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文平声 [fēn,分离][yún][【廣韻】【集韻】音文。黏唾也。][详注1][详注2][详注3][音煴。瘟瘟,小痛貌。][xūn]


注1:贲 《集韵》符分切,音焚。《书·盘庚》用宏兹贲。《传》宏、贲,皆大也。《诗·大雅》贲鼓维镛。《传》贲,大鼓也。 又《尔雅·释鱼》龟三足,贲。《疏》龟之三足者名贲。
注2:堇 音勤。《说文》黏土也。《徐曰》黄土乃黏。《五代史》刘守光围沧州,城中杂食堇块。 又时也。《管子·五行篇》修槩水土,以待乎天堇。亦作墐。
注3:蕲 《韵会》渠斤切,音芹。《尔雅·释草》薜,山蕲。《注》《广雅》云:山蕲,当归。
首字词组
闻道闻得闻达闻誉闻声相思闻彻闻样闻风远遁
闻名闻雷闻义闻听闻噎废食闻宠若惊闻悉闻风远扬
闻风闻人闻命闻教闻如是闻风而逃闻所未闻闻鸡起舞
闻鸡闻孙闻奏闻士闻一知十闻风而动闻名不如见面闻鸡人
闻声闻知闻问闻讯闻风响应闻慧闻名丧胆闻誉之施
闻见闻望闻鸡舞闻妇闻风而兴闻家闻而生畏闻雷失箸
闻韶闻健闻识闻化闻风破胆闻所不闻闻风丧胆闻声不食
闻早闻闻闻诵闻喜宴闻风而起闻一知二闻诊 
闻笛闻善闻信闻令闻风而至闻生没死闻过则喜 

词语解释:闻道  拼音:wén dào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词语解释:闻名  拼音:wén míng
(1).听到名字或名声。《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孔颖达 疏:“闻他人称名与父名同。”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 中宗 闻名,使幸臣再徵,不能致。”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闻名不曾见面,壮士为甚么不下山应武举去?”《新民晚报》1983.6.29:“难道是久仰山斗,见面不如闻名吗?”
(2).有名。《北史·魏南安王桢传》:“ 孝文 以 楨 孝养闻名内外,特加原恕。”《水浒传》第五八回:“众人説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碧野 《芦沟桥情思》:“来到这闻名于世的 芦沟桥 ,最感兴趣的是数两边桥栏杆上的石狮子。”
名声;名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於颠沛而走也。” 唐 沉亚之 《冯燕传》:“ 冯燕 者, 魏 豪人,祖父无闻名。”
词语解释:闻风  拼音:wén fēng
(1).听到音讯或传闻。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筯,天子受贺登高楼。”《前汉书平话》卷上:“灭 楚 以来,四海安寧,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
(2).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 老孙头 也闻风来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四章:“ 马斋 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
词语解释:闻鸡  拼音:wén jī
(1).听到鸡叫。指黎明。 明 何景明 《祭亡兄东昌公文》:“始在 巴陵 ,闻鸡,通衙执烛视事。”
(2).见“ 闻鸡起舞 ”。
词语解释:闻鸡起舞  拼音:wén jī qǐ wǔ
《晋书·祖逖传》:“﹝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 琨 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以“闻鸡起舞”为志士仁人及时奋发之典。 宋 松洲 《念奴娇·题锺山楼》词:“击楫誓清,闻鷄起舞,毕竟英雄得。” 元 张昱 《看剑亭为曹将军赋》诗:“闻鸡起舞非今日,对酒閒看忆往年。”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兴学》:“闻鸡起舞心还壮,造时势,先鞭不让。”亦省作“ 闻鸡舞 ”、“ 闻鸡 ”。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 清 杜岕 《邀笛步作》诗:“或拟闻鸡舞,或啸登楼夜。”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诗:“雄略虽餘捫蝨谈,壮心谁激闻鸡舞。” 清 孙枝蔚 《与客宿古庙中》诗:“闻鸡思 越石 ,化蝶笑 庄生 。” 谢觉哉 《在广州·游虎门》诗:“一将当关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
词语解释:闻声  拼音:wén shēng
(1).听到声音。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 《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
(2).听到消息。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声名。《南史·任昉传》:“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绅闻声。”
词语解释:闻见  拼音:wén jiàn
(1).听到和看见。《战国策·秦策二》:“羣臣闻见者毕贺, 陈軫 后见,独不贺。”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法师醮》:“自寝至觉仅数刻,而所经歷闻见,连日言之不能尽。”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这一定是原已在别处见过,或听过的,既经先已闻见,就可知此等字别处已有,何必《文选》?”
(2).所闻所见;知识。《荀子·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小生寡昧,愿先生赐言以广闻见,然丰所敢望。” 明 李贽 《贾谊》:“立论则不免搀杂别项经史闻见,反成秽物矣。”
(3).嗅到。 冰心 《晚晴集·空巢》:“你又偷偷抽烟了!妈妈和姥姥在厨房里都闻见烟味了。” 杨朔 《海市》:“凉风一起,蟋蟀叫了,你就该闻见野菊花那股极浓极浓的药香。”
词语解释:闻韶  拼音:wén sháo
《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韶》,传为 舜 时的乐名, 孔子 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听此笙鏞,曷异闻《韶》之美;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傅尃 《次韵答令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载酒有人来问字,传餐无肉笑闻《韶》。”
词语解释:闻早  拼音:wén zǎo
趁早;赶早。《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须知浮世俄尔是,闻早迴心莫等閒。” 金 段成己 《行香子》词:“到而今,一事无成;不如闻早,觅个归程。” 元 白朴 《庆东原》曲:“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掛。”
词语解释:闻笛  拼音:wén dí
魏 晋 之间, 向秀 与 嵇康 、 吕安 友善, 康 安 为 司马昭 所杀, 秀 经 嵇康 山阳 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輟斤之慟,何独 庄周 ;闻笛而悲,寧惟 向秀 。” 宋 戴复古 《舟行往吊故人》诗:“倚篷思往事,闻笛为凄然。”
词语解释:闻得  拼音:wén de
(1).听说。《水浒传》第五八回:“我也曾闻得 史进 大名,若得吾师去请他来,最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闻得他做了官,便都投奔他去做官亲。”
(2).嗅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姐闻得药草之香,已自心中爽快。”
词语解释:闻雷  拼音:wén léi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 裴松之 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 备 因谓 操 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勉从虎穴暂趋身,説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词语解释:闻人  拼音:wén rén
复姓。《后汉书·灵帝纪》:“太僕 沛国 闻人袭 为太尉。” 李贤 注:“姓 闻人 ,名 袭 ,字 定卿 。《风俗通》曰:‘ 少正卯 , 鲁 之闻人,其后氏焉。’”
(1).有名望的人。《荀子·宥坐》:“夫 少正卯 , 鲁 之闻人也。” 杨倞 注:“闻人,谓有名为人所闻知者也。”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羣吏,皆厚其餼赂,或作謌诗以嘉童子。”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二:“学业固陋,又不能与世之闻人者齿。”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六:“关于离婚的事情,在别国往往在报上的‘社会新闻’里闹得天翻地覆……尤其是涉及名流闻人和社会花的时候,要使不少访员先生们忙得屁滚尿流,汗流浃背!”
(2).特指旧社会流氓帮会中威势显赫的头面人物。 沙汀 《淘金记》二二:“是的,消遣!若果误认他们嫖娼,那是不正确的。这不仅因为他们是 北斗镇 的闻人,他们一向是并不放浪的;但于新‘货’到的时候逢场作戏一番而已。” 徐铸成 《杜月笙正传》二:“我在这一节里,写这位‘闻人’的出生,童年生活,直到他升为‘大亨’、‘闻人’的全过程。”
词语解释:闻孙  拼音:wén sūn
指有声誉的子孙。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王之闻孙,世世多有。” 宋 王安石 《参知政事欧阳修曾祖某赠某官制》:“惟时闻孙,实朕良弼。” 清 顾炎武 《答原一公肃两甥书》:“骑箕化鹤,多不可追,哲嗣闻孙,往往而在。”
词语解释:闻知  拼音:wén zhī
(1).听说;知道。《书·胤征》:“ 羲 和 尸厥官,罔闻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使四面求医药,天下皆闻知。”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五》:“ 苻坚 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 吕光 带兵打 龟兹国 ,‘请’他进关。”
(2).见闻;知识。《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歷览书传,多所闻知。”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岁,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则见而知之;若 孔子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词语解释:闻望  拼音:wén wàng
声望;名望。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父兄贵重,而子弟以闻望见选。” 明 李东阳 《太原王氏柳林世墓碑铭》:“有平寇功,行业闻望为一时所重。” 冯自由 《光复会与同盟会》:“会长 蔡元培 闻望素隆,而短於策略。”
词语解释:闻健  拼音:wén jiàn
亦作“ 闻徤 ”。 谓趁强健之时。《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闻健直须知觉悟,当来必定免轮迴。” 唐 王建 《醉后忆山中故人》诗:“遇晴须看月,闻健且登楼。” 宋 黄庭坚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之一:“定知闻徤休官去,酒户家园得自由。”
词语解释:闻闻  拼音:wén wén
语出《庄子·则阳》:“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臺县众閒者也!”本谓听到曾经听过的,引申为随时可以听到。 唐 元结 《处规》:“吾安能使吾身之有是,而令他人之有非,至於闻闻也哉!”
词语解释:闻善  拼音:wén shàn
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於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 江 河 ,沛然莫之能御也。”《孔子家语·六本》:“闻善必躬行之,然后导之,是夫子之能劳也。” 唐 柳宗元 《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夫闻善不慕,与聋聵同。”
词语解释:闻达  拼音:wén dá
特指向皇帝报告。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既至,诸諫官纷纷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幽远之诚,未尝闻达。”
有名望;显达。语本《论语·颜渊》:“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又:“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顓孙氏 求闻达之要,学干禄之术, 孔子 告以先远世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十年来株守故园,教子读书,苟全性命,不求闻达。”
词语解释:闻义  拼音:wén yì
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管子·弟子职》:“见善从之,闻义则服。”《论语·述而》:“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唐 柳宗元 《乘桴说》:“谓 由 也勇於闻义,果於避世,故许其从之也。”
词语解释:闻命  拼音:wén mìng
接受命令或教导。《左传·昭公十三年》:“寡君闻命矣。” 宋 欧阳修 《治平二年与富彦国书》:“虽承诲勤,未敢闻命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代宗 登极,广拔淹瘁,君亦拜拾遗,闻命之后,君即逝矣。”
词语解释:闻奏  拼音:wén zòu
犹奏闻。《晋书·汝南王亮传》:“有不导礼法,小者正以义方,大者随事闻奏。”《旧唐书·文宗纪上》:“敕诸道节度观察使去任日,宜具交割状,仍限新使到任一月分析闻奏,以凭殿最。”《元典章·兵部三·使臣》:“似这般犯著底人每,体察出来呵,重底闻奏了,要罪过轻底,俺每就断呵!”
词语解释:闻问  拼音:wén wèn
(1).通音问,通消息。《宋书·张敷传》:“ 琅邪 颜延之 书弔 茂度 曰:‘……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金史·宗翰传》:“ 宗望 自 河北 趋 汴 ,久不闻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庙故宏阔,僦居者多, 林生 性孤峭,率不相闻问。”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自到军装局,与 子逸 、 明卿 、 子端 专办文书,外事全未闻问。”
(2).音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转身遂逝,自此不復通闻问矣。”
好名声。《汉书·严助传》:“於是拜为 会稽 太守。数年,不闻问。” 颜师古 注:“无善声。”
词语解释:闻鸡舞  拼音:wén jī wǔ
见“ 闻鸡起舞 ”。
词语解释:闻鸡起舞  拼音:wén jī qǐ wǔ
《晋书·祖逖传》:“﹝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 琨 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以“闻鸡起舞”为志士仁人及时奋发之典。 宋 松洲 《念奴娇·题锺山楼》词:“击楫誓清,闻鷄起舞,毕竟英雄得。” 元 张昱 《看剑亭为曹将军赋》诗:“闻鸡起舞非今日,对酒閒看忆往年。”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兴学》:“闻鸡起舞心还壮,造时势,先鞭不让。”亦省作“ 闻鸡舞 ”、“ 闻鸡 ”。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 清 杜岕 《邀笛步作》诗:“或拟闻鸡舞,或啸登楼夜。”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诗:“雄略虽餘捫蝨谈,壮心谁激闻鸡舞。” 清 孙枝蔚 《与客宿古庙中》诗:“闻鸡思 越石 ,化蝶笑 庄生 。” 谢觉哉 《在广州·游虎门》诗:“一将当关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
词语解释:闻识  拼音:wén shí
(1).知识;学问。《孟子·告子下》:“﹝ 乐正子 ﹞多闻识乎?”《吕氏春秋·诬徒》:“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
(2).指有学识。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今 巖老 极明,极鋭,极智虑,极闻识。”
词语解释:闻诵  拼音:wén sòng
谓传布和称道。《金史·张汝霖传》:“本朝法制,坦然明白,天下之人,无不闻诵。”
词语解释:闻信  拼音:wén xìn
(1).听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洭水》:“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遇风雨昼晦,忽化为石。斯诚巨异,难以闻信。”
(2).听到消息。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幸女闻信,先期逸去。”
词语解释:闻誉  拼音:wén yù
听到美名。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郡侯闻誉亲邀得,乡老知名不放还。”
语本《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后因以“闻誉”指到处皆知的好名声。 明 宋濂 《送吕仲善使北平采史序》:“ 仲善 姓 吕 氏, 章贡 人。有学有文,其闻誉盖翕然云。” 清 刘大櫆 《郑节母传》:“家虽贫而闻誉流于乡族。”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其必不欲循例奉公,碌碌苟且,蹈巧宦之陋习,损海外之闻誉。”
词语解释:闻听  拼音:wén tīng
(1).犹听闻。多特指上达帝王。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序》:“窃以国朝故事,莫盛於 开元 、 天寳 之际。服膺简策,管窥王业,参於闻听,或有闕焉。”《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宋徽宗宣和三年》:“比者始闻赃私之吏,借以为名,率多并缘为姦,驯致骚扰,达於闻听。”
(2).听见;知道。《红楼梦》第五九回:“话説 宝玉 闻听 贾母 等回来,随多添了一件衣裳,拄了杖前边来。”《白雪遗音·八角鼓·酒鬼》:“那人説:‘我这里忙,不能陪着阿哥诉家常。’醉鬼闻听忙起誓。”豫剧《穆桂英挂帅》第一场:“闻听人言 辽东 安王 造反,兵伐中原,不知 宋 室江山何人扶保?”
词语解释:闻教  拼音:wén jiào
领教;受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郎 天才,宿搆必富,可使鄙人得闻教乎?”
词语解释:闻士  拼音:wén shì
有名望的人士。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滎阳 人姓 何 ,忘其名,有名闻士也。” 唐 柳宗元 《唐故尚书户部郎中魏府君墓志》:“ 唐 兴,有闻士讳 之逷 者,与子及孙,咸举进士。”
词语解释:闻讯  拼音:wén xùn
听到消息。《人民日报》1989.6.1:“人们闻迅一呆:‘怎么?来啦。’”
词语解释:闻妇  拼音:wén fù
有声名的妇女。《新唐书·宣宗十一女传》:“凡内外冠、婚、丧、祭,主皆身答劳,疏戚咸得其心,为世闻妇。”
词语解释:闻化  拼音:wén huà
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张篁溪 《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革命史》:“ 爪哇岛 之 华 侨,闻化最晚,故入同盟会者甚尠。”
词语解释:闻喜宴  拼音:wén xǐ yàn
唐 制,进士放榜,醵钱宴乐于 曲江 亭子,称曲江宴,亦称闻喜宴。 后唐 明宗 天成 二年诏命新进士闻喜之宴,年赐钱四百贯。 宋太宗 端拱 元年定由朝廷置宴,皇帝及大臣赐诗以示宠异,遂为故事。因曾设宴于 琼林苑 ,故至 明 清 赐新进士宴称琼林宴。 宋 司马光 《训俭示康》:“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参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宴名》、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宋史·选举志一》
词语解释:闻令  拼音:wén lìng
接受教诲。《战国策·秦策二》:“ 义渠君 曰:‘谨闻令。’” 姚宏 注:“闻,犹受也。令,教也。”
词语解释:闻声相思  拼音:wén shēng xiāng sī
听到名声而思慕。《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儒林外史》第九回:“朋友闻声相思,命驾相访,也是常事。”
词语解释:闻噎废食  拼音:wén yē fèi shí
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明 袁宏道 《祇园寺碑文》:“而一二高识之士,见夫事佛道者如事灶奥,戚戚捨身,沾沾利益,遂欲絶口性命,塞路 葱岭 ,此何异闻噎废食,见蹶停驂者哉?”
词语解释:闻如是  拼音:wén rú shì
佛经开卷语。犹言如是我闻。意为“我听说这样”。《〈百喻经〉序》:“闻如是,一时佛住 王舍城 。”
词语解释:闻一知十  拼音:wén yī zhī shí
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 赐 也何敢望 回 ? 回 也闻一以知十, 赐 也闻一以知二。”《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 根 受性明睿,闻一知十。”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復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復有覆纽价钱。若此类,闻一知十,穷民何以堪命!”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闻一知十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之也。”
词语解释:闻风响应  拼音:wén fēng xiǎng yìng
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随有乡勇 章双桂 等三千餘人,闻风响应。”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更恐各处闻风响应,刻已分电沿 江 各省,一体严密防范,以期消患未萌。”
词语解释:闻风而兴  拼音:wén fēng ér xīng
见“ 闻风而起 ”。
词语解释:闻风而起  拼音:wén fēng ér qǐ
听到风声即起响应。 宋 陈亮 《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明 方孝孺 《喜友堂铭》:“先生之喜,不私诸己,将令吾徒,闻风而起。”《“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罢市之实状》:“闻外人所僱华役,亦将闻风而起。”亦作“ 闻风而兴 ”。 明 李贽 《读史汇·储瓘》:“后 泰州 有 心斋先生 ,其闻风而兴者歟!”
词语解释:闻风破胆  拼音:wén fēng pò dǎn
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唐 李德裕 《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后多作“闻风丧胆”。 秦牧 《长河浪花集·献上一个花环》:“讲到外国侵略者听到他的名字怎样闻风丧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弃尸累累。”
词语解释:闻风而起  拼音:wén fēng ér qǐ
听到风声即起响应。 宋 陈亮 《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明 方孝孺 《喜友堂铭》:“先生之喜,不私诸己,将令吾徒,闻风而起。”《“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罢市之实状》:“闻外人所僱华役,亦将闻风而起。”亦作“ 闻风而兴 ”。 明 李贽 《读史汇·储瓘》:“后 泰州 有 心斋先生 ,其闻风而兴者歟!”
词语解释:闻风而至  拼音:wén fēng ér zhì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清 归庄 《〈玉山诗集〉序》:“然世之读是集者,知 玉山 之多才,安知无文人名士如 杨 张 辈者,闻风而至,唱和流连?”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前 清 的世故老人 纪晓岚 的笔记里有一段故事,一个人想自杀,各种鬼便闻风而至,求作替代。” 老舍 《四世同堂》九:“早一点下手,把牌子创开, 日本 人必闻风而至,咱们的 小羊圈 就成了文化中心!”
词语解释:闻彻  拼音:wén chè
谓闻名四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此妇养姑十餘年,以孝闻彻。”
词语解释:闻宠若惊  拼音:wén chǒng ruò jīng
犹言受宠若惊。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卷二:“恐汩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瑯琊定公司马裔墓志铭》:“将啟 北户 之人,向通 云南 之国,闻宠若惊,奄从深夜。”
词语解释:闻风而逃  拼音:wén fēng ér táo
听到风声就逃跑。《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词语解释:闻风而动  拼音:wén fēng ér dòng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 林雨 《刀尖》:“二连闻风而动的作风,我是知道的。” 古华 《芙蓉镇》第三章二:“近些年来,山里人也习惯了闻风而动,不分白日黑夜,召之即来,参加各种紧急、重要的群众大会。”
词语解释:闻慧  拼音:wén huì
佛教语。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百喻经·以梨打破头喻》:“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
词语解释:闻家  拼音:wén jiā
显达、有名望的家族。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徐氏 十望,其九皆本於 偃王 ;而 秦 后迄兹无闻家。”《新唐书·杜兼传》:“僚官 韦赏 、 陆楚 皆闻家子。”
词语解释:闻所不闻  拼音:wén suǒ bù wén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越 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汉 扬雄 《法言·渊骞》:“七十子之於 仲尼 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亦作“ 闻所未闻 ”。 唐 元稹 《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得所未得,闻所未闻,昭然发矇,几至前席。”《红楼梦》第一一八回:“那 袭人 此时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叶圣陶 《倪焕之》二:“从英文读本里得知闻所未闻的故事,从国文课里读到经义策论以外的古人的诗篇:在 焕之 都觉得十二分醉心。”
词语解释:闻一知二  拼音:wén yī zhī èr
语出《论语·公冶长》,本与闻一知十对比,谓听到一事只能推及两事。后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类推。《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又生个女儿,名曰 小妹 ,其聪明絶世无双,真个闻一知二,问十答十。”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五回:“ 西太后 赞她道:‘古人云闻一知二,与你説了左转,你便晓得右转。岂不是闻一知二么!’”参见“ 闻一知十 ”。
词语解释:闻一知十  拼音:wén yī zhī shí
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 赐 也何敢望 回 ? 回 也闻一以知十, 赐 也闻一以知二。”《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 根 受性明睿,闻一知十。”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復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復有覆纽价钱。若此类,闻一知十,穷民何以堪命!”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闻一知十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之也。”
词语解释:闻生没死  拼音:wén shēng méi sǐ
趁还活着未死,形容拼死、拼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 张生 ,闻得道,把旋阑儿披定,起来陪告。东倾西侧的做些腌躯老,闻生没死的的陪笑。” 凌景埏 校注:“‘闻’,犹如説‘趁’,如趁早叫作‘闻早’。‘闻生没死’,意思説趁着还活着没有死。”
词语解释:闻样  拼音:wén yàng
犹模样。《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或经营、或工巧,闻样尖新呈妙好。” 蒋礼鸿 通释:“中古音微纽明纽不分,现代 浙江 方音嗅气的‘闻’仍读明纽,‘闻样’也是模样。”
词语解释:闻悉  拼音:wén xī
听到;听说
词语解释:闻所未闻  拼音:wén suǒ wèi wén
见“ 闻所不闻 ”。
词语解释:闻所不闻  拼音:wén suǒ bù wén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越 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汉 扬雄 《法言·渊骞》:“七十子之於 仲尼 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亦作“ 闻所未闻 ”。 唐 元稹 《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得所未得,闻所未闻,昭然发矇,几至前席。”《红楼梦》第一一八回:“那 袭人 此时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叶圣陶 《倪焕之》二:“从英文读本里得知闻所未闻的故事,从国文课里读到经义策论以外的古人的诗篇:在 焕之 都觉得十二分醉心。”
词语解释:闻名不如见面  拼音:wén míng bù rú jiàn miàn
谓耳听不及对面相见。常有倍加钦佩的意思。《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水浒传》第三回:“ 鲁提辖 连忙还礼,説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这两位的大名,我是久仰得很的,今日相遇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林斤澜 《一九三七和十三·背竹管的红军》:“闻名不如见面。 杜百鱼 见了这支队伍,觉得比传说中的还要神奇。”
词语解释:闻名丧胆  拼音:wén míng sàng dǎn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六章:“这个吓得鬼子、汉奸闻名丧胆的 梁永生 ,就是当初那个大闹 黄家镇 的 梁永生 。”
词语解释:闻而生畏  拼音:wén ér shēng wèi
听见就怕。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五》:“ 姚兴 这种礼贤的作风,使得 佛陀耶舍 闻而生畏。”
词语解释:闻风丧胆  拼音:wén fēng sàng dǎn
见“ 闻风破胆 ”。
词语解释:闻风破胆  拼音:wén fēng pò dǎn
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唐 李德裕 《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后多作“闻风丧胆”。 秦牧 《长河浪花集·献上一个花环》:“讲到外国侵略者听到他的名字怎样闻风丧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弃尸累累。”
词语解释:闻诊  拼音:wén zhěn
中医学名词。望、闻、问、切四诊之一。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变化,后者凭嗅觉辨别病人的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
词语解释:闻过则喜  拼音:wén guò zé xǐ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谓虚心接受意见。语本《孟子·公孙丑上》:“ 子路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宋 司马光 《奏弹王安石表》:“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諫如流。” 宋 陆九渊 《与傅全美书》之二:“过在所当改,吾自改之,非为人而改也。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词语解释:闻风远遁  拼音:wén fēng yuǎn dùn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只説 蒙古 惧己威名,闻风远遁。”亦作“ 闻风远扬 ”。《歧路灯》第六五回:“赌博场中闹出事,只有个闻风远扬是高着。”
词语解释:闻风远扬  拼音:wén fēng yuǎn yáng
见“ 闻风远遁 ”。
词语解释:闻风远遁  拼音:wén fēng yuǎn dùn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只説 蒙古 惧己威名,闻风远遁。”亦作“ 闻风远扬 ”。《歧路灯》第六五回:“赌博场中闹出事,只有个闻风远扬是高着。”
词语解释:闻鸡起舞  拼音:wén jī qǐ wǔ
《晋书·祖逖传》:“﹝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 琨 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以“闻鸡起舞”为志士仁人及时奋发之典。 宋 松洲 《念奴娇·题锺山楼》词:“击楫誓清,闻鷄起舞,毕竟英雄得。” 元 张昱 《看剑亭为曹将军赋》诗:“闻鸡起舞非今日,对酒閒看忆往年。”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兴学》:“闻鸡起舞心还壮,造时势,先鞭不让。”亦省作“ 闻鸡舞 ”、“ 闻鸡 ”。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 清 杜岕 《邀笛步作》诗:“或拟闻鸡舞,或啸登楼夜。”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诗:“雄略虽餘捫蝨谈,壮心谁激闻鸡舞。” 清 孙枝蔚 《与客宿古庙中》诗:“闻鸡思 越石 ,化蝶笑 庄生 。” 谢觉哉 《在广州·游虎门》诗:“一将当关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
词语解释:闻鸡人  拼音:wén jī rén
指闻鸡起舞的 祖逖 。比喻及时奋发的志士。 明 陈子龙 《送徐闇公省试金陵》诗:“我思闻鸡人,中夜长假寐。”参见“ 闻鸡起舞 ”。
词语解释:闻鸡起舞  拼音:wén jī qǐ wǔ
《晋书·祖逖传》:“﹝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 琨 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以“闻鸡起舞”为志士仁人及时奋发之典。 宋 松洲 《念奴娇·题锺山楼》词:“击楫誓清,闻鷄起舞,毕竟英雄得。” 元 张昱 《看剑亭为曹将军赋》诗:“闻鸡起舞非今日,对酒閒看忆往年。”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兴学》:“闻鸡起舞心还壮,造时势,先鞭不让。”亦省作“ 闻鸡舞 ”、“ 闻鸡 ”。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 清 杜岕 《邀笛步作》诗:“或拟闻鸡舞,或啸登楼夜。”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诗:“雄略虽餘捫蝨谈,壮心谁激闻鸡舞。” 清 孙枝蔚 《与客宿古庙中》诗:“闻鸡思 越石 ,化蝶笑 庄生 。” 谢觉哉 《在广州·游虎门》诗:“一将当关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
词语解释:闻誉之施
指身受美名
词语解释:闻雷失箸
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
词语解释:闻声不食
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