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霸业 拼音:bà yè
(1).指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事业。《史记·匈奴列传》:“ 晋文公 初立,欲修霸业,乃兴师伐逐 戎 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汉 室可兴矣!”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霸业荒凉遗堞坠,但苍崖,日閲征帆渡。” 清 张养重 《闽江春暮怀古》诗:“只好 无诸 成霸业,何堪 南宋 作行宫。” 无诸 , 汉 时 闽粤王 。
(2).谓使国家强盛之业。 清 谭嗣同 《报唐才常书》:“即 湖南 一切办法,以矿救垂絶之贫民则可耳,以云霸业,未见其可。”词语解释:霸图 拼音:bà tú
(1).称霸的雄图。《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玄盛 以纬世之量,当 吕氏 之末,为羣雄所奉,遂启霸图。”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燕昭王》诗:“丘陵尽乔木, 昭王 安在哉!霸图悵已矣,驱马復归来。” 清 顾炎武 《禹陵》诗:“国詒明德胙,人有霸图称。” 陈毅 《过汾河平原》诗:“霸图衰歇三分 晋 ,块土开基一统 唐 。”
(2).犹霸业,王业。谓建立国家。
(3).犹霸国。 清 黄鷟来 《送王远斋回会稽》诗:“ 吴 越 古霸图,遗蹟犹可按。”词语解释:霸陵 拼音:bà líng
即 灞陵 。 汉文帝 陵名。《史记·孝文本纪》:“治 霸陵 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康 嘆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有药为?’乃遯入 霸陵 山中。” 后蜀 韩琮 《杨柳枝》词之三:“ 霸陵 原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现如今 章臺 怕到春光尽,则这 霸陵 又早秋霜近。”词语解释:霸王 拼音:bà wáng
(1).霸与王。古称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长为霸。《礼记·经解》:“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管子·度地》:“能为霸王者,盖天子圣人也。”
(2).霸主,诸侯之长。《孙子·九地》:“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国语·晋语八》:“夫霸王之势,在德不在先歃。”《文选·左思〈吴都赋〉》:“徒观其郊隧之内奥,都邑之纲纪,霸王之所根柢,开国之所基址。” 刘良 注:“ 吴 与 周 并世,世称王,自 泰伯 至 闔閭 ,一十五世益强, 夫差 为盟主,故曰‘霸王之所根柢’也。”
(3).成就霸业或王业。《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加 齐 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唐 陈子昂 《唐水衡监丞李府君墓志铭》:“ 广武君 负霸王之略,为 成安 之师,实欲北兴帝基,南面称创。” 清 谭嗣同 《报刘淞芙书》一:“於时方为驰骋不羈之文,讲霸王经世之略。”
(4).指成就霸业或王业之道。 清 郑燮 《偶然作》诗:“名士之文深莽苍,胸罗万卷杂霸王。” 张通典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诗:“ 明治 啟维新,儒効兼霸王。”
(5).指 项羽 。据《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曾自立为 西楚霸王 ,故有此专称。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 霸王 当日渡 江 来,一骑乌騅百万开。”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 霸王 。”
(6).指横行霸道蛮不讲理者。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六:“ 英国 是海上的霸王。”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过去的女人讲三从四德,现在的女人都成了小霸王了。”词语解释:霸气 拼音:bà qì
(1).霸王气象。指王气,国运。 唐 王勃 《江宁吴少府宅饯宴序》:“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 宋 王安石 《次韵舍弟赏心亭即事》之二:“霸气消磨不復存,旧朝臺殿秪空村。”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邺中怀古》词:“转眼寒烟縈战垒,耿耿还留霸气。”
(2).勇武雄伟之气。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东坡 词全是王道, 稼轩 词则兼有霸气,然犹不悖於王也。”
(3).强悍的气势,刚毅之气。 清 许承钦 《钱塘江观潮》诗:“霸气至今消不尽,素车白马驾虹蜺。” 廖仲恺 《临江仙·题柳亚子江楼秋思图》词:“却怜景物萧森,烽烟寂处漫登临。 吴 山 楚 水,霸气易消沉。”
(4).强横霸道的气焰。 夏衍 《忆阿英同志》:“他没有当时有些左翼青年那股霸气,所以不久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赵树理 《邪不压正》:“二姨问:‘ 刘锡元 如今还是那么霸气?’ 聚财 说:‘不是那么霸气,就能硬逼住咱闺女许给人家?’”词语解释:霸主 拼音:bà zhǔ
(1).在诸国中势力最大取得首领地位的国家。《左传·成公八年》:“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淮南子·人间训》:“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宰周公》:“凡诸侯之会霸主,小国则固畏其力而望其庥焉者也。”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今大王世受天子建国封王之恩,如诸蕃中有叛朝廷者,大王当为霸主,率诸侯以伐之,则世世有功,王王不絶。”
(2).霸国的君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张俨 《默记·述佐篇》:“ 汉 朝倾覆,天下崩坏,豪杰之士,竞希神器。 魏氏 跨中土, 刘氏 据 益州 ,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 清 朱焘 《北窗呓语》:“ 宋 虽羣盗之魁,而假仁假义,颇能折服人心,至阔略大度处,时有霸主气象。”
(3).专横霸道的人。 清 唐甄 《潜书·除党》:“ 袁萃 曰:‘为相必赂内侍,如树之托根然。’则相者,非国家之相,内侍之私人,众人之霸主也。” 曹靖华 《飞花集·前沿风光无限好》:“千百年来,受豪强霸主们压榨的人类的血泪史,将在这光芒的照射下结束了。”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我们难道不就是在大风大浪中送瘟神拿霸主?”词语解释:霸略 拼音:bà lüè
称雄图霸的谋略。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折 秦 之谋,而絶其霸彊之略。” 唐 骆宾王 《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霸略今何在,王宫尚岿然。” 宋 司马光 《太行》诗:“在昔王涂塞,尝闻霸略恢。” 明 张煌言 《见友人咏怀诗有感依韵和之》之二:“漫从 季野 定阳秋,霸略谁堪 孙仲谋 ?”词语解释:霸国 拼音:bà guó
(1).在诸侯国中处于盟主地位的国家。《管子·度地》:“故百家为里,里十为术,术十为州,州十为都,都十为霸国。不如霸国者,国也。” 尹知章 注:“不成於霸国者,诸侯之国也。”《史记·乐毅列传》:“夫 齐 ,霸国之餘业,而最胜之遗事也。” 唐 戴叔伦 《京口怀古》诗:“三方归 汉 鼎,一水限 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宋 陆游 《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诗:“ 燕宫 最盛号花海,霸国雄豪有遗跡。”
(2).使国家强盛。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受书 黄石 ,意在王者之图;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词语解释:霸功 拼音:bà gōng
(1).称霸的业绩。《淮南子·氾论训》:“使 管仲 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文选·曹植〈王仲宣诔〉》:“高尚霸功,投身帝宇。” 刘良 注:“高尚 太祖 有霸功也。” 唐 柳宗元 《晋文公问守原议》:“余谓守 原 ,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
(2).霸道。与“王道”相对而言。《隋书·李德林传》:“有教无类,童子羞於霸功;见德思齐,狂夫成於圣业。”词语解释:霸道 拼音:bà dào
(1).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与“王道”相对。《荀子·王制》:“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此霸道之至隆,而雍熙之盛际。” 唐 张九龄 《对所举道侔伊吕科策》之二:“王道务德,不来不强臣;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之前和之后,一定要有霸道跑来的。”
(2).强横,蛮不讲理。《红楼梦》第七二回:“我虽如此説了这样行,到底也得你姑娘打发个人叫他女人上来,和他説更好些。虽然他们必依,然这事也不可霸道了。”《三侠五义》第四四回:“他乃是已故 威烈侯 葛登云 的外甥,极其强梁霸道,无恶不做。”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第二场:“真霸道的,咱们不轻易放过去。”
(3).指强横无理的人。 梁斌 《红旗谱》十三:“估摸老霸道要给咱过不去。”
(4).猛烈,厉害。《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今年这水,真霸道!一来就一尺多;一霎就过了二尺!”词语解释:霸桥 拼音:bà qiáo
桥名。即 灞桥 。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城区东十公里 灞水 上。始建于 汉 。 汉 唐 时送客多到此桥作别。故桥在今桥西北十馀里处,后因“灞水”东徙,桥移今址。《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城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王莽 时, 霸桥 灾,数千人以水沃救不灭,更 霸桥 为 长存桥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霸水 又北逕 枳道 ,在 长安县 东十三里……水上有桥,谓之 霸桥 。”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你覷那 霸桥 北, 涇河 岸东,俺只见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参见“ 灞桥 ”。
词语解释:灞桥 拼音:bà qiáo
桥名。本作 霸桥 。据《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唐 郑谷 《小桃》诗:“和烟和雨遮 敷水 ,映竹映村连 灞桥 。” 宋 贺铸 《连理枝》词:“想 灞桥 春色老於人,恁 江 南梦杳。”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再错》:“则看他迎风袭袭,笼烟裊裊,肠断 灞桥 滨。”《红楼梦》第五十回:“吟鞭指 灞桥 。”词语解释:霸才 拼音:bà cái
(1).称雄之才。 唐 温庭筠 《过陈琳墓》诗:“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清 黄遵宪 《徐晋斋观察吴翰涛贰尹随使美洲余饮之金寿楼翰涛即席有诗和韵以赠》:“四海霸才能有几,今宵欢乐又偕同。”自注:“ 翰涛 《赠王弢园诗》云:‘落落寰中两霸才。’又云:‘纵交深叹霸才稀。’”
(2).有才而霸道专断。亦指有专决之才的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续资治通鉴》:“ 真宗 朝贤者, 孙宣公 一人而已,经儒之效,千载生色。 李沆 、 王曾 、 杨亿 ,亦其次也。 寇準 霸才, 蒙正 谅士,无多可取。” 傅尃 《感怀》诗之二:“党祸钩连天未悔,霸才消歇乱方真。”词语解释:霸迹 拼音:bà jì
亦作“ 霸跡 ”。
(1).犹霸业,王业。 南朝 梁 刘遵 《和简文帝赛汉高帝庙》:“分蛇沦霸迹,提剑灭雄威。” 唐 褚亮 《赋得蜀都》诗:“英图多霸跡,歷选有名臣。”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诗序:“丁酉岁,吾北征,出自 蓟门 ,歷观 燕 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
(2).特指建立了赫赫王业的 汉 朝。《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桓桓 魏武 ,外託霸跡,志掩 衡 霍 ,恃战忘敌。” 吕向 注:“霸跡,谓 汉 朝也。言其外託事 汉 以示天下而志欲掩取 吴国 ,恃其战勇,轻忘 吴 敌也。”词语解释:霸上 拼音:bà shàng
古地名。因地处 灞水 西高原上得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为古代 咸阳 长安 (今 西安市 )附近军事要地。《史记·高祖本纪》:“ 汉 元年十月, 沛公 兵遂先诸侯至 霸上 。” 晋 潘岳 《西征赋》:“忽蛇变而龙攄,雄 霸上 而高驤。”词语解释:霸心 拼音:bà xīn
称霸的心意,成就王业之心。《荀子·宥坐》:“昔 晋 公子 重耳 霸心生於 曹 。” 王先谦 集解:“ 重耳 、 晋文公 名,亡过 曹 。 曹共公 闻其駢胁,使其裸浴,薄而观之。公因此激怒,而霸心生也。”《孔子家语·在厄》:“是以 晋 重耳 之有霸心,生於 曹 卫 ; 越王 勾践 之有霸心,生於 会稽 。”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大风》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秋风》乐极哀来,其悔志之萌乎?”词语解释:霸府 拼音:bà fǔ
(1).指 晋 、 南北朝 和 五代 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晋书·孔愉丁潭等传论》:“咸以篠簜之材,邀缔构之运,策名霸府,骋足高衢。”《梁书·臧盾传》:“ 高祖 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驃骑刑狱参军。”《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重念 太祖皇帝 ,尝开霸府,有事四方。”
(2).借指藩王或藩臣。《北齐书·崔季舒传》:“虽迹在 魏 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参见“ 开府 ”。
(3).指 日本 明治 维新前实际掌握政权的藩臣。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而二千年之以帝王自号者,特犹 周 之 桓 文 , 日本 之霸府也。”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衅始篇》:“十月,其霸府 德川庆喜 归政。”
词语解释:开府 拼音:kāi fǔ
(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后汉书·董卓传》:“ 傕 ( 李傕 )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史君 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 庾开府 ,俊逸 鲍参军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无咎 ( 晁无咎 )云:‘疑 宋开府 鐡石心肠。’”
(3).特指 庾信 。 宋 欧阳修 《答判班孙待制见寄》诗:“惟恨 江淹 才已尽,难酬 开府 句清新。”
(4).府兵军职。 西魏 和 北周 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词语解释:霸陵岸 拼音:bà líng àn
指 汉文帝 葬处 霸陵 所在的高地。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南登 霸陵岸 ,回首望 长安 。” 唐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诗:“而我送将归,裴徊 霸陵岸 。”亦省作“ 霸岸 ”。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霸岸 无封, 平林 不树。” 倪璠 注:“ 霸岸 , 霸陵岸 也。”词语解释:霸臣 拼音:bà chén
指佐助建立王霸之业的臣子。《李卫公问对》卷上:“ 太宗 曰:‘儒者多言 管仲 霸臣而已,殊不知兵法乃本於王制也。’” 宋 邵雍 《题淮阴侯庙》诗之四:“一时 韩信 为良犬,千古 萧何 作霸臣。”词语解释:霸世 拼音:bà shì
称霸于世。 汉 贾谊 《鵩鸟赋》:“彼 吴 彊大兮, 夫差 以败; 越 栖 会稽 兮, 勾践 霸世。”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世有圣宰,翼帝霸世。”《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赞》:“ 武昭 英叡,忠勇霸世。”词语解释:霸城 拼音:bà chéng
见“ 霸城门 ”。
词语解释:霸城门 拼音:bà chéng mén
汉 代 长安 城东城门名。《汉书·王莽传中》:“ 霸城门 灾,民间所谓 青门 也。”《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 ,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 ,或曰 青门 。”按, 孙星衍 、 庄逵吉 校本谓“东出南头第三门曰 霸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渭水 又东逕 长安 城北, 汉惠帝 元年筑,六年成,即 咸阳 也。 秦 离宫无城,故城之, 王莽 更名 常安 。十二门东出:北头第一门,本名 宣平门 ……第三门本名 霸城门 。”亦省作“ 霸城 ”、“ 霸门 ”。 南朝 梁 徐防 《长安有狭邪行》:“君室近 霸城 ,易识復知名。”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青门瓜》:“ 汉 咸阳宫 第三门本名 霸门 ,民见门青色,遂名 青门 。”词语解释:霸楚 拼音:bà chǔ
指 项羽 。因曾自封 西楚霸王 ,故称。《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霸楚 寔丧,皇 汉 凯入。” 刘良 注:“ 霸楚 ,谓 项羽 也。”词语解释:霸川 拼音:bà chuān
即 灞水 。 唐 温庭筠 《湖阴词》:“ 五陵 愁碧春萋萋, 霸川 玉马空中嘶。”一本作“灞川”。词语解释:霸轨 拼音:bà guǐ
霸道。《后汉书·张敏传》:“ 汉 承 周 秦 ,兼览 殷 夏 ,祖德师经,参杂霸轨。” 李贤 注:“ 宣帝 曰: 汉 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理之。”参见“ 霸道 ”。
词语解释:霸道 拼音:bà dào
(1).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与“王道”相对。《荀子·王制》:“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此霸道之至隆,而雍熙之盛际。” 唐 张九龄 《对所举道侔伊吕科策》之二:“王道务德,不来不强臣;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之前和之后,一定要有霸道跑来的。”
(2).强横,蛮不讲理。《红楼梦》第七二回:“我虽如此説了这样行,到底也得你姑娘打发个人叫他女人上来,和他説更好些。虽然他们必依,然这事也不可霸道了。”《三侠五义》第四四回:“他乃是已故 威烈侯 葛登云 的外甥,极其强梁霸道,无恶不做。”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第二场:“真霸道的,咱们不轻易放过去。”
(3).指强横无理的人。 梁斌 《红旗谱》十三:“估摸老霸道要给咱过不去。”
(4).猛烈,厉害。《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今年这水,真霸道!一来就一尺多;一霎就过了二尺!”词语解释:霸据 拼音:bà jù
(1).称霸割据。 宋 苏轼 《鳆鱼行》:“中间霸据关梁隔,一枚何啻千金值。”
(2).霸占,占据。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二七回:“﹝ 噶尔丹 ﹞篡了汗位,并将 和硕特 、 杜尔伯特 、 土尔扈特 等部,尽行霸据。” 曲波 《林海雪原》二九:“本来从前 马希山 是独占山头,霸据一方的。”词语解释:霸德 拼音:bà dé
(1).犹霸道。与“王道”相对而言。《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 管 隰 之迭升 桓 世, 先 赵 之同列 文 朝,可谓兼通矣。”《后汉书·党锢传序》:“霸德既衰,狙诈萌起。彊者以决胜为雄,弱者以诈劣受屈。”参见“ 霸道 ”。
(2).指 三国 魏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天厌霸德,黄祚告衅。” 张铣 注:“霸谓 魏 也, 魏 土德,故曰黄。”
(3).指霸业,王业。《北齐书·文宣帝纪》:“王纵德应期,千龄一出,惟几惟深,乃神乃圣,大崇霸德,实广相猷。”《隋书·李德林传》:“唯是愚思,非奏定者,虽词乖黼藻,而理归霸德,文有可忽,事不可遗。”
词语解释:霸道 拼音:bà dào
(1).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与“王道”相对。《荀子·王制》:“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此霸道之至隆,而雍熙之盛际。” 唐 张九龄 《对所举道侔伊吕科策》之二:“王道务德,不来不强臣;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之前和之后,一定要有霸道跑来的。”
(2).强横,蛮不讲理。《红楼梦》第七二回:“我虽如此説了这样行,到底也得你姑娘打发个人叫他女人上来,和他説更好些。虽然他们必依,然这事也不可霸道了。”《三侠五义》第四四回:“他乃是已故 威烈侯 葛登云 的外甥,极其强梁霸道,无恶不做。”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第二场:“真霸道的,咱们不轻易放过去。”
(3).指强横无理的人。 梁斌 《红旗谱》十三:“估摸老霸道要给咱过不去。”
(4).猛烈,厉害。《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今年这水,真霸道!一来就一尺多;一霎就过了二尺!”词语解释:霸祖 拼音:bà zǔ
指 南朝 陈 的开国君主 陈霸先 。 陈霸先 庙号 高祖 ,故称。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霸祖 孤身取 二江 ,子孙多以百城降。”词语解释:霸山 拼音:bà shān
灞水 所经之山。即古 芷阳 地,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之东。《史记·孝文本纪》“ 霸陵 山川因其故” 唐 司马贞 索隐:“ 霸 是水名,水径於山,亦曰 霸山 ,即 芷阳 地也。”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及年岁之未晏,愿匡坐於 霸山 。” 胡之骥 注:“《后汉书》曰: 梁鸿 与其妻 孟光 ,隐於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弹琴以自娱。 淹 尝慕 鸿 之为人,故云。”词语解释:霸官 拼音:bà guān
强横有势力的官吏。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食名皆霸官,食力乃 尧 农。”词语解释:霸岸 拼音:bà àn
见“ 霸陵岸 ”。
词语解释:霸陵岸 拼音:bà líng àn
指 汉文帝 葬处 霸陵 所在的高地。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南登 霸陵岸 ,回首望 长安 。” 唐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诗:“而我送将归,裴徊 霸陵岸 。”亦省作“ 霸岸 ”。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霸岸 无封, 平林 不树。” 倪璠 注:“ 霸岸 , 霸陵岸 也。”词语解释:霸权 拼音:bà quán
(1).指在诸侯中的领袖地位。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成忠清之壮志,振 勾吴 之霸权。”
(2).指在国际关系上以实力为基础的控制权或操纵权。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四讲:“ 英 德 两国都想在海上争霸权,所以便起战争。”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甲午之役,丧师割地, 东亚 霸权,拱手以让诸 日本 。”
(3).指表现在其他领域的控制权、操纵权。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但在十九世纪末, 俄国 的绘画是还在 西欧 美术的影响之下的,一味追随,很少独创,然而握美术界的霸权,是为学院派。”词语解释:霸说 拼音:bà shuō
称霸的主张。《左传·哀公七年》:“ 彊 ( 公孙彊 )言霸説於 曹伯 , 曹伯 从之,乃背 晋 而奸 宋 。”词语解释:霸下 拼音:bà xià
石碑下龟趺。传说为龙九子之一,螭头龟足,好负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龙子》:“ 长沙 李文正公 在阁, 孝宗 忽下御札,问龙生九子之详。 文正 对云……霸下好负重,今为碑碣石趺。”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龙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六曰霸下,好负重,碑座兽是。”参见“ 贔屭 ”。
词语解释:赑屃 拼音:bì xì
(1).壮猛有力貌。《文选·张衡〈西京赋〉》:“ 巨灵 贔屓,高掌远蹠。” 薛综 注:“贔屓,作力之貌也。”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昔在 开元 中, 韩 蔡 同贔屭。” 清 魏源 《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唅呀怒以尊,贔屭斧而断。”
(2).指作气用力之貌。 宋 王安石 《同王浚贤良赋龟》:“北归与俱度 大庾 ,两夫贔屭苦不胜。”
(3).凝重貌;强劲貌。 唐 卢仝 《月蚀诗》:“森森万木夜殭立,寒气贔屭顽无风。” 宋 司马光 《景仁召饮东园呈彦升次道君锡才元子容》诗:“去冬辱嘉招,寒风方贔屭。” 明 沉梦麟 《余中》诗:“ 大江 绕长 淮 ,杀气寒贔屭。”
(4).大而重貌。 宋 司马光 《送齐学士知荆南》诗:“旗斾逶迤蟠 梦泽 ,楼舡贔屓压 江 涛。”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四围皆石,贔屭齦齶,蘚封蔓络,佳木异草,上偃旁缀,樛葛薈翳。”
(5).蠵龟的别名。旧时石碑下的石座相沿雕作贔屓状,即取其力大能负重之义。 唐 元稹 《野节鞭》诗:“紧纫野节鞭,本用鞭贔屭。”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文学》:“一曰贔屭,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清 钱谦益 《韩蕲王墓碑记》:“丰碑岿然,贔屭屈盘。” 秦牧 《逛东陵》:“驮着‘神道碑’的那只大龟有一个高雅的名称:叫做‘贔屭’。”
(6).用来代指石碑。《红楼梦》第七六回:“贔屭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清 田雯 《碧峣书院歌吊杨升庵先生》:“ 潮州 儋耳 同一辙,祠庙贔屭摩青苍。”
(7).负载。 清 王夫之 《始春试笔》诗之三:“方舆谁贔屭,蜃阁自风涛。”
(8).引申为担负重任。 清 毛奇龄 《春秋毛氏传·宣公二年》:“夫 穿 本 盾 弟,亦本 盾 党, 秦 晋 之战,皆二人相为贔屭。” 词语解释:霸权主义 拼音:bà quán zhǔ yì
指在国际关系中,凭借本国实力,通过侵略、颠覆、干涉、控制和欺负等手段以求取得统治和支配别国地位的一种反动政策。 胡耀邦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今天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任务。” 郭小川 《长江边上“五·七”路》诗:“举世之中,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怀着大恨深仇,正在埋葬霸权主义--这个野兽。”词语解释:霸城门 拼音:bà chéng mén
汉 代 长安 城东城门名。《汉书·王莽传中》:“ 霸城门 灾,民间所谓 青门 也。”《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 ,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 ,或曰 青门 。”按, 孙星衍 、 庄逵吉 校本谓“东出南头第三门曰 霸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渭水 又东逕 长安 城北, 汉惠帝 元年筑,六年成,即 咸阳 也。 秦 离宫无城,故城之, 王莽 更名 常安 。十二门东出:北头第一门,本名 宣平门 ……第三门本名 霸城门 。”亦省作“ 霸城 ”、“ 霸门 ”。 南朝 梁 徐防 《长安有狭邪行》:“君室近 霸城 ,易识復知名。”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青门瓜》:“ 汉 咸阳宫 第三门本名 霸门 ,民见门青色,遂名 青门 。”词语解释:霸头 拼音:bà tóu
把头
在某一领域或地区称霸的人词语解释:霸习 拼音:bà xí
称王称霸的风气习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以 齐国 之霸习,急功利,善夸诈,迨其末也, 田氏 专政,主德日衰,纵日奏 虞 廷之乐,能令四方风动,凤仪兽舞耶?”词语解释:霸上戏 拼音:bà shàng xì
事本《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汉文帝 慰劳防备 匈奴 的驻军,在 霸上 、 棘门 都出入无阻,到 细柳 ,戒备森严,不得入。 文帝 感叹说:“此真将军矣,曩者 霸上 、 棘门 军,若儿戏耳!”后用指办事轻率马虎。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岂如 霸上 戏,羞取路傍观。”词语解释:霸事 拼音:bà shì
帝业,王业。《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若 韩 听,而霸事因可虑矣。”词语解释:霸政 拼音:bà zhèng
指以武力、刑罚、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治。《后汉书·崔駰传》:“今既不能纯法八代,故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 李贤 注:“八代谓三皇、五帝也。霸政谓 齐桓 、 晋文 也。”词语解释:霸强 拼音:bà qiáng
称霸逞强。《史记·孟尝君列传》:“折 秦 之谋,而絶其霸彊之略。”《东观汉记·冯衍传》:“昔 周宣 中兴之主, 齐桓 霸彊之君耳。” 词语解释:霸朝 拼音:bà cháo
(1).指割据一方或偏安一隅而尚能号令天下的政权。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文若 ( 荀彧 )怀独见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民方涂炭,计能则莫出 魏武 ,故委面霸朝,豫议世事。” 宋 陶穀 《清异录·官志》:“ 蒙州 立山县 丞 晁觉民 自中原避兵南来,因仕霸朝。”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魏书》:“《赫连屈丐统万城铭》、《虵祠碑》诸文,颇行於世。皆可想见霸朝文事斐然之美,立国一隅,必有与也。”
(2).指专横暴虐的王朝。 严复 《译〈社会通诠〉自序》:“ 商君 、 始皇帝 、 李斯 起,而郡县封域,阡陌土地,燔诗书,坑儒士,其为法欲国主而外,无咫尺之势。此虽霸朝之事,侵夺民权,而迹其所为,非将转宗法之故,以为军国社会者歟?”词语解释:霸占 拼音:bà zhàn
亦作“ 霸佔 ”。 凭借权势强行占有。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 章丘 一案已得小结。虽陷害之情未明,而霸占之律已正。”《三侠五义》第五四回:“为何将 郭老儿 父女抢来,硬要霸佔人家有婿之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因为我家大少爷要来霸占,所以才寄到乾爹这里的。” 老舍 《茶馆》第三幕:“ 小刘麻子 呀,没安着好心,他要霸占这个茶馆!”词语解释:霸儒 拼音:bà rú
强横有势的儒者。 明 杨慎 《答重庆太守刘嵩阳书》:“邇者霸儒,创为新学,削经剗史,驱儒归禪,缘其作俑,急於鸣儔,俾其易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府县·立碑》:“今世立碑之滥极矣,而去思尤甚。凡长吏以善去者,俱得屭贔穹石,其词不过乡绅不情之誉,其人不过霸儒强醵之钱。”词语解释:霸持 拼音:bà chí
犹把持。《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快到苏州城》:“霸持 平桥 一道街,捐输无非仗本家。”《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后来又被 贾总办 晓得了,反説他有意霸持,遇事掣肘。”词语解释:霸揽 拼音:bà lǎn
犹霸占。《白雪遗音·马头调·寂寞寻春》:“我駡霸揽汉子的臭贼歪拉,是奴的寃家。”词语解释:霸市 拼音:bà shì
垄断市场词语解释:霸史 拼音:bà shǐ
指称霸一方的国家的历史;僭伪之国的历史。《隋书·经籍志二》:“ 后魏 克平诸国,据有 嵩 华 ,始命司徒 崔浩 ,博采旧闻,缀述国史。诸国记注,尽集祕阁。 尒朱 之乱,并皆散亡。今举其见在,谓之霸史。”词语解释:霸夫 拼音:bà fū
能号令一方的人。《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设非常之赏,以待非常之功,乃霸夫烈士奋命之良时也。可不勉乎?” 刘良 注:“霸者,把也,持把诸侯之权也。”词语解释:霸僚 拼音:bà liáo
指贤能有才德的僚佐。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高选霸僚,公为长史。”词语解释:霸代日 拼音:bà dài rì
称王称霸者迭兴的时代。《隋书·天文志上》:“﹝日﹞太平日行上道,升平日行次道,霸代日行下道。”词语解释:霸陵醉尉 拼音:bà líng zuì wèi
《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 霸陵亭 , 霸陵 尉醉,呵止 广 。 广 骑曰:‘故 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 广 宿亭下。居无何, 匈奴 入杀 辽西 太守……於是天子乃召拜 广 为 右北平 太守。 广 即请 霸陵 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后遂以“霸陵醉尉”事为失官以后受人侵辱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霸陵 醉尉,侵辱可知; 东陵 故侯,生平已矣。” 倪璠 注:“伤 明彻 困辱於 周 ,不能復为 陈 用也。”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一:“月黑林间逢縞袂, 霸陵 醉尉误谁何?”词语解释:霸杜 拼音:bà dù
汉文帝 墓 灞陵 和 汉宣帝 墓 杜陵 的并称。借指 汉文帝 和 汉宣帝 。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盛德比 霸 杜 ,宏规軼 瀍 邙 。”词语解释:霸池 拼音:bà chí
池名。在 汉文帝 陵墓 灞陵 之上,故称。《文选·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 霸池 不可别, 伊川 难重违。” 李善 注:“ 潘岳 《关中记》曰:‘ 霸陵 , 文帝 陵也。上有池,有四出道以写水。’”词语解释:霸衿 拼音:bà jīn
指地方上有权势的士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革官银匠》:“若其势宦霸衿,即低潮自封,银匠安能过问。”词语解释:霸陵桥 拼音:bà líng qiáo
即 霸桥 。因 灞水 西高原上有 汉文帝 霸陵 ,故称。 宋 柳永 《少年游》词:“参差烟树 霸陵桥 ,风物尽前朝。”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三折:“直至 大庾岭 边, 霸陵桥 外,勾将梅花仙来者。”参见“ 霸桥 ”。
词语解释:霸桥 拼音:bà qiáo
桥名。即 灞桥 。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城区东十公里 灞水 上。始建于 汉 。 汉 唐 时送客多到此桥作别。故桥在今桥西北十馀里处,后因“灞水”东徙,桥移今址。《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城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王莽 时, 霸桥 灾,数千人以水沃救不灭,更 霸桥 为 长存桥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霸水 又北逕 枳道 ,在 长安县 东十三里……水上有桥,谓之 霸桥 。”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你覷那 霸桥 北, 涇河 岸东,俺只见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参见“ 灞桥 ”。
词语解释:灞桥 拼音:bà qiáo
桥名。本作 霸桥 。据《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唐 郑谷 《小桃》诗:“和烟和雨遮 敷水 ,映竹映村连 灞桥 。” 宋 贺铸 《连理枝》词:“想 灞桥 春色老於人,恁 江 南梦杳。”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再错》:“则看他迎风袭袭,笼烟裊裊,肠断 灞桥 滨。”《红楼梦》第五十回:“吟鞭指 灞桥 。”词语解释:霸门 拼音:bà mén
见“ 霸城门 ”。
词语解释:霸城门 拼音:bà chéng mén
汉 代 长安 城东城门名。《汉书·王莽传中》:“ 霸城门 灾,民间所谓 青门 也。”《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 ,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 ,或曰 青门 。”按, 孙星衍 、 庄逵吉 校本谓“东出南头第三门曰 霸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渭水 又东逕 长安 城北, 汉惠帝 元年筑,六年成,即 咸阳 也。 秦 离宫无城,故城之, 王莽 更名 常安 。十二门东出:北头第一门,本名 宣平门 ……第三门本名 霸城门 。”亦省作“ 霸城 ”、“ 霸门 ”。 南朝 梁 徐防 《长安有狭邪行》:“君室近 霸城 ,易识復知名。”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青门瓜》:“ 汉 咸阳宫 第三门本名 霸门 ,民见门青色,遂名 青门 。”词语解释:霸道横行 拼音:bà dào héng xíng
犹言横行霸道。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漕弊》:“及到 江 南,则玩易官府,欺凌民船,霸道横行,莫敢正视。”《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还有等刁民恶棍,结交官府,盘剥乡愚,仗着银钱霸道横行,无恶不作。”词语解释:霸王卸甲 拼音:bà wáng xiè jiǎ
简称“卸甲”。琵琶曲。题材与《十面埋伏》相同,写楚项羽与汉刘邦的垓下之战。着重表现项羽兵败、洒泪别姬、自刎乌江等情景。见于曲集《琵琶谱》者分十段;见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者分十五段,并更名《郁轮袍》。词语解释:霸王别姬 拼音:bà wáng bié jī
中国故事片。汤臣影业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1992年联合摄制。李碧华、芦苇编剧,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主演。武生段小楼和青衣程蝶衣从小在戏班长大。蝶衣对小楼恋之甚深。后小楼娶妓女菊仙为妻,蝶衣仍未忘情。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革,两人历尽坎坷。最后在一场重温《霸王别姬》时,蝶衣以剑刎颈相殉。词语解释:霸统 拼音:bà tǒng
指割据一方而力量足以号令天下的政权。 宋 苏轼 《正统论》之二:“正统之论,起於 欧阳子 ,而霸统之説,起於 章子 。”词语解释:霸绪 拼音:bà xù
犹霸业,霸统。《南史·王镇恶朱龄石等传论》:“ 宋武帝 屈起布衣,非藉人誉,一旦驱率乌合,奄兴霸绪,功虽有餘而德犹未洽。”词语解释:霸王厅 拼音:bà wáng tīng
传说 项羽 建都 彭城 (今 徐州 )时的遗迹。 宋 苏轼 《答范淳甫》诗“重瞳遗迹已尘埃,惟有 黄楼 临 泗水 ”自注:“郡有厅事,俗谓之 霸王厅 ,相传不可坐,僕拆之以盖 黄楼 。”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五绝句》之二:“十丈 黄楼 临 泗水 ,行人犹説 霸王厅 。”词语解释:霸论 拼音:bà lùn
称霸的学说。 元 刘因 《答或者以所注孙子见示》诗:“权书不免增多口,霸论谁教混一途。”词语解释:霸柄 拼音:bà bǐng
犹把柄。喻指凭借或依据。 明 唐顺之 《答吕沃州书》:“兄云暂时寧静,若有端倪,恍惚转移,復离本体,自非兄之恳心真实,直从心源上着工夫,不能为此言。然兄自谓未得霸柄入手者,正恐其病亦坐乎此。”词语解释:霸留 拼音:bà liú
强行挽留。《白雪遗音·马头调·寂寞寻春》:“不怨他来,我单駡霸留之家。”《白雪遗音·南词·醉归》:“春兴满怀难以忍,美人何故被霸留。”词语解释:霸王鞭 拼音:bà wáng biān
(1).爆竹的一种,燃之声连串不绝者。《金瓶梅》第四二回:“霸王鞭,到处响亮;地老鼠,串绕人衣。”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烟火》:“﹝爆竹﹞又有霸王鞭,竹节花,泥筩花,金盆捞月,叠落金钱。”
(2).表演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棍,两端安有铜片。俗称连厢。
(3).民间舞蹈。也叫花棍舞、打连厢。表演时一面舞动霸王鞭,敲击四肢、肩、背等,一面歌唱。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三:“识字班还有些成绩,在附近几个村子里算最好的,春上还表演过霸王鞭。”
(4).灌木状常绿植物。茎有五个棱,有成行的乳头状硬刺,开绿色小花。原产 南洋群岛 ,在热带常栽培做绿篱。词语解释:霸王之资 拼音:bà wáng zhī zī
争霸称王的资本。资,凭借词语解释:霸短 拼音:bà duǎn
犹护短。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遣》:“这事不难,到其间不要霸短。”词语解释:霸闰之朝 拼音:bà rùn zhī cháo
依仗暴力权术建立的非正统王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夫以霸闰之朝,草莽之士,犹或拮据坟素,忝窃雌黄。”词语解释:霸相 拼音:bà xiāng
指能助君主称霸的相臣。《孔丛子·执节》:“ 子高 以为 赵 平原君 霸相之﹝才﹞,惜不遇其时也。其子 子顺 以为衰世之好事公子,无霸相之才也。”词语解释:霸蛮 拼音:bà mán
(1).方言。勉强。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这也是霸蛮读呢。 老驾 不肯送,要他回家来作田。”
(2).方言。坚决;执拗。 谢璞 《二月兰》:“他老说他夜里作恶梦,梦见野猪吃尽了岭上的包谷了!他霸蛮要上山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