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5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青青杀青回青发青遥青削青柳梢青放青
丹青柳青帝青葱青佛头青银青催青石青
踏青冬青拾青紫青秦青藏青田青万年青
眼青点青小青海青压青花青辞青静青
汗青正青还青摘青蓝青铜青领青乌青
看青一青卫青杨柳青染青抽青黑青管青
天青寒青年青竹叶青返青曾青卖青割青
灯青垂青竹青纡青白青鸦青菜青善丹青
空青樵青螺青护青海东青知青缥青绀青
长青麦青送青胶青蹈青鸭头青黛青雕青

词语解释:青青  拼音:qīng qīng
(1).形容颜色很青。《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鬱园中柳。”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桃李向秋彫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诗剧》:“天宇色青青,星星次第明。”
(2).借指杨柳。古人惜别多折杨柳相赠。 宋 贺铸 《减字木兰花》词:“ 西门 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
(3).浓黑貌。 南朝 宋 何长瑜 《嘲府僚诗》:“ 陆展 染白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 宋 辛弃疾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词:“青青头上髮,还作柳丝长。” 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髮。”
(4).形容年纪很轻。 鲁迅 《彷徨·祝福》:“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你年纪青青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
(5).形容久盛不衰。 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草木茂盛貌。《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青青。” 毛 传:“青青,茂盛貌。” 陆德明 释文:“青,子丁反,本或作‘菁’,音同。”《楚辞·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緑叶兮紫茎。” 洪兴祖 补注:“《诗》云:‘緑竹青青。’青青,茂盛也。音菁。”
词语解释:丹青  拼音:dān qīng
(1).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史记·李斯列传》:“ 江 南金锡不为用, 西蜀 丹青不为采。”《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堊。” 颜师古 注:“ 张揖 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瑋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唐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3).指画像;图画。 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臺阁。” 杨伦 笺注:“丹青,谓画像也。” 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涉江亲到 锦屏 上,却望城郭如丹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4).画工的代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唐 李白 《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无端士女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 华夷楼 上。”
(5).绘画,作画。《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 清 周亮工 《题许子韶郁李》:“ 子韶 服道有年,尝弃人间事,闭阁学仙,则丹青伎俩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 杨朔 《茶花赋》:“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6).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故以比喻始终不渝。《后汉书·公孙述传》:“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 晋 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7).指史籍。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五回:“不思名誉扬中外,不思勋业染丹青。”
(8).谓使增辉,生色。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圣后,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謨谋,尽 仲山 之夙夜。” 唐 杜牧 《代裴相公让平章事表》:“伏乞俯迴天鑑,更择时贤,必能丹青帝图,金玉王度。”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盖以师表外廷,丹青万务,天下之所想望,王者之所仰成。”
(9).丹墀、青琐的合称。见“ 丹青地 ”。
词语解释:丹青地  拼音:dān qīng dì
指朝廷庙堂。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 唐 杜甫 《石砚》诗:“致於丹青地,知汝随顾盼。” 仇兆鳌 注:“丹青地,谓丹墀青琐之间。” 杨伦 笺注:“言此砚致於 明光 禁中丹墀青琐之地,亦得蒙天子之盼睞也。”
词语解释:踏青  拼音:tà qīng
亦作“蹋青”。 清明节前后郊野游览的习俗。旧时并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唐 孟浩然 《大堤行》:“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高柳岂堪供过客,好花留待蹋青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我尝清明上塚,见游女蹋青。” 柔石 《二月》二二:“我们举行一次踏青的旅行也好。”
词语解释:眼青  拼音:yǎn qīng
(1).犹青眼。谓以正眼相看表示重视。 唐 王勃 《送白七序》:“同人者,少方见 阮籍 之眼青;知我者,希不学 冯唐 之首白。” 宋 苏轼 《陈季常见过》诗之一:“但得君眼青,不辞奴饭白。”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他那里呼 刘 讯 阮 不絶声,要故意在人前示眼青,全不怕招疑衅。”
(2).眼睛睁着。形容精神兴奋。 明 李贽 《三叛记》:“ 杨胖 平日好瞌睡,不知此夜何忽眼青,乃无上事,忻然而笑。”
词语解释:汗青  拼音:hàn qīng
(1).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宋 朱熹 《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 时亭 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参见“ 汗青头白 ”。
(2).借指史册。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 汉 子陵 , 晋 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词语解释:汗青头白  拼音:hàn qīng tóu bái
谓书成人老。语出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明 张居正 《纂修事宜疏》:“庶人有定守,事易考成,在各官可免汗青头白之讥,而臣等亦得以逭旷职素飱之咎矣。”
词语解释:看青  拼音:kàn qīng
守护未成熟的庄稼。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地主们开始破坏庄稼……武委会的人们,夜晚背上枪,到地里看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他们看见不远的田野中央,孤零零地有一所看青人的矮草房,别的什么也没有。”
词语解释:天青  拼音:tiān qīng
深黑而微红的颜色。
词语解释:灯青  拼音:dēng qīng
谓灯焰显出低暗的青蓝色。 唐 李贺 《伤心行》:“灯青兰膏歇,落照飞娥舞。” 王琦 汇解:“灯久膏将尽,则其燄低暗作青色。” 宋 梅尧臣 《新秋雨夜西斋文会》诗:“夜色际阴霾,灯青 谢客 斋。”
词语解释:空青  拼音:kōng qīng
(1).孔雀石的一种。又名杨梅青。产于 川 赣 等地。随铜矿生成,球形、中空,翠绿色。可作绘画颜料,亦可入药。《隋书·礼仪志五》:“其下施重层,以空青雕鏤为龙凤象。”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四·空青》﹝集解﹞引 汉 刘向 《别录》:“空青生 益州 山谷及 越巂山 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空。” 清 龚自珍 《送吴君序》:“怪鸟悲鸣,日暮冥冥,求所谓奇虬、巨鲸、大珠、空青,卒无有。”
(2).指青绿色。 清 刘大櫆 《缥碧轩记》:“右树以桐,左植以蕉,吾父兀坐其间,几席、衣袂,皆为空青、结緑之色。”
(3).指青色的天空。 唐 杜甫 《不离西阁》诗之二:“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元 杨维桢 《与客登望海楼作》诗:“嫋嫋秋风起 洞庭 ,银州宫闕渺空青。”
词语解释:长青  拼音:cháng qīng
(1).常黑。多形容鬓发。 唐 韩琮 《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鬢长青古无有。” 宋 王安石 《代白发答》诗:“从衰得白自天机,未怪长青与愿违。”
(2).常绿。喻永不衰败,永存。如:松柏长青、万古长青。
词语解释:杀青  拼音:shā qīng
(1).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太平御览》卷六○六引 汉 刘向 《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於火上炙乾之。”《后汉书·吴祐传》:“ 恢 欲杀青简以写经书。” 李贤 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復不蠧,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2).古人校书,初书于竹简上,改定后再书于绢帛。后因泛称缮成定本或校刻付印为“杀青”。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删次起实沉,杀青在建酉。”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 班 马 执简,既五经之罪人,而 晋 宋 杀青,又三史之不若。”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绪言:“既念欲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恐更閲数年,杀青无日。”一说,古人著书,初稿书于青竹皮上,取其易于改抹,改定后再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参阅 明 姚福 《青溪暇笔》
(3).古时造纸方法。参阅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
(4).绿茶加工初制的第一个工序。将鲜茶叶置锅中炒焙,便于揉捻。
词语解释:柳青  拼音:liǔ qīng
“ 娘 ”的歇后语。因曲牌有《柳青娘》,故云。指鸨母。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一折:“也难奈何俺那六臂 哪吒 般狠柳青。” 元 王仲元 《普天乐·春日多雨》曲:“柳青严,寃家槧,情传眼角,恨寄眉尖。”
词语解释:冬青  拼音:dōng qīng
(1).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边缘有浅锯齿,花小,白色,雌雄异株,核果椭圆形,红色。木材坚韧,种子和树皮可入药。 明 张宁 《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治蘠、薜荔、石菖蒲、冬青、木犀……不可胜纪。” 清 卓尔堪 《遗民诗序》:“或为 唐珏 谢翱 ,而夜哭西臺,涕洒冬青。”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过 佛山镇 ,见人家墙顶多列盆花,叶如冬青,花如牡丹,有大红、粉白、粉红三种,盖山茶花也。”按,女贞、柞木等,俗亦称冬青。
(2).犹言冬日呈青绿色。《文选·张衡〈东京赋〉》:“ 永安 离宫,脩竹冬青。” 薛综 注:“冬青,谓不彫落也。”
词语解释:点青
指在皮肤上刺字或刺各种图形,填以青色。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上都街肆恶少,率髠而肤札,备众物形状……今京兆 薛公 元赏 ,上三日,令里长潜捕,约三十餘人,悉杖杀,尸于市。市人有点青者,皆灸灭之。”
词语解释:正青  拼音:zhèng qīng
纯青。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人见有物正青,大如綖者,直下入水至蛇处,须臾,蛇浮出而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麦苗稻穗之杪,往往出火,色正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旬日犹苦腰痛,不悟其故,视之,有手迹,大如扇,色正青。”
词语解释:一青  拼音:yī qīng
犹纯青。《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唐 孔颖达 疏:“衿、领一物,色虽一青,而重言青青者,古人之復言也。”
词语解释:寒青  拼音:hán qīng
(1).指能给人以清凉感觉的苍翠色。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 翕韩国 献飞骸兽,状如鹿,青色,以寒青之色繫之。” 宋 徐铉 《北苑侍宴杂咏·松》:“细韵风中远,寒青雪后浓。”
(2).指天青色,并以指代天空。 孙毓棠 《山溪》诗:“学古老夕阳的智慧,把乱霞敛进寒青。”
(3).借指竹林。 宋 杨万里 《癸未上元后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尚忆同登万石亭,倚栏垂手望寒青。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饮竹不喜。”
词语解释:垂青  拼音:chuí qīng
谓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或见爱。古人称黑眼珠为青眼。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为甚么桃脸破红颜,柳眼垂青顾,认得俺东君是主。”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多蒙令爱垂青,已把终身相许。下官具有些须聘礼,求妈妈笑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三章:“今日来投 闯王 帐下,过蒙垂青,只恨才疏学浅,无以为报。”参见“ 青白眼 ”。
词语解释: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眼睛平视则见黑眼珠,上视则见白眼珠,此谓之“青白眼”。语出《世说新语·简傲》“ 嵇康 与 吕安 善” 刘孝标 注引《晋百官名》:“ 嵇喜 字 公穆 ,歷 扬州 刺史, 康 兄也。 阮籍 遭丧,往弔之。 籍 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 喜 往, 籍 不哭,见其白眼, 喜 不懌而退。 康 闻之,乃齎酒挟琴而造之,遂相与善。”后因以“青白眼”表示对人的尊敬和轻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山甫》:“ 山甫 , 咸通 中,累举进士不第。落魄有不羈才,鬚髯如戟,能为青白眼,生平憎俗子,尚豪侠。”参阅 明 周祈 《名义考·人部·青白眼》
词语解释:樵青  拼音:qiáo qīng
唐 颜真卿 《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 肃宗 尝锡奴婢各一, 玄真 配为夫妻,名夫曰 渔僮 ,妻曰 樵青 。”后因以指女婢。 宋 陆游 《幽居即事》诗:“炊烹付樵青,鉏灌赖阿对。” 元 乔吉 《满庭芳·渔父词》曲:“樵青拍手渔童笑,回首 金焦 。”
词语解释:麦青  拼音:mài qīng
方言。指麦苗。 陈登科 《活人塘》六:“ 刘根生 腿上的血,一点一点滴在麦青上,泥块上,结成冰,映成一路红线。”
词语解释:回青  拼音:huí qīng
(1).颜料名。石青中之最珍贵者。产于 云南 ,可作烧制瓷器原料。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明史·吕坤传》:“至 饶州 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须,徒累小民敲骨。”
(2).谓放牧至秋冬草枯时回圈。《清史稿·兵志十二》:“﹝ 天聪 ﹞二十六年,令八旗豢马,春夏驱赴 察哈尔 放牧,曰出青,秋冬回圈,曰回青。”
(3).返青。如:麦苗回青。
词语解释:帝青  拼音:dì qīng
(1).佛家所称的青色宝珠。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三:“帝青,梵言‘因陀罗尼罗目多’,是帝释寳,亦作青色,以其最胜,故称帝释青……目多,此云珠,以此寳为珠也。”
(2).指青天,碧空。 宋 王安石 《古意》诗:“帝青九万里,空洞无一物。”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九万里,纤云收尽,帝青空阔。” 明 唐寅 《与朱彦明诸子同游保俶寺》诗:“登高新酒倾酇白,吊古空山涌帝青。”
词语解释:拾青  拼音:shí qīng
(1).见“ 拾青紫 ”。
(2).见“ 拾地芥 ”。
词语解释:拾青紫  拼音:shí qīng zǐ
谓获取高官显位。《周书·儒林传论》:“前世通六艺之士,莫不兼达政术,故云拾青紫如地芥。” 清 赵翼 《放歌》:“少年鼻息冲云汉,唾手便思拾青紫。”亦省作“ 拾青 ”、“ 拾紫 ”。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诗:“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唐 顾云 《投刑部赵郎中启》:“偶学杀青,因思拾紫。”参见“ 拾地芥 ”。
词语解释:拾地芥  拼音:shí dì jiè
《汉书·夏侯胜传》:“ 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后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輜軿青紫,如拾地芥。” 刘良 注:“取之易如拾地草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凭藉国威,取 王世充 如拾地芥耳!” 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易而必得也。”亦作“ 拾青 ”、“ 拾芥 ”。 唐 薛逢 《邻相反行》:“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以汝材力,三百万亦如拾芥,三钱何至于是。”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 满 人中有建立功名者,取王公如拾芥。”
词语解释:小青  拼音:xiǎo qīng
(1).年青的婢女。古婢女穿青色衣,故称。《珍珠船》卷三引 唐 施肩吾 诗:“锄药顾老叟,焚香呼小青。” 唐 杜牧 《隋苑》诗“定子当筵睡脸新”自注:“定子,牛 相 小青。”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一:“ 幽州 有坛长,近八十岁……每归俗家,以其衰老,令小青持侍,因而及乱,遂要反初,以青为偶。”
(2).“白蛇传”故事中 白娘娘 的侍儿名。
(3).瓜名。
词语解释:还青  拼音:huán qīng
谓某些植物越冬后,由黄色转为绿色并恢复生长。 宋 叶适 《题仰孝廉事实后》诗:“当年虎失猛,此日行还青。” 明 何景明 《人日斋居过王德徵》诗:“望来花渐发,愁剧柳还青。”
词语解释:卫青
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在讨匈战争中,屡立战功
词语解释:年青  拼音:nián qīng
见“ 年轻 ”。
词语解释:年轻  拼音:nián qīng
亦作“ 年青 ”。 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红楼梦》第三六回:“一则年轻,二则老爷也不许。” 老舍 《黑白李》:“四爷年青,不拿我当个拉车的看。”
词语解释:竹青  拼音:zhú qīng
竹子外面的一层青绿色表皮。《文化与生活》1982年第1期:“所谓留青,即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竹青雕刻图纹,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
词语解释:螺青  拼音:luó qīng
颜色名。一种近黑的青色。 宋 陆游 《练塘》诗:“水秀山明何所似,玉人临镜晕螺青。” 宋 陆游 《快晴》诗:“ 瓦屋 螺青披雾出, 锦江 鸭緑抱山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山水诀》:“画石之妙,用藤黄水侵入墨笔,自然润色。不可多用,多则要滞笔。间用螺青入墨,亦妙。”
词语解释:送青  拼音:sòng qīng
犹言呈现青色。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诗之一:“一水护田将緑绕,两山排闥送青来。” 明 何景明 《城东泛舟》诗:“雨意云垂白,风情柳送青。”《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只见水光遶緑,山色送青。”
词语解释:发青  拼音:fā qīng
(1).因变化而显现青色。形容盛怒时的脸色。 茅盾 《子夜》十一:“ 冯眉卿 再也耐不住了,脸色发青,眼光像会把人钉死。” 叶圣陶 《四三集·邻居》:“‘由我们家里起的?’爸爸的脸色发青了。”
(2).因变化而显现青色。形容黎明的天色。 老舍 《骆驼祥子》九:“掀开被看看,窗纸被院中的月光映得发青,像天要亮的样子。”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这时天已发青……江堤上的电灯更像水晶灯一样闪光,机器的轰隆声还一个劲地震响。”
(3).因变化而显现青色。静脉淤血的现象。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而皮肤打得发青,也并不算毁损了生理的机能。”
(4).谓长出新芽。如:锄草不除根,过后又发青。
(5).发情。 马烽 《三年早知道》:“今天你就是要给我们的猪配我们也不要,没有发青的母猪啊!”
词语解释:葱青  拼音:cōng qīng
(1).草木青翠茂盛貌。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瞻荒榛之荒秽兮,顾东山之葱青。” 南朝 梁 沉约 《锺山诗》:“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青。” 唐 杜甫 《客居》诗:“葱青众木梢,邪竖杂石痕。”
(2).淡淡的青绿色。亦指初生的植物。《后汉书·丁鸿传》:“夫坏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於葱青。” 郭沫若 《骆驼集·玛娜娜四》:“蔚蓝的海,葱青的天,碧绿的山。”
词语解释:紫青  拼音:zǐ qīng
犹青紫。 汉 制,丞相、太尉皆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 唐 代以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为阶官。后以“紫青”为贵官高位代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使紫青重紆,玄牡龙跱。”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家退翁知怀安军》:“当时功名意,岂止拾紫青。” 宋 范成大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诗之二:“门户传清白,阶庭侍紫青。”
词语解释:海青  拼音:hǎi qīng
(1).见“ 海东青 ”。
(2).方言。大袖长袍。 明 郑明选 《秕言》:“ 吴 中方言称衣之广袖者谓之海青。按 李白 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盖海东俊鶻名海东青, 白 言翩翩广袖之舞如海东青也。” 明 汤显祖 《牡丹亭·仆侦》:“俺如今有了命,把 柳相公 送俺这件黑海青穿摆将起来。”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精光的头皮,簇新的海青,真是风头十足。”
(3).青布。《金瓶梅词话》第六回:“婆子道:‘我不是赖精,大官人少不得赔我一疋大海青。’”
(4). 元 代驿站名。寓奋速之意。《元史·世祖纪二》:“敕 燕京 至 济南 ,置海青驛凡八所。”
词语解释:海东青  拼音:hǎi dōng qīng
一种凶猛而珍贵的鸟。属雕类。产于 黑龙江 下游及附近海岛。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鷙禽来自海东,唯青鵁最嘉,故号海东青。”《元史·地理志二》:“有俊禽海东青,由海外飞来,至 奴儿干 ,土人罗之以为土贡。”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小兀喇》词:“樺屋鱼衣柳作城,蛟龙鳞动浪花腥。飞扬应逐海东青。”亦省称“ 海青 ”。 元 柯九思 《宫诗》之十四:“元戎承命猎郊坰,勅赐 新罗 白海青。”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续演雅发挥》:“ 白湛渊 先生《续演雅十诗》云:‘海青羽中虎,燕燕能制之……’海青,俊禽也,而羣燕缘扑之即坠。” 清 揆叙 《鹰房歌》:“中有海青最神俊,竦立毛骨森昂藏……忆惜 辽 代最珍贵, 女真 贡献交相望。”
词语解释:摘青  拼音:zhāi qīng
谓果实等未成熟即采摘。 宋 韩彦直 《橘录·采摘》:“岁当重阳,色未黄,有採之者,名曰摘青。”
词语解释:杨柳青  拼音:yáng liǔ qīng
(1).镇名。在 天津市 西南。以所出丰富多采的民间木版年画而著名,因又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称。 清 黄景仁 《舟过杨柳青感旧》诗:“此地尚餘‘杨柳青’,昔年献赋记曾经。”
(2).民间曲调名。五句二十八字,依曲调衬字可适当增减。第一、二、五句通常为七字,第三句必须唱“杨,杨柳青”,第四句必须唱“哎哎哟”。 元 张昱 《戊戌题》诗:“海中又见 蓬莱 浅,门外空传《杨柳青》。”《清明》1982年第4期:“姑娘们常常用银玲般的嗓子,唱起《杨柳青》小调。”
词语解释:竹叶青  拼音:zhú yè qīng
(1).亦称“ 竹叶清 ”。古代酒名。今指由汾酒加多种名贵药品配制而成的酒,含酒精少,酒味醇美。亦指不经焦糖着色的一种 绍兴 原酒。 晋 张华 《轻薄篇》:“ 苍梧 竹叶清, 宜城 九醖醝。”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三折:“问甚么秋泉竹叶青,九醖荷叶杯?” 清 黄景仁 《晓晴三迭前韵柬徐惕庵》诗:“冷淘半盏杨花白,冻饮三升竹叶青。”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六:“跑堂的拿上来一个很精致的小拼盘,和一壶烫得恰到好处的竹叶青。”
(2).一种毒蛇。头呈三角形,头顶青绿色,体背和侧面草绿色,从头的下部沿着腹部两旁到尾端有黄白色条纹,尾端红褐色。生活在温带和热带地方的树上。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二:“ 吴 越 山间有蛇,形类蜥蜴,四足,身长尺餘,色青如蛙,土人呼为竹叶青。”
词语解释:纡青  拼音:yū qīng
佩带青绶。谓作高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及其达也,则 淮阴 投竿而称孤, 文种 解屩而紆青。”参见“ 紆青拖紫 ”。
词语解释:纡青拖紫  拼音:yū qīng tuō zǐ
谓身佩印绶。形容地位尊显。《文选·扬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李善 注引《东观汉记》:“印綬。 汉 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 清 曹寅 《东皋草堂记》:“紆青拖紫,新人满眼,遥念新故,动隔千里。”亦作“ 紆青拕紫 ”、“ 紆青佩紫 ”。《隋书·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藴百心,繇是则紆青佩紫,牧州典郡。” 明 高攀龙 《书〈成佑台先生自志〉后》:“今士或紆青拕紫,死之日捫心自疚,无论人口,即其自视,亦何异犬豕豺狼虺蝎。”
词语解释:护青  拼音:hù qīng
谓看守庄稼,不让偷盗或毁坏。 刘绍棠 《青枝绿叶》:“晚上,民兵下地护青。” 马林帆 《大治年头》诗:“春耕生产火烧眉哟,谁在护青赶鸡鸭?”
词语解释:胶青  拼音:jiāo qīng
(1).一种含有胶质成分的黑色颜料,可用以染鬓。《宣和遗事》前集:“皆外蓄妻子。置姬媵,以胶青刷鬢,美衣玉食。”
(2).见“ 胶清 ”。
词语解释:胶清  拼音:jiāo qīng
(1).一种流动性较大而没有杂质渣滓的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雌黄治书法﹞乃融好胶清,和於铁杵臼中熟擣,丸如墨丸,阴乾。以水研而治书,永不剥落。”
(2).亦作“ 胶青 ”。指已制成颜料或染料、色泽比较纯净的胶质。《朱子语类》卷四:“ 伊川 言气质之性,正犹佛书所谓水中盐味,色里胶清。”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又谓之色里胶青。盖谓之曰胶青,则又是色;谓之曰色,则又是胶青。胶青与色,合而为一,不可取也。”
词语解释:遥青  拼音:yáo qīng
远处的青山。 唐 孟郊 《生生亭》诗:“置亭嵽嵲头,开窗纳遥青;遥青新画出,三十六扇屏。”
词语解释:佛头青  拼音:fó tóu qīng
(1).相传佛发为青色,故以“佛头青”比喻青黛色的山峦。 宋 林逋 《西湖》诗:“春水浄於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西游记》第四一回:“好雨!真个是:瀟瀟洒洒,密密沉沉……满地浇流鸭顶緑,高山洗出佛头青。”
(2).石青的一种。可用为染料和绘画颜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扁青》:“今之石青是矣,绘画家用之。其色青翠不渝,俗呼为大青, 楚 蜀 诸处亦有之。而今货石青者,有天青、大青、西夷回回青、佛头青种种不同。”
词语解释:秦青  拼音:qín qīng
(1).古善相马者 秦牙 、 管青 的并称。《文选·张协〈七命〉》:“ 秦青 不能识其众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灭。”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
(2).古时善歌者。《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张祜 《边上逢歌者》诗:“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 秦青 。”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循腔自可成絶唱,千载 秦青 远继芳。”
词语解释:压青  拼音:yā qīng
把绿肥作物或采集的野草、树叶埋到田地里做肥料。《中国谚语资料》下册:“种豆压青,一棵谷子一升。”
词语解释:蓝青  拼音:lán qīng
颜色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秘诀》:“采绘法:蓝青,用三青入高三緑合。”
词语解释:染青  拼音:rǎn qīng
(1).一种青色。 唐 无名氏 《鸡头》诗:“淡黄根老栗皱圆,染青刺短金罌熟。”
(2).染上青色。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诸般染铺》:“或授以尺绢,曰:‘欲染青。’受而投之,少顷取出,则成青绢矣。”
词语解释:返青  拼音:fǎn qīng
(1).指某些植物的幼苗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转为绿色并恢复生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高原上的麦田,呈现出返青期的葱绿。”《花城》1981年第3期:“满山的麦苗儿返青了,青得发蓝。”
(2).某些作物黄熟时遇多雨天气而转青迟熟。如:谷熟不要雨,久雨要返青。
(3).枯萎的植物重生新叶。《新华文摘》1982年第4期:“大柳树枯死过几回,又返青过几回,这两年叶茂枝荣,郁郁蓊蓊。”
词语解释:白青  拼音:bái qīng
即石青。一种矿石颜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白青》:“此即石青之属,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也,今绘彩家亦用。”
词语解释:海东青  拼音:hǎi dōng qīng
一种凶猛而珍贵的鸟。属雕类。产于 黑龙江 下游及附近海岛。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鷙禽来自海东,唯青鵁最嘉,故号海东青。”《元史·地理志二》:“有俊禽海东青,由海外飞来,至 奴儿干 ,土人罗之以为土贡。”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小兀喇》词:“樺屋鱼衣柳作城,蛟龙鳞动浪花腥。飞扬应逐海东青。”亦省称“ 海青 ”。 元 柯九思 《宫诗》之十四:“元戎承命猎郊坰,勅赐 新罗 白海青。”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续演雅发挥》:“ 白湛渊 先生《续演雅十诗》云:‘海青羽中虎,燕燕能制之……’海青,俊禽也,而羣燕缘扑之即坠。” 清 揆叙 《鹰房歌》:“中有海青最神俊,竦立毛骨森昂藏……忆惜 辽 代最珍贵, 女真 贡献交相望。”
词语解释:蹈青  拼音:dǎo qīng
犹踏青。 宋 杨万里 《三月晦日游越王台》诗:“随分杯盘随处醉,自怜不及蹈青人。”
词语解释:削青  拼音:xuē qīng
古人制简记事,为防蠹和便于书写,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后泛指书籍。 黄人 《〈清文汇〉序》:“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兹可恫焉。”参见“ 杀青 ”。
词语解释:杀青  拼音:shā qīng
(1).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太平御览》卷六○六引 汉 刘向 《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於火上炙乾之。”《后汉书·吴祐传》:“ 恢 欲杀青简以写经书。” 李贤 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復不蠧,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2).古人校书,初书于竹简上,改定后再书于绢帛。后因泛称缮成定本或校刻付印为“杀青”。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删次起实沉,杀青在建酉。”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 班 马 执简,既五经之罪人,而 晋 宋 杀青,又三史之不若。”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绪言:“既念欲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恐更閲数年,杀青无日。”一说,古人著书,初稿书于青竹皮上,取其易于改抹,改定后再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参阅 明 姚福 《青溪暇笔》
(3).古时造纸方法。参阅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
(4).绿茶加工初制的第一个工序。将鲜茶叶置锅中炒焙,便于揉捻。
词语解释:银青  拼音:yín qīng
见“ 银印青綬 ”。
词语解释:银印青绶  拼音:yín yìn qīng shòu
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 秦 汉 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亦省作“ 银青 ”。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诗:“三命謁金殿,一言拜银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今官制:光禄大夫转银青,银青转金紫,金紫转特进。”
词语解释:藏青  拼音:zàng qīng
蓝中带黑的颜色。 巴金 《寒夜》四:“的确是她。还是那件薄薄的藏青呢大衣。”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他穿着藏青浅春的丝棉袍子,上面罩件黑呢马褂,黑毡鞋。”
词语解释:花青  拼音:huā qīng
一种画中国画的颜料。用天然靛蓝作原料制成。 清 沉宗骞 《芥舟学画编》卷四:“花青即靛青,盖取其浮於面上之彩谓之花……其色青翠灵活,画家之要色也。”
词语解释:铜青  拼音:tóng qīng
铜锈;铜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晋 令,奴始亡,加铜青若墨,黥两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铜青》:“铜青乃铜之液气所结,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胆。”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铜青七钱,价五厘。”
词语解释:抽青  拼音:chōu qīng
发芽变绿。例如:老树抽了青;草木抽青。
词语解释:曾青  拼音:zēng qīng
矿产名。色青,可供绘画及化金属用。道士常用为炼丹的药品。《管子·山至数》:“ 秦 之 明山 之曾青,一筴也。”《荀子·王制》:“ 南海 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 杨倞 注:“曾青,铜之精,可繢画及化黄金者,出 蜀山 越嶲 。”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 明 刘基 《寒夜曲》:“十二楼开春醉醒,千年断石生曾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曾青》:“曾,音层,其青层层而生,故名。或云,其生从实至空,从空至层,故曰曾青也。”
词语解释:鸦青  拼音:yā qīng
(1).暗青色。 宋 黄庭坚 《求范子默染鸦青纸》诗之一:“极知鵠白非新得,谩染鸦青袭旧书。” 宋 杨万里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诗:“纔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掛一团冰。” 周汝昌 注:“鸦青,颜色名称。一种暗青色,比正青色为淡雅。”
(2).即鸦青钞。《全元散曲·一枝花·盼望》:“我去那海神前告一纸殢雨尤云赦,你想道再相会,再欢悦,折末你到贴鸦青全放赊,也索离别。”参见“ 鸦青钞 ”。
(3).珍宝名。《元明事类钞·珍宝·杂宝》:“ 明 施武 《宝井词》:‘ 缅 中花落满蛮山,千两鸦青马上还。’自注:‘鸦青,宝名。 宝井 在 姚关 万里外,贩宝者只於 缅 中交易。’”
词语解释:鸦青钞  拼音:yā qīng chāo
旧时纸币名。用鸦青纸印制,故称。 元 刘庭信 《醉太平·走苏卿》曲:“老卜儿接了鸦青钞,俊 苏卿 受了金花誥。” 明 沉自徵 《霸亭秋》:“近新来浪桃花, 禹门关 收纳鸦青钞。出落得一箇箇鲜衣怒马,簇仗鸣鑣。”
词语解释:知青  拼音:zhī qīng
“知识青年”的简称。《花城》1981年第6期:“她自然而然地喜欢同一位……喜欢学外语的知青谈得更投机。”
词语解释:鸭头青  拼音:yā tóu qīng
即鸭头绿。 宋 苏轼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诗之三:“ 苕水 如 汉水 ,鳞鳞鸭头青。”参见“ 鸭头緑 ”。
词语解释:鸭头绿  拼音:yā tóu lǜ
(1).绿色。 唐 李白 《襄阳歌》:“遥看 汉水 鸭头緑,恰似葡萄初醱醅。” 王琦 注:“ 师古 《急就篇》注:‘春草,鸡翘、鳧翁,皆谓染采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鸭头緑、翠毛碧云。’” 宋 苏轼 《次韵王巩独眠》:“何人吹断参差竹, 泗水 茫茫鸭头緑。”《全元散曲·满庭芳》:“鸭头緑一江浪花,鱼尾红几缕残霞。”
(2).砚石名。 唐 临洮郡 洮河 ,产洮砚,温润而色绿,故称。 宋 黄庭坚 《刘晦叔洮河绿石研》诗:“久闻 岷 右鸭头緑,可磨 桂溪 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3).词牌名。《词谱》卷三七:“《多丽》,一名《鸭头緑》, 周格非 词,名《陇头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词语解释:柳梢青  拼音:liǔ shāo qīng
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一为前段六句,后段五句,各三平韵。一为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五。
词语解释:催青  拼音:cuī qīng
(1).催促草木萌芽发青。 宋 杨万里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诗:“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疎梅。”
(2).用加温方法促使蚕卵孵化。
词语解释:田青  拼音:tián qīng
(1).田螺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水族·螺田青》:“《水族加恩簿》:‘惟尔田青,微藏浅味。’……按:此即田螺也。”
(2).方言。指青苗。
词语解释:辞青  拼音:cí qīng
旧俗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结伴游山,于郊外饮酒,谓之“辞青”。又称登高。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九月·辞青》:“都人结伴呼从,於 西山 一带看红叶,或於 汤泉 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又有治餚携酌,於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词语解释:领青  拼音:lǐng qīng
谓带领他人锄草松土。 梁斌 《播火记》十一:“领青的、贴青的、打杂儿的,都来到了。”
词语解释:黑青  拼音:hēi qīng
深青色;黑里透青。《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纵説你玉洁冰清,於心无愧,究竟起来,到底要算一块温润美玉多了一点黑青;一方透亮净冰着了一痕泥水。” 姚雪垠 《长夜》九:“ 王三少 脸上带着一种沮丧神情,颜色比往日还要黑青,非常难看。” 王汶石 《风雪之夜》:“他的脸庞瘦削而黑青。”
词语解释:卖青  拼音:mài qīng
旧时贫苦农民把未成熟的庄稼预先作价贱卖与人。 清 何澂 《台阳杂咏》:“息求五倍堪浮白,价问三郊或卖青。”
词语解释:菜青  拼音:cài qīng
绿色中略带灰黑的颜色。
词语解释:缥青  拼音:piǎo qīng
(1).浅绿色。 汉 蔡邕 《翠鸟》诗:“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縹青。”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篇》:“石榴植前庭,緑叶摇縹青。”
(2).淡青色。 清 钱谦益 《述古堂宋刻书跋》:“观所藏 宋 刻书,縹青朱介,装潢精緻。”
词语解释:黛青  拼音:dài qīng
深青色。 唐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诗:“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峯。” 前蜀 贯休 《将入匡山宿韩判官宅》诗:“黛青峯朵孤吟后,雪白猨儿必寄来。”
词语解释:放青  拼音:fàng qīng
把牲畜放到青草地上吃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其子曰 柱儿 ,言昔往海上放青时,有灶丁夜方寝,闻室内窸窣有声。” 老舍 《骆驼祥子》三:“前几天本想和街坊搭伙,把它们送到口外去放青。”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当我们的部队一听说去反击敌人的时候,你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那股劲儿,就好像春天头一回放青的马子一样,连缰绳你都拉不住了。”
词语解释:石青  拼音:shí qīng
(1).蓝色的矿物质(蓝铜矿)颜料。多用于国画。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山吐石青,野降宝露。”《红楼梦》第四二回:“石青四两,石緑四两。”
(2).如同石青的一种蓝色。《红楼梦》第五二回:“ 贾母 见 寳玉 身上穿着……大红猩猩毡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
词语解释:万年青  拼音:wàn nián qīng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叶宽大,终年常青,故名。花色淡绿。实红或黄色,形如小圆球。根可入药,有强心、利尿作用。
词语解释:静青  拼音:jìng qīng
纯青。 阿英 《灰色之家》九:“静青的天空,向荣的树,悠悠的钟声。”
词语解释:乌青  拼音:wū qīng
青黑色。多指淤血的肤色。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他还指着头上一块乌青的疙瘩,说是为了回避得太慢一点了,吃了一下官兵的飞石。”
词语解释:管青  拼音:guǎn qīng
古代善于相马的人。《吕氏春秋·观表》:“古之善相马者, 寒风是 相口齿…… 管青 相膹肳, 陈悲 相股脚。”《淮南子·齐俗训》:“ 伯乐 、 韩风 、 秦牙 、 管青 ,所相各异,其知马一也。”后以为善相者的代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时乏 管青 ,騏蹇糅焉。”
词语解释:割青  拼音:gē qīng
指刈割未成熟的庄稼。 海默 《四嫂子》:“这时敌人的割青任务已经彻底完成了,凡是山里能被敌人割倒的庄稼都被敌人割了个净光,连禾秸都让敌人喂了马。”
词语解释:善丹青
擅长画画
词语解释:绀青  拼音:gàn qīng
黑里透红的颜色。也说绀紫。
词语解释:雕青  拼音:diāo qīng
在人体上刺花纹,并涂上青色。 宋 元 时风俗。表示武勇。《宣和遗事》前集:“行至中途,遇著一箇大汉,身材迭料,徧体雕青。” 元 施惠 《幽闺记·文武同盟》:“ 陀满兴福 是个雕青大汉,他人长脚也长。” 清 赵翼 《土富州驿舍》诗:“官辞踏白先登队,功让雕青恶少年。”
共15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