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共20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明镜临镜妆镜飞镜半镜后镜自镜飞鹊镜
清镜古镜心镜冰镜龟镜仁寿镜潭镜陈宫镜
玉镜晓镜圆镜月镜藻镜江心镜鹊镜莹镜
一镜破镜窥镜菱镜衡镜百鍊镜瑶镜千丈镜
看镜金镜开镜业镜花镜澄镜眼镜金鹊镜
鸾镜石镜青铜镜人镜菱花镜抚镜风镜千里镜
览镜铜镜磨镜夹镜握镜千秋镜照妖镜远镜
水镜揽镜皎镜分镜霜镜轩辕镜法镜封镜
宝镜照镜秦镜龙镜海镜俯镜轩镜玄镜
青镜天镜悬镜引镜地镜日镜幽镜池镜

词语解释:明镜  拼音:míng jìng
(1).明亮的镜子。《淮南子·俶真训》:“莫窥形於生铁而窥於明镜者,以覩其易也。” 唐 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联句》:“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碧野 《雪路云程·驰往巴仑台》:“水深无波,像一面明镜,映照着四山的倒影和当空飘游的白云。”
(2).用以称颂官吏判案公正,没有冤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寃!”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只望大人高抬明镜,替小妇人做主咱。”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阳勘》:“沧波底,鱼鳖朋,覆盆寃,待明镜。”参见“ 明镜高悬 ”。
(3).喻月亮。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一:“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明 刘基 《怨王孙》词:“明镜飞上青天,照无眠。” 明 高棅 《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梦回明镜没,寂歷闻幽蛩。”
词语解释:明镜高悬  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
《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初入 咸阳宫 ,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捫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臟,歷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有女子邪心,则胆张心动。 秦始皇 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后多以“明镜高悬”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平无私。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清 沉起凤 《谐铎·讼师说讼》:“况南面折狱者,明镜高悬有几人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伊答曰:‘ 干王 明镜高悬,真伪立见。’”
词语解释:清镜  拼音:qīng jìng
明镜。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髮。” 唐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今晨清镜中,白閒生黑丝。”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明朝对清镜,衰鬢又逢春。”亦喻清澈的湖水。 宋 曾巩 《西湖一月二十日》诗:“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
词语解释:玉镜  拼音:yù jìng
(1).玉磨成的镜子。《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有膂力,能担白虎橦,自製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众宝,逞诸意态。”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鈿。”
(2).比喻清明之道。《尚书帝命验》:“ 桀 央玉镜,用其噬虎。” 郑玄 注:“玉镜喻清明之道。” 南朝 梁简文帝 《奉请上开讲启》:“玉镜宸居,金轮驭世。”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 秦帝 沦玉镜, 留侯 降氛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今年既是 欧阳修 主考,此人玉镜高悬,冰壶朗照,二子定为首荐,诸君亦合同登。”
(3).比喻明月。 唐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诗:“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宋 杨万里 《月夜观雪》诗:“游遍琼楼霜欲晓,却将玉镜掛青天。”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阑干露湿人犹凭,贪看玉镜。”《红楼梦》第四八回:“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掛冰盘。”
(4).比喻明静的水面。 唐 李白 《陪族叔晔游洞庭湖》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杨万里 《池亭》诗:“揩磨一玉镜,上下两青天。”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金屏匝地轴,玉镜开天容。”
(5).指婚娶的聘礼。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这分明,是 温 家勾凤引鸞的玉镜。”《群音类选·玉丸记·病起成亲》:“追往昔玉镜亲收,喜今日东牀堪选。” 柳亚子 《盛湖竹枝词题词》诗之十一:“却教惭愧 朱 陈 好,玉镜 温郎 第二流。”参见“ 玉镜臺 ”。
词语解释:玉镜台  拼音:yù jìng tái
(1).玉制的镜台。 唐 杨炯 《梅花落》诗:“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臺。” 宋 葛立方 《满庭芳·簪梅》词:“玉镜臺边试看,相宜是浅笑轻顰。”《群音类选·京兆记》:“青鸞何事飞难至,却教我玉镜臺前懒画眉。”
(2).指 晋 温峤 之玉镜台。 温峤 北征 刘聪 ,获玉镜台一枚。从姑有女,嘱代觅婿, 温 有自婚意,因下玉镜台为定。事见《世说新语·假谲》。后引申作婚娶聘礼的代称。 唐 张紘 《行路难》诗:“君不见 温 家玉镜臺,提携抱握九重来。”《群音类选·犀珮记·势逼改嫁》:“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 温郎 玉镜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外家纪闻》:“ 北江 与其内姊适 程氏 者,幼相亲爱,颇有玉镜臺之慕,而姻事不谐。” 郁达夫 《无题》诗之二:“玉镜臺边笑老奴,何年归去长 西湖 ?”
词语解释:一镜  拼音:yī jìng
(1).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太宗 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遗》诗之一:“行朝半夜烟尘起,晓殿吁嗟一镜沉。”
(2).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 唐 刘长卿 《旧井》诗:“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下看百餘尺,一镜光不灭。” 唐 钱起 《赋得馀冰》诗:“晓日餘冰上,春池一镜明。” 明 陈荩卿 《讌赏·徐王孙惺予邀泛莫愁湖看莲》曲:“拿舟深入水云乡,荡破湖心一镜光。”
(3).喻有如明镜的月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映物连珠断,缘空一镜升。” 明 梁辰鱼 《伤逝·咏时序悼亡》曲:“长空一镜辉万里,全无一点纤翳。”
词语解释:看镜  拼音:kàn jìng
照镜子。 宋 陆游 《对酒》诗:“看镜喜欲舞,追还少年狂。” 宋 陆游 《秋郊有怀》诗:“掛冠易事尔,看镜叹勛业。”
词语解释:鸾镜  拼音:luán jìng
《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昔 罽宾 王结罝 峻祁之山 ,获一鸞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饗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县镜以映之!’王从言。鸞覩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絶。”后即以“鸞镜”指妆镜。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龙飆去去无消息,鸞镜朝朝减容色。”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鸞镜时犹照,蛾眉岁不同。”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二十场:“许多年在战场不亲鸾镜,今日里回家来旧课重温。”
词语解释:览镜  拼音:lǎn jìng
(1).照镜。 南朝 宋 谢灵运 《豫章行》:“览镜睨頽容,华颜岂久期。”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镜影成相字》:“ 宋璟 未第时,因於日中览镜,镜影忽成‘相’字, 璟 因此自负,遂脩相业,后如其志。” 清 赵翼 《偶得》诗之七:“清晨自览镜,苒苒老已至。”
(2).比喻借鉴。《后汉书·杨震传》:“陛下宜览镜既往,顺帝之则。”
词语解释:水镜  拼音:shuǐ jìng
(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
(2).喻指明鉴之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 统 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诸葛孔明 为卧龙, 庞士元 为凤雏, 司马德操 为水镜,皆 庞德公 语也。”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
(3).谓明鉴,明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
(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 张铣 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 明圣 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
(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杨朔 《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词语解释:宝镜  拼音:bǎo jìng
(1).镜子的美称。 南朝 陈 徐陵 《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诗:“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 唐 刘长卿 《春镜》诗:“宝镜凌曙开,含虚浄如水。”《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早有一簇人抬过一座金镶玉琢凤舞龙盘的光明宝镜来。”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长流》:“ 新安江 水库真象一面宝镜,七十多座岛屿象镶嵌的颗颗绿宝石。”
(2).喻日或月。 唐 崔护 《日五色赋》:“晕藻绘於金轮,聚云霞於宝镜。” 宋 李朴 《中秋》诗:“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籟寂无声。”
词语解释:青镜  拼音:qīng jìng
即青铜镜。 唐 李峤 《梅》诗:“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 明 李东阳 《次李白洲六十寿韵》:“自爱黑头双鬢在,每呵青镜手亲磨。” 清 厉鹗 《岁暮二咏·典衣》:“青镜流年始觉衰,今年避债更无臺。”参见“ 青铜镜 ”。
词语解释:青铜镜  拼音:qīng tóng jìng
青铜制作的镜子。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貽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髮多。” 清 陈维崧 《海棠春·闺词和阮亭原韵》词:“后堂憎杀青铜镜,怕照见云鬟未整。”
词语解释:临镜  拼音:lín jìng
对镜。 唐 元稹 《三兄遗白角巾》诗:“暗梳蓬髮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赵五娘忆夫》:“忆昔事君子,鷄鸣下君床,临镜理笄总,随君问高堂。”
词语解释:古镜  拼音:gǔ jìng
古时制作的铜镜。 唐 王度 《古镜记》:“ 隋 汾阴 侯生 ,天下奇士也。 王度 常以师礼事之。临终,赠 度 以古镜。”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洗炼》:“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古钟鼎彝器辨》:“ 范文正公 家有古镜,背具十二时,如博棊子。每至此时,则博棊中明如月,循环不休。”
词语解释:晓镜  拼音:xiǎo jìng
明镜。 唐 李白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诗:“秋颜入晓镜,壮髮凋危冠。” 唐 杜牧 《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
词语解释:破镜  拼音:pò jìng
(1).《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后遂以喻夫妇分离。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二:“感破镜之分明,覩泪痕之餘血。” 明 陆采 《明珠记·授计》:“得老丈万死一生,成就好事,使 德言 之破镜復合,都护( 崔护 )之桃花再开,粉骨碎身,何可报答。”《花月痕》第四一回:“除非化作频伽去,破镜无端得再圆。”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四:“月正圆时伤破镜,雨淋铃夜忆归 秦 。”参见“ 破镜重圆 ”。
(2).喻残月。《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元 袁桷 《次韵继学竹枝宛转词》之二:“闻郎腰瘦寄当归,望尽天边破镜飞。”
(3).亦作“ 破獍 ”。传说中的恶兽名。《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梟,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 黄帝 欲絶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破镜乃凶逆之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梟鸟食母,破獍食父,均不孝之物也。”
(4).传说中的恶鸟名。《楞严经》卷七:“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后以喻凶恶的人。 章炳麟 《沉荩哀辞》:“破镜羣翔, 国藩林翼 。”
词语解释:破镜重圆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载: 南朝 陈 太子舍人 徐德言 与妻 乐昌公主 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 陈 亡,公主没入 越国公 杨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 德言 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復 嫦娥 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以公主还之,偕归 江 南终老。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或和好。 宋 苏轼 《蝶恋花·佳人》词:“破镜重圆人在否? 章臺 折尽青青柳。”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四折:“果然似 乐昌 般破镜重圆,抵多少配上琼簪,接上冰絃。”《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若果如此,真是姻缘不断,古来破镜重圆,釵分再合,信有其事了。” 萧红 《马伯乐》第二章:“他与太太的相见,好像是破镜重圆似的,他是快乐的,他是悲哀的,他是感激的,他是痛苦的。”亦作“ 破镜重合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破镜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妇再嫁而未失节,载籍以来,未之闻也。”
词语解释:金镜  拼音:jīn jìng
(1).铜镜。《晋书·赫连勃勃载记》:“络以 隋 珠,綷以金镜。” 唐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诗之一:“秋水静磨金镜土,夜深寒结玉壶冰。” 宋 周邦彦 《过秦楼》词:“空见説鬢怯琼梳,容消金镜。渐懒趁时匀染。”
(2).比喻月亮。 唐 元稹 《泛江翫月》诗:“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 宋 陆游 《隔浦莲近拍》词:“烟霏散,水面飞金镜,露华冷。”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癸卯中秋作》词:“竞看 姮娥 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
(3).比喻显明的正道。《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尚书考灵耀》:“ 秦 失金镜,鱼目入珠。” 郑玄 注:“金镜,喻明道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握金镜以御寰瀛,致衢樽而欢亿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资料·全粤义士义民公檄》:“惟我大皇帝手握金镜,心秉玉衡,循以大事小之义,而由顺于天防,非挟逼处之嫌,而密为之备。”
(4).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室夜召翰林学士》:“朕听政之暇,未尝不披寻史籍,此读者先朝所述金镜一卷,则《尚书·大禹謨》。” 清 侯方域 《拟追复杨涟等官爵廷臣谢表》:“金镜尚存,窃喜无 张公 之祭。”
词语解释:石镜  拼音:shí jìng
(1).如镜的山石。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豪细必察,故名石镜焉。”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攀崖照石镜,牵叶入 松门 。”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 松门 拂中道,石镜迴清光。” 王琦 注:“﹝ 松门山 ﹞上有石镜,光可照人。”《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 临安里 中有座山,名 石镜山 。山有圆石,其光如镜,照见人影。 钱婆留 每日同众小儿在山边游戏,石镜中照见 钱婆留 头带冕旒,身穿蟒衣玉带。”
(2).水母的别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卷一:“水母,《兼名苑》云:一名鲊,一名石镜,南人治而食之。”
(3).冰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坤舆·冰》:“ 黎民表 诗:‘含风石镜融。’按:石镜,谓冰也。”
词语解释:铜镜  拼音:tóng jìng
亦作“ 铜竟 ”。 古代照面的用具。铜制,一般作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我国从青铜时代初期出现铜镜,历经 商 、 周 、 秦 、 汉 ,直至 明 清 ,长期流行,至近代大量使用玻璃镜后,才被取代。《后汉书·西羌传》:“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 晋 陆机 《与弟云书》:“ 仁寿殿 前有大方铜镜,高五尺餘,广三尺二寸。” 章炳麟 《东夷》诗之六:“要间鹿卢剑,铜镜能辟邪。”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志铭〉跋》:“与石同出壠中者,尚有瓦罌铜竟各一枚。”
词语解释:揽镜  拼音:lǎn jìng
持镜;对镜。《晋书·王衍传》:“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 导 曰:‘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答实之》词:“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五节:“揽镜华髮,据鞍髀肉,蹉跎岁月,何以为情。”
词语解释:照镜  拼音:zhào jìng
(1).明镜。《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2).对镜自照。《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北周 庾信 《舞媚娘》诗:“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
词语解释:天镜  拼音:tiān jìng
(1).比喻监察天下的权力。《南齐书·高帝纪上》:“披金绳而握天镜,开玉匣而总地维。”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自凭玉几,握天镜。” 南朝 陈 徐陵 《皇太子临辟雍颂》序:“握天镜而授河图,执玉衡而运乾象。”
(2).指月。 唐 宋之问 《游禹穴回出若邪》诗:“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 明 王世贞 《月夜步西园积雪有述》诗:“冰壶初世外,天镜忽林端。”
(3).指月影。 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诗:“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流。”
(4).湖面。 宋 陆游 《病后往来湖山间戏书》诗:“结茅所幸得佳处, 石帆 天镜无纤尘。”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孟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词语解释:妆镜  拼音:zhuāng jìng
亦作“糚镜”。 化妆用的镜子。 唐 王勃 《临高台》诗:“歌屏朝掩翠,糚镜晚窥红。” 唐 杜牧 《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粧镜也。” 南唐 李璟 《应天长》词:“一钩初月临粧镜,蝉鬢凤釵慵不整。”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斜谷 云深起画楼, 散关 月落开粧镜。”
词语解释:心镜  拼音:xīn jìng
(1).佛教语。指清净之心。谓心净如明镜,能照万象,故称。《圆觉经》卷上:“慧目肃清,照曜心镜。”《晋书·王湛王国宝等传论》:“ 国宝 检行无闻,坐升彼相,混暗识於心镜,开险路於情田。”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开心镜,静观消长,闲考亏盈。”
(2).心里洞察。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心镜万机,揽照下情。”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故学不常师,而心镜羣籍;理不启问,而情炤诸密。”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智烛千里,动必察微;心镜万机,物来斯应。”
词语解释:圆镜  拼音:yuán jìng
圆形之镜。借指圆月。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乍浮圆镜,时泛明珠。”
词语解释:窥镜  拼音:kuī jìng
照镜子。《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战国策·齐策一》:“ 邹忌 修八尺有餘,而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南朝 齐 谢朓 《咏邯郸故才人嫁为厮养卒妇》:“开笥方罗縠,窥镜比蛾眉。”
词语解释:开镜  拼音:kāi jìng
指影片、电视片开拍:这部影片拟于九月~,年底停机。
词语解释:青铜镜  拼音:qīng tóng jìng
青铜制作的镜子。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貽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髮多。” 清 陈维崧 《海棠春·闺词和阮亭原韵》词:“后堂憎杀青铜镜,怕照见云鬟未整。”
词语解释:磨镜  拼音:mó jìng
磨治铜镜。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 汉 刘向 《列仙传·负局先生》:“ 负局先生 不知何许人,语似 燕 代 间人,常负磨镜局,循 吴 市中,衒磨镜一钱。”《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海内士品》:“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 黄公 薨,往会其葬,家贫无以自致,賷磨镜具自随,赁磨取资,然后得前。” 唐 刘得仁 《赠道人》诗:“ 长安 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问其人,乃 诸 姓,市中磨镜者也。”
词语解释:皎镜  拼音:jiǎo jìng
(1).犹明镜。亦喻水面。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十一:“方池含积水,明月流皎镜。” 唐 罗隐 《投礼部郑员外启》:“伏以皎镜无私,虽容屡照;医门多病,应倦施功。” 前蜀 韦庄 《岁晏同左生作》诗:“不须临皎镜,年长易凄凄。”
(2).明洁貌。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洞澈随深浅,皎镜无冬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杖那国》:“山岭有 龙池 ,周三十餘里,渌波浩汗,清流皎镜。”参见“ 皦镜 ”。
词语解释:皦镜  拼音:jiǎo jìng
明洁貌。 南朝 齐 王俭 《灵丘竹赋》:“霜皦镜於原隰,木衰疎於郊阡。”参见“ 皎镜 ”。
词语解释:秦镜  拼音:qín jìng
亦作“ 秦鑑 ”。 传说 秦始皇 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初入 咸阳宫 ,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捫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臟,歷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 秦始皇 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唐 司空曙 《故郭婉仪挽歌》:“一日辞 秦 镜,千秋别 汉 宫。” 宋 周邦彦 《风流子·大石》词:“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后亦用以称颂官吏清明,善于断狱。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曲巷高门行》:“伏闕难留直指公(即 张慎学 ),长悬 秦 镜照 吴中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邓县尹》:“真心为民,细心辨事,不辞辛苦,不惮繁冗,魑魅情弊,焉能逃 秦 鑑哉!”
词语解释:悬镜  拼音:xuán jìng
比喻肝胆相照,坦诚相见。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坦高轨以明道,谨大节而立诚,悬镜待人,虚舟济物。”《宋史·陈良翰传》:“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词语解释:飞镜  拼音:fēi jìng
比喻明月。 唐 李白 《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闕,緑烟灭尽清辉发。”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词:“飞镜无根谁繫, 姮娥 不嫁谁留?”
词语解释:冰镜  拼音:bīng jìng
(1).河水结冰,光亮如镜。 唐 孟郊 《古意》诗:“无信反增愁,愁心缘 陇 头;愿君如 陇 水,冰镜水还流。”
(2).指月亮。 宋 孔平仲 《八月十六日翫月》诗:“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只恐月光无好恶,自怜人意有盈亏。” 元 杨载 《夏夜对月》诗:“安得泛舟江海上,坐观冰镜落沧波。”
(3).指明亮的眼睛。 清 李渔 《风筝误·艰配》:“试看那假 西施 卖弄他香温玉软,儘有那蠢 登徒 为着他意惹情牵,怎当俺冰镜双悬,能别媸妍。”
词语解释:月镜  拼音:yuè jìng
石镜名。因石白如月色,故名。亦借指月亮。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 唐 李峤 《八月奉教作》诗:“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 唐 皇甫湜 《出世篇》诗:“西摩月镜,东弄日珠。”
词语解释:菱镜  拼音:líng jìng
即菱花镜。 隋 薛道衡 《昭君辞》:“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 五代 齐己 《盆池》诗:“何须照菱镜,即此鉴媸妍。”《剪灯馀话·连理树记》:“吉梁栖隻燕,菱镜掩孤鸞。”参见“ 菱花镜 ”。
词语解释:菱花镜  拼音:líng huā jìng
古代铜镜名。镜多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者名菱花镜。《赵飞燕外传》:“ 飞燕 始加大号婕妤,奏上三十六物以贺,有七尺菱花镜一奩。” 唐 杨凌 《明妃怨》诗:“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 緱山 无梦碧瑶笙, 玉臺 有主菱花镜。”
词语解释:业镜  拼音:yè jìng
佛教语。谓诸天与地狱中照摄众生善恶业的镜子。《楞严经》卷八:“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於日中不能藏影。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明明业镜忽来照,天网恢恢飞不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惟是种种寃愆,多非自作,冥司业镜,罪有攸归。”
词语解释:人镜  拼音:rén jìng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太宗 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镜矣!’”后因以“人镜”指善于谏劝、能纠正他人过失者。 唐 元稹 《崔郾授谏议大夫》:“昔我 太宗 文皇帝 ,以 魏徵 为人镜,而姦胆形於下,逆耳闻於上。” 唐 薛逢 《伏闻令公疾愈对见延英因有贺诗远封投献》:“皇风再扇寰区内,人镜重开日月边。”
词语解释:夹镜  拼音:jiā jìng
形容双目明亮如镜。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双瞳夹镜,两权协月。” 唐 杜甫 《骢马行》:“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騣碨礧连钱动。” 宋 王安石 《虎图》诗:“壮哉非羆亦非貙,目光夹镜当坐隅。”
词语解释:分镜  拼音:fēn jìng
喻夫妻离异。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懊恨别离轻,悲岂断絃,愁非分镜,只虑高堂,风烛不定。”参见“ 分鞋破镜 ”。
词语解释:分鞋破镜  拼音:fēn xié pò jìng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载, 南朝 陈 徐德言 娶 陈后主 妹 乐昌公主 为妻,公主有才貌。 陈 亡之际,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妻致贵》载, 宋 程鹏举 被虏于 张万户 家为奴,娶 张 所虏宦家女某氏为妻。妻见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屡劝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张 所使试探自己,即以告 张 ,妻因此被 张 赶出。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 程 鞋一只,期望日后执此相见。后因以“分鞋破镜”喻夫妻分离。 明 高瑞南 《黄莺儿·代妓谢双送别瀑泉王孙》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寻常论,意儿真。分鞋破镜,怜取眼前人。”参阅 明 董应翰 《易鞋记》《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参见“ 破镜重圆 ”。
词语解释:龙镜  拼音:lóng jìng
背面有龙纹的铜境。 南朝 梁 萧统 《锺山解讲》诗:“眺瞻情未终,龙镜忽游骋。”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鉴悬龙镜,明逸照於 咸阳 。” 唐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诗:“龙镜逃山魅,霜风破嶂雪。”
词语解释:引镜  拼音:yǐn jìng
持镜。《后汉书·朱浮传》:“引镜窥影。”《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 李善 注引 三国 蜀 谯周 《考史》:“ 公孙述 窃位於 蜀 , 蜀 人 任永 乃託目盲。及 述 诛, 永 澡盥引镜自照曰:‘时清则目明也。’”后因以指时世清明。 金 元好问 《赠张文举御史》诗:“无穷白日青天在,会有先生引镜年。”
词语解释:半镜  拼音:bàn jìng
半片破镜。 南朝 陈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宝 之妹 乐昌公主 ,时 陈 政方乱,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镜与妻各执其半,约他年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得相见。后果如愿。见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卷三。 唐 李商隐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诗:“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
词语解释:龟镜  拼音:guī jìng
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隋书·魏澹传》:“五帝之圣, 三代 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 周 室,名器 后稷 ,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则天 璽书尉諭之曰:‘卿云:“ 吕后 见嗤於后代, 禄 产 貽祸於 汉 朝。”初闻此语,寧不惘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党锢传总叙》:“两 汉 风俗之变,上下四百年间,瞭如指掌,下之风俗成于上之好尚,此可为百世之龟镜。”参见“ 龟鑑 ”。
词语解释:龟鉴  拼音:guī jiàn
见“ 龟鑑 ”。
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鑑,镜子。《周书·皇后传序》:“至於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夫然者,岂非皇王之龟鑑与?”《元典章·户部五·父母未葬不得分财析居》:“盖闻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斯前代之格,抑亦今人之龟鉴也。”《明史·谢铎传》:“﹝ 谢鐸 ﹞上言《纲目》一书,帝王龟鑑。” 清 吴沃尧 《杂说》:“吾虽雅不欲援古人之理想,以阑入今日之理想,然持此意以读《水滸传》,则谓《水滸传》为今日官吏之龟鑑也亦宜。”参见“ 龟镜 ”。
词语解释:龟镜  拼音:guī jìng
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隋书·魏澹传》:“五帝之圣, 三代 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 周 室,名器 后稷 ,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则天 璽书尉諭之曰:‘卿云:“ 吕后 见嗤於后代, 禄 产 貽祸於 汉 朝。”初闻此语,寧不惘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党锢传总叙》:“两 汉 风俗之变,上下四百年间,瞭如指掌,下之风俗成于上之好尚,此可为百世之龟镜。”参见“ 龟鑑 ”。
词语解释:藻镜  拼音:zǎo jìng
同“ 藻鑑 ”。 隋 江总 《让尚书仆射表》:“藻镜官方,品才人物。”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申藻镜,别流品。”
词语解释:衡镜  拼音:héng jìng
衡器和镜子。衡可以称轻重,镜可以照美丑。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童子尚知其不可,矧衡镜与蓍龟。”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衡镜高悬,文武矫首,才无我失,善若己有。”《旧唐书·韦嗣立传》:“然后审持衡镜,妙择良能,以之临人,寄之调俗,则官无侵暴之政,人有安乐之心。”
词语解释:花镜  拼音:huā jìng
矫正老年人花眼用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词语解释:菱花镜  拼音:líng huā jìng
古代铜镜名。镜多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者名菱花镜。《赵飞燕外传》:“ 飞燕 始加大号婕妤,奏上三十六物以贺,有七尺菱花镜一奩。” 唐 杨凌 《明妃怨》诗:“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 緱山 无梦碧瑶笙, 玉臺 有主菱花镜。”
词语解释:握镜  拼音:wò jìng
(1).执持明镜。喻帝王受天命,怀明道。《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驩蠖屈,从道污隆。” 李善 注:“《春秋孔録法》曰:‘有人卯金刀,握天镜。’《雒书》曰:‘ 秦 失金镜。’ 郑玄 曰:‘金镜,喻明道也。’”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惟天惟大,惟 尧 则之。惟地惟厚,惟王国之。粤我皇之握镜,实乃神而乃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魏 籙仰天,玄符握镜。璽运会昌,龙图受命。” 唐 张说 《文舞》诗:“三宗握镜,六合涣然。帝承其祀,率礼罔愆。”
(2).泛指手握镜子。 唐 张九龄 《和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郎》:“握镜慙先照,持衡愧后行。”
词语解释:霜镜  拼音:shuāng jìng
明镜。喻明察清廉的官吏。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冰壶精鉴,遥清 玉垒 之郊;霜镜悬明,下映 金城 之域。”
词语解释:海镜  拼音:hǎi jìng
(1).指明亮如镜的海或海面。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宴曲水作诗》:“太上正位,天临海镜。” 唐 黄滔 《狎鸥赋》:“至若海镜秋碧,天蓝霽青,磨开桂月於浩渺,画出 蓬山 於杳冥。”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仰能窥天步,俯能测海镜。”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饿乡之‘饿’如其不轧窒他的机括,前途大约就可以见平风静浪的海镜。”
(2).指月亮。 明 徐渭 《泊阊门值闰月中秋》诗:“天上桂轮长若满,人间酒盏莫嫌多。虹桥一散能追不,海镜孤飞奈堕何。”
(3).蛤类动物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海镜, 广 人呼为膏叶盘。两片合以成形,壳圆,中甚莹滑,日照如云母光,内有少肉如蚌胎。腹中有小蟹子,其小如黄豆,而螯足具备。海镜饥,则蟹出拾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 宋 黄庭坚 《又借前韵见意》诗:“招潮瘦恶无永味,海镜纤毫只强颜。”
词语解释:地镜  拼音:dì jìng
(1).传说中的大镜,可用以照见地下之宝。 北周 庾信 《徵调曲》之五:“地镜堦基远,天牕影迹深。” 倪璠 注:“《地镜图》云:‘欲知宝所在地,以大镜夜照,见影若光在镜中者,物在下也。’”
(2).谓地面的积水。《初学记》卷八引 南朝 陈 顾野王 《舆述志》:“ 宋文帝 时, 青州 城南地,远望倒影如水,谓之地镜。” 唐 庾抱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诗:“高高侵地镜,皎皎彻天津。”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地镜时昏晓,池星竞漂沛。” 孙汝听 注:“地镜,地之积水。”
词语解释:后镜  拼音:hòu jìng
谓为后世借鉴。《魏书·李彪传》:“是以 谈 迁 世事而功立, 彪 固 世事而名成,此乃前鉴之轨辙,后镜之蓍龟也。”
词语解释:仁寿镜  拼音:rén shòu jìng
晋 都 洛阳 仁寿殿 之镜。 晋 陆机 《与弟云书》:“ 仁寿殿 前,有大方铜镜,高五尺餘,广三尺二寸。” 唐 温庭筠 《上翰林萧舍人诗》:“万象晚归 仁寿 镜,百花春隔 景阳 鐘。”
词语解释:江心镜  拼音:jiāng xīn jìng
唐 代 扬州 进贡的铜镜。因每年五月五日铸于 江 心,故名。 宋 代翰苑进撰端午帖子,多用江心镜典故。参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词语解释:百鍊镜
1.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浅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百鍊可为金,色青,照鬼魅犹如石镜,魑魅不能藏形矣。”后人因称精炼的铜镜为“百鍊镜”。 唐 白居易 《百炼镜》诗:“百鍊镜,鎔范非常规。”亦作“ 百鍊鑑 ”。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端午贴子词》:“百鍊鑑从 江 上铸,五时花向帐前施。”
2.比喻明月。 唐 卢仝 《月蚀诗》:“百鍊镜,照见胆,平地埋寒灰。”
词语解释:澄镜  拼音:chéng jìng
清澈如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东至小川泽,泉池澄镜,林树青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广东夷务事宜》:“四海澄镜,万国梯航。”
词语解释:抚镜  拼音:fǔ jìng
谓试镜、举镜(照影)。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抚镜华緇鬢,揽带缓促衿。”《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抚镜知其将刑,压纽显其膺録。” 李善 注:“《蜀志》曰: 蜀郡 张裕 晓相术,每举镜视面,自知刑死,未甞不扑之於地。” 唐 丘说 《仪坤庙乐章·太和》:“慕深视篋,情殷抚镜。”
词语解释:千秋镜  拼音:qiān qiū jìng
历史的镜子。谓世世代代可供借鉴的事物。 宋 苏轼 《乐语·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口号》:“观书已获千秋镜,积德长为万岁山。”
词语解释:轩辕镜  拼音:xuān yuán jìng
(1).镜名。古人谓用之可以辟邪。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轩辕镜,其形如毬,可作卧榻前悬挂,取以辟邪。”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诗:“世无轩辕镜,百怪争后先。”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大人怀揣万古轩辕镜,照察我这衔冤负屈情。”
(2).喻月亮。 明 常伦 《山坡羊·赏月》曲:“嘆人世阴晴不定,想兔魄今宵偏莹。山衔树捧拥出轩辕镜。”
词语解释:俯镜  拼音:fǔ jìng
俯身下视以照影。 晋 潘岳 《怀旧赋》:“仰睎归云,俯镜泉流。”
词语解释:日镜  拼音:rì jìng
指太阳。《魏书·彭城王勰传》:“臣非所以恶华捐势,非所以辞勤请逸,正希抑成陛下日镜之明,下念愚臣忘退之祸。”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词语解释:自镜  拼音:zì jìng
(1).照自己的形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田巴 入 齐 ,过 淄水 自镜。”
(2).对照自己,引以为戒。《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以还自镜,以知得失。”《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明 张居正 《翰林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余深味其言,书之座右,用以自镜。”
词语解释:潭镜  拼音:tán jìng
水平如镜之潭。 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巖花兮到人间。”
词语解释:鹊镜  拼音:què jìng
指背面铸有鹊形的铜镜。《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其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启》:“鹊镜临春,妍媸自远。” 唐 何据 《琥珀拾芥赋》:“云发彩於虹玉,竹乘阴於鹊镜。” 清 李调元 《天池》诗:“忽见虹桥天半跨,恍如鹊镜月中窥。”
词语解释:瑶镜  拼音:yáo jìng
(1).喻指圆月。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曲沼凝瑶镜,通衢若象筵。”
(2).镜的美称。 宋 吴文英 《绕佛阁》词:“瑶镜匳小, 素娥 乍起,楼心弄孤照。”
词语解释:眼镜  拼音:yǎn jìng
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透镜。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眼镜》:“少尝闻贵人有眼镜,老年观书,小字看大。”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眼镜》:“古未有眼镜,至有 明 始有之,本来自西域。”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曾文元》:“生平不用眼镜,亦由性惯。” 赵树理 《催粮差》:“快到上山的地方,他拿出一付红玻璃眼镜戴上。”
词语解释:风镜  拼音:fēng jìng
用以挡风沙的眼镜。镜片四周有罩子。 何永鳌 《戈壁滩上的探矿队》:“两只高大的骆驼迎着风沙,摇摆着脖子,尖声尖气地叫着。忽然, 宋奇 的风镜被沙子打破了,脸上只剩下了两个铁圈。”《文汇报》1992.2.14:“只见驾驶员头戴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大风镜遮去了大半个脸。”
词语解释:照妖镜  拼音:zhào yāo jìng
古代入山修仙者,多背悬明镜,谓可以祛山精鬼魅。见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后以“照妖镜”泛指能映现妖魔原形的宝镜。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西游记》第五八回:“﹝ 玉帝 ﹞宣 托塔李天王 ,教把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教他假灭真存。” 阮章竞 《漳河水》诗:“人民就是个照妖镜,千手万掌也盖不住。”
词语解释:法镜  拼音:fǎ jìng
佛教语。比喻佛法。谓佛法如镜,能照彻万物。 唐 宋之问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词语解释:轩镜  拼音:xuān jìng
即轩辕镜。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陈许谢上表》:“奉违轩镜,几落 尧 蓂。”参见“ 轩辕镜 ”。
词语解释:轩辕镜  拼音:xuān yuán jìng
(1).镜名。古人谓用之可以辟邪。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轩辕镜,其形如毬,可作卧榻前悬挂,取以辟邪。”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诗:“世无轩辕镜,百怪争后先。”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大人怀揣万古轩辕镜,照察我这衔冤负屈情。”
(2).喻月亮。 明 常伦 《山坡羊·赏月》曲:“嘆人世阴晴不定,想兔魄今宵偏莹。山衔树捧拥出轩辕镜。”
词语解释:幽镜  拼音:yōu jìng
(1).藏于匣中之镜。《文选·刘铄〈拟行行重行行〉》:“泪容不可饰,幽镜难復治。” 李周翰 注:“幽匣之镜,谁復重理。”
(2).喻寂静的池塘。 宋 朱熹 《试院杂诗》之四:“急雨散遥空,圆文满幽镜。”
词语解释:飞鹊镜  拼音:fēi què jìng
古镜的一种。传说可以照见妻子之心。《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其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后遂用为典实。 唐 刘元淑 《妾薄命》诗:“綵鸞琴里怨声多,飞鹊镜前妆梳断。” 唐 王维 《赋得清如玉壶冰》:“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词语解释:陈宫镜  拼音:chén gōng jìng
南朝 陈后主 之妹 乐昌公主 与其夫太子舍人 徐德言 鉴于国将破不能相保,将一铜镜破作两半,人执其半,约他年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得相见。后 陈 亡,妻果没入 杨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果以镜访得其妻。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还其妻,夫妻得以团圆。闻者无不感叹。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后因以“陈宫镜”指借以重新团圆的破镜。 唐 黄滔 《别后》诗:“梦里相逢无后期,烟中解珮查何之。亏蟾便是 陈 宫镜,莫吐清光照别离。”参见“ 破镜重圆 ”。
词语解释:破镜重圆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载: 南朝 陈 太子舍人 徐德言 与妻 乐昌公主 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 陈 亡,公主没入 越国公 杨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 德言 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復 嫦娥 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以公主还之,偕归 江 南终老。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或和好。 宋 苏轼 《蝶恋花·佳人》词:“破镜重圆人在否? 章臺 折尽青青柳。”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四折:“果然似 乐昌 般破镜重圆,抵多少配上琼簪,接上冰絃。”《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若果如此,真是姻缘不断,古来破镜重圆,釵分再合,信有其事了。” 萧红 《马伯乐》第二章:“他与太太的相见,好像是破镜重圆似的,他是快乐的,他是悲哀的,他是感激的,他是痛苦的。”亦作“ 破镜重合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破镜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妇再嫁而未失节,载籍以来,未之闻也。”
词语解释:莹镜  拼音:yíng jìng
玉镜。 北齐 刘昼 《新论·清神》:“人不照于烁金而照于莹镜者,以莹能明也。”参见“ 玉镜 ”。
词语解释:玉镜  拼音:yù jìng
(1).玉磨成的镜子。《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有膂力,能担白虎橦,自製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众宝,逞诸意态。”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鈿。”
(2).比喻清明之道。《尚书帝命验》:“ 桀 央玉镜,用其噬虎。” 郑玄 注:“玉镜喻清明之道。” 南朝 梁简文帝 《奉请上开讲启》:“玉镜宸居,金轮驭世。”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 秦帝 沦玉镜, 留侯 降氛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今年既是 欧阳修 主考,此人玉镜高悬,冰壶朗照,二子定为首荐,诸君亦合同登。”
(3).比喻明月。 唐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诗:“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宋 杨万里 《月夜观雪》诗:“游遍琼楼霜欲晓,却将玉镜掛青天。”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阑干露湿人犹凭,贪看玉镜。”《红楼梦》第四八回:“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掛冰盘。”
(4).比喻明静的水面。 唐 李白 《陪族叔晔游洞庭湖》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杨万里 《池亭》诗:“揩磨一玉镜,上下两青天。”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金屏匝地轴,玉镜开天容。”
(5).指婚娶的聘礼。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这分明,是 温 家勾凤引鸞的玉镜。”《群音类选·玉丸记·病起成亲》:“追往昔玉镜亲收,喜今日东牀堪选。” 柳亚子 《盛湖竹枝词题词》诗之十一:“却教惭愧 朱 陈 好,玉镜 温郎 第二流。”参见“ 玉镜臺 ”。
词语解释:玉镜台  拼音:yù jìng tái
(1).玉制的镜台。 唐 杨炯 《梅花落》诗:“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臺。” 宋 葛立方 《满庭芳·簪梅》词:“玉镜臺边试看,相宜是浅笑轻顰。”《群音类选·京兆记》:“青鸞何事飞难至,却教我玉镜臺前懒画眉。”
(2).指 晋 温峤 之玉镜台。 温峤 北征 刘聪 ,获玉镜台一枚。从姑有女,嘱代觅婿, 温 有自婚意,因下玉镜台为定。事见《世说新语·假谲》。后引申作婚娶聘礼的代称。 唐 张紘 《行路难》诗:“君不见 温 家玉镜臺,提携抱握九重来。”《群音类选·犀珮记·势逼改嫁》:“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 温郎 玉镜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外家纪闻》:“ 北江 与其内姊适 程氏 者,幼相亲爱,颇有玉镜臺之慕,而姻事不谐。” 郁达夫 《无题》诗之二:“玉镜臺边笑老奴,何年归去长 西湖 ?”
词语解释:千丈镜  拼音:qiān zhàng jìng
喻指清水池。 宋 陈与义 《夏日集葆真池得静字》诗:“聊将两鬢蓬,起照千丈镜。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词语解释:金鹊镜  拼音:jīn què jìng
指背面雕刻鹊形的铜镜。 唐 李白 《代美人愁镜》诗之一:“明明金鹊镜,了了玉臺前。” 王琦 注引《神异经》:“昔有夫妻将别,破镜,人各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镜化为鹊,飞至夫前,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
词语解释:千里镜  拼音:qiān lǐ jìng
(1).旧称望远镜。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不论大砲小砲,俱可使之百发百中,其法在砲首加一千里镜,便能视远为近。” 沉从文 《灯》:“热水瓶象千里镜那么佩到身边。”
(2).闪电的别称。 宋 陶穀 《清异录·天文》:“惊世先生,雷之声也;千里镜,电之形也。”
词语解释:远镜  拼音:yuǎn jìng
望远镜。《清史稿·时宪志一》:“新製之远镜,尤为测星要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遥见万峰之顶,似有人家而削立千仞,实非人跡所到,适携西洋远镜,试以窥之,见草屋三楹。”
词语解释:封镜  拼音:fēng jìng
指影片、电视片拍摄工作结束。
词语解释:玄镜  拼音:xuán jìng
犹明镜。 三国 魏 曹植 《学官颂》:“玄镜独鑑,神明昭晰。” 南朝 梁 沉约 《为始兴王让仪同表》:“陛下道苞九 舜 ,明出十 尧 ,万徽必理,一物兴念,有紆玄镜,暂垂止水。”
词语解释:池镜  拼音:chí jìng
谓池水明净如镜。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池镜分天色,云峯减日辉。”
共20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