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共283,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雕鞍雕阑雕槛雕瘵雕落雕丧雕弊雕尽
雕梁雕零雕玉雕肝雕金雕巧雕房雕鸢
雕镌雕锼雕残雕轮雕朽雕斲雕筵雕砌
雕虫雕戈雕舆雕镂雕疏雕花雕斫雕丽
雕鹗雕龙雕墙雕虎雕栊雕搜雕影雕摧
雕盘雕胡雕甍雕楹雕胡饭雕云雕伪雕服
雕弓雕章雕题雕轩雕陵雕华雕绘雕城
雕栏雕刻雕文雕觞雕翎雕枯雕槃雕凿
雕笼雕俎雕饰雕篆雕堂雕陵鹊雕印雕人
雕琢雕辇雕年雕弧雕钻雕车雕俗雕几

词语解释:雕鞍  拼音:diāo ān
(1).刻饰花纹的马鞍;华美的马鞍。 唐 骆宾王 《帝京篇》:“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西游记》第二十回:“慌得那 三藏 坐不稳雕鞍,翻根头跌下白马。”《红楼梦》第五二回:“笼着一匹雕鞍彩轡的白马。”
(2).借指宝马。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 章臺 路。” 宋 秦观 《水龙吟》词:“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轂雕鞍骤。”
雕刻花纹的马鞍。借指坐骑。 宋 余靖 《又和寄提刑太保》:“清燕固难停烛待,鵰鞍须是著鞭催。”
词语解释:雕梁  拼音:diāo liáng
(1).饰有浮雕、彩绘的梁;装饰华美的梁。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燕语雕梁,状对幽闺之语。” 宋 王安石 《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 谢 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2).借指豪华的建筑物。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图》诗:“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 清 杜岕 《过林修朗轩》诗:“雕梁庽耳目,所患唯固陋。”
彫梁:刻绘文采的屋梁。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舞腰凝綺榭,歌响拂彫梁。” 宋 张元干 《风流子·政和间过延平双溪阁落成席上赋》词:“飞观插彫梁。凴虚起,縹緲五云乡。”
词语解释:雕镌  拼音:diāo juān
亦作“ 雕鎸 ”。
(1).犹雕刻。 南朝 梁元帝 《谢东宫赐白牙镂管笔启》:“雕鐫精巧,似 辽东 之仙物。” 唐 黄滔 《水殿赋》:“皆以綵饰无比,雕鐫罕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河道》:“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鐫海马水兽飞云之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但精巧的雕镌,后又渐偏于别种版式的模仿。”
(2).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唐 韩愈 《奉和仆射裴相公》:“摆落遗高论,雕鐫出小诗。”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投赠临分加组丽,小诗能不强雕鎸。”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宋子京 不识文章正理,而惟异之求,肆意雕鐫,无所顾忌。” 清 顾炎武 《朱处士彝尊过余于太原东郊赠之》诗:“词赋雕鐫老,河山骋望频。”
(3).方言。刁钻促狭。
鵰鐫:雕镌;雕刻。 唐 白居易 《山中五绝句游嵩阳见五物各有所感感兴不同随兴而吟因成五绝·林下樗》:“香檀文桂苦鵰鐫,生理何曾得自全?”一本作“ 雕鐫 ”。
彫鐫:1.犹彫琢。亦形容执着于心。 宋 曾巩 《送陈商学士》诗:“公於万事不彫鐫,心意恢恢无坎坷,来从奎璧光鋩下,笑倚樽筵成郡课。”
(2).亦作“ 彫鎸 ”。指刻版。 鲁迅 《〈唐宋传奇集〉序例》:“顾復缘贾人贸利,撮拾彫鎸,如《説海》,如《可今逸史》,如《五朝小説》。”
词语解释:雕虫  拼音:diāo chóng
(1).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辞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责风轨,莫益劝戒。此 扬子 所以追悔於雕虫,貽誚於雾縠者也。”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今世雕虫小夫,既溺於声律繢藻之末,而稍知道者,又谓读圣贤书,当明其道,不当究其文字。”
(2).指诗文词赋。《北齐书·邢邵传》:“ 邵 雕虫之美,独步当时。”《隋书·薛道衡传》:“ 江 东雅好篇什, 陈 主尤爱雕虫。”参见“ 雕虫篆刻 ”。
(3).比喻技艺低下。《水浒传》第六三回:“大刀 闻达 不知量,狂言逞技真雕虫!”
彫蟲:指写作诗文辞赋。《北史·薛道衡传》:“ 江 东雅好篇什, 陈主 尤为彫虫, 道衡 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 长卿 消渴,觉含毫之转迟; 子云 老大,见彫虫之都废。”参见“ 彫虫篆刻 ”。
词语解释:雕虫篆刻  拼音:diāo chóng zhuàn kè
虫书、刻符分别为 秦 书八体之一, 西汉 时蒙童所习。因以“彫虫篆刻”喻词章小技。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彫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亦省作“ 彫篆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敢寓言於彫篆,庶髣髴於众妙。” 李周翰 注:“彫篆,谓文字也。” 宋 秦观 《论议下》:“彫篆相夸,组绘相侈,苟以譁世取宠而不适於用。”
词语解释:雕虫篆刻  拼音:diāo chóng zhuàn kè
虫书、刻符分别为 秦 书八体之一, 西汉 时蒙童所习。因以“彫虫篆刻”喻词章小技。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彫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亦省作“ 彫篆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敢寓言於彫篆,庶髣髴於众妙。” 李周翰 注:“彫篆,谓文字也。” 宋 秦观 《论议下》:“彫篆相夸,组绘相侈,苟以譁世取宠而不适於用。”
词语解释:雕鹗  拼音:diāo è
(1).雕与鹗。猛禽。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鵰鶚鹰鷂,飞扬伏窜。” 五代 谭用之 《塞上》诗之二:“牛羊集水烟黏步,鵰鶚盘空雪满围。” 明 徐霖 《桐城归舟漫兴》诗:“仰窥鵰鶚云霄上,近狎鳧鷖洲渚间。”
(2).比喻奸佞。《后汉书·张衡传》:“鵰鶚竞於贪婪兮,我脩絜以益荣。” 李贤 注:“喻谗佞也。” 唐 元稹 《哭吕衡州》诗之四:“鵰鶚生难敌,沉檀死更香。”
(3).比喻才望超群者。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蛟龙得云雨,鵰鶚在秋天。” 仇兆鳌 注:“《唐书》: 韦思谦 为御史大夫,见王公未尝屈礼,曰:‘耳目之官,固当特立,鵰鶚鹰鸇,岂众禽之偶。’”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如何 宋右史 ,斥鷃议鵰鶚。”自注:“起居舍人 宋维翰 奏:‘ 种放 隐居 终南 ,乞量才録用。’颇为识者所笑。” 明 杨基 《忆北山梨花》诗:“未能摶摇跨鵰鶚,詎免束缚同鷄豚。”
词语解释:雕盘  拼音:diāo pán
刻绘花纹的盘子;精美的盘子。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瑶俎既已丽奇,雕盘復为美玩。” 唐 羊士谔 《州民有献杏者瑰丽溢目因感花未几聊以成咏》:“却忆落花飘綺席,忽惊如实满雕盘。” 元 柳贯 《送张明德使君赴南恩州》诗:“时取榔浆斟玉液,饶将桂蠹荐雕盘。”
词语解释:雕弓  拼音:diāo gōng
刻绘花纹的弓;精美的弓。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 宋 叶梦得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词:“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命取弓矢,又如前状,出雕弓一;略一闭息,则一矢飞堕。”
彫弓:雕绘文采的弓。礼制,天子所用。《荀子·大略》:“天子彫弓,调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杨倞 注:“彫,谓雕画为文饰。”《文选·张衡〈东京赋〉》:“天子乃抚玉輅,时乘六龙,发鲸鱼鏗华钟……决拾既次,彫弓斯彀。” 薛综 注:“彫弓,谓有刻画也。”
词语解释:雕栏  拼音:diāo lán
亦作“ 雕阑 ”。 雕花彩饰的栏杆;华美的栏杆。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宋 苏轼 《法惠寺横翠阁》诗:“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清 陈维崧 《探春令·咏窗外杏花》词:“ 崇仁 宅靠 善和坊 ,旧雕栏都坏。”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
词语解释:雕笼  拼音:diāo lóng
指雕刻精致的鸟笼。 汉 祢衡 《鹦鹉赋》:“闭以雕笼,剪其翅羽。”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笼养。” 元 吴元可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雕笼近,数声别似春禽。”
词语解释:雕琢  拼音:diāo zhuó
(1).雕刻金玉等。 唐 罗隐 《投所思》诗:“雕琢只应劳 郢 匠,膏肓终恐误 秦 医。” 清 唐甄 《潜书·法王》:“如以石为玉,雕琢之工,虽巧虽勤,终为恶器。”
(2).指雕琢而成之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
(3).比喻修饰文辞;刻意使文辞美妙。 唐 崔涂 《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诗:“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经此处倍伤情。”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如 周朴者 ,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 清 曾国藩 《书〈归震川文集〉后》:“假 齐 梁 之雕琢,号为力追 周 秦 者,往往而有。”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而那些辞采华丽,‘骈四骊六’,洋洋洒洒,极尽雕琢之能事。”
(4).犹矫饰,做作。《韩非子·主道》:“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淮南子·精神训》:“衰世凑学,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矫拂其情,以与世交。”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为吏去觚角,絀雕琢,以平易敦朴为务。”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5).犹砥砺。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先哲居高而不敢忘危,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雕琢情性,组织辞令。”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以故士皆雕琢节行,缘以文彩,蔼蔼而进,至使敌国异方,闻风畏之。”
(6).比喻罗织罪名。《后汉书·蔡邕传》:“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委任责成,优劣已分,不宜听纳小吏,雕琢大臣也。” 李贤 注:“雕琢,犹鐫削以成其罪也。”
彫琢:1.雕刻琢磨。《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於此,虽万鎰必使玉人彫琢之。” 宋 曾巩 《简翁都官》诗:“自有文章真杞梓,不须彫琢是璠璵。”
(2).引申指刻意修饰文辞。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今虽欲自彫琢,曼辞以自饰,无益,於俗不信,适足取辱耳。”琢,一本作“ 瑑 ”。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其词随语成韵,随韵成趣,不假彫琢,而意志自深,风神或近 楚 《骚》。”
词语解释:雕阑  拼音:diāo lán
亦作“ 琱栏 ”。 有雕饰的栏杆或栏杆的美称。 宋 苏轼 《法惠寺横翠阁》诗:“琱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宋 程珌 《泌园春·赋椿堂牡丹》词:“消得琱阑,也不枉教,车马如狂。” 元 孔文卿 《一枝花·禄山谋反》套曲:“思量杀玉砌琱阑,消磨尽緑髩朱颜。”
词语解释:雕零  拼音:diāo líng
(1).凋谢零落。 叶圣陶 《坐羊皮筏到雁滩》:“垂柳倒挂下来,叶子一动不动,虽然到了深秋时节,仿佛还不预备雕零似的。” 峻青 《傲霜篇》:“每当九月秋尽万木雕零的时候,大地上已经很难看到不枯萎的花草了。”
(2).残破;衰败。《西游记》第六三回:“这一场,被 八戒 把玳瑁屏打得粉碎,珊瑚树摜得雕零。”《红楼梦》第九三回:“迄今门户雕零,家人星散。”
彫零:1.凋残;零落。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融风扇则枯瘁攄藻,白露凝则繁英彫零,是以品物阜焉。” 宋 陆游 《上元》诗:“京华旧侣彫零尽,短鬢成丝心未灰。”
(2).亦作“ 彫苓 ”。衰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家业彫零,倦客京华……一年多半,身在天涯。”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夫 中国 之立于 亚洲 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论,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及今日虽彫苓,而犹与 西欧 对立,此其幸也。”
词语解释:雕锼  拼音:diāo sōu
(1).雕刻。 唐 李商隐 《富平少侯》诗:“綵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廻枕玉雕鎪。” 宋 陈亮 《汉宫春》词:“随缘柳緑柳白,费尽雕鎪。”
(2).刻意修饰文辞。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开场》:“古今词传,纷纷迭出、雕鎪矫揉,虫技轰轰。” 明 袁宏道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之五:“十年而一叶,枉自费雕鎪。”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近古期·北宋政治家的文论》:“就反对雕锼无用的文辞这一点讲,政治家和道学家、古文家都是一致的。”
(3).犹琢磨。
彫鎪:1.雕刻,刻镂。《文选·左思〈魏都赋〉》:“匪朴匪斵,去泰去甚,木无彫鎪,土无綈锦。” 张铣 注:“鎪,鏤也。”
(2).引申指雕琢文字。 宋 苏辙 《次韵子瞻留别》之三:“彫鎪不遣治章句,烂漫先令饱文字。” 
词语解释:雕戈  拼音:diāo gē
刻绘花纹的戈;精美的戈。《国语·晋语三》:“ 穆公 衡雕戈出见使者。” 韦昭 注:“雕,鏤也。” 唐 钱起 《送萧常侍北使》诗:“絳节引雕戈,鸣騶动玉珂。” 宋 陆游 《谢池春》词:“朱颜青鬢,拥雕戈西戍。” 谢树琼 《自嘲》诗:“落魄青衫涕泪多,十年枉自枕雕戈。”
彫戈:镌有花纹的戈。亦泛指戈。《国语·晋语三》:“ 穆公 衡彫戈,出见使者。” 韦昭 注:“彫,鏤也。戈,戟也。”彫,一本作“ 雕 ”。 唐 杜甫 《日暮》诗:“将军别换马,夜出拥彫戈。”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党援》:“若不是彫戈横处,惊鸡犬,怎能勾金锁开来纵凤鸞。”
词语解释:雕龙  拼音:diāo lóng
(1).雕镂龙纹。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语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之术迂大而閎辩, 奭 也文具难施; 淳于髡 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 齐 人颂曰:‘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 髡 。’” 裴駰 集解引 刘向 《别录》:“ 騶奭 脩 衍 之文,饰若雕鏤龙文,故曰‘雕龙’。”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宋 陆游 《舟行过梅市》诗:“老来无復雕龙思,遇兴新诗取次成。”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才擅雕龙,文成倚马。”
(2).指经过精雕细琢,文辞优美。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如鷰人人,却以词锋而励吻;雕龙字字,爰於禁署而飞声。”
(3).指龙形花纹。 唐 李白 《怨歌行》:“鷫鷞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王琦 注:“ 萧士贇 曰:‘雕龙,谓舞衣上雕画龙文也。’” 唐 鲍溶 《赠李黯将军》诗:“ 细柳 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巖云入角雕龙爽,寒日摇旗画兽豪。”
彫龍: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北史·李纬传》:“ 梁 谢藺 来聘, 纬 劳之。 藺 问 安平 诸 崔 , 纬 曰:‘ 子玉 以还,彫龙絶矣。’”《北史·薛辩薛寘薛憕传论》:“ 寘 憕 并学称该博,文擅彫龙,或挥翰凤池,或者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参见“ 雕龙 ”。
词语解释:雕胡  拼音:diāo hú
(1).茭白子实,即苽米。煮熟为雕胡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卑溼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 司马贞 索隐:“雕胡,案谓菰米。” 宋 陆游 《村饮示邻曲》诗:“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 清 赵翼 《宴集九峰园》诗:“烹鲜斫鱠炊雕胡,主人称觴客避席。”
(2).指茭白。 唐 皮日休 《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诗:“怪来昨日休持鉢,一尺雕胡似掌齐。”
彫胡:菰米。六谷之一。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为臣炊彫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来劝臣食。”《西京杂记》卷一:“ 太液池 边皆是彫胡、紫蘀、緑节之类。菰之有米者, 长安 人谓为彫胡。” 唐 王维 《登楼歌》:“琥珀酒兮彫胡饭,君不御兮日将晚。”《本草纲目·穀二·菰米》﹝集解﹞引 苏颂 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如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彫胡米也。”
词语解释:雕章  拼音:diāo zhāng
(1).精心修饰文辞。《晋书·乐志上》:“三祖纷纶,咸工篇什,声歌虽有损益,爱翫在乎雕章。”
(2).犹美文。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仇兆鳌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三国典略》:“ 齐 萧慤 尝於秋夜赋诗, 邢子才 曰:‘ 萧 之斯文,可谓雕章间出。’” 宋 宋祁 《答翰林苏学士》诗:“开颜忽见故人书,併得雕章念索居。”
鵰章:钮鼻作雕形的印章。 宋 苏辙 《王詵都尉宝绘堂词》:“百年将种存慨慷,西取 庸 蜀 践 戎 羌 。战袍赐锦盘鵰章,宝刀玉玦餘风霜。”
彫章:雕琢词章。《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自幼及长,述作不倦,固以理穷言行,事该军国,岂直彫章縟采而已哉!” 吕延济 注:“所有述作、言行、军国大事,岂直为彫饰文章,以为縟采乎!”
词语解释:雕刻  拼音:diāo kè
(1).在木、石、骨、金属上刻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説者言,初开金银铜锡之器,朱漆雕刻之饰烂然。”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雕刻百工,鑪捶万物。”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樊川集》:“予旧藏 杜牧之 《樊川集》二十卷,后见 徐建庵 所藏 宋 版本,雕刻最精。”
(2).指雕刻品。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园中菜花悉成荷华,仍各有一佛坐於花中,形如雕刻。”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十三日》:“街头充塞着洋货,纯粹的 印度 货以手工品为多,象牙雕刻,沉香匣,漆花皮箧,触目皆是。” 朱自清 《欧游杂记·威尼斯》:“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
(3).喻刻意修饰文辞。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 金 元好问 《秦略》:“诗尚雕刻,而不欲见斧凿痕。” 清 沉德潜 《明诗别裁集·李梦阳诗序》:“ 空同 五言古,宗法 陈思 康乐 ,然过於雕刻,未极自然。”
(4).犹砥砺。《清史稿·礼志一》:“纵其间淳浇世殊,要莫不弘亮天功,雕刻人理,随时以树之范。”
词语解释:雕俎  拼音:diāo zǔ
一种雕绘的木制礼器。祭享时以盛牺牲。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八珍盈彫俎,綺肴纷错重。”
词语解释:雕辇  拼音:diāo niǎn
玉饰的车子。多为对车驾的美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大荐福寺》:“刹凤迎琱輦,幡虹驻綵旗。”《宋史·乐志十五》:“回羽斾,驻琱輦,旧地访 睢阳 。” 明 屠隆 《昙花记·夫人得信》:“他待要驾金鰲踏寳莲,又待要驂白鵠乘琱輦。”
词语解释:雕槛  拼音:diāo kǎn
犹雕栏。 宋 王沂孙 《长亭怨·重过中庵故园》词:“天涯梦短,想忘了綺疏雕槛。”
词语解释:雕玉  拼音:diāo yù
刻有花纹之玉。《史记·滑稽列传》:“臣请以彫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楚 王乃驾驯駮之駟,乘彫玉之舆,靡鱼须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 郭璞 注:“刻玉以饰车也。”
词语解释:雕残  拼音:diāo cán
凋残,死亡。 田海燕 《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诗:“辛亥革命五十年,当年志士半雕残。”
彫殘:1.凋散;零落。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一首并书》:“自顷輈张,困於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彫残。” 宋 朱淑真 《腊月踯躅》诗:“园林经腊正彫残,独尔花开烂漫鲜。”
(2).指残缺破损。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巫阳 莫救 仓舒 恨,金锁彫残玉筯红。”
(3).指劫余的百姓。《三国志·魏志·苏则传》“ 文帝 以其功,加 则 护 羌 校尉,赐爵关内侯”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 则 到官,内抚彫残,外鳩离散,今见户千餘。”《资治通鉴·唐僖宗文德元年》:“ 荆南 兵荒之餘,止有一十七家, 禹 ( 郭禹 )励精为治,抚集彫残,通商务农,晚年殆及万户。”
词语解释:雕舆  拼音:diāo yú
玉饰之车。多为对车驾的美称。 汉 张衡 《思玄赋》:“轙琱舆而树葩兮,扰应龙以服路。”《宋史·乐志十四》:“琱舆彩仗,祗诣慈宫。” 明 张景 《飞丸记·明廷张胆》:“昭容前导引琱舆,仗剑仙班拥万裾。”
词语解释:雕墙  拼音:diāo qiáng
亦作“ 雕墻 ”。
(1).饰以浮雕、彩绘的墙壁;华美的墙壁。《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雕墙。”一本作“彫墙”。 宋 苏轼 《超然台记》:“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朱德龙 《我所思》诗之三:“我欲从之胶与漆,雕墙遥睇空踟蹰。”
(2).指雕饰墙壁。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 晋灵 厚赋以雕墙,《春秋》以为非君。”
(3).指《书·五子之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 夏 歌‘雕墻’,縟於 虞 代。”
词语解释:雕甍  拼音:diāo méng
雕镂文采的殿亭屋脊。 唐 虞世南 《怨歌行》:“紫殿秋风冷,彫甍白日沉。”
词语解释:雕题  拼音:diāo tí
(1).在额上刺花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郑玄 注:“雕文,谓刻其肌以丹青湼之。” 孔颖达 疏:“彫谓刻也,题谓额也,谓以丹青彫刻其额。”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与夫雕题卉服之士,南金象齿之珍,款紫闥而坌入,充彤庭而并陈。”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黎女》:“﹝ 黎 女﹞临嫁先一夕乃綉面……使之不得再嫁,古所谓雕题是也。” 蔡元培 《美术的进化》:“我们古人叫作‘文身’,或叫作‘雕题’。”
(2).指古代南方雕额文身之部族。《楚辞·招魂》:“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连缓耳,琐雕题,摧 天督 ,牵象犀。”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雕题誓众,犹疑黑穴之神。” 清 程可则 《送杨鄂州职方使安南》诗:“乘秋直入 交州郡 ,雕题负弩遥相迎。”
彫題:1.古代部落名。因额上刺花纹,故称。题,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西胡 、 东越 、 彫题 、 交阯 ,独弃之乎?”
(2).泛指额上刺花纹。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凡彫题漆齿之氓,尽图王会;若辫髮贯胸之长,咸隶象胥。”
词语解释:雕文  拼音:diāo wén
(1).饰以彩绘、花纹。《韩非子·十过》:“四壁堊墀,茵席雕文。”《旧唐书·职官志三》:“中尚令,掌供郊祀之圭璧、玩器之物。中宫服饰,雕文错綵之制,皆供之。”
(2).指以彩绘、花纹为饰的物品。《韩诗外传》卷八:“士不造无用,雕文不粥於肆。”《后汉书·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緹绣。”
(3).犹美文。 唐 褚亮 《十八学士赞·记室参军虞世南》:“篤行扬声,雕文絶世,网罗百世,并包六艺。”
(4).刻文字于碑石。 宋 叶适 《林正仲墓志铭》:“丧死者焚尸,糜其骨,众薰合和,凌风飘颺…… 正仲 雕文禁止,治塚甓藏之,始变其俗。”
彫文:雕绘文采。《晏子春秋·谏下一》:“今 齐国 丈夫畊,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侧皆彫文刻鏤之观,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 汉 贾谊 《虡赋》:“妙彫文以刻鏤兮,象巨兽之屈奇兮。”《后汉书·郎顗传》:“减彫文之饰,损庖厨之饌。”《晋书·武帝纪》:“二月乙亥,禁彫文綺组非法之物。”
词语解释:雕饰  拼音:diāo shì
(1).雕琢文饰,使器物华美。《逸周书·大匡》:“车不雕饰,人不食肉,畜不食穀。”《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是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 唐 钱起 《玛瑙杯歌》:“良工雕饰明且鲜,得成珍器入芳筵。”
(2).比喻美化文辞,刻意求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
(3).泛指对文章进行加工。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诸如此句,多是古史全文,则知夫子之所修者,但因其成事,就加雕饰,仍旧而已。”
(4).伪饰;做作。《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公﹞有乐道寧俭之性,疾雕饰,尚朴素。”《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植 ( 曹植 )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 曹丕 )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説,故遂定为太子。”
彫飾:1.雕镂绘饰。 汉 张衡 《应间》:“器赖雕饰为好,人以舆服为荣。”《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帝愈增崇宫殿,彫饰观阁。”《北齐书·薛琡传》:“自制丧车,不加彫饰。”
(2).谓雕琢文饰。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彫飭,时移世故,理自然也。” 宋 洪迈 《〈唐黄御史公集〉序》:“於时墨儒词匠,所为诗若文,咸矩矱自然,不以彫饰为工。”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俺不惧前车覆,莽秋水挺芙渠,娟洁天然,彫饰全除。”
词语解释:雕年  拼音:diāo nián
残年;残岁。 宋 叶适 《余顷为中塘梅林诗他日来游复作》:“惜哉见之晚,重寻畏彫年。” 清 顾炎武 《赠钱行人邦寅》诗:“彫年 黄浦 雪,残腊 玉山 春。”
词语解释:雕瘵  拼音:diāo zhài
(1).凋残病困。 唐 李德裕 《奏银妆具状》:“一恐聚歛之吏缘以成奸,彫瘵之人不胜其弊。”
(2).泛指民生疾苦。《新唐书·白居易传》:“按 鍔 诛求百计,不卹彫瘵,所得财号为‘羡餘’以献。”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到任表》:“惟此方彫瘵之旧,属比岁凶飢之餘,任在拊循,惧无称效。”
词语解释:雕肝  拼音:diāo gān
比喻苦心思考。《晋书·李玄盛传》:“微臣所以叩心絶气,忘寝与食,雕肝焦虑,不遑寧息者也。”
词语解释:雕轮  拼音:diāo lún
指雕花彩饰的车;华美的车。 南朝 宋 谢惠连 《长安有狭邪行》:“帟帟雕轮驰,轩轩翠盖舒。” 宋 易祓 《蓦山溪》词:“宝马趁雕轮,乱红中香尘满路。” 明 刘基 《贺新郎》词:“碧秀天涯草,怨王孙雕轮去远。”
词语解释:雕镂  拼音:diāo lòu
(1).犹雕刻。《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 唐 刘恂 《岭表录异》:“枸櫞子,形如瓜……肉甚厚,白如萝卜。南中女工竞取其肉雕鏤花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明熹宗》:“ 明熹宗 在宫中,好手製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絶。”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2).指雕刻品。《新唐书·高宗纪》:“六月癸亥,禁宗戚献纂组雕鏤。”
(3).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五代 齐己 《览延栖上人卷》诗:“今体雕鏤妙,古风研考精。” 明 袁宏道 《答董玄宰太史书》:“ 楚 中文体日敝,务为雕鏤,神情都失,赖宗匠力挽其頽。”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请修郡志书》:“山林之文,流连光景,雕鏤酸苦。”
彫鏤:雕刻,刻镂。《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又御府、尚方、织室锦绣、冰紈、綺縠、金银、珠玉、犀象、瑇瑁、彫鏤翫弄之物,皆絶不作。”《三国志·魏志·栈潜传》:“今宫观崇侈,彫鏤极妙,忘 有虞 之总期,思 殷辛 之琼室。”《魏书·铁弗昌传》:“臺榭高大,飞阁相连,皆彫鏤图画,被以綺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
词语解释:雕虎  拼音:diāo hǔ
即虎。虎身毛纹如雕画,故名。《后汉书·张衡传》:“执雕虎而试象兮,阽 焦原 而跟止。” 李贤 注:“彫虎,有文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夫草虫鸣则阜螽跃,雕虎啸而清风起。”《旧唐书·郑畋传》:“雕虎啸以风生,应龙驤而云起。”
彫虎:即虎。以身有斑纹,似雕画而成,故称。 汉 张衡 《思玄赋》:“执彫虎而试象兮,阽 焦原 而跟趾。”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 焦原 未言苦。”
词语解释:雕楹  拼音:diāo yíng
饰有浮雕、彩绘的柱子,装饰华丽的柱子。 汉 张衡 《西京赋》:“雕楹玉磶,绣栭云楣。”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当昔全盛之时,金舖玉砌,鏤槛雕楹,想称杰构。”
彫楹:刻绘文采的屋柱。
词语解释:雕轩  拼音:diāo xuān
(1).饰有浮雕、彩绘的车。亦泛指装饰华丽的车。 晋 陆云 《南征赋》:“陪武臣於雕轩,列名僚於后乘。”
(2).饰有浮雕、彩绘的屋檐。 唐太宗 《临层台赋》:“望雕轩之拱汉,观鏤槛之擎日。”
词语解释:雕觞  拼音:diāo shāng
(1).雕刻、彩绘的酒杯。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列芳饌,命雕觴。”
(2).借指美酒。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八珍方饌,寒温取适於四时;一献雕觴,宾王交欢於百拜。”
词语解释:雕篆  拼音:diāo zhuàn
(1).雕琢文字;写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集雕篆之軼材,发綺縠之高喻。”
(2).指辞章。《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敢庽言於雕篆,庶髣髴乎众妙。” 李周翰 注:“雕篆,谓文字也。”
(3).旧时风俗。指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刺花。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田太尉候神仙夜降》:“有拣停军人 张花项 ,衣道士服。俗以其项多雕篆,故目之为花项。”
词语解释:雕弧  拼音:diāo hú
雕弓。 唐 王维 《少年行》之四:“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羣只似无。”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除戎》:“攒画戟,佩雕弧。佩雕弧,星流电转耀云衢。” 清 吴伟业 《赠冯讷生进士教授云中》诗:“ 乌桓 年少挟雕弧,射得黄羊供束脯。”
刻画有文采的弓。 唐 顾云 《武烈公庙碑记》:“入则襞香牋而挥彩笔,批天子詔书;出则提龙剑而臂鵰弧,主诸侯法令。”
词语解释:雕落  拼音:diāo luò
(1).草木凋残零落。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一:“夫百卉皆雕落,独菊花枝上枯。”
(2).比喻人的死亡。 三国 魏 曹丕 《与王朗书》:“疫癘数起,士人雕落。”《元诗纪事》卷五引 元 程鉅夫 《〈赠汪郎中〉诗自跋》:“余解官归省,舟过 吴城 山下,耆旧雕落,有慨其嘆。”一本作“ 彫落 ”。
彫落:1.犹摧折。
(2).凋谢。《诗·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 唐 孔颖达 疏:“如松柏之叶,新故相承代,常无彫落。”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桃李向秋彫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
(3).衰败;败落。 宋 蔡絛 《西清诗话》:“ 元献 初罢政事,守亳社,每嘆士风彫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魁星》:“后竟落拓无成,家亦彫落,骨肉相继死,惟生一人存焉。”
(4).殂落,去世。 三国 魏 曹丕 《与王朗书》:“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癘数起,士人彫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唐 罗隐 《曲江春感》诗:“ 高阳 酒徒半彫落, 终南 山色空崔嵬。”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诂经精舍》:“及先生还朝,诸生皆散去,或仕或不仕,近且彫落作古人者,又不一其人矣。”
词语解释:雕金  拼音:diāo jīn
(1).刻镂的金饰。 南朝 梁 武帝 《龙笛曲》:“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鏤竹眠玉牀。”《南史·后妃传论》:“花梁绣柱,雕金鏤宝。”
(2).比喻写作华美的文辞。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二:“鏤玉留新诀,雕金得旧编。”
词语解释:雕朽  拼音:diāo xiǔ
比喻不堪造就。语本《论语·公冶长》:“ 宰予 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有志惭雕朽,无庸类散樗。”
彫朽:孔子 门人 宰予 昼寝, 孔子 说:“朽木不可彫也。”见《论语·公冶长》。因以“彫朽”喻教育愚昩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师必博究精微,贯穷玄奥,示之大义,导以微言,提撕善诱,彫朽励薄。”
词语解释:雕疏  拼音:diāo shū
亦作“ 彫疎 ”。凋零,零落。 唐 韦应物 《张彭州前与缑氏冯少府各惠寄一篇多故未答张已云殁因追哀叙事兼远简冯生》诗:“髮鬢已云白,交友日彫疏。” 宋 苏辙 《和毛君州宅八咏·翠樾亭》:“簷间翠樾彫疎尽,却放墙东好月来。”
词语解释:雕栊  拼音:diāo lóng
雕花的窗棂。 明 陈子龙 《春郊》诗之三:“弱兰合香苏,乳燕开雕櫳。”
词语解释:雕胡饭  拼音:diāo hú fàn
用苽米煮成的饭。 唐 李白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唐 杜甫 《江阁卧病走笔》诗:“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明 陈子龙 《送子服之维扬》诗:“玉椀雕胡饭,兰舫芙蓉泽。”参见“ 雕胡 ”。
词语解释:雕胡  拼音:diāo hú
(1).茭白子实,即苽米。煮熟为雕胡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卑溼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 司马贞 索隐:“雕胡,案谓菰米。” 宋 陆游 《村饮示邻曲》诗:“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 清 赵翼 《宴集九峰园》诗:“烹鲜斫鱠炊雕胡,主人称觴客避席。”
(2).指茭白。 唐 皮日休 《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诗:“怪来昨日休持鉢,一尺雕胡似掌齐。”
彫胡:菰米。六谷之一。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为臣炊彫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来劝臣食。”《西京杂记》卷一:“ 太液池 边皆是彫胡、紫蘀、緑节之类。菰之有米者, 长安 人谓为彫胡。” 唐 王维 《登楼歌》:“琥珀酒兮彫胡饭,君不御兮日将晚。”《本草纲目·穀二·菰米》﹝集解﹞引 苏颂 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如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彫胡米也。”
词语解释:雕陵  拼音:diāo líng
栗林名。《庄子·山木》:“ 庄周 游乎 雕陵 之樊。” 成玄英 疏:“ 雕陵 ,栗园名也。”一说山陵名。 王先谦 集解引 司马彪 曰:“ 雕陵 ,陵名。”《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食举歌五》:“ 阳华 之菜 雕陵 栗,鼎俎芬芳豆籩溢。”
词语解释:雕翎  拼音:diāo líng
雕的翎毛。借指羽箭。《水浒传》第五五回:“弓弯鹊画,飞鱼袋半露龙梢;笼插雕翎,狮子壶紧拴豹尾。”《相声传统作品选·八扇屏》:“施苦肉,献连环,祭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
雕翎箭的省称。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蛇蛊迷弓影,鵰翎落箭靫。”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肩担的无非长刀大斧,腰掛的尽是鹊画鵰翎。”
词语解释:雕堂  拼音:diāo táng
画有雕鸟的厅堂。《太平广记》卷一四四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庞从》:“使宅之后,素有妖狐之穴,或府主有灾即见。时命僧於鵰堂建道场。”原注:“盖多妖狐,故画鵰於中。” 宋 陈师道 《九月九日与智叔雕堂宴集》诗:“鵰堂从昔有恶客,酒尽不去仍復索。”
词语解释:雕钻  拼音:diāo zuàn
(1).谓刻意钻营。 宋 苏辙 《和子瞻开汤村运盐河雨中督役》:“年来上功勋,智者争雕钻。”
(2).刁钻。 元 无名氏 《群仙祝寿》第三折:“我做虎精忒雕钻,每日山里则丢砖。”
词语解释:雕丧  拼音:diāo sàng
衰亡;衰微。《宋书·索虏传论》:“ 元康 以后,风雅雕丧。” 郭沫若 《蜩螗集·祭昆明四烈士》:“抗战八年,民生雕丧,幸获胜利,勉跻五强。”
彫喪:1.死亡。 晋 陆机 《门有车马客行》:“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彫丧。” 宋 苏轼 《与宋汉杰书》之一:“话及畴昔,良復慨然,三十餘年矣,如隔晨耳,而前人彫丧略尽,僕亦仅能生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女曰:‘妾失身於郎,谁实为之?脱令中途彫丧,焉置妾也?’”
(2).衰敝;颓丧。《周书·苏绰传》:“世道彫丧,已数百年。”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筋力交彫丧,飘零免战兢。” 梁启超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今日屡败之后,元气彫丧。”
词语解释:雕巧  拼音:diāo qiǎo
雕琢巧饰。《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马乘具用锦绣处,患为雨所湿,织杂采珠为覆蒙,备诸雕巧。” 宋 苏舜钦 《答章傅》诗:“扶疎珊瑚枝,本不自雕巧。” 元 杨载 《诗法家数·写景》:“景中含意,事中瞰景,要细密清淡,忌庸腐雕巧。”
词语解释:雕斲  拼音:diāo zhuó
亦作“ 雕斵 ”。亦作“ 雕斫 ”。
(1).刻削。 南朝 梁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斵,为君堂上琴。”《周书·武帝纪下》:“雕斵之物,并赐贫民。” 清 吴伟业 《归云洞》诗:“归云何孱颜,雕斲自太古。”
(2).刻意修饰文辞。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斵,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是未经雕斲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
(3).犹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雕斫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彫斲:1.雕琢,镂刻。《北史·周纪下·武帝》:“其路寝、 会义 、 崇信 、 含仁 、 云和 、 思齐 诸殿等,农隙之时,悉可毁撤。彫斲之物,并赐贫人。缮造之宜,务从卑朴。”斲,一本作“ 斵 ”。
(2).引申指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3).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三岁依门下,千秋叹道东,经营惭小技,彫斲冀良工。”
词语解释:雕花  拼音:diāo huā
(1).凋谢的花朵。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序:“柔条巧干,吹嘘变其死生;落叶雕花,翦拂成其光价。”
(2).一种工艺。在木、竹、窗户、隔扇上雕刻图案、花纹。《西游记》第二四回:“原来是向南的五间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
词语解释:雕搜  拼音:diāo sōu
谓刻意修饰文辞。搜,通“ 鎪 ”。《通志·图谱》:“义理之学尚攻击,词章之学务雕搜。”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讲学者动以词藻为雕搜之技,工文者则举拙语为谈笑之资,若柄凿不相入,无论也。”
词语解释:雕云  拼音:diāo yún
彩色的云。 晋 王嘉 《拾遗记·吴》:“雕云覆於溪谷。”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见綵霞之夕照,覿雕云之昼临。” 唐 陈昌言 《先生正时令赋》:“金风半肃,雕云乍敛。”
彫雲:彩云。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万轴胤行卫,千翼泛飞浮;彫云丽琁盖,祥飇被綵斿。”
词语解释:雕华  拼音:diāo huá
雕丽。《旧唐书·德宗纪下》:“加以天才秀茂,文思雕华。” 清 纪昀 《〈文心雕龙〉评》:“ 齐 梁 文藻,日竞雕华。”
词语解释:雕枯  拼音:diāo kū
衰谢枯槁。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八:“俛仰生荣华,咄嗟復彫枯。”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胸襟积忧愁,容鬢復彫枯。” 明 陈子龙 《怨歌行》:“ 商颜 芝草不足采, 首阳 薇蕨方彫枯。”
词语解释:雕陵鹊  拼音:diāo líng què
寓言中的巨鹊。语本《庄子·山木》:“ 庄周 游乎 雕陵 之樊,覩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 南朝 梁 庾肩吾 《七夕诗》:“倩语 雕陵 鹊,填河未可飞。” 清 吴伟业 《七夕感事》诗:“凭君试问 雕陵 鹊,一种银河风浪生。”
词语解释:雕车  拼音:diāo chē
饰有雕花、彩绘的车;装饰华丽的车。 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词:“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雕车竞驻於天街,宝马争驰於御路。”
词语解释:雕弊  拼音:diāo bì
亦作“ 雕敝 ”。
(1).衰落破败。《宋书·礼志二》:“ 建安 十年, 魏武帝 以天下雕弊,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南史·循吏传·申恬》:“ 齐 地连岁兴兵,百姓雕弊。” 鲁迅 《准风月谈·新秋杂识》:“经济的雕敝,使出版界不肯印行大部的学术文艺书籍。”
(2).谓使衰落破败。 汉 刘陶 《上桓帝书》:“使羣丑刑隶芟刈小民,雕敝诸夏。”一本作“ 彫敝 ”。
彫弊:1.衰败;困苦。《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况今天下彫弊,民无儋石之储,国无终年之畜。” 宋 陆游 《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 袁州 积彫弊,公佐其守,穷利病根源,一切罢行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今輦下彫弊,不似往年,宫掖贵貂,亦未闻有大檀施。”
(2).损减。《晋书·地理志上》:“于时民罹 秦 项 ,户口彫弊,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词语解释:雕房  拼音:diāo fáng
华美的内室。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百两车来填紫陌,千金榼送出雕房。”
词语解释:雕筵  拼音:diāo yán
犹华筵。 唐 黄滔 《景阳井赋》:“宝镜休分,岂有得铜之日;雕筵罢设,永无投辖之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雕筵让促,玉斚横飞。”
词语解释:雕斫  拼音:diāo zhuó
见“ 雕斲 ”。
词语解释:雕斲  拼音:diāo zhuó
亦作“ 雕斵 ”。亦作“ 雕斫 ”。
(1).刻削。 南朝 梁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斵,为君堂上琴。”《周书·武帝纪下》:“雕斵之物,并赐贫民。” 清 吴伟业 《归云洞》诗:“归云何孱颜,雕斲自太古。”
(2).刻意修饰文辞。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斵,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是未经雕斲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
(3).犹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雕斫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彫斲:1.雕琢,镂刻。《北史·周纪下·武帝》:“其路寝、 会义 、 崇信 、 含仁 、 云和 、 思齐 诸殿等,农隙之时,悉可毁撤。彫斲之物,并赐贫人。缮造之宜,务从卑朴。”斲,一本作“ 斵 ”。
(2).引申指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3).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三岁依门下,千秋叹道东,经营惭小技,彫斲冀良工。”
词语解释:雕影  拼音:diāo yǐng
雕鸟的身影。 宋 惠崇 《幽并道中》诗:“雁行沉古戍,鵰影转寒沙。”
词语解释:雕伪  拼音:diāo wěi
矫饰,做作。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不使敦朴散於雕伪,不使一体浇於二端。”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路无遗亡,器不雕伪。” 前蜀 贯休 《茫茫曲》:“未达苦雕伪,及达多不仁。”
彫僞:虚饰,浮华。《晋书·郤詵传》:“ 周 当二代之流,承彫伪之极,尽礼乐之致,穷制度之理,其文详备, 仲尼 因时宜而曰从 周 ,非殊论也。”
词语解释:雕绘  拼音:diāo huì
亦作“ 雕繢 ”。
(1).雕镂彩绘。《南史·颜延之传》:“﹝ 鲍照 ﹞曰 谢 ( 谢灵运 )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 颜延之 )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繢满眼。”
(2).引申为刻意修饰文辞。 宋 王安石 《上邵学士书》:“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於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
(3).犹描绘。 清 方苞 《书〈王莽传〉后》:“此传尤 班 史所用心,其钩抉幽隐,雕绘众形,信可肩随 子长 。”
词语解释:雕槃
见“ 琱盘 ”。
词语解释:雕盘  拼音:diāo pán
刻绘花纹的盘子;精美的盘子。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瑶俎既已丽奇,雕盘復为美玩。” 唐 羊士谔 《州民有献杏者瑰丽溢目因感花未几聊以成咏》:“却忆落花飘綺席,忽惊如实满雕盘。” 元 柳贯 《送张明德使君赴南恩州》诗:“时取榔浆斟玉液,饶将桂蠹荐雕盘。”
词语解释:雕印  拼音:diāo yìn
雕板印刷。《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辛未,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 纥干泉 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
词语解释:雕俗  拼音:diāo sú
浮伪的习俗。《管子·七法》:“一体之治者,去奇説,禁雕俗也。” 尹知章 注:“雕俗,谓浮伪之俗。”
词语解释:雕尽  拼音:diāo jìn
谓凋敝穷竭,至于极点。
词语解释:雕鸢  拼音:diāo yuān
(1).雕和鸢。均为凶猛贪残的禽类。《诗·小雅·四月》“匪鶉匪鳶,翰飞戾天” 毛 传:“鶉,鵰也。鵰鳶,贪残之鸟也。”
(2).比喻凶残的人。《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贼弃甲而来復,肆觜距之鵰鳶。”
词语解释:雕砌  拼音:diāo qì
(1).刻有花纹图饰的阶石。 宋 无名氏 《御街行》词:“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
(2).雕琢堆砌(文字)。如:唯美主义的作品,徒知雕砌文字,缺乏生活内容。
词语解释:雕丽  拼音:diāo lì
精美华丽。《西京杂记》卷四:“山池玩好,穷尽雕丽。”《新唐书·苏世长传》:“侍宴 披香殿 ,酒酣,进曰:‘此 煬帝 作邪?何雕丽底此!’”
彫麗:谓奇巧华丽。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今学问之士,好语虚无之事,争著彫丽之文,以求见异於世。”《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懿献梁皇后》:“后藉姊兄廕埶,恣极奢靡,宫幄彫丽,服御珍华。”
词语解释:雕摧
犹凋谢;憔悴。 宋 梅尧臣 《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为之》诗:“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彫摧。”彫,一本作“ 凋 ”。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怀武昌西山旧游》:“玉堂却忆昔游处,笑问五柳应彫摧?”
词语解释:雕服  拼音:diāo fú
彩绘的箭袋。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三:“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钱仲联 集注:“《方言》曰:‘所以藏箭弩谓之服,所以盛弓谓之鞬。’…… 刘坦之 曰:‘象弧,语出《考工记》,谓其象天上弧星也。雕,画也。服所以藏矢,今言弧,互文耳。’”一本作“ 彫服 ”。
彫服:漆绘文采的盛箭器。《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一》:“ 幽 并 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弧插彫服。” 张铣 注:“服,盛箭器,彫,画。”
词语解释:雕城  拼音:diāo chéng
指边塞。雕,通“ 碉 ”。 唐 李约 《从军行》之三:“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
词语解释:雕凿  拼音:diāo záo
(1).雕刻凿空。 唐 卢纶 《慈恩寺石磬歌》:“徒壮洪鐘秘高阁,万金费尽工雕凿。”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瓮山》:“因凿之,得石瓮一,华虫雕凿,不可辨识。”
(2).喻刻意修饰文辞。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尚丽密者,失於雕凿, 竹山 之鷺曰‘琼丝’,鸳曰‘绣羽’,过於涩鍊。”
词语解释:雕人  拼音:diāo rén
刻治骨角的工匠。《周礼·考工记·雕人》:“雕人。” 孙诒让 正义:“雕琢之事,盖亦玉石骨角木所通有……但此刮摩五工,已有玉人、楖人、磬氏等,则此雕人当为治骨角之工。”《尸子》:“雕人裁骨,则知牛长少。”
词语解释:雕几  拼音:diāo jǐ
亦作“ 雕璣 ”。刻画漆饰成凹凸花纹。《礼记·少仪》:“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鏤,君子不履丝屨,马不常秣。” 孔颖达 疏:“车不雕几者,几,谓沂鄂;不雕画漆饰以为沂鄂。” 陈澔 集说:“雕,刻鏤之也;几,漆饰之畿限也。”《孔子家语·问礼》:“车不雕璣,器不彤鏤。”
彫几:刻绘文采之几。诸侯祭祀时设。《周礼·春官·司几筵》:“诸侯祭祀席,蒲筵繢纯,加莞席纷纯,右彫几。” 孙诒让 正义:“彫者,漆而刻画为文。”
共283,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