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末字词组
迫阨隐阨贫阨遭阨湫阨屯阨褊阨 
险阨湮阨凶阨迍阨控阨困阨狭阨 
阻阨堙阨顿阨束阨渑阨穷阨  
艰阨冥阨鄳阨当阨崄阨缺阨  

词语解释:迫阨  拼音:pò è
亦作“ 迫阸 ”。 胁迫;逼迫。《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王逸 注:“哀众嫉妬,迫胁贤也。”《汉书·沟洫志》:“百餘里间, 河 再西三东,迫阸如此,不得安息。” 宋 朱熹 《答龚参政书》:“ 熹 其势终不可出,万一未蒙俞允,必至再辞,窃恐迫阨之甚,言语粗率。”
亦作“ 迫阸 ”。 狭隘;险阻。 唐 韦表微 《池州夫子庙麟台》诗:“墙仞迫阨,崎嶇 闕里 。” 宋 梅尧臣 《永叔内翰见索》诗:“日旰就马乘,香草路迫阨。”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崎嶇 赭山 渡,迫阨 三江 垒。”
词语解释:险阨  拼音:xiǎn è
(1).险要阻塞。亦指险要阻塞之地。《太平广记》卷三四六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刘惟清》:“地势险阨,用兵者先据此为胜。”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封崇其险阨,示以形势。” 明 唐顺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欲夺其险阨,则足以供乡导,何不可哉!” 清 马建忠 《铁道论》:“瞭望险阨,则管守任之。”
(2).艰难困厄。 唐 柳宗元 《闵生赋》:“閔吾生之险阨兮,纷丧志以逢尤。”
词语解释:阻阨  拼音:zǔ è
亦作“ 阻阸 ”。
(1).据守险要。《史记·律书》:“ 南越 、 朝鲜 自全 秦 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阸,选蠕观望。”
(2).阻拦;扼断。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南嚮而望,迅 河 大 淮 ,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阨。”
词语解释:艰阨  拼音:jiān è
艰难困苦。《周礼·地官·乡师》:“以岁时巡国及野,而賙万民之囏阨,以王命施惠。” 郑玄 注:“囏,古艰字,本亦作艰。” 宋 曾巩 《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 曾氏 ﹞於囏阨流寄之中,能立其家,成就其子。”
词语解释:隐阨  拼音:yǐn è
谓身处困境。 汉 王充 《论衡·祸虚》:“ 太公 穷贱,遭 周文 而得封; 宁戚 隐阨,逢 齐桓 而见官。”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盖遗文坠简,零落无数。士之隐阨於其时者,可胜言哉!”
词语解释:湮阨  拼音:yān è
(1).沉沦困顿。 唐 韩愈 《感二鸟赋》:“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 宋 陆游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学宛陵先生体》诗:“半生无欢娱,初不为湮阨。” 金 元好问 《女几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若箇男儿不湮阨,相濡相呴尚可活。”
(2).阻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 金柜 瞰江峙,崖洞中空,大容数百人;茅棘湮阨。”
词语解释:堙阨  拼音:yīn è
遮蔽。 唐 罗隐 《谗书·屏赋》:“惟屏者何?俾蕃侯家。作道陻阨,为庭齿牙。”参见“ 堙厄 ”。
词语解释:堙厄  拼音:yīn è
亦作“ 堙阨 ”。 阻塞;险阻。 唐 皎然 《苕溪草堂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新唐书·刘蕡传》:“是以人不率化,气或堙厄,灾旱竟岁,播植愆时。”《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六年》:“陛下遭堙厄之运,正当努力自彊,以壮士民之志,而更为儿女子泣邪!”
词语解释:冥阨  拼音:míng è
亦作“ 冥隘 ”。亦作“ 冥阸 ”。 古隘道名。即今 河南省 信阳县 东南 平靖关 。为古九塞之一。与附近 大隧 、 直辕 二隘并为 淮 汉 间兵争要害。《左传·定公四年》:“我悉 方城 外以毁其舟,还塞 大隧 、 直辕 、 冥阨 。” 杜预 注:“三者, 汉 东之隘道。”《墨子·非攻中》:“古者 吴 闔閭 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 注林 ,出於 冥隘 之径,战於 柏举 。”《史记·魏世家》:“伐 楚 ,道涉山谷,行三千里而攻 冥阸 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 秦 又不为也。” 章炳麟 《冥阸歌》:“苕苕古 冥阸 ,一夫当梟棊。”
词语解释:贫阨  拼音:pín è
亦作“ 贫厄 ”。 贫穷困厄。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贫阨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法苑珠林》卷六二引 汉 刘向 《孝子传》:“ 舜 父在家贫厄,邑市而居。” 清 唐甄 《潜书·格定》:“贫阨道心生,富豫道心亡。”
词语解释:凶阨  拼音:xiōng è
灾荒穷困。《汉书·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加以烦扰虖苛吏,拘牵乎微文,不得永终性命,朕甚閔焉。”
词语解释:顿阨  拼音:dùn è
困苦艰难。 汉 焦赣 《易林·鼎之既济》:“顿阨独坐,忧为身祸。”
词语解释:鄳阨  拼音:méng è
见“ 鄳阸 ”。
词语解释:鄳阸  拼音:méng è
亦作“ 鄳阨 ”。 古隘道名。即今 河南 信阳 西南 平靖关 。《史记·苏秦列传》:“残 均陵 ,塞 鄳阸 。” 张守节 正义:“ 申州 罗山县 本 汉 鄳县 。 申州 有 平清关 ,盖古 鄳县 之阸塞。” 清 姚鼐 《信阳》诗:“短日人行 鄳阨 少, 长淮 山绕 义阳 多。”
词语解释:遭阨  拼音:zāo è
见“ 遭厄 ”。
词语解释:遭厄  拼音:zāo è
亦作“ 遭阨 ”。 遭受困厄。 汉 王逸 《九思·遭厄》:“悼 屈子 兮遭厄,沉玉躬兮 湘 汨 。”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王恕斋》:“ 成都 守 王恕斋 先生,以心疾没于眢井,前后丧四子两孙,何遭厄之酷也!”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倘北新(北新书局)亦为他们出书,当有免于遭阨之望。”
词语解释:迍阨  拼音:zhūn è
见“ 迍厄 ”。
词语解释:迍厄  拼音:zhūn è
亦作“ 迍阨 ”。 灾难;挫折。《北齐书·杨愔传》:“频遭迍厄,冒履艰危。” 唐 皇甫□ 《原化记·韦氏》:“其姊号哭,话其迍厄,颜色痿瘁。”《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 高弼 言於 垂 ( 慕容垂 )曰:‘大王凭祖宗积累之资,负英杰高世之略,遭值迍阨,栖集外邦。’”
词语解释:束阨  拼音:shù è
亦作“ 束隘 ”。 控制要隘。阨,通“ 隘 ”。《文选·左思〈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裾势。” 张载 注:“重山束阨,谓 蜀 也;长川裾势,谓 吴 也。”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嵐含辉,旋视具宜。”
词语解释:当阨  拼音:dāng è
谓正处在困厄中。《孟子·万章上》:“ 孔子 不悦於 鲁 衞 ,遭 宋 桓司马 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 宋 。是时 孔子 当阨,主 司城贞子 ,为 陈侯 周 臣。”
词语解释:湫阨  拼音:qiū è
同“ 湫隘 ”。 《文选·左思〈吴都赋〉》:“国有鬱鞅而显敞,邦有湫阨而踡跼。” 刘逵 注:“湫,下也;阨,小也。”
词语解释:控阨  拼音:kòng è
抑制。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 子贡 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古今解者未尝有异説。而 张无垢 曰:‘……危言以控阨,而不以善道之,取辱之。’”
词语解释:渑阨  拼音:miǎn è
古代九塞之一。在今 河南省 渑池县 西。《淮南子·墬形训》:“何谓九塞?曰: 太汾 , 澠阨 , 荆阮 , 方城 , 殽阪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澠阨 ,今 弘农 澠池 是也。”《吕氏春秋·有始》作“冥阸”。《史记·苏秦列传》作“鄳阸”。
词语解释:崄阨  拼音:xiǎn è
亦作“ 嶮阸 ”。 险要;险阻。《释名·释州国》:“ 益州 。益,阨也,所在之地嶮阨也。”《后汉书·陈蕃传论》:“驱驰嶮阸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
词语解释:屯阨  拼音:tún è
见“ 屯厄 ”。
词语解释:屯厄  拼音:tún è
亦作“ 屯阨 ”。 危难;困苦。《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越王 ﹞仰天叹曰:‘嗟乎!孤之屯厄,谁念復生渡此津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振翼遐裔,翻然来翔。行遇屯厄,遭罹疾病。”《北史·魏纪一论》:“而屯厄有期,祸生非虑,将人事不足,岂天实为之乎?”《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愔 风表鉴裁,为朝野所重,少歷屯阨,及得志,有一餐之惠者必重报之。”
词语解释:困阨  拼音:kùn è
同“ 困厄 ”。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 林 ( 杜林 )尝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独宝爱之。每遭困阨,自以不能济於众也,犹握把此经,独叹息曰:‘古文之学将絶於此邪?’”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盖士方穷时,困阨閭里。” 清 唐甄 《潜书·思愤》:“古之人沮抑志奋,困阨学成。”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他已经知道民族困阨的症结。”
词语解释:穷阨  拼音:qióng è
见“ 穷厄 ”。
词语解释:穷厄  拼音:qióng è
亦作“ 穷戹 ”。亦作“ 穷阨 ”。 穷困;困顿,不亨通。《汉书·苏武传》:“ 丁令 盗 武 牛羊, 武 復穷厄。”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张氏 既失钩,渐渐衰耗;而 蜀 贾亦数罹穷厄,不为己利。”《北史·祖莹传》:“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戹,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阨之人,侥倖得志於一时。”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虽孤嫠卑贱,必引而翼之,愈穷阨,愈礼敬与钧。”
词语解释:缺阨  拼音:quē è
艰难困迫。 清 郑燮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橐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至於缺阨欹危之处,亦往往得人之力。”
词语解释:褊阨  拼音:biǎn è
见“ 褊隘 ”。
词语解释:褊隘  拼音:biǎn ài
亦作“ 褊阸 ”。亦作“ 褊阨 ”。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汉书·地理志下》:“ 巴 、 蜀 、 广汉 ……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柔弱褊阸。” 颜师古 注:“言其材质不彊,而心忿陿。”《晋书·温峤传》:“且 祖约 情性褊阨,忌克不仁。”《宋书·王弘传》:“轻率少威仪,性又褊隘,人忤意者,輒面加责辱。”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序》:“今老矣,所望者惟子与孙。然嬾惰无匹,闻学褊隘。” 清 恽敬 《〈崇仁学案〉书后》:“大抵獧者必褊隘,自律严,律人亦严。”
词语解释:狭阨  拼音:xiá è
狭隘。《旧唐书·郭子仪传》:“矧其土地狭阨,纔数百里间,东有 成皋 ,南有二 室 ,险不足恃,适为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