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首字词组
鞅掌鞅鞅鞅牛鞅缰鞅鞈鞅轭  
鞅斯鞅绊鞅仪韦斯鞅勒鞅鞅不乐鞅郁  

词语解释:鞅掌  拼音:yāng zhǎng
(1).谓职事纷扰烦忙。《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毛 传:“鞅掌,失容也。” 郑玄 笺:“鞅犹何也,掌谓捧之也。负何捧持以趋走,言促遽也。” 孔颖达 疏:“传以鞅掌为烦劳之状,故云失容。言事烦鞅掌然,不暇为容仪也,今俗语以职烦为鞅掌,其言出於此传也。故 郑 以鞅掌为事烦之实,故言鞅犹荷也。”《旧唐书·王播传》:“ 播 长於吏术,虽案牘鞅掌,剖析如流,黠吏詆欺,无不彰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拒间》:“贤劳鞅掌,怕不做鸟尽弓藏。”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大约国事鞅掌,外出之时居多,所以一时恐不易见。”
(2).指勤劳的人。《庄子·庚桑楚》:“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 王先谦 集解:“鞅掌,劳苦奔走之人。”
(3).众多。《庄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注。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成玄英 疏:“鞅掌,众多也。”
词语解释:鞅斯  拼音:yāng sī
战国 时 商鞅 和 李斯 的并称。《文选·班固〈答宾戏〉》:“若夫 鞅 斯 之伦,衰 周 之凶人,既闻命矣。” 李周翰 注:“ 鞅 斯 ,谓 商鞅 、 李斯 也。”
词语解释:鞅鞅  拼音:yāng yāng
因不平或不满而郁郁不乐。鞅,通“ 怏 ”。《史记·秦始皇本记》:“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汉书·高帝纪下》:“北面为臣,心常鞅鞅。” 颜师古 注:“鞅鞅,不满足也。”《史记·高祖本纪》作“怏怏”。《新唐书·文艺传上·骆宾王》:“下除 临海 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 清 钱谦益 《邹孟阳六十序》:“於是乎得则慄慄,失则鞅鞅。”
词语解释:鞅绊  拼音:yāng bàn
拘系马腹和马脚的绳带。比喻羁绊、束缚。 章炳麟 《再与刘光汉书》:“君虽絓离鞅绊,素非愚闇,内奉慈母,亦闻史家成败之论。”
词语解释:鞅牛  拼音:yàng niú
套了驾具的牛。 唐 张祜 《容儿钵头》诗:“争走金车叱鞅牛,笑声唯是説千秋。”
词语解释:鞅仪韦斯  拼音:yāng yí wéi sī
战国 时 商鞅 、 张仪 、 吕不韦 和 李斯 的并称,四人皆为 秦 相。《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并吞六国,遂称乎 始皇 ,盛从 鞅 仪 韦 斯 之邪政,驰騖 起 翦 恬 賁 之用兵。” 吕向 注:“ 始皇 盛从 商鞅 、 张仪 、 吕不韦 、 李斯 之计以邪为政。”
词语解释:鞅缰  拼音:yāng jiāng
宋 时马上竞技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少年狎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用短繮促马头刺地而行,谓之鞅韁,呵喝驰骤,竞逞骏逸。”
词语解释:鞅勒  拼音:yāng lè
套马的皮带和勒马的缰绳。《晋书·愍怀太子传》:“爱埤车小马,令左右驰骑,断其鞅勒,使堕地为乐。”
词语解释:鞅鞈  拼音:yāng gé
以绣革制成的甲。
词语解释:鞅鞅不乐  拼音:yāng yāng bù lè
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鞅,通“ 怏 ”。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武真人》:“ 武真人 ,名 元照 , 会稽 萧山 民女也……年稍长,议以妻邑之富人,既受币, 照 鞅鞅不乐。”《金史·赤盏合喜传》:“既废,居 汴 中,常鞅鞅不乐。”
词语解释:鞅轭  拼音:yāng è
马驾具。比喻控制。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五:“夫焉得不感天之仁爱,阴使中外和会,救黄人将亡之种以脱独夫民贼之鞅軛乎?”
词语解释:鞅郁  拼音:yāng yù
犹抑郁。鞅,通“ 怏 ”。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其声也,则鞅鬱有意,摧萃不羣。超遥衡山,崎曲抱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