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末字词组
櫜鞬兜鞬踢鞬弓鞬磨兜鞬   

词语解释:櫜鞬  拼音:gāo jiān
藏箭和弓的器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 。 晋 楚 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杨伯峻 注:“櫜,音高,盛箭矢之器,鞬,音犍,盛弓之物。” 唐 康骈 《剧谈录·裴度》:“ 乐和 李僕射 方为 华州 刺史,戎服櫜鞬迎於道左。” 清 王士正 《秦中凯歌》之四:“大将櫜鞬迎道左,万人鼓吹入 平凉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献忠 走进屋去,按照谒见长官的隆重礼仪的规定,换上全副盔甲,背上櫜鞬,挂上宝刀,气宇轩昂地大踏步走了出来。”
词语解释:兜鞬  拼音:dōu jiān
头盔和皮革制的弓箭袋,也泛指武器装备。 宋 陆游 《考古》诗:“偷生迫鐘漏,战死媿兜鞬。”
词语解释:踢鞬  拼音:tī jiān
踢毽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踢鞬》:“京师杂伎,千态万状,以踢鞬为最。三四人同踢,高下远近,旋转承接,不差銖黍。其中套数家门,凡百十种。”
词语解释:弓鞬  拼音:gōng jiān
盛弓箭的器具。《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坐射室,骑吏持戟夹陛列立,骑士从者带弓鞬罗后。”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象弭鱼服》:“鱼兽似猪, 东海 有之,一名鱼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青,今以为弓鞬步叉者也。”
词语解释:磨兜鞬  拼音:mó dōu jiān
见“ 磨兜坚 ”。
词语解释:磨兜坚  拼音:mó dōu jiān
亦作“ 磨兜鞬 ”。 诫人慎言的意思。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 唐 刘洎 少时,尝遇异人谓之曰:‘君当佐太平,须谨磨兜坚之戒。’ 穀城 国门外有石人,刻其腹曰:‘磨兜坚,慎勿言。’故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磨兜鞬》:“ 襄州 穀城县 城门外道傍石人,缺剥腹上有字云:‘磨兜鞬,慎勿言。’是亦金人之流也。” 清 朱经 《寡言》诗:“缅怀磨兜坚,守口心怦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