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原隰 拼音:yuán xí
(1).广平与低湿之地。《书·禹贡》:“原隰厎绩,至于 猪野 。”《国语·周语上》:“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 韦昭 注:“广平曰原,下湿曰隰。”《汉书·货殖传序》:“於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诗:“山川勤远略,原隰軫皇情。” 清 戴名世 《陈某诗序》:“家在郊野,村落环匝,原隰上下,云烟縹緲。”
(2).泛指原野。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於是驱马原隰,卷甲遄征。”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重登城头望,喜气满原隰。”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一:“星燧燎原隰,蚁壤溃江河。”词语解释:平隰 拼音:píng xí
低平的湿地。《管子·形势》:“平原之隰,奚有於高。” 戴望 校正:“‘平原之隰’当作‘平隰之封’。”《晋书·文苑传·赵至》:“肆目平隰,则寥廓而无覩。” 南朝 齐 王融 《采菱曲》:“雕輜傃平隰,朱櫂泊安流。”词语解释:皋隰 拼音:gāo xí
亦作“皐隰”。亦作“皋隰”。 水边低湿地。 汉 王粲 《登楼赋》:“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皐隰之沃流。”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三》:“ 楚 蔿掩 为司马,度山林,鳩藪泽,辨京陵,表湻卤,数疆潦,规偃潴,町原防,牧皋隰,井衍沃。”词语解释:阪隰 拼音:bǎn xí
坡面与坡底。《吕氏春秋·安死》:“葬於山林则合乎山林,葬於阪隰则同乎阪隰,此之谓爱人。” 陈奇猷 校释:“《尔雅·释丘》:‘陂者曰阪,下者曰隰。’《説文》:‘坡者曰阪,隰,阪下溼也。’是阪与隰相连。山坡之高处谓之阪,其低下之处谓之隰,故此以‘阪隰’连文。”词语解释:邱隰 拼音:qiū xí
高起与低下之地。《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行秋令,则邱隰水潦,禾稼不熟。” 高诱 注:“邱,高;隰,下也。言高下有水潦。”词语解释:郊隰 拼音:jiāo xí
指郊野低湿之地。 南朝 宋 谢庄 《瑞雪咏》:“及其流綵犹摶,凝明亟积,郊隰均映,江峦齐奕。”词语解释:陵隰 拼音:líng xí
山陵和低湿之地。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崎嶇交错,陵隰相望。”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陵隰繁緑杞,墟囿粲红桃。”词语解释:畛隰 拼音:zhěn xí
《诗·周颂·载芟》:“千隅其耘,徂隰徂畛。” 郑玄 笺:“隰,谓新发田也;畛,谓旧田有径路者。”后以“畛隰”泛指田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故仕宦富室相竞畜田,贪官势族有畛隰遍於邻境者。”词语解释:管隰 拼音:guǎn xí
管仲 和 隰朋 的并称。二人为 春秋 齐桓公 相,有政绩。《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 管 隰 之迭升 桓 世, 先 赵 之同列 文 朝,可谓兼通矣。”词语解释:皇隰 拼音:huáng xí
广漠的田野。 南朝 齐 谢朓 《夏始和刘潺陵》:“威仰弛苍郊,龙曜表皇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