释:预期 拼音:yù qī
(1).预先期待。 明 袁宏道 《答陶石篑书》:“弟於怕死怕 阎罗 ,虽不敢预期,然怕痛怕黑夜独坐,则已甚矣。” 清 任泰学 《质疑·经义》:“然《公羊传》:‘师出不正反,战不正胜。’ 何休 注云:‘不正,自谓出当復反’,亦‘正’训‘预期’之的证。” 徐迟 《牡丹》七:“ 魏紫 是第一次看这个戏,她并没有预期从这里面得到什么。”
(2).事情发生之前的日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有司分考》:“事不出于预期,人自难於早见,即欲作弊,安所措手哉?”词语解释:预占 拼音:yù zhàn
事先测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 三代 之时,日食皆不预占……而预占日食,又不知起於何时也?”词语解释:预卜 拼音:yù bǔ
(1).事先选择。 宋 朱熹 《寿穴》诗:“百年不可期,一壑当预卜。”
(2).事先断定。 孙中山 《解临时总统职后演说词》:“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鲁迅 《三闲集·铲共大观》:“虽是投机,成败之数也不能预卜的。”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民主高北斗,胜利可预卜。”词语解释:预赏 拼音:yù shǎng
谓提前放灯供人观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六日》:“籸盆照耀,有同白日,仕女观者,中贵邀住,劝酒一金盃令退,直至上元,谓之预赏。” 宋 姜夔 《鹧鸪天·元夕不出》词:“忆作天街预赏时,柳慳梅小未教知。”《宣和遗事》前集:“为甚从腊月放灯?盖恐正月十五日阴雨,有妨行乐,故谓之预赏元宵。”词语解释:预借 拼音:yù jiè
(1).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 宋 代成为加税之一。《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 同光 三年秋大水, 两河 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 宋 叶适 《彭子復墓志铭》:“ 子復 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
(2).指预支谷物、俸钱等。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补预借一料,民稍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至于官役之过支预借,断不可开,倘有他故,皆印官赔补。”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预借俸钱》:“凡謁选官得缺后,预借养廉,以免丐贷,所以恤下养廉,法至善也。”词语解释:预计 拼音:yù jì
事先估计或计算。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公曰:‘岁不稔,民且飢,宴游可预计耶?’力劝止之。” 清 史致谔 《同治二年禀左宗棠》:“闻 上海 厘税亦受洋商影戤之累,而支絀情形同一为难,此后厘税之盈絀与否,难以预计。” 丁玲 《母亲》一:“这座在预计中很辉煌玲珑的小花厅,自然是无人管了。”词语解释:预谋 拼音:yù móu
(1).预先计谋。 汉 贾谊 《鵩鸟赋》:“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太平广记》卷一九五引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事关来世,安可预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一夕,谓生曰:‘近日微有浮言,势不可长,此不可不预谋也。’” 艾青 《大西洋》诗:“这些线,杂色纷呈,里面透露着预谋着的战争。”
(2).参与计议。《周书·皇后传·宣帝杨皇后》:“ 宣帝 不豫,詔后父入禁中侍疾。及大渐, 刘昉 、 郑译 等因矫詔以后父受遗辅政。后初虽不预谋,然以嗣主幼冲,恐权在他族,不利於己,闻 昉 译 已行此詔,心甚悦之。”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一:“ 天禧 末, 寇公 诸人皆贬远方, 文公 实预谋。”《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兵事临机制胜,非可预言,愿假臣一乘,使得预谋於行间。”词语解释:预先 拼音:yù xiān
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笨麴桑落酒法:预先浄剗麴,细剉;曝乾。” 宋 朱淑真 《闻鹊》诗:“青鸟已承云信息,预先来报两三声。” 清 李渔 《慎鸾交·修好》:“求他悟,预先攘臂婴他怒。”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跟你说过多少遍,银行要裁员减薪,我预先告诉过你!”词语解释:预报 拼音:yù bào
(1).预先报告。《坛经·付嘱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於汝。”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生魂代笔》:“且其人今科应中二十六名,亦可预报之。”
(2).预先的报告。 刘厚明 《小雁齐飞》第一幕:“记者同志,我们要发预报咧!” 杨朔 《海市》:“那回气象预报没有风,渔民早起看看太阳,通红通红的。”词语解释:预闻 拼音:yù wén
谓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仓猝之业,须臾之名,日力不足不预闻。”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平章事》:“上谓参知政事 崔知温 曰:‘ 郭正一 、 魏待举 等歷任尚浅,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称。’” 沙汀 《淘金记》十六:“袍哥的信义已经很稀薄了;所以对他一向非常小心,避免预闻镇上的事。”词语解释:预防 拼音:yù fáng
事先防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陛下原其用心,察其旨趣,举动如此,欲以何为!诚不可不预防,不可不早辩也。” 元 李翀 《日闻录》:“日月昏晕,星宿动摇,灯火燄明作声,皆有大风之兆,当预防不测。” 阿英 《流离》:“我们在那里谈了许久,把最近的政治状况告诉他,叫他们预防。”词语解释:预算 拼音:yù suàn
(1).预先计算;事先估计。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今陛下申令大臣,先虑预算,思报积耻,规恢祖业,盖欲改弱以就强矣。”《三国演义》第三六回:“ 福 笑曰:‘吾已预算定了。’遂密密分拨已毕。”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六:“他们大概预算我此时刚可上船,所以直接打这个电报到船上来慰问。”
(2).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对于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的收支计划。有时也称个人或家庭的收支预计。 叶圣陶 《城中》:“我们有预算,学生缴的费恰抵平时的开支。” 王西彦 《夜宴》三:“他必须作两人的预算;而且,还应该是蜜月旅行呢。” 魏巍 《壮行集·做新型的知识分子(二)》:“在一九五五年的国家预算里,这项经费的支出,要比国民党过去同项支出的最高年份多二十八倍。”词语解释:预见 拼音:yù jiàn
(1).谓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预先料到将来。《史记·龟策列传》:“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营 洛 之议,若预见有 靖康 之祸者,其谋虑之深长可知。” 艾青 《光的赞歌》诗:“这种光洞察一切,预见一切,可以透过肉体的躯壳,看见人的灵魂。”
(2).指能预先料到将来的见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战事完全按照 毛主席 的伟大预见发展了。” 周恩来 《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在革命战争和阶级变化的发展上,需要我党有领导的预见,但证实这个预见的正确,还需动员全党领导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循着这个预见的方向努力奋斗。” 袁鹰 《悲欢·横眉》:“‘杀人者终必覆灭’,多么有力的宣判,多么英明的预见。”词语解释:预言 拼音:yù yán
(1).谓事情将要发生而预先说出。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 苏 之神随至,语言如婴儿,或见其形,亦能预言人之休咎。”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国家兴废,天也,非人力所能为,一 汴 ,二 杭 、三 闽 ,四 广 , 陈希夷 预言之矣。” 艾芜 《谈文艺刊物》:“ 刘伯温 的《烧饼歌》预言有七天七夜的黑风暴雨,会收去多少人命。”
(2).指预先说出的关于将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看看这些四十四年前的预言,对照一下今天的现实,是多么耐人寻味。” 艾青 《火把》诗:“这是一种可怕的预言,这是一种要把世界劈成两半的宣言。” 柯岩 《奇异的书简》四:“我前天还对你表示过遗憾呢?要是他活着见到自己的预言得到证实多好!”词语解释:预宴 拼音:yù yàn
参加宴会。《旧唐书·于志宁传》:“ 太宗 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 志寧 ,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 志寧 非三品,所以不来。’ 太宗 特令预宴,即加授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词语解释:预备 拼音:yù bèi
(1).预先安排或筹划;打算。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圣人早知天地之反,为之预备。”《新唐书·李义府传》:“太常博士 萧楚材 、 孔志约 以皇室凶礼为预备凶事,非臣子所宜言之。”《金瓶梅词话》第七回:“ 薛嫂 一面教妇人拜谢了。因问:‘官人行礼日期?奴这里好做预备。’” 巴金 《寒夜》尾声:“我听说 汪先生 临死身边并没有什么钱,尸首搁在房里,什么东西都没有预备。” 叶圣陶 《线下·金耳环》:“这条被袱么?你老总预备当多少?”
(2).犹防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预备敌人,非仓卒可致。”《英烈传》第十六回:“ 太祖 谓 徐达 曰:‘彼必度吾疲惫,今夜决来劫营,须宜预备。’”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全军放胆杀敌诏》:“日夜巡逻严预备,运筹设策夜衔枚。”词语解释:预料 拼音:yù liào
(1).事先推测。 清 陈维崧 《二郎神·春寒感怀》词:“想当日,执手叮嚀,预料春寒如许。”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祸福之机,殊非臣所预料也。”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三章:“大家预料,当天的晚会不可能再进行了。”
(2).事先的推测。 茅盾 《林家铺子》五:“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不出 寿生 的预料。” 峻青 《党员登记表》三:“她们两个的预料没有错,第二天,便衣队就来搜查了她们的小屋子。” 叶圣陶 《友谊》五:“正像大家的预料一样,她跟同学们一块儿升级,没受腿伤的影响。”词语解释:预荐 拼音:yù jiàn
谓参加科举考试。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赵 ( 赵逵 )之未召,寔为 东川 僉幕总领, 符行中 有子预荐,意其为类试官,密以文属之, 赵 不启缄,掷几下。”词语解释:预买 拼音:yù mǎi
宋 代,政府于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绸绢偿还,谓之预买。 宋 范镇 《东斋记事·补遗》:“ 太宗 时, 马元方 为三司判官,建言:‘方春民乏絶时,豫给緡钱贷之,至夏秋,输绢於官。’预买紬绢,盖始於此。”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 祥符 初, 王旭 知 潁州 ,因岁飢,出库钱贷民,约蚕熟一千输一縑。其后, 李士衡 行之 陕西 ,民以为便。今行於天下,於岁首给之,谓之和买绢,或曰预买,始於 旭 也。”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取於民者,常赋之外,其目繁多。絮帛则有和买,有预买,有泛买,有常平司和买。”参见“ 和买 ”。
词语解释:和买 拼音:hé mǎi
(1).犹和市。《左传·昭公十六年》“ 韩子 买诸贾人……﹝ 子产 曰﹞‘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 唐 孔颖达 疏:“上云‘买诸贾人’,则是和买。而 子产 谓之强夺者, 韩子 以威偪之,其贾必贱…… 子产 知其非和买,故云然也。”
(2). 宋 代,政府於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绢偿还,谓之和买。 北宋 末至 南宋 初,和买成为重赋,诸路先后按比例或全部折纳现钱,折价屡增。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 祥符 初, 王旭 知 潁州 ,因岁飢,出库钱贷民,约蚕熟一千输一縑。其后 李士衡 行之 陕西 ,民以为便,今行於天下,於岁首给之。谓之和买绢,或曰预买,始於 旭 也。”《元史·世祖纪十三》:“近制,和雇、和买不及军家,今一切与民同。”参阅《文献通考·市籴一》、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词语解释:预图 拼音:yù tú
事先考虑。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南宋纪·宁宗》:“请问 西山先生 ,应之之策如何预图?”词语解释:预政 拼音:yù zhèng
参与国家大事。《东观汉记·明帝纪》:“外戚预政,上浊明主,下危臣子。” 宋 陆游 《南唐书·李贻业传》:“ 烈祖 晏驾,大臣欲奉 宋后 临朝…… 貽业 独奋曰:‘此姦人所为也。大行常谓妇人预政,乱之本也。’”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调元归保傅,预政戒中涓。”词语解释:预断 拼音:yù duàn
预先断定。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在抗 日 结束以后,可以预断, 中国 工人阶级的努力和贡献将会是更大的。”词语解释:预奉 拼音:yù fèng
(1).预先奉承。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自淹留大国,志荷恩私,朝夕宫闈,预奉颜色。”
(2).预先接受。 北周 王褒 《咏雾应诏》:“方从 河 水上,预奉緑图文。”词语解释:预觉 拼音:yù jué
(1).预先感觉。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预觉到将有巨变降临,他们便都是焦躁而忍耐地等候着这巨变的。” 鲁迅 《野草·复仇》:“他们已经预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2).预先的感觉。 骆宾基 《由于爱》:“ 邰浩然 感到他的士兵在畏怯于未来,恐惧着战场,就像他们都有一种将要与世长辞的预觉。”词语解释:预告 拼音:yù gào
(1).事先通告。 宋 叶适 《承事郎致仕黄君墓志铭》:“立朝有义,临民有政,自今汝谨听吾预告汝。”《元典章·吏部六·译史通事》:“今后,省、部、臺、院请俸,令译史通事宣使奏差人等,及诸衙门见勾当有出身人员,未满九个月不许预告迁转。”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在他开宗第一声歌里,便预告了他以后数千年间文学发展的路线。”
(2).指事前发出的通告。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飞机是敌人地面部队前进的预告,不多时二木匠喊叫着跑下来了。”如:新书预告。词语解释:预会 拼音:yù huì
参加集会。《周书·武帝纪上》:“辛巳, 露寝 成,幸之。令羣臣赋古诗,京邑耆老并预会焉,颁赐各有差。”词语解释:预坐 拼音:yù zuò
参加坐席,入坐。《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县宰设席,乃排宴於 翫江楼 上,令人召 周月仙 歌唱,却乃令舟人假作客官预坐。”词语解释:预置 拼音:yù zhì
预先陈设。《新唐书·礼乐志八》:“典内预置一桉於阁外。使、副朝服,乘輅持节,鼓吹备而不作。”词语解释:预决 拼音:yù jué
预先决定。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淄川小圣人》:“运之菀枯,年之修短,皆能于文预决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英驻长沙领事致英使朱迩典文》:“至于居留稍远地方之各人,在该处能否平安,或前来 长沙 ,实难预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英驻南京领事致英使朱迩典文》:“至革党能否于两星期内攻城奏捷,尚难预决。”词语解释:预参 拼音:yù cān
犹参预。《晋书·外戚传论》:“遭逢潜跃之际,预参经始之谋。”《魏书·尒朱荣传》:“听臣赴闕,预参大议。”词语解释:预后 拼音:yù hòu
对于某种疾病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的预测。例如流行性感冒的预后,视并发症的有无和并发症的性质而定,单纯的流行性感冒预后很好,并发支气管炎的预后较差,并发肺炎的预后最坏,能引起死亡。《新民晚报》1991.4.15:“一般少有并发症,愈后不留疤痕,治疗常采取对症处理,预后也很好。”词语解释:预祝 拼音:yù zhù
预先祝贺。 毛泽东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开会词》:“我们预祝这个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能够在稳步前进中获得更大的成就。”如:预祝大会成功。词语解释:预筹 拼音:yù chóu
预先谋划。 孙中山 《中国前途问题--在民报纪元节演说词》:“与其将来弄到无可如何,才去想大破坏,不如今日预筹个防止的法子。” 郑振铎 《埃娥》四:“‘这孩子,今天怎么不在门边等爸?’预筹的打闹的计划为之粉碎。”词语解释:预估 拼音:yù gū
预先估算词语解释:预考 拼音:yù kǎo
指正式考试之前进行的考试。在预考中选拔参加正式考试的人员。《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公子 已是一甲三名,授过职的,例应预考,便早晚用起功来。”词语解释:预支 拼音:yù zhī
(1).谓预先借领或支付工资、稿酬等款项。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预支俸薪》:“今官吏不及支俸日期而借领之,号曰预支。” 曹禺 《日出》第四幕:“你( 李石清 )做了三天,会计告诉我你已经预支了二百五十元。”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又预支了一些薪水,常常带她到电影院去,或是饮食馆去。”
(2).比喻某种现象提前发生;或要求某种现象提前发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东西庙》:“至於春花中如牡丹、海棠、丁香、碧桃之流,皆能於严冬开放,鲜艷异常,洵足以巧夺天工,预支月令。” 刘大白 《洪水》诗:“一度两度三四度,还有预支明年的第五度呢。” 张天翼 《清明时节》四:“脸上微微有点发烫,眼睛里露出了光亮,他现在已经把胜利的快感预支了点儿过来。”词语解释:预睹 拼音:yù dǔ
预见。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预覩未来,摩掌之明,夙鉴时祸。”参见“ 预见 ”。词语解释:预拟 拼音:yù nǐ
事先打算。 清 唐孙华 《己卯元旦》诗之一:“一著退耕差较稳,占年预拟问农祥。” 茅盾 《子夜》五:“他们这公司预拟的投资地点应该是邻近‘东方大港’和‘四大干路’的沿线。”词语解释:预收 拼音:yù shōu
事先收取。例如:预收租金。词语解释:预定 拼音:yù dìng
(1).预先决定或制定。 宋 苏洵 《几策·审势》:“今者,天下幸方治安,子孙万世帝王之计,不可不预定於此时。” 明 张居正 《请册立东宫疏》:“自昔圣帝明王,莫不早建元良,预定储位,所以尊宗庙,重社稷也。”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九章:“按预定计划,由侦察排长 花正芳 和一个侦察员事先在无名山后选择好潜伏地点,然后在这个小村里等候他们。”
(2).犹预订。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再版之《北平笺谱》,前曾预定二部,后又发信,代人定二部。”词语解释:预选 拼音:yù xuǎn
(1).参与考选。亦谓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周书·宣帝纪》:“八品以下,爰及流外,若欲入仕,皆听预选。”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吴渗二龙》:“﹝ 吴渗 ﹞每语人曰:‘二龙夹吾身,盖来岁龙飞策士,吾必魁天下为龙首也。’遂更名,果再预选,乃居末缀,牓首盖其叔 应龙 ,而待补小榜有 石应龙 ,遂符其兆。”
(2).选举中确定候选人的一个程序。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一是准备大会文件,二是进行中央委员会的预选。”词语解释:预虑 拼音:yù lǜ
(1).预先谋划。 汉 贾谊 《鵩鸟赋》:“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
(2).预先考虑。 宋 苏轼 《与郑靖老书》之四:“公欲相从於溪山间,想是真诚之愿,水到渠成,亦不须预虑也。”词语解释:预议 拼音:yù yì
参与商议。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翰林学士专掌词命代草,然亦有预议朝政者。”《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六年》:“初, 金 主将召 赫舍哩执中 至 中都 ,预议军事。”词语解释:预分 拼音:yù fēn
(1).正式分配前先分配一部分。 吉学霈 《要不准的数学》:“这天晚上,他计算‘夏季预分’一下干到午夜一点钟。” 李準 《马小翠的故事》:“秋天,县里开秋季预分会议,社里叫 马小翠 去参加。” 白危 《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在麦收以前,它必须做好第一次预分的准备工作,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庄员都能增加收入。”
(2).正式分配前,为了征求意见而进行的初步分配。如:住房预分方案。词语解释:预印 拼音:yù yìn
在出版或发行前预先印刷词语解释:预制 拼音:yù zhì
预先制造的。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高架空中的钢索,把一块块水泥预制块吊起来,然后送到下面去。”《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这座预制板结构的大楼看上去很漂亮,可它没有筋骨。”词语解释:预养 拼音:yù yǎng
预先培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家法》:“ 江陵 教子极严,不特各省督抚及各边大帅俱不许之通书问,即京师要津,亦无敢与往还,盖欲诸郎君继 小许公 事业,预养其相望耳。”词语解释:预凶 拼音:yù xiōng
谓预先显示不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和王预凶》:“及王薨后,其子孙未及数年相次沦谢,亦预凶之兆所感应也。”词语解释:预兆 拼音:yù zhào
(1).事前显示将要发生某种事情。《陈书·毛喜传》:“臣实非智者,安敢预兆未然。”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陈演祖》:“后有司送匾其家,前梦始验,不知此事何急而预兆於五十年前。”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在康奈尔校园里》:“他心里就乱成一团麻。因为今天的热烈正预兆着明天的冷清。”
(2).事前显示的迹象。《水浒传》第九八回:“ 李逵 的梦,神人已有预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会辛未秋,彗星出西北方,钦天监又奏改癸酉闰八月於次春二月,诸贼乃以为预兆。”词语解释:预难 拼音:yù nán
犹遇难。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明春二公论战》:“ 木果木 之战, 海超 勇公 实预其事。甫交绥, 海公 即大呼曰:‘军气頽败,此溃师之兆也。吾马首欲东,诸军努力衝围,悉会师於 美诺 可也!’因策马归,故身不预难,其后卒以灭敌,盖留身有待也。”词语解释:预许 拼音:yù xǔ
预先答应。 茅盾 《子夜》十一:“当她( 刘玉英 )到了交易所时,她又这么预许给自己:‘我这笔货,也可以零碎拆卖的。’” 茅盾 《子夜》十九:“他一边走,一边想,预许给自己很多期望,很多的未来计划。”词语解释:预看 拼音:yù kàn
(在公开上演,展出前)观看、预演或预展词语解释:预防针 拼音:yù fáng zhēn
预防某种传染病的针剂。比喻对人的事先忠告,以免犯错误。 叶蔚林 《蓝口的木兰溪》:“‘ 盘书记 ,我有什么差错吗?’‘你自己知道,我是给你打预防针。’”《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他一得意便又忘了形……开口闭口又是‘我老板’,为这,公司领异曾不止一次地给他打过预防针。”词语解释:预选赛 拼音:yù xuǎn sài
决赛之前进行的比赛。在预选赛中选拔参加决赛的选手或单位。 鲁光 《中国姑娘》一:“那雪白的房顶竟然变成了一幅宽大洁白的银幕,映现出几个月前在 香港 预选赛中发生的情景。”亦省称“ 预赛 ”。《新民晚报》1991.1.7:“这一成绩比她今天上午的预赛成绩提高了0.27秒。”词语解释:预钱 拼音:yù qián
预支款项。 宋 董弅 《闲燕常谈》:“近岁, 许充元 将知 西京 ,有一属禀事云:某预钱若干。”词语解释:预行 拼音:yù xíng
预先施行。 巴金 《憩园》二四:“ 老文 忽然气咻咻地跑进房来报告:‘有预行了。’据他说这是本年里的第二次预行警报。”词语解释:预科 拼音:yù kē
为高等学校培养新生的一种机构,或单独设立,或为高校的组成部分。 巴金 《灭亡》第六章:“ 李静淑 到 上海 的时候,她底哥哥已经是N大学本科二年级生了。她也考入这个大学的预科。” 郁达夫 《沉沦》:“在这预科里预备一年,卒业之后才能入各地高等学校的正科。” 丁玲 《母亲》四:“这学期完结时是毕业考试,不过还要继续办下去,那时就改为本科,现在是预科。”词语解释:预榜 拼音:yù bǎng
谓考中而榜上有名。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既而 符 氏子不预牓,总因以他事捃摭之甚峻,然卒不能洿。”词语解释:预热 拼音:yù rè
预先加热到指定的温度词语解释:预敛 拼音:yù liǎn
谓参与殡殓之丧礼。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三:“ 山谷 曰:‘尔父,吾同门友也,相与之义,几同骨肉,今死不得预敛,葬不得往送,负尔父多矣。’”一本作“ 预歛 ”。词语解释:预烛 拼音:yù zhú
事先洞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 阿逆 ( 阿睦尔撒纳 )志不在此,上预烛其情,甫出兵,即密諭 班公 ( 班第 )示以分封四汗之意,以消其妄念。”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 和相 晏见奏之,上亦预烛 青 ( 常清 )必僨事。”词语解释:预知子 拼音:yù zhī zǐ
药草名。又名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蔓生,依大树上,叶绿有三角,七八月间结实,生青,熟后呈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荚子,斑褐色。根亦入药。相传取子二枚缀衣领上,遇有蛊毒,则闻其有声,当预知之,故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预知子》。词语解释:预日 拼音:yù rì
指前一天。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禁汲》:“五月朔日,端阳日,俱不汲泉水,於预日争汲,徧满缸釜,谓避井毒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冬至》:“长至南郊大祀,次旦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词语解释:预测 拼音:yù cè
(1).预先推测或测定。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林潮》:“一家五尚书,三祭酒,三世諡文,非独 明 代仅见,古亦罕有其伦也……纵极力颂扬,安能预测子姓如此之盛耶?” 茅盾 《子夜》五:“他对于此番的工潮不能预测,甚至即在昨天还没有正确地估量到工人力量的雄大。”
(2).指事前的推测或测定。 鲁迅 《书信集·致夏传经》:“经历一多,便能从前因而知后果,我的预测时时有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九:“ 乐华 ,我没有旁的话向你说,我只愿你不辜负我的预测。” 冯雪峰 《狐狸的恶梦》:“虽然没有任何的根据可以断定他的预测的准确,可总不停地心跳。”词语解释:预沾 拼音:yù zhān
谓预先依附。《隋书·河间王弘传》:“王之先代,家住 山东 ,本姓 郭氏 ,乃非 杨 族。止为宿与 隋 朝先有勋旧,遂得预霑盘石,名在葭莩。”词语解释:预杜 拼音:yù dù
预先杜绝。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岳忠武前妻》:“余谓 宋 人承 唐 风俗,不讳改嫁。故大家如 范文正公 家,亦有此事,而 南宋 定城 令 赵用 壙志,亦载其女再适人…… 忠武 之处此事,不徼不随,仁至义尽,以一奏预杜 中山 之谤,其才识精密,亦足见一斑也。”词语解释:预早 拼音:yù zǎo
预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我预早就定了靠江边的一个座儿,我们只当看灯船罢了。”词语解释:预示 拼音:yù shì
事先显示。《中国小说史稿》第四编第三节:“详细描写他们联合中间的矛盾冲突,和他们的破 曹 计划,兵力部署等,为他们的胜利作了预示。” 沙汀 《航线》:“远远动着的人群,显然正在望着岸边跑来,还有那红艳艳的旗帜,是在预示着奇迹的来临了。” 碧野 《忆吕荧》:“这次爬山,预示着我们的人生道路的困难,也预示着我们攀登事业高峰的艰苦。”词语解释:预演 拼音:yù yǎn
(1).指电影、戏剧、时装表演等正式演出前的试演。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有一次,《孔夫子》电影预演,他约我去参观,我以为这一次总可以见面畅谈了。”《新民晚报》1991.2.22:“昨天下午,十一位模特儿在锦江小礼堂登台预演,展示 上海 时装最新款式。”
(2).比喻在某项行动大规模开展之前所进行的试验性行动。 周保中 《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一:“这些队伍虽然人数不多,而且用得多的是原始武器,存在的时间也不长,但它对于后来的群众革命武装斗争,却是一个有价值的预演。”
(3).预先演示。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那高涨的革命情绪,那预演着将来的斗争胜利的序幕,又使他欢喜起来了。”词语解释:预赛 拼音:yù sài
见“ 预选赛 ”。
词语解释:预选赛 拼音:yù xuǎn sài
决赛之前进行的比赛。在预选赛中选拔参加决赛的选手或单位。 鲁光 《中国姑娘》一:“那雪白的房顶竟然变成了一幅宽大洁白的银幕,映现出几个月前在 香港 预选赛中发生的情景。”亦省称“ 预赛 ”。《新民晚报》1991.1.7:“这一成绩比她今天上午的预赛成绩提高了0.27秒。”词语解释:预述 拼音:yù shù
开始系统讲授之前对(研究的课程)作全面概述词语解释:预走 拼音:yù zǒu
事先逃跑。《晋书·宣帝纪》:“天子曰:‘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君度其作何计?’对曰:‘弃城预走,上计也。’”词语解释:预耕 拼音:yù gēng
谓职掌农耕。《梁书·武帝纪下》:“若欲附农而粮种有乏,亦加贷卹,每使优遍。孝悌力田赐爵一级。预耕之司,剋日劳酒。”词语解释:预度 拼音:yù dù
犹预测。《晋书·束晳传》:“昼笑夜叹,晨华暮落,忠不足以衞己,祸不可以预度,是士讳登朝而竞赴林薄。”词语解释:预感 拼音:yù gǎn
(1).事先感觉。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有几个茶客好像预感到什么灾祸,一个个往外蹓。” 叶圣陶 《邻居》:“‘那末今天或许又有什么新花样发生了,’我预感地说。” 丁玲 《水》二:“那些无人管的畜群,那些不能睡,拍着翼四方飞走的禽鸟,都预感着将要开演的惨剧而发着狂。”
(2).事先的感觉。 茅盾 《清明前后》第五幕:“我有预感,我觉得你那么想得头头是道的什么改变方针,积累资金,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沙汀 《困兽记》十七:“这一切都在为他证实着那可怕的预感:他的希望已经吹了。”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三章:“父亲也不见了, 郭祥 心头沉重,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词语解释:预审 拼音:yù shěn
预备性的审讯,在法院正式开庭审判前对刑事被告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