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末字词组
朝韠缊韠艾韠朱韠爵韠   

词语解释:朝韠  拼音:cháo bì
犹朝服。 宋 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诗:“吾儕宜慙羞,空自预朝韠。欲归无田园,彊住枉岁日。”
词语解释:缊韠  拼音:wēn bì
古代朝服所用浅赤色蔽膝。泛指官服。 宋 梅尧臣 《和淮阳燕秀才》:“乃信读书荣,况即服緼韠。”参见“ 緼韍 ”。
词语解释:缊韨  拼音:wēn fú
古代祭服上的浅赤色蔽膝。《礼记·玉藻》:“一命緼韍幽衡。” 郑玄 注:“韍之言亦蔽也。緼,赤黄之间色,所谓韎也。” 孔颖达 疏:“他服称韠,祭服称韍……以蒨染之,其色浅赤。”
词语解释:艾韠  拼音:ài bì
亦作“ 艾毕 ”。 上古象刑之一。谓割去罪人之韠以代替宫刑。韠,古代官服上的蔽膝。艾,通“ 刈 ”。《荀子·正论》:“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 杨倞 注:“毕与韠同,紱也,所以蔽前。” 王先谦 集解引 刘台拱 曰:“共当作宫……宫罪以艾毕代之。”《太平御览》卷六四五引《慎子》:“ 有虞 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韠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 南朝 梁 任昉 《为梁公请刊改律令表》:“臣闻淳源既远,天讨是因,画衣象服,以致刑厝,草缨艾韠,民不能犯。”
词语解释:朱韠  拼音:zhū bì
朝服的红色蔽膝。 晋 郭璞 《元皇帝哀策文》:“呜呼我皇,逢天之戚。呜呼哀哉!眇然升遐,即安玄室。煌煌火龙,赫赫朱韠。”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爵弁服亦衣与冠同色》:“天子诸侯,朱裳朱韠。”
词语解释:爵韠  拼音:jué bì
古代士朝服的蔽膝。因用爵韦制成,故名。《仪礼·士冠礼》:“緇带爵韠。” 郑玄 注:“士皆爵韦为韠。” 孔颖达 疏:“爵,韠之韦色也……爵亦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