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微平声 [衣服][芳菲][jī,微也。如见几][穀不熟][详注1][féi]岿鬿[详注2]


注1:蜚 與飛通。《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注2:騩 音归。山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密县有大騩山。《山海经》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
首字词组
韦编韦娘韦弁韦缟韦柔韦当韦鞲韦袍
韦布韦经韦箧韦陀韦布交韦笥韦舄韦苏州之淡雅
韦平韦带韦絮韦金韦柳韦革韦驮韦驮尊天
韦曲韦康韦氏学韦护韦沓韦绔韦驮天韦鞴
韦杜韦素韦衣韦丹碑韦毂韦褐韦编三绝 
韦弦韦脂韦裤韦人韦弱韦裳韦藩 

词语解释:韦编  拼音:wéi biān
(1).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絶。”后以“韦编”借指《易》。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每览韦编,思弘大《易》。” 唐 许浑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诗:“ 紫霄峯 下絶韦编,旧隐 相如 结韈前。”自注:“ 元君 旧隐 庐山 学《易》。”
(2).泛指古籍。 唐 周弘亮 《除夜书情》诗:“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今汝萤火曾亲,蠹书堪读,可将玉管,从事韦编。”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始点漆於韦编,继操刀於简版。”参见“ 韦编三絶 ”。
词语解释: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絶。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序》:“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絶,而为之传。” 颜师古 注:“编,所以联次简也。言爱玩之甚,故编简之韦为之三絶也。”后遂以“韦编三絶”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之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絶,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 卭笮 十餘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絶,赋诗纵酒,以乐当年。” 元 耶律楚材 《过天德和王辅之》之四:“韦编三絶耽 羲 《易》,萧散风神真隐人。”
词语解释:韦布  拼音:wéi bù
(1).韦带布衣。古指未仕者或平民的寒素服装。 汉 司马相如 《报卓文君书》:“五色有灿,而不掩韦布。”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 清 刘大櫆 《贲趾堂记》:“人之情有弃膏粱而甘藜藿,轻紱冕而躬韦布,然未有不苦劳而乐逸者。”
(2).借指寒素之士,平民。 宋 岳珂 《桯史·万春伶语》:“﹝ 胡给事 ﹞物色为首者,尽繫狱,韦布益不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王公不觉其大,韦布不觉其小。”《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词语解释:韦平  拼音:wéi píng
西汉 韦贤 、 韦玄成 与 平当 、 平晏 父子的并称。 韦 平 父子相继为相,世所推重。《汉书·平当传》:“ 汉 兴,唯 韦 平 父子至宰相。” 颜师古 注:“ 韦 谓 韦贤 也。” 唐 张说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若天假三寿,朝登六事,则 郑 之 桓 武 可寻, 汉 之 韦 平 一揆。” 唐 李商隐 《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语 姬 朝之旧族, 庄 武 惭颜;叙 汉 代之名门, 韦 平 掩耀。” 宋 张元干 《瑞鹤仙·寿》词:“向凤凰池上,鸳鸯影里,他年何啻紫橐。看流芳,继踵 韦 平 ,盛传 巩 洛 。”
词语解释:韦曲  拼音:wéi qǔ
(1).地名。 唐 代位于 长安 城南郊,因 韦 氏世居于此得名。即今 陕西省 长安县 。其地北有 凤栖原 ,南有 潏水 、 神禾原 ,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为 唐 时游览胜地。 唐 杜甫 《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之一:“ 韦曲 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仇兆鳌 注:“《杜臆》: 韦曲 ,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於此,乃行乐之胜地…… 钱 笺:《雍録》《吕图》, 韦曲 ,在 明德门 外, 韦后 家在此,盖 皇子陂 之西也。”
(2).借指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 清 龚自珍 《清平乐》词:“垂阳近远,玉鞚行来缓。三里春风 韦曲 岸,目断那人庭院。”
词语解释:韦杜  拼音:wéi dù
(1). 唐 代 韦 氏、 杜 氏的并称。 韦 氏居 韦曲 , 杜 氏居 杜曲 ,皆在 长安 城南,世为望族。时称“韦杜”。 宋 程大昌 《雍录》卷七:“ 杜县 与 五代 都城谨相并附,故古事著迹此地者多也。语谓‘城南 韦 杜 ,去天五天’,以其迫近帝都也。” 元 李好文 《长安志图》卷中:“﹝ 樊川 ﹞ 长安 名胜之地。 周 处士 韦夐 、 唐 杜公 牧之 、 祁国 杜公 奇章 、 牛公 之居,皆在焉。 唐 人语曰:‘城南 韦 杜 ,去天尺五’,可见昔时之盛。”
(2).指 长安 城南的 韦曲 、 杜曲 。 唐 望族 韦 氏、 杜氏 世居于此。山青水秀,林木繁茂,为当时游览胜地。后亦借指风景秀丽之地。 唐 韩愈 《出城》诗:“暂出城门蹋青草,远於林下见春山。应须 韦 杜 家家到,秖有今朝一日閒。” 宋 陈师道 《城南寓居》诗之一:“游子莫何归? 韦 杜 城南村。” 清 龚自珍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词:“一帽红尘,行来 韦 杜 人家北。”
词语解释:韦弦  拼音:wéi xián
亦作“ 韦絃 ”。 《韩非子·观行》:“ 西门豹 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 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餘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后因以“韦弦”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戒、规劝。《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夷雅之体,无待韦弦。” 李善 注:“韦,皮绳,喻缓也;弦,弓弦,喻急也……言 王公 平雅之性,无待此韦弦以成也。” 唐 杨炯 《后周宇文彪神道碑》:“公为中正,佩以韦絃。” 明 唐顺之 《与白伯伦主事》:“是带也,非特表屡世往还之情,亦以著古人韦弦之义。”
词语解释:韦娘  拼音:wéi niáng
即 杜韦娘 。 唐 代著名歌妓。后用作一般歌妓的美称。 元 马祖常 《次前韵》之四:“乐部 韦娘 舞小垂,病来能召翰林医。”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似他这百媚 韦娘 ,共你个风流 张敞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半放红梅,只少 韦娘 一曲催。”
词语解释:韦经  拼音:wéi jīng
汉 丞相 韦贤 少子 玄成 ,以明经历相位。时 邹 鲁 有谚:“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见《汉书·韦贤传》。后因以“韦经”为称扬 韦 姓族人之典。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 汉 道中兴盛, 韦 经亚相传。” 仇兆鳌 注:“ 韦贤 少子 玄成 ,復以明经为相,故曰亚相。”
词语解释:韦带  拼音:wéi dài
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无饰的皮带。《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於内,成名於外。” 颜师古 注:“言贫贱之人也。韦带,以单韦为带,无饰也。”《后汉书·周磐传》:“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 李贤 注:“以韦皮为带,未仕之服也,求仕则服革带,故解之。”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韦带诸生,埏鎔贱质。”
词语解释:韦康  拼音:wéi kāng
西汉 韦贤 兼通《礼》《书》,以《诗》教授,号称 邹 鲁 大儒。 东汉 郑玄 ,字 康成 ,遍治群经,注《毛诗》及“三礼”等, 齐 鲁 间学者宗之。两人均为 汉 代著名经学家,后世因以“韦康”并称。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闻庙瑟音,识《关雎》乱,诗学专门儘不妨。百年后,尚庶几 申 白 ,不数 韦 康 。”
词语解释:韦素  拼音:wéi sù
(1).韦,系竹简的皮绳;素,绢帛,古代用来书写。后因以“韦素”指书册、典籍。 隋 许善心 《神雀颂》:“节节奇音,行行瑞跡……永缉韦素,方流管絃。”
(2).韦布素衣。指家世清寒。 元 揭傒斯 《靖州广德书院记》:“今 栗氏 以穷邦韦素之士,奋然鼓舞,俄以 韩 、 柳 、 文 、 魏 之责自任,亦可谓难也已!”
词语解释:韦脂  拼音:wéi zhī
《楚辞·卜居》:“寧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王逸 注:“柔弱曲也。” 朱熹 集注:“脂,肥泽。韦,柔软也。”后以“韦脂”比喻为人圆滑。 清 林则徐 《谕洋商责令外商呈缴烟土稿》:“必须严气正性,晓以利害,不许仍作韦脂之态,再説央恳之词。”
词语解释:韦弁  拼音:wéi biàn
古代礼冠之一。天子诸侯大夫兵事服饰。用熟皮制成,浅朱色,制如皮弁。《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 郑玄 注:“韦弁,以韎韦为弁。” 贾公彦 疏:“韎是旧染谓赤色也,以赤色韦为弁。” 孙诒让 正义引 任大椿 曰:“韦弁为天子诸侯大夫兵事之服。戎服用韦者,以韦革同类,服以临军,取其坚也。《晋志》韦弁制似皮弁,顶上尖,韎草染之,色如浅絳。然则形状似皮弁矣。”《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晋书·舆服志》:“韦弁,制似皮弁,顶上尖,韎草染之,色如浅絳。”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韦弁皮弁》:“惟其去毛而熟治,故可以茅蒐染之,製以为弁,曰韦弁,此弁名韦之取义也。”
词语解释:韦箧  拼音:wéi qiè
皮箱。 元 戴表元 《赠赵子实》诗:“幅中大带长襦袍,韦篋锦囊鲜綵毫。”
词语解释:韦絮  拼音:wéi xù
裹著在车轮外缘的皮革和丝绵。《汉书·霍光传》:“﹝太夫人 显 ﹞广治第室,作乘舆輦,加画绣絪冯,黄金涂,韦絮荐轮。”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御輦以韦缘轮,著之以絮。” 宋 梅尧臣 《冯子都》诗:“黄金画车屋,韦絮缘车轮。”
词语解释:韦氏学  拼音:wéi shì xué
汉 韦贤 父子传授的《鲁诗》学派,世称“韦氏学”。《汉书·儒林传·申公》:“ 韦贤 治《诗》,事 大江公 及 许生 ,又治《礼》,至丞相。传子 玄成 ,以 淮阳 中尉论 石渠 ,后亦至丞相。 玄成 及兄子 赏 以《诗》授 哀帝 ……由是《鲁诗》有 韦氏 学。”
词语解释:韦衣  拼音:wéi yī
皮制的上衣。古时多为山野之民所服。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林既 衣韦衣而朝 齐景公 。 齐景公 曰:‘此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后汉书·东夷传·三韩》:“﹝ 州胡国 ﹞其人短小,髠头,衣韦衣,有上无下。” 北周 庾信 《武丁迎傅说赞》:“躬劳版筑,有弊韦衣。贤臣入梦,天赐无违。”
词语解释:韦裤  拼音:wéi kù
见“ 韦絝 ”。
词语解释:韦绔
亦作“韦裤”。 皮套裤。《后汉书·祭遵传》:“ 遵 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輒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絝,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挽车者皆衣韦袴。”
词语解释:韦缟  拼音:wéi gǎo
韦带缟素。借指贫寒之士。 宋 陈傅良 《止斋曲廊初成》诗:“著书仅《玄》《易》,过客多韦縞。”
词语解释:韦陀  拼音:wéi tuó
(1).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古 印度 婆罗门所传经典名。参见“ 吠陀 ”。
(2).Vedda的音译。通译 维达 , 斯里兰卡 的一种原始民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3).同“ 韦驮 ”。 艾芜 《荣归》:“兵士们一回到庙里休息的时候,不是躲在殿后 韦陀 足下去赌钱,便是坐在太阳晒着的石阶上捉虱子。”
词语解释:吠陀  拼音:fèi tuó
[梵Veda]意为“知识”。古 印度 婆罗门教的早期文献,包括《黎俱》《夜柔》《娑摩》《阿闼婆》四部本集及《森林书》《奥义书》《法经》等。“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 印度 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三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曰术,谓异能、伎数、禁咒、医方。”
词语解释:韦金  拼音:wéi jīn
汉 丞相 韦贤 , 地节 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其少子 玄成 ,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 邹 鲁 谚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见《汉书·韦贤传》。后因以“韦金”为称扬 韦 姓族人之典。 唐 郑愔 《同韦舍人早朝》诗:“闻有题新翰,依然想旧林。同声惭 卞 玉,谬此托 韦 金。”
词语解释:韦护  拼音:wéi hù
即 韦驮 。佛教以 韦驮 为护法天神,故称。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四:“擎拳 韦护 ,拦不住泥塑金刚;吐舌 哼 哈 ,喝不定木雕 弥勒 。”参见“ 韦驮 ”。
词语解释:韦驮  拼音:wéi tuó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 增长天王 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 唐 道宣 载其事,谓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 韦驮 急追取还,以授 道宣 。后佛教因以 韦驮 为护法神,亦称护法 韦驮 ,并置其像佛寺中,著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 弥勒佛 之后,正对 释迦牟尼佛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护法神曰:‘走,走!如不走,交你认得三洲感应护法 韦驮尊天 手中宝杵!’”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 韦驮 、伽蓝之属。”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才进得古刹迴廊,参了 韦驮 ,謁了金刚。”参阅《金光明经·鬼神品》
词语解释:韦丹碑  拼音:wéi dān bēi
韦丹 ,字 文明 。 唐 京兆 万年 人,为 江西 观察使,政事卓然,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元和 时称治民第一。 宣宗 时,乃诏观察使 纥干臮 上 丹 功状,命刻功于碑。见《新唐书·循吏传·韦丹》。后因以“韦丹碑”为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典故。 清 王士禛 《题施愚山〈卖船诗〉后》诗:“他年 韦丹 碑,会见留江皋。”
词语解释:韦人  拼音:wéi rén
古代专治皮革的工匠。 汉 陈琳 《武军赋》:“函师振椎,韦人制缝。”
词语解释:韦柔  拼音:wéi róu
柔顺,温厚。《新唐书·关播传》:“帝求宰相, 卢杞 雅知 播 韦柔可制,因从容言 播 材任宰相,其儒厚可镇浮动。”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克终养生送死之情,允备贞洁韦柔之德。”
词语解释:韦布交  拼音:wéi bù jiāo
犹言布衣之交。指不计势位,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明史·襄王瞻墡传》:“士大夫过 襄 者,皆为韦布交。”
词语解释:韦柳  拼音:wéi liǔ
唐 代文学家 韦应物 、 柳宗元 的并称。 韦 柳 均系中 唐 诗人,诗格相近。 清 王士禛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之七:“风怀澄澹推 韦 柳 ,佳处多从五字求。”
词语解释:韦沓  拼音:wéi tà
即革鞜。皮鞋。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婢妾韦沓丝履。” 杨树达 要释:“《汉书·扬雄传》《长杨赋》云:‘革鞜不穿。’注云:‘鞜,革履。’案:‘沓’与‘鞜’同。‘韦’‘革’义同。韦沓,即革鞜也。” 王利器 校注引 王佩诤 曰:“案《广雅》:‘蹋,履也。’蹋俗作踏,再简之则为沓矣,则韦沓犹言皮鞵(鞋)…… 居延 汉 简有韦沓,是 汉 时边防军事中多用之。”
词语解释:韦毂  拼音:wéi gū
用皮革包裹的车轮。施于御辇,取其行驶安稳。古代用以征聘贤才。 南朝 梁 沉约 《荐刘粲表》:“輶轩韦轂,交軫於遐路。”
词语解释:韦弱  拼音:wéi ruò
柔弱。 清 唐甄 《潜书·辨儒》:“若今之为学,将使刚者韦弱,通者圜拘,忠信者胶固,篤厚者痹滞,简直者丝棼。”
词语解释:韦当  拼音:wéi dāng
古代行乡射礼时,置于福上用以插箭的皮袋。以红色熟皮制成。《仪礼·乡射礼》:“楅长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龙首,其中虵交,韦当。” 郑玄 注:“交者,象君子取矢於楅上也。直心背之衣曰当,以丹韦为之。” 胡培翚 正义引 郝氏 曰:“韦,皮也;当,中也,与襠通。中衣袴曰襠。两腹如半圜,交处脊起如衣襠,抚矢乘之,则分委两腹,以韦鞔之,如襠衣也。”
词语解释:韦笥  拼音:wéi sì
皮箱。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孤不好鲜饰严具,所用杂新皮韦笥,以黄韦缘中。”
词语解释:韦革  拼音:wéi gé
熟皮革。《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家马为挏马”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主乳马,以韦革为夹兜,受数斗,盛马乳。挏取其上肥,因名曰挏马。”
词语解释:韦绔
亦作“韦裤”。 皮套裤。《后汉书·祭遵传》:“ 遵 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輒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絝,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挽车者皆衣韦袴。”
词语解释:韦褐  拼音:wéi hè
韦带褐衣。借指贫贱之人。《世说新语·德行》“ 李元礼 尝叹 荀淑 、 钟皓 ” 刘孝标 注引《先贤行状》:“ 荀淑 字 季和 , 潁川 潁阴 人也。所拔韦褐芻牧之中,执案刀笔之吏,皆为英彦。”
词语解释:韦裳  拼音:wéi cháng
皮制的下裙。旧时牧人或卑贱者之服。《急就篇》卷二“裳韦不借为牧人” 唐 颜师古 注:“言著韦裳及不借者,卑贱之服,便易於事,宜以牧牛羊也。”
词语解释:韦鞲  拼音:wéi gōu
皮制的臂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亦借指游牧民族。《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韝毳幙,以御风雨。” 张铣 注:“韦,皮也;韝,衣袖也……戎夷之服也。” 隋 史祥 《答东宫启》:“毳幕韦韝之乡,俄闻九奏。”《隋书·源雄传》:“嘉谋絶外境之虞,挺剑息韦韝之望。”《北史·突厥传》:“ 呼韩 顿顙至, 屠耆 接踵来,索辫擎羶肉,韦韝献酒盃。”
词语解释:韦舄  拼音:wéi tuō
古代一种木底的皮靴。《宋书·礼志五》:“主簿祭酒,中单韦舃并备,令史以下,唯著玄衣。”
词语解释:韦驮  拼音:wéi tuó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 增长天王 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 唐 道宣 载其事,谓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 韦驮 急追取还,以授 道宣 。后佛教因以 韦驮 为护法神,亦称护法 韦驮 ,并置其像佛寺中,著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 弥勒佛 之后,正对 释迦牟尼佛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护法神曰:‘走,走!如不走,交你认得三洲感应护法 韦驮尊天 手中宝杵!’”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 韦驮 、伽蓝之属。”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才进得古刹迴廊,参了 韦驮 ,謁了金刚。”参阅《金光明经·鬼神品》
词语解释:韦驮天  拼音:wéi tuó tiān
见“ 韦驮 ”。
词语解释:韦驮  拼音:wéi tuó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 增长天王 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 唐 道宣 载其事,谓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 韦驮 急追取还,以授 道宣 。后佛教因以 韦驮 为护法神,亦称护法 韦驮 ,并置其像佛寺中,著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 弥勒佛 之后,正对 释迦牟尼佛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护法神曰:‘走,走!如不走,交你认得三洲感应护法 韦驮尊天 手中宝杵!’”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 韦驮 、伽蓝之属。”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才进得古刹迴廊,参了 韦驮 ,謁了金刚。”参阅《金光明经·鬼神品》
词语解释: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絶。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序》:“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絶,而为之传。” 颜师古 注:“编,所以联次简也。言爱玩之甚,故编简之韦为之三絶也。”后遂以“韦编三絶”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之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絶,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 卭笮 十餘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絶,赋诗纵酒,以乐当年。” 元 耶律楚材 《过天德和王辅之》之四:“韦编三絶耽 羲 《易》,萧散风神真隐人。”
词语解释:韦藩  拼音:wéi fān
皮制的车篷。古代无爵禄者所用。《国语·晋语八》:“夫 絳 之富商,韦藩木楗以过於朝,唯其功庸少也。” 韦昭 注:“韦藩,蔽前后。木楗,木檐也。言无功庸,虽富不得服尊服过于朝。”
词语解释:韦袍  拼音:wéi páo
皮袍,皮衣。《晋书·刘弘传》:“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 弘 愍之,乃讁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
词语解释:韦苏州之淡雅
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曾任苏州刺史,故称。他的诗,风格恬淡自然
词语解释:韦驮尊天
印度婆罗门所侍奉的天神
词语解释:韦鞴  拼音:wéi bèi
皮制的臂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亦借指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