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楮镪 拼音:chǔ qiǎng
祭供时焚化用的纸钱。镪,钱贯,引申为钱。 宋 洪迈 《鬼国记》:“移时宴罢,乃焚烧楮鏹,渐次闻人哭声。”《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翌日,具肴体,焚楮鏹於墓下,作文以弔之。”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 汴河 岸有卖粥嫗,日以所得钱置缿筩中,暮则数而緡之,间得楮鏹二,惊疑其鬼也。”词语解释:冥镪 拼音:míng qiǎng
指烧给死人用的纸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大行丧礼》:“盖自 唐 宋 以来,相沿已久,惟冥鏹最属无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多前锋》:“遂取冥鏹焚之。”词语解释:资镪 拼音:zī qiǎng
资财。 唐 高彦休 《高阙史·赵江阴政事》:“其东邻则拓腴田数百亩,资鏹未满,因以庄券质於西邻,贷緡百万,契书显验。”词语解释:赀镪 拼音:zī qiǎng
钱财。貲,通“ 资 ”。 宋 马令 《南唐书·隐者传·毛炳》:“苟获貲鏹,即市酒尽醉。”词语解释:铜镪 拼音:tóng qiǎng
铜钱。《宋史·五行志五》:“ 金 人运麦於 淮 北岸易南岸铜鏹,斗钱八千。”词语解释:钱镪 拼音:qián qiǎng
钱贯。 清 袁枚 《新齐谐·瓜棚下二鬼》:“鬼婢冒我姓名,来诈钱鏹,辱没煞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僧》:“两盗,雏耳,虽相伺而眼眯,误赤金为钱鏹,故不直一下手。”词语解释:宝镪 拼音:bǎo qiǎng
皇家所赐的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或曰:‘五十宝鏹,四匹綵币,十目所视,胡为而来?’曰:‘此贤妃敬贤之礼,却之不恭,是当谅其心矣。’”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 济寧 人 王士能 ,年百二十三岁。朝廷闻其老,尝召见之,赐宝鏹以归。”词语解释:见镪 拼音:jiàn qiǎng
现钱。 宋 岳珂 《桯史·机心不自觉》:“烦公依旧夹锡样铸一緡,将以进入,尽废见鏹不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出见钱》:“都下货壅,乏见鏹。”词语解释:纸镪 拼音:zhǐ qiǎng
成串的纸钱。 清 袁枚 《新齐谐·芜湖朱生》:“ 赵 哀之,为焚纸鏹五千而行。”参见“ 纸钱 ”。
词语解释:纸钱 拼音:zhǐ qián
迷信者在祭祀时焚化给死人或鬼神当钱用的纸片。亦可望空抛撒或悬挂墓地。形状有圆形方孔如铜钱者,也有纸上打些钱形的。据《新唐书·王璵传》记载, 汉 以来丧葬者埋钱于墓圹中,称瘗钱, 魏 晋 以后则演变为用纸钱。 唐 张籍 《北邙行》:“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鳶作窠衔上树。”《宋史·寇準传》:“县人皆设祭哭於路,折竹植地,挂纸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坟上烧纸钱去。”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二:“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亦称“ 纸铜钱 ”。 清 洪昇 《长生殿·哭像》:“叠金银山百座,化幽冥帛万张。纸铜钱,怎买得天仙降?”词语解释:缗镪 拼音:mín qiǎng
钱贯。指代钱财。《太平广记》卷一二五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虽緡鏹且尽,而衣衾似给。”词语解释:白镪 拼音:bái qiǎng
亦作“ 白鏘 ”。 白银的别称。 明 沉璟 《埋剑记·妇功》:“旧赐青蚨犹在篋,又蒙白鏹济蚕月。”《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见因贪白鏘,番自丧黄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及发他砖,则灿灿皆白鏹也。”《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有与观察之胥役通者,知观察署藏白鏹四十万,於是脇其首作难。”词语解释:寓镪 拼音:yù qiǎng
用白金水涂过的纸冥钱。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马妾冤》:“呼问之曰:‘汝欲铜钱耶,纸钱耶?’笑曰:‘我鬼非人,安用铜钱?’乃买寓鏹百束,祝焚之,烟絶而 常氏 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