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末字词组
陇隧径隧请隧陵隧门隧鼻隧洪隧 
蹊隧金隧鄣隧障隧下隧松隧徯隧 
墓隧除隧郊隧亭隧三隧宰隧王隧 
大隧辽隧邪隧霣隧陬隧封隧埏隧 
百隧陀隧井隧长隧陨隧潜隧地隧 

词语解释:陇隧  拼音:lǒng suì
墓间甬道。 唐 顾况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夕阳迷陇隧,秋雨咽笳簫。” 宋 曾巩 《丁元珍挽词》之二:“试想长桥路,昏昏陇隧烟。” 明 何景明 《寡妇赋》:“极陇隧之修延兮,翳宿莽之蔓域。”
词语解释:蹊隧  拼音:qī suì
亦作“ 蹊遂 ”。
(1).小路。《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宋 苏辙 《祭八新妇黄氏文》:“风波恐惧,蹊遂颠絶。”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穷巷之宅,不当蹊隧者,视露田而弱,当孔道者,鱼池勿如别为差品。”
(2).门径,门路。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当时一二年间,几至於姦无蹊隧,而政有根本矣。”
词语解释:墓隧  拼音:mù suì
犹墓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刊石树碑,列於墓隧矣。” 宋 欧阳修 《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既葬,赐其墓隧之碑首,曰旧学之碑。”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词语解释:大隧  拼音:dà suì
(1).地道,隧道。《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2).古隘道名, 春秋 楚 要塞。在今 河南 信阳 南 豫 鄂 交界处,即 黄岘关 。一说为 武阳关 。参阅 清 江永 《春秋地理考实》卷三。
词语解释:百隧  拼音:bǎi suì
纵横交错的市道。《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李周翰 注:“隧,市道也。”《文选·左思〈魏都赋〉》:“百隧轂击,连軫万贯。” 刘良 注:“隧,路也,言有隧路多也。” 唐 王勃 《临高台》诗:“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词语解释:径隧  拼音:jìng suì
指甬道。 唐 郑子春 《北岳庙碑》:“长松靡柏,逕隧犹褊。”
词语解释:金隧  拼音:jīn suì
黄泉,墓穴。 前蜀 贯休 《闻赤松舒道士下世》诗:“蜕壳埋金隧,飞精驾锦鸞。”
词语解释:除隧  拼音:chú suì
犹除道。《国语·鲁语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韦昭 注:“隧,道也。”参见“ 除道 ”。
词语解释:除道  拼音:chú dào
(1).开辟、修治道路。《左传·庄公四年》:“令尹 鬭祁 、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溠 ,营军临 随 。” 杨伯峻 注:“除道,犹开路。”《国语·周语中》:“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韦昭 注:“除道所以便行旅,成梁所以便民,使不涉也。”《新唐书·陈子昂传》:“今撤山 羌 ,开阪险,使贼得收奔亡以攻边,是除道待贼,举 蜀 以遗之。”
(2).犹清道。《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清 黄景仁 《入市》诗:“喧填騶从除道来,呼声直欲缘云上。”参见“ 清道 ”。
词语解释:清道  拼音:qīng dào
(1).清净无为之道。《文子·道原》:“故圣人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守清道,拘雌节,因循而应变,常后而不先。”《淮南子·原道训》:“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因循应变。”
(2).又称净街。清除道路,驱散行人。旧时常于帝王、官员出行时行之。《尉缭子·将会》:“将军入营,即闭门清道。有敢行者,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后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南朝 梁 沉约 《齐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启路。”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市人譁而言曰:‘官方清道以迎洋鬼,其以吾民为鱼肉也!’” 鲁迅 《准风月谈·“推”的馀谈》:“这类人物一阔气,出来的时候是要‘清道’的。”
(3).清扫街道。如:清道夫。
词语解释:辽隧  拼音:liáo suì
见“ 辽队 ”。
词语解释:辽队  拼音:liáo duì
亦作“ 辽隧 ”。 古县名。 汉 置, 后汉 废。 公孙度 复置, 晋 废。故址在今 辽宁省 海城市 一带。《汉书·地理志下》:“﹝ 辽东郡 ﹞县十八…… 辽队 , 莽 曰 顺睦 。”《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 渊 遂发兵,逆於 辽隧 ,与 俭 等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大辽水》:“﹝ 辽水 ﹞又南逕 辽队县 故城西, 王莽 更名之曰 顺睦 也。 公孙渊 遣将军 毕衍 拒 司马懿 於 辽队 ,即是处也。”
词语解释:陀隧  拼音:tuó suì
坠落。
词语解释:请隧  拼音:qǐng suì
请求隧葬。隧葬,天子的葬礼。《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侯 朝王。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弗许。” 杜预 注:“闕地通路曰隧,王之葬礼也;诸侯皆县柩而下。” 杨伯峻 注:“请隧者, 晋文 请天子允许於其死后得以天子礼葬己耳。”后以指图谋统治天下。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彊 晋 收其请隧之图,暴 楚 顿其观鼎之志。”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封建》:“徒知问鼎请隧,有惧霸王之师;白马素车,无復藩维之援。”
词语解释:鄣隧  拼音:zhāng suì
用以观察和警戒敌情的城堡。《文选·班彪〈北征赋〉》:“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 李善 注:“《苍頡篇》曰:‘障,小城也。’《汉书》:‘ 武帝 谓 狄山 曰:使居一障閒。’《説文》曰:‘隧,塞上亭,守烽火者也。’”一本作“ 障隧 ”, 刘良 注:“障隧,城墻也。”
词语解释:郊隧  拼音:jiāo suì
见“ 郊遂 ”。
词语解释:郊遂  拼音:jiāo suì
亦作“ 郊隧 ”。
(1).犹郊野。《文选·张衡〈西京赋〉》:“便旋閭阎,周观郊遂。” 高步瀛 义疏:“《周礼·地官·序官》‘遂人’注: 郑司农 曰:‘遂,谓王国百里之外。’”亦指国都周围地区。 晋 左思 《吴都赋》:“徒观其郊隧之内奥,都邑之纲纪,霸王之所根柢,开国之所基趾。”《三国志·魏志·李典传》:“征戍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
(2).泛指边远之地。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戍谴奚奴》:“把 淮阳 刺史与那奚奴,一移郊遂,一追官誥。”
词语解释:邪隧  拼音:xié suì
犹邪道。《淮南子·兵略训》:“行仁义,布德惠,立正法,塞邪隧。”
词语解释:井隧  拼音:jǐng suì
见“ 井遂 ”。
词语解释:井遂  拼音:jǐng suì
亦作“ 井隧 ”。 周 制九夫为井;五县为遂。井、遂为不同的土地区划,因用以代称田地。《宋书·后废帝纪》:“井遂有辨,閭伍无杂。”《宋史·陶弼传》:“井隧荡然,人不乐其生。”
词语解释:陵隧  拼音:líng suì
墓道。 清 曹寅 《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陵隧,鸭脚干霄逼相轮。”
词语解释:障隧  拼音:zhàng suì
边塞上的烽火台。隧,通“ 燧 ”。 汉 班彪 《北征赋》:“登障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汉书·匈奴传赞》:“武略之臣,脩障隧备塞之具,厉长戟劲弩之械,恃吾所以待边寇。”
词语解释:亭隧  拼音:tíng suì
亭燧。 汉 刘向 《说苑·辨物》:“昔 夏 之兴也, 祝融 降于崇山;其亡也, 回禄 信於亭隧。”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飞戍旗。”
词语解释:霣隧  拼音:yǔn suì
犹霣坠。《隶释·汉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颠覆霣隧之害。” 洪适 释:“碑以隧为坠。”
词语解释:长隧  拼音:cháng suì
长长的地道。《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射集隼於高墉,缴大风于长隧。” 吕延济 注:“隧,隧道也。”
词语解释:门隧  拼音:mén suì
迎着大门的道路。《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毁瘠不形,视听不衰,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 孙希旦 集解:“门隧,门外当门之中道。”
词语解释:下隧  拼音:xià suì
同“ 下遗 ”。 《荀子·非相》:“《诗》曰:‘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之谓也。”按,今《诗·小雅·角弓》下隧作“下遗”。
词语解释:三隧  拼音:sān suì
(1).犹言三道。指为将者必须具备的三项条件。《淮南子·兵略》:“所谓三隧者,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
(2).远郊之地。隧,遂。《史记·鲁周公世家》:“ 鲁 人三郊三隧。” 裴骃 集解引 王肃 曰:“邑外曰郊,郊外曰隧。不言四者,东郊留守,故言三也。”
(3).三条通道。《灵枢经·邪客》:“五穀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词语解释:陬隧  拼音:zōu suì
边邑的通道。《管子·问》:“关者,诸侯之陬隧也,而外财之门户也,万人之道行也。” 尹知章 注:“谓陬隅之道也,他国之财因而入。”
词语解释:陨隧  拼音:yǔn suì
死亡的婉称。隧,通“ 坠 ”。《隶释·汉堂邑令费凤碑》:“念君之仁恩,闻君之陨隧,剥断而辛酸。”
词语解释:鼻隧  拼音:bí suì
鼻孔内的鼻前庭部分及鼻腔内通道。《灵枢经·师传》:“鼻隧以长,以候大肠。”
词语解释:松隧  拼音:sōng suì
陵墓,墓地。《晋书·苻登载记》:“山陵无松隧之兆,灵主无清庙之颂。”《宋书·袁湛传》:“ 世祖 大明 三年,幸籍田,行经 湛 墓,下詔曰:‘……朕近巡览千亩,遥瞻松隧,缅惟徽尘,感慕增结。可遣使祭,少申永怀。’”
词语解释:宰隧  拼音:zǎi suì
墓道。《隋书·杨素传》:“春秋递代,方绵岁祀,式播彫篆,用图勋德,可立碑宰隧,以彰盛美。”
词语解释:封隧  拼音:fēng suì
坟墓的别称。隧,墓道。 唐 皮日休 《文中子碑》:“ 皮日休 嗜先生道,业先生文,因读《文中子后序》,尚闕於赞述,想先生封隧所在,因为铭。”
词语解释:潜隧  拼音:qián suì
墓中隧道。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潜隧密攻,九地之下。” 晋 潘岳 《哀永逝文》:“嗟潜隧兮既敞,将送形兮长往。”
词语解释:洪隧  拼音:hóng suì
大火。指强烈的闪电。隧,通“ 燧 ”。 晋 陆云 《喜霁赋》:“靖 屏翳 之洪隧兮,戢大山之触石。”
词语解释:徯隧  拼音:xī suì
小道。《汉书·货殖传》:“鹰隼未击,矰弋不施於徯隧。” 颜师古 注:“徯隧,径道也。”
词语解释:王隧  拼音:wáng suì
帝王下葬时通往墓穴的地道。《文选·张衡〈思玄赋〉》:“ 董 弱冠而司衮兮,设王隧而弗处。” 李善 注:“《左氏传》曰:‘﹝ 晋侯 ﹞请隧。’ 杜预 曰:‘掘地通路曰隧,王葬礼也。’”
词语解释:埏隧  拼音:shān suì
墓道。《后汉书·陈蕃传》:“民有 赵宣 葬亲而不闭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餘年。” 李贤 注:“今人墓道也。 杜预 注《左传》云:‘掘地通路曰隧。’” 晋 潘岳 《杨仲武诔》:“龟筮既袭,埏隧既开。”
词语解释:地隧  拼音:dì suì
犹地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先是,城外连掘地隧十餘,皆为贼觉,或水灌之,或濠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