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顺风 拼音:shùn fēng
(1).顺着风向。《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唐 韩偓 《失鹤》诗:“碧落顺风初得志,故巢因雨却闻腥。” 管桦 《女民警》:“因为顺风,车像长了翅膀一般飞驰。”
(2).指与行进方向一致的风。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南康神惠庙碑》:“王顾曰:‘今日风色何如?’对曰:‘顺风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先大夫言:小车俗名二把手,遇顺风,有以布为帆者。”
(3).比喻顺从风俗;顺应时尚。《楚辞·刘向〈九叹·惜贤〉》:“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王逸 注:“言己欲寂默不语,以顺风俗,随众俛仰而不敢毁誉,然尚犹豫不肯进也。”《后汉书·方术传序》:“ 汉 自 武帝 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虽復 陆贾 籍甚, 张释 傅会, 杜钦 文辨, 楼护 脣舌,頡頏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并顺风以託势,莫能逆波而泝洄矣。”
(4).顺势,趁便。《明史·陈邦彦传》:“会日暮, 子壮 不能辨旗帜,疑皆敌舟也,阵动。大兵顺风追击,遂大溃。” 陈衍 《辽诗纪事·刘元英》:“ 薛大训 《神仙通鑑》:﹝ 刘元英 ﹞素喜性命之説,钦崇 黄 老 之教。一日,忽有道人来謁, 海蟾 乃邀坐堂上待以宾礼,问其氏族名字,俱不对,但自称 正阳子 , 海蟾 顺风请益。”
(5).比喻顺利、平安。亦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愿。《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当下与 子安 又谈了些别话, 子安 便説了一声‘顺风’,作别上岸去了。”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五场:“公子多多保重,一路顺风!”
(6). 宋 时的一种包头软巾。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词语解释:顺流 拼音:shùn liú
(1).顺着地势而流动。 汉 陆贾 《新语·道基》:“百川顺流,各归其所。” 汉 焦赣 《易林·临之革》:“百川顺流,民安其居。”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他的船也许因舟人的努力或是水势的顺流,再摇一两橹,就到对面的水埠了。”
(2).顺着水流。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二:“千钧猛簴顺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羆。”《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竺 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 周瑜 大寨前。”《明史·常遇春传》:“有败舟顺流下,触 遇春 舟乃脱。”
(3).比喻顺应社会潮流。《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及 汉 兴,依日月之末光, 何 谨守管籥,因民之疾 秦 法,顺流与之更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4).指与前进方向一致的水流。 晋 陆机 《辨亡论上》:“羽檝万计,龙跃顺流,鋭骑千旅,虎步原隰。” 晋 束晳 《补亡诗·由庚》:“兽在於草,鱼跃顺流。”
(5).比喻安定的社会。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使平世顺流,以任宰执藩镇,其才岂减於 李德裕 、 张居正 哉!”
(6).顺利,顺当。《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长儿 赢得顺流,动了赌兴,问 再旺 道:‘还有钱么?’”甬剧《两兄弟》第三场:“﹝ 马宝凤 ﹞闷愁愁回转房门内--(进屋),保佑他生意顺流发大财。”
(7).传说中的雷电名。《《说郛》卷一○九引《起世经》》:“东方有电名曰无厚,南方有电名曰顺流,西方有电名堕光明,北方有电名百生树。无厚与堕光明相触相对,顺流与百生(树)相触相对,故虚空云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电光。”词语解释:顺天 拼音:shùn tiān
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孔颖达 疏:“顺奉天德。”《管子·形势》:“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季叶既衰,非谋之获,应运顺天,不妄其作。” 茅盾 《子夜》八:“他就觉得凡百无非天意,他亦只好顺天行事了。”词语解释:顺时 拼音:shùn shí
谓顺应时宜;适时。《左传·成公十六年》:“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文选·王粲〈从军诗〉之二》:“我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李善 注:“顺时,应秋以征也。《礼记》曰:‘举事必顺其时。’” 唐 元结 《治风诗·至慈》:“故莫由莫已,顺时而理。”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李炳彦 《三十六计新编·顺手牵羊》:“这里的‘微隙’,一般指突然新暴露出来的,‘微利’可能是原作战方案中没有具体考虑到的,具有来去顺路、夺之顺手、赢之顺时(有利于主要作战目标的完成,又出敌所料,能一举可歼)的特点,指挥员则应审时度势,灵活指挥。”词语解释:顺水 拼音:shùn shuǐ
(1).船行驶的方向与水流的方向相一致。 元 萨都剌 《高邮阻风》诗:“离家十日得顺水,不卸蒲帆一千里。” 明 李贽 《覆刘肖川书》:“我谓公当来此,轻舟顺水最便。” 柯岩 《快活的小诗·做客来》:“折一只小船放下水,你顺水飘去别回头。”
(2).比喻好运气、好机遇。 沉从文 《失业》:“就只那么一个瘪小子,不知打那儿发了顺水,冒得两杆盒子,回到家乡来避风。”词语解释:顺成 拼音:shùn chéng
(1).谓顺理而成功。《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 杜预 注:“今 彘子 逆命不顺成,故应否臧之凶。” 杨伯峻 注:“凡行事,顺其道而行以有成则为善。”
(2).顺承天施而成功。《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李善 注:“《韩诗》曰:‘淑女奉顺坤德,成其纪纲。’”按,此比喻皇后顺承帝皇以成功。
(3).谓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礼记·郊特牲》:“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 孔颖达 疏:“谓四方之内,年穀不得和顺成熟,则当方八蜡之神,不得与诸方通祭。” 唐 刘禹锡 《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伏以圣明在上,风雨应时。顺成之年,穀糴常贱。”《金史·孝友传序》:“然以 唐 虞 之世,‘黎民阻飢’不免以命 稷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不免以命 契 ,是以知顺成之不可必,犹孝友之不易得也。”
(4).顺序成章。指乐音流畅。《礼记·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孔颖达 疏:“君上如宽裕厚重,则乐音顺序而利谐动作,故民皆应之而慈爱也。” 孙希旦 集解:“顺成者,以顺而成。”
(5). 元 朝郊祀乐章名。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元史五·礼乐志三》:“亚终献酌献,仍有旧曲,改名《肃寧》。注云:‘旧名《顺成》。’”
(6). 三国 魏 女官名。《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魏 因 汉 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 文帝 增贵嬪、淑媛、脩容、顺成、良人。”词语解释:顺逆 拼音:shùn nì
(1).顺正与邪逆。《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 唐 杜甫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交战》:“但要知兵众之强弱,须察理势之顺逆,何不反邪归正,弃暗投明。” 子虚子 《湘事记》:“ 谭延闿 更派 龙璋 领兵一标为西路巡按使, 龙 至 常 ,各营以数月未给饷,辄发官钱局银四万元分给之,晓以顺逆,兵弁大悦。”
(2).指行星的顺行与逆行。行星朝东运动称为“顺行”,朝西运动称为“逆行”。《史记·天官书》:“察日、月行以揆岁星顺逆。”《后汉书·律历志下》:“金、水承阳,先后日下,速则先日,遟而后留,留而后逆,逆与日违,违而后速,速与日竞,竞又先日,遟速顺逆,晨夕生焉。”参见“ 顺行 ”。
(3).指风向或水流与行进方向相同或相反。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南康神惠庙碑》:“久之,语曰:‘吾今修行,子行归矣,当以顺风奉送。’又曰:‘风之顺逆,亦非可私,特世人弗知之耳。’” 元 萨都剌 《高邮阻风》诗:“长风破浪我亦曾,顺逆偶尔非人能。”
词语解释:顺行 拼音:shùn xíng
(1).遵循道理行动。《国语·晋语六》:“顺无不行,果无不彻,犯顺不祥,伐果不克,夫以果戾顺行,民不犯也。” 韦昭 注:“戾,帅也。以果敢帅顺道而行之,故民不犯。”
(2).逊顺的品行。《周礼·地官·师氏》:“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贾公彦 疏:“此亦施於外人行逊顺之行,事受业之师及朋友之长也。”
(3).天文学名词。行星在天球上由西朝东运动称“顺行”,由东朝西运动称“逆行”。“顺行”是行星的主要运动方向。《后汉书·天文志下》:“客星在营室,稍顺行,生芒长五尺所,至心一度,转为彗。”《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 张守节 正义引《天官占》:“岁星顺行,仁德加也。”词语解释:顺动 拼音:shùn dòng
谓顺应事物固有的规律而运动。语本《易·豫》:“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及至太尉,四时顺动,三光耀润,羣生丰遂,太和交薄。” 北周 庾信 《贺新年表》:“臣等言:臣闻天地顺动,则雷出为豫。”后多指帝王车驾应时而动。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暉膺顺动,清蹕巡广廛。”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六龙多顺动,四海正雍熙。”《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必若戎輅亲行,宜且驻蹕 澶渊 。但郛郭非广,久聚大众,深恐不易。况冬候犹远,顺动之事,更望徐图。”词语解释:顺行 拼音:shùn xíng
(1).遵循道理行动。《国语·晋语六》:“顺无不行,果无不彻,犯顺不祥,伐果不克,夫以果戾顺行,民不犯也。” 韦昭 注:“戾,帅也。以果敢帅顺道而行之,故民不犯。”
(2).逊顺的品行。《周礼·地官·师氏》:“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贾公彦 疏:“此亦施於外人行逊顺之行,事受业之师及朋友之长也。”
(3).天文学名词。行星在天球上由西朝东运动称“顺行”,由东朝西运动称“逆行”。“顺行”是行星的主要运动方向。《后汉书·天文志下》:“客星在营室,稍顺行,生芒长五尺所,至心一度,转为彗。”《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 张守节 正义引《天官占》:“岁星顺行,仁德加也。”词语解释:顺人 拼音:shùn rén
顺从民心。《韩非子·用人》:“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后汉书·章帝纪》:“俗知顺人,莫知顺天。” 唐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诗:“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词语解释:顺境 拼音:shùn jìng
顺利的境遇。《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答楼枢密》:“逆境界易打,顺境界难打。” 明 汪绮石 《理虚元鉴·论劳嗽吐血能治不能治大旨》:“若心性繫滞,或善怒多郁,处逆境而寃抑难堪,处顺境而酒色眷恋,又不恪信医药,死何疑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从此前程皆顺境矣,官不过三品,而富则十万。”《光明日报》1983.1.30:“因此,现在是应大力强调顺境出人才的时候了。”词语解释:顺化 拼音:shùn huà
听任自然,顺从自然的变化。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出家》:“知生生由於禀化,不顺化以求宗。求宗不由於顺化,则不重运通之资。”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颇似能视死为归,而知生之不可贪,死之不足患,庶几委命而顺化。”词语解释:顺从 拼音:shùn cóng
顺服,服从。《国语·吴语》:“夫诸侯无二君,而 周 无二王,君若无卑天子,以干其不祥,而曰 吴公 ,孤敢不顺从君命长弟?”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远作辛苦行,顺从众多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亲》:“后天性慈善,屡劝上减刑罢兵,以免苍生屠戮,上无不顺从,以承欢爱。” 巴金 《秋》四:“他顺从地忍受着一个顽固的人的任性,把一切全推给命运。”词语解释:顺气 拼音:shùn qì
(1).和顺正直之气。《礼记·乐记》:“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然则高栋深宇,威神之大节也;顺气发生,巡游之大功也。”
(2).谓使气性和顺。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亦犹乐所以顺气,变化万民,成其性命也。”
(3).指使体气顺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防风》:“消风顺气,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麩炒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肉豆蔻花油……能补脾胃、顺气、保心、化痰。”
(4).顺应节气。《后汉书·舆服志下》:“皁衣羣吏春服青幘,立夏乃止,助微顺气,尊其方也。”
(5).随顺和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亏得 天祥 兄弟和睦, 张氏 也自顺气,不致生隙。”
(6).犹顺遂,称心遂意。 赵树理 《三里湾·菊英的苦处》:“在那样的家里活一辈子多么顺气呀!”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 淑兰大姐 ,你抡走了我们的红旗,给我们换来那么个烂黄货,我们大伙都觉得不顺气。”词语解释:顺应 拼音:shùn yìng
顺从适应。《朱子语类》卷七四:“‘物来顺应’者,简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兄弟和家之肥》:“ 汤 武 之革命,虽曰顺应,实起争端。”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兄弟以为振兴女学是顺应世界的潮流。”词语解释:顺下 拼音:shùn xià
顺从的百姓。《荀子·儒效》:“人主用之,则埶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慤,必为顺下矣。” 杨倞 注:“必不为勃乱也。”词语解释:顺物 拼音:shùn wù
谓顺从物理。《太平御览》卷九引 晋 杨泉 《物理论》:“气积自然,怒则飞沙扬砾,发屋拔树,喜则不摇枝动草,顺物布气,天地之性,自然之体也。” 宋 梅尧臣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词语解释:顺承 拼音:shùn chéng
(1).顺从承受。《易·坤》:“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孔颖达 疏:“乃顺承天者,乾是刚健,能统领於天,坤是阴柔,以和顺承平於天。”《史记·秦始皇本纪》:“大义休明,垂於后世,顺承勿革。”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凡其夫所欲向意行,不曲折倣古,不循俗,夫人一切顺承。曰:‘不如是,是吾不能从其夫。’”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天的运动是循环式的运动,地的静止不是独立的而是顺承上天,也就是附属于天的静止。”
(2).顺接。 清 伍兆鼇 《虚字浅解》:“‘而’,顺承之辞。《孟子》:‘从流上而忘反。’”词语解释:顺涂 拼音:shùn tú
犹沿路。《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词语解释:顺孙 拼音:shùn sūn
孝孙。《孔子家语·致思》:“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三国志·魏志·杜畿传》:“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復其繇役,随时慰勉之。”《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一路上访着那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都己收载轮迴簿上,以待天运转时,应世而起,一一用着他的。”词语解释:顺则 拼音:shùn zé
顺从法则。《国语·周语中》:“以义死用谓之勇,奉义顺则谓之礼,畜义丰功谓之仁。” 唐 元结 《治风诗·至理》:“理何为兮,系修文德。加之清一,莫不顺则。” 唐 贺知章 《唐禅社首乐章·太和》:“列祖应命,四宗顺则。”词语解释:顺性 拼音:shùn xìng
顺从天性。《吕氏春秋·先己》:“顺性则聪明寿长,平静则业进乐乡,督听则姦塞不皇。” 高诱 注:“顺法天性,则聪明也。”《宋书·谢灵运传》:“艺菜当肴,採药救頽。自外何事,顺性靡违。” 宋 秦观 《浩气传》:“若夫纵心而动,顺性而游,处众狂不失其直,与天下并流而不流其域。”词语解释:顺心 拼音:shùn xīn
(1).遵循天性。《庄子·庚桑楚》:“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 郭象 注:“平气则静,理足顺心则神功至。”
(2).依从自己的思想;合乎心意。《燕丹子》卷上:“私以为智者不冀侥倖以要功,明者不苟从志以顺心。事必成然后举,身必安而后行。”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咱们离开不到一年,瞧瞧,你们在外头倒碰出多少不顺心的事来。”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大水 觉得很不顺心,气闷闷的对爹说:‘这年头真够瞧!嘴又不能挂起来,还不抵我去当兵呢!’”
(3).和顺之心。《诗·邶风·终风》“惠然肯来” 毛 传:“言时有顺心也。” 郑玄 笺:“有顺心然后可以来至我旁。不欲见其戏謔。”词语解释:顺序 拼音:shùn xù
(1).顺理而有序;和谐而不紊乱。《后汉书·爰延传》:“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意有邪僻,则晷度错违。”《魏书·高宗纪》:“然即位以来,百姓晏安,风雨顺序。边方无事,众瑞兼呈。”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使天地人神,莫不顺序;雨暘寒燠,罔或违时。”
(2).次序,次第。《易·恒》“刚上而柔下” 唐 孔颖达 疏:“震则刚尊在上,巽则柔卑在下,得其顺序,所以为恆也。”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他宣布了下一次休息的地点,就叫按照原来顺序,先来的先走。”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因为老大没儿子,两兄弟都争着要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亡兄。老二的理由是:按顺序,挨他的儿子,挨不到老三的儿子。”
(3).犹顺利。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 赵大爷 ,辛苦啦!这儿都顺序!” 老舍 《四世同堂》六四:“看我有点不顺序的事,马上就要躲着我吗?”参见“ 顺利 ”。
词语解释:顺利 拼音:shùn lì
(1).顺从获利的规律。《逸周书·小开武》:“七顺:一顺天得时……三顺民得和;四顺利财足。”
(2).泛指顺应事物的规律。《朱子语类》卷六八:“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义,自不同,似不和。然而各正其分,各得其理,便是顺利,便是和处。事物莫不然。”
(3).事物发展或工作进程中未遇到困难或阻碍。 明 李贽 《又与杨凤里书》:“行里已至湖上,一途无雨,可谓顺利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自此以后,出去营运,遭遭顺利,不上数年,遂成大富之家。”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有了这些安排,工程进行得相当顺利。”
(4).吉利,好运。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元旦》:“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錁及宝石等藏之餑餑中,以卜顺利。”词语解释:顺民 拼音:shùn mín
(1).顺应民心。《孝经·广致德》:“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邢昺 疏:“若非至德之君,其谁能顺民心如此。”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 高祖 文皇帝 应天顺民,受命践祚。”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应乾动寂,顺民终始。”
(2).教化百姓。顺,通“ 训 ”。《管子·牧民》:“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祇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3).旧指听天由命、安守本分的人。《列子·杨朱》:“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谓之顺民。”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 三代 之盛无乱萌,教也。 夏 商 之季世无顺民,俗也。”
(4).指归附外族侵略者或归附改朝换代后的新统治者的人。含贬义。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者 北京 之破,民则愿为外国之顺民,官则愿为外国之总办,食其俸禄,资其保护。”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城亡了,他一筹莫展;国亡了,他还是低着头去作个顺民。”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三幕:“ 日本 帝国主义正企图继续进攻 中国 、奴役 中国 人民,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不愿意做顺民的起来,杀啊,前进!”
(5).泛指逆来顺受的人。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 柳青 《狠透铁》五:“三十来岁,还是光棍汉,和他妈一块过着他是暴君、老婆婆是顺民的无冲突的日子。”词语解释:顺阳 拼音:shùn yáng
谓顺从阳气,顺应天道。《后汉书·章帝纪》:“《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鞠狱断刑之政。”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祭祀志》注:‘《皇览》曰:“迎礼春、夏、秋、冬之乐,又顺天道,是故距冬至日四十六日,天子迎春於东堂,号曰助天生。”’上云‘顺天道’。天,阳也。是‘顺阳助生’,乃《明堂月令》之明文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二月顺阳习射,以备不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三月三日及上除……乃顺阳布德。”词语解释:顺子 拼音:shùn zǐ
短刀。 太平天囯 军中隐语。 清 张德坚 《贼情汇纂》卷五:“贼中军火器械隐语别名……刀改称云中雪,短刀称顺子。”词语解释:顺适 拼音:shùn shì
(1).顺从,迎合。《战国策·燕策三》:“於是尊 荆軻 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日造问,供太牢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 荆軻 所欲,以顺适其意。”《汉书·元后传》:“ 宣帝 闻太子恨过诸娣妾,欲顺适其意,乃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 政君 与在其中。” 宋 苏辙 《春秋论》:“事有以拂乎吾心,则吾言忿然而不平;有以顺适乎吾意,则吾言优柔而不怒。”
(2).顺应,适应。《旧唐书·裴度传》:“伏以颐养圣躬,在於顺适时候。若饮食有节,寝兴有常,四体唯和,万寿可保。”
(3).顺心适意;顺遂舒适。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五:“ 养浩兄 在 深溪 必顺适。” 明 汪绮石 《理虚元鉴·论劳嗽吐血能治不能治大旨》:“凡患此疹者,如心性开爽,养调自然,又当境遇顺适,则为可治。” 杨朔 《北线》:“ 李全喜 心情顺适,心眼也变机灵了。”
(4).通顺恰当;流畅。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上:“ 乐天 之诗……至长韵大篇,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愜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在同伴中以直爽著名的 蒋华 忽然感觉口齿间不大顺适,吞吐地说:‘他们对于你也说了好些闲话呢?’”词语解释:顺考 拼音:shùn kǎo
谓考校古事,择善而行。《书·尧典》“曰若稽古帝 尧 ” 孔 传:“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 尧 。” 孔颖达 疏:“言顺考古道者,古人之道,非无得失,施之当时,又有可否,考其事之是非,知其宜於今世,乃顺而行之。” 宋 王禹偁 《上太保侍中书》:“后代帝王而设諫官,闢諫垣,盖所以顺考古道而乐闻己过也。”词语解释:顺节 拼音:shùn jié
(1).顺应节奏。《逸周书·官人》:“心气华诞者其声流散,心气顺信者其声顺节。”
(2).顺从节令;依照时令。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姤》:“仁政不暴,凤凰来舍。四时顺节,民安其处。”《宋书·谢灵运传》:“寒燠顺节,随宜匪敦。” 唐 张说 《端午三殿侍晏应制探得鱼字》诗:“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宋 王安石 《上李仲偃运使启》:“伏惟顺节自寿,副人所瞻。”词语解释:顺理 拼音:shùn lǐ
(1).遵循道理。《管子·君臣上》:“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 晋 张华 《鹪鹩四赋》:“委命顺理,与物无患。”《朱子语类》卷八:“‘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2).有条理,不紊乱。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二贤推盪往反解材之势,纵復得解,非顺理之作,顺理析之,岂得推盪。”《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君臣唱和,雅合顺理之仪。”《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老头儿把那将及二尺长的白鬍子……收拾得十分洁浄光彩,根根顺理飘扬。”《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姑娘没曾这么冷静地顺理想过。”
(3).方言。整理。《十月》1982年第5期:“这个烂摊子,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拾掇好的,就像倒了一座大厦,光这碎石烂瓦、破檩糟椽,怎么个顺理?顺理完了,地基也得重新清理。这个担子,可非同小可!”词语解释:顺受 拼音:shùn shòu
顺从地接受。《孟子·尽心上》:“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许公言》:“君手有直纹,未可量,但早年亦囏困,宜顺受之,寿可至六十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但女奉侍谨,无可蹈瑕;或薄施訶谴,女惟顺受。” 巴金 《家》三:“这张美丽的脸上总是带着那样的表情:顺受的,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词语解释:顺令 拼音:shùn lìng
(1).遵循教令。《史记·秦始皇本纪》:“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又三月,以顺令率蒸民,增水坊,表火道。”
(2).顺从节令。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蚕功顺令,业著於青裳,蜃磨迎春,恩周於黛耜。”词语解释:顺美 拼音:shùn měi
顺和美善。 汉 蔡邕 《童幼胡根碑铭》:“柔和顺美,与人靡争。忿不怨懟,喜不骄盈。” 唐 苏颋 《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冢卿才顺美,多士赋成章。”词语解释:顺手 拼音:shùn shǒu
(1).顺便;捎带着。《水浒传》第一○四回:“被 王庆 就势扭捽定,只一交,把女子攧翻。刚刚着地,顺手儿又抱起来。”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他说姑爹昨天晚上醉醺醺地到洋铺子买东西,顺手就拿了人家一瓶酒。”
(2).合手,使用起来方便、适合。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职志》:“写泥金字,不可用毫笔…… 董香光 所谓三文钱鸡毛笔,今则须五、六文矣。泥金写於羊脑笺上,更非此不可。缘受金多,能徐下,令金色平满,软滑顺手。”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八章:“ 弯弯绕 是刚刚被队长给喊来的,一时不知道干什么,想到场房里找一件顺手的家什。”
(3).顺利,做事没有遇到阻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专收各路的土货,贩到 天津 、 牛庄 、 广东 等处去发卖,生意倒也十分顺手。” 张天翼 《清明时节》:“怪不得别人要动火,怪不得。 罗二爷 在地方上从来没碰到过不顺手的事。”
(4).右手的俗称。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十二:“《曲礼》:‘效羊者右牵之。’俗呼右手曰顺手,取顺便之意。”词语解释:顺阴 拼音:shùn yīn
谓顺随阴影;顺着暗处。《后汉书·崔駰传》:“《易》称‘备物致用’,‘可观而有所合’,故能扶阳以出,顺阴而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跡;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词语解释:顺俗 拼音:shùn sú
顺随时俗。《吴子·图国》:“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 唐 元结 《欸乃曲》之一:“偶存名跡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閒。”词语解释:顺亲 拼音:shùn qīn
(1).谓志趣一致而相顺相亲。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间令足下,因其顺吾,与之顺亲,盖惜足下门户,欲令彼此无恙也。” 戴明扬 校注:“ 吕安 既顺 叔夜 之言而不发举,故 叔夜 乃令 巽 与 安 相顺相亲也。”
(2).孝顺父母。 宋 陈师道 《代贺生皇子表》之二:“臣闻王者之孝,以继体为先;人子之心,以顺亲为乐。” 清 姜秉初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余比年观人,颇以顺亲二字为的,而未尝不叹孝行之不可多得。”词语解释:顺事 拼音:shùn shì
顺从地侍奉。《大戴礼记·四代》:“上服 周 室之典以顺事天子,脩政勤礼以交诸侯。”《史记·五帝本纪》:“﹝ 舜 ﹞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篤谨,匪有解。” 宋 陈师道 《朝奉郎魏君墓铭》:“君又独曰:希意顺事为自计耳,於公何有?”词语解释:顺世 拼音:shùn shì
佛教称僧徒逝世。 前蜀 贯休 《闻无相道人顺世》诗之三:“ 石霜 既顺世,吾师亦不住。”《景德传灯录·俱胝和尚》:“童子回首,师却竖起指头。童子豁然领解,师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禪,一生用不尽。言讫示灭。” 清 钱谦益 《〈一树斋集〉序》:“今年春, 文孺 之徒 陈 生 迪祥 偕计吏来 北京 ,携师手书謁余,则师之顺世,又三年矣。”词语解释:顺命 拼音:shùn mìng
(1).顺从天命。《易·临》:“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汉书·董仲舒传》:“是故王者上谨於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宋书·孝武帝纪》:“皇家造 宋 ,日月重光,琁璣得序,五星顺命,而戎车岁动,陈诗义闕。”《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须达 应时顺命。”
(2).服从命令。《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孔子家语·弟子行》:“有道顺命,无道衡命,盖 晏平仲 之行也。” 王肃 注:“君有道,则顺从其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则逆党用檄,顺命资移;所以洗濯民心,坚同符契,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明史·陈怀传》:“ 瑋 等至,贼不顺命。”词语解释:顺耳 拼音:shùn ěr
(1).和顺悦耳。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高谈娱心,哀筝顺耳。” 唐 元稹 《祭亡妻韦氏文》:“况夫人之生也,选甘而味,借光而衣,顺耳而声,便心而使。”
(2).多指合乎心意,听着舒服。 巴金 《沉落》:“从前有几次我对他这种话也曾用心地听过,可是如今听起来总觉得有点不顺耳。” 老舍 《二马》第四段五:“ 马威 听着不顺耳,赌气子一推碟子,站起来,出去了。”词语解释:顺道 拼音:shùn dào
(1).谓趁势加以引导。《逸周书·小开武》:“ 周公 拜手稽首曰:‘在我 文 考,顺明三极,躬是四察,循用五行,戒视七顺,顺道九纪。’”《国语·楚语下》:“又能上下説於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於 楚国 。”
(2).顺从道义;遵循规律。《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淮南子·兵略训》:“顺道而动,天下为响。因民而虑,天下为鬭。”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黄莲》:“鸿飞以仪,顺道则利。”
(3).顺路。 明 李贽 《又与从吾书》:“闻 霍丘 有高中门生,便一往贺,顺道至此,慰我渴怀,然后赴京,不亦可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次日, 继之 先到藩署谢委,又到督辕禀知、禀谢,顺道到各处谢寿。”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三年后他因访书去 浙江 ,还顺道到 澉浦 访旧。”
(4).顺着河道。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张吕二公文论》:“夫决水於 江 、 河 、 淮 、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词语解释:顺长 拼音:shùn cháng
谓顺其自然生长。《墨子·经说上》:“顺长,治也。鼃买,化也。”《素问·五常政大论》:“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词语解释:顺势 拼音:shùn shì
(1).顺适的水势。 晋 孙绰 《望海赋》:“商客齐畅,潮流往还,各资顺势,双帆同悬,偃如驌驦偕驰,擎如交準轩騫。”
(2).顺着某种情势;趁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 苟太太 也顺势跪下,两隻手抱住了少奶奶双膝。” 巴金 《还魂草》:“他忽然把酒杯往桌上一放,顺势拍了一下桌面。”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七:“ 菊咬筋 推了他堂客一把,女人顺势倒在地板上,翻来滚去,嚎啕大哭。”词语解释:顺听 拼音:shùn tīng
(1).听从。《汉书·陈汤传》:“丞相御史请废 昌陵 邑中室,奏未下,人以问 汤 :‘第宅不彻,得毋復发徙?’ 汤 曰:‘县官且顺听羣臣言,犹且復发徙之也。’” 宋 张载 《正蒙·大易》:“坤先迷不知所从,故失道;后能顺听,则得其常矣。”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贼虽蚁聚,而弃信残酷,驱胁远来,下莫顺听,此内溃之势也。”
(2).谓听得进。《豆棚闲话·范少伯水葬西施》:“若遇着投机,随你説千説万,都是耳朵顺听,心上喜欢。”词语解释:顺和 拼音:shùn hé
(1).顺从和协。
(2).顺随和同。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隤,魁然独存。” 唐 元结 《系乐府·谢大龟》:“顺和固鄙分,全守真常规。”
(3).话语、态度等平顺缓和。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 生宝妈 眼看这爷俩的谈话,口气不顺和。”词语解释:顺星 拼音:shùn xīng
旧俗农历正月初八日祭星以求吉利,谓之“顺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顺星》:“﹝正月﹞初八日,黄昏之后,以纸蘸油,燃灯一百零八盏,焚香而祀之,谓之顺星。” 翁偶虹 《北京话旧·春节话旧》:“初八日‘顺星’,家人动手,捻制一百零八只灯花,浸透香油,安置在灯花碗里。”词语解释:顺正 拼音:shùn zhèng
和顺正直;不邪辟。《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於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孔颖达 疏:“由,从也。皆从和顺以行其正直义理也。” 孙希旦 集解:“莫不顺而不逆,正而不邪,而所行皆合於义也。”词语解释:顺旨 拼音:shùn zhǐ
亦作“ 顺指 ”。 谓曲意逢迎。 汉 扬雄 《谏不受单于朝书》:“ 季布 曰:‘ 噲 可斩也,妄阿顺指!’”《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諛顺旨要领絶。”《三国志·吴志·王蕃传》:“ 蕃 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时或迕意,积以见责。”《旧唐书·外戚传·吴凑》:“但人多顺旨不言,若再三启諫,必动宸情,则生民受赐。” 宋 朱熹 《与周丞相札子》:“阿諛顺指以为固位之术,牢笼媢嫉以为植党之计。”词语解释:顺情 拼音:shùn qíng
(1).顺从人情;纵欲。《吕氏春秋·上德》:“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 高诱 注:“情,性也。顺其天性也。” 陈奇猷 校释:“情谓人情, 高 注非。”《后汉书·荀爽传》:“人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天宝 中,宰相任人,不专清白,朝为清介,暮易其守,顺情希旨,纲维稍紊。”
(2).合人情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碑碣》:“近代碑稍众,有力之家,多輦金帛,以祈作者;虽人子罔极之心,顺情虚饰,遂成风俗。”《水浒传》第十五回:“ 阮小七 道:‘既然教授这般説时,且顺情吃了,却再理会。’”词语解释:顺德 拼音:shùn dé
(1).顺从道德。《易·升》:“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孔颖达 疏:“地中生木始於毫末,终至合抱。君子象之以顺行其德,积其小善以成大名。”《国语·晋语九》:“顺德以学子,择言以教子,择师保以相子。”
(2).美德。《书·康诰》“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孔 传:“大于天为顺德,则不见废,常在王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篤。”词语解释:顺顺 拼音:shùn shùn
驯服顺从貌。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他道今日是星日马直日,把一副鞍子来搭在门限上,那马便顺顺的伏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那些牛不敢违抝,顺顺被 寄儿 牵来一处拴着。”词语解释:顺叙
亦作“顺叙”。
1.合乎次第;和顺不乱。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穆温柔以怡懌,婉顺叙而委蛇。”《晋书·刘毅传》:“礼,凡卑者执劳,尊者居逸,是顺敍之宜也。”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至於六府顺敍,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内,含气之属,皆裕如也。”
2.文章、电影等的一种艺术手法。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词语解释:顺数 拼音:shùn shù
顺着先后次序计数。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一世二世有顺数逆数二例》:“国朝 駢蕖道人 《薑露庵杂记》云:谱牒之法,由始祖顺数而下,行文亦可由本身逆数而上。” 许杰 《惨雾》上:“再顺数过来:第三个是做鞋子的 老六 。”词语解释:顺文 拼音:shùn wén
和顺的形式。 汉 荀悦 《申鉴·俗嫌》:“内有顺实,外有顺文。文实顺,理也。”词语解释:顺教 拼音:shùn jiào
顺承教训。《管子·版法》:“兼爱无遗,是谓君心。必先顺教,万民乡风。”《晏子春秋·谏上八》:“﹝ 齐景公 ﹞曰:‘孤不仁,不能顺教,以至此极。’” 吴则虞 集释:“此句与上文‘望圣人而信其教’而来,‘不能顺教’,即不能信其教。”《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延康 为 黄初 ,大赦”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风俗,然百姓顺教而刑辟厝焉。”词语解释:顺治 拼音:shùn zhì
顺从而大治。指社会秩序井然而安定。《礼记·聘义》:“用之於战胜则无敌,用之於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五》:“外威严,内顺治,神武丕扬。”词语解释:顺制 拼音:shùn zhì
归顺并受节制。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 武王 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神戈退指,则妖氛顺制;灵旗一擧,则朝阳播越。”词语解释:顺常 拼音:shùn cháng
(1).遵循常典。《书·梓材》:“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 孔 传:“汝惟君道使顺常,於是曰,我有典常之师可师法。”
(2).正常。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应变而动,是为顺常;苛错其方,则为妖眚。”
(3). 汉 女官名。《梁书·外戚传序》:“而 元帝 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顺常视二百石。”词语解释:顺助 拼音:shùn zhù
顺应并助长。《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则天之象,因时之序,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顺助元气,含养庶类。”词语解释:顺欲 拼音:shùn yù
顺从自己的心欲或意志。《楚辞·天问》:“鴟龟曳衔, 鮌 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游国恩 纂义:“顺欲者,谓顺 鮌 自己之意行之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而世未之悟,以顺欲为得生,虽有厚生之情而不识生生之理,故动之死地也。”词语解释:顺易 拼音:shùn yì
顺和平易。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风雨顺易,秔稻盈畴,人得其所,乃恬乃謳。” 宋 黄震 《黄氏日抄》卷六:“‘莫之胜説。’説: 王肃 如字, 徐 吐活反, 程 从 王 音,云‘不可胜言’,於势顺易。” 清 黄生 《义府·便辟》:“今按:便者顺易之意,故有习义。”词语解释:顺义 拼音:shùn yì
顺从正义。《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和同顺义为上。” 韦昭 注:“顺义,顺王义也。”《书·毕命》“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孔 传:“以富资而能顺义,则惟可以长年命矣。”《荀子·强国》“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 唐 杨倞 注:“不可不顺义。”词语解释:顺向 拼音:shùn xiàng
归附。词语解释:顺举 拼音:shùn jǔ
(1).顺势起飞。 唐 李绅 《过梅里·忆放鹤》诗:“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莫恋羣。”
(2).趁势举事。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加以州将素无恩信於众, 鄩 諭以将为顺举,戢御严明,鸡犬无挠,军庶悦伏。”词语解释:顺圣 拼音:shùn shèng
见“ 顺圣紫 ”。
词语解释:顺圣紫 拼音:shùn shèng zǐ
紫色牡丹花的一种。 宋 周师厚 《洛阳花木记·牡丹》:“千叶紫花其别有十:双头紫、左紫、紫绣毬、安胜紫、大宋紫、顺圣紫、陈州紫、袁家紫、婆臺紫、平头紫。”亦省称“ 顺圣 ”。《广群芳谱·花谱十一·牡丹一》:“顺圣、千叶花也。色深类陈州紫。每叶上有白缕数道,自唇至萼,紫白相间,深浅同,开头可八九寸许, 熙寧 中方有。”词语解释:顺守 拼音:shùn shǒu
谓顺着事理或情势而持守。《管子·势》:“既成其功,顺守其从,人不能代。” 尹知章 注:“以顺理守之,所谓逆取顺守者也。” 汉 扬雄 《法言·重黎》:“ 焦 逆訐而顺守之,虽辩,劘虎牙矣。” 李轨 注:“逆意而諫,顺义而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吴元中 ﹞及作相,上章乞復《春秋》科,反攻 王氏 。 徐择之 时为左相,语人曰:‘ 吴 相此举,虽 汤 武 不能过。’客不解。 择之 曰:‘逆取而顺守。’ 元中 甚不能平。”词语解释:顺比 拼音:shùn bǐ
顺附,不抵触。《庄子·徐无鬼》:“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此皆顺比於岁,不物於易者也。”《荀子·礼论》:“若夫断之继之,博之浅之,益之损之,类之尽之,盛之美之,使本末终始,莫不顺比,足以为万世则,则是礼也。”《淮南子·兵略训》:“浸乎金石,润乎草木,宇中六合,振豪之末,莫不顺比。”词语解释:顺浪 拼音:shùn làng
顺流,顺着水势。 唐 杜甫 《回棹》诗:“顺浪翻堪倚,迴帆又省牵。” 仇兆鳌 注:“且自 衡 迴潭,舟行下水,故顺浪而省牵。”参见“ 顺流 ”。
词语解释:顺流 拼音:shùn liú
(1).顺着地势而流动。 汉 陆贾 《新语·道基》:“百川顺流,各归其所。” 汉 焦赣 《易林·临之革》:“百川顺流,民安其居。”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他的船也许因舟人的努力或是水势的顺流,再摇一两橹,就到对面的水埠了。”
(2).顺着水流。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二:“千钧猛簴顺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羆。”《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竺 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 周瑜 大寨前。”《明史·常遇春传》:“有败舟顺流下,触 遇春 舟乃脱。”
(3).比喻顺应社会潮流。《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及 汉 兴,依日月之末光, 何 谨守管籥,因民之疾 秦 法,顺流与之更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4).指与前进方向一致的水流。 晋 陆机 《辨亡论上》:“羽檝万计,龙跃顺流,鋭骑千旅,虎步原隰。” 晋 束晳 《补亡诗·由庚》:“兽在於草,鱼跃顺流。”
(5).比喻安定的社会。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使平世顺流,以任宰执藩镇,其才岂减於 李德裕 、 张居正 哉!”
(6).顺利,顺当。《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长儿 赢得顺流,动了赌兴,问 再旺 道:‘还有钱么?’”甬剧《两兄弟》第三场:“﹝ 马宝凤 ﹞闷愁愁回转房门内--(进屋),保佑他生意顺流发大财。”
(7).传说中的雷电名。《《说郛》卷一○九引《起世经》》:“东方有电名曰无厚,南方有电名曰顺流,西方有电名堕光明,北方有电名百生树。无厚与堕光明相触相对,顺流与百生(树)相触相对,故虚空云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电光。”词语解释:顺济 拼音:shùn jì
(1).顺利地渡过。 三国 蜀 诸葛亮 《黄陵庙记》:“神有功助 禹 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
(2).顺利,通畅。《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贸易顺济,輜重充盈,如是几年,江湖上都晓得是 谢 家船,昭耀耳目。”词语解释:顺泽 拼音:shùn zé
谓顺合礼乐而富有文采。 唐 芮挺章 《〈国秀集〉序》:“ 仲尼 定礼乐,正《雅》《颂》,采古诗三千餘什,得三百五篇,皆舞而蹈之,弦而歌之。亦取其顺泽者也。”词语解释:顺熟 拼音:shùn shú
顺畅纯熟。 许钦文 《传染病》:“他外国话这样顺熟的带在口里,究竟和乡间的医生不同。”词语解释:顺通 拼音:shùn tōng
(1).顺遂通达。 汉 焦赣 《易林·临之既济》:“阴阳变化,各得其宜,上下顺通,奏为肤功。”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因兹而观,天地之道,功尽於运化;帝王之德,理极於顺通。”
(2).水流顺利通畅;无阻塞。 宋 陶穀 《清异录·十六汤》:“第五,断脉汤……若手颤臂嚲,惟恐其深,瓶嘴之端,若存若亡,汤不顺通,故茶不匀粹。”词语解释:顺朱 拼音:shùn zhū
描红习字帖。《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安驥 ﹞交了五岁, 安老爷 就叫他认字号儿,写顺硃儿。” 词语解释:顺运 拼音:shùn yùn
顺从命运。 明 方孝孺 《赠周履素序》:“古之君子,出环堵之室而任天下之重,顺运安行不动气貌者,所学皆可用,而未尝为无用学也。”词语解释:顺路 拼音:shùn lù
(1).顺着所走的路线到另一处。《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那日出讨赊帐,顺路往庵里走走。”《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他也无心细看,踅身就穿过那月光门,出了院门,奔了大殿而来,又见那大殿并没些香灯供养,连佛像也是暴土尘灰。顺路到了西配殿一望,寂静无人。” 茅盾 《子夜》十一:“ 眉 !我今天来,一不是寻你生气,二不是找 老赵 说话。我是顺路进来看看你。”
(2).不绕道,走着方便。《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况且此去到任所,一路过东,少不得到家边过,是顺路却不走,反走过西去怎的?”词语解释:顺策 拼音:shùn cè
指克敌制胜的策略。 唐 张籍 《赠王秘书》诗:“早在 山东 声价远,曾将顺策佐 嫖姚 。”词语解释:顺祝 拼音:shùn zhù
谓祈求丰年。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太祝掌六祝之辞:顺祝,愿丰年也;年祝,求永贞也……策祝,远罪病也。”词语解释:顺轨 拼音:shùn guǐ
(1).遵循运行的轨道。 汉 班固 《为第五伦荐谢夷吾表》:“上令三辰顺轨於歷象,下使五品咸训於嘉时。”《晋书·天文志上》:“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薄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
(2).遵从礼制法度,归顺正道。《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海盗奔迸, 黑山 顺轨。” 李善 注引《魏志》:“ 黑山 贼 张燕 率其众降,封为列侯。” 晋 左思 《魏都赋》:“於时 东鯷 即序,西倾顺轨, 荆 南怀憓, 朔 北思韙。”《隋书·礼仪志一》:“微习礼容,皆知顺轨。”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以今观之,则又吉讖也,从此百年顺轨,利孰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