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余闰 拼音:yú rùn
(1).指闰月。 唐 顾况 《阴阳不测之谓神论》:“ 汉 道隆兴,方定餘闰。” 明 高启 《闰三月有感》诗之二:“今年不是逢餘闰,已过春光半日程。”
(2).谓额外施恩。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到庙儿外不曾撒纸钱,爷爷你廝餘闰,廝哀怜,我这老妇人呪愿。”词语解释:厄闰 拼音:è rùn
旧说谓黄杨遇闰年不长,因以“厄闰”喻指境遇艰难。 宋 苏轼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退圃》诗:“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自注:“俗説黄杨长一寸,遇闰退三寸。” 明 南潜 《感怀》诗:“妄想延龄栽白术,伤心厄闰抚黄杨。” 清 曹寅 《雪霁梦游渔村和桐初留别》:“贫士孤云元合调,祁寒厄闰费乘除。”词语解释:再闰 拼音:zài rùn
(1).农历五年二闰,谓之再闰。《易·繫辞上》:“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掛。”《后汉书·张纯传》:“礼説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再闰,天气大备。”
(2).借指五年。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坐见 黄州 再闰,儿童尽 楚 语 吴 歌。”词语解释:秋闰 拼音:qiū rùn
闰七月。 唐 李商隐 《壬申闰秋题赠乌鹊》诗:“几年始得逢秋闰,两度填河莫告劳。” 叶葱奇 注疏:“《通鑑日録》:‘ 大中 六年闰七月。’”词语解释:置闰 拼音:zhì rùn
设置闰月。系调整历法纪年与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差数的方法。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 商 时置闰皆在岁末,故 殷墟 卜辞屡云十三月。”参见“ 闰年 ”、“ 闰月 ”。词语解释:正闰 拼音:zhèng rùn
(1).谓正统和非正统。《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据 汉 传於 魏 而 晋 受之, 晋 传於 宋 以至於 陈 而 隋 取之, 唐 传於 梁 以至於 周 而 大宋 承之,故不得不取 魏 、 宋 、 齐 、 梁 、 陈 、 后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宋史·宋庠传》:“﹝ 宋庠 ﹞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若夫不别夷夏,不分正闰,恬其仇我,俛焉并立,甚至以为戎狄之德,黎民怀之,若天眷命而然,则尤公师友之所讳也。”
(2).平年与闰年。公历无闰之年谓平年,有闰之年谓正年。词语解释:积闰 拼音:jī rùn
为了与一回归年的时间相符,阳历、农历各在历法上加上若干天,加在一月或一年中,称“积闰”。 唐 许稷 《闰月定四时》诗:“玉律穷三纪,推为积闰期。月餘因妙算,岁遍自成时。”《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説着,便要讲那分至岁差积闰的道理。”词语解释:偏闰 拼音:piān rùn
封建时代指偏据一方,不属正统的王朝。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姑舅为婚》:“惟 西魏 文帝 时,禁中外及从母兄弟姊妹为婚, 周武帝 又詔不得娶母同姓以为妻妾, 宣帝 詔母族絶服外者听婚,皆偏闰之制。” 宋 岳珂 《桯史·阜城王气》:“居一年,犹云气故在,特稍晦,将为偏闰之象,而不克有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六朝 、 五季 ,偏闰劻勷; 魏 、 辽 、 金 、 元 ,夷狄僭窃。”词语解释:黄杨厄闰 拼音:huáng yáng è rùn
旧时传说黄杨难长,遇闰年不仅不长,反要缩短。因以“黄杨厄闰”比喻境遇困难。 宋 苏轼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自注:“俗説,黄杨一岁长一寸,遇闰退三寸。”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王澹音》:“《病中述怀》云:‘愁如碧草逢春长,身似黄杨厄闰频。’颇见风骨。”词语解释:没闰 拼音:méi rùn
旧时丧礼期服计年,闰月不计,谓之“没闰”。《南齐书·礼志下》:“先儒咸谓三年朞丧,岁数没闰,大功以下,月数数闰。夫闰者,盖是年之餘日,而月之异朔,所以 吴商 云‘含闰以正朞,允协情理。’”参阅 清 福格 《听雨丛谈·丧礼计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