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庭闱 拼音:tíng wéi
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文选·束晳〈补亡〉诗》:“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庭闈,亲之所居。” 唐 张九龄 《酬宋使君见诒》诗:“庭闈际海曲,軺传荷天慈。” 清 刘大櫆 《少宰尹公行状》:“公少而卓犖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闈之训,言动皆必以礼。”因用以称父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诗:“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闈?”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闈。”词语解释:慈闱 拼音:cí wéi
亦作“ 慈幃 ”。亦作“ 慈帷 ”。
(1).旧时母亲的代称。 宋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黄坚叟母夫人》词:“慈闈生日,见説今年年九十。” 明 陆采 《明珠记·别母》:“承凤詔须当远出,别慈幃怎敢从容!”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念煢煢久矣失瞻依,也自小将严父当慈幃。” 陈家英 《秋夜次秀元三妹韵兼呈伯兄》:“ 眉山 兄弟天涯别,应念慈帷老病侵。”
(2).封建时代以皇后母仪天下,故亦以称皇后。 宋 梁焘 《立皇后孟氏制》:“明扬德阀之懿,简在慈闈之公。”词语解释:春闱 拼音:chūn wéi
(1). 唐 宋 礼部试士和 明 清 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犹春试。 唐 李中 《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国子监》诗:“业成早赴春闈约,要使嘉名海内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平日春闈较才艺,策名屡获科甲。”《红楼梦》第一回:“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闈一捷,方不负兄之所学。”
(2).犹春宫。太子居所。又称东宫。亦指代太子。 唐 王勃 《释迦佛赋》:“宝殿之龙颜大悦,春闈之凤德何虞。” 唐 白居易 《除赵昌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制》:“夫望优四皓,然后然调护春闈;才冠六卿,然后能纪纲会府。”《旧唐书·姚珽传》:“臣以庸謏,叨侍春闈,职居献替,岂敢缄默。”
(3).犹春闺。 唐 杨炯 《幽兰赋》:“及夫东山月出,西轩日晚,授 燕 女於春闈,降 陈 王於秋坂。”词语解释:粉闱 拼音:fěn wéi
(1).尚书省之别称。闱,宫中小马。 唐 李山甫 《送职方王郎中吏部刘员外自太原郑相公幕继奉徵书归省署》诗:“此生长扫朱门者,每向人间梦粉闈。” 宋 欧阳修 《送孟都官知蜀州》诗:“名郎出粉闈,佳郡古 关西 。”
(2). 唐 宋 时由尚书省举行的试进士的考场。闱,旧称试院。 唐 司空图 《省试》诗:“粉闈深锁唱同人,正是 终南 雪霽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及就试粉闈,诗题乃‘湘灵鼓瑟’。”词语解释:礼闱 拼音:lǐ wéi
(1). 汉 代尚书省在 建礼门 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出入礼闈,朝夕旧馆。” 李善 注引《十洲记》:“ 崇礼闈 ,即尚书上省门; 崇礼 东 建礼门 ,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闈’也。” 张铣 注:“礼闈,尚书省也。”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朝含香兮礼闈,夕青琐兮黄扉。”
(2).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唐 杜甫 《哭长孙侍郎》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唐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续和》:“礼闈新榜动 长安 ,九陌人人走马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礼闱》:“ 开元 七年考功员外郎 李昂 为举人詆呵,帝以员外郎望轻,乃移贡举於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见《新唐书·选举志》。”词语解释:亲闱 拼音:qīn wéi
父母所居的内室。因用以代称父母。 宋 曾巩 《洪州谢到任表》:“抚临便郡,获奉于亲闈;总制属城,实兼于故里。”《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廷章 一日,閲邸报,见父亲在 峨眉 不服水土,告病回乡。久别亲闈,欲谋归覲。” 清 马之鹏 《除夕得庐字》诗:“亲闈此夜思游子,客路经冬阻尺书。”亦代称翁姑。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那曾有媳妇不侍亲闈?”词语解释:宫闱 拼音:gōng wéi
(1).帝王的后宫,后妃的住所。《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既正位宫闈,愈自谦肃。” 晋 潘岳 《景献皇后哀策文》:“口呜咽以失声,目横迸以洒泪;邈雨絶于宫闈,长无覿于髣髴。”《旧唐书·魏少游传》:“ 肃宗 至 灵武 ,殿宇御幄,皆象宫闈。” 金 元好问 《荆棘中杏花》诗:“天真不到铅粉笔,富艷自是宫闈花。” 清 薛福成 《书〈汉书·外戚传〉后九》:“ 汉 自 高祖 ,帷薄不修, 文帝 衽席无辨,而宫闈之政肃。”
(2).指后妃。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玄宗 之在东宫,为 太平公主 所忌,朝夕伺察,纤微闻於上。而宫闈左右,亦潜执两端,以附 太平 之势。”《旧唐书·后妃传序》:“歷观前古邦家丧败之由,多基於子弟召祸;子弟之乱,必始於宫闈不正。”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公 卒与 寇莱公 力排宫闈,协定大策;功虽不终,其尽力於国者,亦可以无愧也。”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今喜宫闈已正,藩叛又除。”
(3).官名。 隋 唐 内侍省有宫闱局令,掌管宫内的法纪、制度,出入管钥。见《通典·职官九》、《新唐书·百官志二》。
(4).指宫廷。 宋 叶适 《宋吏部侍郎邹公墓亭记》:“小人犹伪撰公疏,激怒宫闈。” 蔡东藩 《前汉演义》第四二回:“甥舅成婚,虽似名分有乖,大众都为他是宫闈私事,无关国家,何必多去争论,自惹祸端,所以噤若寒蝉。”词语解释:禁闱 拼音:jìn wéi
宫廷门户。指宫内或朝廷。《后汉书·周举传》:“及还纳言,出入京輦,有钦哉之绩;在禁闈,有密静之风。” 南朝 梁 何逊 《石头答庾郎丹》诗:“ 相如 阻禁闈,何由从简易。” 唐 杜甫 《送卢侍御二十韵》:“戎狄乘妖气,尘沙落禁闈。”《旧唐书·裴度传》:“ 河朔 逆贼,祇乱 山 东;禁闈姦臣,必乱天下。” 宋 苏辙 《臣事》:“京师,宗庙禁闈之所在,而使不义之徒周环布列于左右,而尚何以为安?” 明 陆采 《明珠记·伪敕》:“此身虽在外,心长在禁闈。”词语解释:重闱 拼音:chóng wéi
(1).重重宫门。指深宫。《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闈之内而知万里之情……任贤之功也。”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酬宴应制》:“御楼横广路,天乐下重闈。”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圣明纂绪,宗社又安,怡愉重闈,共享天下养。”
(2).闺门。《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闈。”
(3).旧称父母或祖父母。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尊重闈而濡浹於庆施。” 明 何景明 《寿罗山胡侍御》诗:“更喜绣衣经故里,遥看綵服拜重闈。” 清 赵翼 《蒋心馀孙立中来谒感赋》诗:“报 刘 更听重闈老,存殁相关泪满巾。”词语解释:琐闱 拼音:suǒ wéi
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旁门。常指代宫廷。 唐 王维 《酬郭给事》诗:“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闈。” 明 王洪 《送吴太仆还南京》诗:“初日映朝衣,承恩出琐闈。”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三:“珥声稠叠琐闈趋,广殿森沉日未晡。”词语解释:彤闱 拼音:tóng wéi
朱漆宫门。借指宫廷。 南朝 齐 谢朓 《酬王晋安》诗:“拂雾朝清阁,日旰坐彤闈。” 明 唐顺之 《八月五日顺义道中望阙》诗:“几时承遣出彤闈,寒暑俄惊节候非。”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啑血彤闈地,横尸紫籞汪。”词语解释:端闱 拼音:duān wéi
皇宫的正门。亦指朝廷。 汉 班固 《西都赋》:“列钟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闈。” 南朝 宋 颜延之 《自陈表》:“仰企端闈,上恋罔极。” 宋 陆游 《谢明堂赦表》:“鉤陈羽立,敷大号於端闈。”词语解释:文闱 拼音:wén wéi
指科举考试。闈,试院。 宋 曾巩 《应举启》:“是以三遇文闈,一踰岁纪,足跡不游於场屋,姓名不署於乡閭。”词语解释:棘闱 拼音:jí wéi
(1). 春秋 楚 棘邑 之门。《左传·昭公十三年》:“﹝ 申亥 ﹞乃求王,遇诸 棘 闈以归。夏五月癸亥,王縊于芋尹 申亥氏 。” 杜预 注:“ 棘 ,里名。闈,门也。” 元 岑安卿 《予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章华台》诗:“ 棘 闈深闭魂魄飞, 申亥 负尸理浅土。”
(2).棘围。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胡克己梦》:“吾梦棘闈晨启,它人未暇进,独先入坐堂上,今兹必首选。” 明 汪廷讷 《种玉记·登隽》:“昨日里对策棘闈,今日里策名天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棘闈应试之人,天囯干城之选。”参见“ 棘围 ”。
词语解释:棘围 拼音:jí wéi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唐 、 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宋 黄庭坚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 ,谈天进士雕虚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清 钮琇 《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宋史·李仕衡传》:“前守捕群盗妻子寘棘围, 仕衡 至,悉纵罢之使去。”词语解释:纶闱 拼音:lún wéi
犹纶阁。中书省的代称。撰拟制诰之所。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纶闈慙并入,翰苑忝先攀。”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张洎 ﹞謁 韩熙载 , 韩 一见,待之如故,谓曰:‘子好,中书舍人。’顷之, 韩 主文。 洎 擢第,不十年,果主纶闈之任。” 清 钱谦益 《王元之自翰林谪官》诗之二:“纶闈旧侣苍苔在,僧舍新愁白髮知。”词语解释:中闱 拼音:zhōng wéi
(1).后妃所居的内宫。《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嬪》:“昔 有莘 适 殷 , 姜姒 归 周 ,宣德中闈,徽音永流。”《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章敬皇后吴氏》:“顾史求箴,道先于壼则;撝谦率礼,教备于中闈。”《镜花缘》第四一回:“兴自后妃,厉节中闈。”
(2).借指皇后。 宋 岳珂 《愧郯录·告谥祖庙》:“以后又有母后、中闈之别。”
(3).泛指宫廷。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屡於中闈,亲被盛指,退自省閲,但增震惊。”
(4).灵堂门内。《文选·陆机〈挽歌〉》:“殯宫何嘈嘈,哀响沸中闈;中闈且勿讙,听我《薤露》诗。” 刘良 注:“闈,殯宫之门。”词语解释:秋闱 拼音:qiū wéi
(1).秋试考场。 宋 章璗 等《七星岩题名》:“重试秋闈后,同考官 合沙 刘汉英 、 清源 徐雷开 来游。”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乾隆 间, 粤 东诸生 谢啟祚 年九十八,犹入秋闈。”
(2).指秋试。 元 黄溍 《试院同诸公为主试官作》诗:“右辖升庸日,秋闈献艺初。”《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转眼就是明年秋闈,再转眼就是后年春榜。”词语解释:锁闱 拼音:suǒ wéi
犹锁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而况锁闈,典司封校,儻或隐情患失,缄默不言,则负陛下委任之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阁试》:“士人自锁闈敭廷之外,其试事最重者,无如吏部之考选科道。” 清 赵翼 《秋闺分校杂咏·填榜》:“堂吏声高唱拆封,关防加密锁闈重。”词语解释:省闱 拼音:shěng wéi
(1).宫中;禁中。《后汉书·第五伦传》:“伏见虎賁中郎将 竇宪 ,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闈,年盛志美,卑谦乐善。”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后以久任省闈,上书愿效死边漠,以报国宠。”
(2).指中央行政官署。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署廨》:“各官职掌,除民事外,内自厂卫,以至各监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邮,岁时自宗庙陵寝行幸以至澣洗之事,虽巨细不一等,而县应固沓如也。”
(3). 唐 宋 时试进士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故称。又称礼闱。 元 以后,称各行省主持的考试,中式者为举人。又称乡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今蒙文调,将赴省闈。”一本作“选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景州 高冠瀛 ……篤学能文,小试必第一,而省闈輒北,竟坎壈以终。”词语解释:虎闱 拼音:hǔ wéi
(1).古时国子学的代称。因其地在虎门之左,故有是称。《魏书·世宗纪》:“虎闈闕唱演之音,四门絶讲诵之业。”《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龙楼而问竖,入虎闈而齿胄。” 李善 注:“《周礼》曰:‘师氏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 李周翰 注:“虎闈,教国子之学所也。”
(2).犹虎门。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脱身鳧舄里,载笔虎闈前。”参见“ 虎门 ”。
词语解释:虎门 拼音:hǔ mén
(1).古代王宫的路寝门。《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郑玄 注:“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於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左传·昭公十年》:“ 子良 曰:‘先得公, 陈 鲍 焉往?’遂伐虎门。”
(2).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魏书·刘芳传》:“ 蔡氏 《劝学篇》云:‘ 周 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师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孙诒让 曰:师氏教国子于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即皋门内之左也)。其居虎门左司王朝,则专据朝位言之,不涉教学之事。如 孙 说,则以虎门为国子学者,误。参阅《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清 孙诒让 正义。
(3).地名。一曰 虎头门 。在 广东省 东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东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广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经 虎门 ,始达 广州 。 清 道光 年间, 林则徐 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 英国 侵略军。词语解释:郎闱 拼音:láng wéi
郎官的公署。亦谓作郎官。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尔腰戟於戎禁,我拂剑於郎闈。” 宋 王安石 《贺运使转官启》:“躋荣中旨,进秩郎闈。”词语解释:紫闱 拼音:zǐ wéi
指皇宫。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释位公宫,登曜紫闈。”词语解释:皇闱 拼音:huáng wéi
皇宫的门。亦指皇宫。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赫赫大 晋 朝,明明闢皇闈。”《宋书·乐志二》:“鼓鐘震天区,礼容塞皇闈。” 唐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诗:“丹陛祥烟灭,皇闈杀气横。”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物见於皇城内,皇闈外,王宫之中。”词语解释:闺闱 拼音:guī wéi
(1).内室。亦特指妇女居住的地方。《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闺闈之内,奉令於太妃;閫閾之外,受教於 沛王 。”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代公》:“多幸为人,託质血属,闺闈未出,固无可杀之罪。” 明 何景明 《述归赋》:“侍颜色於闺闈兮,服左右於起居。” 清 龚自珍 《寒月吟》:“何期闺闈中,亦荷天眷别。”
(2).借指妇女。《红楼梦》第七八回:“高标见嫉,闺闈恨比 长沙 ;贞烈遭危,巾幗惨于 雁塞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其事非闺闈文笔自记者莫能知,”
(3).借指妻。 唐 欧阳詹 《将归赋》:“亲有父母,情有闺闈。”词语解释:储闱 拼音:chǔ wéi
(1).太子所居之宫。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父 璿 ,升采储闈,亦居清显。” 唐 刘禹锡 《贺皇太子受册笺》:“祗膺詔册,光啟储闈。”
(2).借指太子。 唐 参寥子 《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 乾符 丁酉岁,因与同列廷諍机务,词气相高,朝廷两解之,偕授宾翼储闈。”《新唐书·房琯传》:“有朋党不公之名,违臣子奉上之礼,何以仪刑王国,训导储闈?”词语解释:青琐闱 拼音:qīng suǒ wéi
亦作“ 青锁闈 ”。 借指朝廷;皇宫。 唐 徐彦伯 《赠刘舍人古意》诗:“巢君碧梧树,舞君青琐闈。” 唐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山歌》:“朝朝待詔青锁闈,中有万年之树 蓬莱池 。” 唐 李颀 《东京寄万楚》诗:“优游 白虎殿 ,偃息青琐闈。”词语解释:贡闱 拼音:gòng wéi
科举考试的地方。《旧唐书·王凝传》:“ 凝 性坚正,贡闈取士,拔其寒俊,而权豪请託不行,为其所怒,出为 商州 刺史。”《宋史·范质传》:“举进士时, 和凝 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 质 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以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闈中谓之‘传衣鉢’。”词语解释:衡闱 拼音:héng wéi
横木为闱。指简陋的房屋。借指贫士之居。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谡》诗:“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闈。” 唐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诗》:“预愁芳草色,一径入衡闈。”参见“ 衡门 ”。
词语解释:衡门 拼音:héng mén
(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 玄成 ,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 注:“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郁达夫 《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
(2).借指隐者所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跡衡门下,邈与世相絶。”
(3).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緑苔。”
(4).帝王殿前侍卫的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衡门十人,队长一人,选诸武力絶伦者为之,上御后殿,则执檛东西对立於殿前,亦古之虎賁人门之类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 汉 时为天子主门者又有黄门,黄门復即横门、衡门。”词语解释:试闱 拼音:shì wéi
科举时代的考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翥》:“他年, 翥 为馆职,偶及试闈异事,因及之。”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急办行装赴试闈,父亲严命怎生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闻喜》:“ 春香 ,我同 柳郎 至此,即赴试闈。”词语解释:南闱 拼音:nán wéi
(1).南门。《文选·沉约〈直省学愁卧〉诗》:“秋风吹广陌,萧瑟入南闈。” 吕向 注:“闈,门也。” 唐 崔湜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
(2). 明 、 清 科举考试,称 江南 乡试为南闱, 顺天 乡试为北闱。 清 方文 《喜遇从子子留即送之宁波》诗:“人言汝向南闈来,我闻惊絶还疑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自去年壬午,南闈下第,便侨寓这 莫愁湖 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卷十三:“吾乡 王殿撰 云锦 , 康熙 庚午举南闈。至丙戌年,年五十矣。”词语解释:星闱 拼音:xīng wéi
指皇宫。 宋 柳永 《玉楼春》词:“星闈上笏金章贵,重委外臺疏近侍。”词语解释:铨闱 拼音:quán wéi
政府设置的选拔官吏的考试场所。 唐 刘长卿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诗:“天府留香名,銓闈就明试。”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所谓太医局生者,始以赂隶名籍,每年则随銓闈公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每岁三月上旬,应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并赴銓闈就试出官。”词语解释:东闱 拼音:dōng wéi
指东宫。太子居所。 唐 白居易 《和答诗·答〈四皓庙〉》:“从容下南山,顾盼入东闈。前瞻 惠太子 ,左右生羽仪。” 宋 刘筠 《贺册皇太子表》:“前曜开祥,东闈播宪。 汉 仪丕赫,天下之本。”词语解释:椒闱 拼音:jiāo wéi
宫内后妃居处。《周书·独孤信传》:“今景运初开,椒闈肃建。” 唐 卢照邻 《中和乐·歌中宫》:“仪刑赤县,演教椒闈。”《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 武氏 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闈,德光兰掖。”词语解释:青锁闱 拼音:qīng suǒ wéi
见“ 青琐闈 ”。
词语解释:青琐闱 拼音:qīng suǒ wéi
亦作“ 青锁闈 ”。 借指朝廷;皇宫。 唐 徐彦伯 《赠刘舍人古意》诗:“巢君碧梧树,舞君青琐闈。” 唐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山歌》:“朝朝待詔青锁闈,中有万年之树 蓬莱池 。” 唐 李颀 《东京寄万楚》诗:“优游 白虎殿 ,偃息青琐闈。”词语解释:绮闱 拼音:qǐ wéi
华丽的宫室。 南朝 梁 陶弘景 《吴太极左仙公葛公碑》:“濯质綺闈,凝心黛岭。”《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保和 新殿丽秋辉,詔许尘凡到綺闈。”词语解释:天闱 拼音:tiān wéi
宫闱;宫廷。《旧唐书·刘洎传》:“今太子一侍天闈,动移旬朔,师傅以下,无由接见。” 明 刘基 《春兴》诗:“近闻丹詔出天闈,圣主鸣谦下土知。”词语解释:两闱 拼音:liǎng wéi
(1).借指两个宫廷机构。闱,皇宫寝侧的小门。《文选·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两闈阻通轨,对禁限清风。” 李善 注:“两闈,谓东宫及中臺也。” 唐 苏味道 《赠封御史入台》诗:“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闈。”
(2).春闱和秋闱的合称。科举时代考试举人、进士的场叫闱,进士考试在春天,举人考试在秋天,故称。 严复 《救亡决论》:“每逢春秋两闈,闈内外所张文告,使不习者观之,未有不欲股弁者。”词语解释:凤闱 拼音:fèng wéi
指皇宫。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凤闈宵静,阴灵宣玉閫之华。” 明 李梦阳 《圣节闻驾出塞》诗:“千官北首望龙旂,万国车书集凤闈。”词语解释:青闱 拼音:qīng wéi
(1).指太子东宫。也泛指皇子所居。《陈书·鄱阳王伯山传》:“第三皇子 伯山 ,发睿德於齠年,表歧姿於丱日,光昭丹掖,暉暎青闈。”
(2).借指古代门下省等中央官署。 唐 张籍 《春日李舍人宅见两省诸公唱和因书情即事》诗:“紫掖发章句,青闈更咏歌。”
(3).借指礼部考试进士之所。古代开科取士多在春季,故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王起 於 会昌 中放第二榜,内道场诗僧 广宣 以诗寄贺…… 起 答曰:‘ 延英 面奉入青闈,亦选功夫亦选奇。’”词语解释:高闱 拼音:gāo wéi
高大的宫门。《文选·张衡〈西京赋〉》:“ 天梁 之宫,寔开高闈。” 薛综 注:“宫中之门谓之闈。此言特高大。” 晋 左思 《吴都赋》:“高闈有閌,洞门方轨。”借指高大的府第。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市鄽无阨室,世族有高闈。”词语解释:漕闱 拼音:cáo wéi
谓漕试试场。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一旦闻有北方豪俊,试于漕闈,有司安得不惊喜也。”词语解释:萱闱 拼音:xuān wéi
亦作“ 萱幃 ”。 犹萱堂。指母亲。 明 刘三吾 《野庄赋》:“上奉萱闈兮下以友于。” 清 陈维崧 《沁园春·题袁孝子重其负母看花图》词:“衣着斑斕,躬为痀僂,负得萱闈出北堂。” 清 黄景仁 《念奴娇·送容甫归真州》词:“待有五湖三亩宅,多恐萱幃迟暮。”参见“ 萱堂 ”。
词语解释:萱堂 拼音:xuān táng
《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 毛 传:“諼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陆德明 释文:“諼,本又作萱。”谓北堂树萱,可以令人忘忧。古制,北堂为主妇之居室。后因以“萱堂”指母亲的居室,并借以指母亲。 宋 叶梦得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诗之二:“白髮萱堂上,孩儿更共怀。” 元 耶律楚材 《祝忘忧居士寿》诗:“玉佩丁东照兰省,斑衣摇曳悦萱堂。”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怎当他,前有萱堂,后有 红娘 ;便道是,做 张生 全要风流。”词语解释:讲闱 拼音:jiǎng wéi
犹讲帷。 宋 刘攽 《御史中丞孙觉可龙图阁直学士提举醴泉观依旧兼侍读制》:“兼总殊庭之事,增重讲闈之宠。”词语解释:词闱 拼音:cí wéi
指词科。 宋 岳珂 《桯史·记龙眠海会图》:“ 英伯 它文亦多奇,累试词闈不偶,今尚在选调中。” 宋 洪适 《贺宣府陈舍人启》:“伏审光膺三接,迭庆九迁。纶出词闈,方欲皷雷风之号令;节兼帅閫,又将加草木以威名。”参见“ 词科 ”。
词语解释:词科 拼音:cí kē
科举名目之一。此科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宋 代又为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的通称。 清 代则专指博学鸿词科。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德裕 尝为藩府从事日,同院 李评事 以词科进,适与 德裕 同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真西山》:“於是与之延誉於朝,而继中词科,遂为世儒宗焉。” 黄人 《〈清文汇〉序》:“继世之主,懋学右文;两举词科,而骏雄游彀;宏开四库,而文献朝宗。”参阅《宋史·选举志二》。词语解释:会闱 拼音:huì wéi
指会试。《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詎意青钱万选万中,会闈揭晓,名次羣英,廷试又在甲榜,擢应奉翰林。”参见“ 会试 ”。
词语解释:会试 拼音:huì shì
(1). 明 清 科举制度,每三年会集各省举人于京城考试为“会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少年发科,到都下会试。”《儒林外史》第七回:“﹝ 荀玫 ﹞怱怱进京会试,又中了第三名进士。” 清 林则徐 《请定乡试同考官校阅章程并预防士子剿袭诸弊折》:“臣前任京职曾充乡试考官二次,会试同考官一次。”
(2). 太平天囯 在 天京 (今 江苏 南京 )举行的考试。连同乡试,构成 太平天囯 的考试制度。词语解释:阃闱 拼音:kǔn wéi
古时妇女所居内室。多指内宫。《文选·班固〈述成纪〉》:“ 孝成 煌煌,临朝有光,威仪之盛,如圭如璋。阃闈恣 赵 ,朝政在 王 ,炎炎燎火,亦允不阳。” 李善 注:“閫闈,闥门之内也。”《北齐书·神武娄后传》:“ 神武 既有澄清之志,倾产以结英豪,密谋祕策,后恒参预。及拜 渤海王 妃,閫闈之事悉决焉。”《南史·后妃传论》:“若夫义篤閫闈,政刑邦国,古先哲王有以之致化矣。”词语解释:阈闱 拼音:yù wéi
妇女所居之内室。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若乃纂组綺縞之工,风云月露之作,诣絶釵幗,誉腾閾闈。”词语解释:乡闱 拼音:xiāng wéi
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亦代指乡试。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明年会试,经、子、史科,亦依乡闈分年。礼部尚书知贡举。” 清 赵翼 《奏旨准入鹿鸣筵宴》诗:“遂初岂意忽迁鶯,为歷乡闈两鹿鸣。” 王闿运 《中议大夫彭君墓志铭》:“及试乡闈,册名误嘉为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五校乡闈,颇称得士。”词语解释:公闱 拼音:gōng wéi
指科举考场。词语解释:出闱 拼音:chū wéi
旧时指科举考试结束后考生离开试院。《清会典·礼部·贡举》:“凡会试出闈筵燕之礼,揭晓翼日,本部司官朝服偕集。”《清会典·礼部·贡举》:“其出闈后‘恩荣’、‘鹿鸣’二燕,仍照旧例行。”词语解释:凯闱 拼音:kǎi wéi
指尚书省。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徵入凯闈,纳言帝侧。”词语解释:北闱 拼音:běi wéi
(1).明堂的北门。 汉 蔡邕 《明堂月令论》:“古大明堂之礼曰……日入出北闈,视帝节猷。《尔雅》曰:‘宫中之门谓之闈。’王居明堂之礼,又别阴阳门,东南称门,西北称闈,故《周官》有门闈之学。”
(2). 明 清 科举制对 顺天 (今 北京市 )乡试的通称。《明史·选举志二》:“其他指摘科场事者,前后非一,往往北闈为甚,他省次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诸升之 文思繁富,三赴北闈,不售。” 胡适 《〈海上花列传〉序》:“﹝ 韩邦庆 ﹞尝一试北闈,仍鎩羽而归。”词语解释:入闱 拼音:rù wéi
(1).指科举考试时考生或监考人员等进入考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七月十四日奉詔考帘官,十五日士子入闈,月尽榜放矣。”
(2).指参加科举考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 陶 两入闈,皆不第。”词语解释:京闱 拼音:jīng wéi
谓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明 归有光 《戴素庵先生七十寿序》:“ 戴素庵 先生与吾父……皆以明经工於进士之业,数试京闈不得第。”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顺天乡试同考官》:“ 顺治 二年,定例乡试房考,京闈用中行。”词语解释:主闱
科举考试的主试官词语解释:省宫闱
应召入宫探视词语解释:门闱 拼音:mén wéi
宫门。 汉 班固 《答宾戏》:“皆及时君之门闈,究先圣之壼奥。” 唐 李濯 《广达楼赋》:“雉堞相望,而闇连宫闕;门闈广达,而俯接閭阎。” 宋 曾巩 《都知制》:“门闈房闥之间,朝夕给事,非谨信忠篤,乌可以处斯任哉?”词语解释:鹤闱 拼音:hè wéi
犹鹤禁。 宋 无名氏 《导引·景献太子薨》词:“霜月苦,宫鼓鼕鼕。霓旐启,鹤闈空。”词语解释:黄闱 拼音:huáng wéi
禁中门。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唐 李商隐 《为崔从事寄尚书彭城公启》:“晓趋清禁,则琼树一枝,夜直黄闈,则金釭二等。”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皇宫》:“《汉书》禁中门曰黄闥,又曰黄闈。”词语解释:御闱 拼音:yù wéi
亦作“ 御围 ”。 殿试的试院。 元 耶律楚材 《赠高善长一百韵序》:“ 高善长 本书生也,屡入御闈而不捷,乃翻然医隐。”闈一本作“ 围 ”。词语解释:房闱 拼音:fáng wéi
(1).室宇;宫庭。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从容房闈之閒,垂拱持案食者,不知蹠耒躬耕者之勤也。”《后汉书·宦者传序》:“ 邓后 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闈之閒,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
(2).见“ 房幃 ”。
词语解释:房帏 拼音:fáng wéi
亦作“ 房闈 ”。 寝室;闺房。亦借指夫妻间的情爱。《明史·申佳胤传》:“死於疾,死於利,死於刑戮,於房幃,於鬭战,均死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公主·驸马再选》:“公主嫠居数年而殁,竟不识人间房幃事。”《东周列国志》第三四回:“夫人割房闈之爱,以成公子之名,贤德千古罕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云栖》:“妾所以乐得良人者,非不能甘岑寂也……挂名君籍,当为君奉事老母,作内纪纲。若房闈之乐,请与别人探讨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夫房幃秘地,男女幽期,曖昧难明,嫌疑易起。”词语解释:武闱 拼音:wǔ wéi
王宫里的小门。《左传·闵公二年》:“秋八月辛丑, 共仲 使 卜齮 贼公于武闈。” 杜预 注:“宫中小门谓之闈。”一说是路寝的旁门。 杨伯峻 注:“ 金鶚 《求古録·礼説》及 孙人和 《左宧漫録》俱谓‘武’当作‘虎’,《周礼·地官·师氏》、《左》 昭 十一年《传》俱有虎门;虎门,路寝门也。则武闈者,路寝之旁门也。”词语解释:壸闱
宫闱;闺闱。《汉书·叙传下》:“ 孝成 煌煌,临朝有光,威仪之盛,如圭如璋。壼闈恣 赵 ,朝政在 王 ,炎炎燎火,亦允不阳。” 颜师古 注:“ 赵 谓 赵皇后 及 昭仪 也。 王 谓外家 王凤 、 王音 等。” 南朝 梁 沉约 《立内职诏》:“刑於垂训, 周文 所以表德;壼闈失序, 汉氏 所以丧邦。” 唐 刘禹锡 《代慰义阳公主薨表》:“方期作范壼闈,长荣邸第;岂意遘兹短历,奄谢昌辰。”词语解释:玄闱 拼音:xuán wéi
谓道德教政教之门。《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 李善 注:“玄,谓道也。” 李周翰 注:“言开政道之门,以阐扬天子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