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金镞 拼音:jīn zú
金属制的箭头。 唐 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诗:“弩臺雨坏逢金鏃,香径泥销露玉釵。” 清 张养重 《板子矶》诗:“荒城草长埋金鏃,废垒沙深卧铁衣。”词语解释:箭镞 拼音:jiàn zú
箭头上的金属尖物。《后汉书·西域传西夜》:“﹝ 西夜国 ﹞地生白草,有毒,国人煎以为药,傅箭鏃,所中即死。” 唐 王建 《射虎行》:“远立不敢污箭鏃,闻死还来分虎肉。”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日暮箭鏃尽,左右刀鋋集。”词语解释:啮镞
古代武术名。咬住对方射来的箭鏃。语本《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隋 末有 昝君謨 善射……有 王灵智 学射於 謨 ,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 謨 ,独擅其美。 謨 执一短刀,箭来輒截之。唯有一矢, 謨 张口承之,遂囓其鏑。笑曰:‘学射三年,未教汝囓鏃法。’” 前蜀 贯休 《了仙谣》:“亦留仙诀在人间,啮鏃终言药非道。”词语解释:遗镞 拼音:yí zú
(1).谓损折箭矢。借以指细微的损失。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秦 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兵不血刃,士无遗鏃,而 樊邓 威怀, 巴 黔 底定。”《隋书·高祖纪上》:“ 申 部残贼,充斥一隅,蝇飞蚁聚,攻州略地。播以玄泽,迷更知反,服而捨之,无费遗鏃。”
(2).指遗弃或残剩的箭镞。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往者兵革亟动,师旅数起, 长城 之北,旋车遗鏃相望。”《宋书·袁淑传》:“今涂有遗鏃,蠆未息蜂,敢思凉识,少酬閎施。” 元 王逢 《观钱塘江潮时教化平章大宴江上》诗:“ 钱王 射强弩,至今有遗鏃。”词语解释:羽镞 拼音:yǔ zú
指箭。 清 周亮工 《射乌楼纪事》诗:“畏使渔磯鸣羽鏃,愁闻雁渚击金鐎。”词语解释:利镞 拼音:lì zú
锐利的箭头。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利鏃穿骨。” 金 赵秉文 《庐州城下》诗:“利鏃穿 吴 甲,长戈断 楚 缨。”词语解释:石镞 拼音:shí zú
石制箭头。词语解释:矢镞 拼音:shǐ zú
箭头。《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矢鏃有毒,毒入于骨。”《新五代史·唐臣传·符存审》:“﹝ 存审 ﹞临终……因出其平生身所中矢鏃百餘而示之曰:‘尔其勉哉!’”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佳兵》:“凡鏃,冶铁为之(《禹贡》砮石,乃方物,不适用)。北虏制如桃叶鎗尖, 广 南 黎 人矢鏃如平面铁铲,中国则三棱锥象也。”词语解释:玉镞 拼音:yù zú
(1).玉质的箭头。喻新竹。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节高迷玉鏃,籜缀疑花捧。”
(2).玉质的箭头。喻鸟喙。 唐 濮阳瓘 《出笼鹘》诗:“玉鏃分花袖,金铃出綵笼。”词语解释:锋镞 拼音:fēng zú
犹锋镝。借指兵器或战争。《后汉书·西羌传论》:“自脱於锋鏃者,百不一二。”词语解释:砥镞 拼音:dǐ zú
谓锐意磨练。 清 薛福成 《母弟季怀事状》:“兄弟数人,益以读书求志相砥鏃。” 清 薛福成 《向伯常哀辞》:“其后进之士,亦且喁喁嚮风,争以学行经济相砥鏃。”词语解释:雨镞 拼音:yǔ zú
来势猛烈的急雨。 宋 陆游 《大雨》诗:“雨鏃飞纵横,雷车助奔骤。”词语解释:丹镞 拼音:dān zú
生在矿床上如箭镞的丹砂。 宋 苏轼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玉牀丹鏃记分我,助我金鼎光斓斑。” 王十朋 注引《本草图经》:“丹砂, 辰州 者最胜。生深山石崖间,土人採之,穴地数十丈始见苗,乃白石耳,谓之朱砂牀,砂生石上若箭鏃。”词语解释:镞镞 拼音:zú zú
(1).挺拔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文学鏃鏃,无能不新。”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阮圆海戏》:“﹝ 阮圆海 ﹞如就戏论,则亦鏃鏃能新,不落窠臼者也。”
(2).突出貌。 唐 王建 《荆门行》:“ 峴亭 西头路多曲,櫟林深深石鏃鏃。”
(3).锐利貌。 清 钱谦益 《书破山刻石屋珙禅师语录后》诗:“神剑光差差,飞矢锋鏃鏃。”
(4).簇拥貌。鏃,通“ 簇 ”。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白洋潮》:“﹝潮﹞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鏃鏃,无敢復先。”词语解释:刚镞 拼音:gāng zú
铁箭头。 晋 左思 《吴都赋》:“刚鏃润,霜刃染。” 唐 敬骞 《射隼高墉赋》:“原夫刚鏃初架,劲弦正张。”词语解释:佻身飞镞 拼音:tiāo shēn fēi zú
只身射箭杀敌。形容杀敌英勇,视死如归。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 瓚 誓命沉城,佻身飞鏃,兵尽器竭,毙于旗下。” 清 冯桂芬 《按察司金公墓志铭》:“临危不渝,佻身飞鏃。”词语解释:逸镞 拼音:yì zú
指疾飞的箭。《宋书·索虏传》:“若於本欲消姦弭暴,永存匪石,宜先谨封守,斥遣诸亡,惊蹄逸鏃,不妄入境,则边城之下,外户不闭。”词语解释:亡矢遗镞 拼音:wáng shǐ yí zú
损失箭和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 汉 贾谊 《过秦论》:“ 秦 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若其军士不战,城门不闭,敌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取之者,则 寧波 之与 上海 也。”词语解释:骨镞 拼音:gǔ zú
骨制的箭头。《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素弧骨鏃,马不粟食。”《唐六典·两京武库》“箭之制有四” 唐 李林甫 等注:“《通俗文》曰:‘骨鏃曰骲,铁鏃曰鏑;鸣箭曰骹,靃叶曰鈚,皆古之制也。’”词语解释:括镞 拼音:kuò zú
箭镞。括,通“ 栝 ”。 章炳麟 《訄书·儒兵》:“若夫临敌之道则有矣,方机动时,其疾若括鏇。”词语解释:木镞 拼音:mù zú
一种假箭,箭镞以木削制而成。《元史·太宗纪》:“诸千户越万户前行者,随以木鏃射之。百户、甲长、诸军有犯,其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