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炉鞴 拼音:lú bèi
亦作“ 炉韛 ”。火炉鼓风的皮囊。亦借指熔炉。 宋 苏轼 《和犹子迟赠孙志举》:“轩裳大炉韛,陶冶一世人。” 元 吴莱 《张氏大乐玄机赋论后题》:“乐工冶卒且深猒其炉鞴鼓铸之劳。”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冲盪又非能自主,有大化之炉鞴鼓之。” 清 赵翼 《石女歌》:“化工炉鞴谁能识,一样胚胎摶活脱。”
鑪鞴:1.火炉鼓风的皮囊。亦借指熔炉。 唐 施肩吾 《早春游曲江》诗:“ 羲和 若拟动鑪鞴,先铸 曲江 千树红。” 宋 叶适 《送胡衍道》诗:“众金鑪鞴合,一匠杗桷分。” 清 冯桂芬 《忆樊居制艺序》:“气以举之,神以行之,鑪鞴以鍊之,笙鏞以韵之。”
(2).谓冶炼;铸造。 明 唐顺之 《古镜歌》:“埋没土中几何年,大块为工再鑪鞴。” 清 冯桂芬 《吴县学礼器记》:“百材既集,聚众工於一室而课之。斵者、削者、鑪鞴者、绘画者、刮摩摶埴者,左右指挥,按图求合。”词语解释:臂鞴 拼音:bì bèi
1.亦作"臂鞲"。
2.臂衣,古人用以套于臂上者。词语解释:鼓鞴 拼音:gǔ bèi
见“ 鼓韛 ”。
词语解释:鼓韛 拼音:gǔ bài
亦作“ 鼓鞴 ”。
(1).鼓动皮风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其法为炉灶,使人隔墙鼓韛,盖不欲人覘其启闭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净居岩蛟》:“夜且半,起明灯,闻声出龕下,如鼓韛然。”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钟》:“其炉垫於土墩之上,各炉一齐鼓鞴溶化。”
(2).皮的鼓风囊。《朱子语类》卷七四:“要之天形如一箇鼓鞴,天便是那鼓鞴外面皮壳子,中间包得许多气,开闔消长,所以説‘乾一而实’。”词语解释:鞍鞴 拼音:ān bèi
马鞍和车马上的饰物。《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子春 ﹞就去买了一匹骏马,一付鞍鞴,又做几件时新衣服。”词语解释:鞲鞴 拼音:gōu bèi
即活塞。在蒸汽机车上称“鞲鞴”。词语解释:鹅鞴 拼音:é bèi
用鹅毛制成的车絥。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至三年秋,﹝紫荆﹞枯根上生一菌,大如斗,下布五足,顶黄白两晕,缘垂裙如鹅鞴,高尺餘。”词语解释:金鞴 拼音:jīn bèi
1.亦作"金鞲"。
2.华美的臂套。词语解释:射鞴 拼音:shè bèi
1.亦作"射鞲"。
2.射箭用的皮制臂套。词语解释:帣鞴 拼音:juǎn bèi
卷束衣袖并加臂套。词语解释:鹰鞴 拼音:yīng bèi
1.亦作"鹰鞲"。
2.豢鹰者所用的皮臂套。打猎时用以保护手臂,停立猎鹰。词语解释:巾鞴 拼音:jīn bèi
1.巾褠。头巾和单衣,为古代士人之盛服。
2.借指士人。
3.见"巾鞲"。词语解释:脱鞴 拼音:tuō bèi
1.亦作"脱鞲"。
2.本谓鹰脱离臂衣。多喻不受拘束。词语解释:韦鞴 拼音:wéi bèi
皮制的臂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亦借指游牧民族。词语解释:绛鞴 拼音:jiàng bèi
1.绛红色臂套。词语解释:一马难将两鞍鞴 拼音:yī mǎ nán jiāng liǎng ān bèi
同“ 一马不被两鞍 ”。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