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末字词组
单阏雍阏抑阏淤阏提阏堙阏填阏 
郁阏遏阏番阏拥阏沈阏壅阏堤阏 

词语解释:单阏  拼音:dān è
岁阴名。卯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卯曰单閼。”《史记·天官书》:“单閼岁,岁阴在卯、星居子。” 司马贞 索隐引 李巡 曰:“阳气推万物而起,故曰单閼。” 汉 贾谊 《鵩鸟赋》:“单閼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鹏集予舍。”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单閼之举,子罢予解,北上折翼,嗷於中野。”
词语解释:郁阏  拼音:yù è
亦作“ 鬱遏 ”。
(1).犹郁滞。《吕氏春秋·古乐》:“民气鬱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高诱 注:“閼读曰遏止之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升麻》:“升麻葛根汤乃发散阳明风寒药也, 时珍 用治阳气鬱遏及元气下陷诸病。”
(2).谓受压抑,遏止。 唐 陆龟蒙 《怪松图赞》序:“及其壮也,力与石鬦,乘阳之威,怒己之轧,拔而将升,卒不胜其压,拥勇鬱遏,坌愤激訐,然后大丑彰於形质,天下指之为怪木。”
词语解释:雍阏  拼音:yōng è
阻塞。雍,通“ 壅 ”。 宋 曾巩 《劝农诏》:“詔令已具者无或雍閼,所未尽者勿惮以闻。”
词语解释:遏阏  拼音:è è
扼制;压抑。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七章:“以言防则不能防之,而徒有虚名,致遏閼人权,违逆天理。”
词语解释:抑阏  拼音:yì è
犹抑遏。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噂决辨以旁肆,愚抑閼而箝声。”
词语解释:番阏  拼音:fān è
篱笆编筑成的围墙。
词语解释:淤阏  拼音:yū è
水流不通。《新唐书·孟简传》:“﹝ 简 ﹞出为 常州 刺史,州有 孟瀆 ,久淤閼, 简 治导,溉田凡四千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浊 河 徙决,淤閼千里, 滎泽 、 鉅野 塞为平原。”
词语解释:拥阏  拼音:yōng è
壅塞;阻滞。《史记·天官书》:“土与水合,穰而拥閼,有覆军,其国不可举事。”《史记·朝鲜列传》:“ 真番 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閼不通。”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某为京留守 河东 节度使,岂有前后奏章皆不下,必有所拥閼尔。”
词语解释:提阏  拼音:tí è
水闸。《汉书·循吏传·召信臣》:“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瀆,起水门提閼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
词语解释:沈阏  拼音:shěn è
(1). 实沉 与 阏伯 ,传说中的人物名。相传为 高辛氏 ( 帝喾 )之子。 实沉 与其兄 阏伯 不和,时动干戈。 尧 因迁 实沉 于 大夏 ,主参星;迁 阏伯 于 商丘 ,主辰星。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因以“沉閼”作兄弟相残的典故。《隋书·河间王弘传》:“王之昏主,心若豺狼,讎忿同胞,有逾 沉 閼 。”
(2).沉滞阻塞。引申为官职未得升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是时 叔元 方隆隆炎炎, 何 姜 皆沉閼未遇,非读书养气,那得如许风骨!”
词语解释:堙阏  拼音:yīn è
犹埋没。 孙中山 《祭夏重民文》:“材贤堙閼,繄惟英名,千禩不没,觥觥吾 粤 。”
词语解释:壅阏  拼音:yōng è
壅遏。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处庄侄传》:“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於王,恐壅閼蔽塞,而不得见闻。”《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卿奏:‘ 安 ( 淮南王 刘安 )壅閼奋击 匈奴 者,格明詔,当弃市。’”《明史·郭正域传》:“ 一贯 遂嗾给事中 杨应文 、御史 康丕扬 劾礼部壅閼羣议,不以实闻。”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若是而为,运道有壅閼之虞,京仓有闕乏之患,必不然矣。”
词语解释:填阏  拼音:tián è
亦作“ 填淤 ”。 淤泥。亦指沉积;淤塞。《史记·河渠书》:“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汉书·沟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 唐 杜甫 《溪涨》诗:“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 六塔渠 广四十餘步……自 河 徙以来,填閼成高陆。” 清 刘大櫆 《通江府通判许君传》:“ 松江 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
词语解释:堤阏  拼音:dī è
堤坝上壅水的闸板。《新唐书·于頔传》:“ 頔 行县,命脩復隄閼,岁获秔稻蒲鱼无虑万计。”《宋史·河渠志六》:“ 宣和 元年二月,臣僚言:‘ 江 、 淮 、 荆 、 汉 间,荒瘠弥望,率古人一亩十钟之地,其隄閼、水门、沟澮之迹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