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首字词组
鞶带鞶帨鞶组鞶章鞶绣   
鞶囊鞶缨鞶厉鞶裂鞶鉴   

词语解释:鞶带  拼音:pán dài
皮制的大带,为古代官员的服饰。《易·讼》:“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孔颖达 疏:“鞶带,谓大带也。”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鞶带翩纷,珍裘阿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幅巾鞶带不掛身,头脂足垢何曾洗。”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忽然筵席撤,何异鞶带褫。”
词语解释:鞶囊  拼音:pán náng
(1).革制的囊。古人用以盛手巾细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王崩于 洛阳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被服轻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 李文定公 ﹞在 陕 西,籍诸州兵数为小册,尝置鞶囊中以自随。”
(2).革制的囊。古代职官用以盛印绶。 北魏 后,以其不同绣饰表示官阶。 汉 班固 《与窦宪笺》:“ 固 于 张掖县 受赐所服物虎头绣鞶囊一双。”《宋书·礼志五》:“鞶,古制也。 汉 代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綬囊,然则以此囊盛綬也。”《隋书·礼仪志六》:“鞶囊,二品已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綵缕,七、八、九品綵缕,兽爪鞶。官无印綬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山人佩剑冠远游,腰间鞶囊垂虎头。”
词语解释:鞶帨  拼音:pán shuì
(1).腰带和佩巾。 汉 扬雄 《法言·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恶在《老》《老》也。” 李轨 注:“鞶,大带;帨,佩巾也。衣有华藻文绣,书有经传训解也。文绣之衣,分明易察;训解之书,灼然易晓。”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盖皆先生旧日塞上噢咻诸健士,或有为先生持鞶帨者。”
(2).古代妇女用的小囊和毛巾。 唐 韩愈 《吊武侍御所画佛文》:“御史 武君 当年丧其配,歛其遗服櫛珥鞶帨于篋。月旦、十五日,则一出而陈之。” 清 龚自珍 《阙里孙孺人墓志铭》:“若夫才艺之美,能刻繆篆施金石,以及鞶帨黹紩之事,丝竹音律之具,靡不通妙焉。”
(3).比喻雕饰华丽的辞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清 龚自珍 《写神思铭》:“谓怀古也,曾不朕乎诗书;谓感物也,岂能役乎鞶帨。”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居然流览关河胜,岂是寻常鞶帨词,柳絮因风诗句好,定知传诵徧 滇池 。”
词语解释:鞶缨  拼音:pán yīng
古代天子诸侯或显贵者挽马的带饰。 唐 元稹 《送侍御之岭南二十韵》:“鞶缨驄赳赳,緌珮绣縿縿。” 清 黄宗羲 《迁祠记》:“顷一贩夫,以千金修学,窜入乡贤,或为鞶缨之惜。”
词语解释:鞶组  拼音:pán zǔ
精美的带子。 唐 姚崇 《执镜诫》:“秦楼明镜,鉴有餘暉。色自凝晓,光能洞微。饰以鞶组,匣以珠璣。”
词语解释:鞶厉  拼音:pán lì
束腰的革带及其下垂部分。后亦泛指束腰的大带。语本《左传·桓公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杜预 注:“鞶,绅带也;一名大带。厉,大带之垂者。” 汉 张衡 《东京赋》:“火龙黼黻,藻繂鞶厉。” 晋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轻剑拂鞶厉,长缨丽且鲜。”一说鞶为小囊,裂帛为之饰。厉、裂,古通,义同。参见“ 鞶裂 ”。
词语解释:鞶裂  拼音:pán liè
鞶囊的边饰。《礼记·内则》“男鞶革,女鞶丝” 汉 郑玄 注:“鞶,小囊……有饰缘之,则是鞶裂与?” 孔颖达 疏:“言男女鞶囊之外,更有繒帛之物饰而缘之,则是《春秋·桓二年》所称鞶裂者与……按传作鞶厉。 郑 此注云:鞶裂、厉裂义同也,祇谓鞶囊裂帛为之饰。”
词语解释:鞶章  拼音:pán zhāng
繁缛华丽的辞章。 唐 陈子昂 《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誾誾君子,好斯文兮。縟藻鞶章,潜卿云兮。”
词语解释:鞶裂  拼音:pán liè
鞶囊的边饰。《礼记·内则》“男鞶革,女鞶丝” 汉 郑玄 注:“鞶,小囊……有饰缘之,则是鞶裂与?” 孔颖达 疏:“言男女鞶囊之外,更有繒帛之物饰而缘之,则是《春秋·桓二年》所称鞶裂者与……按传作鞶厉。 郑 此注云:鞶裂、厉裂义同也,祇谓鞶囊裂帛为之饰。”
词语解释:鞶绣  拼音:pán xiù
汉 扬雄 《法言·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后以“鞶绣”形容事物绚丽、华美。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鞶绣 成 景 ,粉繢 顓 轩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摛藻期之鞶绣,发议必在芬香。”
词语解释:鞶鉴  拼音:pán jiàn
(1).古代用铜镜作装饰的革带。《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郑伯 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鑑予之。” 杜预 注:“鞶,带而以镜为饰也,今西方 羌胡 犹然。古之遗服。”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幽怪一·汉宫老婢》:“佩以琼琚,带以鞶鑑。”
(2).引申为明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及 崔 胡 补缀,总称《百官》,指事配位,鞶鑑可徵。” 詹鍈 义证:“ 范 注:‘鞶鑑有徵,犹言明而有徵。’‘鞶带’,束衣的革带。《斟詮》:‘古亦书箴词於其上,以为鑑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