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末字词组
龙韬豹韬锦韬弓韬櫜韬伏韬潜韬 
六韬戎韬天韬虎韬虎略龙韬钤韬晦韬 

词语解释:龙韬  拼音:lóng tāo
(1). 太公望 兵法《六韬》之一。泛指兵法、战略。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让太傅扬州牧表》:“既罕《龙韜》《金匱》之効,又乏楹间帷中之绩。” 唐 钱起 《送崔校书从军》诗:“寧惟玉劒报知己,更有《龙韜》佐师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御淮》:“排雁阵,展《龙韜》,断重围杀过 河阳 道。”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圣武成功诗》:“鱼丽成前列,《龙韜》运上方。”
(2).古宫廷禁卫羽林军的别名。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椅梧连鹤禁,壀堄接龙韜。”注:“内署北连春宫,西接羽林军。”《宋史·律历志三》:“日欲暮,鱼钥下,龙韜布。”
词语解释:六韬  拼音:liù tāo
亦作“ 六弢 ”。
(1).兵书名。旧题 周 吕望 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 成玄英 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 太公 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
(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 养由基 穿杨技高。”
词语解释:豹韬  拼音:bào tāo
(1).古代兵书《六韬》篇名之一。相传为 周 吕尚 (号 太公望 )所撰。《淮南子·精神训》:“故通 许由 之意,《金縢》《豹韜》废矣!” 高诱 注:“《金縢》《豹韜》, 周公 、 太公 阴谋图王之书也。”
(2).借指用兵的韬略。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韜。”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一纸军书下,如云万骑来,豹韜犹未展, 麟阁 已先开。”
(3).用豹皮制成的弓袋。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俾以佩豹韜而直下,建龙节以遐征。”
词语解释:戎韬  拼音:róng tāo
(1).即《六韬》。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四:“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韜》一卷书。” 王琦 汇解:“戎韜,即 太公 《六韜》书也。”参见“ 六韜 ”。
(2).韬略,军事谋略。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侍戎韜於武帐,听雅曲於文絃。” 宋 刘过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词:“人在油幢,戎韜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 清 赵翼 《书放翁诗后》诗:“设令少十年,必亲与戎韜。”
词语解释:六韬  拼音:liù tāo
亦作“ 六弢 ”。
(1).兵书名。旧题 周 吕望 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 成玄英 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 太公 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
(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 养由基 穿杨技高。”
词语解释:锦韬  拼音:jǐn tāo
锦制的弓袋或剑鞘。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 宛 马嘶寒櫪,吴鉤在锦弢。”
词语解释:天韬  拼音:tiān tāo
谓天然的束缚。《庄子·知北游》:“解其天弢,堕其天袠,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成玄英 疏:“弢,囊藏也。” 明 唐顺之 《祭丘思庵文》:“盖 庄生 所云蒿目而忧世,决性命以饜富贵,此两者皆谓之天弢,而子皆解之。”
词语解释:弓韬  拼音:gōng tāo
弓衣。《周礼·考工记·輈人》“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唐 贾公彦 疏:“以衣韜其弓,谓之弓韜。”
词语解释:虎韬  拼音:hǔ tāo
古代兵书《六韬》之一。分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亦泛指兵书。《胭脂血弹词》第六回:“[武旦唱]想臣 若安 是,釵荆裙布一村娇,那识戎机与虎韜。此日捨身惟为国,凭仗那,一团热血励同胞。”参见“ 六韜 ”。
词语解释:六韬  拼音:liù tāo
亦作“ 六弢 ”。
(1).兵书名。旧题 周 吕望 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 成玄英 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 太公 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
(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 养由基 穿杨技高。”
词语解释:櫜韬  拼音:gāo tāo
指莲芡果实的外层皮囊。《周礼·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 汉 郑玄 注:“膏,当为櫜字之误也,莲芡之实有櫜韜。” 宋 梅尧臣 《陪谢紫微晚泛》诗:“菰蒲敛鋩鍔,莲芡熟櫜韜。”
词语解释:虎略龙韬  拼音:hǔ lüè lóng tāo
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 明 刘基 《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蓽。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韜缄石室。” 明 沉鲸 《双珠记·军门优恤》:“虎略龙韜虽闲习,未必功成翻掌。” 郭化若 《奉和陈司令赐诗步原韵》:“雄图壮志千秋罕,虎略龙韜万众从。”参见“ 六韜 ”、“ 三略 ”。
词语解释:伏韬  拼音:fú tāo
仆倒在弓套上。《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 养由基 ,与之两矢,使射 吕錡 。中项,伏弢。以一矢復命。”《国语·晋语九》:“ 郑 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 韦昭 注:“弢,弓衣也。”后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 唐 王维 《为曹将军谢写真表》:“愿死艺於伏弢,誓杀身於鸣轂。”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臣窃愧恩深力浅,任重才疎,敢忘伏弢,益思敌愾。”
词语解释:钤韬  拼音:qián tāo
古代兵法有《玉钤篇》《玄女六韬要决》。后因以“鈐韜”泛指兵书或谋略。 清 赵天锡 《三元里》诗:“谁信乡团成劲敌,始知义愤即鈐韜。”
词语解释:潜韬  拼音:qián tāo
隐藏。 清 李渔 《风筝误·败象》:“等待那贼兵来到,乍交锋,且将鋭气潜韜。”
词语解释:晦韬  拼音:huì tāo
韬晦。隐匿形迹,不自炫露。 清 汪懋麟 《送树百给事使闽》诗:“感君苦相勉,藏器聊晦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