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末字词组
联镳回镳镳镳还镳走镳驱鑣木镳 
连镳华镳鸾镳玉镳象镳保镳朱镳 
金镳分镳轻镳花镳鞬镳驱镳结驷连镳 
扬镳行镳齐镳分道扬镳鞿镳游镳  
鸣镳龙镳骖镳分路扬镳轮镳惊镳  

词语解释:联镳  拼音:lián biāo
(1).犹联鞭。 唐 权德舆 《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见寄》诗:“联鑣 长安 道,接武 承明宫 。”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出真州》诗:“早约戎装去看城,联鑣壕上嘆风尘。”《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三人联鑣按轡而行。”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蟠桃宫》:“岁之三月朔至初三日,都人治酌呼从,联鑣飞鞚,游览於此。”
(2).喻相等或同进。《北史·甄琛传》:“观其状也,则 周 孔 联鑣, 伊 颜 接衽。” 宋 岳珂 《桯史·富翁五贼》:“名亦在鼎甲,联鑣入团司。” 清 沉德潜 《〈古诗源〉例言》:“后此 越石 、 景纯 ,联鑣接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四章:“且 日本 人以矮特闻,而今者变法而强,与强 英 联鑣。”
词语解释:连镳  拼音:lián biāo
(1).谓骑马同行。镳,马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建中 初,士人 韦生 ,移家 汝州 ,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鑣,言论颇洽。” 清 高士奇 《缫丝行》:“巨舶贩海洋,连鑣卖城府。”
(2).指接续。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重世刺举,连鑣袞服。”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 陇 右贵臣, 河 西鼎族,公侯踵武,岳牧连鑣。”
词语解释:金镳  拼音:jīn biāo
(1).金饰的马嚼子。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虽饰以金鑣,饗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唐 李百药 《少年行》:“少年飞輦盖,上路勒金鑣。”
(2).借指装饰华美的马匹。 宋 谭宣子 《江城子·咏柳》词:“短长亭外短长桥,驻金鑣,繫兰橈。”
词语解释:扬镳  拼音:yáng biāo
(1).提起马嚼子。谓驱马。《文选·傅毅〈舞赋〉》:“龙驤横举,扬鑣飞沫。” 李善 注:“鑣,马勒旁铁。” 三国 魏 嵇康 《杂诗》:“龙驥翼翼,扬鑣踟蹰。” 宋 王禹偁 《仲咸见子一百六十韵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扬鑣正突 渔阳 骑,避箭甘回 赤壁 船。” 清 刘大櫆 《祭张闲中文》:“约异日之归来,当扬鑣而并轡。”
(2).喻显扬才华。 明 陆采 《怀香记·绣阁怀香》:“扬鑣艺圃任纵横,早向名场驰骋。”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且学扬鑣艺圃,争奈兰省无由踊跃。”
词语解释:鸣镳  拼音:míng biāo
马衔铁。借指乘骑。 宋 周邦彦 《忆旧游》词:“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鑣。” 明 高启 张宪 《舞剑联句》:“晚陌息鸣鑣,秋成起严柝。” 清高宗 《观采茶作歌》:“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鑣。”
词语解释:回镳  拼音:huí biāo
犹回马。镳,用以钳马口,古称勒,俗称嚼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奇疾》:“一日闻耳内议曰:今日且遨游郊坰。即有装驮驴马鳞次而出,其恙顿除。至晚,復闻游者回鑣返耳中,则所苦所故。”
犹回马。 隋 王胄 《纪辽东》诗之一:“詎似百万临江水,按轡空迴鑣。” 宋 曾巩 《酬王正仲登岳麓寺阁见寄》诗:“叱驭犯氷雪,迴鑣驰九关。”
词语解释:华镳  拼音:huá biāo
精美的马勒。亦用以指马。 唐 韩愈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鑣。”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华鑣躞蹀绚砂步,大旆綵错辉松门。”
词语解释:分镳  拼音:fēn biāo
犹分道。《晋书·孝武帝赞》:“ 燕 之 击路, 郑 叔 分鑣。”《南史·刘之遴传》:“ 张苍 之传《左氏》, 贾谊 之袭 荀卿 ,源本分鑣,指归殊致,详略纷然,其来旧矣。”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鑣并驱。” 唐 白居易 《祭崔相公文》:“ 微之 、 梦得 、 慕巢 、 师皋 ,或徵雅言,酣咏陶陶;或命俗乐,丝管嘈嘈。藉草荫松,枕麴餔糟。曾未周岁,索然分鑣。”
词语解释:行镳  拼音:xíng biāo
行进的乘骑。镳,马衔。 唐 岑参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诗:“池凉醒别酒,山翠拂行鑣。” 唐 皇甫冉 《玄元观送李源李风还奉先华阴》诗:“远水东流浮落景,繚垣西转失行鑣。”
词语解释:龙镳  拼音:lóng biāo
(1).仙人的坐骑。 南朝 齐 谢朓 《七夕赋》:“龙鑣蹀兮玉鑾整,睠星河兮不可留。” 南朝 梁 沉约 《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衔书必青鸟,佳客信龙鑣。” 唐 刘禹锡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之三:“龙鑣仙路远,骑吹礼容全。”
(2).骏马。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启》:“窃以龙鑣就路,駑骏相悬;鹊镜临春,妍媸自远。”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龙鑣翠辖,駢闐上路之游;列榭崇闉,磊落名都之气。”
(3).皇帝的车驾。借指皇帝。 唐 元稹 《贞元历》诗:“象魏纔颁历,龙鑣已御天。”题注:“是岁秋八月,太上改元 永贞 ,传位今皇帝。”
词语解释:镳镳  拼音:biāo biāo
盛多貌。《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鑣鑣。” 毛 传:“鑣鑣,盛貌。”
词语解释:鸾镳  拼音:luán biāo
(1).系鸾铃的马衔。《诗·秦风·驷驖》:“輶车鸞鑣,载獫歇骄。” 郑玄 笺:“置鸞於鑣,异於乘车也。” 孔颖达 疏:“《夏官·大驭》《玉藻经解》之注皆云:鸞在衡,和在軾,谓乘车之鸞也。此云鸞鑣,则鸞在於鑣,故异於乘车也。”《艺文类聚》卷六三引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蔬圃堂》:“北堂多暇豫,时驾总鸞鑣。”
(2).借指鸾驾。 唐 韦嗣立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主第巖扃架鹊桥,天门閶闔降鸞鑣。” 元 王逢 《奉题宋谢后之祖太师深甫封卫王王之六世孙铎有诗名其子瑛以茂才荐授安仁县谕不就隐居海上》诗:“源 淇 左右鸞鑣远, 蒙 岱 崇高鹤帐虚。”
词语解释:轻镳  拼音:qīng biāo
指奔马。 宋 周邦彦 《六么令·重九》词:“轻鑣相逐,衝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
词语解释:齐镳  拼音:qí biāo
并驾。《文选·张衡〈南都赋〉》:“騄驥齐鑣,黄閒机张。” 吕延济 注:“齐鑣,齐轡也。”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方驥齐鑣,比跡同尘。” 唐 刘禹锡 《送张盥赴举》诗引:“吾不幸,嚮所谓同年友,当其盛时,联袂齐鑣,亙絶九衢,若屏风然。”
词语解释:骖镳  拼音:cān biāo
骖马的镳辔。泛指马具。《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北拒溺驂鑣,西龕收组练。” 刘良 注:“驂马鑣轡也。”谓北拒 曹 兵,血溺马具。
词语解释:还镳  拼音:huán biāo
犹回马。 唐 李峤 《十一月奉教作》诗:“平原已从猎,日暮整还鑣。” 明 李东阳 《祭南溪公文》:“丹书玉节,不可以久驻,空痛哭而还鑣。”
词语解释:玉镳  拼音:yù biāo
(1).玉饰的马勒。《宋书·乐志二》:“玉鑣息节,金輅怀音。”
(2).借指玉马,以喻贤者。 明 何景明 《寄边太常》诗:“雅识怀金奏,同游嘆玉鑣。岁年双轂转,岐路一蓬飘。”参见“ 玉马 ”。
词语解释:玉马  拼音:yù mǎ
(1).玉雕的马。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犹 干将 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使捕鼠,金舟不能凌 阳侯 之波,玉马不任骋千里之迹也。” 北齐 樊逊 《求才审官对》:“臣闻雕兽画龙,徒有风云之势;金舟玉马,终无水陆之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济阳消夏录二》:“﹝ 高荣祉 ﹞有一旧玉马,质理不甚白洁。”
(2).美马。 三国 魏 曹植 《大魏篇》:“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 南唐 成彦雄 《柳枝辞》之一:“轻笼小径近谁家,玉马追风翠影斜。” 宋 刘克庄 《菩萨蛮·戏林推》词:“玉鞭鞭玉马,戏走章臺下。”
(3).喻贤臣。《论语比考谶》:“ 殷 惑女 妲己 ,玉马走。” 宋均 注:“女 妲己 有美色。玉马,喻贤臣;奔,去也。”《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是以玉马骏奔,表 微子 之去;金版出地,告 龙逄 之怨。” 张铣 注:“玉马,喻贤人也。以喻 东昏 无道,贤人归於 高祖 矣。” 清 唐孙华 《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玉马新朝去,铜驼故国怜。”
(4).古代屋檐头悬挂的玉片,能于风中撞击发声,用以惊鸟雀。又称玉马儿。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惊我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寒蛩,簷前玉马,架上金鸡。”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吉丁当玉马儿向檐间闹。” 元 刘庭信 《一枝花·秋景怨别》套曲:“画簷间玎玎璫璫追魂的玉马,戍楼上点点滴滴索命铜壶。”
(5).乐器上马子的美称。《群音类选·醉花阴·佳遇》:“十指纤纤似藉芽,拨银筝。那玉马,不由我心儿里爱他。”
(6).玉质的筹码。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蒲桃架下,戏掷金钱;芍药栏边,閒抛玉马。”
(7).比喻奔涌的水浪。 元 汤式 《一枝花·题崇明顾彦昇洲上居》套曲:“潮生玉马来,沙涌金鰲动。水天涵上下,浦溆控西东。”
词语解释:花镳  拼音:huā biāo
精美的马勒。 宋 郑侠 《烟雨楼》诗:“花鑣柳策熙怡裹,耘笠渔簔笑语中。”
词语解释:分道扬镳  拼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亦作“ 分路扬鑣 ”。
(1).分道而行。《魏书·拓跋志传》:“﹝ 拓跋志 ﹞与御史中尉 李彪 争路…… 高祖 曰:‘ 洛阳 我之 丰 沛 ,自应分路扬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吃了一顿中饭之后,各人穿各人的长衫,和 秦 王 二人分道扬鑣。”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九回:“除 唐督 留守外,第一军总司令 蔡锷 ,先向 四川 进发,第二军总司令 李烈钧 ,亦向 广西 进发,分道扬镳,为国效力去了。”
(2).才力相当,各有千秋。《南史·裴子野传》:“ 兰陵 萧琛 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臣好文》:“时 汪太函 、 王弇州 ,并称其文彩,遂儼然以风雅自命。幕客 郭造卿 辈,尊之为 元敬 词宗先生,几与縉绅分道扬鑣。” 清 王士禛 《古诗笺·凡例》:“ 明远 篇体惊奇,在 延年 之上。 谢 之与 鲍 ,可谓分路扬鑣。”
(3).犹独树一帜,各行其是。《北史·文苑传序》:“ 梁 自 大同 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 简文 、 湘东 启其淫放, 徐陵 、 庾信 分路扬鑣。” 顾笑言 等《李宗仁归来》第三章:“这一夜, 李宗仁 一直没有合眼。他先是在屋中踱步,回忆着与 蒋介石 勾心斗角,屡屡遭到暗算的往事,一个与其分道扬镳的腹案,渐渐形成。”
词语解释:分路扬镳  拼音:fēn lù yáng biāo
见“ 分道扬鑣 ”。
词语解释:分道扬镳  拼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亦作“ 分路扬鑣 ”。
(1).分道而行。《魏书·拓跋志传》:“﹝ 拓跋志 ﹞与御史中尉 李彪 争路…… 高祖 曰:‘ 洛阳 我之 丰 沛 ,自应分路扬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吃了一顿中饭之后,各人穿各人的长衫,和 秦 王 二人分道扬鑣。”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九回:“除 唐督 留守外,第一军总司令 蔡锷 ,先向 四川 进发,第二军总司令 李烈钧 ,亦向 广西 进发,分道扬镳,为国效力去了。”
(2).才力相当,各有千秋。《南史·裴子野传》:“ 兰陵 萧琛 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臣好文》:“时 汪太函 、 王弇州 ,并称其文彩,遂儼然以风雅自命。幕客 郭造卿 辈,尊之为 元敬 词宗先生,几与縉绅分道扬鑣。” 清 王士禛 《古诗笺·凡例》:“ 明远 篇体惊奇,在 延年 之上。 谢 之与 鲍 ,可谓分路扬鑣。”
(3).犹独树一帜,各行其是。《北史·文苑传序》:“ 梁 自 大同 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 简文 、 湘东 启其淫放, 徐陵 、 庾信 分路扬鑣。” 顾笑言 等《李宗仁归来》第三章:“这一夜, 李宗仁 一直没有合眼。他先是在屋中踱步,回忆着与 蒋介石 勾心斗角,屡屡遭到暗算的往事,一个与其分道扬镳的腹案,渐渐形成。”
词语解释:走镳  拼音:zǒu biāo
见“ 走鏢 ”。
词语解释:走镖  拼音:zǒu biāo
亦作“ 走鑣 ”。 旧谓保镖者护送人或货物。《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因为走鏢的这一行,虽説仗艺业吃饭,是桩和小人作对头的勾当,不是条平稳路。”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一回:“这样大的本领,不要说作官,就是到镖局里走镖,也可顾全衣食。” 老舍 《断魂枪》:“这是走镳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词语解释:象镳  拼音:xiàng biāo
用象牙制作的马勒。《后汉书·舆服志上》:“竞修奇丽之服,饰以舆马,文罽玉缨,象鑣金鞌,以相夸上。”
词语解释:鞬镳  拼音:jiān biāo
谓以弓矢建于马首。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油幢表》:“故象革鞬鑣,尚炯明图;朱箱玄盖,犹炤 汉 篆。” 胡之骥 注:“鑣,马首也。犹言弓矢并建於马首也。”
词语解释:鞿镳  拼音:jī biāo
犹鞿鞚。比喻受羁绊。 明 刘基 《感春》诗:“人生多忧患,死去百患消;但恨不便得,无由脱鞿鑣。”
词语解释:轮镳  拼音:lún biāo
车轮和马具。借指战车和军马。 清 赵翼 《题明太祖陵》诗之一:“定鼎 金陵 控制遥,宅中方轨集轮鑣。”
词语解释:驱鑣
驱策奔驰
词语解释:保镳  拼音:bǎo biāo
见“ 保鏢 ”。
词语解释:保镖  拼音:bǎo biāo
亦作“ 保鑣 ”。亦作“ 保标 ”。
(1).旧时有武艺的人受雇护送财物或保护雇主人身安全,称为保镖。 清 袁枚 《新齐谐·董金瓯》:“吾父某亦为人保标,路逢 僧耳 ,与角鬪,不胜而死。” 鲁迅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于是跟一个好官员或钦差大臣,给他保鑣,替他捕盗,一部《施公案》,也说得很分明。”
(2).现多比喻起护卫作用。 浩然 《洪涛曲》:“我陪着你去,给你保镖。” 聂绀弩 《论莲花化身》:“因之在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会,常有顽固的父母,滥用家庭的权威,为旧思想保鑣,阻碍儿女进步,甚至迫害儿女。”
(3).从事保镖之事者。亦比喻起护卫作用的人或事物。 茅盾 《三人行》:“你准是贪官污吏的爪牙--保镖,卫队!” 周恩来 《关于国民党二中全会的谈话》:“这样,将来的国民大会就会更便于做一党专政的保镖。”
词语解释:驱镳  拼音:qū biāo
驱马奔驰。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萧监利求入学启》:“窃以矫首伺飞,不如修弋;踠足念远,莫若驱鑣。”
词语解释:游镳  拼音:yóu biāo
指出游所用的马匹。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游鑣早办,好趁韶华半,愿岁岁花前相见。”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好趁佳辰,办取游鑣。”
词语解释:惊镳  拼音:jīng biāo
犹惊马。 唐 崔湜 《野燎赋》:“迫而察之,既似乎惊鑣失轂骇平原;远而望也,又似乎列羽攒旗驰塞垣。”
词语解释:木镳  拼音:mù biāo
木制的马衔。用于丧礼,取其发声小。《仪礼·既夕礼》:“御以蒲菆、犬服、木錧、约绥、约轡、木鑣。” 贾公彦 疏:“平常用马鑣,以金为之,今用木,故知亦取少声也。”
词语解释:朱镳  拼音:zhū biāo
两端有红色佩饰的马嚼子。《后汉书·舆服志上》:“诸马之文……王、公、列侯,鏤髦,朱鑣朱鹿。” 晋 潘岳 《北芒送别王世胄》诗:“朱鑣既扬,四轡既整。驾言饯行,告离 芒岭 。”
词语解释:结驷连镳  拼音:jié sì lián biāo
见“ 结駟连骑 ”。
词语解释:结驷连骑  拼音:jié sì lián qí
高车骏马连接成队。形容高贵显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相 卫 ,而结駟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 原宪 。”《宋书·后妃传·前废帝何皇后》:“ 迈 每游履,輒结駟连骑,武士成羣。”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结駟连骑,选色徵歌。”亦作“ 结駟列骑 ”、“ 结駟连鑣 ”。《韩诗外传》卷九:“ 楚 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结駟列骑,食方丈於前,如何?”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结駟连鑣之游,侈袂执圭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