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雩坛雩祀雩禜雩祈雩台雩社雩禳雩敛
雩祷雩泉雩祭雩门雩兑雩蜡雩祝雩宗

词语解释:雩坛  拼音:yú tán
古时祈雨所设的高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 曾点 所欲风舞处也。” 金 元好问 《戊戌十月山阳雨夜》诗之一:“忍死待一麦,秋种且未投,乾溢谁所司,雩坛徧九州。” 清 魏源 《与曲阜孔绣山孝廉书》:“前日祗謁林庙,周览雩坛,得从圣人子孙信宿燕处,以遂景行嚮往之愿。”
词语解释:雩祷  拼音:yú dǎo
犹雩祭。《梁书·许懋传》:“并有雩祷,亦非常祭。”
词语解释:雩祀  拼音:yú sì
古代祈雨的祭祀。《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实。” 郑玄 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 宋 曾巩 《郊配策》:“冬至祀昊天,夏至祀皇地祇,孟夏雩祀,用太祖配。” 宋 刘克庄 《夏旱》诗之二:“蛟潭雩祀稀曾讲,蠏井灵泉亦未迎;代拜烦它村祝叟,愿丰误杀老书生。”
词语解释:雩泉  拼音:yú quán
泉名。在 山东省 诸城市 西南 常山 上。 宋 熙宁 八年, 苏轼 守 密州 ,祷雨于此而应,故名。 宋 苏轼 《雩泉记》:“庙门之西南十五步,有泉汪洋折旋如车轮……作亭于其上,而名之曰 雩泉 。” 宋 苏轼 《留别雩泉》诗:“举酒属 雩泉 ,白髮日夜新。何时泉中天,復照泉上人。”《嘉庆重修一统志·青州府一·山川》:“ 常山 :在 诸城县 南二十里…… 苏軾 祷雨於此,名曰 雩泉 ,因搆亭其上,作《雩泉记》。”
词语解释:雩禜  拼音:yú yǒng
亦作“ 雩宗 ”。 祭水旱之神的坛。《礼记·祭法》:“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 郑玄 注:“宗,皆当为‘禜’,字之误也……雩禜,水旱坛也。” 孔颖达 疏:“祭水旱者,水甚祭水,旱甚祭旱,谓祭此水旱之神。”后借指祭祀水旱之神。《南齐书·礼志上》:“古者孟春郊祀祈嘉穀,孟夏雩禜祈甘雨,二祭虽殊,而所为者一。” 南唐 陈致雍 《正大姑小姑山神像议》:“其或名山大川,能兴云雨,水旱雩禜,於斯不替,其可废哉。”
词语解释:雩祭  拼音:yú jì
古代求雨的祭祀。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 汉 王充 《论衡·龙虚》:“龙与云相招,虎与风相致,故 董仲舒 雩祭之法,设土龙以为感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 图 必造之。”《清史稿·高宗纪一》:“癸酉,定雩祭典礼,御製乐章。”
词语解释:雩祈  拼音:yú qí
祈雨祭神。 清 顾炎武 《十庙》诗:“朔望及雩祈,顿首诚恐惶。”
词语解释:雩门  拼音:yú mén
春秋 时 鲁国 南城门。《左传·庄公十年》:“﹝ 公子偃 ﹞自 雩门 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 杜预 注:“ 雩门 , 鲁 南城门。” 清 顾炎武 《酬归戴王潘四子韭溪草堂联句见怀二十韵》:“飘颻过东 楚 、浩荡适 三齐 ,息足 雩门 下,停车 汶水 西。”
词语解释:雩台  拼音:yú tái
祈雨的高台。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三:“雩臺满荒榛, 逵宫 餘曲沼。”
词语解释:雩兑  拼音:yú duì
祭祀祈雨。兑,通“ 説 ”。
词语解释:雩社  拼音:yú shè
祭祀山川以祈雨。 清 黄宗羲 《陈同亮刻胡传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会同、崩薨、亦葬、雩社、禘尝、蒐狩、城筑之无错误乎?”
词语解释:雩蜡  拼音:yú là
年终祭神。亦泛指祭神。 清 黄宗羲 《〈乐府广序〉序》:“取 汉 魏 六朝 有唐 之乐府及诗分为三集……其郊祀、庙祀、明堂、封禪、雩蜡为颂。”
词语解释:雩禳  拼音:yú ráng
祭祀雨神。《晋书·束晳传》:“水旱失中,雩禳有请。”
词语解释:雩祝  拼音:yú zhù
为祈雨而祭祀。 汉 桓宽 《盐铁论·执务》:“若此,虽祷祀雩祝,用事百神无时,岂能调阴阳而息盗贼矣?”
词语解释:雩敛  拼音:yú liǎn
为祈雨行祭而向百姓收取的所需财用。《周礼·地官·稻人》:“旱暵,共其雩敛。”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雩事所发敛。” 孙诒让 正义:“ 郑司农 云‘雩事所发敛’者,修雩所需财用,官不能尽共,则敛之民,故曰雩敛。”
词语解释:雩宗  拼音:yú zōng
见“ 雩禜 ”。
词语解释:雩禜  拼音:yú yǒng
亦作“ 雩宗 ”。 祭水旱之神的坛。《礼记·祭法》:“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 郑玄 注:“宗,皆当为‘禜’,字之误也……雩禜,水旱坛也。” 孔颖达 疏:“祭水旱者,水甚祭水,旱甚祭旱,谓祭此水旱之神。”后借指祭祀水旱之神。《南齐书·礼志上》:“古者孟春郊祀祈嘉穀,孟夏雩禜祈甘雨,二祭虽殊,而所为者一。” 南唐 陈致雍 《正大姑小姑山神像议》:“其或名山大川,能兴云雨,水旱雩禜,於斯不替,其可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