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0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集贤集灵台集邮集蓼集散地集曲集宁集本
集群集成集命集解集成电路集散集凑集校
集中集句集体集说集议集服集叠集谋
集凤集义集云台集苑集装箱集训集缀集贸
集灵集贤院集聚集腋成裘集诊集管集滞集贤宾
集大成集隼集日集让集愆簿集矢之的集泮集录
集枯集注集灵宫集拢集纳集糅集束集释
集会集贤殿集期集抄集股集腋为裘集次集部
集事集刊集萤集掇集腋集约集材集权
集市集菀集萃集料集结集矢集比集锦

词语解释:集贤  拼音:jí xián
(1).聚集贤人。 唐 张九龄 《集贤殿书院奉敕送学士张说上赐燕序》:“ 集贤殿 者,本 集仙殿 也……遂改‘仙’为‘贤’,去华务实。且有后命,增其学秩。是以集贤之庭,更为论思之室矣。”
(2).集贤殿书院的省称。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城 字 亢宗 ……好学,贫不能得书,乃求入集贤为书写吏,窃官书读之。”
词语解释:集群  拼音:jí qún
聚群。例如:鸽子能在空中集群飞行。
词语解释:集中  拼音:jí zhōng
把分散的汇聚到一起。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民主与集中一》:“民主绝对不是无政府状态,集中也绝对不是独裁的意义。不民主的集中才是独裁,不集中的民主才是无政府状态,两者都是要不得的。” 巴金 《家》七:“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丁玲 《一天》:“水声继续的响着, 陆祥 的思想就越不能集中。”
词语解释:集凤  拼音:jí fèng
(1).谓凤停于树。 南朝 陈 贺循 《赋得夹池修竹诗》:“来风韵晚逕,集凤动春枝。”后因以比喻聚集贤才。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议堂犹集凤, 贞观 是元龟。”
(2).谓时世清平。语出《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礼斗威仪》:“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凤集於林菀。”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书》:“闻 汉 相出守,遽彰集凤之仁; 蜀 客寓言,适起攀鸿之志。”
词语解释:集灵  拼音:jí líng
见“ 集灵宫 ”。
词语解释:集灵宫  拼音:jí líng gōng
汉 宫殿名。为皇帝祀神、求仙之所。《三辅黄图·甘泉宫》:“ 集灵宫 、 集仙宫 、 存仙殿 、 存神殿 ……皆 武帝 宫观名也。”亦省称“ 集灵 ”。 清 王图炳 《游仙》诗:“青雀西飞绕 集灵 , 麻姑 仙诀悟熊经。”
词语解释:集大成  拼音:jí dà chéng
谓融会各家思想、学说、风格、技巧等而自成体系或自成一格。《孟子·万章下》:“ 伯夷 ,圣之清者也; 伊尹 ,圣之任者也; 柳下惠 ,圣之和者也; 孔子 ,圣之时者也。 孔子 之谓集大成。” 孙奭 疏:“盖集大成,即集 伯夷 、 伊尹 、 柳下惠 三圣之道,是为大成耳……其时为言,以谓时然则然,无可无不可,故谓之集其大成,又非止於一偏而已。”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子美 之诗, 退之 之文, 鲁公 之书,皆集大成者也。”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 杜子美 復继出,上薄《风》《雅》,下该 沉 宋 ,才夺 苏 李 ……真所谓集大成者。”
词语解释:集枯  拼音:jí kū
谓遭到冷遇。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洪文襄公》:“自国初 洪文襄公 入相后,公以 南安 籍,专拜 泉 馆同乡,而 漳 馆人遂不通謁。彼时 泉 馆人,无论京宦公车,无不所求輒遂,攸往咸宜,而 漳 馆大有集枯之感。”参见“ 集苑 ”。
词语解释:集苑  拼音:jí yuàn
亦作“ 集菀 ”。 春秋 时, 晋献公 宠幸 骊姬 ,人多向 骊姬 之子 奚齐 。惟独大夫 里克 仍亲近不得势的太子 申生 。 优施 于是作歌讽喻之。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於苑,己独集於枯。” 里克 笑曰:“何谓苑?何谓枯?” 优施 答曰:“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 里克 遂中立,不助 申生 。 韦昭 注:“集,止也。苑,木茂貌。己, 里克 也。”见《国语·晋语二》。后遂以“集苑”喻趋炎附势。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固无心於集苑,而有力於嘘枯。” 清 顾有孝 《和陶寄毛子晋》:“集菀实可贱,进德我所欣。”
词语解释:集会  拼音:jí huì
(1).聚集会合。《史记·乐书》:“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珠崖 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周恩来 《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民主同盟一部分中委已集会 香港 ,恢复活动。国民党反对派已在 香港 成立革命委员会,宣言反 蒋 。”
(2).聚集起来开会。 瞿秋白 《海上述林·拉法格和他的文艺批评》:“一个人在工场里继续做了囚犯似的十点钟工作,已经没有能力再来集会,听什么学者的讲演,他简直累得要打瞌睡。”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战俘的母亲和妻子已经在 伦敦 集会,她们向下院请愿。”
词语解释:集事  拼音:jí shì
成事;成功。《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杜预 注:“集,成也。”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然可集事,不可爱惜所费,惮于行刑。”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真才实学足以集事,断断乎不可以虚名胜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九章:“必有合格之人选,乃可得正当之公议,切实之信用,断非仓卒所能集事。”
词语解释:集市  拼音:jí shì
定期聚会交易的市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狄刘祠》:“京师货物咸趋贸易,以席为店,界成集市,四昼夜而罢;俗呼狄梁大会。” 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有时郊区农民在集市上出卖熟木瓜,就喊着‘果王,果王’。”
词语解释:集灵台  拼音:jí líng tái
(1). 唐 时台名。在 长生殿 侧。《旧唐书·玄宗纪下》:“新成 长生殿 ,名 集灵臺 ,以祀天神。”
(2). 汉 时台名。 唐 李商隐 《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迴,君王长在 集灵臺 。” 冯浩 笺注:“《三辅黄图》: 集灵宫 、 集仙宫 、 存仙殿 、 望仙臺 ,皆 武帝 宫观名,在 华阴县 界。按: 唐 亦有 集灵臺 ,即 华清宫 长生殿 侧,见《旧书纪》。此则用 汉 事。”参见“ 集灵宫 ”。
词语解释:集灵宫  拼音:jí líng gōng
汉 宫殿名。为皇帝祀神、求仙之所。《三辅黄图·甘泉宫》:“ 集灵宫 、 集仙宫 、 存仙殿 、 存神殿 ……皆 武帝 宫观名也。”亦省称“ 集灵 ”。 清 王图炳 《游仙》诗:“青雀西飞绕 集灵 , 麻姑 仙诀悟熊经。”
词语解释:集成  拼音:jí chéng
聚合而成。多指汇集诸家著作而成丛书。 清 蒋廷锡 《〈古今图书集成〉告竣恭进表》:“惟图书之鉅册,为 圣祖 所集成。”如:《诸子集成》
词语解释:集句  拼音:jí jù
(1).谓辑前人诗句以成篇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 王荆公 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 宋 王籍 诗…… 荆公 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集句,始 傅咸 。 傅咸 有《回文反覆诗》,又作《七经诗》;其《毛诗》一篇,皆集经语,是集句所由始矣。”
(2).辑取前人文句。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儒林传稿》:“按家大人撰《儒林传》,正传附传共百数十人。持 汉 学 宋 学之平,羣书採集甚博,全是裁缀集句而成。”
词语解释:集义  拼音:jí yì
犹积善。谓行事合乎道义。《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朱熹 集注:“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於义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澄 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乎神明,何怕之有!’”
词语解释:集贤院
唐文学三馆之一。掌秘书图籍等事
词语解释:集隼  拼音:jí sǔn
(1).栖息的隼鸟。语本《易·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牖之上,获之,无不利。” 孔颖达 疏:“隼之为鸟宜在山林,隼﹝集﹞于人家高牖,必为人所缴射。”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射集隼於高墉,缴大风於长隧。”
(2).坠落的隼鸟。语本《国语·鲁语二》:“ 仲尼 在 陈 ,有隼集于 陈侯 之庭而死,楛矢贯之。” 韦昭 注:“隼,鷙鸟,今之鶚也……楛矢贯之,坠而死也。”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陈惠公 集隼之庭,验蛮夷之贡赋。”参见“ 隼集陈庭 ”。
词语解释:隼集陈庭  拼音:sǔn jí chén tíng
《国语·鲁语下》:“ 仲尼 在 陈 ,有隼集于 陈侯 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 陈惠公 使人以隼如 仲尼 之馆问之。 仲尼 曰:‘隼之来也远矣,此 肃慎氏 之矢也……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櫝,如之。”后用为博闻强识之典。《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若乃巨骨出 吴 ,隼集 陈 庭,黄能入寝,亥有二首,非夫洽闻者,莫识其端也。”
词语解释:集注  拼音:jí zhù
(1).亦作“ 集註 ”。汇辑或综合诸家对同一古籍音义的注释。 唐 颜师古 《〈汉书〉序例》:“《汉书》旧无注解,唯 服虔 、 应劭 等各为音义,自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爰有 晋灼 ,集为一部,凡四十卷,又颇以意增益,时辩前人当否,号曰《汉书集注》。”《元史·杨恭懿传》:“后得 朱熹 集註《四书》,叹曰:‘人伦日用之常,天道性命之妙,皆萃此书矣。’”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章句集注》:“ 朱子 作《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註,其名非创也。”
(2).汇集流注。 梁启超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赤道下之热流,其行於北半球者,常以大陆东岸为归宿之地…… 墨西哥 正在热流集注之区,温度最盛。”
(3).犹集中。 茅盾 《子夜》十五:“﹝ 玛金 ﹞精神只集注在一点:她的工作,她的使命。”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全课堂的眼光都集注于 乐华 和 大文 两人。”
(4). 宋 代铨选授官的一种制度。由铨选负责官员召集铨选合格者注授官职。 宋 赵昇 《朝野类要·馀记》:“集注:左右选注闕,集长贰廷坐,而下列愿注授之人,高唱其闕而问之,以授窠闕。”《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五年》:“应係旧籍人子弟许到闕者,见讫赴部,令预集注三次;集满不受差遣者,将与直差。”
词语解释:集贤殿  拼音:jí xián diàn
(1). 唐 宫殿名。 开元 中置。于殿内设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以宰相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旧唐书·玄宗纪上》:“夏四月丁巳,改 集仙殿 为 集贤殿 ,丽正殿书院改集贤殿书院;内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
(2).指集贤殿书院。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袁皓》:“ 皓 , 宜春 人。 咸通 进士, 龙纪 集贤殿图书使。”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史馆下》《文献通考·职官五》
词语解释:集刊  拼音:jí kān
汇辑同类单篇论文定期或不定期刊行的成套书刊。如:《〈红楼梦〉研究集刊》《中国近代史研究集刊》
词语解释:集菀  拼音:jí wǎn
见“ 集苑 ”。
词语解释:集苑  拼音:jí yuàn
亦作“ 集菀 ”。 春秋 时, 晋献公 宠幸 骊姬 ,人多向 骊姬 之子 奚齐 。惟独大夫 里克 仍亲近不得势的太子 申生 。 优施 于是作歌讽喻之。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於苑,己独集於枯。” 里克 笑曰:“何谓苑?何谓枯?” 优施 答曰:“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 里克 遂中立,不助 申生 。 韦昭 注:“集,止也。苑,木茂貌。己, 里克 也。”见《国语·晋语二》。后遂以“集苑”喻趋炎附势。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固无心於集苑,而有力於嘘枯。” 清 顾有孝 《和陶寄毛子晋》:“集菀实可贱,进德我所欣。”
词语解释:集邮  拼音:jí yóu
收集和保存各种邮票。 夏衍 《我也爱好集邮》:“我从青年时期开始集邮。”《扬子晚报》1990.8.2:“其中四枚最新发现的解放区花卉图邮票……令集邮行家和观众惊叹不已。”
词语解释:集命  拼音:jí mìng
谓降大命于开国之君。《楚辞·天问》:“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王逸 注:“言皇天集禄命而与王者,王者何不常畏惧而戒惧也。”
词语解释:集体  拼音:jí tǐ
由许多个体结合而成的整体。《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 中国 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程式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集体的。”
词语解释:集云台  拼音:jí yún tái
指 汉 时 集灵台 。 清 吴伟业 《七夕即事》诗之一:“祗今 汉武帝 ,新起 集云臺 。”参见“ 集灵臺 ”。
词语解释:集灵台  拼音:jí líng tái
(1). 唐 时台名。在 长生殿 侧。《旧唐书·玄宗纪下》:“新成 长生殿 ,名 集灵臺 ,以祀天神。”
(2). 汉 时台名。 唐 李商隐 《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迴,君王长在 集灵臺 。” 冯浩 笺注:“《三辅黄图》: 集灵宫 、 集仙宫 、 存仙殿 、 望仙臺 ,皆 武帝 宫观名,在 华阴县 界。按: 唐 亦有 集灵臺 ,即 华清宫 长生殿 侧,见《旧书纪》。此则用 汉 事。”参见“ 集灵宫 ”。
词语解释:集灵宫  拼音:jí líng gōng
汉 宫殿名。为皇帝祀神、求仙之所。《三辅黄图·甘泉宫》:“ 集灵宫 、 集仙宫 、 存仙殿 、 存神殿 ……皆 武帝 宫观名也。”亦省称“ 集灵 ”。 清 王图炳 《游仙》诗:“青雀西飞绕 集灵 , 麻姑 仙诀悟熊经。”
词语解释:集聚  拼音:jí jù
(1).会合;聚会。 汉 焦赣 《易林·讼之咸》:“仁圣相遇。 伊 吕 集聚。”《宋书·张畅传》:“凡人骨肉分张,并思集聚。”
(2).安定聚居。《左传·昭公十七年》“王鳩,鳩民者也” 唐 孔颖达 疏:“鳩,聚,《释詁》文也。治民尚其集聚,恶其流散,故以鳩为官名。”
词语解释:集日  拼音:jí rì
有集市的日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这个星期日恰好是 黄堡镇 集日。”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六:“再过一个集日,早熟的西瓜就可上市了。”
词语解释:集灵宫  拼音:jí líng gōng
汉 宫殿名。为皇帝祀神、求仙之所。《三辅黄图·甘泉宫》:“ 集灵宫 、 集仙宫 、 存仙殿 、 存神殿 ……皆 武帝 宫观名也。”亦省称“ 集灵 ”。 清 王图炳 《游仙》诗:“青雀西飞绕 集灵 , 麻姑 仙诀悟熊经。”
词语解释:集期  拼音:jí qī
集日。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飞雪崖》:“假使是逢着集期,人是肩摩踵接,比 重庆 还要热闹。” 沙汀 《丁跛公》:“这一天正当集期,时候又近年终,街市上显得十分拥挤。”
词语解释:集萤  拼音:jí yíng
晋 车胤 家贫无油点灯,以练囊盛数十只萤火虫,照书阅读。见《晋书·车胤传》。后因以“集萤”为勤学苦读之典。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 唐 李峤 《上巡察覆囚使历城张明府书》:“俾夫集萤收曜,攀若华而翳景;射鮒堙流,泝扶津而饮液。”
词语解释:集萃  拼音:jí cuì
文学艺术珍品集子
词语解释:集蓼  拼音:jí liǎo
谓遭遇苦难。语出《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毛 传:“我又集于蓼,言辛苦也。” 郑玄 笺:“集,会也。” 清 陈梦雷 《〈闲止书堂集钞〉序》:“惴惴渊冰,旦夕集蓼……胥今古才人不幸之遭,咸萃一身。”
词语解释:集解  拼音:jí jiě
(1).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三国 魏 何晏 《〈论语注疏解经〉序》:“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南朝 宋 裴駰 《〈史记集解〉序》:“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説,豫是有益,悉皆抄内。删其游辞,取其要实,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以 徐 为本,号曰《集解》。” 张守节 正义:“ 裴駰 採‘九经’诸史并《汉书音义》及众书之目而解《史记》,故题《〈史记集解〉序》。” 刘文典 《〈淮南鸿烈集解〉序》:“名为‘雧解’,合二十一卷。”
(2).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特举 刘 、 贾 、 许 、 潁 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 孔颖达 疏:“ 杜 言集解,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 何晏 《论语集解》,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
词语解释:集说  拼音:jí shuō
汇集对某一古籍的诸家解说,断以己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礼三·礼记正义》:“自 明 永乐 中敕修《礼记大全》,始废 郑 注,改用 陈澔 集説。”
词语解释:集苑  拼音:jí yuàn
亦作“ 集菀 ”。 春秋 时, 晋献公 宠幸 骊姬 ,人多向 骊姬 之子 奚齐 。惟独大夫 里克 仍亲近不得势的太子 申生 。 优施 于是作歌讽喻之。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於苑,己独集於枯。” 里克 笑曰:“何谓苑?何谓枯?” 优施 答曰:“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 里克 遂中立,不助 申生 。 韦昭 注:“集,止也。苑,木茂貌。己, 里克 也。”见《国语·晋语二》。后遂以“集苑”喻趋炎附势。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固无心於集苑,而有力於嘘枯。” 清 顾有孝 《和陶寄毛子晋》:“集菀实可贱,进德我所欣。”
词语解释:集腋成裘  拼音:jí yè chéng qiú
比喻积少成多。腋,指狐狸腋下的毛皮。语本《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钱熙祚 校注:“粹,原作狐;依《意林》引此文改。《意林》皮作腋。”《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他这会就去同人家商量,想趁此机会捐过知县班。果然一齐应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里填了部照出来。”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各会友好义急公,自能惟力是视,集腋成裘,以助一臂。”亦作“ 集腋为裘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録》。”《新闻出版报》1990.3.21:“于是剪报的内容便由剪别人的作品到剪自己的作品,集腋为裘,居然有了几本书。”
词语解释:集让  拼音:jí ràng
责备。《大戴礼记·保傅》:“忿怒説喜不以义,赋与集让不以节。” 孔广森 补注:“集,当为譙,字形之误……譙,责也。忿怒非义,则集让无节。”一说,责备集中于一人。 王聘珍 解诂:“集,聚也;让,责也。集让,谓责备于一人也。”
词语解释:集拢  拼音:jí lǒng
集合或聚集
词语解释:集抄  拼音:jí chāo
在预定范围内收集各家著作编辑成的书。《南史·王僧孺传》:“﹝ 僧儒 ﹞集《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百家谱集抄》十五卷;《东南谱集抄》十卷;文集三十卷。”
词语解释:集掇  拼音:jí duō
犹搜集,采集。《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天宝 初,为协律郎,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餘篇。”
词语解释:集料  拼音:jí liào
呈碎块状的各种大小不等硬质的惰性材料中的任何一种,用来与水泥混合以制成混凝土、砂浆或灰泥
词语解释:集散地  拼音:jí sàn dì
大宗物产集中运销的地方。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 成都 是丰饶的 巴蜀 地区的物产集散地。”《文汇报》1990.7.23:“‘香菇街’的繁荣和‘菌种街’的兴盛,使 庆元 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
词语解释:集成电路  拼音:jí chéng diàn lù
在小块硅片上制作若干晶体管、电阻、电容等,联成电路,完成一定的功能,这种电路称为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遥控、遥测设备等。《文汇报》1990.7.2:“电话机、音响、汽车、钟表专用集成电路等一批产品也先后问世。”
词语解释:集议  拼音:jí yì
共同评议。《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 竇婴 争之,由此与 错 有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顷岁驳放 秦塤 等科名,方集议时,中司误以‘驳’为‘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醉公》:“东宫虚位, 圣祖 命诸臣集议。” 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每逢礼拜四晚,本会集议一次。”参见“ 杂议 ”。
词语解释:杂议  拼音:zá yì
集议;共同评议。《汉书·晁错传》:“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新唐书·礼乐志四》:“其后羣臣言封禪者多,乃命祕书少监 颜师古 、諫议大夫 朱子奢 等集当时名儒博士杂议,不能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吴郡志〉后》:“於是会校官 汪泰亨 ,与文学士杂议,用 褚少孙 例,增所闕遗,订具誒伪。” 张晋藩 等《中国法制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对于重大疑案,皇帝令翰林学士、负责知制诰的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御史、谏官等大臣共同评议,称为‘杂议’,然后决断。”
词语解释:集装箱  拼音:jí zhuāng xiāng
按照一定规格制成、便于运输装卸货物、可重复使用的大型容器。大多用金属材料制造。《文汇报》1990.7.11:“多式联运以国际标准集装箱为单元组织联运。”
词语解释:集诊  拼音:jí zhěn
会同研究。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亭卒上楼扫除,见一死妇,大惊。走白亭长;亭长击鼓,会诸庐吏,共集诊之。”
词语解释:集愆簿  拼音:jí qiān bù
古代国子监监丞用以记载生员过失的簿册。《明史·选举志一》:“监丞置集愆簿,有不遵者书之,再三犯者决责。”
词语解释:集纳  拼音:jí nà
收集、归纳在一起。例如:集纳宋版书。
词语解释:集股  拼音:jí gǔ
工商企业按预定资本总额等分为若干股,以发售股票方式募集股份,筹集资金。 沙汀 《磁力》:“我看他倒不会自化脓血而亡呵。今天又在提议集股挖金子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商号像样的也就是全区老百姓集股办起的一个合作社。”
词语解释:集腋  拼音:jí yè
比喻聚集零散的财物。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九月十四日》:“本年二月,同官纷纷出都,市井萧索,称货无门。幸京外旧友集腋谋分发,方具呈户部,而官绅捐输之命下矣。”参见“ 集腋成裘 ”。
词语解释:集腋成裘  拼音:jí yè chéng qiú
比喻积少成多。腋,指狐狸腋下的毛皮。语本《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钱熙祚 校注:“粹,原作狐;依《意林》引此文改。《意林》皮作腋。”《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他这会就去同人家商量,想趁此机会捐过知县班。果然一齐应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里填了部照出来。”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各会友好义急公,自能惟力是视,集腋成裘,以助一臂。”亦作“ 集腋为裘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録》。”《新闻出版报》1990.3.21:“于是剪报的内容便由剪别人的作品到剪自己的作品,集腋为裘,居然有了几本书。”
词语解释:集结  拼音:jí jié
(1).指武装力量聚集到一处。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有的敌人刚一集结,就被打掉了一半。”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纵队的前卫部队在沟口里的山岔中集结,准备渡 河 。”
(2).泛指许多人聚集到一处。《扬子晚报》1990.7.9:“50多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相继集结出事海域。”
词语解释:集曲  拼音:jí qǔ
南曲体式之一。集同一宫调或不同宫调内诸曲牌的各一节,联为新曲。《〈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凡例》:“词家标新领异,以各宫牌名汇而成曲,俗称犯调,其来旧矣。然於犯字之义实属何居?因更之曰集曲。” 任讷 《散曲概论·体段》:“集曲犹词中之犯与摊破;专属於南……《江东白苧集》中所载《九疑山》《巫山十二峯》等,视其名似仍为一单调,而实则有九调、十二调之句法参杂其中也。”
词语解释:集散  拼音:jí sàn
集聚和分散。例如:集散地。
词语解释:集服  拼音:jí fú
顺从,服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咸怀集服。”
词语解释:集训  拼音:jí xùn
按一定目的、要求将分散的人员集中一处训练。《花城》1981年第6期:“看吧,要不了多久……还得把他们送到县党校去集训。”《扬子晚报》1990.7.21:“参加这次集训的队员有26人。”
词语解释:集管  拼音:jí guǎn
与许多小管道相通的管道或室(如多汽缸引擎的排气集合管)
词语解释:集矢之的  拼音:jí shǐ zhī dì
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 李大钊 《国情》:“自《临时约法》为集矢之的,而世之谈国情者众。”《“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章宗祥之返国》:“今日为国民集矢之的,喧传其为卖国贼者,不外 曹 也, 章 也、 陆 也。”参见“ 集矢 ”。
词语解释:集矢  拼音:jí shǐ
谓箭射中目标。《左传·襄公二年》:“ 郑成公 疾, 子駟 请息肩于 晋 。 公 曰:‘ 楚君 以 郑 故,亲集矢于其目。’” 杜预 注:“谓 鄢陵 战, 晋 射 楚王 目。” 孔颖达 疏:“集,是鸟止之名;矢,有羽似鸟,故亦称集也。”后以“集矢”谓群起指摘。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杜牧之》:“至 宋 而 石守道 、 刘公是 出,始议注疏,立新説,遂有集矢 康成 者矣。”《中共中央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而敌人 汪逆 与亲 日 派则集矢於本党,务欲破坏之消灭之而后快。”
词语解释:集糅  拼音:jí róu
掺杂。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东海之中,可食之物,集糅非一,以其大也。” 汉 王充 《论衡·对作》:“朱紫杂厕,瓦玉集糅。”
词语解释:集腋为裘  拼音:jí yè wéi qiú
见“ 集腋成裘 ”。
词语解释:集腋成裘  拼音:jí yè chéng qiú
比喻积少成多。腋,指狐狸腋下的毛皮。语本《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钱熙祚 校注:“粹,原作狐;依《意林》引此文改。《意林》皮作腋。”《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他这会就去同人家商量,想趁此机会捐过知县班。果然一齐应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里填了部照出来。”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各会友好义急公,自能惟力是视,集腋成裘,以助一臂。”亦作“ 集腋为裘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録》。”《新闻出版报》1990.3.21:“于是剪报的内容便由剪别人的作品到剪自己的作品,集腋为裘,居然有了几本书。”
词语解释:集约  拼音:jí yuē
农业上指在同一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
词语解释:集矢  拼音:jí shǐ
谓箭射中目标。《左传·襄公二年》:“ 郑成公 疾, 子駟 请息肩于 晋 。 公 曰:‘ 楚君 以 郑 故,亲集矢于其目。’” 杜预 注:“谓 鄢陵 战, 晋 射 楚王 目。” 孔颖达 疏:“集,是鸟止之名;矢,有羽似鸟,故亦称集也。”后以“集矢”谓群起指摘。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杜牧之》:“至 宋 而 石守道 、 刘公是 出,始议注疏,立新説,遂有集矢 康成 者矣。”《中共中央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而敌人 汪逆 与亲 日 派则集矢於本党,务欲破坏之消灭之而后快。”
词语解释:集宁
见“ 集寧 ”。
词语解释:集凑
收集拼凑
词语解释:集叠
收取,打叠
词语解释:集缀
聚集联缀,编辑
词语解释:集滞  拼音:jí zhì
集聚而不流通。《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 晋 杜预 注:“露,羸也。壹之则气血集滞而体羸露。”
词语解释:集泮  拼音:jí pàn
(1).比喻受教化。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孔颖达 疏:“彼飞鴞恶声之鸟,今来集止於我泮水之林,食我泮宫之桑黮,归我好善之美音……喻不善之人感恩惠而从化。”《南齐书·刘瓛传》:“既於闻道集泮不殊,而幸无职司拘碍,可得奉温凊,展私计,志在此尔。”
(2).入学宫学习。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浮签》引 清 张井 诗:“十龄集泮何劳羡,不朽勋犹纪太常。”
词语解释:集束  拼音:jí shù
聚集成捆的。 周立波 《湘江一夜》:“拿不下,也要狠狠揍他一阵子。多用集束手榴弹。”
词语解释:集次  拼音:jí cì
编次;编辑。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序》:“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 刘向 所集次《新序》二十篇,録一篇。”
词语解释:集材  拼音:jí cái
采伐树木的一项业务,伐倒、加工成原木,然后外运
词语解释:集比  拼音:jí bǐ
收集比较。《史记·儒林列传》:“ 瑕丘 江生 为 穀梁 《春秋》。自 公孙弘 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 董仲舒 。”
词语解释:集本  拼音:jí běn
(1).集子。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 少陵 有《避地》逸诗一首……题下公自注云:‘ 至德 三载丁酉作。’此则真 少陵 语也。今书市集本,并不见有。”
(2).聚集的资本。 清 胡燏棻 《上变法自强条陈疏》:“故往往集本同,而获利不等。”
词语解释:集校  拼音:jí xiào
汇集诸家对某一古籍的各种校勘,断以己意。如: 郭沫若 著有《〈管子〉集校》
词语解释:集谋  拼音:jí móu
汇集众人的主意。语出《国语·吴语》:“夫唯能下其羣臣,以集其谋故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一家之务,或营其衣食,或通其有无,或备其器用,集谋併力,以求遂其仰事俯育之愿。”
词语解释:集贸  拼音:jí mào
集市贸易的简称。例如:集贸市场。
词语解释:集贤宾  拼音:jí xián bīn
(1).词牌名。 清 万树 《词律》卷九“接贤宾”注:“﹝ 柳 词﹞与前词同调,只前是单调,此以前调合为一段而加后叠耳。调名接、集二字,北音相同,实一字也……自北曲相沿至南曲,皆有《集贤宾》,俱作‘集’字。”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商调。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用作引子,与词牌同;用作过曲,则与词牌不同。 元 柯丹丘 《荆钗记·续姻》和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重晤》中均有此曲牌。
词语解释:集录  拼音:jí lù
汇辑抄录。《后汉书·律历志下》:“今考论其业,义指博通,术数略举,是以集録为上、下篇。”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今书七志,为一家言,不列于集,集録如左。” 唐 戴叔伦 《〈意林〉序》:“﹝ 马总 ﹞家有子、史,幼而集録,採其旨趣,意必有归。” 清 吴汝纶 《〈天演论〉序》:“集録者,篇各为义,不相统贯,原於《诗》《书》者也。”
词语解释:集释  拼音:jí shì
汇辑诸家对某一古籍的解说,断以己意。 清 王先谦 《〈庄子集释〉序》:“ 郭君 爱翫之不已,因有《集释》之作。”
词语解释:集部  拼音:jí bù
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之一种,即第四部类名称。《隋书·经籍志四》:“ 班固 有《诗赋略》,凡五种,今引而伸之,合为三种,谓之集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总叙》:“集部之目,《楚辞》最古,别集次之,总集次之,诗文评又晚出,词曲则其闰餘也。”参见“ 四部 ”。
词语解释:四部  拼音:sì bù
(1). 中国 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称“四部”。如:《四部备要》。详“ 四部书 ”。
(2). 唐 时 骠国 乐工编制,分为四部。《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凡乐三十,工百九十六人,分四部:一、 龟兹 部,二、大鼓部,三、胡部,四、军乐部。”见“ 四部众 ”。
(3).见“ 四部众 ”。
词语解释:集权  拼音:jí quán
集中权力。同“ 分权 ”相对。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五:“全国集权行得很厉害。”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劳农政府在军事时代采严厉的集权制。”
词语解释:集锦  拼音:jí jǐn
(1).精采的图画、诗文汇集。《红楼梦》第十七回:“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
(2).指各种优点的汇集。 周嘉俊 《独特的旋律》:“让它们发挥作用!你们也不看一看,这些都是七十年代的先进技术的集锦,难道要藏到八十年代?”
共10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