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共10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隔岸隔夜隔别隔手隔室隔厌隔勒隔句对
隔墙隔壁隔品隔栏隔火隔墙有耳隔壁账隔句
隔山隔宿隔心隔离隔壁听隔搔隔壁撺椽隔母
隔断隔邻隔塞隔并隔蓦隔条隔壁戏隔品致敬
隔世隔路隔截隔讯隔辙隔热隔栅隔岸观火
隔生隔房隔子隔日疟隔阳隔瘼隔板隔顿
隔绝隔音隔越隔墙人隔外隔症隔壁帐隔靴搔痒
隔日隔碍隔膜隔代隔眼隔界隔壁听话隔靴抓痒
隔远隔异隔声隔涉隔阂隔年皇历隔年旧历本隔限
隔阔隔斜隔扇隔片隔断板隔皮断货隔年历隔音符号

词语解释:隔岸  拼音:gé àn
指河的对岸。 宋 秦湛 《谒金门》词:“隔岸数声初过櫓,晚风生碧树。”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不凑巧》:“你看隔岸上的桃花也,教我怎生样去採。”
词语解释:隔墙  拼音:gé qiáng
亦作“ 隔墻 ”。
(1).犹隔壁。 宋 苏轼 《再和黄鲁直》:“且復歌呼相和,隔墙知是 曹参 。”《白雪遗音·马头调·寄柬》:“隔墙吟诗把春心动,央烦 红娘 去请 张生 。”
(2).房舍、坑道中隔绝风、水、火、瓦斯等的墙。如:通风隔墙,防火隔墙。
(3).即指墙壁。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停翅小撷》:“然室内实闷塞不可居,余乃设床于隔墙之外。”
词语解释:隔山  拼音:gé shān
异父兄弟之间的互称。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称谓之异》:“ 甘州 人谓姊妹之夫,曰挑担。其异父之昆,曰隔山。”
词语解释:隔断  拼音:gé duàn
(1).阻隔;隔开。《三国志·魏志·鲜卑传》:“遂隔断东夷,不得通於诸夏。” 唐 司空图 《歌者》诗:“愁肠隔断珠帘外,只为今宵共听人。”《红楼梦》第四十回:“ 探春 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杨朔 《铁骑兵》一:“隔断在公路北的只有一班人。”
(2).把一间屋子隔成几间的遮挡的东西,如板壁、隔扇等。
词语解释:隔世  拼音:gé shì
相隔一世。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今已隔世,自谓过之,不意犹昔耳。”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 北平 诸公,真令人齿冷,或则媚上,或则取容,回忆‘五四’时,殊有隔世之感。”
词语解释:隔生  拼音:gé shēng
(1).犹隔世。 唐 王建 《渡辽水》诗:“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宋 苏轼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宋 范成大 《续长恨歌》之二:“莫道故情无觅处,领巾犹有隔生香。”
(2).隔阂陌生。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我总觉得,他和我们,好像是隔着一层什么似的,总是隔生。”
词语解释:隔绝  拼音:gé jué
(1).阻隔;隔断。《汉书·西域传赞》:“ 西域 诸国……与 汉 隔絶。道里又远,得之不为益,弃之不为损。”《三国志·魏志·郭淮传》:“ 淮 曰:若 亮 跨 渭 登原,连兵北山,隔絶 陇 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宋 苏轼 《策略四》:“夫宽深不测之量,古人所以临大事而不乱,有以镇世俗之躁,盖非以隔絶上下之情,养尊而自安也。” 叶圣陶 《夜》:“不接触女儿女婿的声音笑貌,虽只十天还不到,似乎已隔绝了不知几多年。”
(2).断绝。《史记·南越列传》:“今 高后 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絶器物。”《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其 秋胡 妻,自夫游学已后,经歷六年,书信不通,音符隔絶。” 沉从文 《〈沉从文散文选〉题记》:“而我和文学方面隔绝,也已经三十多年了。”
词语解释:隔日  拼音:gé rì
中间隔一天。例如:隔日我再来;你隔日到我这儿来拿东西。
词语解释:隔远  拼音:gé yuǎn
(1).疏远。《汉书·五行志下》:“违失妇道,隔远众妾。”
(2).相隔遥远。《新唐书·高祖纪》:“然出兵必待报,今 江都 隔远,后期奈何?”《花月痕》第三八回:“ 痴珠 只得将话宽解,夫人又説起娘家隔远,没个亲眷,因劝 痴珠 赶办 秋痕 的事。”
词语解释:隔阔  拼音:gé kuò
(1).阻隔阔别。《后汉书·臧洪传》:“隔阔相思,发於寤寐。相去步武,而趋舍异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优詔答勉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植 及 白马王 彪 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女子万福不迭,口里道:‘郎君隔阔许久,还记得奴否?’”
(2).相差悬殊。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君是御史,僕是词人,虽贵贱之间,与君隔阔;而文章之道,亦谓同声。”
词语解释:隔夜  拼音:gé yè
隔一夜:~的茶不能喝,快倒了。
词语解释:隔壁  拼音:gé bì
(1).一墙之隔。《宋书·范晔传》:“ 曄 在狱,与 综 ( 谢综 )及 熙先 ( 孔熙先 )异处,乃称疾求移考堂,欲近 综 等。见听,与 综 等果得隔壁。”
(2).指邻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坐的所在,与隔壁人家窗口相对,只隔得一个小天井。” 巴金 《灭亡》第五章:“隔壁人家的挂钟响了起来,清清楚楚地敲了七下。”
词语解释:隔宿  拼音:gé sù
相隔一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团麴当日使讫,不得隔宿。”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七:“入自 曾公巖 ,出於 栖霞洞 。入若深夜,出乃白昼,恍如隔宿异世。”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近岁民间无隔宿之储,官府无经年之积。”
词语解释:隔邻  拼音:gé lín
邻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谁知隔邻人家,有人在楼上做房。” 许地山 《集外·凶手》:“就向隔邻 王婆 买了那只老狗,当晚把它杀死。”
词语解释:隔路  拼音:gé lù
犹特别。 吴伯箫 《北极星·记一辆纺车》:“西装革履,华丽的服饰,只有在演剧的时候作演员的服装,平时不要说穿,就是看看也觉得碍眼,隔路。” 奚青汶 《心里美》:“ 王忠 这个人脾气隔路,脑袋里除了科学种田没别的,一点儿搞恋爱的基本常识也没有。”
词语解释:隔房  拼音:gé fáng
指家族中不是同一房的。
词语解释:隔音  拼音:gé yīn
隔绝声音传播
声音透不过。例如:隔音房间。
词语解释:隔碍  拼音:gé ài
隔离阻碍。《北史·氐传》:“隔碍 姚兴 ,不得岁通贡使。”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暨中国多难,为 回鶻 隔碍。”《朱子语类》卷十六:“‘心广体胖’,心本是阔大底物事,只是因愧怍了,便卑狭,便被他隔碍了。”
词语解释:隔异  拼音:gé yì
谓封锁隔绝、另眼相待。《史记·南越列传》:“前日 高后 隔异 南越 ,窃疑 长沙王 谗臣。”
词语解释:隔斜  拼音:gé xié
斜刺里。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你去那大北坡踉蹌走。喒则去那小道儿上隔斜抄。”《三国演义》第四八回:“ 张南 随后大叫赶来。隔斜里 周泰 船出。 张南 挺枪立於船头,两边弓矢乱射。”
词语解释:隔别  拼音:gé bié
(1).分开;离别。 宋 张耒 《少年游》词:“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隔别了二十年的老妯娌了,满打算今番可以见着,谁知等我们到了此地,他却别了!”
(2).犹隔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所谓隔别研审,审过仍归各处。”
词语解释:隔品  拼音:gé pǐn
指官位相差一品。《新唐书·窦易直传》:“初, 元和 中, 郑餘庆 议,僕射上仪,不与隔品官亢礼。” 宋 王禹偁 《东门送郎吏行寄承旨宋侍郎》诗:“东门送郎吏,艤舟 隋堤 傍。郎吏诚隔品,同直白玉堂。”
词语解释:隔心  拼音:gé xīn
彼此心里有隔阂;不投合:咱俩不~,有什么事你别瞒我。
词语解释:隔塞  拼音:gé sāi
阻塞。《汉书·五行志中》:“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徵 虞 为太傅,道路隔塞,信命不得至。” 唐 元稹 《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奏覆隔塞,则上下不通。”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一章:“人民由分散而合聚之序,大地由隔塞而开闢之理,天道人事之自然者也。”
词语解释:隔截  拼音:gé jié
隔断。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断遏海浦,隔截曲隈。”
词语解释:隔子  拼音:gé zǐ
(1).窗格。 唐 元稹 《梦游春》诗:“隔子碧油糊,驼鉤紫金镀。”《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
(2).放书物的架子。如:书隔子。
词语解释:隔越  拼音:gé yuè
(1).阻隔。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十五:“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
(2).隔阂。《朱子语类》卷十八:“问以类而推之説。曰:‘是从已理会得处推将去。如此,便不隔越。’”
(3).超越。《魏书·任城王澄传》:“九曰三长禁姦,不得隔越相领,户不满者,随近并合。”
词语解释:隔膜  拼音:gé mó
(1).疏远,不亲密。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我耄矣,无嗣,诚子我,我不奴视子,不隔膜视子也。”
(2).情意不相通,互不了解。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呐喊〉捷克译本序言》:“自然,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 老舍 《骆驼祥子》二:“﹝那辆车﹞给 祥子 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3).不通晓;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看不清实质。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近日学者,於 董江都 、 王文中 之书,未尝开卷,即 韩昌黎 之文亦如隔膜。”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在 日本 研究‘中国文学’,倘对此种情形没有仔佃了解,就不免很隔膜了。” 柯灵 《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持这种见解的同志,至少是对妓女生涯的惨苦和旧社会的残酷的隔膜。”
词语解释:隔声  拼音:gé shēng
用隔断或吸收声音的材料或结构降低声的传输过程
词语解释:隔扇  拼音:gé shān
在房屋内部起隔开作用的一扇一扇的木板墙,上部一般做成窗棂,糊纸或装玻璃。
词语解释:隔手  拼音:gé shǒu
(1).谓不直接经手其事。《红楼梦》第八八回:“有什么事情,只管来找我。我如今在这院里了,又不隔手。”
(2).形容相距很近。 唐 杜甫 《湖城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词语解释:隔栏  拼音:gé lán
隔开车道交通栅栏
设在车站大楼和火车站台之间的栏杆或其他分隔物,开有旅客的出口和入口
词语解释:隔离  拼音:gé lí
(1).隔断。 唐 杜牧 《阿房宫赋》:“覆压三百餘里,隔离天日。”
(2).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 毛泽东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日本 帝国主义在夺取 平 津 之后,依靠其野蛮的武力……利用中国国民党对于广大劳动民众的隔离,毫无疑义将继续坚持其大规模进攻的方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二章:“她只好躺在床上看书,暂时与沸腾的外界隔离。”
(3).把患传染病的人、畜和健康的人、畜分开,避免接触。
词语解释:隔并  拼音:gé bìng
犹隔并。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天地不交则不泰,上下不交即乖志。夫不泰则二气隔併矣。”
谓阴阳失调而生之水旱灾害。《后汉书·陈忠传》:“故天心未得,隔并屡臻。” 李贤 注:“隔并,谓水旱不节也。”《晋书·阮种传》:“自顷阴阳隔并,水旱为灾,亦犹期运之致。”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三:“天地之气,阴阳相半,曰暘曰雨,各以其时,则谓之和平。一有所偏,则谓之隔并。隔并者,谓阴阳有所闭隔,则或枯或潦,有所兼并也。”
词语解释:隔讯  拼音:gé xùn
隔离审讯。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俱决不待时,志在灭活口,何尝分别隔讯得真情哉。”
词语解释:隔日疟  拼音:gé rì nüè
疟疾病之一种。比喻重复发作的毛病。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弘正 之学 杜 者,生吞活剥,以撏撦为家常,此 鲁直 之隔日疟也;其黠者又反脣於西江矣。”
词语解释:隔墙人  拼音:gé qiáng rén
邻居。 唐 白居易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诗:“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词语解释:隔代  拼音:gé dài
犹隔世。《晋书·列女传序》:“徽烈兼劭,柔顺无愆,隔代相望,谅非一绪。”
词语解释:隔涉  拼音:gé shè
远隔。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静女私通陈彦臣》:“牛郎织女本天仙,隔涉银河路杳然。”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拐儿脱骗》:“书寄乡关,説起教人心痛酸。你传示俺八旬爹妈,道与我两月妻房,隔涉万水千山。”
词语解释:隔片  拼音:gé piàn
垫片,垫圈,使两构件相互保持给定距离的装置或物件
间隔器,用以提高(尤指有线电报的)传送速度的电流反向装置
见“分隔条”
词语解释:隔室  拼音:gé shì
用隔板、幕或屏风隔开的房间或隐所
词语解释:隔火  拼音:gé huǒ
香炉中用以盖火之具。 明 屠隆 《香笺·隔火》:“银钱云母片、玉片、砂片俱可,以火浣布如钱大者,银镶周围,作隔火,尤难得。凡盖隔火,则炭易灭,须於炉四围用筯直搠数十眼,以通火气。”
词语解释:隔壁听  拼音:gé bì tīng
指大言无实,空有声调,难经目验。《二程语录》卷十六:“ 伊子 曰:‘先生谓 侯师圣 议论,只好隔壁听。’”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八:“抬一官样字作题目,招一扼要字作眼目,自谓‘名家’,实则先儒所谓‘只好隔壁听’者耳。”亦作“ 隔壁听话 ”。 明 唐顺之 《答王遵岩书》:“盖非特文章气节平生所劼力而从事者,既於真性不切及所闻於经书师友与意见之所窥测,而自以为道者,亦竟如隔壁听话,全无交涉。”
词语解释:隔蓦  拼音:gé mò
互不相通。《朱子语类》卷四十:“问:‘使 子路 知礼,如何便得似 曾晳 气象?’曰:‘此亦似乎隔驀,然亦祇争箇知不知、见不见耳。若达得,则便是这气象也。’”《朱子语类》卷七三:“然而某这箇例,祇是一爻互换转移,无那隔驀两爻底。”
词语解释:隔辙  拼音:gé zhé
见“ 隔辙雨 ”。
词语解释:隔辙雨  拼音:gé zhé yǔ
夏季降雨,有时一辙之隔,晴雨各异,谓之隔辙雨,也称分龙雨。 宋 侯延庆 《退斋雅闻录·时令谚语》:“ 河 朔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一:“俗以五月雨为分龙雨,一曰隔辙雨。”亦省作“ 隔辙 ”。《埤雅·释天》:“今俗五月谓之分龙雨,曰隔辙,言夏雨多暴至,龙各有分域,雨暘往往隔一辙而异也。” 宋 欧阳修 《喜雨》诗:“大雨虽霶霈,隔辙分晴阴。” 明 袁宏道 《显灵宫夜归》诗:“果然隔辙分晴阴,雨师似亦相回护。”
词语解释:隔阳  拼音:gé yáng
阴阳隔离。《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或利止脉不出者”集注引 林澜 曰:“格,拒格也。亦曰‘隔阳’,阴阳隔离也。”
词语解释:隔外  拼音:gé wài
不认为某人是可亲近的。例如:不要隔外,常来玩。
另外。例如:这儿不好,咱隔外去个地儿。
词语解释:隔眼  拼音:gé yǎn
(1).窗子眼。 宋 无名氏 《五国故事》卷上:“尝於宫中以销金红罗羃其壁,以白银钉瑇瑁而押之,又以緑鈿刷隔眼,糊以红罗。”
(2).指表格上的栏目。《元典章新集·兵部·急递》:“各处铺司如遇承接文书到铺,毋得停滞,即便於隔眼上填写时刻,责付递传。”
(3).方言。别扭。 井岩盾 《辽西纪事·瞎月工伸冤记三》:“你这小子真隔眼,人家雇着二十多个人就是你捣乱,给你那个你就那个不就得啦!”
词语解释:隔阂  拼音:gé hé
(1).谓被阻隔。 晋 江统 《徙戎论》:“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絶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琨 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 唐 李邕 《五台山清凉寺碑》:“寒暑隔阂於簷楣,雷风击薄於轩牖。”
(2).阻隔。 清 薛福成 《密陈帕米尔情形片》:“ 英 冀 中国 得地稍多,支格其间;可隔阂 俄 兵之南下。”
(3).隔膜,互不了解。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隔阂之异,殊於 胡 越 。”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多少年来在各民族间造成的隔阂和冤仇逐渐消失,互相建立起手足般的感情。”
词语解释:隔断板  拼音:gé duàn bǎn
房屋中起隔开作用的障板。一般上部做成窗棂。《红楼梦》第一百回:“﹝ 金桂 ﹞説着,便将头往隔断板上乱撞,撞得披头散髮。”
词语解释:隔厌  拼音:gé yàn
厌恶。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一:“﹝ 刘桂兰 ﹞停了一会,才又说道:‘谁知道人怎么说他?反正配我是够了,咱们俩谁也不隔厌谁就得了。’”
词语解释:隔墙有耳  拼音:gé qiáng yǒu ěr
语本《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后以“隔墙有耳”谓墙外有人偷听,秘密泄漏。 明 史槃 《鹣钗记·支思》:“悄地潜行,防隔墙有耳。”亦作“ 隔墻有耳 ”。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他生怕让人听去,警告地说‘隔墙有耳’。”
词语解释:隔搔  拼音:gé sāo
见“ 隔靴搔痒 ”。
词语解释:隔靴搔痒  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害。亦比喻做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五灯会元·保福展禅师法嗣·康山契稳禅师》:“﹝ 康山 契稳禪师 ﹞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 柳惠光 觉得 江菊霞 和 唐仲笙 唱的都是高调,对私营中小商业的情况并不了然,讲的净是些隔靴搔痒的话。”亦省作“ 隔搔 ”。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四:“嘆世人批书,非啽囈,则隔搔。”
词语解释:隔条  拼音:gé tiáo
使两块镶板或几块玻璃连接或排成一行的构件或非构件
词语解释:隔热  拼音:gé rè
用隔绝方式阻止热的传导。例如:隔热墙。
词语解释:隔瘼  拼音:gé mò
隔膜。 清 赵翼 《读史》诗十六:“士须储实用,乃为世所仗,不可无此志,隔瘼视痛痒;不可徒此言,虚名窃标榜。”参见“ 隔膜 ”。
词语解释:隔膜  拼音:gé mó
(1).疏远,不亲密。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我耄矣,无嗣,诚子我,我不奴视子,不隔膜视子也。”
(2).情意不相通,互不了解。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呐喊〉捷克译本序言》:“自然,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 老舍 《骆驼祥子》二:“﹝那辆车﹞给 祥子 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3).不通晓;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看不清实质。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近日学者,於 董江都 、 王文中 之书,未尝开卷,即 韩昌黎 之文亦如隔膜。”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在 日本 研究‘中国文学’,倘对此种情形没有仔佃了解,就不免很隔膜了。” 柯灵 《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持这种见解的同志,至少是对妓女生涯的惨苦和旧社会的残酷的隔膜。”
词语解释:隔症  拼音:gé zhèng
谓气塞阻隔之病症。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尝於圃中治地,亦得黑米数石,云以治隔症,无不效者。”
词语解释:隔界  拼音:gé jiè
犹言被离间。 汉 袁康 《越绝书·篇叙外传记》:“ 屈原 隔界,放於 南楚 ,自沉 湘水 , 蠡 所有也。”
词语解释:隔年皇历  拼音:gé nián huáng lì
今年以前的历书,比喻过时的道理、规则。也作“隔年黄历”
词语解释:隔皮断货  拼音:gé pí duàn huò
谓隔着封皮,判断货物的好坏。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歧路灯》第八回:“不是为他中了举,便説深远。只是那光景儿,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词语解释:隔勒  拼音:gé lè
阻挠;制止。
词语解释:隔壁账  拼音:gé bì zhàng
见“ 隔壁帐 ”。
词语解释:隔壁帐  拼音:gé bì zhàng
亦作“ 隔壁账 ”。
(1).指没有亲眼目睹的事。《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你们都説的是隔壁帐。都斟起酒来满满的吃三杯,听我説。”
(2).代人受过。 茅盾 《子夜》十四:“他是中间人,犯不着吃隔壁账。”
词语解释:隔壁撺椽  拼音:gé bì cuān chuán
见“ 隔屋攛椽 ”。
词语解释:隔屋撺椽  拼音:gé wū cuān chuán
比喻办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有那等花木瓜 长安 少年,他每不斟量隔屋攛椽。”亦作“ 隔壁攛椽 ”。《雍熙乐府·点绛唇·妓者嗟怨》:“隔壁攛椽没忖量,更那堪不大量。”
词语解释:隔壁戏  拼音:gé bì xì
(1).口技。因表演者藏身布幔之中,模拟种种声响,故称。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隔壁戏以八仙桌两张横摆,围以布幔,一人藏内,惟有扇子一把、钱板一块,能作数人声口、鸟兽叫唤以及各物响动,无不确肖,初不料其一人所作也。”
(2).泛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情景。如:邻居相骂,我听了半日隔壁戏。
词语解释:隔栅  拼音:gé zhà
用来分隔动物栏的铁条、桩或木板墙(如在一露天马厩或船甲板上)
词语解释:隔板  拼音:gé bǎn
由木材、微孔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的薄板,用作蓄电池的极间隔板
桁架结构中起连接作用、加强作用或安设在框架结构支撑结构连接处的金属板
词语解释:隔壁帐  拼音:gé bì zhàng
亦作“ 隔壁账 ”。
(1).指没有亲眼目睹的事。《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你们都説的是隔壁帐。都斟起酒来满满的吃三杯,听我説。”
(2).代人受过。 茅盾 《子夜》十四:“他是中间人,犯不着吃隔壁账。”
词语解释:隔壁听话  拼音:gé bì tīng huà
见“ 隔壁听 ”。
词语解释:隔壁听  拼音:gé bì tīng
指大言无实,空有声调,难经目验。《二程语录》卷十六:“ 伊子 曰:‘先生谓 侯师圣 议论,只好隔壁听。’”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八:“抬一官样字作题目,招一扼要字作眼目,自谓‘名家’,实则先儒所谓‘只好隔壁听’者耳。”亦作“ 隔壁听话 ”。 明 唐顺之 《答王遵岩书》:“盖非特文章气节平生所劼力而从事者,既於真性不切及所闻於经书师友与意见之所窥测,而自以为道者,亦竟如隔壁听话,全无交涉。”
词语解释:隔年旧历本  拼音:gé nián jiù lì běn
犹隔年历。比喻过时的事物。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你翻什么隔年旧历本!”
词语解释:隔年历  拼音:gé nián lì
去年的历书。比喻已失时效的废物。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五四:“经义本儒者分内事,而一行作吏,则置之如隔年历;閒有作者,祇为子弟作嫁衣裳。 陈启新 誚为‘敲门砖子’,非诬也。”
词语解释:隔句对  拼音:gé jù duì
诗体格式之一。谓隔句对偶。亦称扇面对。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属对·六对》:“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八曰隔句对,‘相思復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復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参见“ 扇面对 ”。
词语解释:扇面对  拼音:shàn miàn duì
亦称“ 扇对 ”。 旧体诗对偶格式之一。即隔句对: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对。如 少陵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 台州 去,时危弃硕儒,移官 蓬阁 后,穀贵殁潜夫。’” 明 王世贞 《曲藻》:“对偶:有扇面对、重叠对、救尾对。”
词语解释:隔句  拼音:gé jù
作赋格式之一。相隔一句对仗。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又作赋咏其黑,有隔句云:‘行到暗碧橱前,必言吾过矣,吾过矣;坐向退光閤内,则称某在斯,某在斯。’”
词语解释:隔母  拼音:gé mǔ
犹异母。《红楼梦》第二八回:“﹝ 宝玉 ﹞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妹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我隔母的?”
词语解释:隔品致敬  拼音:gé pǐn zhì jìng
唐玄宗 尊崇 张说 ,命仆射视事,坐受御史中丞、左右丞、吏部侍郎四品官廷拜之礼,以后成为故事,称“隔品致敬”。至 武宗 时 陈夷行 为左仆射,乃奏罢。《新唐书·陈夷行传》:“比日左右丞、吏部侍郎、御史中丞皆为僕射拜阶下,谓之‘隔品致敬’。”参阅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唐宰相视事》
词语解释:隔岸观火  拼音:gé àn guān huǒ
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在小说里可以发见社会,也可以发见我们自己;以前的文艺,如隔岸观火,没有什么切身关系;现在的文艺,连自己也烧在这里面。” 杨朔 《鸭绿江南北》:“他们明白: 美国 今天在 朝鲜 所作的,就是明天要在 中国 所作的。援救 朝鲜 ,就是援救自己。怎么能隔岸观火呢?”
词语解释:隔顿  拼音:gé dùn
间隔;停顿。《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一封信念到完,一直顺流水泻,从不作兴有一个隔顿。”
词语解释:隔靴搔痒  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害。亦比喻做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五灯会元·保福展禅师法嗣·康山契稳禅师》:“﹝ 康山 契稳禪师 ﹞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 柳惠光 觉得 江菊霞 和 唐仲笙 唱的都是高调,对私营中小商业的情况并不了然,讲的净是些隔靴搔痒的话。”亦省作“ 隔搔 ”。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四:“嘆世人批书,非啽囈,则隔搔。”
词语解释:隔靴抓痒  拼音:gé xuē zhuā yǎng
同“ 隔靴搔痒 ”。 《续景德传灯录·安德子胜禅师》:“若也扬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抓痒。”
词语解释:隔限  拼音:gé xiàn
隔离限制。《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诱呼 鲜卑 ,侵扰北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吴 虽在远,水道通利,举帆便至,无所隔限。” 宋 苏洵 《六经论·诗论》:“则人之好色与怨其君父兄之心,将遂荡然无所隔限。”
词语解释:隔音符号  拼音:gé yīn fú hào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符号(’),必要时放在a,o,e前头,使音节的界限清楚,如:激昂jī’áng,定额dìng’é。
共10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