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4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险阻险固险要险阨险肤险瘠险临临险纵
险艰险隘险远险诐险塞险幸险世险象
险绝险恶险危险诈险折险战险巾险谲
险巇险句险涩险栈险情险扼险巧险谒
险夷险不险心险滩险胜险拔险征险衣
险韵险地险竿险僻险贼险侥险德险衅
险难险秽险人险窄险棘险徼险忌险舋
险易险峰险厄险逼险劲险手险工险脆
险语险薄险峭险野险侧险戾险徵险螫
险怪险峻险陂险技险汙险丽险忮险虐

词语解释:险阻  拼音:xiǎn zǔ
(1).险要阻塞之地。《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歷险阻,忍饥渴,以致得疾。” 陈毅 《昆仑山颂》:“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綫平。”
(2).险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以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
(3).喻艰难困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 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词语解释:险艰  拼音:xiǎn jiān
险阻艰难。《北齐书·段荣传》:“吾昔与卿父冒涉险艰,同奬王室,建此大功。” 唐 杜甫 《彭衙行》:“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忆昔时摽季,逢危歷险艰。”
词语解释:险绝  拼音:xiǎn jué
极险。例如:山势险绝。
词语解释:险巇  拼音:xiǎn xī
见“ 险戏 ”。
词语解释:险戏  拼音:xiǎn xì
亦作“ 险巇 ”。 崎岖险恶。《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 王逸 注:“险戏,犹言倾危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世路险巇,一至於此。” 宋 司马光 《神林谷》诗之一:“却羡樵儿轻险巇,腰绳操斧常来往。” 茅盾 《幻灭》一:“她从未梦见人世的污浊险巇。”
词语解释:险夷  拼音:xiǎn yí
(1).崎岖与平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晡至 林虑山 ,横峙天西,如城壁相衔,争雄角鋭,泼黛凝青,而高下险夷不一。”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马鞍山》:“洞仅一斗室, 庞洞 颇深邃,悬崖陡絶,岂以两地险夷略肖二子心术?”
(2).艰难与顺利。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险夷不渝,保是宠禄。” 宋 苏轼 《父池赠太师追封温国公》:“躬蹈险夷之节,庶几 颜 閔 之行。” 周恩来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一:“险夷不变应嚐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词语解释:险韵  拼音:xiǎn yùn
险僻难押的诗韵。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六人懽然相得,羣居终日,长篇险韵,众製交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以第二人作《西厢》,即不敢用此险韵矣。” 陈毅 《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衾寒难入梦,险韵诗自课。”
词语解释:险难  拼音:xiǎn nán
险阻艰难。《楚辞·九歌·山鬼》:“路险难兮独后来。” 王逸 注:“其路险阻又难,故来晚暮。”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险难已萌而不之见,宜其悔焉。”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终其百年之身,所目注心营,劳苦险难。”
词语解释:险易  拼音:xiǎn yì
(1).吉凶。《易·繫辞上》:“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韩康伯 注:“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 陆德明 释文引 京房 曰:“险,恶也;易,善也。”
(2).险阻与平坦。《吴子·治兵》:“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自 殽塞 及至 鬼谷 ,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山川道路,形势险易,无不备载。”
(3).治乱。《文选·班固〈东都赋〉》:“岂特方轨并跡,纷纶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李善 注:“险易,喻治乱也。” 宋 司马光 《太行》诗:“险易曾何变,兴亡只可哀。”
(4).偏指艰难困厄。《尹文子·大道下》:“上不胜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
词语解释:险语  拼音:xiǎn yǔ
耸人听闻的话。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金 王若虚 《评东坡山谷四绝》之二:“莫将险语夸勍敌,公自无劳与若争。”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鬼轻巡检》:“大声发波,险语破石。”
词语解释:险怪  拼音:xiǎn guài
(1).出人意表,奇怪。 唐 韩愈 《谁氏子》诗:“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地形偶尔藏险怪,天意未必司阴晴。” 明 唐顺之 《西峪草堂记》:“极世间险怪瓌伟超旷之观。”
(2).特指文字艰涩怪异。 章炳麟 《文学说例》:“岂若 卢仝 、 樊宗师 辈喜为险怪者比耶?”
词语解释:险固  拼音:xiǎn gù
险阻坚固。《吕氏春秋·长利》:“海阻山高,险固之地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曷逻闍国》:“国大都城周十餘里,极险固,多山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加以革军险固之砲垒则绵亘於前,完全之工事则施设於后,守之甚易,攻之极难。”
词语解释:险隘  拼音:xiǎn ài
(1).险要处。《楚辞·大招》:“山林险隘,虎豹蜿只。” 唐 拾得 《诗》之四四:“迢迢山径峻,万仞险隘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川之战》:“我兵阻于险隘,终不得进。”
(2).比喻艰难险阻。《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王逸 注:“险隘,諭倾危也。” 王夫之 通释:“险隘,犹危险狭隘也。”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非局於险隘,祸难薄身,不可转脱,又安肯俛容撙意,求出入门下邪?”《诗刊》1977年第10期:“我们就一定能够征服前进道路上的万水千山,难关险隘。”
词语解释:险恶  拼音:xiǎn è
(1).险峻而贫瘠。《史记·张仪列传》:“ 韩 地险恶山居,五穀所生,非菽而麦,民之食大抵菽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饜糟糠。”
(2).危险可怕。 唐 韩愈 《泷吏》诗:“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 明 刘基 《公无渡河》诗:“世路如何险恶实多,平地倏忽滔天风波。” 郁达夫 《感伤的行旅》:“﹝我们﹞谈到了社会上的险恶的人心。”
词语解释:险句  拼音:xiǎn jù
指用词艰涩和句法奇特的诗句。 唐 王建 《寄上韩愈侍郎》诗:“叙述异篇经总别,鞭驱险句最先投。” 明 王世懋 《艺圃撷馀》:“ 少陵 故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拙句,有累句。” 马南邨 《燕山夜话·贾岛的创作态度》:“一味追求奇字险句。”
词语解释:险不  拼音:xiǎn bù
差点儿。《水浒传》第三二回:“又将来攛在水里,头脸都磕破了。险不冻死。”《西游记》第二一回:“唿喇喇,乾坤险不炸崩开,万里江山都是颤。”
词语解释:险地  拼音:xiǎn dì
险要的地方
危险的境地
词语解释:险秽  拼音:xiǎn huì
险恶不平。《管子·形势解》:“山,物之高者也;地险秽不平易,则山不得见。” 宋 王安石 《次韵和甫〈咏雪〉》:“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蒙山 在 蜀 雅州 ,其中峯尤极险秽。”
词语解释:险峰  拼音:xiǎn fēng
高峻的山峰。 毛泽东 《题庐山仙人洞照》诗:“天生一个 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碧野 《富春江畔》:“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
词语解释:险薄  拼音:xiǎn báo
(1).轻薄无行。《北齐书·任延敬传》:“ 房子远 、 郑仲礼 等并险薄无赖。”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 张易之 、 昌宗 ,方贵宠用事,潜相者言其当王,险薄者多附会之。”《宋史·王畴传》:“浮华险薄之徒,往来諫官、御史家,掎摭人罪,寖以成俗,请出詔戒励。” 清 沉葆桢 《察看福州海口船坞大概情形疏》:“且浮浇险薄之子,必无持久之功。”
(2).谓时世衰乱,命运不佳。 晋 陆云 《九愍·感逝》:“哀时命之险薄,怀斯类以结忧。”
(3).谓民风浇薄,地方偏狭。《梁书·袁昂传》:“ 三吴 险薄, 五湖 交通,屡起 田儋 之变,每惧 殷通 之祸。”
词语解释:险峻  拼音:xiǎn jùn
谓山势高而险。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磐石险峻,倾崎崕隤。” 唐 寒山 《诗》之二一四:“山高多险峻,涧阔少玲瓏。” 徐迟 《三峡记》:“崖岸笔立、险峻。”
词语解释:险要  拼音:xiǎn yào
地势险峻而处于要冲的地位。《三国志·魏志·徐晃传》:“此阁道, 汉中 之险要咽喉也。”《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钱鏐 ﹞乃选弓弩手二十名,自家率领,多带良箭,伏山谷险要之处。” 徐迟 《黄山记》:“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
词语解释:险远  拼音:xiǎn yuǎn
谓道路险阻遥远。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余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有异闻,则以为喜。”《宋史·周敦颐传》:“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癘险远,亦缓视徐按。” 清 顾炎武 《北岳辨》:“故五岳之祠皆在山下;而肆覲诸侯,考正风俗,是亦必於大山之阳,平易广衍之地,而不在险远旷絶之区也明甚。”
词语解释:险危  拼音:xiǎn wēi
(1).危险。《韩非子·用人》:“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 汉 刘向 《说苑·杂言》:“由是观之,君子道狭耳。诚不逢其明主,狭道之中,又将险危闭塞,无可从出者。”
(2).谓使之处于危险之境。《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
词语解释:险涩  拼音:xiǎn sè
亦作“ 险澁 ”。
(1).崎岖阻塞。《晋书·周馥传》:“ 河 朔萧条, 崤 函 险涩。”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之二:“俶装逐徒旅,达曙凌险涩。” 清 吴伟业 《林屋洞》诗:“传闻道险涩,谽谺来天风。”
(2).谓文句生僻艰涩。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今徒以诡异险涩难读为工。” 明 刘基 《〈郭子明诗集〉序》:“其为诗也不尚险涩,不求奇巧。”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士之患,多厌常而喜怪,背正而嗜奇,用志既偏,卒之学为奇怪终不可成,而为险澁艰陋之归矣。”
词语解释:险心  拼音:xiǎn xīn
(1).侥幸的心理。 汉 王充 《论衡·难岁》:“俗人险心,好信禁忌。” 宋 黄庭坚 《贾天锡等乞诗》诗:“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
(2).险恶的用心。 唐 元稹 《酬刘猛见送》:“险心露山岳,流语翻波涛。”
词语解释:险竿  拼音:xiǎn gān
杂技名。爬上高竿,并在高竿上做各种杂技表演。 唐 柳曾 《险竿行》:“百尺高竿百度缘,一足参差一家哭。险竿儿,听我语,更有险徒险於汝。”
词语解释:险人  拼音:xiǎn rén
邪恶的人。《新唐书·郑注传》:“险人躁夫有所干谢,日走门。”《明史·文艺传四·屠隆》:“刑部主事 俞显卿 者,险人也。” 明 陆延枝 《说听》卷下:“ 常熟 之 直塘 ,有 钱外郎 者,险人也。”
词语解释:险厄  拼音:xiǎn è
见“ 险阸 ”。
词语解释:险阸  拼音:xiǎn è
亦作“ 险厄 ”。
(1).指险要之处。《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汉书·晁错传》:“曲道相伏,险阸相薄,此剑楯之地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转战而入,连夺险阸。”
(2).危险,险阻。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飞雪崖》:“在水帘后潜渡时,遂无多大险厄。”
(3).艰难困苦。《史记·晋世家》:“ 晋侯 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险阸尽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
(4).险恶。《后汉书·冯衍传下》:“悲时俗之险阸兮,哀好恶之无常。”
词语解释:险峭  拼音:xiǎn qiào
(1).险阻陡峭。《旧唐书·哥舒翰传》:“官军南迫险峭,北临 黄河 。”
(2).超然突立。 唐 方干 《观项信水墨》诗:“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词语解释:险陂  拼音:xiǎn bēi
见“ 险詖 ”。
词语解释:险诐  拼音:xiǎn bì
亦作“ 险陂 ”。 阴险邪僻。《诗·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 孔颖达 疏:“险詖者,情实不正、誉恶为善之辞也。”《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杨倞 注:“陂与詖同。” 宋 苏轼 《送杨奉礼》诗:“时情任险陂,家法故雍容。” 清 钱谦益 《山西布政使文翔凤妻武氏加封恭人制》:“惟其体备二《南》之德,无险詖私謁之心,故能咏歌四始之风,有温柔敦厚之教。”
词语解释:险阨  拼音:xiǎn è
(1).险要阻塞。亦指险要阻塞之地。《太平广记》卷三四六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刘惟清》:“地势险阨,用兵者先据此为胜。”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封崇其险阨,示以形势。” 明 唐顺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欲夺其险阨,则足以供乡导,何不可哉!” 清 马建忠 《铁道论》:“瞭望险阨,则管守任之。”
(2).艰难困厄。 唐 柳宗元 《闵生赋》:“閔吾生之险阨兮,纷丧志以逢尤。”
词语解释:险诐  拼音:xiǎn bì
亦作“ 险陂 ”。 阴险邪僻。《诗·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 孔颖达 疏:“险詖者,情实不正、誉恶为善之辞也。”《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杨倞 注:“陂与詖同。” 宋 苏轼 《送杨奉礼》诗:“时情任险陂,家法故雍容。” 清 钱谦益 《山西布政使文翔凤妻武氏加封恭人制》:“惟其体备二《南》之德,无险詖私謁之心,故能咏歌四始之风,有温柔敦厚之教。”
词语解释:险诈  拼音:xiǎn zhà
阴险狡诈。 宋 苏洵 《上皇帝书》:“陛下特以为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阴贼险诈为害最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君客时少,未知险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于是乎又把六十年前民风淳朴的地方,变了个轻浮险诈的逋逃藪。”
词语解释:险栈  拼音:xiǎn zhàn
险峻的栈道。 唐 雍陶 《西归出斜谷》诗:“行过险栈出 褒斜 ,出尽平川似到家。”
词语解释:险滩  拼音:xiǎn tān
江河中水浅礁石多、水流湍急、行船危险的地方。 艾青 《光的赞歌》:“不知穿过了多少的险滩和暗礁。” 徐迟 《入峡记》:“他一到险滩,精神就集中了。”
词语解释:险僻  拼音:xiǎn pì
(1).险阻偏僻。《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 太祖 以 云南 险僻,不欲用兵。”
(2).生僻;不多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此本不是险僻难见的道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以其一韵之中,可用者不过数字,餘皆险僻艰生,备而不用者也。”
词语解释:险窄  拼音:xiǎn zhǎi
(1).险峻狭窄。 明 高启 《龙门》诗:“始窥已幽深,渐入尤险窄。”
(2).指作诗以僻字押韵。 宋 梅尧臣 《胡公疏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雄才落笔泻天河,缀韵孤清仍险窄。”
词语解释:险逼  拼音:xiǎn bī
犹险仄。艰难险阻。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凌强御而无惮,虽险逼而不沮者,黠人也。”
词语解释:险野  拼音:xiǎn yě
崎岖难行的原野。《周礼·夏官·大司马》:“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
词语解释:险技  拼音:xiǎn jì
显得壮观、好看或惊人的技能,尤指作某种难度很大或很复杂的表演才能
词语解释:险肤  拼音:xiǎn fū
谓恶意中伤的谣传之言。《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孔颖达 疏:“起信险肤者,言发起所行,专信此险伪肤受浅近之言,信此浮言,妄有争讼。” 孙星衍 疏:“起者, 高诱 注《吕氏春秋》云:‘兴也。’险者,《广雅·释詁》云:‘衺也。’《説文》有‘憸’,云:‘詖也。’险声近憸。肤者,《广雅·释詁》云:‘传也。’讼者,《説文》云:‘争也。’言羣臣讙言拒善,而兴信邪险肤传之语。” 宋 李纲 《与张子公舍人书》:“且如来书所諭数事,皆是以无为有,唱为险肤之説。”
词语解释:险塞  拼音:xiǎn sāi
犹要塞。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夷 吴 蜀 之垒垣,通二方之险塞。”《六韬·必出》:“斥堠常戒,险塞尽守。” 刘揆一 《黄花岗之役》:“一面分兵扼守 临淮关 ,以握南北险塞。”
崎岖阻塞。《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道路险塞,无由自致。”《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
词语解释:险折  拼音:xiǎn shé
险阻曲折。《后汉书·段熲传》:“居近塞内,路无险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水北对 黄金谷 ,有黄金戍,傍山依峭,险折七里。”
词语解释:险情  拼音:xiǎn qíng
(1).邪恶之心。《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论》:“虽险情赘行,莫不德焉。”
(2).危险的情况。《人民日报》1970.6.3:“洪水就是敌人,险情就是命令。”
词语解释:险胜  拼音:xiǎn shèng
以微弱的优势获胜
词语解释:险贼  拼音:xiǎn zéi
阴险奸诈。《荀子·修身》:“加惕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卞 阴狡险贼,恶机滔天。”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而好高者又钩奇索隐,失之於怪迂险贼而不可以训。”
词语解释:险棘  拼音:xiǎn jí
犹险阻。《艺文类聚》卷六引 汉 蔡邕 《京兆尹樊陵颂碑》:“进路孔夷,民清险棘。”《文选·左思〈魏都赋〉》:“荣其文身,骄其险棘。” 张铣 注:“ 东吴 夸壮鏤身之卒以为荣, 西蜀 亦不以德而务骄其险阻也。”
词语解释:险劲  拼音:xiǎn jìn
峻拔有力。多用以指书法。《旧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 询 初学 王羲之 书,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崇寧 间, 蔡京 临平寺 额作险劲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视壁上大书一我字,笔力险劲。”
词语解释:险侧  拼音:xiǎn cè
(1).险恶邪僻。 明 李贽 《与曾中野书》:“夫世间是与不是,亦何常之有,乃群公劝我者不曾於是非之外有所发明,而欲我藏其宿怒,以外为好合,是以险侧小人事我也。”
(2).谓用语用韵险怪冷僻。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盖二子之诗,其流婉大略相似,而 牧 多险侧, 建 多工丽。”
(3).偏颇,偏激。《朱子语类》卷一三七:“见其著述大率多类麻衣文体,其言险侧轻佻,不合道理。”
词语解释:险汙
险诈恶浊
词语解释:险瘠
艰险贫瘠
词语解释:险幸  拼音:xiǎn xìng
犹险恶。 元 周德清 《满庭芳·张俊》曲:“佐中兴一代贤明将,怎生来险幸如狼。”
词语解释:险战  拼音:xiǎn zhàn
险要之地的战斗。《六韬·均兵》:“险战之法,一车当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
词语解释:险扼  拼音:xiǎn è
犹险要。 宋 范仲淹 《乞修京城札子》:“又 北京 西面尽平,絶无险扼之地。”
词语解释:险拔  拼音:xiǎn bá
峻拔,鹤立不群。《南史·文学传·卞彬》:“ 彬 险拔有才,而与物多忤。”
词语解释:险侥  拼音:xiǎn yáo
心术不正,希图侥幸。
词语解释:险徼  拼音:xiǎn jiǎo
心术不正,希图侥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比年士大夫乃有险徼之人,挟己憎爱,依其形势,以造浮説。”
词语解释:险手  拼音:xiǎn shǒu
巧于作伪的人。 唐 刘禹锡 《观市》:“冒良苦之巧言,斁量衡於险手。”
词语解释:险戾  拼音:xiǎn lì
邪恶乖张。《宋书·后废帝纪》:“前后训诱,常加隐蔽,险戾难移,日月滋甚。”
词语解释:险丽  拼音:xiǎn lì
奇特而俏丽。 清 龚自珍 《王孙传序》:“有女年十五矣;工填词,多哀怨语、险丽奇譎语、惝怳迷离语。”
词语解释:险临临  拼音:xiǎn lín lín
方言。很危险。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每担多出两角钱,我本来是出得太多了!险临临的!”
词语解释:险世  拼音:xiǎn shì
险恶的世道。《韩非子·有度》:“此数物者,险世之説也。而先王之法所简也。”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其遵 老子 之术者,皆外损荣华,内养生寿,无有颠沛於险世。”
词语解释:险巾  拼音:xiǎn jīn
犹高冠。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可及戏三教》:“ 可及 乃儒服险巾,襃衣博带。”参见“ 险衣 ”。
词语解释:险衣  拼音:xiǎn yī
犹言奇装异服。《南史·周弘正传》:“ 显 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众人竞改常服,不过长短之间。既而 弘正 緑丝布袴,绣假种,轩昂而至,折标取帛。”
词语解释:险巧  拼音:xiǎn qiǎo
奸邪巧诈。 宋 欧阳修 《论苏绅奸邪不宜侍从札子》:“ 端 为性险巧,本非正人。”
词语解释:险征  拼音:xiǎn zhēng
危险的征兆。《汉书·贾谊传》:“见细德之险徵兮,遥增击而去之。” 颜师古 注:“言见苛细之人,险阨之证,故重击其羽而高去。”
词语解释:险德  拼音:xiǎn dé
背弃道德。《庄子·缮性》:“离道以善,险德以行。” 郭庆藩 集释:“善字疑是为字之误,言所为非大道,所行非大德也。《淮南·俶真篇》‘杂道以伪’,(杂当为离字之误。伪,古为字,为亦行也。)‘俭德以行’,(俭险,古字通。《曾子·本孝篇》‘不兴俭行以徼幸’,《汉慎令刘脩碑》‘动乎俭中’,俭并当作险。《荀子·富国篇》‘俗俭而百姓不一’, 杨倞 注:俭当为险。)即本於此。”
词语解释:险忌  拼音:xiǎn jì
犹险忮。《魏书·文苑传·温子昇》:“ 杨遵彦 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秦隋之恶》:“﹝ 煬帝 ﹞外示威重,内行险忌。”
词语解释:险工  拼音:xiǎn gōng
容易发生危险的工程。《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现在 兰考 当时还叫 兰封 ,东坝头则是 黄河 大堤上著名的险工。”
词语解释:险徵
危险的征兆。《汉书·贾谊传》:“见细德之险徵兮,遥增击而去之。” 颜师古 注:“言见苛细之人,险阨之证,故重击其羽而高去。”
词语解释:险忮  拼音:xiǎn zhì
阴险忌刻。《明史·陈士启传》:“尚书 吕震 险忮,属吏皆惮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两张文忠》:“ 永嘉 险忮非一端,而倾吏部左侍郎 徐縉 一事,尤为可恨。”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论语〉正伪》:“若近日之 戴望 、 赵之谦 等辈,乃所谓险忮刻薄者也。”
词语解释:险纵  拼音:xiǎn zòng
轻薄放纵。《北史·段孝言传》:“富商大贾,多被銓擢,所进用人士,咸是险纵之流。”
词语解释:险象  拼音:xiǎn xiàng
危险的征兆。 梁启超 《论进取冒险》:“其退步之速与险象之剧者,莫吾 中国 若也。” 聂绀弩 《谈杂文》:“好像某种动物,一遇险象,就先设法蒙蔽自己的眼睛。”
词语解释:险谲  拼音:xiǎn jué
阴险诡诈。《新唐书·刘緫传》:“ 緫 性阴贼,尤险譎。”《明史·黄泽传》:“刑餘之人,其情幽阴,其虑险譎。”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虽抵巇飞箝,説邻险譎,然立説之意,首重论文。”
词语解释:险谒  拼音:xiǎn yè
不正当的请托。语出《诗·周南·卷耳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 孔颖达 疏:“无险詖不正私请用其亲戚之心。”《后汉书·皇后纪序》:“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李贤 注:“謁,请也。言能辅佐君子,和顺恭敬,不行私謁。”《晋书·庾亮传论》:“靡不凭藉宠私,阶缘险謁。”
词语解释:险衣  拼音:xiǎn yī
犹言奇装异服。《南史·周弘正传》:“ 显 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众人竞改常服,不过长短之间。既而 弘正 緑丝布袴,绣假种,轩昂而至,折标取帛。”
词语解释:险衅  拼音:xiǎn xìn
亦作“ 险舋 ”。 艰难祸患。《文选·李密〈陈情事表〉》:“臣以险衅,夙遭閔凶。” 张铣 注:“险衅,艰难祸罪也。” 唐 陈子昂 《为人陈情事表》:“臣门衰祚薄,少遭险舋。”
词语解释:险舋  拼音:xiǎn xìn
见“ 险衅 ”。
词语解释:险衅  拼音:xiǎn xìn
亦作“ 险舋 ”。 艰难祸患。《文选·李密〈陈情事表〉》:“臣以险衅,夙遭閔凶。” 张铣 注:“险衅,艰难祸罪也。” 唐 陈子昂 《为人陈情事表》:“臣门衰祚薄,少遭险舋。”
词语解释:险脆  拼音:xiǎn cuì
谓令人心惊胆颤。 南朝 梁简文帝 《唱导文》:“铁轮碎骨,铜柱焦肠。伤出刀峰,横抽剑鍔。如斯众苦,尤为险脆。”
词语解释:险螫  拼音:xiǎn shì
阴毒。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缴奏私书论》:“若阴邪不可告人之事,公然著之简牘,责令君子改行从己,其险螫之性,非可理遣。”
词语解释:险虐  拼音:xiǎn nüè
险恶暴虐。《南史·殷钧传》:“自 宋 齐 以来,公主多骄淫无行, 永兴主 加以险虐。”
共14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