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頖宫 拼音:pàn gōng
(1). 西周 诸侯所设的学宫。《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宫。” 汉 蔡邕 《独断》:“ 三代 学校之别名: 夏 曰校, 殷 曰庠, 周 曰序。天子曰辟雍,谓流水四面如璧,以节观者。诸侯曰頖宫;頖言半也,义亦如上。”
(2).泛指学宫。 唐 李德裕 《唐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公於是广灵囿以树农功,采頖宫以列珍饌。”词语解释:頖水 拼音:pàn shuǐ
借指学宫。《隋书·文学传·潘徽》:“方可韜之頖水,副彼名山,见刻石之非工,嗤悬金之已陋。”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诸儒作诗,思继頖水。”参见“ 泮水 ”。
词语解释:泮水 拼音:pàn shuǐ
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毛 传:“泮水,泮宫之水也。” 郑玄 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后多以指代学宫。 宋 苏轼 《答临江军知军启》:“泮水政成,繆膺桑梓之敬;海邦画诺,又观枳棘之栖。” 王闿运 《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执经庠序,思乐泮水。”一说, 泮水 为 鲁 境内的河流名,“泮宫”为建造在 泮水 边的 鲁侯 之宫,非学宫。参见“ 泮宫 ”。
词语解释:泮宫 拼音:pàn gōng
西周 诸侯所设大学。《诗·鲁颂·泮水》:“既作泮宫, 淮夷 攸服。”《汉书·郊祀志上》:“ 周公 相 成王 ,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后泛指学宫。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辟雍所以行其礼,泮宫所以辨其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两耳太聪》:“族叔 印川 少府,少与前两 广 总督 吴槐江 先生,同入泮宫,最为莫逆。”一说,泮宫为 春秋 鲁僖公 筑于 泮水 边的宫室。是 僖公 饮酒作乐、演武庆功之所。 汉 代始以之为诸侯的学宫,后人遂因袭 汉 说。见 清 姚际恒 《诗经通论》。词语解释:頖国 拼音:pàn guó
离散的国家。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六分》:“主失立(位)则国芒(荒),臣失处则令不行,此之胃(谓)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