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讲上声 缿[音蚌。耜屬。《埤雅》䥯器。]
首字词组
项羽项氏项下项枕项坠项羽吟项髻项链
项王项缩项颈项城项日感梦项目项窝项发口纵
项领项橐项庄舞剑项头项图项珠项蹠 
项里项领成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圈项巾项饰项羽堆 
项背项别骓项庄舞剑,志在沛公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项浦项脊轩项背相望 

词语解释:项羽  拼音:xiàng yǔ
(前 232—前202) 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楚国贵族出身。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他杀宋义,率军渡河救赵,巨鹿一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做帝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 202 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杀
词语解释:项王  拼音:xiàng wáng
指 项籍 。 秦 末 下相 人,字 羽 。从叔父 梁 在 吴中 起事, 梁 败死, 籍 领其军。 秦 亡,自立为 西楚霸王 ,继与 刘邦 争天下。后 汉王 用 张良 、 陈平 计,围 籍 于 垓下 ,至 乌江 自刎。见《史记·项羽本纪》。 唐 李白 《拟恨赋》:“若乃 项王 虎鬭,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 元 贡师泰 《彭城怀古》诗:“ 项王 帐底犹 虞 舞, 汉祖 军中尽 楚 声。”常用以借指失败的英雄。 清 吴伟业 《戏题仕女图·虞兮》诗:“博得美人心肯死, 项王 此处是英雄。”
词语解释:项领  拼音:xiàng lǐng
(1).肥大的颈项。《诗·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毛 传:“项,大也。” 郑玄 笺:“四牡者,人君所乘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夫久驾而长不得行,项领不亦宜乎?《易》曰:‘臀无肤,其行赼趄’,此之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空谷有项领之骏者, 孙阳 之耳心也。”后用以比喻放纵不羁,不听使用。《后汉书·宦者传·吕强》:“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羣邪项领,膏脣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2).指颈。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物亦故有远而易知,近而难料,譬犹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项领之间。” 明 徐渭 《风鸢图》诗之十九:“春来偏与老人讎,腰膂如弓项领柔。”
(3).比喻头等;首要。《南史·孝义传上·乐预》:“ 孝嗣 故吏 吴兴 沉昇之 亦説之曰:‘ 昇之 与君俱有项领之功,今一言而二功俱解,岂愿闻之乎。’”
(4).比喻要害之地。《三国志·魏志·陈泰传》:“ 洮水 带其表, 维 ( 姜维 )等在其内,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或欲大佃疆埸”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战略》:“或欲进军大佃,偪其项领,积穀观衅,相时而动。”
词语解释:项里  拼音:xiàng lǐ
在今 浙江 绍兴 西南二十里,世传为 项羽 流寓之处。 宋 陆游 《项王祠》诗:“ 项里 溪水声潺湲,溪上青山峩髻鬟。”
词语解释:项背  拼音:xiàng bèi
(1).颈项和背脊。 清 王韬 《变法中》:“ 中国 人才之众也,土地之广也,甲兵之强也,财力之富也,法度之美也,非西国之所能望其项背也。”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一节:“ 龙伯 大人之脚趾,遂终为 僬侥国 小丈夫之项背所能望也。谓余不信,请徵诸佛学。”
(2).谓相互比较。 清 陈宏绪 《与黄俞邰书》:“仅 寧都 温伯荒 兄差堪与 俞邰 项背,然亦 孔明 所谓未及髯( 关羽 )之逸伦絶羣也。”参见“ 望其项背 ”。
词语解释:望其项背  拼音:wàng qí xiàng bèi
见“ 望其肩项 ”。
词语解释:项氏  拼音:xiàng shì
指 项籍 。 汉 班固 《史述赞·述高纪》:“ 项氏 畔换,黜我 巴 汉 。” 晋 潘岳 《西征赋》:“虐 项氏 之肆暴,坑降卒之无辜。”参见“ 项王 ”。
词语解释:项王  拼音:xiàng wáng
指 项籍 。 秦 末 下相 人,字 羽 。从叔父 梁 在 吴中 起事, 梁 败死, 籍 领其军。 秦 亡,自立为 西楚霸王 ,继与 刘邦 争天下。后 汉王 用 张良 、 陈平 计,围 籍 于 垓下 ,至 乌江 自刎。见《史记·项羽本纪》。 唐 李白 《拟恨赋》:“若乃 项王 虎鬭,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 元 贡师泰 《彭城怀古》诗:“ 项王 帐底犹 虞 舞, 汉祖 军中尽 楚 声。”常用以借指失败的英雄。 清 吴伟业 《戏题仕女图·虞兮》诗:“博得美人心肯死, 项王 此处是英雄。”
词语解释:项缩  拼音:xiàng suō
脖子下缩。形容畏惧。 元 张养浩 《赠刘仲宪》诗:“我闻其语汗雨如,始也解颐终项缩。”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幽怪一·山东某生梦游地狱》:“一人单衣躑躅其中,口噤项缩。”
词语解释:项橐  拼音:xiàng tuó
《战国策·秦策五》:“ 甘罗 曰:‘夫 项槖 生七歳而为 孔子 师,今臣生十二歳於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槖”代称早慧的儿童。 唐 路德延 《小儿师》诗:“ 项橐 称师日, 甘罗 作相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梁鸣泉 公五岁在父抱中,輙请得即日就师学。父紿之云:‘今破日不佳耳。’公曰:‘以破吾愚,岂不佳!’父大惊异,每语人:‘吾斯知 项橐 黄童,非俊物也。’”
词语解释:项领成  拼音:xiàng lǐng chéng
语本《诗·小雅·节南山》:“四牡项领。” 郑玄 笺:“四牡者,人君所乘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后因以“项领成”形容颈脖挺硬,挟势骄人,目中无人。 唐 杜甫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庭故旧礼数絶。” 仇兆鳌 注引《杜臆》:“乡里后辈,挟势骄人。” 清 黄景仁 《史戺安之颍州便道见访》诗:“若论事业头颅在,莫数儿童项领成。”
词语解释:项别骓  拼音:xiàng bié zhuī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 虞 ,常幸从;骏马名騅、常骑之。於是 项王 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 虞 兮 虞 兮柰若何!’”后遂用作典故。以“项别騅”吟咏主人与坐骑的深情。 唐 白居易 《有小白马乘驭多时奉使东行至稠桑驿溘然而毙足可惊伤不能忘情题二十韵》:“度关形未改,过隙影难追,念倍 燕 来骏,情深 项 别騅。”
词语解释:项下  拼音:xiàng xià
(1).指颈部。《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説着,把左手向身后一绰,便要绰起那把刀来就想往项下一横,拼这副月貌花容,作一团珠沉玉碎!”
(2).某款目之内。如:这新置仪器费用可列于科研经费项下。
词语解释:项颈  拼音:xiàng jǐng
脖子。 殷夫 《梅儿的母亲》:“母亲,别只这样围住我的项颈,你这样实使我焦烦。” 叶圣陶 《隔膜·潜隐的爱》:“他小臂举起,钩住伊的项颈。”
词语解释:项庄舞剑  拼音: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见“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词语解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拼音: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yì zài pèi gōng
《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 起,出召 项庄 ,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 沛公 於坐,杀之’…… 项庄 拔剑起舞, 项伯 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 庄 不得击。於是 张良 至军门,见 樊噲 。 樊噲 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 项庄 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 也。’”后用为典故。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法论》:“此 边沁氏 政法论之大概也。要之 边氏 著书虽数十种,其宗旨无一不归於乐利主义,如 项庄 舞剑,意在 沛公 。”亦作“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大马扁》第四回:“在 康有为 之意,志在 成各 ( 余成各 ),如 项庄 舞剑,志在 沛公 ,今见 成各 动也不动,已自愧悔。”亦省作“ 项庄舞剑 ”。 清 刘坤一 《致张香涛书》:“﹝ 定兴 ﹞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 淮山 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 项庄 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词语解释: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拼音: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zhì zài pèi gōng
见“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词语解释:项枕  拼音:xiàng zhěn
谓颈项就枕而卧。《三国志·蜀志·简雍传》:“在 先主 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 诸葛亮 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词语解释:项城  拼音:xiàng chéng
指 袁世凯 。 袁 原籍 河南省项城县 ,故称。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二一:“ 孙中山 先生从 袁 那里出来就对人说:‘今日之 中国 ,惟有交 项城 治理。’”
词语解释:项头  拼音:xiàng tóu
项目;某一事项内。《朱子全书·学六·读书法》:“编次文字,须作草簿,抄记项头。如此,则免得用心去记他。”《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他贪声大著,已注了不谨项头,冠带闲住。” 王古鲁 注:“考语项内,註的是‘不谨’。”
词语解释:项圈  拼音:xiàng quān
儿童或某些民族的妇女套在脖子上的环形装饰品。多用金银等制成。《儒林外史》第五回:“奶妈抱着妾出的小儿子,年方三岁,带着银项圈,穿着红衣服,来叫舅舅。”《红楼梦》第三回:“仍旧带著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 茅盾 《林家铺子》一:“咳!那一个金项圈,总可以兑成三百块。” 王西彦 《鱼鬼》二:“我们正在展览各自的山楂果……比赛哪一个的多,哪一个的红和大,哪一个的妈妈和姐姐最会穿扎山楂的项圈。”
词语解释: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拼音: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 , zhì zài pèi gōng
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盖 项庄 之剑,志在 沛公 , 青岛 之用兵,不在报 德 之前仇,非在履 英 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词语解释:项坠  拼音:xiàng zhuì
项链上下垂的金银饰物。《传记文学》1990年第6期:“ 伯华 低头一看,盒子里金丝绒上放着一根精工打制的金项链,中间是精巧的‘心’字金项坠,心字里嵌着 伯华 和 刘骥 的合影。”
词语解释:项日感梦  拼音:xiàng rì gǎn mèng
相传 汉明帝 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 傅毅 曰:“臣闻 天竺 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 张骞 等人于 大月支 写佛经四十二章,并在 洛阳 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事见 汉 牟融 《理惑论》。后遂用作典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臺图紺髮之形。”
词语解释:项图  拼音:xiàng tú
弧立原子的能级图,其中每一能级均标出其相应的量子数
词语解释:项巾  拼音:xiàng jīn
围巾。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张乖崖 性刚多躁, 蜀 中盛暑食餛飩,项巾之带屡垂於盌。” 沙汀 《丁跛公》:“他从床架上拖下条项巾,向颈子上几绕,决心上城去探问一下。”
词语解释:项浦  拼音:xiàng pǔ
掩浦 的别名。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史记·项羽本纪》:“ 秦始皇帝 游 会稽 ,渡 浙江 , 梁 ( 项梁 )与 籍 俱观。 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 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后因名其地为“项浦”。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 掩浦 一名 项浦 ,在县东北一十六里。 顾长生 《三吴土地志》云:‘昔 项羽 观 秦皇 舆御,曰:可取而代也。伯父 项梁 闻,掩其口之处,因名之。’”
词语解释:项羽吟  拼音:xiàng yǔ yín
楚王 项羽 军 垓下 , 汉 军兵围数重,四面 楚 歌。 项王 乃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 虞 兮 虞 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 虞姬 和之。见《史记·项羽本纪》。后因以“项羽吟”指 项羽 被围 垓下 时所吟的悲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乐》:“有 田僧超 能吹笳,为壮士歌、 项羽 吟。”
词语解释:项目  拼音:xiàng mù
事物分成的门类。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教育这个项目当然是不容轻易忽略的。”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它们的式样、大小、制造的材料、使用的方法等等,项目繁多。”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词汇,看来该是技巧性很强的一个项目了。”
词语解释:项珠  拼音:xiàng zhū
挂于颈项的珠串。多用作项饰。《中国民间故事选·塔满兹和塔尔查来鲁》:“她左右看,看见身旁草里,有一串很美丽的珊瑚和绿玉做成的项珠。”
词语解释:项饰  拼音:xiàng shì
项间戴的链、带或围巾,两端在前面作斜十字交叉
词语解释:项脊轩  拼音:xiàng jǐ xuān
明朝后期著名的古文家归有光的书斋名。因其远祖归道隆住在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的项脊泾而命名。例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词语解释:项髻  拼音:xiàng jì
谓挽发髻于颈后。《后汉书·南蛮传·越裳国》:“项髻徒跣,以布贯头而著之。” 李贤 注:“为髻於项上也。”
词语解释:项窝  拼音:xiàng wō
人颈后部低凹处。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我可便项戴着沉枷,身缠着重锁;锁押损我身躯,枷磨破我项窝。”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
词语解释:项蹠  拼音:xiàng zhí
从头到脚掌。谓身高。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故夫鸿儒,所谓超而又超者也。以超之奇……如与俗人相料, 太山 之巔墆, 长狄 之项跖,不足以喻。”
词语解释:项羽堆  拼音:xiàng yǔ duī
《史记·项羽本纪》:“当此时, 彭越 数反 梁 地,絶 楚 粮食, 项王 患之。为高俎,置 太公 其上,告 汉王 曰:‘今不急下,吾烹 太公 。’”后因称此置 太公 之高坛为“项羽堆”。古址在今 河南 荥阳 东广武城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济水 又东逕 东广武城 北。 楚 项羽 城之, 汉 破 曹咎 , 羽 还 广武 ,为高坛置 太公 其上,曰:‘ 汉 不下,吾烹之。’ 高祖 不听,将害之。 项伯 曰:‘为天下者不顾家,但益怨耳。’ 羽 从之。今名其坛曰 项羽堆 。”《史记·项羽本纪》“为高俎,置 太公 其上”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东广武城 有高坛,即是 项羽 坐 太公 俎上者,今名 项羽堆 ,亦呼为 太公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七《河阴县》
词语解释:项背相望  拼音: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1).谓前后相顾。《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 李贤 注:“项背相望谓前后相顾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稻工》:“凡牛力穷者,两人以扛悬耜,项背相望而起土。” 清 钱谦益 《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今监司项背相望,靡靡之餘风,自上下焉。”
(2).形容来往之人连续不断。《新唐书·哥舒翰传》:“时 子仪 、 光弼 ……乃极言请 翰 固 关 无出军。而帝入 国忠 之言,使使者趣战,项背相望也。” 明 宋濂 《寂照圆明大禅师璧峰金公舍利塔碑》:“故其在山也,捧足顶礼者,项背相望。” 梁启超 《爱国论》:“不观夫 江 南自强军乎,每岁糜巨万之餉以训练之,然逃亡者项背相望。”
词语解释:项链  拼音:xiàng liàn
套在脖子上垂挂胸前的链形首饰,多用金银或珍珠等制成。《传记文学》1990年第5期:“而在他们认为最神圣的地方,则把身上所带的最珍贵的物品如钱币、项链、首饰等放在玛尼堆上,以示虔诚。”
词语解释:项发口纵  拼音:xiàng fā kǒu zòng
形容良马善解人意。《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文帝 天资文藻”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 彧 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言:‘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 月支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