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首字词组
闉阇闉市闉隍闉池闉阙   
闉闍闉厄闉跂闉支闉扼   

词语解释:闉阇  拼音:yīn dū
(1).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重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毛 传:“闉,曲城也。闍,城臺也。” 马瑞辰 通释:“闍为臺门之制,上有臺则下必有门,有重门则必有曲城,二者相因。‘出其闉闍’谓出此曲城重门。”后泛指城门或城楼。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玄宗 亲御闉闍,临视诛讨。” 明 张煌言 《闽南行》诗:“迴首百雉蚤悬灯,照耀闉闍光为赤。”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送予闉闍,顿軛而语,谁知死别,成此终古。”
(2).《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 汉 郑玄 笺:“闍读当如彼都人士之都,谓国外曲城之中市里也。”后人据此以“闉闍”指城市街里。 唐 张九龄 《南阳道中作》诗:“驱马歷闉闍,荆榛翳阡陌。” 宋 叶适 《齐云楼》诗:“虚景混空苍,嚣声收远肆;闉闍虽散阔,栏槛皆堪记。”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厥兄隐水国,从不履闉闍。”
词语解释:闉闍
瓮城的重门
词语解释:闉市  拼音:yīn shì
犹城市。《新唐书·藩镇传·罗绍威》:“军趋库得兵,不可战,因夷灭凡八千族,闉市为空。”
词语解释:闉厄  拼音:yīn è
阻碍和艰难。《易·屯》“泣血涟如” 三国 魏 王弼 注:“居不获安,行无所适,穷困闉厄,无所委仰,故泣血涟如。”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天下之变故,其聚也不可纪,其散也不可一,其来也不可豫,其去也不可逐……闉厄遄至,几於日中冥蔀矣。”
词语解释:闉隍  拼音:yīn huáng
犹城池。《南齐书·萧遥光传》:“旗章车服,穷千乘之尊;闉隍爽闓,踰百雉之制。”
词语解释:闉跂  拼音:yīn qí
谓脚蜷曲,脚尖点地而行。《庄子·德充符》:“ 闉跂支离无脤 説 卫灵公 , 灵公 説之。” 成玄英 疏:“闉,曲也。谓挛曲企踵而行。”
词语解释:闉池  拼音:yīn chí
干涸的城壕。《墨子·备城门》:“救闉池者,以火与争,鼓橐,冯埴外内,以柴为燔。”
词语解释:闉支  拼音:yīn zhī
即胭脂。 清 曹寅 《题画·桃柳蝴蝶》诗:“杨柳自搓青黛,山桃乱抹闉支。”参见“ 胭脂 ”。
词语解释:胭脂  拼音:yān zhī
亦作“臙脂”。 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林花着雨臙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敦煌曲子词·柳青娘》:“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脣。” 金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一:“翠叶轻笼豆颗匀,臙脂浓抹蜡痕新。” 明 张景 《飞丸记·坚持雅操》:“我情愿甘劳役,思量忍命穷,拚得臙脂委落如云鬞。” 清 孙枝蔚 《后冶春次阮亭韵》:“梨花独自洗胭脂, 虢国夫人 别样姿。”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张眼一望,遍地都是齐腿腕子深的小麦,麦梢上平涂着一层胭脂色的朝阳。”
词语解释:闉阙  拼音:yīn quē
城阙。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天子居闉闕之中,帷帐之内,广厦之下,旃茵之上,不出襜幄而知天下者,以有贤左右也。”
词语解释:闉扼  拼音:yīn è
谓马曲颈脱轭。扼,通“ 軛 ”。《庄子·马蹄》:“而马知介倪、闉扼、鷙曼、诡衔、窃轡,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 伯乐 之罪也。” 王先谦 集解引 司马彪 曰:“闉扼,言曲颈於扼以抵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