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首字词组
隽游隽声隽豪隽望隽燕隽谈隽洁隽壮
隽功隽良隽发隽流隽迈隽赡隽辅隽句
隽才隽逸隽材隽人隽言妙语隽远隽朗隽品
隽誉隽彦隽武隽哲隽资隽词隽李 
隽味隽秀隽敏隽俗隽爽隽异隽婉 
隽轨隽老隽语隽士隽脆隽巧隽妙 
隽贤隽拔隽快隽蔚隽美隽客隽伟 
隽英隽气隽乂隽雅隽楚隽德隽乘 
隽杰隽髦隽茂隽蹶隽造隽绝隽器 

词语解释:隽游  拼音:jùn yóu
犹良友。 宋 曾巩 《贺蹇周辅授馆职》:“分符海徼,幸依德庇之餘;寓直书林,更託雋游之末。”
词语解释:隽功  拼音:jùn gōng
(1).突出的功勋。 宋 陆游 《南唐书·朱元传论》:“ 朱元 取两州於 周 兵将遯之时,固未为雋功。” 宋 岳珂 《桯史·成都贡院》:“以为 乾德 平僭伪,虽鑾舆不亲幸,而耆定一方,实为雋功。”《宋史·游师雄传》:“ 洮州 之役,可谓雋功,但恨赏太薄耳。”
(2).功勋特出者。《宋史·礼志八》:“ 陈汤 、 傅介子 、 冯奉世 、 班超 之流,皆为 有汉 之雋功。”
词语解释:隽才  拼音:jùn cái
亦作“ 雋材 ”。 才智出众的人;出众的才智。雋,通“ 俊 ”。《左传·宣公十五年》:“ 酆舒 有三雋才。” 杜预 注:“雋,絶异也。言有才艺胜人者三。”《汉书·儒林传·张山拊》:“ 宽中 有雋材,以博士授太子。”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与之厚者,莫匪雋材。”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黄蛰南父子》:“生四子,皆负雋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 王慧 字 兰韵 , 太仓 人……有雋才。”
词语解释:隽誉  拼音:jùn yù
犹美誉。《宋史·卢秉传》:“ 秉 字 仲甫 ,未冠,有雋誉。”
词语解释:隽味  拼音:jùn wèi
(1).美味。 宋 李彭老 《摸鱼儿·莼》词:“爱滑捲青綃,香裊冰丝细。山人雋味。”
(2).深长的意味。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王韦》:“故其诗婉丽多致,雋味难穷。”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稼轩 词,於雄莽中别饶雋味。”
词语解释:隽轨  拼音:jùn guǐ
喻特出的典范。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太祖 尝谓 赵普 曰:‘卿苦不读书。今学臣角立,雋轨高驾,卿得无愧乎?’ 普 由是手不释卷。”
词语解释:隽贤  拼音:jùn xián
指才德杰出的人。《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元年》:“自 隆安 以来,中外之人厌於祸乱。及 玄 初至,黜姦佞,擢雋贤,京师欣然,冀得少安。”《宋史·选举志一》:“今下郡国招徠雋贤,其教育之方,课试之格,令两制、两省、待制以上、御史、三司、三馆杂议以闻。”
词语解释:隽英  拼音:jùn yīng
杰出人物。 宋 欧阳修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诗:“解榻方欣待雋英,掛帆千里忽南征。”
词语解释:隽杰  拼音:jùn jié
出众的人才。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三哀诗》:“天生千万人,中有一雋杰。” 宋 曾巩 《祭王逵龙图文》:“拯急难於水火,下雋杰於蒿莱。”
词语解释:隽声  拼音:jùn shēng
犹美誉。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叶 少游上庠,负雋声,天性滑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庶常授官》:“时 沔阳 费似隺 年少有雋声。”
词语解释:隽良  拼音:jùn liáng
指优秀杰出的人才。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行典礼,扬风雅,访雋良,议穷寡。” 宋 苏轼 《杜訢卫尉少卿锺离景伯少府少监制》:“朕登进耆老,崇德以靖民;敷求雋良,养材以待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既以悔过责躬,洗心改事,罢黜宰辅,收召雋良,尚虑多方未知朕志。”
词语解释:隽逸  拼音:jùn yì
亦作“隽逸”。
(1).俊秀飘逸;超群拔俗。《红楼梦》第七八回:“临散时,忽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感慨’,八字皆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韦 柳 雋逸,不宜长篇。”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二章:“《陈风》里的‘月出皎兮’,写怀人的心境最为尖新隽逸。”
(2).才智俊秀不凡之士。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六册第五章第一节:“ 明元帝 在即位之初,就分遣使者巡求‘隽逸’,网罗‘豪门彊族’和‘先贤世胄’到 平城 做官。”
词语解释:隽彦  拼音:jùn yàn
才德特出之士。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虞文绣 砥礪清节,耽学好古; 周泰明 当世雋彦,德行脩明。” 明 徐渭 《〈亦陶集〉序》:“吾友 葛公旦 氏,当其为生时,负奇姿,承世学,抱三寸管,以与一时雋彦校,驰駟於上下之间。”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内念报国之意,莫急於人才。於是大开门馆,延纳雋彦。”
词语解释:隽秀  拼音:jùn xiù
亦作“隽秀”。
(1).优异出众。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百药 年未二十,仪神雋秀。”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得见所作,虽嘆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
(2).指优异出众者。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第一选雋秀,其次择门楣。”
(3).清雅秀丽。 刘白羽 《长江三日》:“山如斧削,隽秀婀娜。”
词语解释:隽老  拼音:jùn lǎo
才德杰出的耆老。 宋 苏轼 《赐新除门下侍郎孙固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口宣》:“卿 金华 雋老,西枢旧臣,与政东臺,实慰舆议。”
词语解释:隽拔  拼音:jùn bá
(1).卓异出众。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 陈侯 雋拔人所羡,岁晚江湖初识面。” 宋 吕祖谦 《东莱博议·卫懿公好鹤》:“神峯雋拔,珠璧相照。”
(2).俊逸超特。《宣和书谱·孙过庭》:“﹝ 孙过庭 ﹞作草书,咄咄逼 羲 献 ,尤妙于用笔隽拔。” 明 方孝孺 《题会稽张处士墓铭后》:“雋拔清远之文,尚友於古人。”
词语解释:隽气  拼音:jùn qì
英俊的气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王 ( 王逸 )本自有一往雋气,殊自轻之。”《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吾少年时,颇负雋气,性好鹰鸇,曾於此时畋游驰骋。”
词语解释:隽髦  拼音:jùn máo
杰出之士。 唐 白居易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诗:“将校森貔武,宾僚儼雋髦。”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我后怜词客,吾僚并雋髦。” 宋 沉遘 《前苏州知郡司封》:“矧大治之世,并升雋髦。”
词语解释:隽豪  拼音:jùn háo
亦作“隽豪”。 豪俊之士。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四:“远迹荒郊谢隽豪,春风谁与驻干旄?”
词语解释:隽发  拼音:jùn fā
(1).英俊豪迈。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晋 沙门 支遁 ,字 道林 , 陈留 人也。神宇隽发,为老释风流之宗。” 王闿运 《李仁元传》:“然其与人语,眉顙雋发,气逼人。”
(2).谓才华、情性、文采等充分表露。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五·释道盛》:“ 盛 既理有所长,又辞气雋发,嘲謔往还,言无蹔屈。” 沉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同社 周子 芷畦 ,天才雋发,工于诗,与社中诸子相酬唱。”
词语解释:隽材  拼音:jùn cái
见“ 雋才 ”。
词语解释:隽才  拼音:jùn cái
亦作“ 雋材 ”。 才智出众的人;出众的才智。雋,通“ 俊 ”。《左传·宣公十五年》:“ 酆舒 有三雋才。” 杜预 注:“雋,絶异也。言有才艺胜人者三。”《汉书·儒林传·张山拊》:“ 宽中 有雋材,以博士授太子。”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与之厚者,莫匪雋材。”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黄蛰南父子》:“生四子,皆负雋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 王慧 字 兰韵 , 太仓 人……有雋才。”
词语解释:隽武  拼音:jùn wǔ
超人的武勇。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方堣肃清,烈文雋武,舍爵明堂,册勋天府。”
词语解释:隽敏  拼音:jùn mǐn
俊秀敏快。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时有 安鸿渐 者,文词雋敏,尤好嘲咏。”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郑氏得子》:“生男,命之曰 嵩老 。稍长,极雋敏。”
词语解释:隽语  拼音:jùn yǔ
亦作“隽语”。 耐人寻味的言辞。 清 李调元 《雨村曲话》卷下:“《綵毫记》……其词涂金绘碧,求一真语、隽语、快语、本色语,终卷不可得。”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一:“‘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买得我拌珠十斛,赚来谁费豆三升。’雋语也。” 秦牧 《长街灯语·〈当你还是一朵花〉序》:“正是由于有好些警句隽语,闪烁于许多篇章之间,读起来它也就颇能引人入胜了。”
词语解释:隽快  拼音:jùn kuài
(1).健壮敏捷。 清 恽敬 《与庄大久书》:“老母精神如五十人,大儿已生孙,殊雋快。”
(2).优美畅达。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竹屋 词最雋快,然亦有含蓄处。”
词语解释:隽乂  拼音:jùn yì
亦作“隽乂”。
(1).才德超卓的人。雋,通“ 俊 ”。 汉 扬雄 《司空箴》:“烈烈雋乂,翼翼王臣。臣当其官,官当其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黄初 四年, 高祖文皇帝 畴諮羣公,思求雋乂。” 宋 王安石 《神宗皇帝挽辞》之一:“聪明初四达,隽乂尽旁求。”
(2).指才德超卓。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我王建国,百司雋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益州 ,旧以 蜀郡 、 广汉 、 犍为 为三 蜀 ,土地沃美,人士雋乂。” 宋 曾巩 《辞中书舍人状》:“皆择当世聪明雋乂、工於言语文学之臣,使之敷扬演畅,被於简册。”
词语解释:隽茂  拼音:jùn mào
才智出众的人。 宋 曾巩 《黄好谦户部员外郎刘珵户部郎中制》:“邦之雋茂,俾服厥官。”
词语解释:隽望  拼音:jùn wàng
犹美誉。 宋 曾巩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雋望倾乎天下,壮猷蔼於朝端。” 明 文徵明 《送刘君元瑞守西安叙》:“余惟 刘君 奇才雋望,遭罹盛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湘潭 刘侍御 元燮 在词馆有雋望,在諫院有直声。”
词语解释:隽流  拼音:jùn liú
风雅的人或事。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自餘二三雋流,或以词见,或以学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剏 学海堂 ,提唱雋流,扇扬雅道。”
词语解释:隽人  拼音:jùn rén
杰出人物。雋,通“ 俊 ”。 唐 刘禹锡 《〈唐吕和叔文集〉序》:“五行秀气得之居多者为雋人。”一本作“ 俊人 ”。《侯鲭录》卷一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记》:“醉文人宜谨节令,除章程;醉雋人宜益觥盂,加旗帜。”一本作“ 俊人 ”。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刘朔斋再娶》:“二人皆 蜀 之雋人,识者无不惜之。”
词语解释:隽哲  拼音:jùn zhé
(1).聪明睿智。 晋 夏侯湛 《昆弟诰》:“ 謨 茂哉,雋哲寅亮。”
(2).指聪明睿智者。《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休矣时英,茂哉雋哲。”
词语解释:隽俗  拼音:jùn sú
卓异脱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一本作“ 儁俗 ”。
词语解释:隽士  拼音:jùn shì
(1).才智出众的人。雋,通“ 俊 ”。 清 唐甄 《潜书·养重》:“ 骆 殷 二子, 蜀 之雋士也,吾怀其人久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王世贞》:“当公少时,一二雋士,句飣字餖,度不有所震发,欲藉大力者为帜,而以虚声感公。”
(2). 唐 代科举中的一科。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两监》:“初入学皆行束脩之礼……各绢二匹;雋士及律书、算学、州县学,各绢一匹。”参见“ 俊士 ”。
词语解释:俊士  拼音:jùn shì
(1). 周 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 郑玄 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 孔颖达 疏:“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免其繇役。” 唐 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 太平天囯 称补廪为俊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
(2).才智杰出的人。《荀子·大略》:“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汉书·蒯通传》:“彼 东郭先生 、 梁石君 , 齐 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序》:“鳩聚本朝以来硕公、庞儒、俊士、畸民之言,都若干篇。”
词语解释:隽蔚  拼音:jùn wèi
谓意味深长,富有文采。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赐外国诗》:“盖封外国山者凡四见,皆出睿製诗文,以炳耀夷裔,且词旨雋蔚,断非视草 解 杨 诸公所能办。”
词语解释:隽雅  拼音:jùn yǎ
优美典雅。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俞允文》:“ 仲蔚 ( 俞允文 )早弃诸生,名品既高,吐属雋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出言吐词,当有雋雅舂容之度。”
谓高雅脱俗。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麻姑缔姻》:“ 无鍚 陈翁 ,游幕 河南 ,雋雅拔俗,常为郡县上宾。”
词语解释:隽蹶  拼音:jùn jué
犹胜败。 明 高启 《南宫生传》:“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雋蹶,多中。”
词语解释:隽燕  拼音:jùn yàn
鸟名。《吕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脣,貛貛之炙,雋觾之翠。” 高诱 注:“雋觾,鸟名也。”
词语解释:隽迈  拼音:jùn mài
英俊豪迈。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上为皇孙时,风神秀异,英姿雋迈。”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 莲臞 独赏 月仙 ,谓其爽朗雋迈,可与 白门 湘兰 比肩抗手。”
词语解释:隽言妙语  拼音:jùn yán miào yǔ
指才智过人,语言幽默
词语解释:隽资  拼音:jùn zī
出众的天资。 明 范濂 《云间据目钞·张仲山》:“公雋资邃学,为先辈 徐献忠 所推轂。”
词语解释:隽爽  拼音:jùn shuǎng
优美明快。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考思堂集》:“《醋沟变》一则,俳戏之作,尚雋爽。”
英俊豪爽。 明 吴承恩 《祭孙淳齐文》:“观其笑谈中的,一座尽倾,雋爽迈伦,千人自废。” 王闿运 《王兵备诗序》:“果倜儻雋爽,通达吏兵,过于所闻,因请其新诗定交而别。”
词语解释:隽脆  拼音:jùn cuì
优美爽利。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章三:“ 贾谊 不过悲愤而已, 陆贽 不过恳切而已,若 苏 张 之作,才可当得起隽脆清俊,深入无间之称。”
词语解释:隽美  拼音:jùn měi
亦作“隽美”。 犹优美。 宋 曾巩 《先大夫集后序》:“是时公虽少,所学已皆知治乱得失兴坏之理,其为文閎深雋美而长於讽諭。”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章四:“隽美沉郁的诗思复在《洛神》《登楼》诸赋里发见了。”
词语解释:隽楚  拼音:jùn chǔ
杰出人物。 北周 韦孝宽 《檄陈文》:“伪公卿以下,或中华之冠带流寓 江 淮 ,或东南之雋楚世载名位。”
词语解释:隽造  拼音:jùn zào
才智出众的人。语本《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举》:“考德行则升孝廉而激浮俗,抡道艺则第雋造而广人文。”
词语解释:隽谈  拼音:jùn tán
美谈,佳话。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李默》:“执事首膺异数,进秩诸侯,可谓旷世雋谈矣。”
词语解释:隽赡  拼音:jùn shàn
谓文才俊美丰赡。《魏书·宋弁传》:“ 弁 才学雋赡,少有美名。”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文阵雄帅》:“ 苏生 之雋赡无敌,真文阵之雄帅也。”
词语解释:隽远  拼音:jùn yuǎn
亦作“隽远”。 犹深刻。 闻一多 《诗与批评·冬夜评论四》:“这两位诗人的话,不独意象奇警,而且思想隽远,耐人咀嚼。”
词语解释:隽词  拼音:jùn cí
犹隽语。 清 薛福成 《跋〈曾文正公手书册子〉》:“ 文正 每治军书毕,必与羣宾剧谈良久,雋词閎议,涛涌猋至。”
词语解释:隽异  拼音:jùn yì
见“ 雋异 ”。
亦作“ 雋异 ”。
(1).迥异于一般;不同凡俗。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夫继变乱之后,必有雋异之德。”《三国志平话》卷下:“ 刘渊 幼而雋异,尊儒重道,博习经史,兼学武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九·〈蟛蜞集〉》:“ 闽 人 林小眉 , 明 崇禎 癸未进士,才甚雋异。” 清 乐钧 《蕊宫仙史》:“遂杂述 仙史 闺中軼事数十条,皆雋异可喜。”
(2).指才智卓越、迥异于一般的人。 清 田兰芳 《侯朝宗先生传》:“归益读书,交结里中雋异。”
词语解释:隽巧  拼音:jùn qiǎo
亦作“隽巧”。 犹秀美;巧妙。 清 戴名世 《己卯行书小题序》:“虽有能者,亦或以雋巧伤其理道。” 宋之的 《草地颂歌》:“当地人民熟悉这种有着白眼圈的稀有动物的性格,人人几乎都能隽巧地形容它们生气时那种顽皮模样。”
词语解释:隽客  拼音:jùn kè
橘花的雅称。《说郛》卷二一引 元 程棨 《三柳轩杂识》:“花名十客,世以为雅戏。 姚氏 ( 姚宽 )《丛语》演为三十客,其中未有当者。暇日因易其一二,且復得二十客……橘花为雋客。”
词语解释:隽德  拼音:jùn dé
才德杰出的人。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度辽将军安定皇甫规》:“弟实雋德,不患无位。” 三国 魏 曹丕 《鹈鹕集灵芝池诏》:“其博举天下雋德茂才独行君子。”《三国志·吴志·孙登传》:“夫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雋德。”
词语解释:隽绝  拼音:jùn jué
卓异绝伦。 陈衍 《〈瘿唵诗〉序》:“人情乐於易,安於简,‘别才’之名又雋絶乎丑夷也。”
词语解释:隽洁  拼音:jùn jié
亦作“隽洁”。 优美简洁。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王廷相》:“ 子衡 峻丽,得其雄分; 君采 雋洁,得其英分。”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八章第三节:“唯 葛洪 的《西京杂记》,多述人事,而文笔隽洁。”
词语解释:隽辅  拼音:jùn fǔ
杰出的辅佐者。 晋 王献之 《上疏议谢安赠礼》:“实大 晋 之雋辅,义篤於曩臣矣。”
词语解释:隽朗  拼音:jùn lǎng
俊秀明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回 、 赐 、 游 、 夏 ,虽天才雋朗,而实须坟誥以广智。” 唐 白行简 《李娃传》:“雋朗有词藻,迥然不羣,深为时辈推伏。” 明 徐霖 《绣襦记·传奇纲领》:“ 郑 子 元和 , 滎阳 人氏。雋朗超羣,应 长安 乡试。”
词语解释:隽李  拼音:jùn lǐ
地名。在今 浙江省 嘉兴市 西南七十里。《汉书·地理志下》:“后二十世,至 句践 称王,与 吴王 闔庐 战,败之 雋李 。” 颜师古 注:“雋,音醉,字本作檇,其旁从木。” 宋 王观国 《学林·檇》:“《春秋》 定公 十四年五月, 於越 败 吴 於 檇李 。 杜预 注曰:‘ 檇李 , 吴郡 嘉兴县 南 醉李城 。’ 陆德明 《音义》曰:‘檇音醉。’ 啖助 《春秋纂例》曰:‘ 於越 败 吴 於 雋李 。’在《春秋》谓之 檇李 ,在 杜预 注谓之 醉李 ,在《前汉·地理志》注谓之 就李 ,在《春秋纂例》谓之 雋李 。盖檇与醉同音可通用,而就字与檇不同音。《前汉·地理志》注曰‘故 就李乡 ’,则先有乡而后有城,宜就在前,檇在后也,雋乃檇之省文耳。”
词语解释:隽婉  拼音:jùn wǎn
精美婉约。 清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又‘古寺频来僧尽老,重阳欲近蟹争肥’,无论体裁,俱雋婉有味。”
词语解释:隽妙  拼音:jùn miào
亦作“隽妙”。 隽永美妙。 宋 苏轼 《〈黄庭经〉赞》:“而画予二人像其后,笔势雋妙,遂为希世之寳。”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诗餘莫盛于 元 ,而 仁甫 所作尤称雋妙,至今流传人间者无多。”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八章:“结构都很弘丽,内容也极动人,遣辞也很隽妙。”
词语解释:隽伟  拼音:jùn wěi
亦作“隽伟”。 优美而宏伟。 宋 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读其文,诚閎壮雋伟,善反復驰骋,穷尽事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司马相如 赋《上林》雄深博大,典丽雋伟。”
亦作“隽伟”。 卓异非凡。 宋 王安石 《谢孙龙图启》:“矧势位之尊严,加功名之隽伟,天子之所倚重,士人之所取平,敢干冒进之诛,自废退藏之守。”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譬诸诗,发言平易而循乎绳墨,法之正也。发言雋伟而不拘乎绳墨,法之奇也。”
词语解释:隽乘  拼音:jùn chéng
指骏马。 晋 张协 《七命》:“天驥之骏,逸态超越……斯盖天下之雋乘,子岂能从我而御之乎?”一本作“儁乘”。
词语解释:隽器  拼音:jùn qì
杰出的人才。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雋器者。”
词语解释:隽壮  拼音:jùn zhuàng
优美雄健。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此词集中不载,尤雋壮可喜。”
词语解释:隽句  拼音:jùn jù
意味深长的语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更为籍徵之雋句,中书之英谈。” 清 戴名世 《吴文炜传》:“﹝ 吴 ﹞时时行吟道中,其有所得名章雋句,即为人诵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 易安 雋句也。”
词语解释:隽品  拼音:jùn pǐn
亦作“隽品”。 优良的品级;精品。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玉田 ,雋品也。” 鲁迅 《〈北平笺谱〉广告》:“ 民国 初元, 北平 所出者尤多隽品,抒写性情,随笔点染,每入前人未尝涉及之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