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末字词组
南陔兰陔循陔九陔韶陔阵陔三陔春陔

词语解释:南陔  拼音:nán gāi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父母。” 唐 杨炯 《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词语解释:兰陔  拼音:lán gāi
《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晋 束晳 承此旨而作《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以“兰陔”为孝养父母之典。 唐 刘禹锡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诗:“兰陔行可採,莲府犹回瞪。” 宋 陆游 《贺皇太后笺》:“圣子问安,方极兰陔之养。” 清 朱彝尊 《送周赞善清原视学浙江》诗之二:“兰陔花暖日初晴,莱衣潘舆次第迎。”
词语解释:循陔  拼音:xún gāi
《诗·小雅》《南陔》篇。 毛 传谓:“《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其辞失传, 晋 束晳 乃据 毛 传为之补作。《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后因称奉养父母为“循陔”。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 天寳 五载,大夫总渡 瀘 之师,繄君奉循陔之养。”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小引》:“余自 黔 西乞养归,问视之暇,仍理故业,日夕惟手一编,有所得輒札记别纸,积久遂得四十餘卷,以其为循陔时所辑,故名曰《陔餘丛考》。”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瞬息,闻天风海涛之声,不觉抵吾家矣,自是日以来,循陔之餘, 静子 亦彼此常见,但不久谭,莞尔示敬而已。”
词语解释:九陔  拼音:jiǔ gāi
见“ 九垓 ”。
词语解释:九垓  拼音:jiǔ gāi
(1).亦作“ 九畡 ”、“ 九陔 ”。中央至八极之地。《国语·郑语》:“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 韦昭 注:“九畡,九州之极数。”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北齐 魏收 《枕中篇》:“九陔方集,故眇然而迅举;五纪当定,想窅乎而上征。”《明史·韩爌传》:“念先帝临御虽止旬月,恩膏实被九垓。”
(2).亦作“ 九阂 ”、“ 九陔 ”。九层。指天。《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上畅九垓,下泝八埏。” 李善 注:“垓,重也……言其德上达於九重之天。”《汉书·礼乐志》:“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阂亦陔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日未移晷,周章九陔。”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升降随长烟,飘飘戏九垓。” 唐 吴筠 《秋日彭蠡湖中观庐山》诗:“ 董氏 出六合,王君升九垓。”
词语解释:韶陔  拼音:sháo gāi
《韶》乐和《南陔》的合称。亦泛指古乐。 宋 罗愿 《水调歌头·中秋和施司谏》词:“一曲 庾江 上,千古继《韶》《陔》。”陔,《南陔》《诗·小雅》篇名。
词语解释:阵陔  拼音:zhèn gāi
犹阵前。《再生缘》第十五回:“国舅含欢传下令,必须全胜报营臺。今朝本帅亲观敌,看一看那个强徒到阵陔。”
词语解释:三陔  拼音:sān gāi
见“ 三垓 ”。
词语解释:三垓  拼音:sān gāi
三重,三迭。《史记·孝武帝本纪》:“令祠官 宽舒 等具 泰一 祠坛,坛放 薄忌 泰一坛 ,坛三垓。” 裴骃 集解:“ 徐广 曰:‘垓,次也。’案, 李奇 曰:‘垓,重也。三重坛。’”《汉书·郊祀志上》作“三陔”。《隋书·音乐志中》:“三垓上列,四陛旁陞。”
词语解释:春陔  拼音:chūn gāi
指春日的田野。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神道碑铭》:“油油春陔,穆文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