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靖节 拼音:jìng jié
见“ 靖节徵士 ”。
词语解释:靖节徵士
即 陶潜 。 东晋 大诗人。字 元亮 ,私谥 靖节徵士 。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询诸友好,宜諡曰 靖节徵士 。”亦称“ 靖节先生 ”。 唐 赵嘏 《赠桐乡丞》诗:“若教 靖节先生 见,不肯更吟《归去来》。”亦省作“ 靖节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 明 无名氏 《傍妆台·归隐》套曲:“功名未遂身先丧,总不如 靖节 归来 五柳庄 。”词语解释:靖康 拼音:jìng kāng
安康,安乐。 宋 曾巩 《襄州岳庙祈雨文》:“甽畮克谐於丰富,里閭皆保於靖康。”词语解释:靖国
安治国家词语解释:靖边
安定边境词语解释:靖长官 拼音:jìng zhǎng guān
传说为 唐 时学道成仙的人。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吴子似过秋水》词:“看君不了痴儿事,又似风流 靖长官 。” 邓广铭 笺注:“ 曾慥 《集仙传》:‘ 靖 不知何许人, 唐僖宗 时为 登封 令,既而弃官学道,遂仙去,隐其姓而以名显,故世谓之 靖长官 。’”词语解释:靖共 拼音:jìng gòng
见“ 靖恭 ”。
词语解释:靖恭 拼音:jìng gōng
亦作“ 靖共 ”。
(1).恭谨地奉守;静肃恭谨。《诗·小雅·小明》:“靖共尔位,正直是与。” 高亨 注:“靖,犹敬也。共,奉也。”《文选·班昭〈东征赋〉》:“修短之运,愚智同兮。靖恭委命,唯吉凶兮。” 刘良 注:“靖思恭敬。”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寅清重秩,自应夙夜靖共。”
(2).借指职位、职守。 宋 曾巩 《赠第八皇子制》:“皇第八子某,秀拔慧悟,天质异甚,不好戏豫,安於靖恭。”词语解释:靖恭 拼音:jìng gōng
亦作“ 靖共 ”。
(1).恭谨地奉守;静肃恭谨。《诗·小雅·小明》:“靖共尔位,正直是与。” 高亨 注:“靖,犹敬也。共,奉也。”《文选·班昭〈东征赋〉》:“修短之运,愚智同兮。靖恭委命,唯吉凶兮。” 刘良 注:“靖思恭敬。”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寅清重秩,自应夙夜靖共。”
(2).借指职位、职守。 宋 曾巩 《赠第八皇子制》:“皇第八子某,秀拔慧悟,天质异甚,不好戏豫,安於靖恭。”词语解释:靖献 拼音:jìng xiàn
谓臣下尽忠于君。语出《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且 居仁 作图,名虽为诗,意实不专主於诗;大约如制科以诗赋取士,不过借以为靖献之资焉耳。”词语解释:靖退 拼音:jìng tuì
恭谨谦让。 宋 曾巩 《祭宋龙图文》:“靖退之风,愈老而弥邵。方直之操,自信而不回。”词语解释:靖节琴 拼音:jìng jié qín
指无弦琴。典出《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不解音声,而畜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 宋 曾巩 《静化堂》诗:“客来但饮 平阳 酒,衙退常携 靖节 琴。”词语解释:靖端 拼音:jìng duān
使顺服听命。《国语·晋语八》:“子为正卿,若能靖端诸侯使服听命於 晋 , 晋国 其谁不为子从,何必 和 ?”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靖端肃有命,假檝越江潭。”词语解释:靖深 拼音:jìng shēn
静穆深沉。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同 ﹞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 退之 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厉靖深不及也。”词语解释:靖言 拼音:jìng yán
安静地。言,助词。《魏书·世宗宣武帝纪》:“贵游之胄,叹同子衿,靖言念之,有兼愧惭。”参见“ 静言 ”。
词语解释:静言 拼音:jìng yán
(1).安静地;仔细地。《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毛 传:“静,安也。” 余冠英 注:“静言,犹静然,就是仔细地。” 晋 陶潜 《荣木》诗:“静言孔念,中心悵而。” 宋太宗 《蜀盗平罪己诏》:“近者,盗兴畎亩,连陷州城……静言思之,非民之咎。”
(2).巧饰之言。《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 汉 王逸 注:“静言諓諓,而无信也。”
(3).平静地陈述。《鬼谷子·权篇》:“静言者反而于胜。” 陶弘景 注:“静言者,谓象清浄而陈言。” 唐 白居易 《喜杨六侍御同宿》诗:“岸幘静言明月夜,匡牀闲卧落花朝。”
(4).沉静地思考。《文选·陆机〈猛虎行〉》:“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李善 注引《毛诗》:“静言思之。” 宋 陈亮 《谢留丞相启》:“静言叨冒之多,知自吹嘘之力。”词语解释:靖郭君 拼音:jìng guō jūn
即 田婴 , 战国 时 齐 相。 齐威王 少子, 孟尝君 之父。一说乃 田氏 别子。《韩非子·说林下》:“ 靖郭君 将城 薛 ,客多以諫者。”亦称“ 靖郭氏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明之以 靖郭氏 之献十珥也,与 犀首 、 甘茂 之道穴闻也。”词语解释:靖乱 拼音:jìng luàn
平定变乱。《左传·僖公九年》:“君务靖乱,无勤于行。”《三国志·蜀志·张飞传》:“除残靖乱,未烛厥理。”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弔民,一匡靖乱。”词语解释:靖民 拼音:jìng mín
治理人民。《国语·周语下》:“自 后稷 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 文 始平之。”《国语·周语下》:“畎亩之人,或在社稷,由欲靖民也。” 韦昭 注:“靖,治也。”词语解释:靖冥 拼音:jìng míng
犹静暝。宁静幽深。靖,通“ 静 ”。《文选·扬雄〈羽猎赋〉》:“於是禽殫中衰,相与集於靖冥之馆,以临珍池。” 刘良 注:“靖冥,犹深闲也。”一说极高之貌。见《汉书·扬雄传上》 清 王先谦 补注。词语解释:靖氛 拼音:jìng fēn
平定妖氛。 李大钊 《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去国徒深 屈子 恨,靖氛空説 岳 家军。”词语解释:靖嘉 拼音:jìng jiā
美好,美善。 宋 曾巩 《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制》:“今方内靖嘉,百揆攸叙。”《诗·大雅·既醉》“籩豆静嘉” 清 马瑞辰 通释:“靖嘉犹言柔嘉,柔为善,静即靖之叚借,亦善也。”词语解释:靖青绥
安抚词语解释:靖遏 拼音:jìng è
安定。《北史·羊祉传》:“按 祉 歷官累朝,当官允称,委捍西南,边隅靖遏。”词语解释:靖人 拼音:jìng rén
古代传说中的短小人。《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小人国,名 靖人 。” 郝懿行 笺疏:“《説文》云:‘靖,细貌。’盖细小之义,故小人名靖人也。” 袁珂 校注:“靖人、僬侥、周饶、侏儒,并一声之转。”词语解释:靖室 拼音:jìng shì
(1).清静的房间。靖,通“ 静 ”。《晋书·文苑传·王沉》:“亲客阴参於靖室,疏宾徙倚於门侧。”
(2).道家修养静息的处所。靖,通“ 静 ”。《云笈七籤》卷五:“﹝ 昇真王先生 ﹞乃於洞西北岭上结靖室以居,研味玄秘。”《云笈七籤》卷四五:“若师在远处,入靖室,面向师所在方,至心再拜。”词语解释:靖气 拼音:jìng qì
静气。意气平和。《云笈七籤》卷八七:“直以世利无以干其胸怀,荣华无以褻其顾盻,将在子靖气洁精其贵存真而已矣。”词语解释:靖约 拼音:jìng yuē
清静简约。靖,通“ 静 ”。 明 唐顺之 《礼部郎中李君墓志铭》:“祠祭为清曹,经岁不知案牘,公之靖约,尤宜於其官。”词语解释:靖节徵士
即 陶潜 。 东晋 大诗人。字 元亮 ,私谥 靖节徵士 。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询诸友好,宜諡曰 靖节徵士 。”亦称“ 靖节先生 ”。 唐 赵嘏 《赠桐乡丞》诗:“若教 靖节先生 见,不肯更吟《归去来》。”亦省作“ 靖节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 明 无名氏 《傍妆台·归隐》套曲:“功名未遂身先丧,总不如 靖节 归来 五柳庄 。”词语解释:靖密 拼音:jìng mì
沉静缜密。《新唐书·韦处厚传》:“帝曰:‘ 韦处厚 、 路隋 数上疏,其言忠切,顾卿未知尔。’由是中外推其靖密。”词语解释:靖兵 拼音:jìng bīng
息兵,休战。《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靖兵,好以为事。” 杜预 注:“靖,息也。”词语解释:靖步 拼音:jìng bù
犹安步,徐步。缓缓步行。《文选·曹植〈七启〉》:“遗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 张铣 注:“靖,安。”词语解释:靖柝 拼音:jìng tuò
停止击柝。谓太平无事,不须警戒。《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玉关 靖柝,北门寝扃。” 吕延济 注:“靖柝,谓疆界无守备也。”词语解释:靖慎 拼音:jìng shèn
沉静谨慎。 宋 曾巩 《团练使驸马都尉制》:“夫恭俭靖慎,可以保令问而绥宠禄。”词语解释:靖节征士 拼音:jìng jié zhēng shì
即 陶潜 。 东晋 大诗人。字 元亮 ,私谥 靖节徵士 。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询诸友好,宜諡曰 靖节徵士 。”亦称“ 靖节先生 ”。 唐 赵嘏 《赠桐乡丞》诗:“若教 靖节先生 见,不肯更吟《归去来》。”亦省作“ 靖节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 明 无名氏 《傍妆台·归隐》套曲:“功名未遂身先丧,总不如 靖节 归来 五柳庄 。” 词语解释:靖匡 拼音:jìng kuāng
使安定和扶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上言 汉 帝曰:‘臣……不得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词语解释:靖节先生 拼音:jìng jié xiān shēng
见“ 靖节徵士 ”。
词语解释:靖节徵士
即 陶潜 。 东晋 大诗人。字 元亮 ,私谥 靖节徵士 。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询诸友好,宜諡曰 靖节徵士 。”亦称“ 靖节先生 ”。 唐 赵嘏 《赠桐乡丞》诗:“若教 靖节先生 见,不肯更吟《归去来》。”亦省作“ 靖节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 明 无名氏 《傍妆台·归隐》套曲:“功名未遂身先丧,总不如 靖节 归来 五柳庄 。”词语解释:靖绥 拼音:jìng suí
犹绥靖。安抚平定。 汉 蔡邕 《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章》:“通遵太和,靖绥六合。”《晋书·惠帝纪》:“远不能光济大业,靖绥四方。” 宋 曾巩 《军功制二》:“ 河 外之地,我之旧服, 羌 能靖绥,则以畀之。”词语解释:靖郭氏 拼音:jìng guō shì
见“ 靖郭君 ”。
词语解释:靖郭君 拼音:jìng guō jūn
即 田婴 , 战国 时 齐 相。 齐威王 少子, 孟尝君 之父。一说乃 田氏 别子。《韩非子·说林下》:“ 靖郭君 将城 薛 ,客多以諫者。”亦称“ 靖郭氏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明之以 靖郭氏 之献十珥也,与 犀首 、 甘茂 之道穴闻也。”词语解释:靖重 拼音:jìng zhòng
安详凝重。 宋 苏辙 《西掖告词·王存磨勘改朝散郎》:“文雅足以饰吏事,靖重足以镇国俗。”《宋史·富绍庭传》:“ 绍庭 字 德先 ,性靖重,能守家法。”词语解释:靖言庸回 拼音:jìng yán yōng huí
同“ 靖言庸违 ”。 汉 王符 《潜夫论·明暗》:“ 共 鯀 之徒,弗能塞也;靖言庸回,弗能惑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共 驩 四子,於 尧 皆葭莩姻婭也,靖言庸回,而 尧 亦不得不任用之。”词语解释:靖默 拼音:jìng mò
沉静自守,不汲汲于名利。靖,通“ 静 ”。《宋史·羊欣传》:“ 欣 少靖默,无竞於人。”《北齐书·文苑传·樊逊》:“人有讥其靖默不能趣时者。” 王闿运 《罗熙赞传》:“少而靖默,无竞於人。”词语解释:靖领 拼音:jìng lǐng
犹悲惨。 汉 扬雄 《蜀都赋》:“厥女作歌,是以其声呼吟靖领,激呦喝啾。”《骈雅·释训上》:“靖领,悲憯也。”词语解释:靖难 拼音:jìng nán
平定变乱。《后汉书·孔融传》:“ 融 负其高气,志在靖难。” 唐 陆贽 《论叙迁幸之由状》:“陛下急於靖难,累遣东征。”《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 永乐爷 从 北平 起兵靖难,迁於 燕都 ,是为 北京 。” 清 谭献 《明诗录序》:“靖难变起,士气摧伤,朝野之文,遽以衰息。”词语解释:靖谮庸回 拼音:jìng zèn yōng huí
同“ 靖言庸违 ”。 《左传·文公十八年》:“崇饰恶言,靖譖庸回。” 杜预 注:“靖,安也;庸,用也;回,邪也。”《三国志·吴志·陆抗传》:“靖譖庸回, 唐 书攸戒。” 宋 曾巩 《韩琦制》:“靖譖庸回,削灭无类。”词语解释:靖言庸违 拼音:jìng yán yōng wéi
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汉书·王尊传》:“今御史大夫奏 尊 ‘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詔书之意,靖言庸违,象龚滔天’。”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四状》:“此迺欺罔天听,靖言庸违,当伏 共 兠 之诛,以清 唐 虞 之治。”词语解释:靖志 拼音:jìng zhì
犹立志。《文选·张衡〈思玄赋〉》:“既防溢而靖志兮,迨我暇以翱翔。” 李善 注引《字林》:“靖,立也。”词语解释:靖寐 拼音:jìng mèi
安眠;安息。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违率土以靖寐,戢弥天乎一棺。”词语解释:靖晏 拼音:jìng yàn
平静安逸,太平无事。《宋书·王僧达传》:“幸属圣武,剋復大业,宇宙廓清,四表靖晏。”词语解释:靖享 拼音:jìng xiǎng
谓周密地考虑,以使称职。《汉书·韦玄成传》:“嗟我后人,命其靡常,靖享尔位,瞻仰靡荒。” 颜师古 注:“靖,谋也。享,当也。言天命无常,唯善是佑。谋当尔位,无荒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