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山阿 拼音:shān ē
(1).山的曲折处。《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阿,曲隅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四游记·锺离败逃山谷》:“﹝ 钟离 ﹞正立马踌躇,进退不得,忽山阿中转出一个胡僧。” 续范亭 《南泥湾概况》诗:“至今瓦砾已无存,偶有破窑在山阿。”
(2).借指山野之人。 南朝 梁武帝 《设榜木肺石二函诏》:“若肉食莫言,山阿欲有横议,投谤木函。”词语解释:岩阿 拼音:yán ā
山的曲折处。 汉 王粲 《七哀诗》:“山岗有餘映,巖阿增重阴。”《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巖阿。” 吕良 注:“巖阿,山曲也。” 宋 欧阳修 《伊川独游》诗:“巖阿谁可访,兴尽復空还。” 清 许承钦 《石竺山》诗:“坐想洪荒初,神 禹 未开凿,汎滥没巖阿,云巢栖海若。”词语解释:太阿 拼音:tài ē
(1).古宝剑名。相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 、 干将 所铸。《战国策·韩策一》:“ 韩 卒之剑戟……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鵠雁,当敌即斩坚。”《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李善 注:“《越絶书》曰: 楚王 召 欧冶子 、 干将 作铁劒二枚,二曰太阿。” 唐 卢照邻 《五悲》:“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 明 沉采 《千金记·会宴》:“太阿初出匣,光射斗牛寒。”
(2).指 商 伊尹 。因其辅 太甲 为阿衡,故称。《文选·潘岳〈杨荆州诔〉》:“ 周 赖 尚父 , 殷 凭太阿。” 李善 注:“太阿,阿衡,谓 伊尹 也。” 汉 王莽 以 甄丰 为太阿右拂,即取 伊尹 事。见《汉书·王莽传中》。
(3).喻权柄。《明史·阉党传序》:“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词语解释:阳阿 拼音:yáng ā
(1).乐曲名。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徘徊《房露》,惆悵《阳阿》。”
(2).古之名倡 阳阿 善舞,后因以称舞名。《淮南子·俶真训》:“足蹀 阳阿 之舞,而手会《緑水》之趋。” 高诱 注:“ 阳阿 ,古之名倡也。《緑水》,舞曲也。” 三国 魏 曹植 《箜篌引》:“ 阳阿 奏奇舞, 京洛 出名謳。”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虽 邯郸 其敢伦,岂 阳阿 之能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旧院……逢秋风桂子之年,四方应试者毕集,结駟连骑,选色徵歌,转车子之喉,按 阳阿 之舞。”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朝阳初升时所经之处。《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 咸池 ,晞女髮兮阳之阿。” 王逸 注:“阿,曲隅,日所行也。言己愿托司命,俱沐 咸池 ,乾髮 阳阿 。”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岩上宿》诗:“美人竟不来, 阳阿 徒晞髮。” 明 何景明 《九咏》:“晞温暾兮 扶桑 ,讯灵居兮 阳阿 。”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先五十韵》:“晚岁思丹鸟, 阳阿 放白鷴。”词语解释:涧阿 拼音:jiàn ā
山涧弯曲处。 宋 黄庭坚 《笻竹颂》:“ 郭子 遗我,扶余涧阿。” 金 元好问 《除夜》诗:“一灯明暗夜如何,寐梦衡门在涧阿。” 元 范梈 《登西山顶还方涧作》诗:“白日满涧阿,林虚答鸣鸟。”词语解释:东阿 拼音:dōng ē
(1).指 三国 魏 曹植 。 植 曾封为 东阿王 ,故称。《文选·左思〈魏都赋〉》:“勇若 任城 ,才若 东阿 ,抗旍则威噞秋霜,摛翰则华纵春葩。” 刘逵 注:“ 彰 后为 任城王 , 植 为 东阿王 。”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夜合花》:“ 东阿 才费, 文园 渴剧,端为卿卿。”
(2).东隅。《宋书·后废帝纪》:“晚至 新安寺 就 曇度道人 饮酒。醉,夕扶还於 仁寿殿 东阿毡幄中卧。”
(3).指阿胶。中药阿胶以产于 东阿县 (今属 山东省 )者为贵,因以代称。 宋 苏轼 《小圃五咏·地黄》:“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王文诰 注:“《本草》: 陶隐居 云:阿胶出 东阿 ,其用皮有老少,则胶有清浊。”词语解释:卷阿 拼音:quán ā
(1).《诗·大雅》篇名。《诗》序谓 召康公 作以戒 成王 ,要“求贤用吉士”。其诗云:“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清 钱谦益 《申比部诗序》:“ 文定 之事我神祖,《卷阿》之凤凰也。”
(2).泛指蜿蜒的山陵。《楚辞·王褒〈九怀·株昭〉》:“步骤桂林兮,超驤卷阿。” 王逸 注:“腾越曲阜,过阨难也。” 洪兴祖 补注:“卷,曲也。音拳。” 明 许潮 《龙山宴》:“重阳风雨恶,登临无奈天何。徙倚杖,望卷阿。”参见“ 卷 ”。词语解释:中阿 拼音:zhōng ā
丘陵之中。亦指山湾里。《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毛 传:“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倾城谁不顾,弭节停中阿。”词语解释:纤阿 拼音:xiān ā
古神话中御月运行之女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阳子 驂乘, 纤阿 为御。” 司马贞 索隐:“ 服虔 云:‘ 纤阿 为月御。或曰美女姣好貌。’又 乐产 曰:‘ 纤阿 ,山名,有女子处其巖,月歷巖度,跃入月中,因名月御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 孅阿 ”。《文选·束晳〈补亡〉诗之四》:“ 纤阿 案晷,星变其躔。” 李善 注:“《淮南子》曰:‘ 纤阿 ,月御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前缓声歌》:“ 羲和 、 纤阿 去嵯峨,覩物知命,使余转欲悲歌。”一说古之善御者。《楚辞·刘向〈九叹·思古〉》:“ 纤阿 不御,焉舒情兮?” 王逸 注:“ 纤阿 ,古善御者。”词语解释:唯阿 拼音:wéi ā
(1).《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阿皆应诺声。后因以“唯阿”喻差别极小。《宋书·蔡兴宗传》:“率卫相去,唯阿之间。” 唐 刘禹锡 《〈送鸿举师游江西〉诗引》:“视予之仕,昔与今乃唯阿之差耳。”
(2).形容卑恭顺从。 明 唐顺之 《莆田林氏先墓表》:“嚘咿唯阿,苞苴承迎之行,可以无谴訶憎疾於人。” 李大钊 《真理之权威》:“吾为爱真理之故,而不敢有所附和唯阿,以趋承此社会。”词语解释:陵阿 拼音:líng ā
(1).丘陵,山陵。 汉 蔡邕 《述行赋》:“率陵阿以登降兮,赴 偃师 而释勤。” 元 戴表元 《容容斋赋》:“丰狐之择燠,乾鹊之违风,知陵阿丛薄之功,而不知託气於太空。”
(2).登山,进山。《后汉书·申屠蟠传赞》:“悽悽硕人,陵阿穷退。” 李贤 注:“言贤者退而穷处。《诗·国风》曰:‘考槃在阿,硕人之薖。’曲陵曰阿;陵,升也。”词语解释:四阿 拼音:sì ā
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霤,可使水从四面流下。《周礼·考工记·匠人》:“四阿重屋。” 郑玄 注:“四阿,若今四注屋。” 贾公彦 疏:“此四阿,四霤者也。”《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 孔晁 注:“宫庙四下曰阿。” 朱右曾 校释:“四阿,四注屋,四面有霤阿下也。”《左传·成公二年》:“椁有四阿。” 杜预 注:“四阿,四注椁也。” 孔颖达 疏:“ 郑玄 云:‘阿,栋也。’四角设栋也,是为四注椁也。”词语解释:丘阿 拼音:qiū ā
山丘的曲深僻静处。《诗·小雅·緜蛮》:“緜蛮黄鸟,止于丘阿。” 陈奂 传疏:“小鸟知止於丘之曲阿静安之处而託息焉。” 汉 王逸 《九思·逢尤》:“遽傽遑兮驱林泽,步屏营兮行丘阿。”词语解释:层阿 拼音:céng ā
重迭的或高耸的山冈。 南朝 梁 沉约 《从军行》:“江颸鸣迭屿,流云照层阿。” 唐 张九龄 《贺给事尝诣蔡起居郊馆有诗因命同作》:“记言闻直史,筑室面层阿。”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杂感》诗之八:“我家近 南阳 ,菊种满层阿。”词语解释:曲阿 拼音:qǔ ā
(1).屋的曲角。
(2).曲意阿附。《魏书·赵郡王干传》:“尚书曲阿朕意,实伤皇度。”词语解释:不阿 拼音:bù ē
不曲从,不逢迎。《管子·君臣下》:“能据法而不阿,上以匡主之过,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后汉书·袁敞传》:“ 敞 廉劲不阿权贵,失 邓氏 旨,遂自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辽王贵烚罪恶》:“谈者反谓 洪 不阿 江陵 ,欲存 辽 得罪。真説梦耳。” 萧乾 《栗子·参商》四:“他有着黑亮的眼珠,整齐的牙齿,和一条倔强不阿的灵魂。”词语解释:依阿 拼音:yī ē
曲从附顺。《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 张铣 注:“依阿无心,谓曲从不察。”《新唐书·萧复传》:“若使臣依阿偷免,不敢当宰相。”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杨倭漆》:“一时縉绅之流,依阿事达者不少。” 清 管同 《孝史序》:“及 东汉 马融 ,依阿权势,所至以贿闻。”词语解释:周阿 拼音:zhōu ā
谓殿庭之隅。《文选·班固〈西都赋〉》:“於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碝磩綵緻,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刘良 注:“阿,曲也。言生于庭曲。”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谓以珠玉假为树,而植之於殿曲。” 明 李东阳 《重建福州府学孔子庙记》:“廉陛高耸,周阿严峻,髹采焕发,蔚为奇观。”词语解释:大阿 拼音:dà ā
太阿。 明 李东阳 《童公神道碑铭》:“入登留曹,在六卿列;若操大阿,歷试不折。” 章炳麟 《沉荩哀辞》:“假大阿于晳人兮,享千胡而啖其肺。”参见“ 太阿 ”。
词语解释:太阿 拼音:tài ē
(1).古宝剑名。相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 、 干将 所铸。《战国策·韩策一》:“ 韩 卒之剑戟……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鵠雁,当敌即斩坚。”《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李善 注:“《越絶书》曰: 楚王 召 欧冶子 、 干将 作铁劒二枚,二曰太阿。” 唐 卢照邻 《五悲》:“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 明 沉采 《千金记·会宴》:“太阿初出匣,光射斗牛寒。”
(2).指 商 伊尹 。因其辅 太甲 为阿衡,故称。《文选·潘岳〈杨荆州诔〉》:“ 周 赖 尚父 , 殷 凭太阿。” 李善 注:“太阿,阿衡,谓 伊尹 也。” 汉 王莽 以 甄丰 为太阿右拂,即取 伊尹 事。见《汉书·王莽传中》。
(3).喻权柄。《明史·阉党传序》:“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词语解释:林阿 拼音:lín ā
长有林木的山丘。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诗:“泉源安首流,川末澄远波。晨光被水族,晓气歇林阿。”词语解释:崇阿 拼音:chóng ā
高丘,高山。 晋 谢万 《兰亭》诗:“肆眺崇阿,寓目高林。”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儼驂騑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 明 刘基 《黄华一首送叶师仁省兄还括苍》诗:“瞻彼崇阿,维云茫茫。”词语解释:城阿 拼音:chéng ā
城角。 南朝 宋 何承天 《鼓吹铙歌·朱路篇》:“逸韵腾天路,頽响结城阿。” 明 陈子龙 《送勒卣之金陵省试》诗:“嘉宾集城阿,送客游旧京。” 清 方文 《无题》诗:“目挑復心与,徘徊立城阿。”词语解释:媕阿 拼音:ān ā
见“ 媕娿 ”。
词语解释:媕娿 拼音:ān ē
亦作“ 媕阿 ”。亦作“ 媕妸 ”。亦作“ 媕婀 ”。
(1).依违阿曲,无主见。 唐 韩愈 《石鼓歌》:“中朝大官老於事,詎肯感激徒媕娿。” 钱仲联 集释引 祝充 曰:“媕娿,《广韵》:‘不决也。’” 宋 梅尧臣 《雷逸老遗石鼓文》诗:“欲以毡衣归上庠,天官媕阿驰肯将。” 明 归有光 《王府君墓志铭》:“平生不媕阿随人是非。” 清 魏源 《筹海篇》四:“媕妸调停者曰:‘姑听其仍开博场,一日赌博,一日无事,百年赌博,百年无事。’” 白采 《被摈弃者》:“尽变成了一个媕婀之徒,正如俗话说的:‘便死在水里,也不生泡沫。’”
(2).指依违阿曲,无主见的人。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会合联句》:“媕娿当位,左掣右壅。”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刚鯁靡孑遗,媕婀忌忠诚。”词语解释:曾阿 拼音:zēng ā
重迭的山陵。《文选·谢混〈游西池〉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 吕向 注:“曾,重也;阿,大陵也。”词语解释:云阿 拼音:yún ā
云深处。指高山之上,深山之中。《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颜延之 《白鹦鹉赋》:“既达美於天居,亦儷景於云阿。”《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服爵帝典,栖志云阿。” 李善 注:“云阿,言高远也。” 李周翰 注:“而栖志实在云山之曲。阿,犹曲也。”词语解释:盘阿 拼音:pán ā
《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考槃在阿,硕人之薖。” 朱熹 集传:“考,成也;槃,盘桓之意。言成其隐处之室也。”后因以“盘阿”称避世隐居之处。 元 袁桷 《平章政事董某封赠三代制》之二:“具官 董某 曾祖母 李氏 盘阿共隐,饁亩如宾。”词语解释:迎阿 拼音:yíng ā
逢迎阿谀。《新唐书·杜淹传》:“方 煬帝 幸 江都 ,羣臣迎阿,独 怀道 执不可。”词语解释:门阿 拼音:mén ā
门屋。《周礼·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 郑玄 注:“阿,栋也。” 贾公彦 疏:“栋也者,谓门之屋,两下为之,其脊高五丈。”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门阿是经,观闕是营。”参见“ 门屋 ”。
词语解释:门屋 拼音:mén wū
衙署、庙宇等出入口的建筑物。设墙和门,上有屋顶,前后两面有柱无墙,类似廊屋。《新唐书·五行志一》:“ 光启 初, 扬州 府署门屋自坏,故 隋 之行臺门也,制度甚宏丽云。”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东廊户两间,户牖六事,门屋一坐。”词语解释:椒阿 拼音:jiāo ā
即椒丘。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迺唱桂櫂,凌衝波;背橘浦,向椒阿。”参见“ 椒丘 ”。
词语解释:椒丘 拼音:jiāo qiū
尖削的高丘。一说生有椒木的丘陵。《楚辞·离骚》:“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王逸 注:“土高四堕曰椒丘。” 洪兴祖 补注引 如淳 曰:“丘多椒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洲淤之浦。”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粲雕霞之繁悦,顾椒丘而非偶。” 宋 叶适 《灵岩》诗:“宜乎登椒丘,摆落思奋迅。”词语解释:孅阿 拼音:qiān ā
古神话中御月运行的女神。《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阳子 驂乘, 孅阿 为御。”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 孅阿 ,古之善御者。”孅,一本作“ 纤 ”。词语解释:扬阿 拼音:yáng ā
演奏乐曲。一说为歌曲名。《楚辞·大招》:“謳和扬阿, 赵 簫倡只。” 王逸 注:“扬,举也,阿,曲也……乐人将歌,徐且謳吟,扬举善曲,乃俱相和,又使 赵 人吹簫先倡,五声乃发也。或曰《謳和》、《扬阿》皆歌曲也。”词语解释:荣阿 拼音:róng ā
飞檐的曲隅。 明 杨慎 《凤赋》:“ 黄帝 晨坐於扈阁,降观於荣阿,有鸟来巢,命音交和。”词语解释:阴阿 拼音:yīn ā
山之北边。《古谣谚·武陵绿萝山土歌》:“仰兹山兮迢迢,层石搆兮嵯峨。朝日丽兮阳巖,落景梁兮阴阿。”词语解释:阿阿 拼音:ā ā
垂长柔美貌。阿,通“ 婀 ”。《诗·小雅·隰桑》“隰桑有阿” 汉 郑玄 笺:“隰中之桑,枝条阿阿然长美,其叶又茂盛,可以庇荫人。”词语解释:九阿 拼音:jiǔ ā
(1).古地名。以山坡多曲折而得名。《穆天子传》卷五:“天子西征,升 九阿 。” 郭璞 注:“疑今 新安县 十里 九坂 也。” 汉 张衡 《东京赋》:“西阻 九阿 ,东门于 旋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洛水 东逕 九曲 南,其地十里,有坂九曲。《穆天子传》所谓天子西征,升於 九阿 ,此是也。”
(2).泛指高低起伏的山峦。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八二:“垂影临层城,餘光照九阿。”词语解释:刚正不阿 拼音:gāng zhèng bù ē
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 济南 同知 吴公 ,刚正不阿。”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刘掞 字 文白 , 湖北 沔阳州 人。少颖悟,过目成诵。比长,刚正不阿。” 浦安修 《赤子之心》:“他戎马战斗的一生,他献身真理的热忱,他刚正不阿的品质,时时牵动着我的心。”词语解释:邱阿 拼音:qiū ā
犹山丘。 明 瞿佑 《归田诗话·梧竹轩》:“﹝ 丁鹤年 ﹞作诗极工,《题梧竹轩》云:‘凤鸟当年此地过,至今梧竹满邱阿。’”词语解释:保阿 拼音:bǎo ā
古代抚养教育贵族子女的妇女。《汉书·李寻传》:“唯陛下执乾刚之德,彊志守度,毋听女謁邪臣之态。诸保阿乳母甘言悲辞之託,断而勿听。”《后汉书·皇后纪序》:“居有保阿之训,动有环佩之响。” 李贤 注引《列女传》:“ 孝公 使駟马立车载姬。姬泣曰:‘妾闻妃下堂,必从傅母保阿,进退则鸣玉佩环;今立车无軿,非敢受命。’”参见“ 保母 ”。
词语解释:保母 拼音:bǎo mǔ
亦作“ 保姆 ”。
(1).古代宫廷或贵族之家负责抚养子女的女妾。后泛称为人抚育、管领子女的妇女。《礼记·内则》:“异为孺子室於宫中,择於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文选·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李周翰 注:“傅、保,谓傅训保养者。” 晋 王献之 《保母砖志》:“ 郎耶 王献之 保母,姓 李 ,名 如意 , 广汉 人也。” 隋 贺德仁 《栖岩道场舍利塔碑》:“宜简择保姆之才,鞠养於清浄之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五通》:“妾一跬步,皆以保姆从之。”
(2).现代称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 ,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端木蕻良 《蝴蝶梦》:“她想起从小就侍候她的保母。”
(3).指保育员。 徐特立 《法国小学状况》:“因为小孩之父母,要进工厂去做工,所以工厂旁边有幼稚园,保姆稍教以文章。” 丁玲 《给孩子们·幼稚园》:“这两个都是幼稚园的保姆。”词语解释:倒持泰阿 拼音:dào chí tài ē
亦作“ 倒持太阿 ”。 倒持宝剑,将剑把交给别人。比喻轻率地授人权柄,自己反受其害。《汉书·梅福传》:“至 秦 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 汉 敺除,倒持泰阿,授 楚 其柄。” 颜师古 注:“泰阿,剑名, 欧冶 所铸也。言 秦 无道,令 陈涉 、 项羽 乘间而发,譬倒持剑而以把授与人也。”《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姦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鐏柄。”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况今驻 华 各使,惟利是视,又值修约之际,蹈瑕伺间,诡谋百出,不豫为之防,是倒持太阿以授之也。” 宋 王安石 《兼并》诗:“姦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明史·王用汲传》:“夫威福者,陛下所当自出,乾纲者,陛下所当独揽。寄之於人,不谓之旁落,则谓之倒持。”词语解释:倒持太阿 拼音:dào chí tài ē
见“ 倒持泰阿 ”。
词语解释:倒持泰阿 拼音:dào chí tài ē
亦作“ 倒持太阿 ”。 倒持宝剑,将剑把交给别人。比喻轻率地授人权柄,自己反受其害。《汉书·梅福传》:“至 秦 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 汉 敺除,倒持泰阿,授 楚 其柄。” 颜师古 注:“泰阿,剑名, 欧冶 所铸也。言 秦 无道,令 陈涉 、 项羽 乘间而发,譬倒持剑而以把授与人也。”《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姦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鐏柄。”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况今驻 华 各使,惟利是视,又值修约之际,蹈瑕伺间,诡谋百出,不豫为之防,是倒持太阿以授之也。” 宋 王安石 《兼并》诗:“姦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明史·王用汲传》:“夫威福者,陛下所当自出,乾纲者,陛下所当独揽。寄之於人,不谓之旁落,则谓之倒持。”词语解释:倍阿 拼音:bèi ā
神鬼名。《庄子·达生》:“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蠪跃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倍阿,神名也。” 成玄英 疏:“人宅中东北墙下有鬼,名倍阿、鮭蠪。”词语解释:党阿 拼音:dǎng ā
结党阿比。《明史·李汝华传》:“ 汝华 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词语解释:青阿 拼音:qīng ā
青色的丘陵。《云笈七籤》卷四七:“ 武城 带神锋,恬照吞青阿。”词语解释:隅阿 拼音:yú ā
弯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东南流,逕 汉 弘农太守 张伯雅 墓,塋域四周垒石为垣,隅阿相降,列於 绥水 之阴。”词语解释:骊阿 拼音:lí ā
指 骊山 和 阿房宫 。《古文苑·扬雄〈将作大匠箴〉》:“ 秦 筑 驪阿 , 嬴 姓以颠。” 章樵 注:“ 秦 役作 驪山 ,又筑 阿房宫 ,未成而 秦 亡。”词语解释:偏阿 拼音:piān ā
偏护一方。《后汉书·马严传》:“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同则举为尤异,异则中以刑法。” 宋 陈亮 《谢何正言启》:“尽洗偏阿,具知情伪。”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经一》:“自 孟喜 以下,大抵多汉学,即 荀 虞 亦在其中也。然有并存而无偏阿,足资后学之详择而已。”词语解释:柴立不阿 拼音:chái lì bù ē
犹言刚直不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年 罹严谴,而公以恩遇始终,正见公之柴立不阿。”词语解释:公正不阿 拼音:gōng zhèng bù ē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建中靖国 中,或欲復从 元祐 ,已施行矣,时 丰相之 为工部尚书,独持不可……议遂寝。 相之 本主 元祐 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词语解释:隐阿 拼音:yǐn ā
高大。 明 杨慎 《蒙鸠篇》:“山川嵯峨,嶔岑隐阿。”词语解释:侬阿 拼音:nóng ā
我。 唐 长孙无忌 《新曲》之一:“儂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词语解释:泰阿 拼音:tài ē
(1).古宝剑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子 、 干将 凿 茨山 ,洩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2).泛指宝剑。参见“ 倒2持泰阿 ”。词语解释:打悲阿 拼音:dǎ bēi ā
诉说悲惨的话。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前街后巷,叫化些波。那孩儿灵便口嘍囉,且是会打悲阿。”词语解释:松阿 拼音:sōng ā
生长松树的山陵。泛指山林。《南史·张充传》:“长羣鱼鸟,毕景松阿。”词语解释:治阿 拼音:zhì ē
指 晏子 治理 东阿 的故事。《晏子春秋·杂上四》:“ 景公 使 晏子 为 东阿 宰,三年,毁闻于国。 景公 不説,召而免之。 晏子 谢曰:‘ 婴 知 婴 之过矣,请復治 阿 ,三年而誉必闻于国。’ 景公 不忍,復使治 阿 ,三年而誉闻于国…… 景公 知 晏子 贤,迺任以国政,三年而 齐 大兴。”后因以“治阿”指吏治有方,政绩显著。《宋书·王华传》:“若才实拔羣,进宜尚德,治 阿 之宰,不必计年,免徒之守,岂限资秩。”词语解释:开阿 拼音:kāi ā
见“ 开呵 ”。
词语解释:开呵 拼音:kāi hē
亦作“ 开阿 ”。 犹开场白。 宋 元 时在戏曲演出前,由一人上场作内容介绍的道白以求赏,谓之开呵。 元 商衟 《一枝花·叹秀英》套曲:“忍耻包羞排场上坐,念诗执板,打和开呵。”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二折:“你这般浪子何须自开阿。”《水浒传》第五一回:“只见一箇老儿,裹着磕脑儿头巾,穿着一领茶褐罗衫,繫一条皂绦,拿把扇子,上来开呵道:‘老汉是 东京 人氏, 白玉乔 的便是。’” 明 徐渭 《南词叙录》:“ 宋 人凡句栏未出,一老者先出,夸説大意以求赏,谓之开呵,今戏文首一出谓之开场,亦遗意也。”词语解释:持正不阿 拼音:chí zhèng bù ē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輊。” 清 冯桂芬 《诰封·行述》:“即事君亦当持正不阿,勿蹈唯诺之习。”词语解释:笼阿 拼音:lóng ā
鸟笼中的一角。 汉 王粲 《鹦鹉赋》:“步笼阿以躑躅,叩众目之希稠。”词语解释:私阿 拼音:sī ā
偏爱;曲意庇护。《楚辞·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王逸 注:“窃爱为私,所私为阿。”词语解释:天阿 拼音:tiān ā
星名。《淮南子·天文训》:“五星八风,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宫,太微,轩辕,咸池,四守,天阿。” 高诱 注:“皆星名。” 清 王念孙 谓天阿即天河。见《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三》。词语解释:灵阿 拼音:líng ā
仙山。《云笈七籤》卷九七:“眄烟忽未倾,携真造灵阿。”词语解释:守正不阿 拼音:shǒu zhèng bù ē
坚守正道,不曲从迎合。《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而 宠 与 中山 相 汝南 张郴 、 东平 相 应顺 守正不阿。” 宋 陈亮 《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何以独名于汉唐》:“ 姚崇 之遇事立断, 宋璟 之守正不阿,以共成 明皇 开元 之治,亦不负君臣之遇合矣。” 明 高启 《元故婺州路兰溪州判官致仕胡君墓志铭》:“为吏絶賕请,守正不阿,明习法律而论决。” 梁启超 《论私德》二:“苟在上者多行不义,而居下者守正不阿。”词语解释:垂阿 拼音:chuí ā
向下四垂的曲檐。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簷更衣,周若一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