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需云 拼音:xū yún
(1).语本《易·需》:“《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孔颖达 疏:“若言云上於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於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用“需云”为君臣宴乐之典。 唐玄宗 《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诗:“撰日巖廊暇,需云宴乐初。”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卷一:“臣有负薪之疾,不果预需云之燕。”
(2).喻为遍降于民的朝廷德泽。 宋 苏轼 《郊祀庆成诗》:“需云遍枯槁,解雨达勾萌。”词语解释:需索 拼音:xū suǒ
(1).搜寻,求取。《宣和遗事》后集:“时左藏库金帛已罄尽,乃於宫中需索得金鐶等八百两与之,其人不谢而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后弟所分荡尽,復从兄需索。”
(2).敲诈勒索。《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若或洩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皂隶之所殴駡,胥徒之所需索,皆相良者而施之暴。” 陈少伯 《兴中会革命史要·台湾方面之活动》:“﹝年老人﹞看见我进去,以为又是 日本 人藉端需索了。”词语解释:需求 拼音:xū qiú
(1).索取,求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户部·江南白粮》:“监守者不得越例需求。”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 成化 间,妖人 王臣 ……买办搜索宝玩,需求珍异,民不堪命。”
(2).需要,要求。 邹韬奋 《经历》九:“高等物理学对于算学的需求也是特别紧张的。”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热心热心,抵不过实际生活的需求。”词语解释:需头 拼音:xū tóu
指章奏空出首幅,以供诏旨批答之用。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凡羣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章者,需头,称稽首上书谢恩陈事诣闕通者也。奏者亦需头……表者,不需头。” 宋 杨万里 《谢何枢使举女婿陈丞改官启》:“幕府之举贤材,首剡需头之奏。” 明 杨慎 《谭苑醍醐·需头》:“ 蔡邕 《独断》载 汉 代章奏之式。所谓需头者,盖空其首一幅,以俟詔旨批答,陈请之奏用之。不需头者,申谢之奏用之。”词语解释:需次 拼音:xū cì
旧时指官吏授职后,按照资历依次补缺。 宋 楼钥 《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诗:“ 九江 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守默斋杂著》:“ 应祺 以监生得官,后需次 江西 ,尝署 吉南 赣宁 道。”参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下》。词语解释:需少 拼音:xū shǎo
些少,很少的。《宣和遗事》后集:“自此二帝间或出外,坐于市中民家,且话南朝事。民不敢答,但以供需少饮食而已。”词语解释:需用 拼音:xū yòng
需要的用度。《红楼梦》第一○六回:“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词语解释:需铨 拼音:xū quán
等待铨选录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总论》:“然则投牒需銓,乃宦途之跬步;捧檄司牧,乃入仕之培塿。”词语解释:需要 拼音:xū yào
(1).应该要有或必须要有。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革命功利主义任何时候都需要。”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在艰苦残酷的环境下,不仅下级指挥员需要上级的支持,上级指挥员也同样需要下级的支持。”
(2).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洪深 《劫后桃花》二四:“为了外国人的军事需要,小民便不能保全他们的田园家宅了。”词语解释:需缓 拼音:xū huǎn
迟缓。 朱自清 《白采》:“我很懊悔我的需缓,赶紧抽了空给他工作。”词语解释:需勒 拼音:xū lè
勒索。 清 黄裳 《赈饥》诗之二:“县胥里正各需勒,艰难得入饥民册。”词语解释:需役 拼音:xū yì
实行,实践。《庄子·大宗师》:“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謳,於謳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成玄英 疏:“需,须;役,行。勤行勿怠。” 陈鼓应 今注引 金谷治 曰:“需役,即实践。”词语解释:需弱 拼音:xū ruò
懦弱。《战国策·秦策二》:“其需弱者来使,则王必听之。然则需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词语解释:需滞 拼音:xū zhì
指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然而东南之漕运困於输将,中外之仕途困於需滞,沿边之军餉詘於度支者,何哉?”词语解释:需沙出穴 拼音:xū shā chū xué
语本《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终吉。”和“需於血,出自穴”。后因用“需沙出穴”谓遇险凶而能幸免。 清 顾炎武 《与李中孚书》:“先生已知 盩厔 之为危地,而必为是行,脱一旦有意外之警,居则不安,避则无地,有焚巢丧牛之凶,而无需沙出穴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