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盐平声 [同恹][zhān,占卜][音尖。流入也,浸也。][详注1][nián][详注2][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燖 《集韵》慈盐切《韵会》昨盐切,音潜。《玉篇》本作燂。《集韵》沈肉於汤也。或作爓煔。《仪礼·聘礼注》肤豕肉也。惟燖者有肤。《释文》燖,刘音寻。一本作爓,音潜。 又《广韵》徐盐切《集韵》徐廉切,音阎。《广韵》本作燖。详燖字注。
注2:针 《广韵》巨淹切《集韵》《韵会》其淹切,音钳。人名。《诗·秦风》子车针虎。《左传·隐八年》陈针子送女。《注》针子,陈大夫。又《庄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针巫氏。《注》针巫氏,鲁大夫。又《僖二十八年》针庄子为坐。《释文》针,其廉反。 又地名。《左传·成六年》侵宋师於针。《释文》针,其廉反。
注3:妗 音襜。𡝫妗,善笑貌。 又《集韵》馨兼切,音莶。义同。 又《广韵》《集韵》,音欦。美也。一曰女轻薄貌。
注4:詀 《集韵》他兼切,帖平声。《扬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谓之詀啼。 又《广韵》《集韵》丁兼切,点平声。转语也。一曰巧言。 又《集韵》处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注5:慊 《集韻》苦兼切,音謙。意不足也。又《集韻》賢兼切,音嫌。《說文》疑也。或省作兼。或通作嫌。《前漢·趙充國傳》婾得避慊之便。《師古註》慊,亦嫌字。又《集韻》離鹽切,音廉。《說文》帷也。或从巾从廉。
末字词组
腰镰钩镰镣镰长镰开镰挂镰  
刀镰火镰蚌镰钐镰钩镰石镰  

词语解释:腰镰  拼音:yāo lián
腰带镰刀。亦指腰里所佩的镰刀。 唐 王绩 《采药》诗:“腰鎌戊己月,负鍤庚辛日。” 宋 陆游 《农家歌》:“腰鎌卷黄云,踏碓舂白玉。” 清 沉岸登 《尾犯·笋》词:“记紫薑畦畔,载取腰鎌,山厨先煮。”
词语解释:刀镰  拼音:dāo lián
即镰刀。农具。 汉 王充 《论衡·累害》:“卒然牛马践根,刀镰割茎,生者不育,至秋不成。” 唐 韩愈 《苦寒》诗:“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
词语解释:钩镰  拼音:gōu lián
亦作“钩镰”。
(1).农用镰刀。《周礼·秋官·薙氏》“夏日至而夷之” 汉 郑玄 注:“夷之以鉤鎌,迫切芟之也。” 北齐 刘昼 《新论·适才》:“ 棠谿 之剑,天下之銛也,用之穫穗,曾不如钩镰之功也。”
(2).兵船用具。在长竹顶端装置弯刃,用以钩船、割绳。参阅 明 郭钰 《武备志·钩镰图说》
词语解释:火镰  拼音:huǒ lián
亦作“ 火鎌 ”。
(1).取火工具。用钢制成,形似镰刀,故称。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家僮将火镰火石引起火来。”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火器》:“囊中悬吊火石、火镰,索机一动,其中自发。”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老汉一边装烟一边说:‘拿了烟锅忘了拿火镰。’”
(2).古代攻城用的兵器。《宋史·兵志十一》:“ 皇祐 元年御 崇正殿 閲知 澧州 供备库使 宋守信 所献衝阵无敌流星弩……火鎌石火纲三刃。” 明 茅元仪 《武备志·攻具·火镰图说》:“火镰以钩刀为刃……凡攻城将透,积薪草、松明、麻籸於地道中,加以膏油,纵火焚城。”
词语解释:镣镰  拼音:liào lián
系带脚镣的铁链。《元典章·刑部十七·纵囚》:“牢子 宋僧住 将配役贼徒 陈福兴 等所带镣鎌脚鐲取去,故纵在外。”
词语解释:蚌镰  拼音:bàng lián
用蚌壳磨制的镰刀。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一章第二节:“龙山文化也仍是以锄农业为主,农具中打制石器已很少,磨制石器则普遍使用……收割工具出现了磨制的半月形石刀,还有是可装木柄的磨制石镰或蚌镰。”
词语解释:长镰  拼音:cháng lián
1.农具名。长柄镰刀。亦用作兵器。
词语解释:钐镰  拼音:shān lián
大镰刀。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推黄鉞以适釤镰之持,挠华旗以入林杞之下乎!”
词语解释:开镰  拼音:kāi lián
指一茬庄稼开始用镰刀收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第二天,屯子里还像过年过节一样的热闹。大田还没有开镰,人们都呆在家里打杂。”《安徽日报》1982.1.12:“但见满田的晚稻,整齐,壮实,不日即可开镰。”
词语解释:钩镰  拼音:gōu lián
1.亦作"钩镰"。
2.农用镰刀。
3.兵船用具。在长竹顶端装置弯刃,用以钩船、割绳。参阅明郭钰《武备志。钩镰图说》
词语解释:挂镰  拼音:guà lián
谓一年中最后一茬庄稼的收割工作结束。
词语解释:石镰  拼音:shí lián
石器时代收割用的石制农具。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有些氏族﹞收割作物,都使用磨光的长方形或半月形石刀和石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