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刀鞘 拼音:dāo qiào
亦作“ 刀削 ”。 刀的套子。 唐 卢照邻 《刘生》诗:“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红楼梦》第一一二回:“走出院门一看,有一个软梯靠墙立着,地下还有一把刀鞘。” 扎拉嘎胡 《小白马的故事》:“说着他从刀鞘里拽出锋利闪光的刀子。”词语解释:皮鞘 拼音:pí qiào
皮制的刀剑套。《续小五义》第一回:“又有背后背着这一口刀,连皮鞘带刀尖,正把腰脊骨护住。”词语解释:腱鞘 拼音:jiàn qiào
包着长肌腱的管状纤维组织,手和足部最多,有约束肌腱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词语解释:饷鞘 拼音:xiǎng qiào
旧时地方政府装盛送缴中央政府的税收银两所用的木筒。遂以指缴纳的税款。《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四五·驿费二》:“又奏定,各省驛递运送餉鞘等项,额夫不敷,雇觅民夫,以百里为一站,每名每站给银一钱。”《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六○·疆护》:“嗣后凡解送餉鞘,如係经由大道,知会地方官弁护送。”词语解释:赶鞘 拼音:gǎn qiào
谓解送银饷。鞘,古时用来贮藏银宝以便转运的木筒。《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那些赶鞘的骡夫一齐叫道:‘不好了!前面有贼!’”词语解释:鱼鞘 拼音:yú qiào
鱼皮所制的刀剑鞘。 宋 方夔 《过棠山徐坟》诗:“桐尾隐宝匣,龙文掩鱼鞘。”词语解释:铎鞘 拼音:duó qiào
亦作“ 鐸韒 ”。 唐 代 南诏 兵器名。一种锋利的刀。《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鐸鞘者,状如残刃,有孔傍达,出 丽水 ,饰以金,所击无不洞,夷人尤寳,月以血祭之。”《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异牟寻 金甲,蒙虎皮,执双鐸韒。” 清 曹树翘 《滇南杂志》:“按鐸鞘,状如残月,有孔旁达。”词语解释:银鞘 拼音:yín qiào
(1).银饰的刀鞘。
(2).古时一种解饷银用的盛放物。《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只听得门外骡铃乱响,来了一起银鞘……那解官督率着脚夫将银鞘搬入店内。” 张慧剑 校注:“从前解餉银用的东西。剖木挖心,将银子装在里面封好,外面注明号数,可以按件称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 江 浙 银鞘,接踵报至。”词语解释:没下鞘 拼音:méi xià qiào
见“ 没下梢 ”。
词语解释:没下梢 拼音:méi xià shāo
亦作“没下鞘”。亦作“没下稍”。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逆 亮 ( 完颜亮 )末年……又为短鞭,仅存其半,谓之没下鞘。其后渝盟犯顺,果为其下所戕,死于 江 上。”后用以比喻没有好收场。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四折:“今日箇会兵机的 襄子 夸英勇,显的没下梢的将军落空。”《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你须慢慢偎他,不可造次。万一逼得他紧,做出些没下稍勾当,悔之何及!”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十章:“破住不理睬我好了,这样没下梢,光吃苦的爱情,我不干了!”词语解释:沙鱼鞘 拼音:shā yú qiào
用鲨鱼皮制成的刀剑套。 元 施惠 《一枝花·咏剑》套曲:“香檀杷虎口双吞玉,沙鱼鞘龙鳞密砌珠。”词语解释:秋鞘 拼音:qiū qiào
拴在马股后的细皮条。 唐 韩偓 《从猎》诗之二:“小鐙狭鞦鞘,鞍轻妓细腰。”词语解释:翅鞘 拼音:chì qiào
即鞘翅。某些昆虫的前翅。词语解释:叶鞘 拼音:yè qiào
稻、麦、稗草等叶子裹在茎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