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锡入声 [详注1][详注2][详注3][汨罗江][xū][详注4][dí][详注5]


注1:吃 喫的简化字。“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吃”。汉字简化后“吃”写作“吃”
注2:幕 《正韵》莫狄切,音觅。《卢仝·思君吟》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幕幕。
注3:适 《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与嫡同。《诗·大雅》天位殷适。《注》殷适,殷之嫡嗣也。《礼·檀弓》扶适子,南面而立。又《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与敌同。《礼·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单传赞》始如处女,适人闭户。后如脱兔,适不敢距。又《集韵》他历切,音惕。适适然,惊貌。《庄子·秋水篇》适适然惊。
注4:踧 音狄。《說文》行平易也。《詩·小雅》踧踧周道。《傳》踧踧,平易也。
注5:吊 音的。《尔雅·释诂》吊,至也。《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诗·小雅》神之吊矣。裴渊《广州记》
末字词组
羁靮鞭靮执靮负靮鞿靮秋靮  

词语解释:羁靮  拼音:jī dí
(1).马络头和缰绳。泛指驭马之物。《礼记·檀弓下》:“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羈靮而从?” 陈澔 集解:“羈,所以络马;靮,所以鞚马。” 唐 韩愈 《画记》:“执羈靮立者二人。”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征夫解甲胄,疲马脱羈靮。” 明 张居正 《襄阳府科第题名记》:“虽絶材奔駟,亦必頫首屈就羈靮。”
(2).喻束缚。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闲心放羈靮,醉脚从欹倾。” 宋 沉辽 《张公洞下》诗:“手种青菁期可檡,未能脱去空羈靮。” 清 黄遵宪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辛苦低头就羈靮,功名借径寄诗书。”
词语解释:鞭靮  拼音:biān dí
鞭子和马缰绳。借指随从效力。《新唐书·封常清传》:“我慕公义,愿事鞭靮,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深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 何垠 注:“《檀弓》:执靮而从。”
词语解释:执靮  拼音:zhí dí
握马缰。借指骑马。 唐 韩偓 《病中闻复官》诗之一:“抽毫连夜侍 明光 ,执靮三年从省方。” 宋 王安石 《祭马龙图文》:“始逢君之执靮,屡顾我而回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傅尔丹 ﹞率 满洲 、緑营等五万兵讨之,诸 蒙古 藩臣皆执靮以从。”
词语解释:负靮  拼音:fù dí
手执马缰绳。引申为近侍。 南朝 梁武帝 《赠范云诏》:“虽勤非负靮,而旧同论讲。”
词语解释:鞿靮  拼音:jī dí
犹鞿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又如马脱鞿靮,自适於丰草长林,得纵其驰骋之能事,而罔所牵制也。”
词语解释:秋靮  拼音:qiū dí
指马缰绳。 清 赵翼 《行围即景·套驹》诗:“旁看两马困鞦靮,自以萧閒矜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