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末字词组
阀阅门阅涉阅送阅蒐阅检阅按阅订阅
披阅玩阅讨阅选阅借阅传阅旬阅解阅
饱阅容阅备阅陈阅借阅校阅拣阅覆阅
翻阅临阅省阅赠阅雠阅批阅查阅览阅
大阅展阅荒阅赞阅谗阅捡阅巡阅历阅
折阅教阅调阅貌阅繙阅点阅敦阅练阅
考阅判阅详阅肆阅鸠阅定阅简阅呈阅
掘阅讲阅训阅评阅钻阅审阅圈阅堀阅
搜阅伐阅参阅谨阅问阅察阅稽阅监阅

词语解释:阀阅  拼音:fá yuè
(1).功绩和经历。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儒生无阀閲,所能不能任剧,故陋於选举,佚於朝庭。”《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閲,碌碌然以取世资。”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以奔趋官簿为阀閲,以勾校朱墨为详陈。” 王闿运 《武提督碑》:“缘 江 转战,曾不半载,收 安庆 、 庐江 、 无为 、 巢 、 和 、 含山 ,上功皆最,积阀閲,记名总兵,褒号‘振勇’。”
(2).袓先有功业的世家、巨室。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虚谈则知以德义为贤,贡荐则必阀閲为前。” 宋 苏轼 《答曾学士启》:“而况圭璋之质,近生阀閲之家。固宜首膺寤寐之求,於以助成肃雍之化。” 茅盾 《子夜》十八:“她记得在家乡的时候听说过一桩悲惨的故事:是和她家同样的‘阀阅华族’的一位年青小姐,因为‘不端’被禁锢起来不许见人面。”
(3).泛指门第、家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人事不获已,须言阀閲,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 卢文弨 补注:“此阀閲言家世。” 宋 秦观 《王俭论》:“自 晋 以阀閲用人, 王 谢 二氏,最为望族。” 清 刘大櫆 《〈吴氏重修族谱〉序》:“而世俗以门第相高,往往自矜其阀閲,而轻视他族为小姓。”
(4).仕宦人家门前题记功业的柱子。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漕舫》:“伏狮前为阀閲,后为寝堂。” 明 唐顺之 《与郭似庵巡按书》:“僕闻之,仕隐二道,仕者则蜚声竹帛,或立旄纛,表阀閲,且不为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赵媒婆》:“奄至一巨宅,閈閎高峻,阀閲焕然。”
词语解释:披阅  拼音:pī yuè
展卷阅读;翻看。《北史·韦孝宽传》:“虽在军中,篤意文史,政事之餘,每自披閲。” 唐 白居易 《东林寺白氏文集记》:“昔余为 江州 司马时,常与 庐山 长老于 东林寺 经藏中披閲 远大师 与诸文士唱和集卷。”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山中寂寞无侣,时时取史册披閲,得与其人会覿,亦自快乐。”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所得如《俄罗斯共产主义党纲》,如第三国际之杂志《共产国际》《社会主义史》等,披阅一过,才稍稍知道 俄 共产党的理论。”
词语解释:饱阅  拼音:bǎo yuè
(1).尽情看。
(2).充分经历。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其无学不窥,默究精要,而践履篤寔,始终一诚,似 宋 臣 司马光 ,然百战勋劳,饱阅世变,则又过之。”
词语解释:翻阅  拼音:fān yuè
翻看书画文件等。 明 冯梦祯 《题王右丞〈江山雪霁卷〉》:“余初未深信,翻閲再三,不觉神王。”《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就随手拿了一本 李义山 的诗翻閲。” 刘大白 《旧梦》诗之三六:“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繙閲。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一》:“彼以繙閲故纸,寻行数墨者,谓之英雄,寧不足笑邪!”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繙閲,若价贵不能得,夜輒形诸梦寐。”
词语解释:大阅  拼音:dà yuè
大规模地检阅军队。《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閲,简车马也。” 汉 张衡 《东京赋》:“岁惟仲冬,大閲 西园 。”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尝大閲於 并城 东,种落毕会,旗帜满野,周迴七十里不絶。”《清史稿·礼志九》:“ 天聪 七年, 太宗 率贝勒等督厉众军,练习行阵,是为大閲之始。 顺治 十三年,定三岁一举,著为令。”
词语解释:折阅
1.谓商品减价销售。《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閲不市。” 杨倞 注:“折,损也,閲,卖也。谓损所閲卖之物价也。”《宋大诏令集·政事·置市易物诏》:“天下商旅货物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閲失业。” 梁启超 《托辣斯·托辣斯之利》:“或遇物价骤落,小资本者,不能不忍折閲而急求售,以为通转之资。”
2.谓买主杀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潜至其肆,託言买扇。女子便呼父。父出, 刘 意沮,故折閲之而退。”
词语解释:考阅  拼音:kǎo yuè
查阅考证。《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 蔡卞 与其党论《实録》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餘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閲,悉有据依,所餘才三十二事。”
词语解释:掘阅  拼音:jué yuè
谓昆虫始生时穿穴而出。《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 郑玄 笺:“掘閲,掘地解閲,谓其始生时也。” 王先谦 集疏:“‘閲’、‘穴’字同。 宋玉 《风赋》:‘空穴来风’,《庄子》云:‘空閲来风’,是‘閲’即‘穴’也。”
词语解释:搜阅  拼音:sōu yuè
(1).搜寻查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入为司空掾属主簿”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北拒 袁绍 ,时远近无不私遗牋记,通意於 绍 者……及 绍 破走, 太祖 使人搜閲 绍 记室,惟不见 通 ( 李通 )书疏,阴知 儼 必为之计,乃曰:‘此必 赵伯然 也。’”《红楼梦》第七四回:“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閲;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2).搜集查阅。 清 刘大櫆 《〈范氏家乘〉序》:“ 文正 守 钱塘 ,过 姑苏 ,与族婣高会,悯旧牒沦亡,搜閲家集,续为宗谱。”
蒐閲:1.检阅。《新唐书·王沛传》:“是时新建府,俗獷驁, 沛 明示法制,蒐閲以时,军政大治。”《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四时蒐閲,各有常典,三军严肃,百姓无扰。”
(2).搜罗考核。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蒐閲人材,不然无以应卒。”
词语解释:门阅  拼音:mén yuè
门第阀阅。《新唐书·张九龄传》:“帝怒曰:‘岂以 仙客 ( 牛仙客 )寒士嫌之邪?卿固素有门閲哉?’”《太平广记》卷三五一引 唐 高彦休 《唐阙史·韦氏子》:“京兆 韦氏 子举进士,门閲甚盛。”
词语解释:玩阅  拼音:wàn yuè
观摩玩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翫閲古今,特可宝爱。”按,“翫閲古今”一本作“翫古知今”。
词语解释:容阅  拼音:róng yuè
同“容悦”。 《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 毛 传:“掘閲,容閲也。” 陈奂 传疏:“容閲与容悦同。” 章炳麟 《商鞅》:“辱大子,刑公子 虔 ,知后有新主能为祸福,而不欲屈法以求容閲。”
词语解释:临阅  拼音:lín yuè
谓亲临察看。《清史稿·高宗纪六》:“丙子,以重修 明陵 成,上临閲,申禁樵採。”
词语解释:展阅  拼音:zhǎn yuè
展读,观览。 清 沉初 《西清笔记》卷二:“上最赏 黄子久 《富春山居图》,每展閲,即题数语,细字缀於卷中空处几满。”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已于昨日取得三十八部,重新展阅,觉得实也不恶。”
词语解释:教阅  拼音:jiào yuè
教练;训练。《李卫公问对》卷上:“教閲既成,众知吾法。” 宋 范仲淹 《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及到边上,不堪披带教閲,虚破禁军诸般受请支赐。” 明 李东阳 《夏公行状》:“教閲之法,以百人为率,择其能者十人,以教其九十人。”
词语解释:判阅  拼音:pàn yuè
批阅。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西宫优於才,而判閲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时諮访利弊,悉中窾会。”
词语解释:讲阅  拼音:jiǎng yuè
演习武事,校阅军实。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钓臺 临讲閲, 樊山 开广讌。” 元 黄溍 《明威将军管军上千户所达鲁花赤逊诸台公墓志铭》:“公为人廉介质直,不喜纷华,讲閲之暇,日与贤士大夫游。”
词语解释:伐阅  拼音:fá yuè
(1).功绩和资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汉书·车千秋传》:“ 千秋 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閲功劳。” 颜师古 注:“伐,积功也。閲,经歷也。”《陈书·傅縡传》:“朝臣以 华 素无伐閲,竞排詆之。”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且自古之名家,考伐閲,程爵位。”
(2).指记功簿册。《汉书·朱博传》:“檄到,齎伐閲诣府。”
词语解释:涉阅  拼音:shè yuè
(1).谓经历。 宋 苏轼 《真一酒歌》:“涉閲四气更六阳,森然不受螟与蝗。”
(2).涉猎,阅读。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序》:“余顷因涉閲传记,用诸家文集,每有所得,輒疏记之。”
词语解释:讨阅  拼音:tǎo yuè
讨究检核。《隋书·王劭传》:“时 祖孝徵 、 魏收 、 阳休之 等尝论古事,有所遗忘,讨閲不能得,因呼 劭 问之。” 唐 韦表微 《翰林学士院新楼记》:“积其典坟,藏於扃钥,因讨閲之际,资登眺之娱。”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僕性喜讨论,考合同异,每闻一事隐而未见,或可见而事不同,如瓦砾之在怀,必欲讨閲归於一説而后已。”
词语解释:备阅  拼音:bèi yuè
(1).尽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虽古今备阅,然近附而远疎矣。”
(2).谓提供阅览。 清 高宗 《乾隆三十七年谕》:“有堪备阅者,再开单行知取进。”
词语解释:省阅  拼音:shěng yuè
审视;阅览。《周礼·春官·肆师》“大祭祀,展牺牲” 汉 郑玄 注:“展,省閲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慈 躬往省閲,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遗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 宋 陆游 《上二府论都邑札子》:“自顾贱愚不肖,无尺寸可以上补聪明,而徒以无益之事上勤省閲,实有罪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郑氏 艺文一略该括甚鉅,核剖弥精,良堪省閲。”
词语解释:荒阅  拼音:huāng yuè
大蒐。大搜索。《左传·昭公七年》:“ 周文王 之法曰‘有亡,荒閲’,所以得天下也。” 杜预 注:“荒,大也;閲,蒐也。有亡当大蒐其众。”
词语解释:调阅  拼音:diào yuè
调取文件等来查阅
词语解释:详阅  拼音:xiáng yuè
审查批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内帘阅卷》:“同考閲卷,佳者止用句圈句点,不许密圈密点。御史验明,送主考详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入境》:“该房开具上任仪注,呈送详閲,照以举行。”
词语解释:训阅  拼音:xùn yuè
训练检阅。《宋史·儒林传七·刘清之》:“为閲武塲,凡禁军役於他所,隐於百工者,悉按军籍俾诣训閲。”
词语解释:参阅  拼音:cān yuè
(1).参与校阅。 清 汪日桢 《〈吹网录〉序》:“﹝ 叶廷琯 ﹞先生没,其甥 陈通判 德铭 谋不朽其言,校而写於木……而督刊参閲, 雷明经 浚之力最多。”
(2).参看。 冰心 《南归》:“我依据着回忆所及,并参阅 藻 的日记,和我们的通信,将最鲜明,最灵活,最酸楚的几页,一直写记了下来。”
词语解释:送阅  拼音:sòng yuè
送交审阅。 明 吴炳 《绿牡丹·假报》:“门生拙卷,偶然忘了,不曾送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即将原被告状诉禀词汇齐粘连卷宗送閲。”
词语解释:选阅  拼音:xuǎn yuè
拣选;挑选。《荀子·王制》:“案谨募选閲材伎之士。” 杨倞 注:“选閲,拣择也。” 老舍 《月牙儿》二五:“最后,我去和一排年轻的姑娘们在小饭馆受选阅。”
词语解释:陈阅  拼音:chén yuè
谓陈列物品供人观看。《魏书·元六脩传》:“帝因大猎於 寿阳山 ,陈閲皮肉,山为变赤。”
词语解释:赠阅  拼音:zèng yuè
编辑或出版机构等把自己出的书刊赠送给人。
词语解释:赞阅  拼音:zàn yuè
明察历练。《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赞閲、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 张纯一 集解:“赞,明也;閲,经歷也。”
词语解释:貌阅  拼音:mào yuè
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 隋 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 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 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 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词语解释:肆阅  拼音:sì yuè
谓纵目四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每至鹰隼之秋,羽猎之日,肆閲清野,为升眺之逸地矣。”
词语解释:评阅  拼音:píng yuè
阅览评审。《红楼梦》第三七回:“ 宝玉 道:‘ 稻香老农 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的评閲,我们是都服的。’”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浓笔抹至尾》:“评閲文字之用笔抹, 唐 世已然矣。”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但专聘一二人驻省会。而各处课卷皆归其评閲。”
词语解释:谨阅  拼音:jǐn yuè
勤勉校阅。谨,通“ 勤 ”。 宋 袁燮 《江阴尉司新建营记》:“乃多方招募,营葺射亭,谨閲习法,而至者常先后不齐。”
词语解释:蒐阅
1.检阅。《新唐书·王沛传》:“是时新建府,俗獷驁, 沛 明示法制,蒐閲以时,军政大治。”《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四时蒐閲,各有常典,三军严肃,百姓无扰。”
2.搜罗考核。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蒐閲人材,不然无以应卒。”
词语解释:借阅  拼音:jiè yuè
借书阅读。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汪中》:“鬻书於市,与书贾处,得借閲经史百家。”如:这几本书我都没有,只好到图书馆去借阅。
词语解释:借阅
借书阅读。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汪中》:“鬻书於市,与书贾处,得借閲经史百家。”如:这几本书我都没有,只好到图书馆去借阅。
词语解释:雠阅  拼音:chóu yuè
亦作“讐阅”。 校阅。 明 文徵明 《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又尝奉命典试 江 右,讐閲明审,取舍惟公。” 清 姚鼐 《翰林院庶吉士侍君权厝铭》:“是时君已得疾,而讐閲不懈。”
词语解释:谗阅
互相毁谤、争斗
词语解释:繙阅
翻阅
词语解释:鸠阅  拼音:jiū yuè
搜集并省察。《魏书·儒林传·孙惠蔚》:“ 魏 晋 之世,尤重典坟,收亡集逸,九流咸备。观其鳩閲史篇,访购经论,纸竹所载,略尽无遗。”
词语解释:钻阅  拼音:zuàn yuè
钻研并阅读。 南朝 梁 萧统 《与何彻书》:“钻閲六经,泛滥百氏。”
词语解释:问阅  拼音:wèn yuè
检阅询问。《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太后乃亲自临见宫人,一一问閲,察其颜色,开示恩信。”
词语解释:检阅  拼音:jiǎn yuè
(1).查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崇真寺》:“﹝ 慧嶷 ﹞经阎罗王检閲,以错召放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曾鲁公 ﹞得牒,审其意在譁毁。公殊不形声色,唯命检閲有无胎孕。”《红楼梦》第一回:“ 空空道人 听如此説,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閲一遍。” 沙汀 《范老老师》:“他订了一份日报,一份夜报,每月一册,装订得很整齐。他开始择要地浏览下去,检阅着从八月十二直到最近的日刊。”
(2).特指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丁玲 《县长家庭》:“在这显得过分宽敞的屋子里,太多的灰色的条幅,象受检阅的队伍似的四方站着。”
(3).官名。 宋 代设置,属史官类,掌点校书籍。 明 清 沿袭。 明 属翰林院, 清 在文渊阁。
词语解释:传阅  拼音:chuán yuè
传递着看。 清 程伟元 、 高鹗 《红楼梦引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録传閲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我应付着疾风暴雨式的提问。”
词语解释:校阅  拼音:jiào yuè
(1).查核,察看。《魏书·太宗纪》:“詔使者巡行诸州,校閲守宰资财,非自家所齎,悉簿为赋。”
(2).审阅校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繁积於 宣 时,校閲於 成 世,进御之赋,千有餘首。”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各以所校閲某书,应考某典,详列书目,至 瑠璃厂 书肆访查之。” 巴金 《新生》第一篇:“于是我们坐下来校阅这期杂志底清样。”
(3).检阅。 唐 李濯 《内人马伎赋》:“搴旗命伍,抽戈按节,侔三边之挑战,壮六军之校閲。”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臣窃观 高皇帝 以武功定天下,深虑承平之后,武备寖弛,以启戎心,而定为御前閲试之法,千万里外亦分番迭上,躬自校閲。”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严飭弟兄鸣枪致敬,詰朝再请校閲阵法。”
词语解释:批阅  拼音:pī yuè
阅后加的评语或批示;阅读并加以批改或批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文章圈点》:“《结隣集》 陈石庄 与 张天生 云:古人之批閲,皆能与其书并传。 宋 之 谢叠山 、 楼迂斋 ,近时之 唐荆川 、 茅鹿门 ,皆以著书之精神,而为批閲。其批閲,亦即其著书之一种也。”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有黠士不礼於学师,屡戒飭之,佯作惊惧悦服状,且呈文,请批閲……不意所呈皆御製文。” 闻捷 《海燕》:“他正批阅什么文件,看见我,立即迎上来和我握手。”
词语解释:捡阅  拼音:jiǎn yuè
检查,察看。《后汉书·张堪传》:“捡閲库藏,收其珍寳。”
词语解释:点阅  拼音:diǎn yuè
(1).点名查阅。《太平广记》卷一二五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赵昌时》:“俄而天明, 赵生 渐醒,乃彊起,视左右死者,皆是夜来闻呼名字者也,乃知冥中点閲耳。”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凡点閲死籍至多,輒悉呼其姓名。”
(2).批点阅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谒选》:“为政之要书,亲加点閲。” 清 王士禛 《跋边习诗集》:“遂点閲一过,为録副,谋刊之,而归元本于 东痴 。”
词语解释:定阅  拼音:dìng yuè
订阅。预先付款订购报纸、期刊等。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六:“ 王先生 也是《中学生》杂志的定阅者。”
词语解释:审阅  拼音:shěn yuè
审查阅读。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收到你的画时,虽颇想加以赞美,但细加审阅后,便采取攻击方针。”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晚上修改社论和文章,审阅每天的报纸大样,签字付印。”
词语解释:察阅  拼音:chá yuè
审阅。 清 林则徐 《批新安大鹏营为英国三板在大屿洋面被盗禀》:“惟察閲夷帖情节,失事之夷商等,何以俱无姓名?”
词语解释:按阅  拼音:àn yuè
巡视。《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 光弼 按阅守备,部分士卒,无不严办。”《宋史·职官志四》:“宫架、鼓吹、警场,率前期按阅即习。”
词语解释:旬阅  拼音:xún yuè
十天一检阅。 宋 尹洙 《息戍》:“农隙讲事登材武者,为什长队正;盛秋旬閲,常若寇至。”
词语解释:拣阅  拼音:jiǎn yuè
(1).挑选兵士,裁汰老病。《宋史·兵志八》:“昔 太祖 亦尝患此,遂尽行拣閲,当时人情深以为惧,其后果成精兵。”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其所募之兵,皆要本地人,凭里长开报,必须海防府官与把总指挥公同拣閲。令其夏秋务农,冬春讲武。”
(2).检出阅看。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昨天我才拣阅过她们的画像, 王昭君 的相貌不是这样的。”
词语解释:查阅  拼音:chá yuè
(1).检查察看。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臣奉命巡视西域,前往 西山 一带查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到任之后,一应城池仓库,皆职掌所关,俱宜次第细加查閲。”
(2).抽阅书刊、文件等有关部分。如:找出文件把有关规定查阅清楚。
词语解释:巡阅  拼音:xún yuè
巡视;巡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十月,提督 达启 由会城巡閲赴 普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 茅盾 《子夜》八:“他常到某某屋顶花园巡阅,也为的是要物色人才!”
词语解释:敦阅  拼音:dūn yuè
见“敦悦”。
词语解释:敦悦  拼音:dūn yuè
亦作“敦说”。亦作“敦阅”。 尊崇爱好。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赵衰 曰:‘ 郤縠 可。臣亟闻其言矣,説礼乐而敦《诗》《书》。’”《后汉书·郑兴传》:“窃见 河南 郑兴 ,执义坚固,敦悦《诗》《书》。”《晋书·潘尼传》:“留精儒术,敦閲古训。”《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选众而举,敦説斯在。” 刘良 注:“选於众官举之,为 会稽 太守,重德悦才,其在 竟陵王 也。敦,重也。”
词语解释:简阅  拼音:jiǎn yuè
(1).考察;察看。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计数不离於前,万事简閲於心。”《宋书·五行志四》:“去年采择良家子女,露面入殿,帝亲简閲,务在姿色,不访德行。”《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 皋 至 洪州 ,悉集将佐,简閲其才,得牙将 伊慎 、 王鍔 等,擢为大将。”
(2).谓检阅军队。《南史·韦粲传》:“还至 庐陵 ,闻 侯景 作逆,便简閲部下,倍道赴援。”《旧唐书·高祖纪》:“丙申,幸 宜州 ,简閲将士。”《明史·濮英传》:“同 宋国公 胜 等简閲 山西 士马。”
(3).简选。 宋 欧阳修 《虞部员外郎吕师简可比部员外郎制》:“岂夫训练之未至,将由简閲之不精?”《资治通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閲,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
(4).谓翻检查阅。 章炳麟 《致□□二子书》:“简閲传文,知二子昔日,曾以‘纪 孔 保皇’为职志。”
词语解释:圈阅
领导人审阅文件后,在自己的名字处画圈,表示已经看过。如:这份批示已经十三个领导圈阅过,可是问题依然如故。
词语解释:稽阅  拼音:jī yuè
查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汉藏书处》:“史 迁 紬金匱石室以成《史记》,岂尝许其稽閲中秘耶。”
词语解释:订阅  拼音:dìng yuè
指报纸、期刊预先付款,定时送阅。 冰心 《我的童年》:“而且学校图书室订阅的,都是《民呼报》之类。”《解放日报》1983.10.2:“仍订阅各种报纸,关心时局动向。”
词语解释:解阅  拼音:jiě yuè
犹解脱。《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 汉 郑玄 笺:“掘閲,掘地解閲,谓其始生时也。” 马瑞辰 通释引 戴震 曰:“閲与脱通,谓蜉蝣初生时掘地解脱而出。”参见“ 解脱 ”。
词语解释:解脱  拼音:jiě tuō
(1).解除;解开。《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 成 极刑,自以为不復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 关 归家。” 司马贞 索隐:“谓脱钳釱。”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水浒传》第四二回:“ 赵能 把士兵衣服解脱了,领出庙门去。” 沙汀 《呼嚎》:“‘好吧,你就在屋里领娃娃吧!’她说,开始又解脱那女儿的背带。”
(2).开脱;释放。《汉书·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颜师古 注:“或逢赦令,则得免脱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邢 亦计窘,姑赂承牒者,赁车骑携 朱 诣绅,哀求解脱。”
(3).消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四·锺馗》:“余久畜兹疑,未能解脱,一旦参会羣籍,不觉洞然。”
(4).脱出窠臼。 清 黄宗羲 《金介山诗序》:“世以公安、竟陵为解脱,则迎之而为率易,为混沦,此求之於一时之好尚者也。”
(5).佛教语。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亦指断绝“生死”原因,同“ 涅槃 ”、“ 圆寂 ”的含义相通。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求解脱於服佩,预参次於山垂。”《旧唐书·隐逸传·王友贞》:“乃抗志尘外,栖情物表,深归解脱之门,誓守薰脩之诫。”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清》:“薨时毫无疾病,是日犹开筵款客,至晚端坐而逝,鼻注下垂寸餘,亦释家所谓善解脱者。”
(6).泛指摆脱苦恼、困境等。《水浒传》第十四回:“且説 刘唐 在房里寻思道:‘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 晁盖 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从打倒卖粮食的事儿被揭发之后,这女人吓丢了魂儿,一直嘀嘀咕咕;这几天,瞧见 马之悦 和 马凤兰 又有点精神了,料想他们有了什么解脱的办法。”
词语解释:覆阅  拼音:fù yuè
审阅;再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方发写人誊正,誊完,并原书送覆閲,方用图章,封实。”
词语解释:览阅  拼音:lǎn yuè
阅览。《后汉书·儒林传序》:“ 孝和 亦数幸东观,览閲书林。” 明 高启 《〈史要类钞〉序》:“间因读史而作是编,以自便览閲。”
词语解释:历阅  拼音:lì yuè
遍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今海内书…… 闽 、 楚 、 滇 、 黔 ,则余间得其梓; 秦 、 晋 、 川 、 洛 ,则余时友其人。旁諏歷閲,大概非四方比矣。”
词语解释:练阅  拼音:liàn yuè
训练检阅。 宋 苏舜钦 《京兆求罢表》:“既练閲未精,又餉馈不足,士不习山川之险阻,将不知巢穴之深浅。”
词语解释:呈阅  拼音:chéng yuè
送上审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禀事人等,俱要写明白禀摺呈閲。”
词语解释:堀阅  拼音:kū yuè
谓冲土而出。《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 郑玄 笺:“掘地解閲,谓其始生时也。”《说文·土部》:“堀,突也。《诗》曰:‘蜉蝣堀閲。’” 段玉裁 注:“ 唐 以后本,尽改为‘掘’字。”
词语解释:监阅  拼音:jiān yuè
察看。《北史·尒朱兆传》:“停 洛 旬餘,先令卫送 庄帝 於 晋阳 , 兆 后於 河梁 监閲财货。”《旧唐书·职官志三》:“太府寺……凡天下赋调,先於输场简其合尺度觔两者,卿及御史监閲,然后纳于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