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末字词组
相隔关隔遮隔闭隔鄣隔迁隔拫隔圮隔
乖隔限隔原隔殊隔遗隔閟隔拮隔痞隔
间隔迥隔壅隔幽隔亘隔并隔昭隔奄隔
阻隔拥隔障隔亮隔云树遥隔闲隔旷隔天悬地隔
疏隔离隔断隔绵隔修隔违隔明亮隔 
杳隔暌隔夐隔脩隔欠缺悬隔鼻中隔简隔 
悬隔横隔何隔阂隔架隔愤隔类隔 
壤隔睽隔塞隔防隔道里睽隔捍隔缅隔 
窗隔分隔否隔变隔遐隔界隔肌隔 
永隔县隔辽隔顶隔杜隔攸隔磨隔 

词语解释:相隔  拼音:xiāng gé
彼此间距离
词语解释:乖隔  拼音:guāi gé
(1).分离;别离。 汉 蔡琰 《悲愤诗》:“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岂料官有牵缠,致令乖隔……生死永诀。”
(2).阻隔。 唐 于逖 《忆舍弟》诗:“安知汝与我,乖隔同 胡 秦 。”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二:“盖太子有子道臣道,不宜阔略相师友之礼,以成乖隔之患。”
词语解释:间隔  拼音:jiàn gé
指两个类似的事物之间的空间或时间的距离。
隔断。例如: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
词语解释:阻隔  拼音:zǔ gé
阻挡隔绝。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答王卫军问》:“远不必携,聊借此语,以况八无,果无阻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今 东京 阻隔,而 临安 官司犹曰:‘行在某司’,示不忘恢復也。” 明 刘基 《二鬼》诗:“两鬼自从天上别,别后道路阻隔不得相闻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她的心通向小伙子 杨明山 的那条肉眼看不到的线,不受任何暴风雨和炮火的阻隔。”
词语解释:疏隔  拼音:shū gé
亦作“疎隔”。亦作“踈隔”。 疏远隔绝;分离。《晋书·范宁传》:“ 王国寳 , 宁 之甥也,以諂媚事 会稽王 道子 ,惧为 宁 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 唐 沉千运 《感怀弟妹》诗:“骨肉能几人,年大自踈隔。”踈隔,一本作“疎隔”。 宋 柳永 《浪淘沙》词:“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明史·郑履淳传》:“万众惶惶,皆谓羣小侮常,明良疎隔。”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或者又怕,解放以后,父子间要疏隔了。”
词语解释:杳隔  拼音:yǎo gé
遥远阻隔。 前蜀 杜光庭 《川主相公周天后土诸神醮词》:“志切匡君,难申 嵇绍 之忠;山川杳隔,空抆 袁安 之泪。”
词语解释:悬隔  拼音:xuán gé
相隔很远;相差很大。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昔岁军在 汉中 ,东西悬隔, 合肥 遗守,不满五千。”《北齐书·封隆之传》:“太子少师 邢卲 ……与 孝琬 年位悬隔,晚相逢遇,分好遂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其心已与古人天渊悬隔矣。”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而 櫆 不肖,方伏在山林巖穴之中,学既疏芜,地復悬隔,不能稍自振厉,以窥见大贤君子之门墙。” 李大钊 《面包问题》:“贫富的悬隔,一天甚似一天。”
词语解释:壤隔  拼音:rǎng gé
谓相隔很远,差别很大。《南史·陆厥传》:“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何独宫商律吕必责其如一邪?”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虽贤愚壤隔,善恶区分,苟时无品藻,则理难銓综。”
词语解释:窗隔  拼音:chuāng gé
见“ 窗格 ”。
词语解释:窗格  拼音:chuāng gé
亦称“ 窗隔 ”。亦称“ 窗槅 ”。 窗上的格子。古时在上面糊纸或纱以挡风。亦指窗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苏易简 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嬪自窗格引烛入照之。” 宋 杨万里 《荔枝堂夕眺》诗:“迎寒窗隔重糊遍,只放书边数眼明。”《水浒传》第九十回:“童子点上灯来,闭了窗格,掇张桌子,铺下五六碟菜蔬。”《红楼梦》第七九回:“偺们如今都係霞彩纱糊的窗槅。”
词语解释:永隔  拼音:yǒng gé
犹永别。永久分离。 汉 祢衡 《鹦鹉赋》:“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离。”《隋书·元德太子昭传》:“永隔存没,长分古今。”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 齐氏 指曰:‘先生居也。救心诚坚,万苦莫退,渠有凌辱,妾必得还,无忽忿容,遂令永隔。勉之,从此辞矣。’”
词语解释:关隔  拼音:guān gé
阻隔。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絶险为之关隔也。” 明 鹿善继 《与范鉴田书》:“汤火之民,欢呼踊跃,忍死须臾,以见德化,而忽生关隔,停阁踰年,本县再三申催,竟不能径达於院。” 清 刘大櫆 《与某翰林书》:“独先生於 櫆 ,非有攀援之交、共事之情、久故之知,去其人三千餘里,河山关隔之外,一旦见其文,击节赏叹。”
词语解释:限隔  拼音:xiàn gé
阻隔;隔绝。《南史·恩倖传·孔范》:“ 长江 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唐 李德裕 《赐回鹘书意》:“天地以沙漠山河,限隔南北。” 明 李贽 《复顾冲庵翁又书》:“向在 龙湖 ,尚有 长江 一带为我限隔,今居 白下 ,只隔 江 耳。”
词语解释:迥隔  拼音:jiǒng gé
亦作“逈隔”。 远远隔绝。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假诗》:“近世有江湖诗者,曲心苦思,既与造化逈隔,朝推暮敲,又未以溉其本根,而诗於是乎始卑。” 清 孔贞瑄 《泰山纪胜·御帐崖》:“诸水从云间奔赴,顿觉冷然与人世迥隔。”
词语解释:拥隔  拼音:yōng gé
阻隔。《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若省郡守,县皆径达,事不拥隔,官无留滞。” 唐 任华 《寄李白》诗:“伊余每欲乘与往相寻,江湖拥隔劳寸心。” 宋 欧阳修 《乞一面除放欠负》:“故每一次赦恩除放,则未能了当者,盖由关防太密,经歷处多,使赦宥之恩,拥隔不能及下。”
词语解释:离隔  拼音:lí gé
(1).分离阻隔。 三国 魏 曹植 《离友》诗:“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鬱悒兮情不怡。”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去矣 嵇生 ,永离隔矣!” 宋 赵鼎 《满江红·南渡泊舟仪真江口》词:“肠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隔。”
(2).指隔阂,不团结。《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寇难未弭, 曹叡 骄凶, 辽 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周书·贺拔胜传》:“若骨肉离隔,自相猜贰,则图存不暇,安能制人?”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勿以妇人之言渐生离隔。”
(3).指使不和睦,不团结。《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周义》:“兄不仁,离隔人室家。”
词语解释:暌隔  拼音:kuí gé
分离;乖隔。《北史·邵护传》:“ 护 与母暌隔多年,一朝聚集,凡所资奉,穷极华盛。”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太原意娘》:“自乱离暌隔,不復相闻。” 清 方苞 《汪孺人六十寿序》:“《杕杜》之三章曰:‘王事靡盬,忧我父母。’男女暌隔,不自言其伤,而独以忧其舅姑为大慼。”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协和 自暌隔后,仅来一书。”
词语解释:横隔  拼音:héng gé
发现于不同的珊瑚及水螅的花萼的横隔之一
词语解释:睽隔  拼音:kuí gé
别离;分隔。《周书·晋荡公护传》:“ 护 与母睽隔多年,一旦聚集,凡所资奉,穷极华盛。” 宋 王安石 《谢徐秘校启》:“比因幸会,得奉光仪,甫荷眷存之深,遂伤睽隔之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志隐斋诗》:“何以监国航海,於从亡之 孙忠襄 、 钱忠介 、 马忠宣 皆曾赐謚,而公独无之?岂中土睽隔,岛上无为疏请者。”
词语解释:分隔  拼音:fēn gé
(1).离别。《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2).隔断。 汉 王充 《论衡·书虚》:“方朝诸侯, 桓公 重衣,妇女袭裳,女气分隔,负之何益?”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於欲,而未蔽於斯之时也。”
词语解释:县隔  拼音:xuán gé
(1).远隔。《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谓 函谷关 去 长安 千里为县隔。”《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 魏氏 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準 《袁子》:“虽有王侯之号,而乃儕为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
(2).悬殊,相差极远。《魏书·公孙邃传》:“ 邃 叡 为从父兄弟,而 叡 才器小优,又 封氏 之生, 崔氏 之壻, 邃 母 雁门 李氏 ,地望县隔。”《宋代三次农民起义史料汇编·方腊起义·附录魔尼教残经》:“求出家者,须知明、暗各宗,性情县隔,若不辩识,何以修为?”
词语解释:遮隔  拼音:zhē gé
遮蔽阻隔。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祇是这箇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快心编初集》第五回:“ 沉氏 在里边藏着火,恐外边门缝里有亮光射出,遮隔好了,安顿了小孩子睡着,接耳听声的守候。” 清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之四:“恨煞蛮云遮隔住,东风无力为吹开。”
词语解释:原隔  拼音:yuán gé
胚胎最初的不完全的心房间隔
词语解释:壅隔  拼音:yōng gé
阻隔。 三国 魏 曹植 《愍志赋》:“思同游而无路,情壅隔而靡通。”《南史·孔靖传》:“ 齐 遣 东方老 、 萧轨 来寇,四方壅隔,粮运不继。”《明史·彭时传》:“ 万安 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 时 颇怀忧。”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 益州 汉 世久设郡县,及 唐 末, 南詔 畔援,声教壅隔。”
词语解释:障隔  拼音:zhàng gé
阻隔。《敦煌变文汇录·降魔变文》:“如来天耳遥闻,他心即知,万里殊无障隔。” 郭沫若 《十批判书·惠施的性格与思想》:“比如手执炽铁而手不遽焚,这是因为手与铁之间顿时生出了一层蒸气的障隔。”
词语解释:断隔  拼音:duàn gé
阻断隔绝。《后汉书·冯异传》:“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悉以果实为粮。”
词语解释:夐隔  拼音:xuàn gé
远隔。《宋书·夷蛮传论》:“ 晋 氏南移, 河 陇 夐隔,戎夷梗路,外域天断。”
词语解释:何隔  拼音:hé gé
犹何异。《南齐书·王秀之传》:“不脩高世之绩,将何隔於愚夫?”
词语解释:塞隔  拼音:sāi gé
犹阻塞。《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二年》:“地气不和而塠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而山变为灾。”
词语解释:否隔  拼音:fǒu gé
亦作“ 否鬲 ”。 隔绝不通。《汉书·薛宣传》:“夫人道不通,则阴阳否鬲。” 颜师古 注:“否,闭也,音皮鄙反。鬲与隔同。”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君臣失序,上下否隔,乱亡不恤,将何以治乎?”《明史·光宗纪赞》:“纲纪废弛,君臣否隔。”
词语解释:辽隔  拼音:liáo gé
远隔。 晋 潘岳 《登虎牢山赋》:“眷故乡之辽隔,思紆軫以鬱陶。” 元 虞集 《即位改元诏》:“ 周王 辽隔朔漠,民庶遑遑。”
词语解释:闭隔  拼音:bì gé
关闭,使隔绝。《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宫婢闭隔,失其天性。”《后汉书·陈蕃传》:“﹝ 李膺 等﹞以忠忤旨,横加考案,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词语解释:殊隔  拼音:shū gé
不亲近;相隔甚远。《晋书·王恭传》:“虽以简惠为政,然自矜贵,与下殊隔。” 南朝 齐 王融 《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金史·礼志七》:“稽诸令文,应致恭之官相见,或贵贱殊隔,或长幼亲戚,任从私礼。”
词语解释:幽隔  拼音:yōu gé
(1).远隔。《后汉书·郎顗传》:“今宫人侍御,动以千计,或生而幽隔,人道不通,鬱积之气,上感皇天。”
(2).引申指人死入阴间,与世隔绝。 晋 潘岳 《悼亡诗》:“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兄心摧兮弟丛棘,弟未死兮兄幽隔。”
词语解释:亮隔  拼音:liàng gé
见“ 亮槅 ”。
词语解释:亮槅  拼音:liàng gé
亦作“ 亮隔 ”。 能透光的花格长窗。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六:“取明隔子人多呼为亮隔。”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他把金钉朱户生扭开,虬鏤亮槅尽毁败。”《水浒传》第四回:“﹝众人﹞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关上。”
词语解释:绵隔  拼音:mián gé
远隔。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昨陪侍于游从,今绵隔于烟火。” 明 李东阳 《焦公神道碑铭》:“而岁代绵隔,事行无所据。”
词语解释:脩隔  拼音:xiū gé
遥远而阻隔。 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版》:“ 巴 土长远,江山脩隔。”
词语解释:阂隔  拼音:hé gé
隔绝,不相通。 梁启超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骤观地图,则河海者,所以使土地阂隔而华离也。”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而南方则军府林立,虽羣策羣力,无阂隔之弊,然函电筹商,动稽时日。”
词语解释:防隔  拼音:fáng gé
防范隔离。《史记·秦始皇本纪》:“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
词语解释:变隔  拼音:biàn gé
变更,不同。《隋书·诚节传·刘子翊》:“且后人者为其父母朞,未有变隔以亲继,亲继既等,故知心丧不殊。”
词语解释:顶隔  拼音:dǐng gé
即顶格。天花板。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掌班》:“既而随骰而落,腥血淋漓,相顾错愕。举目环睇,瞥见当头顶隔,渍一血痕,大如案,咸大骇。”参见“ 顶格 ”、“ 顶棚 ”。
词语解释:鄣隔  拼音:zhāng gé
阻隔;隔阂。 章炳麟 《与刘光汉书》:“尊意引君训羣之説,因以林烝比况,此可为《尔雅》旧注与 高邮 王氏 之新説通其鄣隔矣。”
词语解释:遗隔  拼音:yí gé
犹遗漏。《梁书·武帝纪中》:“虽復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
词语解释:亘隔  拼音:gèn gé
横亘阻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尚有回教四五国,亘隔 英吉利 与 鄂罗斯 所属国之间。”
词语解释:云树遥隔  拼音:yún shù yáo gé
谓两地相隔遥远。《歧路灯》第八六回:“侄自与叔大人欢会,迄今二十餘年矣。只以云树遥隔,山川相阻,未得再亲慈诲。”
词语解释:修隔  拼音:xiū gé
同“脩隔”。
遥远而阻隔。
词语解释:脩隔  拼音:xiū gé
遥远而阻隔。 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版》:“ 巴 土长远,江山脩隔。”
词语解释:欠缺悬隔
粮食不足而距运粮地又很远
词语解释:架隔
架隔遮截。伸手阻拦
词语解释:道里睽隔
两地离得很远
词语解释:遐隔  拼音:xiá gé
指辽远的道路,阻隔的山川。 晋 张载 《拟四愁》之二:“愿因归鸿超遐隔,终然莫致增永积。”
词语解释:杜隔  拼音:dù gé
隔绝。《后汉书·申屠刚传》:“今圣主幼小,始免繦緥,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
词语解释:迁隔  拼音:qiān gé
因变易而不同。《后汉书·郡国志赞》:“称号迁隔,封割纠纷;略存减益,多证前闻。”
词语解释:閟隔  拼音:bì gé
幽禁阻隔。《北齐书·孝昭元后传》:“ 武成 既杀 乐陵王 , 元 被閟隔,不得与家相知。”
词语解释:并隔  拼音:bìng gé
犹隔并。谓水旱失调。《后汉书·陈蕃传》:“且聚而不御,必生忧悲之感,以致并隔水旱之困。”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并隔,犹隔并也…… 汉 人多有隔并之语。《刘瑜传》云:‘天地之性,阴阳正纪,隔絶其道,则水旱为并。’此説‘隔并’二字之义最明。盖水旱不节,皆谓之隔并。”
词语解释:闲隔  拼音:xián gé
亦作“间隔”。
(1).隔绝;阻隔;分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喒两个自閒隔,为杀了裙釵,揽下非灾,不得明白。” 清 程麟 《此中人语·狐》:“其右为某甲住宅,宽敞宏深,规模相类,中一砖墻间隔,此界彼疆,从不闻相侵优。”
(2).隔阂。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名卿名相尽知音,遇酒遇琴无閒隔。”《朱子语类》卷九八:“盖私意间隔,而物我对立,则虽至亲,且未必能无外矣。”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行之既久,上下间隔。”
(3).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宋 汪藻 《小重山》词:“别语寄丁寧。如今能间隔,几长亭?” 郁达夫 《蜃楼》七:“ 松木场 在古 杭州 城的 钱塘门 外,去湖滨约有二三里地的间隔。” 杨朔 《征尘》:“短短的间隔,外边忽然变天了。”
(4).一个隔着一个;夹杂。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许敏冤屡见》:“其始 敏 夫妇在外,寃卧於内,既而间隔卧於夫妇之间,知其为鬼,无如之何也。”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木板线装书和硬面的洋装书间隔地插着。” 徐迟 《地质之光》:“他说明,并指点着这三对互相间隔着的山川:隆起带和沉降带。”
词语解释:违隔  拼音:wéi gé
阻隔;隔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生夜梦女来,曰:‘下顾者果君耶?年貌舛异,覿面遂致违隔。妾已忧愤死,烦向土地祠速招我魂,可得活,迟则无及也。’”
词语解释:鼻中隔  拼音:bí zhōng gé
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
词语解释:愤隔  拼音:fèn gé
抑郁烦闷。《后汉书·袁谭传》:“闻此言者,莫不悼心挥涕,使太夫人忧哀愤隔,我州君臣监寐悲叹。”按,《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作“愤懣”。
词语解释:捍隔  拼音:hàn gé
阻隔。 伧父 《行政机关之改革》:“且以积习之阻滞,交通之捍隔,机关运用,亦未灵活,则建设之尚未完备也。”
词语解释:界隔  拼音:jiè gé
(1).隔开。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厅下为庭园,右翼及右后隅有林垣界隔。”
(2).犹界限。 克非 《春潮急》三五:“一则跟富农划清了界隔;二则打脱了自私性。”
词语解释:攸隔  拼音:yōu gé
远隔。《三国志·蜀志·后主传》:“用光禄大夫 譙周 策,降於 艾 ,奉书曰:‘限分 江 汉 ,遇值深远,阶缘 蜀 土,斗絶一隅,干运犯冒,渐苒歷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
词语解释:拫隔  拼音:hén gé
谓排挤阻塞,使下情不能上达。《新唐书·李怀光传》:“ 怀光 自以径千里赴难,为姦臣拫隔不得朝,颇恚悵,去屯 咸阳 。”
词语解释:拮隔  拼音:jié gé
敲击。《汉书·扬雄传下》:“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 颜师古 注:“拮隔,击考也。一曰,拮隔,弹鼓也。”
词语解释:昭隔  拼音:zhāo gé
明确地分别。《史记·秦始皇本纪》:“昭隔内外,靡不清浄,施於后嗣。”
词语解释:旷隔  拼音:kuàng gé
远隔。 晋 傅玄 《拟〈四愁诗〉》之三:“日月回耀照景天,参辰旷隔会无缘。”
词语解释:明亮隔  拼音:míng liàng gé
透光的疏窗或门。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慢腾腾行过厅堦,孤桩桩靠定明亮隔。”
词语解释:简隔  拼音:jiǎn gé
犹阻隔。
词语解释:类隔  拼音:lèi gé
音韵学术语。凡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有重唇、轻唇或舌头、舌上之异,叫做“类隔切”。隔者隔碍之谓,二者声不同类。故名。然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如“篇,芳连切”,“篇”属重唇音“滂”p﹝p‘﹞母,“芳”属轻唇音“敷”﹝f‘﹞母。其实古无轻唇和舌上音,“篇”和“芳”都是“滂”母。 唐 宋 人不知古音,谓之“类隔”,盖出于误会。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无舌头舌上之分……古人皆读重脣,后儒不识古音,谓之类隔,非古人意也。” 王国维 《艺林·五声说》:“《韵英》诸书原本 秦 音,至其著书之方法,异於《陆韵》者有二:一改类隔切为音和切;二细分五音之清浊是也。”
词语解释:缅隔  拼音:miǎn gé
远隔。《宋书·王弘传》:“既许土庶缅隔,则闻察自难,不宜以难知之事,定以必知之法。”
词语解释:肌隔  拼音:jī gé
邻近肌节间的隔
词语解释:磨隔  拼音:mó gé
磨难。 宋 刘斧 《青琐高议·王幼玉记》:“自古美事多磨隔,无时两意空悬悬。”
词语解释:圮隔  拼音:pǐ gé
隔绝。《周书·武帝纪下》:“昔天厌水运,龙战於野,两京圮隔,四纪於兹。”
词语解释:痞隔  拼音:pǐ gé
亦作“ 痞鬲 ”。 郁结,阻滞不通。《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若风大增,则气满胷塞,腑胃痞隔,手足缓弱,四体疼痺。”《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金生 ﹞感切伤心,终日鬱闷涕泣,茶饭懒进,遂成痞鬲之疾。”
词语解释:奄隔  拼音:yǎn gé
谓去世。 宋 苏轼 《与程正辅提刑书》之二十:“老嫂奄隔,更此徂岁,想加悽断,然终无益。”
词语解释:天悬地隔  拼音:tiān xuán dì gé
谓两者相差极远,如天地之悬隔。语出《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红楼梦》第五五回:“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样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虽然也没有甚么大进项,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猻大王,已经天悬地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